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7-26 10:28:37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7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看图示的方式,学习制作风车的方法。

  2、遇到困难能主动寻求解决方法,感受制作活动的快乐。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制作风车的步骤图5幅。

  2、各色正方形纸(数量多于幼儿人数)、吸管、透明胶、剪刀、大头针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风车,引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好玩的玩具,你们看看是什么呢?(出示风车)

  2、师:你们想玩吗?你们自己也来做一个好吗?

  (评析:孩子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互相启发。)

  二、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制作风车所需材料及制作方法。

  1、师:做风车我们需要哪些材料呢?需要哪些工具呢?怎样用这些材料呢?(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并提出意见。)

  2、师:怎样制作风车呢?老师今天带来了做风车的步骤图,你们要按顺序一步一步地看,就能学会做风车的。

  3、引导幼儿观察步骤图:

  师:一共有几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里面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

  重点让幼儿掌握两个注意点:

  剪刀剪折痕时不要全剪开。

  第4步中的四个角要按图中箭头的方向分别折向纸的中心点,

  并加以固定,防止散开。

  (评析:步骤图的出示,可以帮助幼儿明确探索的方向,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在这一环节中幼儿的兴趣与活动的预设自然的相融合了起来,从而引发了幼儿新的探索行为。)

  三、幼儿自由探索制作风车。

  1、师:老师准备了你们想要的材料,请你们看着步骤图做一个风车吧。如果你们在做的过程中碰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做呢?

  2、幼儿自由操作,制作风车。

  3、教师鼓励幼儿遇到困难看图示或向同伴、老师寻求帮助,并注意观察幼儿不同的制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评析:在操作活动中,有二门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充分享有自主性,而教师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给予了孩子更多的探索时间和相应的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进而使幼儿的潜能充分开发和释放。)

  四、师幼一起玩风车。

  1、引导幼儿通过相互对比发现风车制作的'问题:为什么我的风车不转?为什么我的风车比他的转得慢?

  2、师:你在玩风车时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幼儿就制作风车的材料、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

  (评析:问题是幼儿学习的开端,也是教师了解孩子的窗口,幼儿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习发展的过程,是他们积极思维、发展个性、培养良好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过程。)

  活动反思:

  这一次,我也被感染了,拿着小风车和孩子们一起玩。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和对知识无穷的探究深深地我。那一打动了个个新的为什么从他们小小的脑袋中奇异地冒出来,让人惊叹他们的思维原来如此的奇特。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挂有这么一条标语;“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颇有哲理的标语说明了光听不行,过后就会忘记。光看还不行,虽比听效果好,能记住了,但能理解吗?若亲自做了,其中道理就明白了,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由此看来,探究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学习过程,它注重让幼儿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增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并且总结出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注重实践性,在实践中探究

  好动。爱玩是小朋友的天性。在活动中探究学习,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将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玩中探究知识。克服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二、培养合作精神,在合作中探究

  课堂教学中是否体现幼儿学习的合作性,是新课标下凸显幼儿主体地位的关键一环,本课在制作过程和讨论过程中都放手让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在玩中发现问题,互相探究,共同解决问题,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和合作精神。

  三、加强开放,促进探究

  课堂开放性,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标志,更新教育理念。根据教材的需要。选择开放的教学形式,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幼儿进行活动实践,放手让幼儿展开思维的翅膀去猜想。去操作,去讨论,去验证结论。有不少教育专家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幼儿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开放式的课堂,要确保幼儿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在问题的讨论中促进信息的探究,以获取知识和技能。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石头是周围世界中常见的事物,在生活里运用广泛,如石桥、石桌等,我班幼儿对我园草地上的石头路就很感兴趣,会蹲着、围着仔细地看石头。为了使幼儿进一步了解石头的特性,结合小班幼儿以直观思维为主的特点,根据《纲要》中科学领域的要求: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设计了这个科学活动。目的是通过提供丰富、可操作的石头、图片,让每名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探索势头的特性,从而体验科学活动的无限乐趣。

  二.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玩石头的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能通过找、看、摸、闻等方式感知石头的基本特性。

  三.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大小不一、颜色不一、形状不一、品种不一)的石头若干、石头图片、照片

  四. 活动过程:

  一、猜石头。

  通过猜猜的游戏,激发兴趣

  二、找石头。

  通过找石头的游戏,了解石头在哪里,石头有很多品种和造型,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石头。

  1、游戏一:从很多图画中找出有石头的图片。

  讨论:石头是什么样的?在哪里?

