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软硬、光滑、长短等特征。
2、培养幼儿愿意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教学准备:
1、每人一个小口袋,分别装有各种不同的物体。
2、请配班教师帮助说情景式环境的引语,教师扮成神奇老爷爷的样子。
3、小红花若干份糨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式环境,激发幼儿动手触摸的兴趣。
(配班教师)今天呀,有位神奇的老爷爷要给我们大家送来一样神奇的礼物。让我们赶快把神奇老爷爷请出来吧!(配班教师扮成神奇老爷爷的样子走进教室说:小朋友们好,我是神奇老爷爷。;本文我呀今天带来一个非常神奇的'口袋,里面有许多的宝物。你们想知道有哪些宝物吗?我今天要给小朋友们出个难题,不准你们打开口袋用眼睛看,要想个有趣的好办法来猜猜里面到底是什么?你们快想吧来告诉我好吗?)
二、引导幼儿通过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并且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感觉。
1、师:小朋友的办法怎么样呢?让我们来请几位小朋友试一试吧!
2、幼儿用手触摸物体教师进一步提问幼儿物体的特征(你摸的宝物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幼儿分别说出自己的感受)。
3、幼儿游戏,感受触摸的乐趣
小朋友想不想有个神奇的口袋呀?神奇老爷爷呀也为你们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神奇的口袋,神奇老爷爷想和你们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
交代游戏规则:教师发出指令如:请你摸一个硬硬的物体,第一个按要求摸到的幼儿上台拿朵小红花贴在自己的衣服上,谁的衣服上的小红花最多谁是胜利者。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秋天很多树都会落叶,感受秋天的基本季节特征。
2.在捡树叶的活动中,发展幼儿小肌肉群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塑料袋
活动过程:
一、布置任务:
1.现在是秋天了,秋天有什么变化啊?
2.树爷爷说:“我也有变化了,我的叶子都掉下来了,请宝宝们来看看。”
3.每一个宝宝要捡很多不同的树叶,装在袋子里哦!
二、带领宝宝去室外捡落叶
1.鼓励宝宝捡不同的树叶。
2.要求宝宝在教师的视线里捡树叶。
三、总结、提升
1.你捡到了什么样的树叶啊?
2.表扬按照老师要求捡树叶的宝宝。
3.将宝宝捡到的树叶制作成图画,进行观赏。
活动小结:
在活动中,宝宝很开心地在户外捡树叶,但因为幼儿园的树种类不是很多,有些树还不掉叶子的,宝宝们捡回来的树叶不是很多,有些宝宝检不到干脆就摘了。这些状况的产生是因为我们事先对环境没有踩点,准备不够充分。但是像这样类似的亲近大自然的活动还是要多开展一点,宝宝们会觉得很开心。
在捡树叶的过程中,有些宝宝比较专注,能至始至终完成任务,有些宝宝捡一会就去玩大型玩具了,任务意识还不是很强。回到班级里,开始介绍自己的'树叶时,个别宝宝的语言发展还是比较好的,但大部分宝宝说不清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因此还是要加强对宝宝语言能力的培养。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水的浮力是我们身边的科学,也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课题之一。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次活动。在活动中,我将有关浮力的知识巧妙地贯穿于幼儿的活动之中,以帮助小朋友取皮球这一的形式,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从小培养幼儿的科技意识。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身边的科学--水有浮力。
2、增强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培养幼儿不怕困难、知难而进、勇于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重点:了解水中物体的沉浮现象,知道为什么。
活动难点: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利用水来取皮球。
