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15 09:59:4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科学教案锦集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科学教案锦集8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重点和难点

  九大行星的名称和顺序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陨星的报道及图片

  教学器材:各种星体图片相关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宇宙中除了地球、太阳和月亮外,还有哪些天体?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太阳和围绕太阳转动的各种星体,共同组成了太阳系。今天,我们太阳系的居民们。地球有八个个头不同的兄弟,围绕太阳旋转,这就是九大行星。

  (图片展示)教师依次显示九大行星的图片,并请学生描述看到的行星面貌。

  (展示视频资料)播放相关的太阳系录像,引导学生对太阳系有一个整体认识。

  (学生活动)1.观察教材的'“太阳系示意图”

  2.回答图下面的问题。

  (教师讲解)

  (承转)九大行星中,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几颗呢?

  (学生根据日常经验讨论回答)

  (讲授)教师讲解人类观察太阳系的历史,介绍伽利略和他的天文望远镜,以及现在的航天探测器。除了九大行星外,还有一些夜空中的不速之客,比如彗星和陨星。

  (图片展示)哈雷彗星

  (展示视频资料)彗星

  (讲授)教师讲解哈雷慧星的周期性现象,陨星是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块落到地球表面的流星体,由岩石组成的叫做陨石。

  (讲授)教师介绍世界上最大的陨石,并联系恐龙的绝灭,启发学生思考两者的关系。

  (学生讨论)

  教案点评:

  太阳系这一段落的内容编排,是依次介绍其中的各种天体——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以及陨星。教师在讲述过程中,重点要学生注意各种天体形状、大小、组成、轨道上的区别。本节可在设计时注意了配以丰富的图片,使学生认识这些星体,并产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名称:科学:落叶树和常绿树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几种常见树木的认识,形成落叶树、常绿树的概念。

  2、学习将对落叶树与常绿树进行分类。

  3、发展幼儿观察与比较的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幼儿收集各种树叶,放在小篮子里面。观察认识各种常见树叶。

  活动过程:

  1、复习对几种树木的认识

  教师:我们小朋友每天上幼儿园都能看见许多树,你见过哪些树?你见过它们的名字吗?

  出示幼儿已认识的落叶树与常绿树的叶子,提问:这些是什么树的叶子?叶子是怎样的?这些树在秋天有些什么变化?

  2、观察树叶,按颜色归类,了解树叶的差异。

  (1) 引导幼儿先说说自己带来的树叶,再按照树叶的颜色进行分类。

  (2) 比较不同颜色树叶的`差异。

  教师:秋天到了,彩色的树叶真美丽,黄树叶、红树叶与绿树叶,有什么不同?

  (3) 哪些树木到了秋天会落叶?哪些树木到了冬天光秃秃的?还有哪些一年四季是常绿的?

  (4) 教师与幼儿一起概括常绿树、落叶树:

  有些树到了秋季,树叶很快就枯黄落下来,最后树枝上是光秃秃的,这些会落叶的树,我们叫它们什么树呢?(落叶树)

  告诉幼儿常绿树并不是不落叶,常绿树的叶子长老了也会落下来,一次落下几片,但新的叶子也在不断地长出来,所以树上总有绿色的树叶。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带来的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鼓励幼儿上来,分别将常绿树和落叶树放在两个筐子里面,对树叶进行分类活动。

  4、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树木,找一找:常绿树和落叶树。

  在活动开始前,利用晨间活动,有意识的让孩子观察周围的树,活动结束后,利用户外活动,让孩子找找幼儿园里的落叶树和常绿树。

  活动反思:课后带幼儿到校园里去找校园里的落叶树和常绿树,孩子们找到了桃树、柳树,枇杷树,柳树是落叶树,桂花树,松树,广玉兰是常绿树,结合课件里的各种树,梧桐树、松树、柏树,使孩子对常绿树和落叶树有了更好的认识。有好多的问题,我都让幼儿自己来回答,让他们共同来分享各自的经验,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经验,孩子们记忆深刻。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楼梯,知道楼梯的作用。

  2、学会用砖简单的搭建出楼梯的模型。

  活动准备:

  乐高零件、楼梯照片

  活动过程:

  1、猜一猜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刚才我接到“小兔”的邀请函,她说今天是她的生日,请我们到她家做客,想去吗?可是,他家住在5楼,我们要经过楼梯才能到达,谁能告诉老师:我们平时是怎样上下楼梯的?上下楼梯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是安全的呢?p:看来你们都遵守秩序哦!

