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8-07 10:07:58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活动教案[共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活动教案[共10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⒈能仔细观察并记录比分,尝试小组合作统计运动会总分。

  ⒉在游戏情景中感受解决问题的快乐。

  活动准备:

  ⒈多媒体课件(昆虫运动会背景图、运动项目等)。

  ⒉记录比分的工具(笔、计分表)人手一张、汇总表每组一张。

  ⒊蜻蜓、瓢虫、螳螂各一张、1—3的数字和点卡、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运动会导入。

  ⒈师:今天昆虫王国里要举行一个小型运动会,有哪些昆虫参加比赛?

  ⒉小结:有螳螂、蜻蜓、小瓢虫三只昆虫参加比赛。

  ⒊了解比赛项目。

  师:有哪些比赛项目?(出示PPT)

  小结:一共3个比赛项目:空中飞行、举重和跳远。

  ⒋明确怎样计分。(出示计分牌)

  师:三只昆虫比赛,第一名我们应该给它几分?第二名呢?第三名几分?

  小结:一共有1分、2分和3分三个分数,第一名可以得最多的3分,第三名只能得最少的1分。

  二.昆虫运动会——记录比分。

  (一)第一项比赛——第一次操作。

  ⒈PPT呈现第一次比赛结果,幼儿自己计分。

  预设:谁得了第一名?应该给他几分?

  你是给谁计分的?给它几分?为什么?

  螳螂得了几分?因为它是第几名?

  ……

  ⒉将幼儿的记分结果呈现在汇总表上。

  螳螂应该得几分?为什么?……

  ⒊幼儿验证自己的计分是否准确。

  (二)第二、三项比赛——第二次操作:自己观察并计分。

  ⒈同时出示第二、三项比赛结果PPT。

  师:在这两项的比赛中,谁得了第一名,应该记几分?请你仔细观察后将分数记在相应的格子里。

  ⒉幼儿操作第二、三项比赛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⒊验证计分,并将幼儿的答案出示在汇总表上。

  预设:你是给谁计分的?在哪一项比赛中得了几分?为什么?

  瓢虫在举重比赛中得了几分?因为它是第几名?

  螳螂在举重项目中得了几分?在跳远项目里呢?

  螳螂真厉害,两次都是第一名!

  ……

  ⒋幼儿检查自己的计分表是否准确。

  三、统计总分颁奖

  (一)比赛成绩汇总。

  ⒈师:三项比赛结束了,请你们小组合作将三只昆虫的'成绩汇总到一张汇总表上,然后分别算出每只昆虫比赛的总分。

  ⒉幼儿小组合作汇总。

  ⒊统计总分。

  预设:xx的总分是多少?你是怎样统计出来的?

  瓢虫的总分是多少?

  蜻蜓呢?你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

  ⒋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加法或者用数数的方法统计总分。

  (二)颁奖

  师:谁的总分最多?第二名是谁?第三名得了几分?冠亚季军已经揭晓,我们一起为运动员颁奖。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目标

  1、对物体在斜面滚动的现象感兴趣,初步感受物体移动的速度与坡度大小、坡度面光滑度有关。

  2、能大胆地运用语言交流、表达,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的乐趣。

  3、养成细致观察和积极实践的好习惯。

  二、准

  1、各种圆柱体积木若干,长方形木板

  2、毛巾若干

  三、过程

  1、导入活动

  (1)出示圆柱体积木及长方形木板,要求幼儿说出其名称。(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

  (2)告诉幼儿今天小圆柱和长方形要在一起做游戏,小圆柱想请长方形帮忙,让它活动活动,这时长方形有点儿发愁了,不知怎么办才好,小朋友你有办法吗?

  2、幼儿初次操作

  3、操作后提问

  (1)你刚才是用什么办法让小圆柱动起来的'?

  (2)请抬起木板的幼儿来示范。

  (3)这样把木板抬起来就象滑滑梯。

  4、小结

  把木板抬起来一点,就象小朋友所说的象滑滑梯、也象斜坡、山坡。

  5、现在请小朋友去找一样东西帮忙,把木板抬起来,然后让小圆柱滚起来。

  6、幼儿再次操作

  提问:(1)刚才,你是请谁帮忙的,怎样帮忙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把二块木板的一头放得不一样高低,然后让它滚,让幼儿说一说二块木板上的小圆柱哪一块滚得快,哪一块滚得慢?

  幼儿二人合作再次操作

  (1)提出要求,二人合作要注意些什么?(团结、友爱、互相谦让)

  (2)提问:二个坡上的小圆柱哪个滚得快,哪个滚得慢?

  得出结论:高坡上滚得快,低坡上滚得慢,一样高的坡上的小圆柱滚得一样快。

  7、怎样让二个小圆柱在一样高的山坡上,滚得一个快,一个慢。

  8、幼儿操作

  (1)提出要求:(不能用手推)二人合作

  (2)告诉幼儿一边桌上有毛巾和围巾,假如需要他们帮忙的话去请他们。

  9、讨论:小圆柱滚下的快慢。

  10、讨论后总结:

  铺上毛巾的滚得慢,木板上的小圆柱滚得快。

  11、这是为什么?

  因为木板光滑,所以小圆柱滚得快,毛巾毛毛的所以滚得慢。

  12、小结:所以汽车要在光滑的马路上开,如果在草地上开会发现什么情况?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科学活动:神奇的小细管(大班)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经常问“为什么”。在种植区和自然角里,孩子们经常发现植物不浇水,叶子就会发蔫,而浇水后,植物的叶子就会慢慢地舒展、水灵。为什么往土里浇水,植物的叶子就能吸收水分呢?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教师设计了本活动,抓住了幼儿这一兴趣点,意在通过游戏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使幼儿感知到身边随处可见的毛细现象,由此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红、黄、蓝、绿颜色水及红墨水、大白菜叶、细管(医用采血管)若干。

  3.饮料瓶和白色皱纹纸做成的纸树,塑料小碗若干。

  4.图片(画有植物靠根须吸水),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导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帮水搬家。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盆里的水住到宽敞的大盆里”,引出游戏,并交待规则:不用倒的办法,干部用筐里的`东西来帮水搬家。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帮水搬家的?”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结:这些东西都能帮水搬家,它们都能吸水。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

  (棉花、纸、植物等。)

  二.教师设疑,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白菜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将新鲜的大白菜叶放入红色的墨水里,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过冬》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知道动物会采用不同的过冬方式(冬眠、南飞、储存食物、换皮毛等)保护自己。

  2、对动物的过冬方式感兴趣。

  三、教学准备:

  1、归纳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制作成PPT课件。

  2、收集了解有关动物过冬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进一步知道动物会采用不同的过冬方式(冬眠、南飞、储存食物、换皮毛等)保护自己。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讨论法、讲述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法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的天气怎么样?那小朋友会怎样使自己不怕冷呢?