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
1、运用尝试教学的理念: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活动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每提出一个问题,都是靠幼儿自己动手去操作、去尝试,自己得出结论。
2、制作了形象、直观的演示教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提供了丰富的,适宜幼儿发展的活动材料,创设和谐宽松的气氛,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在充分自由的教案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经验。
4、以帮助别人这一的形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自信地参与活动,并且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之后,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案准备:
1、皮球落洞演示教具。
2、桌子5张,标本瓶5个,乒乓球6个,大盆5个,抹布10条。
3、每组1只大筐(内装铁丝、铁片、绳子、木棍、水杯),2只小筐(内装积木、泡沫、小石头、空塑料瓶、玻璃球、木块、铁球、塑料球等若干,其中空塑料瓶与幼儿人数相等)。
4、鱼缸1个,潜水艇演示教具一套。
5、教师事先在两只手上画出小虹和小明的形象(用两只手的中指和食指做两个小朋友的腿)。
教案过程:
一、帮忙想办法:
1、这是什么?出示树洞演示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公园里,操场上)。出示手指画的两个小朋友--小虹和小明。一边讲,一边演示皮球掉进树洞的过程。提问:皮球掉进树洞,这可怎么办?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快帮帮他们。启发幼儿动脑筋。
2、幼儿思考、讨论、回答(用各种方法)。
3、现在,我让每个小朋友都试一试。那边每组桌上都有一个高的标本瓶,里面有一个乒乓球,就像树洞一样,小朋友们不能用手,但可以用桌上的各种材料:绳子、铁丝、木棍、水杯等。比一比哪组幼儿先把球取上来。
二、试一试,说一说。
1、幼儿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使用铁丝、铁片时注意安全。
2、实验完毕,提问:你们都用的什么方法?结果怎么样?用哪种方法可以把球取上来?(倒水)。可以叫幼儿上前面来演示。
3、同样用这个办法可以帮助小虹和小明吗?请一名幼儿上前面往树洞里倒水,幼儿观察现象。倒水之后怎么样了?(球飘起来了)。继续倒水,取出乒乓球。小朋友们可真聪明,想到用水来取皮球,这个办法真好,小虹和小明真高兴。(激发幼儿的成功感和自豪感)。
三、想一想。
1、刚才你们用了很多的方法,为什么用水可以取出球呢?(球轻,能飘起来等)。小朋友说的很对,水不仅可以用来洗手、做饭、用来喝,还有一个很大的本领,那就是可以使很多东西飘起来,这是因为水有一个把物体向上托起的力量,叫做水的浮力。
2、提问: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浮在水面上?幼儿自由回答后,请幼儿动手操作。
指导幼儿将小筐中的小物体(积木、泡沫、小石头、空塑料瓶、玻璃球、木块、铁球、塑料球等)放入有水的大盆中,观察现象。
3、讨论。
请幼儿说一说,放了什么在水中?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小结:水除了能使乒乓球、皮球浮起来外,还可以使木块、泡沫等物体浮起来。
四、探索、发现。
水能使木块、塑料瓶等物体浮起来,玻璃球、铁块、石头等物体比较沉,所以它们不能浮起来。但我们可以想一些办法,让石头也能浮起来,让塑料瓶也能沉下去。比如这个塑料瓶,老师就可以让它沉下去,你们可以吗?
1、每个幼儿一个空的塑料瓶,进行操作、探索活动。
2、谁的塑料瓶沉下去了?用了什么方法?
五、发散、联想。
小朋友们真是聪明极了,想到在塑料瓶里装些沉的东西,这样塑料瓶就沉下去了。解放军叔叔海上作战用的潜水艇就是用的这个道路制造的。
教师演示潜水艇模型,(用针管将潜水艇模型中吸满水,潜水艇就沉下去,再将潜水艇模型中的水排出,潜水艇就浮上来)。
提问:潜水艇如果不浮在水面上,也不沉在水底,想在水的中间停住,那应该怎么办?(幼儿思考、回答)
六、延伸活动:布置沉浮实验区,将幼儿操作的所有用具放在里面,供幼儿操作、探索、实验。
活动的组织效果和评析:
本次活动是我在**年11月我园进行尝试教学教育活动评比时设计并组织的`,被 评为优秀活动一等奖,12月又被全市幼儿教师观摩,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园是首次接触尝试教学,承担实验课题以来,我们全体教师经常在一起研究探讨有关话题,并且在这次活动评比中都力争运用尝试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这节活动我在11月份第一次组织的时候,是用的我自己本班的幼儿(中一班),老师和幼儿之间比较熟悉,活动的节奏也较好把握。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一说帮小朋友想办法,小朋友们都七嘴八舌,想了很多方法,尤其在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大家都很认真的去实验,虽然幼儿的思路一直跟着老师走,但我在活动中给了幼儿很大的自由,使小朋友们不觉得拘束,当时有全园的老师观摩活动,但小朋友们在活动中敢说敢做,在帮助小朋友把皮球取出来的时候,全班幼儿情不自禁的鼓掌欢呼,气氛很热烈,达到了非常好的互动效果。整个活动进行了35分钟,在结束时,小朋友们还意尤未尽,对于水的浮力以及一些现象还有很浓厚的兴趣。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涂色的方法,掌握一定的力度。
2.了解常见蔬菜的名称和明显特征。
3.培养幼儿涂色兴趣,发展幼儿观察物体明显特征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用蜡笔涂色、涂均匀、涂浓。
活动准备
1.自然角里放置各种常见蔬菜供幼儿观察。
2.蜡笔。
活动流程
谈话引起作画兴趣——观察讨论——幼儿作画——引导讲评
活动过程:
1.谈话可引起幼儿作画兴趣。
建议教师可通过设问:喜欢吃蔬菜吗?吃过些什么菜?让幼儿讲讲常见蔬菜的名称,并了解蔬菜营养好,人人都需要。画面新鲜的蔬菜。
2.观察讨论
首先,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讨论。可逐一出示实物:辣椒、黄瓜、卷心菜、茄子、洋葱、胡萝卜、蕃茄等。请幼儿讲出名称,并按颜色归类分辩:哪些红、哪些绿?还有些什么颜色?
说明
这部分的观察讨论是巩固幼儿按物体选择相似色的能力。
其次,组织幼儿讨论作画方法。
建议可用通俗的语言“新鲜”与“不新鲜”来表示颜色涂得浓还是淡。
(1)可出示二张范例(一张涂得浓,一张涂得淡)供幼儿观察讨论:哪个菜摊的菜新鲜?为什么?(颜色鲜艳的新鲜;颜色暗淡的不新鲜、水份少。)
(2)建议教师在暗淡的一张范例上示范涂色方法:先在轮廊线圈内涂一圈,再在里面运用短线连接着来回涂,涂满、涂浓,让幼儿体会到蔬菜变“新鲜”了。
3.幼儿作画
(1)教师可用建议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画各种品种,各种图像的蔬菜。画得大、画得多。
(2)选择相似色把颜色涂满、涂浓。
说明
在掌握涂色方法的同时提醒幼儿要有力气地涂才能涂浓。
活动结束:
哪些菜最新鲜?建议可让涂得好的幼儿介绍方法。鼓励有些幼儿对自己的画稍作加工。让它们也变得“新鲜”。对观察仔细、想象力丰富的幼儿予以充分的肯定。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来源:通过主题“动物朋友”使幼儿对动物熊猫有了基本的认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电视广告了解到大熊猫是我国第一保护动物,对熊猫的认识有了浓厚的兴趣,因而开展了下面活动。
活动一:
活动名称:可爱的熊猫。
活动目标:
1、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初步了解熊猫与人们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1、熊猫图片 2、熊猫详细资料。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猜谜语游戏,导入课题。
2、出示熊猫图片,引导幼儿从上到下观察熊猫的基本特征。
3、提问:让幼儿根据老师的问题说一说。
——熊猫是什么样子的?
——熊猫的样子像谁?
——它在那里生活?
——它喜欢吃什么?
——为什么它喜欢吃竹子呢?
——你想知道熊猫是怎样生活的吗?
4、与幼儿一起讨论熊猫与人们之间的关系。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熊猫吗?为什么?
——大熊猫现在很稀少,怎样保护大熊猫呢?
5、请幼儿学熊猫走路的样子走出教室。
教学效果:通过此次活动,幼儿从图片及教师讲述中了解到熊猫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培养了幼儿对稀有动物熊猫的关注欲望。
活动二:
活动名称:熊猫(粘贴添画)
活动目标:
1、巩固加强幼儿对熊猫的'认识。
2、学习粘贴方法.
