关于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编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孩子的好奇心重,喜欢探索身边事物的奥秘,我们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设计了这个活动,取材于身边常见事物,让孩子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简单的科学道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践,发现不同物体掉落过程的不同,进而得出结论:轻的东西掉下来时比较慢,重的东西掉下来时比较快。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记录、表达能力及交流、沟通、合作能力。
3、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纸条、积木、树叶、沙包、布、鸡毛若干。
2、可供幼儿记录操作结果的.纸、笔若干。
3、黑板一块、有关识字卡。
活动过程:
1、逐一出示六种物品,交代游戏名称及规则。
2、请幼儿玩游戏“掉下来了”,教师参与引导,要求幼儿观察物体掉落时的状态。
3、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来表达观察到的结果,并得出结论:轻的东西掉下来时比较慢,重的东西掉下来时比较快。
4、请幼儿再次游戏,要求幼儿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把记录情况讲给同伴、客人们听。
5、请个别幼儿在集体中讲述他们的记录情况,小结活动过程,引出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实验相同质量、相同材料在不同形状时掉落情况的不同。
2、引导幼儿理解物体掉落时受外力影响造成的结果的不同。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实物的内容编出相应的应用题。
2、学习列出相应算式,计算出未知数的答案。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一幅,数字卡片,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师:你们看看老师的卡片上分别有数字几呢?
(3、4)我们要把这两个数字合起来变成一个大数,小朋友想一想,这个大数是几呢?(7)。对了,我们把这样的式子叫做分合式,我们一起把这个分和式念一遍。
小结:这个分合式的两个小数加起来就成为一个大数。
师出示一张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数字有一个大的,有一个是小的,怎样算出另一个小数?
小结:把大的数字减去一个小的数字,就得出另一个小数字。
2、尝试编8以内的加减应用题。
(1)师:刚才我们复习了7以内的组成,小朋友表现得都很棒,现在老师要教小朋友一个新本领〈〈看实物编应用题〉〉
(2)师:你们看,小鸟飞来了,请你们仔细听,老师先给小朋友来编一题加法应用题吧!
天空中飞来了2只小鸟,又飞来了3只小鸟,天空中一共有几只小鸟呢?我们可以怎么列这道题呢?(3+2=5)
小结:加法编题中,要用到又、一共。
(3)小朋友们你们会编吗?你们看现在小鸟有几只?又飞来了几只?请你们一起来编一道应用题,记得编加法应用题一定要用上:又、一共,好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编应用题吧!
天空中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天空中一共有几只小鸟呢?说得真不错,我们也给这道题列一道算式吧!(3+2=5)
(4)现在老师又要把小鸟给变走了,现在是1,4请你们来编一编。
请你们来列一道算式吧!(小朋友真棒)
3、小朋友的加法应用题编的.真好现在我们来编减法应用题。
(天空中原来有5只小鸟,飞走了2只,还剩几只小鸟?我们一起来列一道算式吧!(5-2=3)对了,飞走了可以用减法来算就可以知道还剩只小鸟)
(1) 现在请小朋友你们自己来编一道减法应用题(真棒小朋友编的真好。
(2) 现在请小朋友轻轻拿出椅子下的卡片,请你们根据卡片上的数字来编应用题,编好的小朋友就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看下谁编的最好。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认识几种有特征的动物的脚丫
2.体验辨认小脚丫的乐趣
活动准备:动物的小脚丫图片毛绒玩具(小鸡小鸭大象小猫)在环境中贴上小脚丫的图片以便幼儿辨认
活动过程:
一、请孩子看看,唱唱自己的脚
1.我们来唱唱我们的小手小脚歌曲《小手小脚在哪里》
2.数一数自己有几只脚,我们的小脚有什么本领呀?
教师带领幼儿走一走,跳一跳,跑一跑,感受脚是我们的'好朋友
二、幼儿辨认这是谁的小脚丫
1.出始小脚丫的图片,让幼儿找一找是哪只小动物的
2.说一说小脚丫的特征小鸡的脚丫尖尖小鸭的脚丫扁扁小猫的脚丫像梅花大象的脚丫大又圆
3.再次辨认这是谁的小脚丫
三、游戏:找一找,踩一踩小脚丫
1.教师说出小动物的名字让幼儿去找找它的小脚丫
2.教师与孩子一起辨认没有看过的小脚丫(马的小脚丫)
3.继续寻找其他的小脚丫。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名称:
神奇的魔术师
二、活动目标:
初步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三、活动准备:
魔术师的衣服、帽子各一件、三种图形卡片各一张、14个图形卡通挂饰、三种图形宝宝的家。
四、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打扮成魔术师的样子对孩子们说:"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边说边转一圈,从帽子里拿出三角形)。
提问:(1)我变出了什么?你们认识吗?