  2、总结:我们是穿棉衣、开空调、取暖器、加强锻炼让自己不怕冷的。

  讨论:小动物们是怎样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的呢?

  二、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1、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动物怎么过冬的资料。

  师:我们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也在书上呀、网上,找到了许多关于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资料,现在请你拿着你的资料介绍给班级里的其他小朋友好吗?说说什么动物,它是怎么过冬的?

  2、幼儿相互交流,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倾听幼儿的'介绍,并适当的进行引导。

  3、请个别幼儿进行介绍。

  解释:

  (1)冬眠:比如小青蛙整个冬天都躲在洞里,不吃也不喝,一动不动地睡觉,到春天才苏醒,这样的过冬方式叫“冬眠”。

  (2)南飞过冬:北方的气候太冷了,小燕子们都是飞回南方过冬的,因为南方比北方更温暖。像小燕子这样南飞过冬的鸟类,我们把它们称作“候鸟”。

  (3)换毛过冬:小朋友冷了会穿上厚厚的衣服,小兔身上会换上一层厚厚的毛,就象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所以不怕冷,这就是换毛过冬。

  (4)贮食过冬:冬天的天气很冷,小动物是很难找到食物,所以它们在秋天里就找了许多食物贮存在自己的窝里,冬天就靠吃这些贮食过冬。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总结:小动物们有很多过冬的方法。靠冬眠过冬的有狗熊、蛇、乌龟、蜗牛;南飞过冬:大雁、天鹅、黄莺;换毛过冬的有兔子、狼、狐狸等;贮食过冬的有蚂蚁、松鼠;大雁、候鸟都是迁徙到南方过冬的等等。

  三、欣赏PPT课件,归纳。

  1、观看PPT课件。

  2、认识更多的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

  提问:刚才,我们说的是生活在陆地上和天上的动物,谁能告诉我,生活在水里的鱼类将怎样过冬呢?

  介绍鱼类过冬:冬天,河面上的水都结冰或是非常冷,但是河底的水更暖和,所以河里的鱼都游到河底去过冬。

  3、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知道动物有各种方法过冬,这是保护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

  提问:假如这些动物不想法过冬,那将会怎样?

  总结:如果动物们不过冬很有可能会饿死会冷死。动物们过冬是为了保护自己生存。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大胆试验,感知风力大小与物体移动之间的关系。

  2.结合生活经验大胆、夸张地表现有风天气的各种事物变化。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羽毛,树叶,纸,石头,小木棒,回形针等材料每组一份。

  2.扇子、大记录单一份。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积极探索,大胆试验,感知风力大小与物体移动之间的关系。

  2.难点:大胆、夸张地表现有风天气的各种事物变化。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风儿在哪里?

  1.师:有时,风儿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树枝,树叶都不动摇了,我们有什么办法能使风儿快快出现?(幼儿讨论)

  2.师:当风儿出现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现象?

  二、幼儿操作,感知风儿能使有些物体移动。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认识:羽毛,树叶,纸,石头,小木棒,回形针等材料每组一份。

  2.出示并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提问:请你猜一猜朝他们吹气时他们是否会移动?请用合适的标记记录在记录单上。

  3.幼儿猜测,并及时记录。

  4.师: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请你动手去实验验证下自己的猜测,再观察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动的,发现它们的运动路线?

  5.幼儿实验操作。引导幼儿将物体有序摆放,一次一个孩子逐个向不同的物体吹风,记录吹动后物体移动的路线。

  6.交流。请幼儿说说哪些物体被风吹动了,哪些没有吹动?为什么呢?被吹动的物体移动的路线是怎样的?

  7.出示一个重物,如一块石头,引导幼儿制造风,想办法使其移动。

  三、表演风来了情景。

  1.幼儿以组为单位:每位幼儿认领组中的一种实验物品,假设自己就是这一物品,然后其它幼儿对着他吹气,这一物品模仿刚才的运动情形,进行相应的表演。

  2.全体幼儿表演幼儿假设自己是风,教师鼓励他们象风一样的行动,如在高空吹,在地上吹,做一股强风,做一阵轻风,慢慢的安静的下来然后开始刮风。

  四、延伸活动。

  1.尝试用其他方法制造风,使石头动起来。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为破坏及其严重后果。

  3.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

  4.进行环保宣传的行动。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材料准备

  1.《爱护我们的地球》PPT、《水危机》视频。

  2.环保宣传签名海报。彩笔若干。

  3.供孩子分类的多种"垃圾"。

  4."环保小卫士"的爱心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地球美丽的风景。

  1、欣赏电动地球仪和地球上美丽风景的图片。

  2.看了这些图片你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观看课件,了解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二)继续观看课件,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种种危害。

  1.地球怎么了?(土地、森林、海洋的变化)2.生病的地球遇到的灾难。

  3.是什么让地球变成这样的`?了解各种污染给地球带来的变化。(光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动物被滥杀、垃圾污染、水污染)4.观看关于水污染的视频。

  5.污染产生产生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介绍日常生活回收垃圾的方法;1.可回收的。

  2.厨余垃圾的。

  3.有毒的。

  4.其他垃圾。

  (四)接龙游戏:为地球治病的方法。

  小结:

  小朋友已经想出了许多治病的办法,需要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去注意做,才能让地球的病好得快点。我们还要再去找更多的好办法来帮住地球治病,让大家把地球的病一起治好,好吗?我提议我们的环保小卫士在爱护地球的纸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让更多的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知道,也让他们一起来做环保的卫士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设计背景:

  洞洞随处可见,家里、学校、马路上、公园和自己身上都有,通过这个活动让小班的孩子们用眼睛多观察自己周围的一些东西,引起他对周围现象的兴趣,帮孩子略微的梳理一下这些洞洞,虽然大小,形状不同,但是都是有用处的。旨在引起幼儿对周围现象的兴趣,提升幼儿对洞洞的认识。同时,激发幼儿的创造愿望,尝试用身体变出洞洞,与同伴合作并体验玩洞洞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和老师、同伴一起找洞的乐趣。

  2、初步了解各种洞洞的用途。

  3、尝试合作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袜子、彩纸、皮球、《甩葱歌》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想想、说说自己发现的洞洞。

  1、引出洞洞:用实物引出洞洞。

  出示玻璃杯:这是什么?我们可以用它来做什么?(中间能装水的部分有个洞洞。我可以把我的手,放进洞洞里,你们也来试一试。这种洞洞是可以用来装东西的.。)

  2、(出示袜子)师:这是什么?袜子上有洞洞吗?(找一名幼儿上前示范)洞洞在哪里?这个洞洞是做什么用的?