  2、观察图片,总结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小朋友,你们可要仔细看哦,看看哪幅图里的小朋友行为是对的,哪幅图里的小朋友是不对的?

  (1)播放第一组图(不安全上下楼梯的图片)

  (教师逐一播放图片),提问:这幅图上的`小朋友的行为安全吗?为什么你认为他们的行为不安全?

  (2)播放第二组图片,(安全上下楼梯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观察后说一说,这样对不对?

  (3)教师小结:

  一层楼,两层楼,上下楼梯靠右走,你也靠右走,我也靠右走,不要急,不要挤,不会头碰头。

  3、讨论交流,展示图片

  (1)师:平时我们要到高的地方去我们会爬楼梯,但是小朋友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楼梯?它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p:你们都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哦!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关于楼梯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楼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直直的楼梯,也有会拐弯的楼梯)

  4、提出问题

  师:想一想如果有一天没有楼梯了,那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况?p:你们的想法可真是多啊!

  楼梯是建筑物中作为楼层间垂直交通用的构件。用于楼层之间和高差较大时的交通联系。

  5、自由搭建

  师:今天老师想要考考我们小朋友,请你们自己动手搭一个你们自己想像中的楼梯

  6、交流分享

  搭建完成之后,让幼儿之间互相交流介绍自己的楼梯有什么特殊的不一样的功能。P:你们真的是一群很有想法的小小建筑师们啊!

  7、拷贝不走样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楼梯,先来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吧!

  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一个是直直的,还有一个是拐弯的)

  观察好了之后,老师就要求我们这群能干的小设计师们开始动动你们的小手来搭一个和老师一样的楼梯吧!

  8、创意大比拼

  P:你们的小手真灵巧一会会就能够搭出和老师的一样楼梯了。现在老师要求你们在自己的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搭建,看看谁做得漂亮有创意。然后两个小朋友一组,进行楼梯的拼接,看看哪一组的楼梯组合拼接得高我们选出最佳设计师。当然,还会选出我们今天的最佳设计师(小能手、建筑师、创意王、发明家、小天才、点子王、智慧星)

  9、教师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在自己和小伙伴的努力下都完成了自己的楼梯,而且楼梯的样子各种各样,非常棒!让我们一起来大家把所有的楼梯都在一起,看看又是什么样的形状?我们一起来变一变吧!

  10、播放三毛从军记的视频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对镜子的操作活动,使幼儿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

  2.通过交流,让幼儿了解镜子的种类和用途。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分析能力及初步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

  2.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上面标有数字“1”、“2”、“3”)

  3.放大镜、凸透镜、凹透镜等。

  [活动过程]

  一、 猜谜导入,认识镜子。

  师:今天老师带了个谜语给小朋友猜,谜面是: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你问它是谁,它说你知道。你们猜到是什么吗?

  二、 自由探索镜子的奥秘

  1.师:对,是镜子。你们想不想拿镜子照一照、玩一玩?

  2.师:但老师有个要求:拿到镜子后,看一看,摸一摸镜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摸上去感觉怎么样?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镜子有什么本领?

  3.师:听清老师的要求吗?

  4.幼儿自由探索。

  5.请幼儿回答:镜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摸上去感觉怎样?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见到的镜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摸上去感觉凉凉的、滑滑的。

  6.谁跟大家介绍下,你刚才是怎样玩镜子的?你发现了镜子有什么本领?

