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1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经常喝果汁、饮料,见过不同大小的瓶子。有的瓶子又粗又矮,有的又细又高,到底哪个装的饮料多那,孩子们一时想不出答案来。针对以上的情况,设计了此次活动。其间,把实验和认识容量巧妙的融合,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方法了解液体的测量,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完成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容量。
2、提高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瓶子若干
2、水盆及不同的测量工具
3、果汁及学习单,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物,比比说说两个瓶子的不同。
师:这两个瓶子一样吗?哪不一样?(幼儿自由讨论)
师小结:噢!这两个瓶子有高、有矮、有粗、有细。
二、探索操作,寻找比较瓶子大小的方法。
1、幼儿猜想,猜猜哪个瓶子大。
师:那这两个瓶子一样大吗?
师:你们猜猜哪个瓶子装得多,哪个瓶子装的少呢?
2、动手操作,比较两个瓶子的大小。
师: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哪个瓶子装得多,哪个瓶子装得少?
师:我们先看看桌子上的材料,有瓶子、有水、有小杯子。
师:一会请你们自由结组试一试,试之前我要提醒你们,要先想办法再去操作。
师:好,我们行动吧!(幼儿自由操作)
3、教师小结,知道比较容量的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想到了什么办法?
师小结:要想知道那个瓶子大,有很多办法:
第一种是用一个瓶子装满水,然后倒入另一个瓶子中,看看剩下水了吗?
第二种是把两个瓶子都装满水,然后把水分别倒入相同的小杯子中,看看哪个倒出来的数量多。
第三种是用相同的小杯子把水倒进两个瓶子,看哪个装得多,那个装的少。
三、引导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相关。
1、动手测量,测出容量有多少。
师:我们知道了这个蓝色的瓶子大,他盛的多,它到底能盛多少呢?
师:请你们三人一组,自己选择测量工具,量量看这个瓶子能盛多少?(幼儿操作)
2、集体比较,发现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结果不同。
师:那组用的是这种测量工具?请每组派个代表到前面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测得的结果。
师:请你们仔细看看,发现了什么?
(幼:结果不一样!)
师小结:测同样一瓶水,测得的结果不一样。
师:那为什么呢?
师小结:原来测同样的东西,我们所用的.工具不同,所测的结果也不同。
四、大胆尝试,帮助动物测量果汁的多少。
1、大胆尝试,帮助动物测出谁的果汁多。
师:小动物们吵起来了,为什么呢?原来他们三个刚刚到超市去买果汁,狮子买了瓶橙汁,狐狸买了瓶草莓汁,大象买了瓶苹果汁,它们都说自己的果汁多,所以才吵了起来。它们想请我们来帮助,帮它们测出谁的果汁多。请你们想一想,再试一试,记住要填好学习单!好,我们快行动吧!(幼儿动手操作)
师:请每组派一名小朋友来说说你们的结果。
师:看看我们的结果一样吗?谁的果汁多?
师:你们可真能干,要记住要想比多少一定要用一样的测量工具呀。
师:小动物们你们知道了吗?