  3、师:穿袜子的时候,我们的小脚丫,要从这个洞洞钻进去。小脚丫钻进洞洞,真暖和。小手也来钻洞洞,真呀真好玩。

  4、(出示彩纸)师:这是什么?它有洞洞吗?可不可以变出洞洞?(旨在让幼儿观察彩纸,引导幼儿想办法变出洞洞)

  5、教师放轻音乐:宝贝们,我们活动室北侧又准备好的彩纸,大家轻轻走过去,每人拿一张彩纸回来坐好,然后试一试,怎样能变出洞洞来。(彩纸卷起来,变成望远镜,这是一种可以从这边望到那边的洞洞;从这一边穿到那边的洞洞;用手撕几下,变出一个洞。)活动后把纸宝宝送回家(放到准备好的筐里)。

  二、说说生活中的洞洞: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有许多洞洞,我们来找找看。

  1、先看看活动室里什么地方有洞洞?幼儿每说出一个地方,教师要追问:它有什么用处?班级里有没有洞洞?(引导幼儿联想)(预案:厕所蹲坑、洗手池、水龙头、下水道、拖把池、窗户:风婆婆和太阳公公穿过的地方、门、电视机上的插口、电插排)这些洞洞都有自己的用处,我们不能随便动它,要注意安全。

  2、除了活动室里,哪里还有洞洞呢?(街道上:下水道、老鼠洞、蚂蚁洞。)

  3、找一找我们的身上有没有洞洞?(袖口、裤腿、鞋子、耳朵、鼻孔、嘴巴、肚脐等等)分别说说有什么用处?(预案:耳朵听声音;鼻孔呼吸;嘴巴可以说话、吃东西。)当说到嘴巴时,可以让幼儿把洞洞变小,并找到一名幼儿上前面示范。

  小结:宝贝们真能干,找出了那么多的洞洞,这些洞洞有的大,有的小,我们要保护好它们,不能随便挖洞洞。

  三、游戏一:《超级变变变》

  1、你们能用我们的小手变出洞洞来吗?(拇指食指碰一碰,变出一个洞;小手胸前围一围,围成一个洞。)

  2、宝贝们真棒,球宝宝也来和我们做游戏了,你们能变出洞洞,让球宝宝钻过去吗?仔细动脑筋想一想。(宝贝们听老师的口令:“超级变变变”,自己变出各种洞洞,让小皮球来钻。“小手胸前围一围,变成一个洞;小脚站一站,站成一个洞;小手头顶围一围,围成一个洞……”)只要做出洞洞的幼儿,教师都让小球钻过去;有的幼儿做的洞太小了,就引导他做大洞,要记住要领,让球宝宝钻过去才行。及时给幼儿鼓励的话语:“成功啦”!

  3、宝贝们太聪明了了,谁有办法做个更大的洞洞,让我可以钻过去?可以找伙伴帮忙哦。(幼儿合作连成洞洞,老师钻洞洞)

  四、游戏二:《猫捉老鼠》(这是幼儿合作变动动的一个提升)

  1、宝贝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让幼儿观察有多少个洞洞。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先找两名幼儿,一位当猫,一位当老鼠,其他幼儿手拉手,不能松手联成员全,并站在原地不动。猫是要捉老鼠的,所以,老鼠先钻洞洞,猫要紧随其后。老鼠要不停的钻洞洞,而猫呢,按照老鼠跑的路线去钻洞洞,直到捉住老鼠为止。(再重复游戏)

  3、教师放欢快的音乐,幼儿开始游戏,教师指导。

  五、小结:宝贝们还可以变出更多更大的洞洞吗,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新鲜的事物总能吸引孩子的眼球,《战斗陀螺》的动画片让无数的孩子如痴如醉,战斗陀螺更成了小朋友们爱不释手的玩具。自由活动时间,小朋友们都急着拿出来玩两下。玩的过程中,我发现小朋友们在议论纷纷,提出了许多的疑问:“它为什么能够不停的旋转?”“为什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有时转的时间长,有时转的时间短?”“为什么转动时,我们看不清上面的花纹?两个金属陀螺碰撞时为什么能够产生火花?”等等。大班的孩子对转动现象已经不陌生了,在他们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本次的活动正是从幼儿的生活实际中生成的,它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力求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探索,交流,激励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积累旋转的知识经验。

  2、在操作中发现了解物体旋转的原因。

  3、探索让物体旋转的方法,尝试根据不同的旋转原因进行分类。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可以旋转的物品、图片。

  人力:风车、拉线小风车、音乐盒小风车、陀螺、战斗陀螺玩具、时钟、大转盘、小童车、回旋镖、地球仪、飞盘、溜溜球、果汁机、球、呼啦圈、轮胎、风火轮

  风力:风车、跳舞娃娃、旋转木马。

  电力:电子钟、电动钓鱼盘、电动灯笼、电动螺旋桨、录音机磁头。

  水力:一次性塑料杯、吸管、饮料

  图片、挂图:方向盘、车轮、钥匙、风扇、水龙头、削皮机、洗衣机、水车、大风车、微波炉、搅拌机、龙卷风、旋涡、纺车…

  2、每桌一盒水彩笔、若干张作业纸。

  3、实物投影仪、展示板、胶水、抹布。

  4、认知准备:有关物体旋转的知识。

  5、录象片断《生活中的旋转》

  活动过程:

  1、活动前引导幼儿收集相关信息。

  请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哪些东西可以旋转,将收集到的物品以及图片带到幼儿园来。(丰富的操作材料是顺利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的保证。而来自于幼儿周围生活,由幼儿亲自收集的材料,不仅能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使幼儿真切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幼儿真正热爱科学的品质。因此我们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收集大量的能旋转的物体,收集的过程也是一个质疑和探索的过程。)

  2、分组探索《怎样使物体转起来》

  小朋友回家后收集了许多可以旋转的物品。现在请你们试一试怎样才能使它们转起来?(幼儿自由探索怎样使物体转起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物体旋转的原因,鼓励幼儿用较流利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幼儿运用自身多种感官进行探究,寻找答案,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始终关注幼儿的探索过程,根据他们的需要及时提供适当的帮助,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促使幼儿进行更深层的探索。活动中,一位幼儿发现用吸管搅动饮料,可以使饮料转起来,实验完他把吸管扔下准备离开,这时老师发现吸管也跟着旋转起来,而该幼儿却没有发现这一现象。于是教师适时的引导他“你再看一看,现在出现了什么现象”,激发了幼儿深入探索的兴趣,使他了解到“吸管随着水的旋转可以不停转动”。)

  3、交流讨论《怎样使物体转起来》

  (1)、同伴间自由交流。

  你们互相讲一讲,你玩了什么东西,是怎样使它旋转起来的?

