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9 08:27:0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教材简析】

  《两只鸟蛋》是一首浅显易懂的儿童叙事诗。在学习了《识字三》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课,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对课文里出现的生字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朗读课文和理解文意难度都不大。因此,要紧扣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拓宽阅读面。

  【教学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诗歌的兴趣。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请同学们背诵古诗《春晓》。春天来了真是“处处闻啼鸟”。(听歌曲《苗岭早晨》)

  师:同学们听到了什么?你们知道小鸟住在哪里吗?(板贴大树及鸟窝)猜猜这个鸟窝里会有什么?(板书课题,生齐读。师注意纠正“两”“鸟”的读音。)

  师:你怎么记住这个“蛋”字?

  师:看到课题“两只鸟蛋”,你有什么问题吗?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就知道了。翻到第39页。

  二、读通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标注圈画生字)

  2.教师示范读。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声音响亮。老师也想读一读,请你帮我听听,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师范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再带读学生认为读得好的句子。)

  3.小组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每一小节所描述的情景,体会感叹号所表达的语气。

  4.小组挑战读。以小组派代表或小组全体挑战另一组的形式练习朗读,对获得好评的朗读者奖励一枚“鸟蛋”。

  5.小组展示读。选出小组优胖者在伞班展示,可以读全诗,也可以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或几小节。

  6.小组讨论: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三、学习生字

  1.师:课文读得好,生字就很容易认识并记牢。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1)小组内认读课后练习“我会认”中的12个生字,同组同学评价。(不会的可通过向别人请教或查字典来解决)

  (2)各小组上台展示认读效果,师生及时点评纠正。

  (3)师重点指导“凉、轻、定”的发音。

  (4)交流识字。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样认识的?小组交流,看谁的办法最好。

  (5)竞赛识字。出示词语大转盘,让学生自己转动,转到哪个词就领读三遍,看谁读得准、认得多。奖励识字多的同学一枚“鸟蛋”。

  3.练习书写生字,师指导“听”“唱”“连”“远”的写法并范写,生自己说“定”“向”的写法。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

  1.分小组品读课文中的一个小节。要求:(1)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说自己听后印象最深的词语。(2)小组自由朗读本小节,讨论:这个小节说了什么?有何感想?

  2.小组汇报,教师引导:

  (1)第一小节:做动作并想象“小小的”“凉凉的”鸟蛋。(板书:取拿)

  (2)第二小节:联系生活理解“焦急不安”:你要是放学没有回家,妈妈会怎样?学生用“焦急不安”说一句话。理解“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放录像让学生看鸟蛋变成小鸟的过程)

  (3)第三小节:学生从课文里找出“我”很爱护两只鸟蛋的词语(小心地、捧、连忙、轻轻地)。指名学生上台做动作,板贴鸟蛋。

  (4)第四小节:“真的能听见鸟儿的欢唱吗?”(理解“仿佛”的意思)

  师:同学们,能带着感情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吗?(生齐读课文)

  二、拓展阅读

  师:读得真好!奖励大家看看这些可爱的小鸟图。(课件出示各种小鸟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美丽的`小鸟,产生要爱护小鸟的愿望。)

  师:喜欢这些小鸟吗?读读这首诗歌。(课件出示)

  小鸟

  蓝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

  小鸟小鸟,你自由地飞翔,

  在田野,在草地,在湖边,在山冈,

  小鸟小鸟迎着春天歌唱。

  爱春天,爱阳光,爱湖水,爱花香,

  小鸟小鸟,我的好朋友,

  让我们一起飞翔歌唱,

  一起飞翔一起歌唱。

  师:这其实是首儿歌,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也可站起来,跟着歌曲一起跳。

  师:鸟妈妈给大家写了一封信,请你读读,看信上写了什么。(课件出示)

  鸟妈妈的信

  我家屋檐下,

  有一个鸟巢。

  一天早晨,忽然飘下一片羽毛。

  那是鸟妈妈的一封信:

  请你走路轻声些,

  不要惊醒我的宝宝。

  (生自由阅读,简单说说鸟妈妈的信上说了什么。)

  师:小朋友也给小鸟写了一封信。你们读读,小朋友对小鸟说了什么呢?(课件出示)

  小鸟

  小鸟,小鸟,

  你轻轻地跳,

  我栽的小树,

  它还太小太小。

  小鸟,小鸟,

  你轻轻地跳,

  可爱的小树,

  它还在睡觉。

  小鸟你轻轻地跳啊,

  再轻一点儿,好不好,

  跳来跳去的小鸟。

  师:我们又学习了三首诗歌,认识了很多生字。下面做个练习,请大家先把词语读一读。你能照样子补充吗?

