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6-10 10:24:44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锦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锦10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实验和探索中了解、发现能吹出泡泡的材料共同特点。

  2 . 能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感受探究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用材料:第一层次提供人手一套:有洞的是管子、吸管、笔管;没有洞的提供积木、五角星拼图。第二层次提供人手一套:螺丝钉玩具(有洞一个是通的,一个是挡住的)。泡泡水

  教师用材料:普通泡泡器 集体记录表,小结用图标

  活动过程:

  1 . 出示普通泡泡器吹泡泡激发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

  教师:我们都玩过吹泡泡的`游戏,是用什么吹泡泡的?

  你们喜欢吹泡泡吗?今天我们用小玩具试一试玩吹泡泡的游戏。

  2 . 幼儿初次实验

  (1)幼儿感知实验材料。

  教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吹泡泡的工具,我们看一看是什么材料,什么样的?

  (2)幼儿猜测并交流。

  教师:这些玩具能不能吹出泡泡呢?为什么?

  (3)幼儿实验

  幼儿了解操作的要求

  教师:每个人都有一杯泡泡水,我们可以把这些玩具每个都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吹出泡泡。

  先拿一个玩具,轻轻的蘸一蘸泡泡水,用茶杯接住,嘴巴轻轻吹一吹,看看能不能吹出泡泡呢?

  一个玩具可以多试几次,然后再换另一个玩具试一试。

  幼儿操作实验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一种材料都要试一试。

  (4)集体交流并观察讨论原因,记录四种材料的实验结果。

  教师:刚才我们亲手试验了一下,谁来说一说试验结果是什么?

  (5)教师用图标进行小结:没有洞的玩具不能吹出泡泡。

  有洞的玩具可以吹出泡泡。

  3 . 提供螺丝玩具,幼儿再次实验,发现材料不仅要有洞,而且洞中间是空间。

  (1)幼儿实验并交流。

  (2)幼儿观察比较实验材料。

  4 . 教师通过图标进行总结:不是所有有洞的玩具都能吹出泡泡的,而且中间是通的才能吹出泡泡来。

  5 . 问题延伸

  教师:我们再去找一找,班上还有哪些玩具能吹出泡泡呢?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树木,形成落叶树、常绿树的概念。

  2.知道常绿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落叶树到了秋冬季节会落叶的特点,学习对落叶树与常绿树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收集一些关于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到社区观察树木,捡落叶。

  1.利用晨间锻炼的时间,带领孩子们去社区捡落叶。

  2.引导幼儿认真观看树叶。

  师:你看到什么样的树叶,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小结:刚刚老师请小朋友捡了很多树叶,发现有的树叶是黄色的`,有的是绿色的……

  二、集体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

  1.师:冬天到了,我们发现树叶有什么变化吗?树上的叶子都掉了吗?

  小结:冬天里的树叶,有的树上的叶子变黄了,慢慢的掉下来,有些树的叶子还是绿绿的。

  2.冬天到了,为什么有些树的树叶掉了很多,有些树的叶子掉了很少,甚至不掉呢?

  (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有秩序地讨论)

  小结:原来呀,有的树是常绿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而有的树是落叶树,每年的秋天树叶就会开始变黄,渐渐掉下,到了春天的时候才会长出新的树叶。

  三、了解几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知道它们的名称。

  1.出示常绿树的图片,引导幼儿仔细看看,树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颜色是什么样的?这棵树叫什么名字呢?

  2.出示落叶树图片,小朋友再看看,这就是落叶树,它们的树叶是什么样的?颜色怎么样?

  3.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这些树有什么区别?

  小结:常绿树的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蜡质。落叶树的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

  四、迁移幼儿经验,说说还知道有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有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吗?

  老师再次出示一些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丰富幼儿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

  2.初步学会按要求完成任务,尝试对物品进行分类。

  3.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牛奶、椰奶、咖啡、啤酒、香水、啫喱水、洗发水。与幼儿人数相等。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问好。吸引幼儿注意。

  小朋友,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样东西,(看自己的身体)它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是什么?(耳朵)现在你听这是什么声音?

