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教案范文汇编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社会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社会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画面的主要内容,了解一些常见动物找凉快的方式。
2、愿意参加讲述活动,体验讲述活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初步体验夏天的季节特征
材料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理解画面内容:
1、图一:·谁来了?天气真热呀,小鸡想什么办法让自己凉快起来?
·追问:看看小鸡来到了什么地方?(理解词——树荫)
2、图二:·谁来了?夏天到了,小狗感觉真热呀,你们知道小狗是用什么办法让自己凉快的?
·看看,小狗是怎么做的?
3、图三:·谁来了?阳光洒在水牛身上,水牛好热呀,猜一猜水牛是怎么找凉快的?
·看看我们说的对不对?水牛在干什么?
4、图四:·谁来了?蜗牛好热呀,想一想它会怎样找凉快的?
·看看蜗牛是怎样找凉快的?
二、说说夏天快乐的事:
1、刚才我们看图片知道许多小动物找凉快的不同方法,那么我们小朋友到了夏天有什么感觉?
2、出门的时候太阳照在身上真热呀,你们会怎么做?(戴上太阳眼镜、戴上太阳帽,擦好防晒霜)
3、你看到夏天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洒水车洒水,池塘里的荷花开了,还可以在大海里游泳、玩水)
三、完整倾听故事:
1、你听到夏天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2、为什么说夏天的夜晚真热闹?有什么声音?
四、结束活动。
小班社会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的学习方法与生活不同于成人,提供给他们的学习内容应有助于其生活与发展,并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须遵循幼儿发展规律与特点,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通过幼儿亲身参与,直接感知和体验来学习;对幼儿进行的综合教育,用整合的观念和方法组织课程活动。同时二期课改也提出数学生活化。因此,此次活动用逛超市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学习的兴趣和快乐的体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消费的过程中,体验货币的价值。
2、初步认识植物的根、茎、叶。
3、通过讨论了解钱是大人辛苦挣来的,平时要节约用钱。
4、通过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探究交流的主动性。
5、在购物过程中体验交流、选择、合作、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不同标价的商品若干、篮子、自制电脑、
幼儿人手10元(用雪花片替代)。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宣布消息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开了一家娃娃超市。里面的东西又多又便宜,欢迎大家光临。
师:我的超市还缺三个营业员,谁愿意?
幼儿自由聘请营业员。
二、高高兴兴逛超市
1、观察幼儿购买的情况,鼓励幼儿购买不同的商品。
2、适时引导幼儿看清标价后再拿。
3、观察幼儿付钱的情况,适时引导。
三、交流分享
1、你买了什么商品?(根据幼儿购买的植物介绍植物的根、茎、叶)
植物都有根、茎、叶,谁能找到这些植物的根?茎?叶?
幼儿指认青菜、芹菜、郝菜、萝卜、土豆等的根、茎、叶
2、你买了几件商品,他们分别是多少钱?
引导幼儿猜一猜算一算用掉了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
3、引导:你们想知道我买了什么吗?我为我的妈妈买了酸奶,因为酸奶有营养,我妈妈吃了会健康。你们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
你们真有爱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平时处处想到我们,关心我们,我们也要想到他们,关心他们。
4、引导:我们买了这么多东西,花了不少钱,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大人们平时赚钱很辛苦,万鼎洲讲他的爸爸常常要上夜班,王超说:她的妈妈每天要很早出门。爸爸妈妈赚钱这么辛苦,我们平时一定要节约用钱,对吗?
师:娃娃超市的东西可多了!请客人老师也来逛逛我们的娃娃超市,好吗?(幼儿邀请客人老师)
活动反思:
在了解了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我将活动目标就寓于活动之中,寓于生成之中,寓于师生的.互动之中。在活动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请幼儿收集了许多各种各样的超市商品。活动中,自主选择的活动诱发幼儿的兴趣,增加了他们参与互动的兴趣在活动中,我一方面,引导孩子观察,引发其他孩子去探索;另一方面,孩子们在合作探索、购买品尝的过程中,获得自我认同或发现矛盾、冲突,进而重新评价或改变自己的认识。。
如:购买了商品后,孩子们互相谈论自己共买了几次?用去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在讨论与争执中,孩子们对数的运用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活动中我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在与儿童共同探讨问题时,是一位学习者和合作者,而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活动中,对幼儿多鼓励、多表扬、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认、多接纳、多欣赏,给幼儿创造的宽松、自由的气氛,使幼儿乐。
小班社会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念儿歌,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2.分享吃粽子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粽子若干。
2.幼儿用书。
三、活动重难点:学习念儿歌,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四、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出本课主题。
·教师出示一个粽子,播放课件图一,然后提问:"这是什么?小朋友,你们吃过吗?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图三、图四。
·幼儿回答后,教师:小朋友都吃过粽子。端午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粽子一般在端午节的时候吃。粽子主要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
2.播放课件图五,让幼儿说说自己吃过哪些口味的`粽子。
3.播放课件图六,教师指导幼儿念儿歌《江米粽》。
4.播放课件图七至十,引导幼儿说说,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习俗?
5.幼儿相互品尝粽子,分享吃粽子的快乐。
小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与人分享的道理。
2、在品尝活动中学习分享的方法。
3、体验与同伴分享食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人带一种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并切好装盘。
2、餐盘人手一个。
3、图书、各类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品尝自己带来的水果,感受分享的`快乐。
1、t: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小五班要开水果品尝会,我们小朋友都自己带来了水果,现在谁来说一说,你带来了什么水果呢?
2、幼儿回答。
二、品尝水果,分享水果并体验分享的快乐。
1、t:现在请小朋友来尝尝自己带来的水果,尝完之后请你来说说你带来的水果的味道,好吗?