小动物:知道了、知道了,要想比多少一定要用一样测量工具。孩子,谢谢你们,我们决定请你们喝果汁!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的教育实施,重点体现了《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1、猜想活动: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2、尝试比较活动:幼儿想出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瓶子的大小,通过实践验证比较出那个瓶子的容量大。
3、操作活动: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引导幼儿分小组进行尝试,完成学习单共同总结比较,得出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结果也不同。
4、体验活动:通过帮助小动物测得谁的果汁多,来尝试测量,这个环节中重点突出测量工具的一直性,以及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从而巩固了测量的注意事项及重点。
幼儿对这次活动自始至终有着浓厚的兴趣,都能大胆尝试,但有些细节还需要今后在活动中处理好,比如:活动前材料的投放,不应直接放在幼儿的桌子上,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在尝试活动中,教师怎样有效指导才能让幼儿做到有效尝试,避免活动时间过长收效甚微,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今后的活动中进一步完善。
大班科学教案2
科学教育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大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更加强烈。本文将介绍一节精品大班科学课的教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自然中的物质和能量。
2.探究物质和能量的相互转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氢氧化钠、氢氧化铜、铜片、锌片。
2.教学课件:物质和能量的相互转化。
3.课堂环境:教室内要保持安静,学生的座位要整齐划一。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知识讲解
通过教学课件的展示,让学生了解物质和能量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相互转化过程。教师要注重图像和实例的'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实验环节
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并简要介绍实验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铜片和锌片的反应,并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学生要进行实验报告,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以及对物质和能量的理解。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并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5.总结环节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强调物质和能量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四、教学评价
1.学生的表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实验报告准确、清晰。
2.教学效果:本节课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得到了有效激发。
3.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验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物质和能量的相互转化过程。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验中更好地理解物质和能量的相互转化过程。但是,在讨论环节中,教师的引导还不够充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总之,本节精品大班科学课的教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和能量的相互转化过程,为学生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奥秘的兴趣,培养幼儿喜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有趣的尾巴”多媒体课件,“谁的尾巴看”音乐磁带、录音机,“动物尾巴作用”录像,与动物有关的图书、图片、毛绒玩具和自制找尾巴转筒玩具,自制动物尾巴、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精神准备:学习歌表演《谁的尾巴看》,活动前请幼儿家长帮助幼儿搜集关于动物尾巴的图片、录像、图书等各种资料,鼓励幼儿去观察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探索动物尾巴的作用。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激发幼儿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运用资料搜集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
难点:能够把关于动物尾巴的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运用启发提问法、课件突破。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带领幼儿做“谁的尾巴看”的歌表演,轻松地导入课题。师幼谈话:歌曲里都唱了谁?
都唱了动物的什么?那咱们今天就来谈谈动物的尾巴吧?
二、展开:
1、引导幼儿与各种关于动物的观察操作材料进行互动,从中初步探索发现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
(1)幼儿在图片、图书、毛绒玩具、滚筒拼图玩具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去观察、思考、讲述、看看动物的尾巴长得什么样,都有什么本领。
(2)大家共同交流探索结果。提问:你选的动物尾巴长得什么样?有什么本领?
(3)教师进行过渡性小结:动物们的尾巴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粗,有的.细,还有的像把伞呢!可真有趣啊!咱们就来玩个猜尾巴的游戏吧。
2、引导幼儿与课件互动,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激发幼儿喜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1)做课件互动游戏“谁的尾巴”、“尾巴哪去了”、“尾巴错了”,进一步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2)小结(过渡):咱们小朋友可真能干!帮尾巴找到了主人,也帮动物找到了它的尾巴。还知道不能给动物安错尾巴,因为尾巴对每种动物的生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动物的尾巴到底都有什么作用呢?
3、引导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录像,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关于动物尾巴的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
(1)播放动物尾巴作用录像,请幼儿观看并讲述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2)师小结:动物世界可真奇妙,动物的尾巴不仅长得各种各样,而且还有很大的用处。有的动物尾巴能保持平衡,就像:猎豹等;有的动物的尾巴能驱赶蚊虫、保护自己,就像小马等;有的动物尾巴能支撑身体,就像啄木鸟等;还有的动物尾巴能使它前进,控制方向,就像金鱼等。
三、结束:请幼儿自选动物的尾巴和相应头饰,扮演小动物,玩“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的探索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4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发现网状物品的作用及其应用情况,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蜘蛛织网的过程,收集各种网状物品并了解其用途。
2、绳织蛛网一张,布制蜘蛛若干。
3、幼儿收集的各类网状物品若干(如窗纱、菜罩、蝇拍、羽毛球拍、乒乓球网、网兜、捕虫网、发网等)。
4、录像机及有关网的录像带。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这是什么?(蜘蛛。)它们在干什么?(织网、捕捉昆虫。)
2、蜘蛛是怎样用网捉虫的?(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或经验讲述。)
二、讨论交流
1、蜘蛛网的用处真大,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地方也都用上了网或像网的东西,你们找到这些东西了吗?在哪里找到的?