  出示:

  鸟蛋凉凉的 凉凉的鸟蛋

  小路长长的 长长的小路

  杨树高高的 高高的杨树

  苹果红红的 ( )

  ( ) 小小的船儿

  小手胖胖的 ( )

  三、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告诉我们,要爱家里的每一个人。那学了这篇课文,你想想我们应该怎么做?(x鸟,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语文教案 篇2

  目的:⑴ 能根据自己的想象讲述简单的角色和情节。

  ⑵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性讲述的能力。

  准备:图片一张、黑板架及磁性板、磁铁、小动物指偶。

  过程:

  1、出示图片,提出问题

  ⑴ 这是美丽的春天图,图上有什么?(太阳、云、树、草地)

  ⑵ 看着这张图可以讲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先讲图上有的东西,

  然后再讲图上没有的和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

  ⑶ 教师示范讲述。

  2、幼儿想象编故事

  ⑴ 边看图边思考(提示幼儿:想象屋子里、树下或草地上有一些什么动物,正在干什么?)

  ⑵ 请一幼儿讲述,可以和老师说的不同,但要有次序地说清楚。

  ⑶ 评价幼儿的讲述,启发幼儿大胆地展开想象。

  ⑷ 两人一组互相讲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⑸ 请几名讲得较好的幼儿用小动物指偶边演边讲给大家听。

  3、教师表扬敢于大胆想象进行讲述的幼儿,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讲述。

  4、活动延伸

  ⑴ 讲画贴在教室一角,幼儿可在游戏时间内自由地进行讲述。

  ⑵ 每位幼儿都可画一幅背景画,根据所讲的故事情节添画上动物与人物,带回家讲给父母听,并共同修改故事,把故事编得更好。

  活动三:森林里的动物

  目的:⑴ 听听音乐,想象出春天里动物们之间发生的一些事,并用绘画表现故事的情节。

  ⑵ 指导幼儿掌握编故事的基本方法。

  准备:⑴ 知识准备:日常生活中多听、多讲有关动物的故事。

  ⑵ 绘画准备:掌握各种动物的基本画法。

  过程:

  1、引出话题:花儿开了,草儿绿了,暖和的春天又到了,许多小动物都出来玩了,听听谁来了?

  ⑴ 优美、轻快的乐曲:鸟、兔子、小鱼、小猴子。

  ⑵ 沉重、笨拙的乐曲:鸭、大象、熊、熊猫、鹅。

  ⑶ 凶狠、恐怖的乐曲:狼、狮子、老虎。

  2、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并会用语言表述

  这么多动物都来了,可真热闹呀!那他们来到哪?想干什么?

  图1:有山、有水、有树。水中有荷花,是一幅夏天的图景。

  图2:草地上有座小房子,有棵果树,天上有太阳。方法:由远至近,由整体到局部。拓色:将水粉用水粉笔涂在玻璃板上,然后用铅画纸覆盖在玻璃板上拓色。

  3、幼儿学习用绘画来表现故事情节

  ⑴ 在背景图上添画上各种小动物。

  ⑵ 根据自己的画面编讲故事:

  要点:名称、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主要活动。

  4、播放音乐,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编的'故事,其余幼儿听后进行评讲。

  5、活动延伸

  ⑴ 在教室里开辟表演区,让幼儿戴上头饰,继续自由创编并表演故事。

  ⑵ 利用来园活动,组织幼儿选图,添画再讲述故事。

  散文欣赏——橘子花

  目标:

  1。在做做玩玩中,初步感受和体验散文中展示的语言美和快乐的情绪。

  2。愿意并大声说出自己体验和学习橘子花的感受。

  3。在教师的提醒下,学习安静地倾听。

  准备:橘子若干,自制背景大树,音乐录音

  过程:

  1。运用操作活动,引发幼儿欣赏散文的兴趣。

  (1) 师生共同制作橘子花,请幼儿说说橘子花象什么。

  (2) 教师引导幼儿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橘子花,说出自己的感受。

  提问:闻一闻橘子花,闻起来怎么样?(清香)。

  摸一摸橘子花,感觉怎么样?(软软的)

  每人拿一个橘瓣,尝一尝,味道怎么样?(又酸又甜)

  可以请幼儿先与身边的同伴说说,再请若干幼儿在集体中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

  2欣赏散文,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1) 教师配乐朗诵散文,请幼儿说说“散文的名字是什么”“什么地方最好听”。

  (2) 教师手托橘子花,配以体态动作,再次朗诵后请小朋友讨论:

  散文中橘子是什么颜色。(金黄的)

  橘子脱下金黄的外衣,橘瓣就会怎么样?(害羞的,紧紧地抱在一起。)

  闻一闻橘子花,怎么样?(一股清香扑面而来。)

  摸一摸橘子花,感觉怎么样?(软软的,象小姑娘的手。)

  尝一尝橘子花,味道怎么样?(又酸又甜)

  (先请幼儿和旁边的同伴说说,然后再请若干幼儿在集体中发言,提醒幼儿注意倾听他人发言。)

  3。教师与幼儿手托橘子花,共同倾听散文录音。

  讨论:你喜欢《橘子花》这首散文吗?为什么?

  4。制作橘子花树,体验散文中展示的语言美和快乐的情感。

  放配音录音,幼儿与教师一起将自己制作的橘子花挂到背景大树上。

  语言活动: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一、目的要求:

  1。 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理解木偶表演的内容,学说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2。 鼓励幼儿不怕困难,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

  二、活动重点:

  理解木偶表演的内容,学说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木偶:大象、小兔、小猪、小猫四个角色;事先请两位老师排练好表演内容,布置表演场景。

  四、设计思路:

  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从小培养幼儿勇敢自信、不怕困难的品质相当重要。根据小班下学期目标,其中有一条:“初步培养幼儿不依赖别人,学习克服简单的困难。”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家中比较依赖父母长辈;孩子们碰到一点点小事就哇哇哭个不停;独立自理能力较弱、怕困难。由此我设计了《一、二、三自己爬起来》这个活动。作为一个语言活动,又结合认知目标中“引导幼儿学习普通话,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我将语言目标重点定位于学说两个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而且采用了小班幼儿感兴趣的木偶表演,通过边看边议,以及让幼儿与木偶对话,为木偶们动脑筋想办法等手段,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大胆地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小朋友不怕困难,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

  五、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动物来表演节目,你们想看吗?

  (二)初步感知:(分段观看表演,边看边讨论)

  1、从开始——小兔说:“哎,你太重了,我扶不起”

  问:(1)大象怎么啦?

  (2)小兔看到大象摔倒了,它怎么说?

  (学说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先个别幼儿回答,后集体练习。)

  2、从小猪出场——“哎,你太重了,我扶不起”。

  问:谁又来帮助大象,它是怎么说的?(集体练习以上短句)

  3、小猫出场“喵喵喵”

  问:(1)谁又来帮助大象了?

  (2)小猫会对大象说什么?

  (请个别幼儿上台来对大象说“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

  4、过渡提问:

  三个小动物都扶不起大象,这可怎么办?

  (1)请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让大象起来?

  (2)个别幼儿讲自己的办法(2—3名)。

  5、看最后一段表演

  问:小动物对大象说了什么话,大象爬起来了吗?

  (练习短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三)反复感知:(完整观看表演,引导幼儿学着讲讲)

  1、交代表演名称。

  2、要求幼儿一边看表演,一边可以和小动物一起表演。

  (四)迁移运用:

  1、出示小熊,它走着走着就摔倒了。(师:哎呀,小熊摔倒了,我们怎么对它说?)

