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精华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2、能积极探索、发现动物保护色以及保护色在生活中的应用,会用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3、感受动物保护色的神奇,萌发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难点:能积极探索、发现动物保护色以及保护色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熊二捉迷藏》课件、有关动物保护色及应用的课件和录像、磁性黑板、森林背景图、动物图片、背景音乐等。
活动过程:
1、以游戏“捉迷藏”导入,在情境中激发幼儿了解对动物保护色的兴趣。
1课件演示,引导幼儿说出熊二衣服的特点。
(2)继续演示课件,以“熊二捉述藏”的形式引导幼儿说出熊二两次躲藏的位置并进行标注。
教师小结:熊二为了隐藏自己,它躲藏的地方与身上的衣服颜色和花纹差不多。
2、动物搜寻,在探索中发现、了解并交流不同动物的保护色,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1)继续以“捉迷藏”情境引导幼儿观看录像,了解动物保护色。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都有谁?藏在什么地方?
教师小结:这些颜色是动物用来保护自己的,是它们的`保护色。
(2)请幼儿帮小动物利用保护色玩“捉迷藏”,引导幼儿观察、操作,进一步理解保护色。
(3)课件展示,经验分享,引导幼儿了解其它动物的保护色。
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保护色?
教师展示各种动物课件,进一步了解不同动物的保护色,丰富幼儿对保护色的认识并进行小结。
3、视频欣赏,在分享中提升幼儿经验,了解动物的不同保护色。
(1)观看视频“变色龙”,了解变色龙保护自己的特殊方法。
(2)观看过程中提问:它变成了什么颜色?引导幼儿观察并表达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变色龙的保护色更神奇,它的皮肤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来保护自己。
4、播放课件,联系生活,了解人们对保护色的利用。
(1)猜猜看:以穿不同服装的军队在森林里行军打仗为例子,引导幼儿思考:“他们谁能取胜,为什么?”
(2)播放录像,引导幼儿通过视频验证自己的想法。
(3)结合课件,拓展幼儿经验,加深幼儿对保护色的了解,并进行小结。
5、以游戏巩固对保护色的认识,进一步体验探索的快乐。
游戏“快乐大躲藏”,引导幼儿在活动室寻找隐藏的动物,并通过动物自身的保护色进行躲藏。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到户外玩“捉迷藏”的游戏自然结束活动。
2、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探索动物保护色的知识,并充分利用保护色进行奇思妙想。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萌发观察天空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知道不同的天空、云朵颜色所代表的的时间或天气情况。
初步了解极端天气时天空的颜色。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
“云朵的颜色”组图;“颜色会说话”组图;“极端天气”组图。
活动过程
出示组图“云朵的颜色”,引导幼儿了解不同颜色的云朵代表的天气情况。
你们有观察过云朵吗?
云朵有哪些颜色?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说明天气怎么样?
白白的云朵变成了灰黑色,说明什么?
小结: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说明天气晴朗;当白白的云变成灰黑色,说明要下雨了。
出示组图“颜色会说话”,引导幼儿了解不同颜色的天空所代表的天气状况或时间。
1.出示组图“颜色会说话-1”,了解不同颜色的天空所代表的天气状况。
图片上的天空是什么颜色?说明天气怎样?
2.出示组图“颜色会说话-2”,了解不同颜色的天空所代表的`时间。
图片上的天空是什么颜色?你知道这是什么时间吗?
小结:蓝色的天空,说明天气晴朗;灰色的天空,说明天气是阴天;灰黑色的天空,说明是
阴雨天。蓝色的天空中有一抹淡淡的黄色,说明时间可能是早晨;红色的天空或者金色的天空,说明时间是傍晚,太阳快下山了。漆黑的天空有月亮或星星,说明时间是晚上。
出示组图“极端天气”,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极端天气的天空颜色。
图片上的天空是什么颜色?
这些颜色代表了什么天气?