  3、游戏二:请幼儿从图片中找出石头变成的`东西。(如:石头桥、石凳子等等)

  三、玩石头。

  通过玩石头游戏,充分的体验石头的特性

  1. 引导幼儿看看、闻闻、摸摸、敲敲石头,感知石头的特性(硬、冷、光滑、粗糙、有花纹等)。

  2. 给石头取名字,鼓励幼儿围绕石头的特性取名。

  3. 用石头铺路。引导幼儿用石头铺一条小路,并在石头路上走一走,进一步感知石头的特性。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水果,知道水果的名称。

  2、通过观察水果皮,摸水果猜名称的游戏活动,感知水果的特征。

  3、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小兔玩偶一个。

  2、梨、香蕉、桔子、苹果的果皮果肉分开各一份。

  3、装有水果的`黑色袋子人手一份。

  4、四种切好的水果混合,准备四小碟,水果叉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萌发兴趣。

  教师出示玩偶:小朋友们好,我的名字叫果果,我们家种了许多水果树,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都长熟了,我想开一个水果派对,小朋友们想去吗?

  二、匹配果皮。

  1、教师:水果派对开始啦!可是,水果宝宝还没有穿上果皮外衣呢,请小朋友们一起帮帮忙好吗?

  2、教师:瞧,这里有几件果皮外衣啊?(指着苹果皮)这件果皮外衣是谁的呀?请个小朋友帮忙穿上。

  3、依次将果皮外衣穿上,感知果肉和果皮的特征。

  三、猜猜说说。

  1、教师:派对上,水果宝宝还想和我们做游戏的。(出示黑色袋子)瞧,这只神奇的黑色袋子里面藏了一个水果宝宝,你们想要吗?(人手发一份)

  2、教师说游戏要求:宝宝拿到袋子后先不打开,请你摸一摸,捏一捏,然后猜猜里面藏的是什么水果宝宝。

  3、打开水果袋,将水果袋藏在屁股底下,请幼儿介绍水果宝宝。

  4、教师:你的水果宝宝的名字是什么?是什么颜色的?长什么样子的?是什么形状?

  5、请水果宝宝回家。

  四、品尝讨论。

  1、教师:水果派对上还要请宝宝尝一尝水果呢!

  2、人手一个水果叉,品尝水果。

  3、教师:宝宝吃了哪些水果啊?是什么味道的?

  4、教师小结:我们要多吃水果,水果里面有很多维生素。可以使宝宝长得又高又大,但是水果皮不可以乱丢,应该放在垃圾桶里。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中可以给进行水果皮和水果连线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操作,体验操作的快乐。

  2、初步了解不同的纸产生的吸水速度不同。

  3、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已认识皱纸、蜡光纸等多种纸。

  (2)已学会折双体船。

  2、材料准备:

  (1)各种质地的纸已折好的纸船。

  (2)盆、抹布。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两只纸船,引导幼儿观察纸船分别是用什么纸折的。

  (2)预测两只纸船同时放在水面上,会怎么样?

  2、幼儿第一次实验,并表达实验中绿色皱纸折的船先沉。

  3、寻找原因:为什么皱纸折的船先沉?

  通过两张纸宝宝示意图,了解纸的间隙大,吸水就快,反之,则慢。

  4、幼儿再次操作,发现报纸、蜡光纸、餐巾纸等不同纸产生的吸水速度不同。

  5、游戏结束。

  活动反思

  利用幼儿爱玩玩具的天性进行导入,让幼儿乐于参与探索活动。通过巧妙地提供两种材料,让幼儿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比较、观察两种小船的不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让幼儿初步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让孩子们知道,用涂蜡的方法可以让船不易被水打湿,又从中了解蜡有不吸水的特性。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比较、观察,两种小船的'不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了幼儿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制作蜡船,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在实验中的探讨和发现也增进了幼儿彼此间的交流沟通。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自然环境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内容,为培养幼儿的探索和认知兴趣,掌握知识方法和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素材。眼下正是秋高气爽,农民伯伯忙于秋收的季节。孩子们对田园的农作物既熟悉又陌生,有着强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农村的家长很少能在劳动之余和孩子进行知识的沟通。再加上农村幼儿园教玩具较欠缺,不能满足全体幼儿的的需要。为此,我利用农村的'乡土资源稻草绳作为活动材料,为幼儿创造一个极好教育契机,通过创意活动,将孩子们的兴趣内化,他们那种表面的对稻草绳的兴趣无疑会转化为对创意活动的主动参与,并为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进行表现和合作,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玩稻草绳的过程中进行创意建构,既能满足幼儿展现自我的愿望,又能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幼儿感受稻草玩具带来的乡土情感,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协调发展。