  2、如果你摔倒了,你怎么办?

  3、小结:鼓励幼儿摔倒了不要怕,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

  评析:

  从教师制定的目标来看,还是比较合理的。既有语言活动的要求,练习短句。同时也渗透了德育教育,对幼儿进行勇敢教育。因此,从活动的选材和制定的目标都是非常适合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对重点的把握也是比较准确的,突出了语言活动的语言性。

  从整个活动的过程来看,采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教师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注重了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比较紧凑,过渡较自然。良好的教学形式使幼儿的参与性较好,师生间的呼应体现较好。

  但作为语言活动,总的说来幼儿学的对话量比较少,尤其是需要掌握的短句,可让更多的幼儿练习讲讲。此外,还可在分段表演中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幼儿学说对话,如小熊的对话由老师来讲,小猪和小猫的话可请个别幼儿、集体幼儿练习和分组练习,让幼儿到台前与木偶直接对话,更好地体验师生间、幼儿与木偶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也可让幼儿感受同伴间互相关心、帮助的情感。另外,教师在操纵木偶要注意方向的一致性。总之,在活动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根据幼儿的能力及时地调控。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肖像、悄然、矜持、难以捉摸、脸颊”等词语。

  2.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和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3.朗读课文中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受到美的熏陶,积累语言。

  4.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介绍画作。

  教学重难点

  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按照统一要求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达·芬奇及其画作的资料;CIA课件、画作。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谈话导入。

  2.检查字音(多媒体出示):肖像、悄然、难以捉摸、矜持、脸颊

  (1)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2)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文中虽然没有生字,但对于“悄、捉摸,颊”这几个字,学生在朗读中容易出现错误,教师有必要强调。“肖、矜、”等字是渗透性识字,学生只要借助拼音认识即可。】

  (二)明确任务、感受魅力,感悟写法。

  【设计意图:对于略读课文而言,教学要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求精的部分必是文章的重点内容。本环节中,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描写画作的部分,也就是文章 5、 6、7自然段。在体会画作魅力的同时要注意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作者介绍画作时的观察顺序和表达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

  1.默读连语接,找出学习要求。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按照要求自学。

  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哪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标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文前连接语中的问题,以此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感受画作的魅力。学习时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理解。】

  3.全班交流,感受画作的魅力。

  预设一:引导学生从参观的人多等语句中感受这幅画的魅力所在。

  ——“我们都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他才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

  引导学生理解“排着长龙一样的的队伍”等语句,说明参观的人多,从侧面衬托出画作的魅力。

  预设二:交流第五自然段的相关语句,感受画面的逼真。

  (1)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画面的栩栩如生。

  “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2)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注意作者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观察。

  (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

  (3)相机指导朗读。

  预设三:交流第六自然段介绍画面中人物面部表情的部分,感受画作魅力,感悟写法。

  (1)在学生交流的同时,让学生结合插图体会蒙娜丽莎神秘微笑背后蕴含丰富的情感。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2)让学生反复品读描写蒙娜丽莎微笑在作者心中感受的句子,感受画作的魅力和语言的魅力。

  (3)作者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把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描述出来的?(展开丰富的想象)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预设四:从第七自然段相关语句中感受画作的魅力。

  【设计意图:重点指导学生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画面采撷了多种美的元素,集美、智慧、永恒三位为一体,增加了画面的艺术性和神秘感】

  4.小组交流,全面感受画作的魅力。

  (1)四人小组交流:文中还有那些语句表现了画作的魅力?

  (2)师小结。

  【设计意图:文中有许多描写反映了《蒙娜丽莎》这幅画作的魅力,课堂时间有限,无法进行全员交流,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更大的交流空间,鼓励上课没有机会交流的同学充分发言,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取得更高的效率。】

  5.以读代讲,体会作者欣赏画作后的深刻感受。

  引读最后一段。

  (三)揭示课题,总结写法。

  1.作者为什么以《蒙娜丽莎之约》为课题?