3、学习添画熊猫的四肢和五官。
活动准备:浆糊;作业纸;水彩笔;半圆形圆形黑色蜡光纸。
活动过程:1、与幼儿一同复习熊猫的外形特征。
2、给幼儿示范粘贴熊猫的方式及添画步骤。
3、幼儿作业老师巡回指导。
4、幼儿作品展示。
5、让幼儿互相观赏幼儿粘贴的作品,结束。
活动效果:通过延伸活动的开展,(粘贴熊猫)让幼儿认识了圆形、半圆形,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达到很好的效果。
小班教案 篇6
一、 活动背景:
香蕉是小朋友经常接触的一种水果,平时在家里家长会给小朋友吃香蕉。在幼儿园里,下午吃点心时,每个星期都会有一到两次吃香蕉的机会。我发现小朋友在吃香蕉时会说:“老师我不会剥香蕉皮,你帮我剥一下。”遇到问题小朋友不说:“老师请你教教我怎么剥香蕉皮。”不知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却依赖于老师帮他们。甚至还有的小朋友把香蕉放在桌上不吃。问他为什么不吃呢,他理直气壮的回答说:“我不会剥!”由此可见,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里时,家长都把他们当做掌上明珠,不舍得他们做一点点小事。家长大多是把香蕉皮剥好了,直接给他们吃。很少有家长教孩子怎么剥香蕉皮。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很少有家长让孩子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一味盲目的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就使幼儿养成遇到问题依赖家长的心态。几乎没有幼儿,在吃香蕉时想到去观察香蕉是什么颜色的、形状是什么样的。这样就产生了“香蕉弯弯”的方案设计。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积极的运用各种感官,主动的观察香蕉。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意识、动手意识识,学习有序的观察、自主交流、自由想像的能力。
二、 活动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过观察香蕉,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内部结构。
2、能向同伴大胆的介绍自己的发现。
3、养成爱吃水果的习惯。
重难点:通过观察认识香蕉的主要外形特征和内部结构。
(二)活动准备:
1、每个桌上一盆香蕉,盆上面蒙了一块布。小朋友人手一只盆子。
2、“香蕉弯弯”的课件。
3、经验准备:小朋友都吃过香蕉。
(三)活动过程:
①猜谜语导入,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1、师:两头弯弯像小船,好吃又好看,猜猜它是谁?
幼:香蕉
2、师:猜对了吗?我们把盘子上面遮着的布掀开就知道了。
幼:自己动手把布掀开。很兴奋的说我猜对了。
3、小朋友真聪明猜对了。今天我们要和香蕉宝宝交朋友。
(评析: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我设计了猜谜导入的形式,从幼儿自己猜谜底,到发现自己的猜测结果是正确。幼儿在这过程中非常的兴奋。从而激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②观察香蕉的外部特征。
1、师: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个香蕉,用小眼睛看看、用小手摸摸、再用鼻子闻闻,说说你的香蕉是什么样的?
2、幼:自己说说香蕉的样子并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自己的发现。
3、师:巡回指导。
4、师:谁来说说香蕉是什么样的?
幼a:指着香蕉对老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 香蕉是黄颜色的。
幼b:香蕉的形状是弯弯的。
幼c:香蕉摸上去滑滑的'。
5、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香蕉是黄颜色的、长得弯弯的、表皮很光滑。小朋友你觉得香蕉长得像什么?
幼a:香蕉长得像小船。
幼b:香蕉长得像蚯蚓。
幼c:香蕉长得有点像桥洞。
幼d:香蕉长得像月亮。
幼f:香蕉长得像毛毛虫。
6、通过我们小朋友的观察、动脑筋想像,我们发现香蕉长得像小船、像蚯蚓、像桥洞、像月亮、像毛毛虫。你们的想象力力可真丰富。
(评析:根据小班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第一环节每组我都准备了香蕉,提供给幼儿观察。提出观察要求: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个香蕉,用小眼睛看看、用小手摸摸、再用鼻子闻闻,运用多种感官观察香蕉的颜色、形状。在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香蕉是什么样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交流者。在交流时引导幼儿有序的观察香蕉的颜色、形状。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知道香蕉的颜色是黄的,形状是弯弯的。长得像小船、像蚯蚓、像桥洞、像月亮、像毛毛虫。给每个孩子安排自由探索的时间。自主交流的舞台。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了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
③了解香蕉的内部结构、品尝香蕉。
1、师:香蕉里面有什么?