这些极端天气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影响人们出行安全或人身安全、不利于身体健康,容易引发疾病)
小结:极端天气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天气现象,极端天气主要包括有雾霾、海啸、龙卷风、沙尘暴、雷暴等。极端天气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比如可能会造成交通事故、房屋倒塌等。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
在午饭后或者是户外活动时间,带领幼儿观察天空及云朵的颜色。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观察多种植物的根和茎,了解它们的作用。
2.能完成植物根和茎的实验,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难点:怎样用实验去证明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
师备:多种多样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少量食用油、一个滴管。
生备: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条(上有叶),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两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养分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到达植物身体的各部分呢?”
二、探究内容:
1. 引导学生做出解释。
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和养分,茎把水和养分输送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2. 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3. 想办法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和养分的作用,茎有向叶输送水的作用。
(1)引导学生提出种种方法。
(2)选择和教材上的.实验相近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
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
用什么容器装水容易看到实验现象?
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是不是减少了?
怎样防止容器内的水蒸发?
(3)设计实验证明根部吸收的水和养分通过茎输送到叶上时,可提问:
有什么简便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植物的茎确实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平时我们看到植物缺水叶子会变蔫,根据这一点我们能想出什么方法证明植物的茎有输送水的作用?
教材上用什么方法证明?给实验用的水染色起什么作用?
4. 说说植物的根和茎除了吸收水和养分、输送水和养分以外,还有什么作用?(还有支撑植物,使它们能更充分地接受阳光照射。)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
1、利用课外时间注意观察。
2、收集和阅读各种植物的资料,带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触摸不同材料的物品,尝试表达自己触摸的感觉。
2、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发现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触摸的感觉。
活动难点:用尽可能完整的话表述自己触摸到的感觉。
活动准备:
百宝箱:放些简单的物品(比如:瓶子,毛绒玩具,雪花片;有硬的、有软的、有热的、有凉的等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百宝箱,提问引发幼儿猜测。
教师:这是一个神奇的百宝箱,里面有许多宝贝,猜猜会有什么呢?(幼儿回答)
教师:怎样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吧!
二、小手摸一摸。
教师伸手摸一摸,并告诉大家摸后的感觉,如软软的,很硬的,圆圆的等,请幼儿猜猜是什么物品。
教师:接下来我请幼儿摸一摸、说一说,引导其他幼儿猜一猜。
三、玩一玩。
与伙伴交换摸到的物品并玩一玩。
活动建议:
投放材料时,要结合自己班级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如:各种大小不同的纸,积木,平时经常能够看到的水果……那么在活动第二个环节中孩子们就能够猜出百宝箱的物品,从而体验到猜对后的快乐,情感目标就很容易达成。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小手摸到了什么》,重点是引导幼儿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尝试表达自己触摸的感觉。知识经验方面,为了更好为活动作准备,我们将一些常见的词语,如“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词汇介绍给幼儿,活动前,我收集了许多生活中具有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不同特征的东西。这些准备工作,为幼儿探索提供了条件,也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在活动中,我以百宝箱的出示引起幼儿兴趣,并提问引发幼儿猜测“这是一个神奇的白宝兴,里面有许多的宝贝,猜猜会有什么呢?”“怎样才能知道百宝箱里藏了什么东西?”引出幼儿用小手摸一摸的行为,鼓励幼儿大胆触摸。并且一触摸就能很好的说出来。在出示冷热武平时,幼儿能迅速说出自己摸到的冷热的东西,我发现幼儿对于冷热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因此,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只是将幼儿的一些经验进行了提升。而对于软硬的东西,在幼儿触摸过这些东西以后,我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但是还有部分幼儿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因此,我重点进行了介绍,而且边示范边向幼儿讲解软硬的不同“软的东西我们用手摆弄可以让它变形,而硬的东西我们用手怎么摆弄它都不会变形”,边说边把软硬的词语教给幼儿。为了检验我的方法是否有效,我又出示了几种物品,请幼儿去摸,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幼儿按照老师的样子去触摸东西,一会幼儿就说出了哪些是硬的的,哪些是软的,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很快就分清了软和硬。在介绍粗糙和光滑的时候,发现幼儿对粗糙的东西的认识经验比较少,摸完以后也是说不出,因此,我向有介绍了粗糙和光滑东西的特点,如:“粗糙的东西,手摸在上面给人不舒服的感觉,而光滑的东西摸上去,手就很舒服,有种滑滑的感觉。”为了丰富幼儿这方面的经验,我还准备了许多具有这些特征的物品,让幼儿去触摸,给幼儿更多感受的机会,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不足:
在活动室里摸一摸,由于人数较多,可以改为游戏时个别幼儿分组进行。便于老师指导和观察,而更利于幼儿扩大探索的空间。对于刚刚进入小班的幼儿来说,在科学探索方面,幼儿的知识经验还不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也欠缺,对一些科学活动的操作规则缺少经验。这些都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活动中注意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不断完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积木、塑料瓶、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筐子、装有水的塑料瓶等;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过节,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冬,老师准备了积木、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2.幼儿集体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和身边的小朋友说说哪些材料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3.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1)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材料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个别幼儿回答)
(2)师小结:有的小朋友说纸张可以当小蚂蚁的船,有的说珠子可以当小船。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师:老师这有一张记录单,这一排是老师准备的材料。会浮起来的物品可以当小船,沉下去的物品就不能当小船。等一下,小朋友们在能浮起来的物品后"√"。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等一下我们分组进行试验,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笔、珠子、纸张、泡沫、积木、小石头、橡皮泥、装水的盆、抹布。等一下小朋友可以将这些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小朋友们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师:小朋友看看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下去,哪些物品一直浮在水面?哪些物品起先是浮起来,后来就沉下的?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4.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试验,现在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你们刚才在实验中发现了哪些东西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
(2)幼儿讨论。
(3)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
(4)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纸片、泡沫会浮起来,积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会沉下去。
(三)引导幼儿探索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
1.探究一:借助辅助材料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现在请小朋友帮助小蚂蚁想想办法,让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来给小蚂蚁当小船,并在记录单上记录。
(2)鼓励幼儿分组探究如何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并且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师:你刚才是怎样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大记录表中进行记录。)
(4)师:有的小朋友是将珠子放在泡沫上,使珠子可以当小船。
(5)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时候是借助会浮的物体让会沉下去的物体浮在水面上的?(个别幼儿回答)
(6)师:小朋友说我们游泳时用游泳圈,人就不会沉下去了。
2.探究二:不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刚才我们请能浮的物品帮助,让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现在再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我们怎样能不借助任何物品的帮助,让这些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呢?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改变重量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如:倒掉塑料瓶中的物体。
师:请小朋友们试一试通过改变重量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比如把瓶子里的东西倒掉。
(3)引导幼儿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如:将一团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状。
师:请小朋友们在试一试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比如将一团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状。
(4)集中分享实验结果,请个别幼儿讲述实验发现。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试验,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们的发现。(个别幼儿回答)
(5)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我们知道了改变物体的形状和重量能让物体浮起来。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玩沉浮的游戏,想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让浮上来的东西沉下去。
活动反思:
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让每位幼儿都能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从而发现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尽可能地满足幼儿在已知的生活经验中提炼解决的方法,并进行验证,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及科学素养。
不足之处:
1.活动中,教师讲的太多,应该让幼儿通过自主操作,从而得出结论。
2.教学手段应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跳脱出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锁,知道一把钥匙能开一把锁,有兴趣尝试开锁方法。
2、幼儿能较清晰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各类锁、小房子、小动物、挂锁内部结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锁激起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你们有没有见过锁?在哪儿见过锁?(见过)
幼儿:见过。在家里的橱门上有锁。抽屉上有锁。家里的门上有锁。车上有锁。妈妈的单位有锁。
教师:妈妈的单位里什么地方有锁?
幼儿:单位里的保险箱上有锁。
教师:为什么要用锁?
幼儿:如果没有锁,小偷就会来偷东西了;如果没有锁,我家的钱都要给别人偷走了。
二、尝试开锁。
1、教师:你们开过锁吗?想不想试一试?
幼儿尝试开锁。
(许多幼儿虽然见过锁,却未试过开锁,一开始幼儿拿了钥匙和锁以后,反复观察寻找钥匙可插入的地方,找到锁眼后,又尝试着把钥匙插入其中,正正反反试了好几次后开始旋转钥匙,试图打开锁。有的幼儿在多次的'尝试后仍未打开锁,即求助老师或是同伴。教师引导已打开锁的幼儿再锁上锁,反复多开几次。鼓励已成功开锁的幼儿去教有困难的同伴,大约3分钟后,所有的幼儿都打开了手中的锁。)
2、师生交流。
教师:你们都打开了吗?你们是怎么开锁的?