2、请幼儿用比较恰当、完整的语言介绍自己收集的网状物品,并展示给大家看。(如“我发现妈妈的衣服像网”、“我发现装西瓜的袋子是网状的”、“我看到足球门像网、乒乓球桌的中间有网”等等。)
3、集体讨论网状物品的作用。
这些东西为什么要做成网状的?做成网状有什么好处?(有的是为了美观,有的是为了透气,有的是为了让人们看得更清楚等。)
三、观看录像,了解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1、观看录像,录像内容有:儿童公园的网状跳跳床、电扇上的安全网、空调上的防尘网、洗衣机里的滤网、围墙上的铁丝网以及网状保安窗、纱门、纱窗、各种球网等。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看到的'网状物品,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四、设计各种各样的网
1、如果请你设计,你想做一张怎样的网,用来干什么?
2、幼儿在纸上自行设计各种用途的网或网状物品。
3、小组交流所设计的网状物品及其用途,如捕捉动物的网,用作游戏的网,用于日常生活的网等。
活动延伸:
学习用绳子织网。
评析:
仿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各种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仿生制品,凝聚着人类高超的创造才能。“奇妙的网”巧妙地把众多用不同材料制作的、用途不一的网状物品与蜘蛛结网这一自然现象联系了起来,这不仅使幼儿有可能在经验层面上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感知印象,还为幼儿进行创造性想象提供了条件。因此就题材而言,此活动设计对我们拓展科学教育的内容是有所启发的。
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它可以体现在教育过程的许多方面。在此次活动中至少有三个方面是值得提倡的:其一,较多地运用了讨论交流的方法,使幼儿不仅从教师那儿,而且可以更多地从同伴那儿获取信息;其二,让幼儿有机会运用以往的生活经验,而不是只面对眼前的感知对象;其三,以绘画手段进行设计的环节使幼儿有可能不受限制地进行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让创造潜能得以充分表现的机会。
大班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能够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记录操作结果。
3.初步大胆尝试,探索让下沉的物体上浮。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重点
能够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难点
初步大胆尝试,探索让下沉的物体上浮。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会记录实验结果。
2.物质准备:
a.各种实验材料(瓶盖、橡皮泥、雪花片、泡沫、回形针、橡皮泥、木块、钉子、记录表、操作盒子)人手一份。
b.自制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感知物体的沉与浮的现象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做实验了,这里我为大家准备了很多的操作材料有:水、瓶盖、橡皮泥、雪花片、泡沫、回形针、橡皮泥、木块、钉子、记录表。请小朋友试一试,看一看哪些物体会沉下去?,那些物体会浮上来?用符号标记。
2.师:在操作时请小朋友注意以下几点:
a.请小朋友把你的记录结果记录到记录纸上;
b.操作时请小朋友尽量不要把水洒到桌子上;
c.每一种材料都要尝试。
3.师: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并对于个别操作较慢的幼儿进行指导和鼓励。
4.师:并现场验证幼儿猜测的正确与否。对不同意见(如同一种物体,有的幼儿认为沉,有的幼儿认为浮)通过实验验证,统一认识。
5.师小结:我们通过操作后发现金属类的物体放入水中会下沉像(回形针、钉子、硬币)木质和塑料类的物体放入水中会上浮像(泡沫、筷子、木块、雪花片、瓶盖)。由此可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本身的材料有关。
二、尝试探索如何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刚才的结果中我们都看到了,物体在水中的现象都是不一样的,接下来老师要加大难度了,请小朋友尝试操作,如何让下沉的物体上浮?看看有什么样的`办法。(有的是通过借助外力,还有的是改变自身形状)一起来探索。
2.师:鼓励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小结: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了,实心的橡皮泥放入水中会下沉,但是我们通过改变它的形状,由原来的下沉变成了现在的上浮。橡皮泥在自身比重不变液体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它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了。它就会浮在水面上了。在此环节中渗透了有关浮力的知识,引导幼儿对浮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潜移默化地熏陶幼儿对有关浮力的了解。
三、迁移生活经验,寻找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观看课件,轮船、游泳圈、竹筏等。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我们知道改变橡皮泥本身的形状可以让原本下沉的物体上浮。那你找一找你的身边还有什么物体也可以这样来操作?大家搜集一下,然后通过实验的方法自己来试一试,看一看吧。
教学反思:
1.通过幼儿亲手操作,大胆尝试,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
2.在活动中提供了适宜的材料让幼儿人人动手,满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动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增强了活动的目的性。
4.实验结果评价中我给幼儿了充分的肯定。
5.本节课的不足在于拓展延伸时由于准备不足,孩子没能答出人们利用水的神奇力量都做了哪些事情。
6.以后还要多探究,并及时引导孩子为以后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大班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手机资料和动手探究,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尝试将污水变干净,提高探索能力 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了解污水处理厂是如何将污水变干净的。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有关水净化的资料。
2.师幼共同收集石子 粗沙 细沙 棉花 废布 干净的玻璃杯 过滤杯(矿泉水瓶剪掉底部并在瓶盖上钻个洞)等材料;污水处理的录像;水被污染的录像(公园的湖水或社区的池塘被污染)。
活动过程:
1.相互交流收集来的资料。
--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污水净化的方法。
2.了解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过程。
--幼儿带着问题看录像;污水处理厂是用什么东西处理污水的?污水处理经过了哪些程序?
