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10 08:18:34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汇编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汇编6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自从体育区有了各类民间体育玩具后,孩子们个个玩得不亦乐乎。在玩耍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转陀螺游戏情有独钟。于是我便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生成了主题活动“有趣的转动”,并在科学区提供了各种形状的纸片和积木,让幼儿制作、探究。有趣的是,我发现孩子们在制作、玩耍时,一般都会选择圆形的纸片制作陀螺,选择其他形状纸片的幼儿少之又少。其实,只要中心点确定正确,不管什么形状的纸片都能旋转起来,而且在旋转时都会呈现出圆形。为了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有关转动的感性经验,我设计了“旋转的纸片”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猜猜、做做、说说中探索、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同时借助这一载体,使幼儿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

  2.在讨论、记录、交流中积累和提升有关转动的经验。

  3.乐意针对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体验愉快的情绪和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纸片(中心有小孔)、可制作陀螺的塑料小棒、蜡笔等各若干。

  2.实物投影仪。

  3.猜测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究兴趣

  1.投影展示各种图形,幼儿观察讲述都有哪些图形和我们玩转陀螺的游戏。

  2.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形状的纸片比较适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发现圆形的纸片在转动时也是圆形的

  1.提出制作与观察的要求:先选一张圆形的纸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2.幼儿制作、玩耍陀螺,引导幼儿观察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3.请幼儿说一说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幼A:我的陀螺转动起来是歪歪斜斜、摇摇摆摆的。

  幼B:我的陀螺先是慢慢的,后来越转越快,最后就停下来了。

  幼C:我的'圆形陀螺转起来也是圆形的。

  幼D:陀螺转动起来它的形状有点模糊。

  (评:在这里,教师因势利导,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先选圆形的纸片制作陀螺,这样既有利于幼儿习得制作陀螺的方法,也有利于引导幼儿更多地关注陀螺在转动时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为下面的环节作好铺垫。)

  三、在猜猜、试试、说说中发现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呈现出圆形

  1.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方法:

  “问号”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试一试。把我们的猜想画在问号下面,等一会儿把尝试后的结果画在小手下面。

  2让幼儿猜一猜三角形、椭园形、正方形的纸片转动起来是什么形状的,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在表格中。

  3.个别介绍自己的猜想。

  幼A:三角形转动起来是三角形、椭圆形转动起来是椭圆形、正方形转动起来是正方形,不会变的。

  幼B:它们转动起来都会变成圆形。

  幼C:转动起来会变成花形。

  幼D:正方形会变成圆形,三角形还是三角形.

  (评:“猜测与假设”有助于激活幼儿的思维。动手前先动脑,幼儿的思维会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这无疑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里,我对幼儿的任何猜测都不作评价,而是留待他们在接下来的环节中,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发现与验证。)

  4实验验证并记录结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是什么形状的,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表达与讲述。一方面请猜想与实验结果一致的幼儿进行交流,另一方面特意请刚才猜想错误的幼儿到上面来展示自己的验证结果,从而帮助幼儿自我建构正确的知识。

  幼A:我试下来发现三角形、椭圆形、正方形的纸片转动起来都是圆形的。

  幼B:我猜对了,这些图形转动起来都是圆形的。

  幼C:我发现三角形转得很快很快的时候,当中是圆圆的,边上还有一圈花边呢!就像一个荷包蛋。

  幼D:三角形不容易转起来的。

  幼儿E它们在快要停下来的时候,就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了。

  (评幼儿在探究之后,都有一种表述的潜力’和倾向,通过对探究过程与结果的表达和交流,以及与同伴间相互的信息交换,孩子们不但建构了有关图形转动的正确知识。还在无形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6.结合幼儿的讲述,教师简单小结。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去活动区试试其他的物体在快速转动时,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

  2在纸片上涂上美丽的颜色,在区域中观察、感知陀螺转动后色彩的变化。

  活动总评

  本次活动中.教师将幼儿科学教育要实现的核心价值,从追求使幼儿掌握知识,转移到了使幼儿乐于探究解决问题、乐于获得知识、知道如何去获取知识,这些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大目标上。

