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12 10:24:4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学教案范文集锦6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科学教案范文集锦6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来源:

  在开展主题活动"我的社区"中发现,孩子们生活的社区里种植着许许多多的树木,孩子们觉得树木可以"美化小区环境,让小区变得更漂亮",为了让孩子对树木的作用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所以决定生成"树儿作用大"这节综合活动。旨在通过讲述故事、交流讨论,让幼儿自由探索树木的多种作用,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树可以防风、防沙、防尘。

  2.探索树木的多种作用,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活动准备:经验准备:1.对树木有一定的认识2.收集"树木作用大"资料物质准备:PPT 记录纸 图片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前几天,我们在"参访社区"后发现,社区周围种植着许多的树木,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关于树木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从前,有一个美丽的村子,它的周围种了好多树。在离村子不远处,住着三个恶魔王,风魔王、沙魔王、雨魔王。有一天,这三个恶魔王凑到一起要比试本领,风魔王说:"我的本领最大,我可以把村子吹得稀巴烂!"沙魔王说"我的`本领大,我可以把村子用沙全埋了!"雨魔王说:"你们的本领都不如我大,我拼命下雨形成洪水,把村子全淹没!"他们的话被过路小喜鹊听到了,小喜鹊赶快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全村的人,人们听了非常害怕,可是又没有办法,决定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这时,忽然听到大森林里树叶"哗哗"作响,一个声音在喊着:"别害怕,我会保护你们的!"风魔王来了,它鼓起腮帮子"呼呼"拼命地吹;沙魔王来了,狂风卷着黄沙"呜呜"地刮;雨魔王来了,倾盆大雨"哗哗"地下……二、互动学习(一)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树可以防风、防沙、防尘。

  师:聪明的小朋友,村子被风吹倒了吗?被沙埋了吗?被洪水淹没了吗?

  为什么?

  师:我们接着往下听故事:

  所有的树木都挺直了树干,撑展了叶子,叶子与叶子之间连在一起,变成了一扇坚不可摧的屏风,挡住了风魔王、沙魔王;所有的树木舒展了树根,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吸收了雨水,挡住了雨魔王。风魔王、沙魔王、雨魔王终于被森林里的树木打败了,村民们欢呼着、跳跃着,从此以后对大森林的树木更加爱护了。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大森林的树木有什么作用?

  师小结:(出示图片)原来树有防风,防沙,防洪的作用。

  二、幼儿讨论交流,完成记录表。

  1.师:树木还有哪些作用?请你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讨论。

  2.小组完成记录表3.小组个别幼儿交流三、出示PPT,归纳提升。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交流了自己的意见,那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出示PPT)1.美化环境的作用师:树可以把周围环境打扮的非常美丽,使人们心情舒畅、愉快,所以树可以美化环境。

  2.净化空气的作用师:刚才小朋友们提到树可以净化空气,你们知道树是怎么净化空气的吗?

  这两幅图片里的小区上空有什么不同?(乙图冒着许多黑烟,甲图冒着淡灰色烟)如果让你在冒黑烟的小区里生活,你会有什么感觉?(呛得咳嗽、恶心,时间长了还会生病)树多的地方为什么烟是浅灰色的?

  师小结:原来,人们发现了一个秘密,树多的地方,空气特别新鲜,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和烟尘,排出氧气和水,使空气变得新鲜干净。于是,人们就在小区的周围种了好多树。

  3.调节气候的作用师:树是怎么调节气候的?

  这两幅图上正在玩耍的小朋友表现有什么不同?(表情不一样,一个小朋友满头大汗,树多的地方小朋友玩起来很凉快)师小结:原来夏天天气炎热,树木里的水分大量蒸发,带走一部分热量,它像空调一样可以使温度降低。

  4.减少噪音树木浓密的树叶对声音的吸收作用很强,当噪声的声波通过树木时,树叶就会吸收一部分声波,使噪声减弱。

  三、复习巩固树的作用,加深印象

  四、拓展延伸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许许多多树木的作用,其实树的全身都是宝。(树叶可以做衣服御寒,遮体,可以做菜,可以为其他植物做营养来源,一些树叶(银杏树)可以做药材;树根可以做雕刻品;树皮可以用来做地砖,中药)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瓶盖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积极参与瓶盖游戏。

  2.通过几种瓶盖游戏,了解瓶盖的各种用途。

  3.通过对瓶盖游戏的探索,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动手能力以及平衡能力。

  教案准备:

  制作的瓶盖乐器(每位幼儿一份)﹑教室的墙面摆放用绳子系好的瓶子若干﹑几种带瓶盖的瓶子﹑起子﹑用瓶盖铺的路﹑小筐若干﹑课件相关磁带。

  教案过程:

  一﹑每位幼儿手拿瓶盖乐器用不同方法演奏中激发幼儿对活动兴趣。

  教师引题:

  师:老师今天为小朋友带来了有趣的瓶盖乐器让我们一起来演奏吧!