--提问:污水处理厂是用什么东西处理污水的.?污水处理经过了哪些程序?污水处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3.偿试操作,让污水变干净。
--幼儿观察石子 粗沙 细沙 棉花 废布 干净的玻璃杯 过滤杯等各种材料,猜测哪些材料使用于净化污水。
--幼儿5人一组,分别用各种材料做实验,教师分组指导。
--引导幼儿交流实验结果。提问:你是怎样让脏水变干净的?你发现可什么? 哪种方法比较好?
--幼儿运用多种材料组合,再次操作,让污水变干净。
--比较前后两次净化的水,说说有什么发现,教师小结幼儿的操作情况。
4.讨论:怎样保护水资源。
--幼儿带着问题"水为什么被污染"看水被污染的录像。
--讨论:生活中我们怎样保护水不受污染?怎样节约用水?
活动建议:
1.组织幼儿参观污水处理场,指导幼儿尝试用更多的方法净化污水(用明矾等)。
2.幼儿学习的难点是比较前后两次过滤的水那个更干净,从而知道哪种材料让污水变干净更有效,教师知道的重点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比较。针对活动准备的材料,教师要先进行实验。
大班科学教案7
设计思路:
在早晨的区域活动中,科学角的弹簧引发了孩子们很大的兴趣,他们一边用力压一边开心地叫起来:“看,弹起来了!”还有孩子把小动物的模型玩具放在弹簧上:“瞧,我们小狗在玩跳高了!”……孩子们已经对弹性有了探索的兴趣,于是就顺水推舟的设计了“弹簧宝宝”的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尝试自制纸弹簧和铁丝弹簧,培养幼儿技术素养.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弹簧、弹簧玩具,有弹性的物体,如松紧带、橡皮球、海绵。
2、旧挂历纸.化妆品小盒子.小宝宝图片.铁丝.圆木筷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出示有弹簧与弹簧玩具。
2、提问: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玩一玩,想一想,它为什么会动?会伸缩?
3、幼儿探索.发现弹簧宝宝的作用。
二、认识物体弹性
1、讨论:这些东西怎么改变的?
2、探索后小结:拉或压弹簧.松紧带会使它们变长变短,压海绵或皮球会使它们变形,不再用力时这些物体都能恢复原状。
3、扩展经验: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有弹性?橡皮筋.车轮胎.座垫.沙发.床垫……
4、弹簧宝宝还能做什么?
三、游戏制作“弹簧宝宝”
1、交代制作方法:
方法一:用厚的`旧挂历纸剪成宽3CM,长30CM的纸条,将两纸条上下前端交叉相连在一起,把相重叠的两纸条上下交叉反复折叠,使其变成纸制的弹簧,将动物宝宝图片贴在纸弹簧一端,纸弹簧的下端贴在盒子底部,把盒子打开,人头就会跳起来。
方法二:用圆木筷卷铁丝成铁丝弹簧,上面贴上宝宝图片。
2、幼儿相互与弹簧宝宝游戏,进一步激发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8
一、教材分析:
谈话活动是培养幼儿学习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在这个教材中要求教师引导幼儿围绕秋天的天气、景色、动植物的变化、人们在大自然界中的活动等,把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幼儿要有丰富的有关知识经验,因此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是:秋天的气候及花草树木的变化、几种农作物的丰收和小动物的活动等主要特征。为此,在课前采用多种形式如家长带幼儿到郊外去秋游,日常生活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等。让幼儿观察到、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丰富有关的知识经验。
教学案例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通过欣赏、谈论秋天的景色,了解秋天的天气、景色、动植物的变化。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围绕主题大胆回答与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养成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秋天多么美》歌曲,关于秋天的PPT。幼儿事先画好的关于秋天的印象画。
活动过程:
一、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的?
