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科学活动教案锦集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面巾纸的纤维走向特性。
2.感受面巾纸的神奇,萌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面巾纸若干,带拎把的瓶子(里面装水)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拎一拎
1.教师出示面巾纸和瓶子:今天面巾纸要和瓶子做游戏,游戏的方法是: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么重的瓶子给拎起来,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请面巾纸来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
2.幼儿试一试、玩一玩,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邀请幼儿展示拎法,教师讲评。
4.幼儿再次游戏。
5.组织交流:为什么有的能拎起来,有的在拎的时候面巾纸就断了呢?
6.分男女角色尝试面巾纸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顺着短边卷。女:顺着长边卷。再互换尝试。
7.组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长边的承受力大)
二、游戏:撕一撕
1.教师:为什么用长边拎的时候就不断,而短边会断呢?其实面巾纸里藏着秘密。想解开面巾纸的`秘密吗?让我们来玩一个撕纸的游戏吧,先撕一撕短边,再撕一撕长边,看看能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交流:有什么不一样?(沿长边能撕成条条,沿短边撕成碎片。)
4.揭示纸纤维的走向特性:面巾纸里藏着的秘密是纸的纤维走向(边讲边用记号笔做上纸纤维的走向记号)。我们顺着纤维走向把面巾纸拧成绳,纸的纤维结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这样纸绳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戏:拉大锯
1.介绍游戏玩法:抽一张面巾纸,先在纸的边边上撕一撕。找准纸的纤维方向,再卷一卷,做成面巾纸绳与桌子对面的好朋友勾一勾、拉一拉,边玩边念儿歌:"拉大锯。拉大锯,姥姥家门口去看戏,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块儿去看戏。"
2.幼儿游戏。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师:面巾纸里有纸纤维,还有什么纸也有纸纤维呢?(幼儿自取报纸、白纸、皱纹纸,寻找里面的纤维走向,并用笔做上记号。)
2.师:这些纸里有纤维,你还能找到有纤维的其他东西吗?(出示布,请幼儿回家跟家人一起玩布,找一找布的纤维走向。)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探究空气的秘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教学难点: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1、白色塑料袋每人一个
2、玻璃杯、蜡烛每组一套。
3、装有水的玻璃盆 1 个、小玻璃杯、打火机各 1 个,面巾纸、气球、充气用具两个。
四、教学过程
1、播放“猪猪侠”音乐,引起幼儿兴趣。猪猪侠为我们送来了包裹,并设计了 3 个“小关卡”,小朋友一起闯关。
2、打开包裹观察包裹里有什么物品,出示透明玻璃杯,探索玻璃杯里真的有空气吗。教师做实验,请幼儿细心观察,证明实验用的杯子里有空气。
(1)在玻璃杯里放入面巾纸,将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大玻璃盆中,过一会儿再将杯子垂直拿出来,杯中的纸没有湿。如果杯子在水中倾斜。
就会发现有许多水泡从杯子中跑出来,杯中的纸也被水浸湿了。
(2)启发幼儿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和讨论,寻求答案。
3、引导幼儿探索实验,寻找空气在哪里,发现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1)幼儿闯第一关,请幼儿拿塑料袋在活动室的各处找空气。
(2)观察空气的颜色,闻闻空气的味道,摸一摸,启发幼儿说出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3)幼儿闯第二关,请两名幼儿幼儿为气球充气。观察一大一小的气球,讨论发现气球充气越多,气球越大;气球充气越少,气球越小。
(4)幼儿闯第三关,把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罩住,幼儿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讨论想想这是为什么?探索发现有什么办法可以不让蜡烛熄灭。
(5)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 (皮球、游泳圈、轮胎等等。
4、幼儿闯第四关,双手捂住口鼻,坚持 10 秒钟后松开手,说说自己的感受,发现生活中是离不开空气的。帮助幼儿了解空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
5、幼儿讨论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的办法,为想出好办法的幼儿颁发“环保小卫士”勋章。
四、活动延伸
在生活中继续寻找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的办法。
课后反思
本活动让幼儿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产生兴趣,在实验中让幼儿反复玩,使幼儿在操作、探索的'基础上获得经验,玻璃杯中有空气,水就不会进入到玻璃杯里,纸巾就会不会湿,玻璃杯中没有空气,外面的水压入杯中纸巾就会湿。同时我在这课设计了用杯子去盖点燃的蜡烛,一下蜡烛就灭了。空气可以支持燃烧。这样吸引幼儿的注意,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建立一个探索、尝试与交流的平台。,幼儿容易理解。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幼儿通过闯关卡--寻找空气--试验操作的教学环节,让抽象的自然想象变得具体化了,课堂气氛很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通过科学探索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利用简单的科学实验使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也是这次活动的亮点,让幼儿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无处不在。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⒈让幼儿通过亲自参与活动,知道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懂得自己的身体是在不断生长的。
⒉培养幼儿能够关心自己的身体变化,发展自我意识。
⒊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⒋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⒌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入园时的身长图和体重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幼儿刚入园的身长图和体重表,引起幼儿观察,并进行讨论。
⒈这些图片上的娃娃是谁?(贴有照片的幼儿外形)
⒉上面有些什么?(表示身高的竹子和体重的小称砣)
小结:这些都是我们刚上幼儿园时保健老师给我们量身高,称体重的表,上面的一根竹子和一个小砣就表示那时我们的身高和体重。
(二)通过操作活动对比,让幼儿感知其中变化,了解自己在长大。
⒈小朋友,现在你们的身高和体重有没有变化?