  2.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地表现和合作,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和交往能力。

  3.能与同伴协调,合作地进行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活动前丰富幼儿的稻草的知识,稻草绳每人一根,稻干若干,一段轻快的音乐。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大胆尝试创造草绳的多种玩法。

  活动难点:能与同伴合作尝试利用草绳参与制作游戏材料并进行游戏。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跳草绳舞,激发兴趣。

  全体幼儿手持稻草绳进活动室,听音乐跳草绳舞。

  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们来变一变,玩一玩稻草绳,看看谁玩得方法多。(反思:第一环节我直接利用草绳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探索稻草绳的多种玩法

  1.幼儿第一次自由探讨用草绳的多种玩法。

  师:请小朋友拿着草绳四散玩玩,玩得时候要注意安全。(幼儿自由玩时,教师个别指导,及时表扬玩得认真花样新颖的幼儿。)

  2.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法,让其它幼儿学一学。

  师:××小朋友,你刚才把草绳变成了什么?是怎么玩得?(尾巴、跳绳、项链、数字6、9等。)

  (反思:第二环节是本节课的基本部分,我让幼儿拿着草绳有目的去玩,充分调动孩子的已有经验想出多种玩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在旁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幼儿探索过程的优缺点和遇到的困难,丰富幼儿的玩法,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幼儿第二次合作探索尝试玩稻草绳

  师:刚才小朋友用稻草变成了许多东西,有的变成当尾巴,有的变成当马鞍等,想了这么多种玩法。刚才你们玩草绳是几个人一起弯的(一个),其实草绳是可以和朋友一起玩,这样可以变出更多好玩的,现在就请你们去找你们的好朋友一起合作玩草绳吧。(引导幼儿说出用许多根绳子可以变成长长的草梯)。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把草绳变成一条长长的梯子,在草梯上可以怎么玩?

  (反思:第三环节我让幼儿尝试合作创造草绳的新颖玩法,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这一环节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当幼儿想出比较新颖的玩法,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大胆创造想象更丰富的玩法,从而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四、游戏《跳格子》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⑴将草梯平铺在地上,幼儿双脚并拢从草梯一端跳到另一端。⑵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进行跳格子比赛。⑶先跳完人数者为胜利。

  (反思:大班幼儿有了初步竞争意识,并较注重结果,此时安排玩跳格子竞赛游戏,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将活动推向高潮。)

  五、结束部分

  师:刚才小朋友玩得真开心,老师也想来变稻草绳玩玩,变变变,我将稻草绳变成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草球)怎么玩?我再变,变成飞盘它又可以怎么玩呢?草绳有很多种玩法,那你们知道草绳除了玩还有什么用处吗?请你回去好好想想。

  活动延伸:

  1.课后将稻草绳放区角,让幼儿自由探索玩。

  2.此活动还可以生成用稻草制作稻草人、草鞋、草帽等美工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经常问“为什么”。在种植区和自然角里,孩子们经常发现植物不浇水,叶子就会发蔫,而浇水后,植物的叶子就会慢慢地舒展、水灵。为什么往土里浇水,植物的叶子就能吸收水分呢?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我设计了本活动,抓住了幼儿这一兴趣点,意在通过游戏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使幼儿感知到身边随处可见的毛细现象,由此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红、黄、蓝、绿颜色水及红墨水、大白菜叶、细管(医用采血管)若干、饼干、粉笔毛线等若干。

  3.饮料瓶和白色皱纹纸做成的纸树,塑料小碗若干。

  4.图片(画有植物靠根须吸水)。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导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帮水搬家。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盆里的水住到宽敞的'大盆里”,引出游戏,并交待规则:不用倒的办法,用筐里的东西来帮水搬家。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帮水搬家的?”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结:这些东西都能帮水搬家,它们都能吸水。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棉花、纸、植物等。)

  二.