二、幼儿围绕话题交谈1、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昨天,李老师请小朋友们把你眼中的秋天画了出来,现在请你们把你的作品拿出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画的是一个怎样的.秋天。在交流中,小朋友要注意了,当一个人在说的时候,另一个人要认真的听。
2、请几名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3、以百宝箱的形式引起幼儿的谈话兴趣。
你们说的真棒,李老师这里有一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秋天。你们想不想打开来看一看?
4、幼儿自由选择想说的话题进行谈话。
老师以提问引导的方式帮助幼儿深入谈话内容。
如幼儿说想了解秋天里动物们的秘密时,老师及时引导:秋天里,小动物们都在干些什么呢?
蚂蚁在干什么?
它为什么要搬运那么多的粮食?……以此类推,让幼儿从动物、植物、人物、果实这四个方面来了解秋天。
三、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
1、教育幼儿在天气转凉的秋季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2、秋天的景色这么美好,那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
导入活动。
以幼儿的已有经验开始,使幼儿对秋天先有个大致印象。
●呈现“本活动的新知识”信息
●先让幼儿讲述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在深层次的让幼儿去加深对秋天的认识,使教育有层次性。
●引导幼儿把观察到的小动物的活动谈出来。
让幼儿知道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
●老师适当的总结,秋天是个丰收、凉爽的季节。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中的图片介绍,小朋友们能够感受到秋天自然界的变化,体会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对秋天里的各种水果有了感官上的了解,体验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丰收的喜悦。
大班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实验和游戏来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压力等,知道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激发幼儿对空气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兴趣。
3.了解雾霾天气,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瓶子、纸团、玻璃杯、蜡烛;课件
活动过程:
一、科学小实验: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
1.猜想: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纸团吹进瓶子里?
2.介绍操作要求:平放瓶子,把小于瓶口的'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往瓶子里吹,能否吹进。
3.幼儿操作,师观察指导。
4.观看视频总结为什么吹不进。(空气的压力)
二、实验二:不吹自灭
1.师介绍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师指导。
3.小结:空气里有燃烧需要的氧气,氧气没了蜡烛自然熄灭
三、总结讨论
1.空气的特点: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
2.空气的重要性:动物植物以及人类都离不开空气。
四、了解雾霾天气
1.什么是雾霾?
2.雾霾天气哪里来?
3.雾霾对人类的影响。
4.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
大班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周围环境中具有相反特性的事物。
2、幼儿比较相反事物之间特征的差异。
重点幼儿探索周围环境中具有相反特性的事物。
难点幼儿比较相反事物之间特征的差异。
活动准备
准备周围环境中具有相反特征的物品。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教室中具有相反特性的物品。
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这两件物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让幼儿自己实验和探索。
请幼儿当"小侦探",按教师出的题目,找出教室中相关的`物品,并比较差别。
3、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同样的东西形状不同,落下的情况不同。
--刚才小朋友说的都对。
4、扩展幼儿经验。
扩展寻找范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大小与高矮轻重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11
设计思路:
为了探讨如何开好运动会,经过了前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愉快地投入到策划和筹备工作中,他们活动目的性不断增强能力在逐渐提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了出现的一个个问题,工作进行到此时,孩子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实际情况中运动员的人数较多。如何设计比赛场次?这时,我们为孩子架起一个思考的`平台,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相关经验。
期望幼儿表现的行为:
1、愉快地投入到活动中,在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能总结失败的教训。
2、通过与同伴共同协商、记录等方法,学会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比赛场次,提高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活动准备:
1、制定表格:“我选择”、“项目一览表”、“比赛场次”。
2、笔、秒表、大小号数牌1-36、所需得比赛器材。
活动过程:
一、 共同回顾开展运动会已准备的工作。
二、邀请邻班小朋友当运动员,为运动员贴上号数牌,请运动员选择参加的运动项目。
三、商量比赛场次。
1、看场景录像,“这是哪一个比赛项目的场地?”“有什么材料?”