幼a:香蕉里面是香蕉。
幼b:香蕉里面是肉。
2、师:我们剥开来看看。先请一个会剥的小朋友剥给大家看看。
幼:剥香蕉。
师:从柄上开始剥,一片一片的剥。
3、师:看看香蕉的果肉是什么颜色的?中间是什么样的?
幼a:香蕉的中间是黄色的。
幼b:中间有点香。
4、师:想不想偿一偿?
幼:想!
5、师:请你偿一偿。
幼儿:品尝香蕉的味道。
6、师:谁来说说香蕉的味道是什么样的?
幼a:香蕉的味道是甜甜的。
幼b:香蕉的味道是香香的有点滑。
幼c:真好吃。
7、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吃香蕉有什么好处吗?
幼:我几天不大便妈妈就会叫我吃香蕉。
师小结:香蕉的味道是甜甜的,很香、吃在嘴里滑滑的。香蕉是一种有营养的水果,能帮助消化。小朋友可以每天吃一个香蕉。
(评析:当幼儿把香蕉皮剥开后,幼儿恨不得马上吃一口。香蕉那米人的香味使幼儿有了想品尝的欲望,教师此时让幼儿品尝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要。将幼儿吃香蕉的兴致调动了起来。幼儿也很乐意交流香蕉果肉的味道。)
④了解香蕉的一些用途。
1、师:聪明的叔叔阿姨还根据香蕉的形状制造了一些东西咱们来欣赏一下。播放一些仿照香蕉做东西和用香蕉做的食品。
a:香蕉船。
b:香蕉发夹。
c:香蕉炒饭。
d:香蕉露。
e:香蕉排骨煲。
f:香蕉片。
2、香蕉的用处真大,我们以后可以把它做成什么?
幼a:我长大了要造香蕉房子。
幼b:我要用香蕉做蛋糕。
幼c:我要用香蕉做香蕉船。
(评析:在活动中提高电教的手段——看图片提高了幼儿的知识面,拓阔了幼儿的视野。提高让幼儿说说自己长大后想把香蕉做成什么,为幼儿长大后的创造发明打下基础。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三、活动评价
整个活动中幼儿以极大的热情在投入到活动之中。开始部分是猜谜语,激起幼儿的对香蕉的兴趣。第二部分,观察香蕉的外部特征。因为每个小朋友都接触过香蕉但他们很少注意到香蕉的颜色、形状。幼儿引导幼儿有序的观察。从中使幼儿养成吃东西时爱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第三部分了解香蕉的内部结构、品尝香蕉。小朋友虽然都吃过香蕉,但他们没有自己动手拨香蕉的习惯。也没有仔细的去品位香蕉的味道是上什么样的,只知道是很好吃。为此我引导幼儿说说香蕉果肉的味道,提高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打下基础。最后引导幼儿欣赏一些关于香蕉的图片,并说说自己想把香蕉做成什么?使幼儿的思维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体现了幼儿为主体的理念。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节奏与旋律,尝试将歌词中的第一人称的"我"与第二人称的"你"进行互换。
2.能积极参与创编歌词,大胆地演唱及表演创编的歌曲。
3.通过演唱歌曲,体验表达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熟悉《爱我你就抱抱我》的音乐,能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爱我你就抱抱我》音乐节选。
活动过程:
1.小游戏:你问我答(大约3分钟)小朋友们好!你们认识我吗?(认识)我是谁呀?(赵老师)可是赵老师还不认识你们呢。现在你们来向赵老师介绍一下你们自己,好吗?怎么介绍呢?当赵老师站到你的面前问你"我是赵老师,你是谁"的时候,你就站起来回答:我是谁。好吗?(与幼儿游戏)刚才小朋友的表现真不错。老师给你们掌声。
2.倾听音乐,理解歌曲的内容。
今天赵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请你们认真听,想想歌曲是谁唱的,是唱给谁听的。
(1)播放音乐,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音乐。回答问题。
歌曲是谁演唱的?(小朋友)唱给谁听的呢?(唱给爸爸妈妈听的)他唱了些什么?