  (教师拍手、跺脚、敲桌子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有什么声音?仔细听。滴答滴答什么声音?(幼儿自由回答。)

  二、淘气的水滴我们

  (一)今天,小水滴来了还想和大家做游戏呐!

  出示课件:播放小水滴话。(大家好!我是小水滴,我最喜欢捉迷藏了,今天就请你们来找找我吧!)

  1.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看看小水滴有没有躲在里面。

  (幼儿看图片,了解哪里有水。)

  2.你还在哪里见过水滴?

  (二)今天,我们这里也藏了许多小水滴,请小朋友们把它找出来。

  但是听好老师的要求。当老师开始唱歌时再去找,找到还要回到座位上做好。当老师的歌唱完了就要找到并座好了。没有找到就要取消游戏资格了。

  (老师清唱:小小的水滴真淘气。忽然不见了。你躲在那里了,让我找一找)

  1.你们都找到了吗?它躲在那里呀?

  它躲在那里呀?它躲在可乐里。

  它躲在那里呀?它躲在鲜橙多里。

  2.刚刚小朋友们一下就找到了。下面我们还要再来找。听好老师的要求,这次找要和现在手里的.不一样的东西。(提示可以换)现在你的手里是什么水?(香水,橘子水,葡萄水 )它是什么颜色的?

  小水滴还会变不同的颜色。

  3.再次换,换自己喜欢的水。

  换好了,可是有人不高兴了,因为没有换到自己喜欢的水。

  4.那我们让这些水到前面来排排队,排好了,现在请小朋友告诉我 你喜欢什么水,为什么喜欢它?

  那在这些水当中,你不喜欢什么水?为什么?

  (三 )分类练习。

  在这么多水中有的是可以喝的,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

  还有些水是不可以喝,但是是可以用的。请小朋友们找一找。

  三、要节约用水。

  水可以喝,还可以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我们平时也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

  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说出洗手时怎样可以节约用水。

  活动延伸:

  课件,小水滴说:中班的小朋友真棒,一下就找到我了。我还要再躲好一点,让你们找不到我。来找我吧!

  出示苹果图片。

  我把你找出来。(出示实物苹果一个。)看看好像没有水,苹果里有水吗?

  小水滴真淘气,到处躲,我们小朋友回去以后再找找,还有那些东西看起来没有水,其实有水的,好不好?

  再见,离开活动室。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的饮料,初步了解溶解的现象。

  2、体验自我服务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味道、颜色不一的饮料粉;水壶(有水)、冰块

  2、已泡好的颜色、味道不一的2―3种饮料(用布遮住)

  3、一次性杯子、吸管、勺子、托盘、桌布、抹布、桌子

  4、事先创设好休闲小屋的情境氛围;师装扮服务员系好围裙,带好帽子

  活动过程:

  一、尝尝饮料

  1、提问:客人喜欢喝饮料吗?想喝什么饮料?(帮助孩子回忆生活经验)

  2、师:我们休闲小屋最近推出一些自制饮料新品,客人想尝尝吗?

  出示各种颜色的饮料粉

  师引导孩子观察饮料粉,鼓励孩子看看、闻闻,猜猜可能是什么饮料粉?

  提问:想喝什么饮料?你们会冲吗?

  师根据孩子的需求边问孩子冲饮料的方法,边为孩子冲饮料(也可请个别孩子来尝试)

  重点和孩子讨论:为什么这些饮料粉不见了呢?

  (溶解到水里了,使水变得有颜色、香香的、甜甜的,溶解就是化了的意思)

  3、为孩子倒上适量的饮料,孩子品尝

  提问:客人,好喝吗?喝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引导孩子说说饮料的香味、味道)

  二、做做饮料

  师:为了让顾客过一个凉快的夏天,我们休闲小屋举行饮料自助餐,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制喜欢的饮料,大家可以去试一试。不过,有几个要求请客人要注意:

  1、 客人在做饮料时小心做事,要注意保持小屋的卫生。

  2、 等会儿我们要开饮料展览会,你们把做好饮料拿到这里来,让我们看一看,好吗?