2、提出问题:每组有6位运动员,根据你们的比赛场地,进行多少次比赛才能让每一位运动员都参加完比赛?
四、小裁判带着自己得运动员到实地进行比赛,并记录比赛结果。
1、小组共同商量设计,记录在“项目一览表”上。
2、进行比赛。
五、回顾比赛情况。
1、 小组回顾比赛过程中出现得情况。
2、集体分析。
问题一:你们组都比赛完了吗?分了多少次?(小组长汇报,教师记录在“比赛场次”表上)
问题二:为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问题出现?
问题三、你们组有多少运动员?都是6个人,为什么比赛场次不一样?
六、共同归纳: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跑道和器材越多,比赛场次越少;跑道和器材越少,比赛场次越多。
大班科学教案12
设计意图:
有一次,一个小朋友的手指被刀子划破了,不久他的伤口愈合了,他发现新长出来的指纹和原来的指纹一模一样,就问我:“手指上的皮肤为什么有一道一道的纹路,而其它地方的皮肤没有呢?”
为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意识,科学的探索精神,我设计了此次活动《神奇的指纹》。
活动主题:
本活动通过幼儿观察、比较发现指纹的特征;观看录像了解指纹的作用;幼儿想象指纹的妙用;幼儿制作指纹身份证等,充分调动每一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愿望,保持了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究的热情,从而提高幼儿主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指纹的罗圈形状、数量不同,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2、了解指纹的三种类型及指纹的用途。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探索能力。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指纹画展。
2、录像《黑猫警长》。
3、放大镜、油印、白纸、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参观指纹画展,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看画展好吗?”(好)
2、幼儿观看指纹画展,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和我们平时画得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些画是用指纹印出来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外部特征
1、教师提问:“你有指纹吗?指纹在哪里?”(指纹在手指肚上)
2、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或是用油印将指纹印到纸上进行观察。并和同伴的指纹比较一下。(教师巡场指导幼儿观察发现指纹的形状、数量不同)
(1)“你的指纹是什么样的?”
(2)“你的每个手指的指纹都一样吗?”
(3)“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小结:指纹的罗圈形状和数量都不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指纹;它是每个人的`特征之一。
三、引导幼儿观察归纳指纹的三种类型
1、让几个幼儿将指纹印在纸上,然后把纸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让幼儿观察归纳指纹的类型。
2、找出三种指纹类型,分别给他们起名字。
(1)第一种叫弓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就象一把弯弯的弓箭一样。
(2)第二种叫蹄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很象小马蹄子一样!
(3)第三种叫涡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就象水流湍急的小旋涡一样!
3、统计一下各类指纹的数量:有弓型纹的举手、有蹄型纹的举手,有涡型纹的举手(巩固认识指纹的三种类型)。
四、观看录像《黑猫警长》,了解指纹的用途
1、“指纹有什么用呢?请大家观看录像,看完你就明白了。”
2、幼儿观看录像《黑猫警长》。
3、提问:“黑猫警长是如何破案的?”(黑猫警长通过罪犯留下的指纹,找到的罪犯)
4、教师小结:指纹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五、启发幼儿想象指纹的妙用
1、“关于指纹你们还有哪些奇思妙想呢?”(指纹锁、指纹门、指纹冰箱、指纹钱包、指纹手机、指纹汽车……)
2、教师小结: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点子,老师希望你们能用智慧的钥匙开启科学的大门,为人类的发明创造做出一份贡献!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延伸活动:制作幼儿指纹身份证
1、“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就像身份证,它只能代表自己,那大家一起来制作一个指纹身份证,好吗?(好)
2、幼儿制作指纹身份证,教师巡场指导。身份证上有:幼儿姓名、性别、班级名称及幼儿指纹。
大班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农村最常见的一些野菜,萌发幼儿观察农村最常见事物的兴趣。
2、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分工、分享,培养幼儿爱惜自己和他人劳动成果的好品质。
3、知道一些野菜的烹调方法、乐意品尝野菜。体验自己动手烹调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己挖的野菜及买的野菜(幼儿挖野菜时的录像或照片)
2、各种调味品与餐具、洗菜筐、幼儿围裙、菜板、面粉等。
3、创设厨房环境,摆放各种调味品,让孩子随意取放.