(2)熟悉音乐,鼓励幼儿根据歌词作出相应的动作并大胆表演。
这是一首小朋友唱给爸爸妈妈听的歌,希望爸爸妈妈能多多的`爱我们。我们也一起来尝一尝吧。(鼓励幼儿边唱边表演)
3.师幼互动,初步尝试将第一人称"我"和第二人称"你"互换。
(1)老师示范将"我"与"你"互换。
小朋友们刚才唱的真好听。这首歌是你们唱给爸爸妈妈听的,想要爸爸妈妈多多的爱你们。实不但你们的爸爸妈妈爱你们,赵老师也很爱你们。你们想不想听听赵老师是怎样对你们的?(请一位幼儿上来,教师对着幼儿唱:爱你我就陪陪你,爱你我就亲亲你,爱你我就夸夸你爱你我就抱抱你。如果真的爱你就陪陪陪陪陪陪你,如果真的爱你就亲亲亲亲亲亲你果真的爱你就夸夸夸夸夸夸你,如果真的爱你就抱抱抱抱抱抱你)
(2)引导幼儿尝试将"我"与"你"进行互换。
没有发现老师唱的有什么不同?(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刚开始我们唱的时候是对爸爸妈妈们唱的,是希望爸爸妈妈们多多爱我们。刚才赵老师唱的是对小朋友的爱。你们跟我一起唱一下吧。
4.鼓励幼儿大胆表演动作,向小伙伴表达自己的喜爱。
我们小朋友都已经长大了,不仅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也爱与你们一起游戏的好朋友。现在找到你的好朋友,对着他随着音乐一起唱起来吧。记住,要通过你的表情和动作,让你的伙伴知道你很喜欢她哦。小朋友们唱的真好听。现在让我们到教室里把爱送给更多的好朋友去吧。
活动反思:
在选材的时候,一听到这首歌就被歌曲美妙的旋律和幼儿稚嫩的童声所吸引了,就感觉这是自己所想要的。但当真正设计这个活动时,才发现其实真的很难。
一是年龄段的选择,放在中班觉得太过简单,放在小班上学期,小班的孩子才刚开始适应幼儿园,适应集体生活,刚开始集体活动,特别怕生,怕出现冷场的场面。因此我抽空多和孩子熟悉,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分享好吃的,让他们逐渐熟悉我,在情感上接受我,这是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二是提问的设计,小班的幼儿主要应该以游戏为主,在玩中学。提问设计怎样才能更贴近幼儿,让幼儿能理解,愿意和你交流,创设出融洽、和谐的氛围,也是一个难点。
三是音乐的问题,因为这首歌曲剪切的四句歌词速度较快,幼儿在欣赏表演时根本来不及,使用软件放慢则在音质方面出现问题,因此音乐速度快也是我担心的一个问题。
带着这些疑问,我不断地设计、修改、完善教案,教案的环节变得逐步清晰。教案可以预设,但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却是无法预设的。因此,活动的难点落在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上。整个活动开展下来,孩子们还是比较配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对幼儿关注的不够在开展活动时,比较急于将活动顺下来,部分幼儿没有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我也没有进行一定的语言提示,没有带动他们一起参与到活动中。
2.教师没有及时退位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讲述的较多,给予幼儿的机会较少,当幼儿没有回答出老师的问题时,急于将答案告诉幼儿。
3.和我设想的一样,音乐比较快,在表演时一个动作没有完成,另一个动作就又出现了。这样,表演起来比较混乱。如果选择用钢琴伴奏,这几句又是念的,只能咚咚咚的节奏伴奏,如果幼儿不念起来,又会显得很冷清,没有表演的感觉。
简简单单的一个活动,短短的15分钟,原来是那么的不易。这次的评优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想幼儿所想,和幼儿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地互动起来。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感知和正确分辨物体的里面和外面。
2、能用“××在什么的里面(外面)”句型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3、喜欢操作活动并能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教具:小房子木偶人花生
学具:猫和老鼠的图片、里外盒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感知和分辨物体的里面和外面。
1、通过观察,学习分辨里外。出示积木拼接的小房子。老师:你知道房子里住着谁吗?