  (“知识是在孩子们的探究之后、讨论之中形成的。”通过刚才的探究操作,每个幼儿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他们渴望表达和交流,并在观点的相互碰撞中,明晰和构建新的知识与经验。因此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讨论环境,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讲述自己的探索过程与结果,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你发现的秘密真有趣”“还有别的想法吗”等鼓励性语言,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每一个人观点和想法的接纳与认可,从而更加积极踊跃的参与讨论。在相互交流讨论中,三个小朋友围绕“怎样使风车旋转”各抒己见。第一个小朋友说“我用手不停的拨风车,它就转起来”,第二个小朋友马上大声的说“我在奔跑,风车也能不停的旋转,我用尽力气拼命地跑,风车就转得飞快”,第三个也不甘示弱“我把风车放到空调前面,空调吹出的风使风车不停的转呀转”…… 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见解,在相互交流讨论中丰富了生活经验;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2)、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发现。

  (帮助幼儿进一步理清讲述思路,使幼儿更深入的了解一些较典型的旋转现象,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如:大部分幼儿只是简单的认为是人使车轮转动起来的,教师通过“人并没有碰到车轮,车轮为什么会转?”“脚蹬带动哪儿转了?”“链条使哪儿转了起来?”等问题,逐步深入的引导幼儿发现“人转动脚蹬,脚蹬带动链条,链条带动车轮旋转”这一复杂的现象。还有一位小女孩发现自己旋转后,裙子飘舞起来,象站在圆圆的荷叶上,她高兴地大声嚷嚷:“我是个荷花仙子。”)

  4、引导幼儿讨论物体旋转的原因,并进行简单的小结。

  (幼儿根据刚才的探索发现对物体旋转的原因进行了分类归纳:电力、风力、人力、其他)

  5、幼儿设计标记。

  用什么标记能表示电力、风力、人力和其他旋转的原因呢?

  (幼儿通过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出了“电力、人力、风力、其他力量旋转”的不同标记图,如:有的幼儿结合生活中见到的高压电线上的警示符号,设计了相应的符号表示依靠电力旋转的标志图。)

  6、幼儿共同推选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标记符号,将标记贴到展示板上,并将自己手中的图片分类按标记粘贴到展示板上。(幼儿按旋转原因分类的过程就是一个巩固复习新知识的.重要环节。)

  8、观看录象《生活中的旋转》

  刚才小朋友找到了这么多使物体旋转的方法。谁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旋转,它们旋转有什么作用?(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才能使幼儿感受和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我的意义,也才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回忆生活中哪些东西会旋转,帮助幼儿拓展了相关经验,了解到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中,幼儿发言积极踊跃,有的说:“我家的电风扇会转,能让我觉得很凉快。”有的说:“我家的闹钟会转,它能告诉我几点了,还能准时叫我起床。”还有的说:“果汁机会转,能让我喝上甜甜的果汁。”爱跳舞的小朋友还说:“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旋转,动作轻盈,真美!”)

  9、活动延伸

  活动区探索活动,让它们都转动起来。(幼儿到活动区操作探索,思考运用老师提供的辅助材料,动脑筋想办法让物体旋转起来,帮助孩子养成动手实践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活动评价:

  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给予幼儿充分的动手操作实践,以及和同伴交流讨论的时间,努力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活动中及时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材料上、策略上因势利导给予启发帮助,使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整个活动以疑激趣,以趣激学,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效实现了师生的互动作用;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变被动为主动,主体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和求异思维,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玩玩乐乐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沙子和泥土的特性。

  2、在活动中乐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选择一块有沙子和泥土的场地

  2、人手玩沙工具一件

  3、透明杯子人手一个(装水),细棍一根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室外有沙和泥土的地方,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今天,我们要和沙子、泥土做好玩的游戏,好吗?”

  2、操作活动一:筛一筛

  (1) 出示玩沙工具,问:这是什么?

  介绍玩沙和泥土的工具,交代操作目的、要求。

  教师引导语:我们要用篮子去装一装沙子和泥土,你会有什么发现,待会儿告诉 大家,注意玩的时候不能抛洒沙子。

  (2)幼儿自由谈论玩沙和泥土的发现。

  教师引导语:你刚才是怎么玩的`?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泥土没有全部掉下来?有什么办法让泥土都掉下来?

  有什么办法让沙子不掉下来吗?

  教师小结:

  3、操作活动二:踩一踩

  (1)请幼儿脱下袜子去踩一踩沙子和泥土。

  (2)提问:你刚才在玩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沙子踩下去有什么变化?泥土有什么变化?怎样让泥土踩下去也会留脚印呢?

  教师小结:

  4、操作活动三:搅一搅

  (1)猜一猜,沙子放到水里会怎么样?泥土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2)请幼儿选一个杯子任选泥土或沙子放进去,用细棍搅一搅,说说有什么变化?

  教师小结

  5、鼓励幼儿的发现,表扬敢于发言的小朋友。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脚及其用途,并且知道保护脚。

  2、学习用脚趾撕报纸,知道脚步锻炼有益健康。

  3、培养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旧报纸、塑料瓶,盘子。

  三、活动过程:

  1、律动:小兔跳。

  2、认识脚——请幼儿脱鞋袜,坐在地毯上。

  l 仔细看一看,我们的`小脚丫都有什么呀? 脚背(用手拍一拍)、脚趾头(自己动一动)。脚指甲(手指敲一敲)、脚后跟(拳头捶一捶)。

  l 教师介绍脚弓。

  l 把小脚丫伸出来,挠一挠脚心有什么感觉?(痒)幼儿互相挠一挠,抓一抓,用脚趾互相挠一挠,看一看感觉一样不一样。小脚丫伸一伸,小脚趾勾一勾。

  l 小脚有什么用?

  l 教师小结。

  3、 想一 想我们的小脚丫还有哪些本领?

  4、学习用脚趾撕报纸。

  l 幼儿自由探索各种脚撕报纸的方法。

  l 相互交流。

  l 比赛,看谁撕得多、撕得碎。

  l 评价:为什么撕得又多又碎?

  5、小脚丫的本领这样大,我们怎样保护小脚丫?