  孩子自由结伴尝试做饮料

  三、互相品尝饮料

  和朋友互相说说自己做的'饮料?(饮料的名字、颜色、味道、制作方法等)

  师:你们真棒,做了这么多好喝的饮料,打算怎么喝呢?(鼓励孩子和朋友、周围老师分享)

  讨论:怎么给朋友喝你的饮料?(有礼貌、讲卫生)

  鼓励孩子大胆与人交往,表扬孩子。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在尝试冲饮料的过程中对溶解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学会了与人交流,丰富了生活经验,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活动中,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发展不一,在合作制作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交流各自的做法,学习同样的经验,促进语言交流,合作学习等能力的发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还可以将延伸活动作一调整,鼓励幼儿尝试将饮料制作过程制作成说明书,这样不仅可及时帮助幼儿梳理冲饮料的经验,还可引导幼儿将自己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表达。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消防车、救护车、警车是执行特殊任务的车辆,并能说出它们的特殊标志和不同作用。

  2、能记住特种车的求救号码,懂得不能乱打求救电话。

  活动准备:

  关于特种车的课件一份,每幼儿一套特种车与求救号码的图片,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幼儿在《我是汽车小司机》的音乐声中进入活动室。

  2、师:小朋友你认识什么样的车?(演示课件,各种各样的汽车,启发幼儿说出各种车的作用)

  小结:车辆的种类很多,各种车辆的作用也都不一样。

  二、认识特种车的外形及特殊作用

  (一)消防车

  1、(演示课件)师:快看,这里发生什么事情了?(火灾)该让哪种车去帮忙呢?

  2、消防车的外形特征

  (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消防车的车身颜色、车身配置及其作用。小结:消防车是救火用的汽车。车身是红色的,车头上有一个警报器或警钟,车身是急用储水箱,两旁有吸水管和水带,车上有升降梯子和灭火器等救火用具。

  3、火警电话119

  师:当火灾发生时,该拨打什么电话叫消防车呢?

  (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拨打电话119及消防车救火

  小结:当发生火灾时,拨打火警电话119,消防队员立即驾驶消防车,一路发出“呜――”的警报声,沿途的行人和其他车辆一律让路,让它尽快赶到现场灭火,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二)救护车

  1、(演示课件)师:瞧,这个人怎么了?(突然间发病)该怎么办?请那种车帮忙呢?

  2、救护车的外形特征

  (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救护车的车身颜色、标志,车头和车门的特征及用途。

  小结:救护车是专门护送危急病人到医院的`专用汽车。一般是白色或绿色,车身两旁和后面车门上都有红十字标志,车头或车顶上装有警钟或警报器。车门在车厢的后面,便于担架的进出。

  3、急救电话120

  师:有人需要马上送医院该拨打什么电话呢?

  (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拨打120及救护车救人。

  小结:当有危急病人时,拨打急救电话120,救护车会立即出发,一路上响着警报,其他车辆都让路,以便让救护车尽把病人送到医院。

  (三)警车

  1、(演示课件)师:不好了,小偷进家了,该怎么办?

  2、警车的外形特征

  (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警车。

  小结:警车是用于追踪和抓捕逃犯的车辆。没有固定车型,车牌有专门的标记。车头上面装有报警器。

  3、拨打电话110

  有小偷必须立刻报警,该拨打什么电话呢?

  (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拨打110及警车行动。

  小结:当你见到犯罪行为时,立即拨打110,公安人员执行任务,拉响警报,飞驰前进,其他车辆都要让路,以保证公安战士不失时机的逮捕罪犯。

  三、游戏巩固

  1、《为人民服务》

  玩法:由教师提出现象,幼儿立即找出相应的电话与车辆卡片。并做相应的动作。

  提问;专用号码能不能随便乱打?打错了会怎样?