  纵观整个活动,教师汲取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始终从幼儿的自身需求出发,立足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猜猜、试试、讲讲中建构知识、提高能力。由于受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影响,幼儿常常用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猜测实验结果,因此幼儿的猜测有时贴近实验要求,有时却不着边际,但我们看重的是猜测可以让幼儿的思维动起来。如:猜想过程中,有的幼儿认为不管是什么形状的纸片,转动起来都是圆形的;有的则认为纸片是什么形状的,转动起来也就是什么形状的;还有一部分幼儿的猜测则漫无边际。对幼儿的任何猜测,我们都不作任何评价.而是留待他们在接下来的环节中,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发现与验证。正是有了多种多样的猜测,幼儿才会产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欲望,才会主动去探索、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验证过后.有的欢喜雀跃,有的恍然大悟,还有的则观察得更仔细,发现得更多。这一切都悄悄地向幼儿传递着一个信息,那就是: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要亲手试一试。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获得的就不仅仅是知识经验.还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各种能力也在探究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老师,屋顶滴下的水你怎么用拖帕一帚就干了呢?还有植物没有嘴巴,为什么可以和人一样慢慢长高呢!”针对幼儿的质疑,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原来这就是毛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只是往往被我们忽略了,于是我便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神奇的小细管》。

  这一活动紧紧围绕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1、有好奇心和初步的科学态度,愿意自己动手探究问题。

  2、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感性认识。

  3、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并有使用倾向。这三点来设计,我将教育目标和内容蕴含在操作活动中,并运用启发、引导、直观形象法、讨论法,表扬鼓励等教学方法激励孩子们去操作探索。

  活动目标:

  1、幼儿有主动探究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2、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在实验中能主动与人合作。

  活动准备:

  一、场地布置:10张桌子 40张凳子 一幅标语《蓝猫游戏城》 一幅蓝猫画像 一幅淘气画像 学生40名

  二、游戏:《帮水搬家》

  1、大塑料盆10个 小塑料盆10个(盛适量水)

  2、拖帕五把

  3、天蓝色塑料筐8个:毛巾8张 海绵15个(用两个筐装) 棉布2张 纱布3张 毛线团7个 医用脱脂棉5个 哑铃5个

  三、游戏《蔬菜、吸管吸水》

  1、红色长方形塑料筐10个装蔬菜,每一个筐五种蔬菜有:白菜、莴笋、青菜、冬人菜、菌类等。

  2、20个烧杯装红墨水,每桌两个。

  3、细管共40根,其中滴管20根,采血管10根,玻璃管10根。

  4、红墨水三瓶。

  5、毛巾10张,一桌一张。

  四、游戏《纸树吸水》。

  1、广告色红、黄、蓝、绿四瓶,塑料杯子共40个,其中红色10 杯,黄色10杯,蓝色10 杯,绿色10杯。

  2、塑料小碗40个,每桌4个。

  3、粉红色小筐10个,其中2个小筐皱纹纸8叠,2个小筐餐巾纸8叠,2个小筐粉笔8支,2个小筐向日葵花8朵(生宣纸做的),2个小筐郁金香8朵(水粉画纸做的)。

  4、毛巾10张。

  五、课件《蓝猫游戏城》

  1、音乐《蓝猫》、古筝音乐。

  2、图片

  3、现场演示解说,廖红戴上蓝猫头饰。

  第一个环节入场解说:廖红说:“小朋友们,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神秘的蓝猫游戏城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看魔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2、通过尝试操作魔术,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感受魔术带来的欢乐,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对魔术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师:一张红色的纸、纸圈3个、两圆套在一起的纸圈一个、剪刀。

  幼儿:人手两份红色的纸、人手两份颜色不同纸圈、剪刀每人一把。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探索小兔子魔术的秘密

  1、出示红色的纸变成小兔子

  2、教师变魔术,让兔子耳朵动起来

  3、幼儿说说魔术是怎么变出来的

  4、幼儿操作,探索其中的奥秘,教师巡回指导。(先把它变成一只小兔子,撕出两只耳朵,往下撕,别撕歪了,小心点,中间的弯下去,然后把它撕掉,撕下的纸放到篮子里,先找一根线,穿进去,拉出来)

  三、引导幼儿探究纸圈魔术的秘密

  1、教师变纸环魔术,引起幼儿的兴趣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说说发现的秘密(一个环是正的,一个环是8字),并请个别幼儿示范把纸条变成拧好的圈。

  5、教师示范(你们以后表演这个魔术的时候,记住了,一定要把它藏好,不要被发现)

  四、展示纸圈新魔术,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纸圈新魔术

  教师示范纸圈变成两个套在一起,幼儿探索其中的秘密。

  反思内容

  反思记录表1

  整节课,孩子们的'兴趣被大大的吸引了,探索气氛比较浓厚。老师在变魔术的时候,边上的幼儿都在观察,如果老师能把座位稍作调整,那可能幼儿会觉得更加神奇。实验时,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很强,有好多幼儿都能发现魔术的秘密,但也有部分孩子不会操作,这个时候老师的个别指导就相当的重要了。在实验结束之后,孩子们都把自己的纸环拿了回去,很有继续表演的兴趣。