  2.教师根据板书总结文章表达、观察方法。

  (四)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积累文中语言。

  1.自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课文5、6、7自然段)

  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设计意图:遵循“得意、得言、得法”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抽出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直接描写画作的5、6、7自然段,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五)创设情景,介绍画作。

  1.创设情景,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介绍画作。

  师:假如中法两国经过多次交涉,这幅画能在宁夏展出,在我们的上课现场展出,由你来担任画作解说员,把这幅画作介绍给同学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

  2.教师出示画作,学生口头练说。

  提示学生介绍的方法——可以整体介绍画作,可以介绍画作的部分内容,还可以介绍关于画作的创作背景及相关资料。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要体现“一课一得”的教学思想,本堂课的教学把落脚点放在介绍画作上,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准备时间,让学生把课堂上积累的语言,学到的`表达方法观察方法进行运用。】

  (六)拓展延伸。

  多媒体出示达·芬奇其它画作。

  紧扣本单元“感受艺术的魅力”这一训练重点,让学生感受绘画艺术魅力,受到艺术的熏陶。

  (七)布置作业(三选一)。

  1.搜集关于《最后的晚餐》的有关资料,欣赏画作。

  2.选择一幅画作进行介绍。

  3.搜集、欣赏其他艺术形式,感受艺术魅力,办一期手抄报。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围绕单元训练重点,由易到难,学生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作业继续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艺术的情操。】

  板书设计

  传神 侧面、正面

  蒙娜丽莎之约 神秘 想象

  生命力 远——近

  整体——局部

  教后记

  这是一篇介绍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的课文。文章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整篇文章文笔精练,文字浅显流畅。

  学习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对照图画,了解赴约的盛况,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似幻的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蒙娜丽莎神秘而迷人的微笑,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学习课文时,我还注重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关注多音字,关注比喻句的辨析,学习用“有时……有时……有时……”这样的排比句式造句等等。

  凡上过公开课的老师都有一个感觉,准备公开课是一件累人的事。 整个备课的过程就是不停地想,不断地问,不时地改。雏形出来了,再想想又改改,然后再听听看看,综合各方意见再改改,最后自己拿到大家面前献丑!

  上完了课,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同事善意地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和意见,让我受益匪浅。比如课堂上缺少有层次的阅读,因此学生读的还不够多,读得还不够生动,投入,由于老师的紧张,致使氛围不够,情感不能得到提升。这方面我要注意加强。当然本身完美的过程让我学到很多,让我明白了上语文课之前,应重视学生的反应,然后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探索。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等。 虽然追求完美的过程充满艰辛,但会让你收获完美!

语文教案 篇4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走近《列子》《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搏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庄子有关资料学生交流)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及基特点;

  2、读懂原文,会概括寓意,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3、探究古文二则共同的道理。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一)展示预习成果

  1、作者简介

  5.庄子(约前369~前286),名,时期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的代表人物。《郢人》选自。

  列子,名,相传郑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伯牙善鼓琴》选自。

  2、做“导学案”“基础达标”1——4题

  (做完后,学生展示,先答答案,然后说原因,要规范完整)

  (二)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朗读课文。

  (三)借助注释和词典翻译课文。

  (四)合作探究

  1.“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2.你从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庄子对亡友怀着怎样一份特殊的感情?

  3.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

  4.这两篇古文所共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没有志趣相投的人,自己的才能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了。

  2.庄子想象奇特,拿匠人石和郢人的寓言比喻自己和惠子的特殊关系,表达对朋友怀恋和惋惜之情。

  3.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4.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做导学案自主检测题

  2、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节选)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1.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2.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五、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能够独立认识17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3.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理解词语意思。例如:一筹莫展、无地自容、嫣然等。

  重难点

  能够在阅读中识字,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乐学善思办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比赛,小组对抗等形式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同时在小组合作中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走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上一节字词检测课。我们已经预习了,小1.组内交流预习情况,组长按照预习要求检测,组长记录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2.汇报交流,师生解决问题:

  强调:邀---遨

  蓬---篷

  二、读写检测,强化巩固。

  1.检测认识的字。

  同桌互考认读,开火车读,赛读。强调黍shǔ字,cán蚕字

  2.交流自选词句,练习用给的词语说话:一筹莫展、凄风苦雨、

  3.听写生字:指名两名同学到黑板前听写,其余同学在本上听写。

  艾蒿珊瑚联合筹集杰出颤动挪威邀请

  至于桑树皆是缘分蓬松饮酒腊肉社会

  听写完毕集体订正,老师指导易错的字,同桌互相批改。

  三、综合检测,学以致用。

  1.给下面的字注音

  曼黍圃萧嫣

  2.听写:

  邀请缘分蓬松筹集颤动挪威社会

  3.写词语:ABB式:空荡荡

  补充词语:一()莫()头()眼()

  ()()长夜风()雨()

  凄()苦()()()自容

  4.我能写:仿照《修鞋姑娘》一课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写片断进行练笔。(任选一项)

  5.小组间互相批改,老师点拨,讲解,评出优胜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学会前鼻韵母an、en2个复韵母,读准字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准确拼读音节,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

  教学重点

  1.学会韵母an、en2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难点:

  学会介母是ü的三拼音节,读准音节juan、quan、xuan。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到目前为止学习了哪些复韵母?能按顺序说说吗?(ai、ei、ui、ao、ou、iu、ie、üe、er)。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再认识几个韵母朋友,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这课书的`内容比较多,有信心学好吗?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前2个韵母及音节。

  二、看图学习韵母an、en

  1.学习韵母an

  (1)出示an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自己试着发an(安)

  (3)教师指导发音:把嘴张大,摆好a的口形,让气流从前鼻腔里出来,也就是n的尾音。

  (4)学生练习读,体会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

  (5)同桌同学互读,纠正发音。

  (6)指名读,开火车读。

  2.学习韵母en

  (1)出示en图,问:你们看这个人在干什么?

  (2)借助“摁”的第四声交成第一声学生练习发en的音。

  (3)en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e和n)发音时,先发e,嘴半闭,舌尖抬起抵住上牙床快速读,鼻子出气,一口气读出en的音。

  三、书写韵母an和en

  1.观察an、en2个韵母,说说占格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两个字母要写紧凑。学生观察。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4.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改。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信》是北师大版语文第六册“书信”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通过替不同的对象写信,表达了自己美好的心愿,同时也说明了信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诗的语言简练优美,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很好范本。

  二、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比较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一些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从学生的预习看,对于小诗的学习,孩子们知道应该从诗歌的韵律(押韵)、结构(几小节,每小节的内容)上去学习。而且也能够根据诗的基本情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练习。本文语言简练,内容比较浅显,格式简单,很受学生喜爱。

  三、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生字词“雏鸟、姹紫嫣红”,理解词义。

  2.理解诗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练习仿照课文编诗歌。

  4.帮助学生了解“书信”常识,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教学重点:

  1、学会认读生字词“雏鸟、姹紫嫣红”,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自学生字。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板书课题:信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课堂预设:给谁写信?是谁写的?写了什么?为什么写?)

  【针对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

  (二)学文: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① 打开课本p112,自己读全诗,注意把音读准。

  ② 分小节指名读,正音。

  ③ 击掌识字(雏鸟、姹紫嫣红、代替、航海、风平浪静)。

  课堂预设:

  雏鸟和姹紫嫣红两个词语要引导学生去理解

  课堂生成举例:

  师:“雏鸟”什么意思?

  生1:雏鸟就是幼小的鸟。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说替“雏鸟给妈妈写”,所以我想雏鸟就是小鸟。

  师:你能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词语的意思,会学习。

  生2:我们每天做操,广播操的名字叫做《雏鹰起飞》,雏鹰就是小鹰,所以我知道雏鸟就是小鸟。

  师:你是联系实际生活去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的。

  生3:(班里平时能力很弱的孩子,手里拿着预习本,照着读到)雏鸟就是幼小的鸟。

  (其实在批这个孩子的预习本时,我已经发现他写出的准确答案,也知道他是在妈妈的提示下查词典,查到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半天没反应过来,有可能是一时间没有理解我问的意思吧。旁边的同学着急了,说道:老师,我知道他是查词典查的,我也是查的,跟他的答案一样。

  师:瞧你们多会学习呀,懂得借助工具书,去理解词语的.意思呢!