  活动延伸:

  脱掉鞋子,去小区里的鹅软石路上走走。

《科学活动教案[共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2-22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2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8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怎么写04-14

[集合]科学活动教案07-21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07-21

(通用)科学活动教案07-28

科学活动教案(精华)07-29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科学活动教案[共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活动教案[共10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⒈能仔细观察并记录比分,尝试小组合作统计运动会总分。

  ⒉在游戏情景中感受解决问题的快乐。

  活动准备:

  ⒈多媒体课件(昆虫运动会背景图、运动项目等)。

  ⒉记录比分的工具(笔、计分表)人手一张、汇总表每组一张。

  ⒊蜻蜓、瓢虫、螳螂各一张、1—3的数字和点卡、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运动会导入。

  ⒈师:今天昆虫王国里要举行一个小型运动会,有哪些昆虫参加比赛?

  ⒉小结:有螳螂、蜻蜓、小瓢虫三只昆虫参加比赛。

  ⒊了解比赛项目。

  师:有哪些比赛项目?(出示PPT)

  小结:一共3个比赛项目:空中飞行、举重和跳远。

  ⒋明确怎样计分。(出示计分牌)

  师:三只昆虫比赛,第一名我们应该给它几分?第二名呢?第三名几分?

  小结:一共有1分、2分和3分三个分数,第一名可以得最多的3分,第三名只能得最少的1分。

  二.昆虫运动会——记录比分。

  (一)第一项比赛——第一次操作。

  ⒈PPT呈现第一次比赛结果,幼儿自己计分。

  预设:谁得了第一名?应该给他几分?

  你是给谁计分的?给它几分?为什么?

  螳螂得了几分?因为它是第几名?

  ……

  ⒉将幼儿的记分结果呈现在汇总表上。

  螳螂应该得几分?为什么?……

  ⒊幼儿验证自己的计分是否准确。

  (二)第二、三项比赛——第二次操作:自己观察并计分。

  ⒈同时出示第二、三项比赛结果PPT。

  师:在这两项的比赛中,谁得了第一名,应该记几分?请你仔细观察后将分数记在相应的格子里。

  ⒉幼儿操作第二、三项比赛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⒊验证计分,并将幼儿的答案出示在汇总表上。

  预设:你是给谁计分的?在哪一项比赛中得了几分?为什么?

  瓢虫在举重比赛中得了几分?因为它是第几名?

  螳螂在举重项目中得了几分?在跳远项目里呢?

  螳螂真厉害,两次都是第一名!

  ……

  ⒋幼儿检查自己的计分表是否准确。

  三、统计总分颁奖

  (一)比赛成绩汇总。

  ⒈师:三项比赛结束了,请你们小组合作将三只昆虫的'成绩汇总到一张汇总表上,然后分别算出每只昆虫比赛的总分。

  ⒉幼儿小组合作汇总。

  ⒊统计总分。

  预设:xx的总分是多少?你是怎样统计出来的?

  瓢虫的总分是多少?

  蜻蜓呢?你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

  ⒋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加法或者用数数的方法统计总分。

  (二)颁奖

  师:谁的总分最多?第二名是谁?第三名得了几分?冠亚季军已经揭晓,我们一起为运动员颁奖。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目标

  1、对物体在斜面滚动的现象感兴趣,初步感受物体移动的速度与坡度大小、坡度面光滑度有关。

  2、能大胆地运用语言交流、表达,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的乐趣。

  3、养成细致观察和积极实践的好习惯。

  二、准

  1、各种圆柱体积木若干,长方形木板

  2、毛巾若干

  三、过程

  1、导入活动

  (1)出示圆柱体积木及长方形木板,要求幼儿说出其名称。(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

  (2)告诉幼儿今天小圆柱和长方形要在一起做游戏,小圆柱想请长方形帮忙,让它活动活动,这时长方形有点儿发愁了,不知怎么办才好,小朋友你有办法吗?

  2、幼儿初次操作

  3、操作后提问

  (1)你刚才是用什么办法让小圆柱动起来的'?

  (2)请抬起木板的幼儿来示范。

  (3)这样把木板抬起来就象滑滑梯。

  4、小结

  把木板抬起来一点,就象小朋友所说的象滑滑梯、也象斜坡、山坡。

  5、现在请小朋友去找一样东西帮忙,把木板抬起来,然后让小圆柱滚起来。

  6、幼儿再次操作

  提问:(1)刚才,你是请谁帮忙的,怎样帮忙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把二块木板的一头放得不一样高低,然后让它滚,让幼儿说一说二块木板上的小圆柱哪一块滚得快,哪一块滚得慢?

  幼儿二人合作再次操作

  (1)提出要求,二人合作要注意些什么?(团结、友爱、互相谦让)

  (2)提问:二个坡上的小圆柱哪个滚得快,哪个滚得慢?

  得出结论:高坡上滚得快,低坡上滚得慢,一样高的坡上的小圆柱滚得一样快。

  7、怎样让二个小圆柱在一样高的山坡上,滚得一个快,一个慢。

  8、幼儿操作

  (1)提出要求:(不能用手推)二人合作

  (2)告诉幼儿一边桌上有毛巾和围巾,假如需要他们帮忙的话去请他们。

  9、讨论:小圆柱滚下的快慢。

  10、讨论后总结:

  铺上毛巾的滚得慢,木板上的小圆柱滚得快。

  11、这是为什么?

  因为木板光滑,所以小圆柱滚得快,毛巾毛毛的所以滚得慢。

  12、小结:所以汽车要在光滑的马路上开,如果在草地上开会发现什么情况?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科学活动:神奇的小细管(大班)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经常问“为什么”。在种植区和自然角里,孩子们经常发现植物不浇水,叶子就会发蔫,而浇水后,植物的叶子就会慢慢地舒展、水灵。为什么往土里浇水,植物的叶子就能吸收水分呢?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教师设计了本活动,抓住了幼儿这一兴趣点,意在通过游戏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使幼儿感知到身边随处可见的毛细现象,由此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红、黄、蓝、绿颜色水及红墨水、大白菜叶、细管(医用采血管)若干。

  3.饮料瓶和白色皱纹纸做成的纸树,塑料小碗若干。

  4.图片(画有植物靠根须吸水),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导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帮水搬家。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盆里的水住到宽敞的大盆里”,引出游戏,并交待规则:不用倒的办法,干部用筐里的`东西来帮水搬家。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帮水搬家的?”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结:这些东西都能帮水搬家,它们都能吸水。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

  (棉花、纸、植物等。)

  二.教师设疑,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白菜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将新鲜的大白菜叶放入红色的墨水里,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过冬》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知道动物会采用不同的过冬方式(冬眠、南飞、储存食物、换皮毛等)保护自己。

  2、对动物的过冬方式感兴趣。

  三、教学准备:

  1、归纳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制作成PPT课件。

  2、收集了解有关动物过冬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进一步知道动物会采用不同的过冬方式(冬眠、南飞、储存食物、换皮毛等)保护自己。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讨论法、讲述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法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的天气怎么样?那小朋友会怎样使自己不怕冷呢?