  反思记录表2

  反思内容

  这一次的教学活动,在前一次的基础上,对座位进行了修改。活动一开始幼儿的兴趣就被吸引了过来,孩子们很快被老师的魔术吸引住了,但是在探索如何让小兔子的耳朵动起来的时候,老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先有一个探索,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直接告诉幼儿耳朵动起来的秘密,相信这样会更好。在纸环变魔术变完魔术以后,如果让幼儿把纸放在桌上,再回到座位上讲述发现的秘密,幼儿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小百科:魔术是以不断变化让人捉摸不透并带给观众惊奇体验为核心的一种表演艺术,是制造奇妙的艺术。更简单的说,他是一种违反客观规律的表演。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常见的几种小动物的睡觉方式,马、狗、牛、猫头鹰、刺猬等,并初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能大胆交流并用动作表现小动物的睡觉方式。

  3.感受动物睡觉方式的奇特有趣,对动物睡觉的方式感兴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提前了解常见动物的`名称、睡觉姿势等生活习性的相关经验。

  2.故事课件《小猴学动物睡觉》、地垫若干。

  活动过程:

  1.交流分享已有经验,引出活动主题。

  请幼儿交流自己的调查发现,说一说自己发现的常见动物睡觉姿势。

  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交流感知刺猬、狗、蛇等常见动物的不同睡觉方式。

  (1)边播放课件图片边提问,了解不同姿势睡觉的动物。

  提问:猴小弟来到了哪里?都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睡觉的?还有哪些小动物像他们一样?

  结合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模仿动物睡觉的姿势。

  (2)提问:小猴们发现了动物们的不同睡觉姿势,它会怎样跟妈妈说?鼓励幼儿说出故事中动物的睡觉姿势。

  小结:小动物们有的趴着睡,有的站着睡,有的团成球睡觉,还有的睁着眼睛睡,它们睡觉的方式各有不同,非常有趣。

  3.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探究其它动物的一些特殊睡觉方式。

  (1)出示森林图,提问:你看到了哪些动物?猜一猜它们是怎样睡觉的?

  (2)请幼儿先自由交流再个别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

  小结:蝙蝠倒挂着睡,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睡,丹顶鹤单腿站着睡,乌龟把身体缩到壳里,松鼠把尾巴盖在身上等,动物睡觉方式千奇百怪,可真有趣。

  4.游戏“小动物睡觉”,幼儿用动作表现动物不同的睡觉方式。

  游戏玩法及要求:播放音乐,营造睡觉氛围,幼儿能跟随游戏情境做模仿动作,进一步体验感知动物睡觉的方式,并激发幼儿对探索动物睡觉的方式的兴趣。

  教学反思:

  动物的世界千奇百怪,孩子们对着新奇的事物有着浓厚的探究欲望。本次活动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同伴之间的经验分享交流,老师的讲解、分析了解多种动物的睡姿,并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巩固了对睡姿的了解,目标达成。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准备

  实物:鸡蛋人手一个、盐若干

  矿泉水瓶人手一个(瓶头已剪去)、勺子、筷子、抹布、纪录表。

  活动目标

  培养科学探索的好奇心,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初步了解在清水中加入足够的盐可以使鸡蛋浮起来。

  活动过程

  一、边看幻灯,边引出故事情节

  师:"鸡妈妈家新造了房子要请客,一大早,鸡妈妈就带着蛋宝宝一块儿去买东西,它们买了青菜、萝卜、盐,可当鸡妈妈用篮子装好东西准备回家时,发现蛋宝宝不见了,鸡妈妈着急地到处找,找呀找,发现蛋宝宝掉进了一个深深的水沟里,鸡妈妈急的大叫:怎么办呢?

  (评析:生动形象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的目光,教师以"蛋宝宝掉进水沟"为悬念,把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孩子们也身临其境似的大喊:"蛋宝宝、蛋宝宝掉水里了,快救救它!")

  二、请幼儿帮鸡妈妈想办法,交流自己的想法

  (评析:孩子们的办法很多,有的幼儿认为让鸡妈妈去拉蛋宝宝,有的幼儿说用绳子绑,还有的说让船来救`````孩子们讨论的非常热烈,但孩子们的办法都被同伴一一否定了。没有一个孩子的办法被认为可行的,此时,活动陷入了僵局。)

  三、继续出示幻灯画面,探讨鸡妈妈的办法

  师:"让我们来看看鸡妈妈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原来鸡妈妈把刚才买的盐都放进了水沟里,它这样做,能把蛋宝宝救上来吗?