  2、《出车》

  幼儿找一辆自己喜欢的玩具车,在专用号码的指挥下随音乐依次开出活动室。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我设计了以幼儿生活中熟悉的物体(乒乓球)来作为操作材料组织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动手操作能力。圆圆的乒乓球静静地躺在碗里,“你能让它飞起来吗?”老师的提问就像是一颗击落在湖面上的小石子,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就这样被调动了起来。遇到问题,让孩子尝试解决,孩子们可以这样试也可以那样试,为孩子留下了自我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孩子们只有在尝试教学的氛围中,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广阔的蓝天。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初步探知用工具移动乒乓球的.方法。

  2.在活动中互相学习,相互合作,在尝试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乒乓球、碗若干。

  2.(第一次操作材料)乒乓球拍、纸杯、大夹子、调羹、小毛巾、筷子、叉子、蛋糕盘;(第二次操作材料)双面胶、透明胶、光盘、白纸、吸管、扭扭棒、扑克牌。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顾,引出探究问题,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出示乒乓球。你们猜猜看老师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

  2.圆圆想知道有哪些东西会飞?你们能告诉它吗?人会飞吗?

  3.引导幼儿想办法让乒乓球飞起来。

  圆圆已经在碗里静静地躺了很久了,它听到小朋友说出了那么多会飞的东西,很羡慕那些会飞的朋友。圆圆多么想去对面的碗里玩一玩,只可惜它自己不会飞,你能借助工具让它飞起来吗?你们愿意帮助圆圆飞到对面的碗里去吗?

  二、提供材料,幼儿第一次操作,让幼儿探索移动乒乓球的办法。

  1.讲解游戏规则。那在帮忙之前,老师要提一个小小的要求:“我们可以借助工具帮它飞到对面的碗里去,但是不能直接用手拿。”

  2.幼儿自主尝试操作、探索,教师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和观察幼儿用了哪些方法。

  3.下面请小朋友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材料用什么办法让圆圆飞到对面的碗里去的?成功了没有?

  4.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请幼儿边说边操作一下,教师记录。

  三、变动材料,增加难度,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幼儿第二次操作。

  1.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帮圆圆的方法,时间也不早了,圆圆要回到自己的家了。那如果我们换一些更难的材料来帮忙,又能用什么办法呢?你们要不要来挑战一下?有没有信心?赶快再去试试看。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鼓励幼儿合作用多种方法尝试。

  3.请你们说一说用了什么不同的办法?

  4.幼儿交流、表达,并用操作给大家看。

  四、教师与幼儿总结。

  今天我们小朋友们表现的非常棒,用了兜、夹、捞、包、托,粘、抬、卷、套、吸等方法成功地帮助了圆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比较叶子间不同及其与其他物体间相同的过程中,激发观察兴趣,提高观察能力。

  2.体验与感受叶子的趣与美(独特性、丰富性)。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一些关于树、叶子的图片PPT、春天叶子萌芽视频

  2.纸船、苹果、羽毛球拍、糖果纸袋、铲子、刷子、纸巾等

  3.电脑、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树图片,引起幼儿注意

  师:今天跟杨老师来上一节有趣的课,看看,图上有什么?(树)

  师:我们幼儿园有树吗?这棵树是什么颜色的?可是现在,我们幼儿园的树是什么颜色的?

  师:看什么掉下来了?(落叶)

  师:那你们觉得同一棵树上的落叶长得一样吗?

  二、依次出示PPT图片

  让幼儿根据老师出示的双胞胎叶子图片做比较,找出5个不同点

  三、出示梨子和树叶对比图,让幼儿仔细观察

  让幼儿找出梨子和树叶的相同点,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师讲操作要求,幼儿开始操作

  师:2种不同的东西,都能找出很多一样的地方,现在后面2张桌子上放着许多不一样的东西,杨老师请你们等会仔细去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然后去为我们的叶子找一个朋友,只要找一个朋友,只要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可以做朋友,好不好,找到了就坐到位置上。