2、进一步感知里外。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在哪里做早操?现在现在我们在?
二、操作活动,能按要求把物体放在正确的位置,并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1、情景故事:猫和老鼠。
师:今天木偶人要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还可以操作好玩的学具,学具在哪里?(学具在袋子里)想不想来玩一玩,请仔细听老师的要求。(有礼貌双手接学具,轻轻说谢谢。打开学具后把袋子伸展放到身后)
2、教师讲故事,幼儿操作故事情景,在老鼠和猫变换位置时面向集体提问。引导幼儿用“××在什么的里面(外面)”的`话描述自己的操作。
故事:一只老鼠在盒子里吃奶酪,小猫在盒子外面拍皮球,小猫听到盒子里有“喀嚓喀嚓”吃东西的声音,是谁在里面?小猫跳进盒子里,小老鼠看到猫来来,赶快跑到盒子外面。
3、给听课的老师讲讲《猫和老鼠》的故事。
三、拓展游戏:木偶请客。分辨三个物体的里外关系。
1、老师说花生的谜语,猜一猜木偶人带来的是什么东西。
2、游戏:在哪里?
(1)老师手握花生,请幼儿猜测花生在哪只手里。
(2)幼儿互相做游戏。
3、品尝花生活动
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吃花生的什么?花生仁在哪里
4、花生皮去哪?(花生皮放到到垃圾桶里。)
四、总结: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和里外有关,小朋友以后认真观察,我们与小木偶告别。
活动延伸:
去看看教室外面有什么。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听赏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
2、感受故事中彩虹色的花帮助朋友,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
《彩虹色的花》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彩虹色的花,引起幼儿兴趣。
师:这是什么呀?你们见过这样的花吗?
幼:花,有(电视……),没有。
师:我们来看它的颜色,好看吗?你觉得它的颜色跟谁很像。
幼:好看,像彩虹……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关于这朵花的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二、彩虹色的花和小动物的故事
1.师:“春天来了,太阳出来了,在黑黑的土地里,开出了一朵彩虹色的花,大家都叫它花儿姐姐,小朋友也来跟花儿姐姐问个好吧!(出示图片)
幼:花儿姐姐好!
2. 师:这天,一只小蚂蚁走过来了,花儿姐姐跟小蚂蚁打招呼:“小蚂蚁你好,你要去哪呀?”
小蚂蚁说:“我要去外婆家,可是前面有一个大水洼,我过不去。”
师提问:如果你是花儿姐姐,你愿意帮助小蚂蚁吗?怎么帮呢?
幼:愿意,……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花儿姐姐是怎么坐做的(移一片花瓣)
师:它把一片花瓣送给了小蚂蚁,给小蚂蚁坐船。
小蚂蚁渡过了小水洼,它要对彩虹色的花说什么呢?彩虹色的花少了一片美丽的花瓣,心里难过吗?为什么?
幼:说谢谢,难过(不漂亮了),不难过(帮助了别人)
3.师:又过了一天,看,这是谁呀?
幼:青蛙,恐龙……
师:它呀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蜥蜴。我们一起来说说看。我们来看看蜥蜴的表情,看看它开心吗?
幼:不开心。
师:如果你是花朵姐姐,你会怎么问呢?
幼:学问
师:“我要去参加森林舞会,可是我没有漂亮的衣服”原来是没有漂亮的'衣服,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它吗?怎么帮呢?
幼:……
师:花儿姐姐又把自己的一片花瓣送给了蜥蜴,蜥蜴有了漂亮的花瓣做衣服,美滋滋的去参加宴会了,眼睛都笑弯了呢!
4.接下来彩虹色的花又遇见了谁呢?老师想请你们来猜猜看!
幼:大象,猴子……
5.师:我们来看看,天上有个大太阳,你觉得今天天气怎么样?
幼:热……
师:看一只小老鼠来了,它一边走一边说:好热啊,好热啊!如果你是花朵姐姐,你会怎么帮呢?
幼:把花瓣做伞,做帽子……
师:小老鼠有了花瓣做扇子,扇起来多凉快,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6.师:花朵姐姐的花瓣越来越少了,如果你是花朵姐姐,你还愿意帮助别人吗?