⒉请幼儿现场量身高称体重,再贴上表示身高的竹子和小称砣。
⒊请幼儿在观察对比,了解其中变化。
小结:刚才我们发现小朋友在原来的竹子上又加上了一根小竹子,竹子越长越高,说明小朋友长高了,小称砣越来越多,说明小朋友变重了。我们长大了。
(三)通过讨论,知道我们长大了,学会了许多本领。
“现在,我们长大了,在幼儿园学会了哪些本领?”(从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游戏等方面去讨论)
小结:我们长大了,学会自己吃饭,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会讲故事,会念儿歌,拍皮球,玩各种游戏,今后我们还会长大,学会更多的本领。
(四)亲子活动
建议家长在家中一角,为孩子做两颗生长树,一棵记录身高的变化,一棵记录体重的变化,并定期为孩子测量。
活动评价:
⒈知道自己在不断地长大;
⒉逐步学会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的知识经验。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看、摸、玩筷子让幼儿了解各种筷子的用途,特点。
2、发挥幼儿的想象思维,用筷子创造各种图形。
3、让幼儿练习并使用筷子,做到姿势正确并会用筷子夹物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各种样式及色彩的筷子数十双,用盘子装好豆子、玻璃球、纸条等少许。
活动过程:
老师的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猜个谜语,看看哪个小朋友能猜出来。“两姐妹。一样长,酸甜苦辣它先尝。”(筷子) 筷子每天都要与我们见面,是我们的.小伙伴,它在吃饭时帮助我们,是我们大家的朋友,今天,金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重新来认识筷子。
老师拿出一双筷子教会幼儿大声说出:“筷子,两根筷子,一双筷子。”让幼儿了解表达该用的量词。
小朋友带来的筷子和老师收集的筷子,全放在桌子,像个筷子家庭聚会一样,“长的是爸爸,细的是妈妈,短的是儿子,你们看这家人热闹吗?”让幼儿对筷子产生兴趣。
小朋友可离开位置观察筷子的不同,通过看看、摸摸、玩玩,回答老师的问题:筷子哪些颜色?
请将长、短分出来 摸摸看,是不是每双筷子都是同一种材料做成的? 你喜欢哪双筷子?为什么?
讨论筷子的作用 “小朋友,筷子我们都非常熟悉,它有哪些作用呢?(用餐、玩具、敲)老师说:“筷子还会变戏法呢?不信你们看。”老师将一些筷子,摆成好看的形状,调动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脚自己在桌子上也摆出各中图形。
小朋友人手一双筷子,老师教幼儿学习使用筷子的方法。
(1) 教师示范(2)幼儿操作(3)筷子夹物比赛
结束
小朋友们,老师有要给小朋友出谜语了:两兄弟,一般高,一日三餐不长腰。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了筷子,以后我们要和筷子做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不能伤害它,好不好?
活动反思:
筷子是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喜欢的东西,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使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同时也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的常见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体验筷子给我们带来的娱乐功能,从而喜欢并正确使用这一工具。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幼儿在玩电脑的时候注意到了那个计时的小沙漏,于是大家关注起计时的问题来,开始研究哪些东西可以用来计时,古代和现代的计时工具有什么不同,等等。由于时间概念比较抽象,运用沙漏这种古老的计时工具是帮助幼儿感知速度的快慢,理解时间概念的较好途径。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观察、判断探究沙漏速度与漏口多少的关系。
2.交流和分享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用饮料瓶制作的沙漏、饮料瓶若干、钻有不同漏洞的'饮料瓶盖。
2.细沙、漏斗。
3.幼儿每人一份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1.观察沙漏,引起兴趣。
2.制作沙漏
(1)幼儿讲述制作沙漏的方法,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示范操作。
(2)教师介绍不同材料,请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制作不同的沙漏,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表上。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实验情况,并给予帮助或指导。
3.交流实验结果
(1)幼儿互相交流实验结果。
(2)集体分享实验结果,并讲述实验经验。
通过交流,幼儿获得漏口少则沙漏漏得慢,漏口多则沙漏漏得快的知识经验。
4.引发新问题
沙漏中沙子的多少是否会影响沙漏的速度?
活动反思:
在这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积极投入、享受探究的过程,并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整个活动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以幼儿自由发现、自主探索为活动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6-30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怎么写04-14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4
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1-08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05-08
科学教育活动教案12-16
【热】科学活动教案01-20
科学活动教案【荐】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