幼儿:打开了,我拿钥匙放到洞洞里去。
教师:洞洞应该叫什么?(丰富词汇:锁眼)钥匙是放进锁眼的吗?有没有更合适的词?(纠正用词:插入)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探索水的基本特性。
2、初步知道水的重要性和缺水造成的恶果。
3、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水,牛奶,醋,玩水的玩具及制作好幻灯片。
2、幼儿经验:了解水从哪里来及水的用途。
教学过程:
一、探索水的基本特性
1、动用多种感官感知水无味的特性
(1)给每组幼儿桌上提供一杯水,一杯牛奶,一杯醋。师:知道杯子里面是什么东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醋是什么味道?牛奶是什么味道?水是什么味道?
(2)教师小结:水是没有味的。
2、感知水无色的特性
(1)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东西的颜色。师:醋是什么颜色?牛奶是什么颜色?水是什么颜色?
(2)小实验:透明的水。方法:将三颗纽扣分别放进三个杯子,让幼儿分别观察。师:能看见醋和牛奶杯子里面的纽扣吗?为什么?能看见水杯里的扣子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因为醋和牛奶有颜色,所以,杯子内的东西看不见,因为,水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所以,能看见杯子里面的东西。
3、出示水盆和玩具,感知水能流动和具有浮力。师:水还有一些秘密藏在水盆里,只要小朋友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就会发现其中的秘密。
(1)幼儿玩水,老师参与幼儿的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玩具浮在水上、用手指把玩具向下按,有什么感受?水能从这个杯子流进另一个杯子)。
(2)集体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感。师:刚才,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3)教师边演示边小结:水可以流动,水有浮力。
二、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来源
1、谈话教学:水是从哪里来的?(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已知经验)
2、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来源。
3、教师小结:天山下雨,雨水汇集到河里、水库里,就形成了很多的水。
三、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用途
1、谈话教学:水有什么用处?(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已知经验)
2、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广泛运用。
3、教师小结:(省略)
四、观看幻灯片,了解缺水给人类造成的恶果
1、谈话教学:没有水会怎么样?(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已知经验)
2、观看幻灯片,了解缺水的严重后果。
3、教师小结:(省略)
五、延伸教学:环保小卫士
1、谈话教学:怎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宣传教学——环保小卫士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饲养”小动物,了解并制作一些小动物爱吃不同的“食物”。
2、加深对小动物的喜爱情感。
活动重难点:通过撕纸、涅泥、涂色等方法给小动物制作“食物”。
活动准备:各种小动物玩具、制作“食物”的材料(纸、泥、卡片、彩笔等)、塑料小盆若干。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出示各种可爱的.小动物玩具。
——“喜不喜欢这些小动物?”
幼儿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玩具。
——“你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2、动手制作:
引起“喂食”的欲望。
——“我们来给小动物喂食吧。可以做哪些好吃的东西喂它们?”
提供材料,让幼儿通过简单的撕纸、涅泥、涂色等方法,制作“食物”。
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幼儿把制作好的“食物”放在小盆里,喂小动物吃食。
——“小动物吃饱了吗?”
述说给小动物都吃了哪些东西。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名称:蔬菜的形形色色
领域:科学
活动背景:
本活动选自《幼儿园整合课程》中班下学期“蔬菜派”的主题。
在活动进行之前家长们带孩子参观市场,认识各种各样的蔬菜。孩子们在我们的植物园里学习种菜、收菜等,还初步了解了蔬菜是吃它的什么地方等知识。然后再利用今天的这个活动,把对蔬菜的已有经验进行一些归纳和整理。整个活动的目标是:
尝试根据蔬菜的不同特征分类。2.用不同方式记录并阅读统计表。
第一个环节的游戏“买菜”主要目的是让幼儿熟悉每种蔬菜的名称。
第二个环节的游戏“猜猜乐”是巩固对各种蔬菜的形状和颜色的认识。接下来的第三个环节:分组讨论、把蔬菜按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和记录分类结果,这些都是让幼儿把已有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整理。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幼儿了解一下其它的分类方法,也是活动的一个延伸。
活动准备:
1.各种外形特征的蔬菜:枸杞菜、红辣椒、豆角、番茄、苦瓜、玉米、莲藕、洋葱每种两个。
2.蔬菜分类统计表(颜色分类表、形状分类表各四张)。
3.吃法分类的标记(叶、茎、果实、种子的标记各一个,贴于大篮子上)。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游戏:买菜。
(1)介绍玩法及要求。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一起到蔬菜超市来玩“买菜”的游戏,但是玩之前我有两个要求:
第一:每个小朋友只能买一种蔬菜,付钱的时候要告诉售货员你买的是什么。
第二:菜买回去后你可以小声地和同伴讨论一下你买的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摸摸看有什么感觉。听明白了吗?