幼:愿意,不愿意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花朵姐姐是怎么做的。
7.小鸟摘了一片黄色送给她的女儿做生日礼物,它的女儿一定开心极了!
……
8.当刺猬有了伞,遮住了大雨,不用再挨冻了。
9.播放图片,讲述画面内容
风吹走了最后一片花瓣。彩虹色的花多么舍不得这最后一片花瓣呀!可是,她已经没有一点力气了,寒冷的冬天马上就要夺走它的生命了。
现在她没有花瓣了,她还是一朵美丽的花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说看。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它还是一朵美丽的花,因为它热心、善良)
10.播放下雪图片,讲述画面内容
师:谁还会记得彩虹色的花?你希望有奇迹发生吗?
11.播放课件,讲述画面内容
提问:小动物们真想念彩虹色的花,现在,它们看到天上的彩虹,想说些什么呢?
12.播放课件,讲述画面内容
再次见到彩虹色的花,跟它打个招呼吧!
三、故事总结
师:小朋友们,彩虹色的花棒不棒?为什么?
幼:棒!因为它帮助了别人。
师:那你有没有帮助过别人呢?请你们讨论一下
幼:……
师:小朋友们都很棒,都帮助过别人,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还是要帮助别人,好吗?
教学反思:
《彩虹色的花》叙述着这样一个极其温柔细腻的故事:一朵彩虹色的花,将自己的花瓣都用来帮助有困难的小动物了,最后,自己却被覆盖在白雪下面,可是,它的希望和梦想还在继续,当春天来到时,新的花朵又在阳光下绽放开来……生命可以轮回,乐于助人的精神则存留其中,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意味。本作品采取壁画法,先在画布上涂上灰泥再绘制,画出富于立体感的特殊效果。我个人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非常喜爱,这本精装书,最让我难忘的就是那彩虹色的环衬,那色彩是如此地动人,几乎包含了你所能想象的一切,生命、阳光、爱、梦幻……
小班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海”是一个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通过音乐把能力展现出来。通过本活动的学习,抓住他们求知欲强的特征,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挖掘幼儿音乐方面的潜能,让他们表现对音乐的理解。通过演唱歌曲,从中感受体验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大海的特征,知道大海有很多动物和景物。
2、熟悉儿歌内容,能画出大海的景物。
3、激发幼儿热爱大海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站曲并且在歌曲学习中感受韵律美。
教学难点:
1、能模仿大海的声音并跟老师合作演唱练习。
2、能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模仿大海的声音。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幼儿到海边看海、听海,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受大海的变化。
2、录下大海的起伏变化与大海的不同声音。
3、画纸、蜡笔人手一份;多媒体活动室。
活动过程:
一、听海浪的声音,感受大海的'变化。
(播放大海在不同情况下海浪声音的录音)提问:
1、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这些海浪声一样吗?听到大海的这些声音,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
3、你能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海浪吗?(请小朋友用肢体来表现变化的海浪。)
二、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感情的朗诵。
1、欣赏散文,感受其语言美和意境美。
2、理解散文内容。
(1)大海里有什么?我们把它看作什么?(动物园)大海里还有哪些动物?你喜欢哪个?
(2)为什么说大海是雕塑家?像什么?
(3)你见过贝克吗?是什么样子的?你会用贝壳做什么?
3、学习朗诵散文。
三、小朋友用绘画的形式诉说海底生物在大海不同的状态下可能发生的有趣故事。
1、师:大海还不知道在她家里每天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发生呢。我们把海洋生物之间发生的有趣事情画下来,去告诉大海,去告诉幼儿园的小朋友们。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观察。
四、幼儿相互讲述。
活动延伸:
请幼儿通过各种途径找一找大海还有什么秘密。
相关信息:
大海即海洋。其实海与洋还是有些差别的。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壮观。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5-17
小班综合教案:袜子_小班综合教案07-08
小班美术教案模板 小班美术 教案05-11
小班认识教案认识一教案小班11-16
小班教案11-07
小班的教案11-06
小班的教案04-14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
小班安全教案范文小班常规安全教案11-28
有关小班音乐教案 小班音乐优秀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