  1.跟着教师按教师的口令打拍2.随着不同的音乐有节奏的打拍师: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太棒了!老师为你们鼓掌。咦!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吗?许多瓶子宝宝们现在找不到自己的瓶盖都哭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给瓶宝宝们找合适的瓶盖吧!

  (幼儿看好瓶子和手里的瓶盖找出对口的瓶字把瓶盖盖上。)

  二﹑观看课件了解不同瓶盖的用途:

  (1)观看水壶瓶盖的用途师:小朋友,幼儿园教案你们在哪儿看过这样的瓶子?它要不盖好瓶盖会怎么样?(水壶里的水会变凉的`﹑会进很多的灰尘的…)(幼儿通过画面观察开盖以后热水降温的过程。)小结:瓶盖让水壶里的水不进灰尘而且还让瓶子的热水凉的更慢一些。

  (2)找出食醋瓶盖的用途师:这里的食醋瓶要是没有瓶盖会怎么样呢?(它的味道很快消失的…)(让幼儿闻一闻用瓶盖盖好保存的食醋和没有瓶盖保存的食醋在味上有什么不同.)小结:不盖瓶盖会跑味道,所以保存时必须要盖好瓶盖。

  总结:我们今天看到了瓶盖有很多用途。不盖好瓶盖会撒水﹑瓶子里还会进灰尘﹑喝了这样的水会得病﹑不盖好瓶盖还会使热水很快变凉﹑会使醋很快跑味,所以这些瓶子一定要盖好瓶盖保存。

  三﹑幼儿操作中掌握起开瓶盖的各种方法师:

  小朋友们这里有很多不同的瓶子宝宝,它们都有不同的方法来起开瓶子的。让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它们都用什么方法来起瓶盖呢?

  (幼儿在筐里找自己喜欢的瓶子起盖。了解不同瓶子的起盖方法)﹡放药瓶:手抓凹进去的部位从前面用力拉到最后*玻璃药瓶:手抓瓶盖用力往上拔.

  *啤酒瓶:用起子夹住瓶盖往上起.

  *饮料瓶:用手掌用力拍打饮料瓶底部后用力扭开瓶盖.

  小结:除了我们今天了解的瓶子以外还有很多不同瓶子,它们起瓶盖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四﹑用瓶盖铺好的"瓶盖路"上走路师:小朋友们看一看前面有很长的"瓶盖路",让我们一起来走走吧!

  (教师和幼儿在"瓶盖路"上走动,比一比谁走的更稳,更好。)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由来:

  空气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世间万物的勃勃生机都是因为有空气的的存在,一天,一个孩子无意当中发现,土放在水里会有气泡,孩子们都围成一团观看,教师抓住这一契机,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理,培养幼儿发现事物、探索事物的习惯。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初步认识空气,让幼儿在自己的身边寻找空气的存在。

  2、每组一个装有三分之一水的透明水槽,吸管、泥土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猜谜语,引出课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我们来一起猜猜它是谁?

  谜语:看不见、摸不着,闻也闻不到,

  二、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1、寻找空气:

  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找一找,什么地方有空气?

  2、幼儿讨论后回答,教师作集体记录。

  三、实验操作,探索活动:

  1、身体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请幼儿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2、土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幼儿分别把少量土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四、幼儿集体讨论:

  1、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请各组轮流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五、教师小结:

  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可是有的工厂排放出来黑黑的气体,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就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所以我们要一起来保护环境,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很健康。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

  六、延伸活动:

  应该怎样保护空气?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弓箭的历史文化、知道弓箭的射程与弹性有关。

  2、发现弓弦和弓臂有弹性。尝试用各种小物件智造出有弹性的玩具

  3、体验玩弓箭活动的乐趣,产生探索弹性的科学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在玩弓箭中发现弓箭弹性的存在

  难点:尝试用各种小物件智造出有弹性的玩具

  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弓箭的初步经验。

  2、物质准备:儿童玩具弓箭若干、皮筋、线绳、纽扣、视频、纸条,青蛙图片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了解弓箭历史文化

  师:大家好,我是从查干湖畔的蒙古族幼儿园来的小韩老师。今天我要和大家玩一样有趣的玩具,这个有趣的玩具就藏在电视里。

  幼儿观看视频

  师:小朋友在视频里看一看这个有趣的玩具是什么呢?

  幼儿:射箭

  师提问:

  (1)通过观看视频你们知道弓箭最早是做什么用的吗?

  (2)蒙古族人常使用弓箭做什么?