2、幼儿品尝水果。(教师仔细观察幼儿吃水果的表现)
3、t:请你来说一说你刚才吃了什么水果?
t:是什么味道的?
4、幼儿回答。
5、t:我刚才发现有的小朋友吃到了两种水果,你是怎么做的?快告诉大家。
6、幼儿回答。
7、t:小朋友们,怎么做品尝自己的水果又可以品尝到别人的水果呢?
8、幼儿讨论回答。
9、教师总结: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只要小朋友们都把盘子放在中间,那样就都可以吃到不同的水果了,这个方法真好!小朋友们,像这样和别人一起吃自己的东西,我们叫做分享,来,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和好朋友一起来分享自己的水果吧!
10、幼儿再次品尝水果,体验分享的乐趣。
三、迁移经验,再次体验分享的乐趣。
1、教师出示各种图书,积木。
t:小朋友们,这里有许多的图书和积木都是我们小朋友喜欢玩的,如果小朋友们都想要玩这些积木看这些书,那应该怎么办呢?
2、幼儿讨论。
3、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来玩,一起来分享好看的图书和积木,好吗?
小班社会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2、在故事中感受"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故事的PPT、录音
三、活动过程
1.看图引出课题。
(请幼儿看图)师:小朋友们,你看看图画上的是谁呀?(大公鸡、小弟弟)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大公鸡和小弟弟之间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鸡和漏嘴巴》。咦,漏嘴巴会是谁呢,难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吗,听一听故事就知道了。
2.倾听与理解故事(1)第一遍完整欣赏(录音)师: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赏(结合PPT)师根据PPT引导幼儿说出图片内容,提问如下:①小弟弟坐在院子里干什么?②小弟弟碗里的饭为什么撒得到处都是?③大公鸡来了说什么?然后做了什么?④大公鸡为什么说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鸡唱的是什么儿歌?⑥小弟弟为什么哭了?⑦奶奶对小弟弟说了什么?⑧后来小弟弟还撒饭粒吗?
3.引发讨论,体会故事主旨(1)幼儿讨论: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师:漏嘴巴是一个坏习惯。小朋友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同时将幼儿的讨论结果编成一首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4.活动延伸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大公鸡和漏嘴巴》活动反思故事教学是幼儿园在社会教育中常用的方法,这与单纯的说教相比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大公鸡和漏嘴巴》是一个形象生动、又极具社会教育价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靠日积月累的,并富有重复性的特点,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教育。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知道"漏嘴巴"是个坏习惯,同时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本次活动主要有三大环节:
环节一是导入。我以看图的形式引出故事的两大主人公:大公鸡和小弟弟,并且开门见山说出故事的题目,引发幼儿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这个"漏嘴巴"呢?请幼儿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这符合幼儿的好奇心理,让幼儿有听故事的兴趣。
环节二是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该环节是接下去第三环节的铺垫,只有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才可以引发幼儿的讨论。因为是小班幼儿,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赏采取录音播放的形式只是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简单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赏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赏时同时采用了PPT资料,并且随故事进展设立问题让幼儿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图以及回答问题较好地理解了故事内容,对于故事的主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环节三是讨论环节。由于这是一次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上一环节对于故事的欣赏和理解只是该环节的一个铺垫。幼儿通过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个不好的进餐习惯,那么在进餐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为此特引发幼儿讨论,帮助幼儿加深印象以在日后的进餐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这是本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文学作品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以提问:"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为切入,并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先自己探讨出好的办法,最后我及时地将幼儿的回答成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活动的延伸活动则是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小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食物,让幼儿知道自己家乡用藕做成的特产有哪些?
2、让幼儿品尝家乡的特产:莲藕汁、藕粉、藕汤等。
3、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家乡的特产,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生藕、藕图片、小超市(放有特产的地方)、有关藕做成的特产的图片与实物
活动过程:
1、以中午吃的藕粥引导幼儿认识藕,出示藕的食物。
寻问幼儿:"有没有吃过?味道怎么样?你们爱不爱吃?(幼儿回答)
2、告诉幼儿藕有些作用(吃鲜藕能清热解烦,解渴止呕;如将鲜藕压榨取汁,其功效更甚,煮熟的藕性味甘温,有消食、止渴、生肌的功效)
3、让幼儿观看图片有关于藕做成的特产,如:藕粉、藕汁、藕圆等。(让幼儿对这些特产引起兴趣)
4、带领幼儿一起逛超市,让幼儿去买有关于藕做成的特产,让幼儿拿自己喜欢的特产,由讨论自己拿了些什么?
询问幼儿你们有没有吃过这些特产?还有没有见过其他藕做成的`东西?你们想不想亲自尝一尝?(幼儿回答)
5、教师出示莲藕汁与莲藕汤,(生藕与煮熟的藕、藕粉与藕粉圆)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吃完了告诉老师它们是什么味道?在我们的家乡有那么多好吃的特产,你有什么感受,能不能告诉我们(幼儿自由讨论)
6、最后小结:藕的作用这么大,你们回去也跟爸爸妈妈说一说,让他们也知道藕原来可以有这么大的作用。
活动反思:
在整个过程中,我巧妙的结合运用了用藕做成的各种家乡特产,设计了游戏活动。让幼儿做到了静结合,能专注的进行整个活动。同时我也带了很多特产的实物,让幼儿亲自品尝,吃了之后,幼儿能够将自己真实的感受体验告诉我。因此这整堂课的效果不错。
【小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社会小班教案06-06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01-22
小班社会教案11-04
小班社会春游教案04-01
小班社会你好教案03-31
小班社会让座教案06-24
小班社会课教案11-16
小班社会教案02-26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04-18
小班社会礼仪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