  【理解词语的过程,更多的是通过学生不同方法的理解,要渗透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这些方法的习得远远比理解这个词语本身,要更有价值。】

  课后反思改进:(对于“姹紫嫣红”和“风平浪静”的理解,可以更有语文味,与课文联系更紧,这样单位时间内的效率会更高)

  *“姹紫嫣红”:(课件出示精美的鲜花图片)师:这样的情景就叫“姹紫嫣红”,你还懂得什么词意思也一样?边读边想象画面之美。【从网上下载精美的图片,意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词义。进行换词训练,可以积累一些近义词,丰富词汇。】

语文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题、背景、作者、表

  2.指导阅读、分段

  3.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阅读、分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三、检查预习:

  1.要求一生简介“表”的有关常识

  2.一人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

  3.一人简介诸葛亮

  四、指导划分层次结构

  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问题1),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第三,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的决心?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

  2.同组交流,取长补短(段意不要求统一)

  3.抽样提问,师生共评(同时板书)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1、2段(问题2、3),教师补充以下词语:

  疲弊:指国家贫穷衰弱秋:关键时刻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盖:原来

  2.提问四人各对译课文1、2段,学生进行评价更正,教师肯定小结

  3.思考问题:

  (1)

  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

  (2)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表现?内外大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问题4-9)

  教师抽个别中下生提问,再请中下生补充,不行再请中上生小结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

  4.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学生思考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

  教师提问,学生不同意见可补充

  板书: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5.指导背诵:

  (1)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2)学生试着自己背

  (3)抽优生背

  (4)全班齐背

  6.老师总结:引导学生学生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六、布置作业:

  A.熟练习背诵1-2段,准备默写

  A.预习翻译3-7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3-5段,归结第一部分内容;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

  2.学习6、7段。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4.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重点难点: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教具;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

  教学过程:

  一、检查默写1-2段(2)

  一人上黑板,其他在下面写

  二、分析课文3-5段

  1.指导朗读,要求有层次感

  二优生分别读第3第4段后齐读第5段。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问题1)

  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抽查:

  是以:痛恨:所以:计日而待:良实:亲贤臣,远小人

  3.思考:第3、4两段写什么?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议?(问题2、3)

  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

  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4.小结第一部分:

  (1)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2)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三、分析第二部分:

  1.创设情境: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激,平时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下面我们再学习6、7两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师补充几下注释,学生思考自译课文:

  躬耕:亲自耕种.闻达:声名远扬庶竭:希望竭尽尔来:从那时到现在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

  3.复述诸葛亮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

  要求一位表达能力强一点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4.独立思考问题:两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叙述的对象以及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扣课文中句子回答)

  昔日:生平志向

  感激原因

  廿年经历报先帝忠陛下

  当今:出师理由

  5.讲解“寓情于叙”

  如下所述,这两主要是追述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抒发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6段在叙述生平志向、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

  6.讨论问题:“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引导学生从作者忠君的同时看到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7.小结第三部分层次: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五、布置作业

  A:课后背诵课文3-7段;预习翻译8、9段

  B:默写课文3-7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8、9段。培养说话艺术(委婉)

  2.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3.背诵,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抽一中等生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二、理解分析第三部分

  1.学生齐读8、9段,要求读出作者感情及诚意,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2.指导翻译第8段:这一段翻译较难,老师要多做些点拨

  学生先独立翻译,教师给予指点,后集体讨论解决

  3.分析第8段层次:师生共析:

  第1句是自请“出师”,表达“讨贼兴复”的决心,意志坚定

  第2句是两个分句,是分清责任,提出期望

  第3句表达感激之情

  板书:请命出师----表决心

  叮嘱陛下:用贤臣---兴德之言

  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遗诏

  表达感激之情

  4.讨论:如果第1句话后面用分号,“以彰其咎”后面用句号,好不好?