  教师设疑,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1.“细管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用细管去吸颜色水,当细管一接触到水时,就能吸上水。

  2.白菜、粉笔毛线、饼干、布条能吸水吗?鼓励幼儿试一试。

  3.幼儿交流。

  4.鼓励幼儿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细管,掰开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的红了的小细管。

  5.小结:这些放进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东西里都有“小细管”有的“小细管”很小很细,不容易看见。有了这些“小细管”,毛巾、海绵才能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师设疑:怎样把纸树变成彩色的树?教师应肯定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想一想:“能不能让纸里的小细管来帮忙吸颜色水呢?”

  2.幼儿自己操作,将纸树变成彩树。

  四.看一看。

  请幼儿随意观察环境中的图片,以及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上的,弯弯曲曲的像红线似的“小细管”,了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毛细现象。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萝卜吸红墨水的小实验,一起观察萝卜上的“小细管”。

  附:

  知识背景:

  毛细管:指内径很小的管子,通常把物体的细微缝隙也认为是毛细管,如纱布、毛巾、吸水纸纤维间的缝隙。

  毛细现象:酒精灯里的酒精由棉纱灯带吸上来供点燃;桌上茶杯打翻了,放上一块抹布,水很快就被吸干,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而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再通过许多极细的管道向上输送水分到叶和花朵中,这也是毛细现象,土壤深处的水分则靠土壤的毛细作用升到土壤表面,使泥土表面保持湿润的。

  把直径很细的管子插到液体里,当液体的内聚力大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下降,表面凸起;当液体的内聚力小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上升,表面凹下。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明白青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关注小动物的情感。

  2、观察并描述青蛙的外形特征,通过故事《小青蛙找妈妈》了解青蛙从卵变蝌蚪最后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3、培养幼儿身体平衡能力及跳的能力,锻炼幼儿的肢体动作协调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教学重点、难点

  蝌蚪如何变成青蛙的过程,青蛙为什么是益虫?

  活动准备

  青蛙图片,《小蝌蚪找妈妈》挂图

  活动过程

  一、观察蝌蚪的特征

  1、请幼儿猜谜:河里抓青蛙,抓到黑娃娃,大大头来,细尾巴中的黑娃娃是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里的蝌蚪,并提问:蝌蚪长什么样子?(头大大的、圆圆的,有一条长尾巴,像个音符)

  2、请幼儿再看一看每只蝌蚪是否长的一样?幼儿自由发言。

  3、蝌蚪是怎样运动的?是用身体的哪个部分让它前进呢?(游动、尾巴)

  引导幼儿欣赏图片并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

  2、这些青蛙平时都是吃什么长大的呢?

  3、你们害怕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会去捉青蛙或吃青蛙吗?

  二、青蛙外形特征

  1、自主探索:请幼儿仔细观察青蛙图片、模型,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如并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通常为经绿色,趾间有薄膜相连,青蛙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

  2、集体探索:你见过青蛙,听过青蛙的叫声吗?说说青蛙和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

  三、探索青蛙生长过程

  1、出示《小蝌蚪找妈妈》挂图,讲述故事。

  2、提问:水草上沾着的一团圆圆的东西是什么?大脑袋长尾巴、游来游去的动物是什么?是由什么变来的?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3、幼儿复述故事。

  4、比较青蛙和蝌蚪

  1、教师请观察比较蝌蚪和青蛙,然后提问:

  ⑴青蛙长什么样子?(有四只脚,嘴很大、眼睛凹凸的)

  ⑵青蛙是怎样运动的?

  ⑶青蛙和蝌蚪外形有什么不同?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5、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玩法:小朋友围成圆圈站好,老师一边出示字卡一边说:青蛙妈妈产下许多圆圆的卵(幼儿儿蹲下双手抱腿,头低下,做圆圈形状),又成小蝌蚪(幼儿小跑步双手放在身后做摇摆状),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幼儿 伸出两只胳膊继续小跑做游泳状),又长出两条后腿(幼儿把两腿分别伸一伸),最后成青蛙呱呱叫又跳(幼儿做蛙跳状,嘴里学青蛙叫声:呱呱呱)。

  教学反思

  1、本节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用小青蛙的生长过程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达到课程整合的目的。小朋友学到了青蛙的外形特征,以及它演变过程。幼儿在本节课中知道也青蛙是由小蝌蚪变来了。

  2、本节课少讲了青蛙的益虫,教导幼儿要从小保护它们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先告诉大家环境在不断恶化,但有些小动物还是坚持自己的工作,帮人们捉害虫,引入本篇课文。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2-22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2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怎么写04-14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05-08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科学教育活动教案12-16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4

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