4、亲子调查有关野菜的相应资料(名称、生长特点、营养价值、烹饪方法)
活动流程:
回忆展现——交流互动——商量合作——幼儿烹制——品尝分享
一、交流回忆
1、小朋友,我们上次才参观秋天的小树林时挖了一些野菜,挖到了什么菜,你能不能说一说在挖野菜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出示图片或录像。
2、为什么这些菜叫野菜?(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小结:野菜生长在田野里、小路边,不需要人们去种、去浇水,施肥料,它可以制成野菜食品。野菜没有受到污染,所以营养很丰富。
二、互动交流
1、啊!我们一会儿就要开野菜品尝会了,这次我们小朋友挖了这么多的野菜,也认识了野菜,那你吃过什么野菜,怎样做的呀?你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野菜可以怎样吃,一会儿我们就要做野菜了,快说说你们的做法吧!
2、个别幼儿介绍(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三、商量合作
1、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野菜的吃法,那请你找几位小朋友一个组,商量一下,想做什么菜,需要什么东西,然后你们自己分工,洗菜,切菜,做菜。(请配班老师主动介入活动,如:小朋友,老师也想参加你们的烹饪小组可以吗?教师和孩子一起商量厨具的摆放位置,给予必要的帮助并注意倾听幼儿商量意见,了解商量结果:分工情况、烹调方法等)
四、幼儿烹制
1、准备:每组一份野菜.一套洗菜筐.菜板.炉具.餐具
2、幼儿进行烹制(1)分类、洗菜、分工(2)切菜(3)在老师帮助下烹调(这一环节可以请保育员或厨房伯伯适当帮忙,关注幼儿安全)
五、品尝分享
1、小朋友请你们先品尝自己小组作的野菜,尝尝味道怎么样,请把另一份放在大餐桌上,一会我们要开野菜品尝会。(老师巡回了解、询问孩子制作过程及味道怎么样。)
2、这些野菜味道很好,有股清香味,营养有很丰富,您们吃的这么开心,我们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尝尝,让他们也来分享我们的劳动成果好吗?
设计思路:
1、关注幼儿园实际情况,选择幼儿需要的主题。
在二期课改新理念的引领和指导下,我们幼儿园在XX年申报了《农村幼儿园系列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得到了专家和领导的肯定,并列入为市级规划课题。自从我们幼儿园的课题立项以来,我们立足于本土、闪亮于系列、致力于探索为出发点,充分挖掘身边的各项资源,开展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主、行”系列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同时引导我们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新教材,对新教材中的有关主题进行梳理,再将农村得天独厚的各项资源得以充分的开发与运用,积极尝试了“园本课程”的开发,我们以《桃花盛开的地方》为我们的'一级主题,再形成衣食住行四大系列的二级主题,它们分别是《布衣秀》、《美食林》、《农家乐》、《镜绣路》。有用的植物这一主题是在中班《好吃的食物》主题上的拓展和延伸,结合我们家乡特有资源——立足于本土:主要立足于农村地理位置优势,利用农村本土资源,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在我园,大多数孩子看到最多的是农田,接触最多的是农村的特有资源,对此有目的的进行开发和利用,以拓宽我们的教材,顺应周围事物的发展与变化。因此,选择了家乡的小树林和绿色菜篮子这两个三级主题,从在本土性的基础上突现发展性的原则,同时引发幼儿对科技种植的兴趣,了解什么是绿色植物,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活动只是课题进程中一次孩子生成的活动。
2、关注幼儿的实际,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
孩子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活动从孩子的一次秋天的野外家乡的小树林参观活动开始,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季节的变化,他们感到天气凉了许多,好多树叶在秋风的吹拂下纷纷掉落下来,这是忽然一群孩子不走了围在一起观察着什么?见我走了过去,唐朝对我说:“老师我们发现了小路边有许多菜,它与人们种菜的地方不一样在路边,可我知道它也好吃的?”旁边的王瑜说:“我知道叫荠菜,可以包馄饨吃的”。“我也吃过”、“我也吃过”,其他孩子纷纷叫了起来。不知谁说了一句我们挖荠菜吧,孩子们已纷纷挖了起来。这时我想,我应如何回应孩子,孩子对田野边生长的野菜产生兴趣,但他们对野菜的名称、营养、作用及烹调方法不一定有深入的了解,为了推动主题的深入开展,我就预设了本次活动。活动旨在通过对野菜的观察、认识、烹调、品尝,让幼儿了解野菜的营养价值和烹调的方法,增添生活情趣,萌发幼儿观察农村最常见事物的兴趣,养成爱吃野菜的习惯。体验操作劳动的快乐,明白天然食物对身体有益。
大班科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沙漠,扩大幼儿对自然界的了解。
2、认识沙漠里的骆驼,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有关沙漠自然风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的.画面,初步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
-教师:画面上有什么?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骆驼的身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用处?