  (3)现在我们用弓箭做什么?

  3、师:“现在弓箭是国际比赛项目,也是蒙古族那达幕的传统项目。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射箭吧!

  二、玩一玩 建构弓箭的弹性经验

  1、尝试射箭感知弹性

  全体幼儿尝试射箭,师指导个别幼儿做示范。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持弓射箭的方法――我们要站在起射线上,左手向前握弓臂,右手捏箭搭弓弦,拉弓瞄准放手射。”

  幼儿尝试射箭活动

  师提问:

  (1)刚才你是怎么射箭的?

  (2)你的箭射得远吗?

  (3)你的箭怎样才能射得更远呢?

  (4)为什么弓弦拉的开才会射得远呢?

  2.分组比赛感知弹性

  师:“现在分成两组进行射箭比赛,看看哪组的弓箭射得更远?”(一组使用用麻绳做的弓弦,用红色标记弓箭,一组使用弹力绳做的弓弦,用黄色标记弓箭。请一位老师来当裁判)

  第一组幼儿比赛。

  师:谁的弓箭射得远?裁判举旗示意

  他的弓箭为什么射得远呢?

  第二组幼儿比赛

  师:“哪个弓箭射得远?为什么黄色弓箭射得远呢?”

  3.比较操作验证弹性

  (1)动手触摸比较两把弓箭发现弓弦有弹力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拉一拉这两把弓,会有什么发现?黄色的弓箭为什么能射得更远一些呢?”

  幼儿逐一观察,进行讨论

  师提问:“你怎么发现它有弹力的?或者这个弓弦要怎样才能有弹力呢?”

  (2)比较弓弦,验证弹性的特征

  师:“这是制作这两组弓箭使用的弓弦皮筋和线绳,大家动手拉一拉,看一看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变化?

  幼儿比较后表述自己的发现。

  师:“皮筋的弹力从哪来的?要怎样做才能发现皮筋的'弹力?为什么皮筋有弹力?”――幼儿讨论

  师小结:“很多物品像刚才的皮筋,我们拉一拉,它的形状会变化,手松开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是皮筋的弹性。产生的这个力量就是弹力。有弹性物品才会有弹力。

  师:大家猜一猜,弓臂有没有弹性

  压一压弓臂会弯曲,松手又恢复原来的样子.弓臂加上弓弦的弹性,这把弓箭才能射得更远一些”

  三、做一做探索玩弹性的兴趣

  师:1、“刚才我们玩的弓箭是一种利用弹性制造的玩具,小朋友们还知道哪些物品与弹性有关?”我们可不可以用小物件智造出弹性来呢(教师为幼儿投放纽扣,线绳、皮筋、踢的口袋、弹簧、弹弓、、、、、)

  师:下节课我们小朋友接着用小物件智造玩具。

  活动总结

  活动开展中,幼儿积极参与,能够大胆的进行交流,发现了弹性的秘密。并在制造弹性玩具的过程中幼儿大胆的发挥,对弹性认识的经验构建的丰富起来。充分体验到了科学探索的乐趣。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不小心把几种不一样的东西混在一起。为了能让幼儿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所以设计了此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己发现方法。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尝试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体会成功的喜悦感。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能根据混合物的特点,利用恰当的工具找出最快、最好的分离方法,并学会用标记记录。

  2、能主动大胆操作与尝试,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3、发展观察力、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体会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带分离的物品若干如:花生肉和花生皮、米粉和赤豆,菜籽和黄豆、回形针和纽扣、小铁球和塑料球、玻璃球和跳跳球、糖和小石子等。

  2、工具:塑料筐,筷子,勺子、杯子、碗、磁铁、筛子、水等。

  3、视频仪、记录表、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出示花生肉和花生皮)“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你们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分离开来?”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记录表)老师用简单的标记把幼儿的分离方法记录在表。

  (自评:此环节设计的问题,能让幼儿大胆想像,有效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用标记记录的`方法,符合了“做中学”的科学原则,为下一个环节做好了铺垫。)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分离花生肉和花生皮)

  1、老师介绍几种特殊的工具。

  2、幼儿自由选择工具,去尝试各种分离方法。

  3、师生共同小结,记录结果,从中找出最快、最好的一种分离方法,并说说原因。

  (自评:幼儿能使用各种工具大胆验证方法,初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

  1、出示几种待分离的物品,让幼儿逐一认识。

  2、幼儿分组讨论本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并由组长记录下来。

  3、幼儿再次尝试、验证。从中找出最快、最好的方法,并做好记录。

  4、请每组的一名幼儿把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并说出最成功方法的原因。

  5、老师小结。

  (自评: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比较、发现了用筛子分离物品,不仅完成任务,而且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引导幼儿探讨区别生熟鸡蛋的方法。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找找生活中利用分离原理发明出来的物品。