幼儿自由回答(2)那请你们说说它的特征。
幼儿自由回答(3)你见过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
幼儿自由回答
2、用同样方法,从帽子里变出正方形,提问相似问题。
3请小朋友到魔术帽里变出图形,提问相似问题。
(二)、进行游戏:图形娃娃找家
1、以魔术师的`身份变出图形娃娃,送给孩子们。
师:我的本领可大了,还能把你们变成图形娃娃,看我变变变(从隐蔽的地方拿出卡通图形娃娃挂饰,让幼儿辨认形状),你喜欢哪一个,就自己取一个挂在脖子上,自己摸一摸,看一看你是什么形状的娃娃?
2、图形宝宝累了,我们带宝宝回家吧!介绍游戏规则,先来看看咱们的家在哪呢?(带幼儿找和自己形状相同的标志牌)介绍规则:孩子们听音乐跳舞,自己随意表现,音乐一停,就去找自己的家,看哪个宝宝找得又快又准。
3、进行游戏,游戏时可随意变换标志牌的位置,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兴趣,随时结束。
(三)、课堂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并且还把图形宝宝送回了家,大家高不高兴?好啦!下次老师再带你们认识更多的图形宝宝。
五、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摸弄,引起幼儿对球在斜面上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学习用语言和图表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1、物体在斜面上会移动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体移动的速度是不同的。
活动准备:
1、幼儿在科学角活动中已对物体的滚动发生兴趣。
2、已学习过作单一物体的'观察记录。
3、网球、洗衣板、积木、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初次探索
1、设疑:怎样不用力推,球也能滚起来。
2、探索:幼儿自由的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积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讨论:
(1)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并演示。
(2)小结:板的一端垫高了,不用力推球就会从高的地方往下滚。
二、再次探索
1、设疑:请小朋友两个人一起玩,想办法使两只球在板上滚的快慢不一样。
2、探索:幼儿自由结伴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两块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积木垫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块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块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积木垫的一样高)
3、讨论:
(1)幼儿讲述合作的经过,并进行演示。
(2)小结了两块平整的板面,积木垫的低不一样,的滚动快慢也不一样,垫的高的板球滚的快,垫的低一点的球滚的慢。两块积木垫的一样高,平的一块球滚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块板球滚的慢。
4、幼儿体验
三、 记录
1、请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记录下来,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2、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记录。
四、延伸:
今天我们玩的是球,那么别的东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2、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学习用粘贴的记录方式记录实验过程。
3、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食物:黄瓜、玉米、青菜、西瓜。
2、各种工具:调羹、小刀、剪刀。
3、图卡手、刀、勺子、剪刀。
4、大的记录表两张。
5、人手一个瓶子。
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食物。
师:今天瓶宝宝来到我们教室,你们想请他吃什么呢?老师也为它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你们看,是什么?
2、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师:你们看瓶宝宝能够吃到这些东西吗?为什么?
师:那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瓶宝宝吃到这些东西那?
3、进行大变小实验。
幼儿尝试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对应放进贴有食物图片的瓶子里。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
4、交流讨论
老师引导幼儿用粘贴的形式记录实验过程并说一说喂瓶宝宝的方式,如"我用刀切黄瓜给瓶宝宝吃。"
5、自然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用一些工具帮忙,把好吃的东西变小,喂给瓶宝宝吃,它非常高兴,说:下次还会到我们班来做客。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看图示的方式,学习制作风车的方法。
2、遇到困难能主动寻求解决方法,感受制作活动的快乐。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制作风车的步骤图5幅。
2、各色正方形纸(数量多于幼儿人数)、吸管、透明胶、剪刀、大头针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风车,引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好玩的玩具,你们看看是什么呢?(出示风车)
2、师:你们想玩吗?你们自己也来做一个好吗?
(评析:孩子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互相启发。)
二、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制作风车所需材料及制作方法。
1、师:做风车我们需要哪些材料呢?需要哪些工具呢?怎样用这些材料呢?(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并提出意见。)
2、师:怎样制作风车呢?老师今天带来了做风车的步骤图,你们要按顺序一步一步地看,就能学会做风车的。
3、引导幼儿观察步骤图:
师:一共有几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里面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
重点让幼儿掌握两个注意点:
剪刀剪折痕时不要全剪开。
第4步中的四个角要按图中箭头的方向分别折向纸的中心点,
并加以固定,防止散开。
(评析:步骤图的.出示,可以帮助幼儿明确探索的方向,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在这一环节中幼儿的兴趣与活动的预设自然的相融合了起来,从而引发了幼儿新的探索行为。)
三、幼儿自由探索制作风车。
1、师:老师准备了你们想要的材料,请你们看着步骤图做一个风车吧。如果你们在做的过程中碰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做呢?