  (评析:对"蛋宝宝能否救上来"幼儿争论的相当激烈,最后形成了强弱两大观点:大多数幼儿认为这样做是不能把蛋宝宝救上来的,也有几个小男孩认为应该可以的,其中一个孩子还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盐是可以让蛋宝宝浮上来的。)

  三、幼儿第一次分组实验,教师巡回观察

  师:"你们可以自己动手试一试,但要小心,不要把盐撒出来。"

  (评析: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都表现地很投入。但不一会儿,情况出现了,有的幼儿的鸡蛋浮起来了,可有的却还沉在瓶底,此时,孩子们之间出现了波动,觉得很奇怪,都有一种百思不得其解的想法:大家都放了盐,为什么有的蛋浮不上来呢,孩子们都着急了。我就示意他们去问问鸡蛋浮起来的小朋友,原来他们放了好多勺盐。)

  四、教师小结

  原来盐放的`少,蛋宝宝是浮不起来的,要多放盐,才能让蛋宝宝浮上来。

  五、幼儿第二次分组实验,请幼儿记住自己放盐的勺数

  1、教师巡回了解、记录幼儿的实验情况。

  2、幼儿互相交流,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分享实验结果。

  (评析:蛋浮起来的探索活动从第一次的无指向性自由探索-有目的的探索(记住放盐的勺数),循序渐进,让幼儿初步感受、理解了清水中加入足够的盐才可以使鸡蛋浮起来这一现象,激发了幼儿从小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六、继续看幻灯,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让我们来看看鸡妈妈有没有把蛋宝宝救上来,哦,蛋宝宝真的上来了,盐的力量真的太神奇了!"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鸡蛋放在其他水里,它还会浮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了解鼻子的结构。

  2、知道鼻子的功能。

  3、乐意参与活动,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内容:

  综合活动——有趣的鼻子

  三、活动重点:

  了解鼻子的结构,知道鼻子的功能。

  四、活动难点:

  会用扇一扇的方法辨别物体的气味。

  五、活动准备:

  ppt(或图片:狗、大象、骆驼);四个杯子,里面装有不同气味的东西(醋、辣椒、白开水、花露水);小镜子每人一面(事先藏在小椅子下面);纸杯每人一个;一瓶白开水。

  六、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师:你们喜欢画画吗?说说看,最喜欢画什么?

  师:如果把你们的这些东西合在一起,一定是一幅很美的画。我也很喜欢画画,今天我来画一样东西,请你们边看边猜,我画的是什么?

  (二)、了解鼻子的结构

  1、教师画鼻子,边画边问:快猜,我画的是什么?

  2、师:刚才我画的第一步像小山一样的是鼻子的哪里?(鼻孔)摸一摸有几个鼻孔?

  3、师:你还知道鼻子的其它地方叫什么吗?(引导幼儿认识鼻尖、鼻梁、鼻翼)小结:你瞧,一个小小的鼻子有好几部分组成,那你有鼻子,我有鼻子,大家都有鼻子,为什么我们要长鼻子呢?

  (三)、知道鼻子的功能

  1、鼻子可以呼吸师:光有鼻子就可以呼吸吗?(嘴巴)你嘴巴什么时候呼吸的?还有什么时候用嘴巴帮助呼吸?

  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坚持用鼻子呼吸,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跑步累了的时候,游泳的时候,感冒了鼻子不同的时候等等,你可以用嘴巴帮一个小忙。

  师:除了嘴巴,身体里还有其它东西在帮忙吗?

  鼻子里面有什么?(鼻毛)你长鼻毛了吗?(请幼儿从椅子下面拿出小镜子)对着鼻子看一看,有鼻毛吗?什么颜色的?长得像什么?鼻毛长在里面有什么用?(它就像小刷子,有了它的帮忙,就能呼吸到干净卫生的空气)小结:其实身体里有好多器官,共同帮助你呼吸。

  2、鼻子可以闻气味师:讲到这儿,我们知道了鼻子的第一个本领——鼻子可以呼吸,鼻子还有一个本领呢,什么本领?(闻东西)师:你闻过什么气味?(香味、臭味、油烟味等)师:杯子里装着四种不同气味的东西,你来看,里面是什么?