  明确:不好。一是不能分清内外责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三是内外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不致使刘禅反感。

  自由发言,有道理就行

  三、朗读指导,进行背诵:

  同样要求注意层次性,采用多种方式背诵相结合

  四、布置作业

  A、默写全文。(可分段进行)

  B、熟练背诵全文。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中外有名建筑的特点。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点说明的方法。

  3、积累优美准确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内容,分析优美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学习的写作手法。

  2、通过诵读领会语言的准确生动性,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技巧,自己体会、欣赏,边读边点评,作较为深入的赏析。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后的点评,搜集你认为写得好的写景状物。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开场白:能谈谈给留下你深刻印象的建筑吗?

  2、检查预习

  (1)学生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段文字的内容。

  3、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天坛》一文说明的建筑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

  (2)《古罗马斗技场》一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别介绍了斗技场的哪几部分?斗技场的用途是什么?

  (3)比较《天坛》和《古罗马斗技场》两文,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4)《昆明的花街》一文“花街”有什么特点?你还可以用哪些诗句来形容花街?

  (5)《苏州小巷》有什么特点?和我们家乡的小巷有什么不同?

  4、 精读品析

  刚才我们通读了这四篇,初步理解了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完成下面教学任务。

  (1)四人一组,每人负责精读一篇,找出中好的词句,并作简要分析。(组内交流,推荐分析好的同学全班交流)

  (2)分析比较这些成功的成功之处。

  (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每人至少讲一点)

  5、拓展延伸

  通过刚才的赏析,我们已经了解到课本中的'成功之处,同学们课前也搜集了许多好的写景状物的,现在请你们再读一下这些。看看这些是否有我们刚才分析的成功之处?(四人一组,交流评价)

  那么你认为写好一篇写景状物的应注意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发言)

  6、课堂小结

  教师归纳: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古今中外许多建筑的奇特之处,还知道了写好一篇写景状物的应注意的方面。

  7、课后学习

  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的说明顺序、生动的语言,描写校园、公园或者街角一景

语文教案 篇10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情趣的科普作品。根据本文特点,教学时可以疑促读,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引领学生在感悟诗歌表达上的精妙、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以疑激趣

  教师可通过回顾本单元已学过的描写秋天美景和黄山奇石的课文的谈话,导入本课的学习。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质疑。质疑后先存疑,以疑促学,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解疑

  初读环节,教师可进行激趣启发:发现问题了不起,如果能通过自己读文解决问题就更棒了。引导学生自读诗歌,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随后可按小节接读诗歌,检查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你从这篇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是否能自主解决质疑时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同时用笔在文中圈圈画画,自主解决疑难。以此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获得初步的理解。

  三、研读交流,探究释疑

  课文二、三、四节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可再提出如下问题:哪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组织学生读文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收获,在组内质疑解疑;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讨论。在全班交流讨论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或实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逐渐突破课文的重难点。随后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如小组朗读表演、列表展示学习成果、做小解说员看插图讲解、画简笔画介绍它们传播种子的方法等。通过读、演、说、画等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在上述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点拨,引导探究和感悟。第一和第五小节,可引导学生在自由读后交流读懂了什么,并注意指导学生读出问句的疑问语气,启发他们懂得只有认真观察自然才能有所发现的道理,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中,还要相机引导学生理解生词。比如针对四海为家一词,可做这样的设计:谁读懂了四海为家这个词语?能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吗?你还知道有什么事物或什么人也四海为家吗?或者试着用上四海为家说一句话。

  上述过程要以读文解疑为主线,或自读自悟,或合作探究。在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较深感悟之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竞赛读、展示读,并试着背诵诗歌,积累语言。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按照泡泡语的提示,引导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查找的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可组织模仿第二、三、四小节的句式续编诗歌,介绍其他种子的传播方法,实现读写的有效结合和语言的迁移运用。此后,还可启发学生思考是否产生了新的问题,让他们带着新的疑问走出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园地教案03-23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蜗牛》教案03-14

语文小学教案05-30

语文关怀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