  2、总结:我们是穿棉衣、开空调、取暖器、加强锻炼让自己不怕冷的。

  讨论:小动物们是怎样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的呢?

  二、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1、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动物怎么过冬的资料。

  师:我们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也在书上呀、网上,找到了许多关于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资料,现在请你拿着你的资料介绍给班级里的其他小朋友好吗?说说什么动物,它是怎么过冬的?

  2、幼儿相互交流,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倾听幼儿的'介绍,并适当的进行引导。

  3、请个别幼儿进行介绍。

  解释:

  (1)冬眠:比如小青蛙整个冬天都躲在洞里,不吃也不喝,一动不动地睡觉,到春天才苏醒,这样的过冬方式叫“冬眠”。

  (2)南飞过冬:北方的气候太冷了,小燕子们都是飞回南方过冬的,因为南方比北方更温暖。像小燕子这样南飞过冬的鸟类,我们把它们称作“候鸟”。

  (3)换毛过冬:小朋友冷了会穿上厚厚的衣服,小兔身上会换上一层厚厚的毛,就象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所以不怕冷,这就是换毛过冬。

  (4)贮食过冬:冬天的天气很冷,小动物是很难找到食物,所以它们在秋天里就找了许多食物贮存在自己的窝里,冬天就靠吃这些贮食过冬。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总结:小动物们有很多过冬的方法。靠冬眠过冬的有狗熊、蛇、乌龟、蜗牛;南飞过冬:大雁、天鹅、黄莺;换毛过冬的有兔子、狼、狐狸等;贮食过冬的有蚂蚁、松鼠;大雁、候鸟都是迁徙到南方过冬的等等。

  三、欣赏PPT课件,归纳。

  1、观看PPT课件。

  2、认识更多的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

  提问:刚才,我们说的是生活在陆地上和天上的动物,谁能告诉我,生活在水里的鱼类将怎样过冬呢?

  介绍鱼类过冬:冬天,河面上的水都结冰或是非常冷,但是河底的水更暖和,所以河里的鱼都游到河底去过冬。

  3、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知道动物有各种方法过冬,这是保护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

  提问:假如这些动物不想法过冬,那将会怎样?

  总结:如果动物们不过冬很有可能会饿死会冷死。动物们过冬是为了保护自己生存。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大胆试验,感知风力大小与物体移动之间的关系。

  2.结合生活经验大胆、夸张地表现有风天气的各种事物变化。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羽毛,树叶,纸,石头,小木棒,回形针等材料每组一份。

  2.扇子、大记录单一份。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积极探索,大胆试验,感知风力大小与物体移动之间的关系。

  2.难点:大胆、夸张地表现有风天气的各种事物变化。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风儿在哪里?

  1.师:有时,风儿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树枝,树叶都不动摇了,我们有什么办法能使风儿快快出现?(幼儿讨论)

  2.师:当风儿出现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现象?

  二、幼儿操作,感知风儿能使有些物体移动。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认识:羽毛,树叶,纸,石头,小木棒,回形针等材料每组一份。

  2.出示并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提问:请你猜一猜朝他们吹气时他们是否会移动?请用合适的标记记录在记录单上。

  3.幼儿猜测,并及时记录。

  4.师: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请你动手去实验验证下自己的猜测,再观察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动的,发现它们的运动路线?

  5.幼儿实验操作。引导幼儿将物体有序摆放,一次一个孩子逐个向不同的物体吹风,记录吹动后物体移动的路线。

  6.交流。请幼儿说说哪些物体被风吹动了,哪些没有吹动?为什么呢?被吹动的物体移动的路线是怎样的?

  7.出示一个重物,如一块石头,引导幼儿制造风,想办法使其移动。

  三、表演风来了情景。

  1.幼儿以组为单位:每位幼儿认领组中的一种实验物品,假设自己就是这一物品,然后其它幼儿对着他吹气,这一物品模仿刚才的运动情形,进行相应的表演。

  2.全体幼儿表演幼儿假设自己是风,教师鼓励他们象风一样的行动,如在高空吹,在地上吹,做一股强风,做一阵轻风,慢慢的安静的下来然后开始刮风。

  四、延伸活动。

  1.尝试用其他方法制造风,使石头动起来。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为破坏及其严重后果。

  3.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

  4.进行环保宣传的行动。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材料准备

  1.《爱护我们的地球》PPT、《水危机》视频。

  2.环保宣传签名海报。彩笔若干。

  3.供孩子分类的多种"垃圾"。

  4."环保小卫士"的爱心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地球美丽的风景。

  1、欣赏电动地球仪和地球上美丽风景的图片。

  2.看了这些图片你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观看课件,了解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二)继续观看课件,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种种危害。

  1.地球怎么了?(土地、森林、海洋的变化)2.生病的地球遇到的灾难。

  3.是什么让地球变成这样的`?了解各种污染给地球带来的变化。(光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动物被滥杀、垃圾污染、水污染)4.观看关于水污染的视频。

  5.污染产生产生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介绍日常生活回收垃圾的方法;1.可回收的。

  2.厨余垃圾的。

  3.有毒的。

  4.其他垃圾。

  (四)接龙游戏:为地球治病的方法。

  小结:

  小朋友已经想出了许多治病的办法,需要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去注意做,才能让地球的病好得快点。我们还要再去找更多的好办法来帮住地球治病,让大家把地球的病一起治好,好吗?我提议我们的环保小卫士在爱护地球的纸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让更多的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知道,也让他们一起来做环保的卫士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设计背景:

  洞洞随处可见,家里、学校、马路上、公园和自己身上都有,通过这个活动让小班的孩子们用眼睛多观察自己周围的一些东西,引起他对周围现象的兴趣,帮孩子略微的梳理一下这些洞洞,虽然大小,形状不同,但是都是有用处的。旨在引起幼儿对周围现象的兴趣,提升幼儿对洞洞的认识。同时,激发幼儿的创造愿望,尝试用身体变出洞洞,与同伴合作并体验玩洞洞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和老师、同伴一起找洞的乐趣。

  2、初步了解各种洞洞的用途。

  3、尝试合作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袜子、彩纸、皮球、《甩葱歌》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想想、说说自己发现的洞洞。

  1、引出洞洞:用实物引出洞洞。

  出示玻璃杯:这是什么?我们可以用它来做什么?(中间能装水的部分有个洞洞。我可以把我的手,放进洞洞里,你们也来试一试。这种洞洞是可以用来装东西的.。)

  2、(出示袜子)师:这是什么?袜子上有洞洞吗?(找一名幼儿上前示范)洞洞在哪里?这个洞洞是做什么用的?