  活动反思:

  该活动中的操作材料贴近幼儿生活,唯幼儿所熟悉,较好的激发了幼儿的操作兴趣。在“试一试”活动中启发和鼓励了幼儿大胆地自由尝试,找出多种分离各种混合物的方法。在“比一比”活动中,加大了探索的难度,不但要将混合物分离,而且要找出该混合物的最快、最好的方法。此次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合作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对下雨的自然现象感兴趣,感知雨前、雨中、雨后周围环境的变化;体验雨中玩耍的乐趣。

  物质准备

  雨伞、雨鞋、雨衣等雨具。

  经验准备

  关注天气变化,收听天气预报。

  活动重点

  感知雨前、雨中、雨后周围环境的变化。

  活动难点

  将雨前、雨中、雨后的活动联系起来,整合。

  课堂常规要求

  活动中,注意安全,雨具的取放及使用;不随便跑跳、打闹;提醒拿伞的小朋友保护好自己的伞,不要伤到自己和他人;注意尽量不要被雨淋湿,若想感受雨可以将手、或脚等不怕淋湿的地方伸出去。

  活动过程详案

  一、引入

  下雨前,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雨要来临时的变化。

  教师:

  看一看,天上的云和平时的一样么?有没有变化?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找一找,有没有小蚂蚁?它们在干什么?

  想一想,小朋友今天为什么带雨具来幼儿园了呢?

  二、探索活动

  带领幼儿穿上雨衣、雨鞋或打上雨伞到户外玩。

  教师:

  看一看:雨点落下了是什么样子的?天空为什么突然亮了起来?

  听一听:雨点打在雨伞上、地面上或其他物体上的声音。打雷时你感觉怎么样?

  想一想:雨为什么有时候是直的,有时候是斜的?我们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见雷声呢?

  找一找:雨点除了落在雨伞上,还落在了什么地方?那些被雨浇到的地方变得怎么样了?

  接一接:用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接雨点,体验雨点落下的感觉。

  踩一踩:用脚踩水玩,体验踩水的乐趣,

  转一转:旋转雨伞,雨水去哪了?

  三、分享交流

  请幼儿回到活动室,整理好衣物,说一说在雨中玩耍时一些有趣的事情或发现。

  教师:刚才你是怎样和雨玩的?哪些是你最开心的?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

  整合活动

  1健康活动

  《水洼雨脚印》:雨停的时候,带幼儿到户外找有水洼的地方进行踩水游戏。

  2语言活动

  《下雨啦》:1、初步感知蘑菇,伞,芭蕉,荷叶在雨中的样子。2、能根据图片说出事物名称。3、听懂故事,知道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

  3社会活动

  认识天气预报中雨的天气标识,如大雨、小雨、雷阵雨、小到中雨等等。

  4美术活动

  1、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不同的雨。2、棉签、颜料、彩纸等装饰雨伞。

  5音乐活动

  《大雨和小雨》:尝试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示大雨和小雨。

  6安全常识

  室内防雷注意事项,如关门窗、不站在电灯下、雷雨天断电等等。

  突发事件和应急措施

  吃完早饭,雨刚好下的不大,就准备带幼儿出去感受鱼,可是没等孩子们穿好衣服雨就停了,只好把活动改成了雨后的体验活动——看花坛里花草身上的雨露、感受到处湿湿的景物、印手印、踩水洼等。下午,雨继续下着,突然打雷了,雨也越下越大,天越来越黑。本以为雨比较小的时候开展活动比较合适,但是因为之前答应了孩子要去感受雨,不能食言,还是决定带孩子们去感受大雨。因为正在打雷,我借此机会正好引领孩子们探讨“如何在雷雨天进行自我保护”,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了雨点从小下到大的过程。

  活动效果

  孩子们对活动很感兴趣,开始自发的进行探究,还发现了用雨水可以在黑板上上涂画。通过活动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和乐于发现的能力。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根据幼儿园探究式活动课程中《天热了》主题教育活动展开的,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抓住幼儿日常生活契机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作为教师的我始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幼儿创设了想说、敢说、愿说的宽松环境,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活动的愿望。

  在活动中,考量的东西还不够深入,有的是孩子们发现的。比如,自己跑到门上或者滑梯上蘸水然后到黑板上印手印或涂鸦等等。生活即教育,让孩子回归生活、回归大自然。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优秀11-04

昆虫科学教案11-28

科学教案范文07-21

《种子》科学教案09-30

科学教案模板03-26

科学教案:刷子04-16

关于科学教案11-03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幼儿园生活科学教案03-06

【精选】科学教案四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