  五、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讲评幼儿为叶子找到的朋友

  请个别幼儿上前讲述和叶子的相同点。

  七、播放春天叶子萌芽的视频

  总结:现在,我们是什么季节?冬天到了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再来,现在已经是20xx年的年尾了,20xx年过去了,马上又会迎来20xx年,叶子掉落了,到了春天,叶子还会再长出来,这就是循环,在我们美丽的'大自然,只要你用眼睛去看,去发现,去寻找,去感受,还能发现我们大自然的小秘密,你们说对吗?下次我们再去找一找,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一开始我先出示树的图片,引起幼儿的注意,然后再慢慢引导落叶,让幼儿在两片双胞胎叶子中找不同点,幼儿找得还是很仔细的,有很多幼儿都能说出两片叶子的不同点,但在幼儿在找梨和叶子的相同点的时候,有点困难,但经过老师的引导,幼儿幼儿能说出几个,所以老师的引导还是很重要的,最后让幼儿观看了春天叶子萌芽的视频,让幼儿充分的感受到了大自然循环的规律。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背景: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甜滋滋的柿子,堆满了水果店,空气里到处弥漫着香香的水果味,这随手可得的水果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于是《秋天的水果》主题应运而生。幼儿在看看、摸摸、尝尝的过程中,感知了各种水果的色、香、味、形,其中在做水果色拉和榨汁前,发现幼儿在清洗水果时对出现的沉、浮现象产生了好奇,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果宝宝探索的兴趣,于是就生成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再猜一猜、做一做、记一记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水果在水里所产生的各种有趣的.沉浮现象,体验“做中学”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观察发现不同的水果在水中所产生的各种有趣的沉、浮现象。

  2、学习把实验的结果用记录的方式描述出来,体验实验成功的乐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苹果、梨、葡萄、小番茄等水果,小水桶人手一只,人手一块记录板,笔记录纸。水果盘、抹布。

  2、活动前孩子们玩过水,有沉浮经验;认识过相关的水果。

  活动过程:

  一、讨论导入,引起幼儿实验的兴趣。

  我们在清洗水果时,小朋友们发现有些水果是浮在水面上的,而有些却是沉到了水底,真有趣。

  二、进行沉浮的集体预测,并作记录。

  今天小朋友带来了一些水果,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我们不单要试试这些水果,还要象科学家一样把结果记录下来。我们来看看有哪些水果宝宝。(出示教师记录表)

  我们来看一看,记录表上有哪些水果宝宝旁边的波浪线表示什么?如果浮在水面上,我们该怎么来表示呢?谁有好办法?请一个小朋友来教一教大家,好我们就用这个方法好不好?

  依次出示不同的水果,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测作具体记录。如有争议写上不同答案的人数。

  三、交代实验要求: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等一会儿请小朋友把每种水果都试一试,而且每试一种水果就把结果记录下来。水遇纸会湿,记录前要先擦干手。

  四、幼儿实验操作,验证预测结果,并记录。

  幼儿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纸上,然后放在黑板上。

  五、讨论与交流实验情况:

  1.展示幼儿记录纸,交流实验情况,并和集体预测比较。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做了实验,通过试验我们发现了什么?现在我们来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请两位幼儿上来,寻找不同的结果,再一次用实验验证,并与预测的结果相对比,增加趣味性。

  2.师生共同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亲手实验发现了有趣的沉浮现象,有的水果是浮在水面上的,如苹果,橘子,枣子,香蕉,有的放在水里会沉下去,如石榴,柿子,葡萄,我们还发现有的水果从树上摘下来时间长水分干了放在水里也会浮起来。实验的结果和我们事先猜的有很多不一样,所以一定要动手试一试才能知道真正的结果。

  六、延伸

  除了水果,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浮起来的呢?哪些又会沉下去呢?我们以后再去找一找,试一试,把你实验的结果跟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活动反思:

  小朋友在操作中感受,并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幼儿兴趣浓厚,喜欢动手操作,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我在上课时思路清晰,活动中每个环节都有小结,小结语言还是很精准有效,帮助孩子理解沉与浮的秘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飞“飞盘”的不同方法,以及探索不同形状的飞盘与距离远近的关系。

  2、培养幼儿勤于探索、乐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探索最佳飞飞盘的方法、不同形状的飞盘与距离远近的关系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长方形飞盘各8个、装饰好的飞盘3个、黑板、活动场地安排

  活动过程:

  一、玩飞盘

  1、 出示3种形状的飞盘,鼓励孩子自由玩

  2、 小结玩的多种方法,引出方法――飞飞盘

  二、探索飞的`方法

  1、 同种形状两两结对飞飞盘,比一比谁飞的远

  2、 小结飞飞盘的多种方法

  三、探索谁飞的远

  1、 3人一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用科学的方法飞飞盘,比一比谁飞的最远

  2、 集中交流:哪个飞盘飞的最远,为什么?