  3、师:穿袜子的时候,我们的小脚丫,要从这个洞洞钻进去。小脚丫钻进洞洞,真暖和。小手也来钻洞洞,真呀真好玩。

  4、(出示彩纸)师:这是什么?它有洞洞吗?可不可以变出洞洞?(旨在让幼儿观察彩纸,引导幼儿想办法变出洞洞)

  5、教师放轻音乐:宝贝们,我们活动室北侧又准备好的彩纸,大家轻轻走过去,每人拿一张彩纸回来坐好,然后试一试,怎样能变出洞洞来。(彩纸卷起来,变成望远镜,这是一种可以从这边望到那边的洞洞;从这一边穿到那边的洞洞;用手撕几下,变出一个洞。)活动后把纸宝宝送回家(放到准备好的筐里)。

  二、说说生活中的洞洞: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有许多洞洞,我们来找找看。

  1、先看看活动室里什么地方有洞洞?幼儿每说出一个地方,教师要追问:它有什么用处?班级里有没有洞洞?(引导幼儿联想)(预案:厕所蹲坑、洗手池、水龙头、下水道、拖把池、窗户:风婆婆和太阳公公穿过的地方、门、电视机上的插口、电插排)这些洞洞都有自己的用处,我们不能随便动它,要注意安全。

  2、除了活动室里,哪里还有洞洞呢?(街道上:下水道、老鼠洞、蚂蚁洞。)

  3、找一找我们的身上有没有洞洞?(袖口、裤腿、鞋子、耳朵、鼻孔、嘴巴、肚脐等等)分别说说有什么用处?(预案:耳朵听声音;鼻孔呼吸;嘴巴可以说话、吃东西。)当说到嘴巴时,可以让幼儿把洞洞变小,并找到一名幼儿上前面示范。

  小结:宝贝们真能干,找出了那么多的洞洞,这些洞洞有的大,有的小,我们要保护好它们,不能随便挖洞洞。

  三、游戏一:《超级变变变》

  1、你们能用我们的小手变出洞洞来吗?(拇指食指碰一碰,变出一个洞;小手胸前围一围,围成一个洞。)

  2、宝贝们真棒,球宝宝也来和我们做游戏了,你们能变出洞洞,让球宝宝钻过去吗?仔细动脑筋想一想。(宝贝们听老师的口令:“超级变变变”,自己变出各种洞洞,让小皮球来钻。“小手胸前围一围,变成一个洞;小脚站一站,站成一个洞;小手头顶围一围,围成一个洞……”)只要做出洞洞的幼儿,教师都让小球钻过去;有的幼儿做的洞太小了,就引导他做大洞,要记住要领,让球宝宝钻过去才行。及时给幼儿鼓励的话语:“成功啦”!

  3、宝贝们太聪明了了,谁有办法做个更大的洞洞,让我可以钻过去?可以找伙伴帮忙哦。(幼儿合作连成洞洞,老师钻洞洞)

  四、游戏二:《猫捉老鼠》(这是幼儿合作变动动的一个提升)

  1、宝贝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让幼儿观察有多少个洞洞。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先找两名幼儿,一位当猫,一位当老鼠,其他幼儿手拉手,不能松手联成员全,并站在原地不动。猫是要捉老鼠的,所以,老鼠先钻洞洞,猫要紧随其后。老鼠要不停的钻洞洞,而猫呢,按照老鼠跑的路线去钻洞洞,直到捉住老鼠为止。(再重复游戏)

  3、教师放欢快的音乐,幼儿开始游戏,教师指导。

  五、小结:宝贝们还可以变出更多更大的洞洞吗,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新鲜的事物总能吸引孩子的眼球,《战斗陀螺》的动画片让无数的孩子如痴如醉,战斗陀螺更成了小朋友们爱不释手的玩具。自由活动时间,小朋友们都急着拿出来玩两下。玩的过程中,我发现小朋友们在议论纷纷,提出了许多的疑问:“它为什么能够不停的旋转?”“为什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有时转的时间长,有时转的时间短?”“为什么转动时,我们看不清上面的花纹?两个金属陀螺碰撞时为什么能够产生火花?”等等。大班的孩子对转动现象已经不陌生了,在他们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本次的活动正是从幼儿的生活实际中生成的,它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力求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探索,交流,激励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积累旋转的知识经验。

  2、在操作中发现了解物体旋转的原因。

  3、探索让物体旋转的方法,尝试根据不同的旋转原因进行分类。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可以旋转的物品、图片。

  人力:风车、拉线小风车、音乐盒小风车、陀螺、战斗陀螺玩具、时钟、大转盘、小童车、回旋镖、地球仪、飞盘、溜溜球、果汁机、球、呼啦圈、轮胎、风火轮

  风力:风车、跳舞娃娃、旋转木马。

  电力:电子钟、电动钓鱼盘、电动灯笼、电动螺旋桨、录音机磁头。

  水力:一次性塑料杯、吸管、饮料

  图片、挂图:方向盘、车轮、钥匙、风扇、水龙头、削皮机、洗衣机、水车、大风车、微波炉、搅拌机、龙卷风、旋涡、纺车…

  2、每桌一盒水彩笔、若干张作业纸。

  3、实物投影仪、展示板、胶水、抹布。

  4、认知准备:有关物体旋转的知识。

  5、录象片断《生活中的旋转》

  活动过程:

  1、活动前引导幼儿收集相关信息。

  请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哪些东西可以旋转,将收集到的物品以及图片带到幼儿园来。(丰富的操作材料是顺利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的保证。而来自于幼儿周围生活,由幼儿亲自收集的材料,不仅能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使幼儿真切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幼儿真正热爱科学的品质。因此我们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收集大量的能旋转的物体,收集的过程也是一个质疑和探索的过程。)

  2、分组探索《怎样使物体转起来》

  小朋友回家后收集了许多可以旋转的物品。现在请你们试一试怎样才能使它们转起来?(幼儿自由探索怎样使物体转起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物体旋转的原因,鼓励幼儿用较流利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幼儿运用自身多种感官进行探究,寻找答案,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始终关注幼儿的探索过程,根据他们的需要及时提供适当的帮助,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促使幼儿进行更深层的探索。活动中,一位幼儿发现用吸管搅动饮料,可以使饮料转起来,实验完他把吸管扔下准备离开,这时老师发现吸管也跟着旋转起来,而该幼儿却没有发现这一现象。于是教师适时的引导他“你再看一看,现在出现了什么现象”,激发了幼儿深入探索的兴趣,使他了解到“吸管随着水的旋转可以不停转动”。)

  3、交流讨论《怎样使物体转起来》

  (1)、同伴间自由交流。

  你们互相讲一讲,你玩了什么东西,是怎样使它旋转起来的?