  ①你是怎样玩的镜子?

  ②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7、刚刚××小朋友是在阳光下玩的镜子,我们一起问问她有什么发现吧!

  ①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②墙上为什么会有光斑?(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斑。)

  ③墙上的光斑会动吗?

  ④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斑,还能让光斑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三、 探索哈哈镜(第二次尝试)

  1.师:今天吴老师还带来了几位大镜子朋友,你们到镜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在镜子里有什么变化?

  2.幼儿分组尝试、观察、交谈。

  3.尝试后提问:你在每面镜子里照到自己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号镜子里照出的人和原来一样;×号镜子照到的人变得又矮又胖;×号镜子照到的人变得又高又大。

  (第三次尝试)

  1.咦!同样是三面镜子,为什么你们照出来的样子会不同呢?

  2.幼儿分组尝试:请你们再去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原因,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3.请幼儿回答。谁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发现原来它们的`镜面不同。×号镜的镜面是平的;×号的镜面是凸的;×号镜的镜面是凹的。我们把镜面是平的,称为平面镜;镜面往外凸的,称为凸面镜;镜面往里凹的,称为凹面镜。

  四、 探索发现镜子的用途

  1.师:你还在哪里见过镜子,它有什么作用?

  2.幼儿讲述。

  3.师:工人叔叔用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镜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镜子吗?(出示各种镜子)

  五、照镜子

  1.介绍规则。

  师:现在我们一起玩照镜子的游戏吧,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我的镜子,你们镜子要迅速模仿我照镜人的动作,摆出相应的镜面动作。

  2.请幼儿两人一组自由结伴,玩游戏。

  3.幼儿随音乐做照镜子的游戏。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会借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2、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材料与声音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借助材料制造声音,制造不同的声音。

  难点:感知材料和声音的关系。

  活动准备:

  各种空瓶子、罐子、盒子,、豆豆、米粒、纸片。

  活动过程:

  一、声音的奇妙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你们看?

  2、让我们听听瓶子有没有声音?再听听豆子有没有声音?

  3、现在你能想办法使他们发出声音吗?请幼儿说说。

  二、幼儿制造声音。

  1、第一次尝试操作验证

  1)幼儿自由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2)集合,交流怎样制造声音。

  2、……你们看老师也找了两个好朋友,(教师出示)他们也发出了好听的声音,你们听

  (1)教师出示分别装着豆豆、米粒的铁罐,纸片的铁罐,依次摇动铁罐,让幼儿听辨。这个声音像什么?并出示给幼儿看。

  小结:不同的朋友在一起,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2、再次探索操作验证

  1)小朋友现在让我们再去找两个不同的好朋友,让他们发出好听的声音,听听他们的声音有些像什么?

  2)幼儿操作,再次制造声音,探索材料与声音的关系。

  3)集合,交流怎样制造声音。

  活动反思:

  这个环节有了第一个的基础,孩子们对制造声音不在是那么陌生,拿着材料就是玩,而后说说自己的.发现。制造了什么样的声音,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并在同伴前演示。这环节一个是让幼儿能大胆的发言,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倾听力。可是孩子们对这环节能说出听到声音是不一样的,有的声音是“砰砰的”“扑扑的;有的说这声音“沙沙沙”“叮当叮当”像下雨”,“像打雷。”敲小铃的声音。这个声音听起来怎么样的孩子们能说出来,但这声音像什么不是想象的怎么好。好旦孩子们知道这些声音不一样原来是材料不同。

  整节课下来,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很浓,活动中也体验到了成功,体验到了快乐。我也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他们的成功。但我发现自己许多方面还做的不足,通过反思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改正,争取做的更好。如:有的幼儿对所准备的材料很感兴趣而忽略了我对活动的讲解;在活动过程中我也没能关注每个孩子,有个孩子老是说生日吃蛋糕,我没能做出相应的回应,以至使这孩子注意不集中。还有我想在以后的科学活动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点,结合活动目的有机地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让活动进行的深入、透彻。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过程:

  1、幼儿尝试匹配瓶盖。

  (1)引导幼儿向客人老师问好。(客人老师好)师:今天瓶宝宝来和我们做游戏了,咦,瓶宝宝的帽子到哪儿去了?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找到以后给它戴上去。

  (2)幼儿尝试盖瓶盖,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你这个帽子合适吗?你觉得怎样?再换一个试试)请两位幼儿上来。

  师:他们俩的瓶宝宝有什么不一样啊?(大小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大瓶宝宝应该戴什么帽子?(大帽子)小瓶宝宝应该戴什么帽子?(小帽子)师:瓶宝宝都找到帽子了,瓶宝宝说谢谢你们,让我们来抱抱瓶宝宝,亲亲它,让它们躺在你的腿上睡会儿觉。

  2、装物品,摇一摇,感知声音。

  (1)师:听,我的瓶宝宝开始唱歌了,你们的会唱吗?(教师摇装有豆子的瓶子)我的瓶宝宝为什么会唱歌呢?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拧拧,拧开来。

  师:哦,你们看,是什么呀?(豆子)原来瓶宝宝吃了豆子呀。

  教师喂豆子:“瓶宝宝,吃豆子,一口一口吃豆子。”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请你们也来喂瓶宝宝吃豆子,让瓶宝宝唱歌吧。

  师:让我们一边喂一边说:“瓶宝宝,吃豆子,一口一口吃豆子。”

  师:你们的瓶宝宝吃饱了吗?让我们把帽子戴上,拧拧,拧拧紧。

  3、教师唱《大雨小雨》,引导幼儿感知声音的大小。

  (1)师:我的瓶宝宝吃饱了,它要唱歌了,大声地唱;瓶宝宝累了,它要小声地唱。(再反复一次)请幼儿一起摇。

  (2)教师唱《大雨小雨》

  师:瓶宝宝还会听着音乐唱呢。教师边唱边摇:下大雨啦,下大雨啦,哗啦哗啦;下小雨啦,下小雨啦,淅沥淅沥。

  师: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让瓶宝宝们跟着音乐唱歌,教师唱大雨时(幼儿用力摇);教师唱小雨时(幼儿轻轻摇)。

  小结:瓶宝宝谢谢你们,让它们唱出了好听的歌。现在我们都知道了用力地摇,瓶宝宝唱出来的声音就大;轻轻地摇唱出来的声音就小。

  师:请把瓶宝宝送回家,让它休息休息。

  4、引导幼儿感知放不同的材料发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师:有许多瓶宝宝听到我们这里很开心,它们也赶来了,它们肚子也饿了,我们去喂它们吃东西吧!

  教师指导幼儿先帮瓶宝宝找到帽子,然后尝试放不一样的物品(豆子、塑料小鱼、木珠、硬币),摇摇听听。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与个别幼儿交谈。

  师:刚才你们都试过了,放不同的东西在瓶子里,声音一样吗?(不一样)5、结束活动。

  师:贝贝班小朋友今天真棒,让我们带着瓶宝宝去告诉宝宝班的小朋友,让他们也听一听,好吗?教师提醒幼儿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活动反思:

  1、这个活动的内容非常生活化、游戏化,很容易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在活动中,能针对托班幼儿喜欢动手摸索的`学习特点,考虑到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的关键,在活动中融合了按大小匹配、动手拧瓶盖、对声音的一个积累,涉及的方面较广,幼儿不仅动脑、动手、听觉上还得到了刺激,收益很多。

  2、这次的托班的观摩活动,让我看到:托班游戏化活动组织给孩子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希望这样的活动经常开展,孩子受益、教师更加受益。

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对动物的活动和生长有初步的兴趣。

  2、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

  3、观察认识蝴蝶的外形特征。

  二、活动准备:

  1、课件《蝴蝶》。

  2、幼儿用书:《蝴蝶》、《好饿的毛毛虫》。

  3、教学挂图:《蝴蝶》。

  三、活动过程:

  1、猜谜,引出蝴蝶的话题。

  教师:猜猜这个谜语说的是谁?“有样东西真美丽,四片翅膀象花衣,春天飞到花园里,停在花上吸花蜜。”

  教师:谜语里为什么说的是蝴蝶呢?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引导幼儿观察课件《蝴蝶》。

  教师:你见过的蝴蝶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凭借已有的经验,自由讲述对蝴蝶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的主要特征:对称的翅膀、细小的身体、触须等。

  教师:蝴蝶什么地方最美丽?(引导幼儿观察翅膀对称的花纹)。

  教师:你们还见过哪种蝴蝶?

  3、在交流中引导引导幼儿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

  教师:蝴蝶最喜欢在哪里飞来飞去?为什么?

  引导幼儿围绕蝴蝶自由提问和交流自己的认识。

  4、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蝴蝶。

  教师:蝴蝶是怎么飞的?

  教师:蝴蝶停在花朵上时,翅膀是什么姿态?

  教师和孩子一起跟音乐模仿蝴蝶飞。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的饮料,初步了解溶解的现象。

  2、体验自我服务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味道、颜色不一的饮料粉;水壶(有水)、冰块

  2、已泡好的颜色、味道不一的2―3种饮料(用布遮住)

  3、一次性杯子、吸管、勺子、托盘、桌布、抹布、桌子

  4、事先创设好休闲小屋的情境氛围;师装扮服务员系好围裙,带好帽子

  活动过程:

  一、尝尝饮料

  1、提问:客人喜欢喝饮料吗?想喝什么饮料?(帮助孩子回忆生活经验)

  2、师:我们休闲小屋最近推出一些自制饮料新品,客人想尝尝吗?

  出示各种颜色的饮料粉

  师引导孩子观察饮料粉,鼓励孩子看看、闻闻,猜猜可能是什么饮料粉?

  提问:想喝什么饮料?你们会冲吗?

  师根据孩子的需求边问孩子冲饮料的方法,边为孩子冲饮料(也可请个别孩子来尝试)

  重点和孩子讨论:为什么这些饮料粉不见了呢?

  (溶解到水里了,使水变得有颜色、香香的、甜甜的,溶解就是化了的意思)

  3、为孩子倒上适量的饮料,孩子品尝

  提问:客人,好喝吗?喝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引导孩子说说饮料的香味、味道)

  二、做做饮料

  师:为了让顾客过一个凉快的夏天,我们休闲小屋举行饮料自助餐,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制喜欢的饮料,大家可以去试一试。不过,有几个要求请客人要注意:

  1、 客人在做饮料时小心做事,要注意保持小屋的卫生。

  2、 等会儿我们要开饮料展览会,你们把做好饮料拿到这里来,让我们看一看,好吗?

  孩子自由结伴尝试做饮料

  三、互相品尝饮料

  和朋友互相说说自己做的饮料?(饮料的名字、颜色、味道、制作方法等)

  师:你们真棒,做了这么多好喝的饮料,打算怎么喝呢?(鼓励孩子和朋友、周围老师分享)

  讨论:怎么给朋友喝你的.饮料?(有礼貌、讲卫生)

  鼓励孩子大胆与人交往,表扬孩子。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在尝试冲饮料的过程中对溶解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学会了与人交流,丰富了生活经验,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活动中,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发展不一,在合作制作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交流各自的做法,学习同样的经验,促进语言交流,合作学习等能力的发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还可以将延伸活动作一调整,鼓励幼儿尝试将饮料制作过程制作成说明书,这样不仅可及时帮助幼儿梳理冲饮料的经验,还可引导幼儿将自己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表达。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刷子04-16

科学教案范文07-21

科学教案模板03-26

《种子》科学教案09-30

科学教案优秀11-04

关于科学教案11-03

昆虫科学教案11-28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幼儿园生活科学教案03-06

科学教案:找朋友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