2、幼儿自由操作,制作风车。
3、教师鼓励幼儿遇到困难看图示或向同伴、老师寻求帮助,并注意观察幼儿不同的制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评析:在操作活动中,有二门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充分享有自主性,而教师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给予了孩子更多的探索时间和相应的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进而使幼儿的潜能充分开发和释放。)
四、师幼一起玩风车。
1、引导幼儿通过相互对比发现风车制作的问题:为什么我的风车不转?为什么我的风车比他的转得慢?
2、师:你在玩风车时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幼儿就制作风车的材料、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
(评析:问题是幼儿学习的开端,也是教师了解孩子的窗口,幼儿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习发展的过程,是他们积极思维、发展个性、培养良好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过程。)
活动反思:
这一次,我也被感染了,拿着小风车和孩子们一起玩。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和对知识无穷的探究深深地我。那一打动了个个新的为什么从他们小小的脑袋中奇异地冒出来,让人惊叹他们的思维原来如此的奇特。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挂有这么一条标语;“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颇有哲理的标语说明了光听不行,过后就会忘记。光看还不行,虽比听效果好,能记住了,但能理解吗?若亲自做了,其中道理就明白了,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由此看来,探究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学习过程,它注重让幼儿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增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并且总结出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注重实践性,在实践中探究
好动。爱玩是小朋友的天性。在活动中探究学习,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将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玩中探究知识。克服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二、培养合作精神,在合作中探究
课堂教学中是否体现幼儿学习的合作性,是新课标下凸显幼儿主体地位的关键一环,本课在制作过程和讨论过程中都放手让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在玩中发现问题,互相探究,共同解决问题,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和合作精神。
三、加强开放,促进探究
课堂开放性,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标志,更新教育理念。根据教材的需要。选择开放的教学形式,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幼儿进行活动实践,放手让幼儿展开思维的翅膀去猜想。去操作,去讨论,去验证结论。有不少教育专家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幼儿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开放式的课堂,要确保幼儿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在问题的讨论中促进信息的探究,以获取知识和技能。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会借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2、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材料与声音的关系。
重点:借助材料制造声音,制造不同的声音。
难点:感知材料和声音的关系。
准备:各种空瓶子、罐子、盒子,、豆豆、米粒、纸片。
活动过程:
一、 声音的`奇妙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你们看?
2、让我们听听瓶子有没有声音?再听听豆子有没有声音?
3、现在你能想办法使他们发出声音吗?请幼儿说说。
二、幼儿制造声音。
1、第一次尝试操作验证
1)幼儿自由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2)集合,交流怎样制造声音。
2、你们看老师也找了两个好朋友,(教师出示)他们也发出了好听的声音,你们听
(1)教师出示分别装着豆豆、米粒的铁罐,纸片的铁罐,依次摇动铁罐,让幼儿听辨。(这个声音像什么?并出示给幼儿看。
小结:不同的朋友在一起,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2、再次探索操作验证
1)小朋友现在让我们再去找两个不同的好朋友,让他们发出好听的声音,听听他们的声音有些像什么?
2) 幼儿操作,再次制造声音,探索材料与声音的关系。
3)集合,交流怎样制造声音。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宝宝发现:颜料放水里,水变成颜料的颜色;蜡笔放水里,水没有变色。
2,体验玩水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红绿色颜料、2支排笔、蜡笔(若干)、水盆1个、水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材料导入
1, 小朋友,看一看今天李老师准备了什么好玩的东西,这是什么?
幼:颜料、蜡笔
2, 这是两瓶水,把颜料和蜡笔放水里,水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二、水的实验
师:现在我们试一试:
1, 颜料实验:颜料是什么颜色?
幼:红色
师:红色的`颜料放水里,看水会不会变颜色?
幼:水变成红色了
总结:红色的颜料放水里,水也变成了红色了。
2, 蜡笔实验:这支蜡笔是什么颜色?
幼:红色
师:红色的蜡笔放水里,水会不会变成红色呢?我请一位小朋友来试试(幼操作)再把水摇一摇,水变色了吗?
幼:没有
总结:蜡笔放水里,水不会变色。
三、幼操作
师:是不是所有的蜡笔放水里,水都不会变色呢?现在老师请小朋友都试试
1, 蜡笔实验:每人一支蜡笔、一盆水,分组投放。
总结:所有的蜡笔放水里,水都不会变色。
2, 颜料实验:人手一个水瓶,师依次投放颜料。
总结:颜料放水里,水会变成颜料的颜色。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5-31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2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8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怎么写09-15
【热】科学活动教案01-20
科学活动教案【荐】02-02
[集合]科学活动教案07-21
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7-21
【通用】科学活动教案08-04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