  (“知识是在孩子们的探究之后、讨论之中形成的。”通过刚才的探究操作,每个幼儿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他们渴望表达和交流,并在观点的相互碰撞中,明晰和构建新的知识与经验。因此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讨论环境,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讲述自己的探索过程与结果,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你发现的秘密真有趣”“还有别的想法吗”等鼓励性语言,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每一个人观点和想法的接纳与认可,从而更加积极踊跃的参与讨论。在相互交流讨论中,三个小朋友围绕“怎样使风车旋转”各抒己见。第一个小朋友说“我用手不停的拨风车,它就转起来”,第二个小朋友马上大声的说“我在奔跑,风车也能不停的旋转,我用尽力气拼命地跑,风车就转得飞快”,第三个也不甘示弱“我把风车放到空调前面,空调吹出的风使风车不停的转呀转”…… 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见解,在相互交流讨论中丰富了生活经验;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2)、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发现。

  (帮助幼儿进一步理清讲述思路,使幼儿更深入的了解一些较典型的旋转现象,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如:大部分幼儿只是简单的认为是人使车轮转动起来的,教师通过“人并没有碰到车轮,车轮为什么会转?”“脚蹬带动哪儿转了?”“链条使哪儿转了起来?”等问题,逐步深入的引导幼儿发现“人转动脚蹬,脚蹬带动链条,链条带动车轮旋转”这一复杂的现象。还有一位小女孩发现自己旋转后,裙子飘舞起来,象站在圆圆的荷叶上,她高兴地大声嚷嚷:“我是个荷花仙子。”)

  4、引导幼儿讨论物体旋转的原因,并进行简单的小结。

  (幼儿根据刚才的探索发现对物体旋转的原因进行了分类归纳:电力、风力、人力、其他)

  5、幼儿设计标记。

  用什么标记能表示电力、风力、人力和其他旋转的原因呢?

  (幼儿通过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出了“电力、人力、风力、其他力量旋转”的不同标记图,如:有的幼儿结合生活中见到的高压电线上的警示符号,设计了相应的符号表示依靠电力旋转的标志图。)

  6、幼儿共同推选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标记符号,将标记贴到展示板上,并将自己手中的图片分类按标记粘贴到展示板上。(幼儿按旋转原因分类的过程就是一个巩固复习新知识的.重要环节。)

  8、观看录象《生活中的旋转》

  刚才小朋友找到了这么多使物体旋转的方法。谁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旋转,它们旋转有什么作用?(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才能使幼儿感受和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我的意义,也才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回忆生活中哪些东西会旋转,帮助幼儿拓展了相关经验,了解到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中,幼儿发言积极踊跃,有的说:“我家的电风扇会转,能让我觉得很凉快。”有的说:“我家的闹钟会转,它能告诉我几点了,还能准时叫我起床。”还有的说:“果汁机会转,能让我喝上甜甜的果汁。”爱跳舞的小朋友还说:“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旋转,动作轻盈,真美!”)

  9、活动延伸

  活动区探索活动,让它们都转动起来。(幼儿到活动区操作探索,思考运用老师提供的辅助材料,动脑筋想办法让物体旋转起来,帮助孩子养成动手实践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活动评价:

  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给予幼儿充分的动手操作实践,以及和同伴交流讨论的时间,努力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活动中及时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材料上、策略上因势利导给予启发帮助,使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整个活动以疑激趣,以趣激学,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效实现了师生的互动作用;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变被动为主动,主体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和求异思维,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玩玩乐乐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沙子和泥土的特性。

  2、在活动中乐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选择一块有沙子和泥土的场地

  2、人手玩沙工具一件

  3、透明杯子人手一个(装水),细棍一根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室外有沙和泥土的地方,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今天,我们要和沙子、泥土做好玩的游戏,好吗?”

  2、操作活动一:筛一筛

  (1) 出示玩沙工具,问:这是什么?

  介绍玩沙和泥土的工具,交代操作目的、要求。

  教师引导语:我们要用篮子去装一装沙子和泥土,你会有什么发现,待会儿告诉 大家,注意玩的时候不能抛洒沙子。

  (2)幼儿自由谈论玩沙和泥土的发现。

  教师引导语:你刚才是怎么玩的`?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泥土没有全部掉下来?有什么办法让泥土都掉下来?

  有什么办法让沙子不掉下来吗?

  教师小结:

  3、操作活动二:踩一踩

  (1)请幼儿脱下袜子去踩一踩沙子和泥土。

  (2)提问:你刚才在玩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沙子踩下去有什么变化?泥土有什么变化?怎样让泥土踩下去也会留脚印呢?

  教师小结:

  4、操作活动三:搅一搅

  (1)猜一猜,沙子放到水里会怎么样?泥土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2)请幼儿选一个杯子任选泥土或沙子放进去,用细棍搅一搅,说说有什么变化?

  教师小结

  5、鼓励幼儿的发现,表扬敢于发言的小朋友。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脚及其用途,并且知道保护脚。

  2、学习用脚趾撕报纸,知道脚步锻炼有益健康。

  3、培养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旧报纸、塑料瓶,盘子。

  三、活动过程:

  1、律动:小兔跳。

  2、认识脚——请幼儿脱鞋袜,坐在地毯上。

  l 仔细看一看,我们的`小脚丫都有什么呀? 脚背(用手拍一拍)、脚趾头(自己动一动)。脚指甲(手指敲一敲)、脚后跟(拳头捶一捶)。

  l 教师介绍脚弓。

  l 把小脚丫伸出来,挠一挠脚心有什么感觉?(痒)幼儿互相挠一挠,抓一抓,用脚趾互相挠一挠,看一看感觉一样不一样。小脚丫伸一伸,小脚趾勾一勾。

  l 小脚有什么用?

  l 教师小结。

  3、 想一 想我们的小脚丫还有哪些本领?

  4、学习用脚趾撕报纸。

  l 幼儿自由探索各种脚撕报纸的方法。

  l 相互交流。

  l 比赛,看谁撕得多、撕得碎。

  l 评价:为什么撕得又多又碎?

  5、小脚丫的本领这样大,我们怎样保护小脚丫?

  活动延伸:

  脱掉鞋子,去小区里的鹅软石路上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