  3、 小结:圆形飞盘在飞的时候转的很快,空气宝宝推它的力量就很小,飞的也就远了。长方形、三角形飞盘在飞的时候转的比较慢,空气宝宝推它的力量就比较大,所以就飞的近了

  四、活动延伸

  看老师的飞盘漂亮吗?请你们也给飞盘打扮一下,再来玩玩。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让幼儿自主自由玩飞盘,探索飞盘的玩法的多样性,然后进行交流,分享好的有趣的玩法,然后教师对幼儿的玩法进行梳理,并且提供场地让幼儿进一步探索玩法。活动中能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老师作为引导者和倾听者的身份,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会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和那帮助。教育不断在更新发展,也正是因为一次次的总结经验,我们才能在其中得到培养,慢慢成长。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设计思路:孩子对玩沙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经过沙池,都忍不住想要进去玩,有的孩子就是用脚碰一碰也觉得高兴。让孩子们在玩沙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沙的特性,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发现沙的新鲜玩法,这样比在课堂上机械地讲授要有意义得多,孩子记忆也深刻得多。同时,我班孩子对节奏乐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将认识沙的教学与自制乐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幼儿在沙地里自由探索,自主操作,使整个活动体现一种玩中学,学中乐的氛围。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容器装不同的沙子制作沙锤,在做做玩玩中了解沙有干湿、粗细的区别。

  2.通过自主操作活动,激发探索欲望,培养判断、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

  1.塑料瓶、玻璃瓶、广口瓶、紧口瓶、易拉罐、小纸杯

  2.不同质地的纸、塑料膜、橡皮筋、瓶盖3.各种棍子、竹条、筷子、勺、筛子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一)出示一个沙锤:这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二)激发幼儿制作沙锤的兴趣,问:你打算怎么做?

  二、自主探索

  (一)请幼儿自选容器装沙。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你用什么东西装沙?可以用什么东西帮助你更方便地装沙?

  (二)怎么才能不让沙子掉出来呢?请幼儿寻找合适的物品给容器封口。

  三、共同探究

  (一)请幼儿比较自己和同伴所做沙锤的声音。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声音呢?

  (二)老师分别取样品带领幼儿进行比较

  1.对装沙多少不同的两个沙锤,猜一猜声音会不会一样?(沙的多少不同,声音就不同)

  2.容器相同、声音不同。为什么会不同?里面的沙会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干湿沙和粗细沙的不同)

  3.容器不同,它们的声音会一样吗?哪一个更好听?(装沙的容器不同,声音就不同)

  四、再次探究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做一做,使自己的沙锤发出的.声音更好听。

  五、自由表现幼儿拿着自制的沙锤随着音乐边唱歌边打沙锤,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活动自评:

  1.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入手,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此次活动,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能以参与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现,帮助幼儿在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对比中了解沙的特性。

  3.活动中老师能根据幼儿的需要适时地给予指导,使每个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个个都能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4.活动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游戏合作者的角色体现不够,幼儿自主探究和自由表现的时间和空间也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教研组评议:

  1.该活动设计比较合理,整个过程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乐的教育思想,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教育目标。

  2.活动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幼儿较大的自由空间,幼儿基本处于一种自我学习、相互学习的状态,随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这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是很难达到的。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提问给予了幼儿支架式的帮助,让幼儿在室外那种松散的状态下紧紧围绕课题的中心来进行活动,不散不乱。

  3.建议教师在活动前增加一些玩沙的经验。了解一些有关沙的知识,从而在活动中更好地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幼儿,指导幼儿,师幼互动的效果会更好。

  4.操作材料还应注意分类投放,活动后指导幼儿收拾整理好游戏材料,养成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发现教育为契机,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使幼儿的探索欲望得到满足。培养了幼儿的求实精神,提高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16

《筷子》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15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叠加10-14

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班教案11-08

筷子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7-13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7篇)05-12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10-22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10-06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10-25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