-教师:骆驼喜欢吃什么?骆驼生活在什么地方?
-教师:骆驼有什么用途?
-教师小结:骆驼生活在沙漠里,骆驼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体里的水分散失,还可以白天防晒,晚上保暖。骆驼底眼睛会产生许多眼泪,让眼睛不干燥,而且有长长的睫毛,可以阻挡沙子跑进去。骆驼的鼻孔可以闭合,这样可以防风沙。骆驼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进去。骆驼的身上有驼峰。可以分为单驼峰和双驼峰。驼峰可以储藏营养。
骆驼的脚底有宽宽厚厚的肉垫,不怕热热的沙子,也不会陷进软软的沙子里。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2、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你见过沙漠吗?沙漠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沙漠里有什么?(仙人掌、蝎子等)
-教师:沙漠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防止沙化?
3、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幼儿观看介绍沙漠的录像,了解沙漠的特性以及沙漠里生活的动植物。没有条件的,可组织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交谈,教师可寻找相应的书籍和图片,向幼儿介绍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4、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观察画面,说说:沙漠里有哪些动物?它们叫什么名字?
-请你用连线的方法帮骆驼走出沙漠。
大班科学教案15
【活动思路】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代就有四大发明驰名海外,哪四大发明呢: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还有造纸术。纸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很大的作用,为了让幼儿养成珍惜纸张、知道环保的重要性,所以就以“纸”为出发点。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口头表述能力,通过幻灯片,能独立完整的将造纸过程的大意概述出来。
2、让幼儿了解纸的由来,学会利用纸,包括废物利用和循环利用。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剪刀、双面胶,造纸过程图、蔡伦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想请你们来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四四方方,又白又薄,既能写字,又能画画。”
幼儿:纸
二、引导幼儿了解纸的用途。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纸有什么用途吗?在平时,我们怎样用纸的.呢?
幼儿:纸可以写字,画画,折纸等。
三、通过PPt,引导幼儿了解纸的由来及制作过程。
师:原来纸是这么有用的东西,那么,你们知道纸是从哪里来的呢?
幼儿:商店里买来的、工人叔叔造出来的。
师: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就知道了。(出示造纸过程图及蔡伦图片,教师边看图边讲述)
师: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纸是从哪里来的吗?是由谁造出来的呢?(小朋友概述,老师点评。)
四、讨论:怎样节约用纸。
师:我们知道了造纸的过程十分的不简单,而纸的用途又很大,用到纸的地方也很多,浪费也很大,有什么办法可以节约用纸呢?
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
五、分组进行操作活动。
师:我们一起收集了很多不同的纸,现在先来认识一下都有些什么纸呢?
教师介绍各种各样的纸。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也说了很多节约用纸的方法,那请你们利用这些纸来玩一玩、做一做吧!
六.点评。
有的小朋友用废纸折出了许多漂亮的东西,装饰了我们的活动室。有的小朋友用剪刀将废纸剪出了美丽的花,将废纸变废为宝。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要节约珍惜每一份资源。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电》科学教案06-05
大班《鱼》科学教案10-07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6-12
【推荐】大班科学教案04-06
大班神奇的力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开锁04-01
大班科学教案《蚂蚁》04-01
大班科学教案电池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