  既然眼睛看不见,头上就得找另一个东西来帮忙,找什么东西呢?(鼻子)谁上来闻一闻?

  你们会闻东西吗?怎么闻呢?

  今天我来教你们一个本领:小手做把小扇子,鼻子靠近小杯子,轻轻扇一扇,就能闻出来。

  你们来学学这个本领。(观察幼儿扇的情况,提醒幼儿:鼻子要闻,往哪儿扇才能闻到?(朝着自己的鼻子轻轻扇一扇))师:既然学会了,谁来闻一闻?(依次清2—3名幼儿来闻,并说出闻到的是什么?)集体验证:

  教师打开第一瓶:请所有幼儿依次来闻,是醋吗?什么时候会用到酸酸的醋呢?

  (1)炒菜的时候醋可以让饭菜变得美味;

  (2)醋可以把鱼骨头软化。不过,当你真的被鱼骨头卡住的时候,最好去看医生,这样很安全。

  (3)醋可以消毒。

  教师再依次打开第二、三瓶,知道是辣辣的辣椒酱,香香的花露水。

  打开最后一瓶(水):水是什么气味呢?我们来闻一闻,尝一尝。(每人一个小纸杯,教师依次给孩子们倒一些白开水。)(提示幼儿用扇一扇的方法来闻)(幼儿将杯子里的水喝完后藏在椅子下面)小结:你们用鼻子把这四样东西都一样一样闻出来了,第一个杯子里是酸酸的醋,第二个杯子里是辣辣的辣椒酱,第三个杯子里是香香的花露水,第四个杯子里是没有味的白开水,所以气味是不一样的。有的酸,有的辣,有的香,有的臭,而有的是没有气味的。小鼻子能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的气味。小朋友们要记住:不是所有的气味都对人体有好处,如:烟味,油漆味等,所以当你闻一样东西时,要记得老师教你的办法,学会了吗?

  (四)、拓展部分师:那人的鼻子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播放ppt师:小朋友的妈妈在打扮自己时,喜欢在耳朵上、脖子上做装饰,而印度的女子是在鼻子上做装饰。

  小结:鼻子呀有的是大小不一样,有的是颜色不一样,有的是高低不一样,有的还和国家文化有关,比如印度。

  师:讲到这儿呢,我们的鼻子已经说了很多,那动物有鼻子吗?动物的鼻子会有什么用呢?谁的鼻子最灵呢?

  播放ppt::狗大象骆驼师:骆驼生活在哪儿?沙漠上刮风的时候,会有漫天黄沙,当黄沙吹来的时候,骆驼的鼻子会干什么呢?(骆驼的鼻子里有一样东西,像小门一样。当风沙吹来的时候,鼻孔就会关上。这样一粒一粒的细沙就不会钻到鼻孔里了,骆驼就能安全的在沙漠里生活了。)结束语:其实鼻子聊起来话题有很多,,以后我们继续聊,好吧!

  七、活动反思:

  我带的`是中班幼儿,我认为这节活动很适合我班孩子。我是在小班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将触角往外延伸了一下。虽然整个活动的时间长了点儿,但孩子们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本活动偏重于科学领域,但也渗透了艺术领域和健康领域,是一节综合活动。其实鼻子的话题很多,除了本节活动涉及的结构、功能外,还有鼻子的不同之处。还有动物的鼻子……让幼儿感觉到虽然是一个小小的鼻子,但聊起来很有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用鼻子直接去闻气味,这样是很不安全的。因为有些气味如:烟味、油漆味等,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害的,所以不能直接去闻。因此我教给孩子用扇一扇的方法辨别物体的气味。这种方法其实我们是在初中上化学的时候才会接触到,那么在这里我教给孩子,是从安全考虑,让幼儿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我在设计活动时,喜欢在最后有个拓展环节,旨在给那些能力强的孩子和有更多想法的孩子有个思考的空间。在此活动的拓展部分,我引入了"我们的鼻子都一样吗?"以及"动物的鼻子",这里只是开了个头,不急于讲完。目的是激发孩子们继续学习、探索的欲望,让他们以后更有兴趣的参与活动。

  但活动中也有欠缺的地方。如:在活动前还想一定要关注到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但在活动中还是出现了失误,有的孩子没有叫到。这让他们有些失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自己一定要注意这点。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5

中班科学教案07-02

中班夏天科学教案10-03

溶解中班科学教案08-20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10-09

中班科学教案【热】11-20

中班科学教案【精】11-27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11-26

中班科学教案【推荐】12-01

【精】中班科学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