给幼儿分派“钱”。
(2)好,我们一起去买菜啰。售货员阿姨上前打招呼:“小朋友们好!欢迎光临!”“售货员阿姨好!”幼儿自由买菜。
2.游戏:猜猜乐
师:今天小朋友们都买了很多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蔬菜。现在我们又来玩游戏——“猜猜乐”。我请一个小朋友出来说说你买那种蔬菜的形状和颜色,看其他小朋友能不能猜出你买的是什么?但记住千万不能把蔬菜的名字说出来。
(小朋友猜出其中一种蔬菜时问问其他的孩子今天还有谁也是买该
种蔬菜的。)
3.分组活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1)师:如果老师请你们把桌面上的蔬菜分一分类,你们想想可以按什么来分呢?(按形状、颜色等)
4.操作活动:分一分,记一记。
(1)观察结束后,幼儿将这些蔬菜进行分类,把分类的结果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并阅读统计表。
师:每一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来分,商量好就可以开始分啦。
——分完后老师逐组提问:“你们组是按什么来分的呢?”
——教师出示统计表并作记录说明。
师:刚才小朋友都是按形状或者颜色来给蔬菜分类的',现在请大家把分类的结果记下来。这是一张颜色分类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老师示范画红色标记)。同样方法出示形状记录表(请一位幼儿示范画形状标记。)
——请组长出来领统计表,幼儿分组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请幼儿自己把统计表展示在黑板上,分享统计结果。
师:“请大家坐下来,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这张记录表是哪一组的?你们组是按什么方法来分的?”请组长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鼓励幼儿说说除了记录表里的蔬菜还有哪些蔬菜是长长的、红色的、绿色的…….)
5.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成按照蔬菜吃法分类的统计。
师:老师再来考考你们:谁知道胡萝卜我们是吃它的什么地方呢?西兰花呢?哦,原来我们还可以按照吃蔬菜的不同地方来分呢。
——请幼儿按照蔬菜的吃法把蔬菜放到贴有相应标记的大篮子里,放好后逐个篮子检查一下,说说看分对没有,遇到不会分的请幼儿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也可以上网找找答案。
6.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吃的蔬菜及功用,然后老师小结:蔬菜都很有营养,多吃蔬菜身体才会长得棒棒的。现在我们就把蔬菜拿到厨房里让阿姨们给我们做美味的午餐吧。(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由于本活动涉及的领域包括科学和语言,所以在每一个活动环节里,我们都要求孩子们尽量用完整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设想。之所以选择让他们以小组形式来进行分类记录,是因为对于中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应该逐步提高他们与人合作、共同协商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为大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今天的整个活动我认为孩子们都非常投入,所设计的游戏更好地增强了科学活动的趣味性,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去想、去说、去做,因此他们都能比较大胆积极地参与每一个环节,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但蔬菜的种类是非常多的,而这个活动提供给孩子的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在以后能创设更多的教学活动和游戏,使孩子们学习更多关于蔬菜的知识。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掰蚕豆,让幼儿感知蚕豆的特征和用途。
2、产生操作探索蚕豆的兴趣。
活动重点:
通过掰蚕豆,让幼儿感知蚕豆的特征和用途。
活动难点:
产生操作探索蚕豆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1-2粒蚕豆荚,各种蚕豆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蚕豆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蚕豆娃娃的指偶:
你们认识我吗?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蚕豆娃娃。
与小朋友们互相问好。
二、认识蚕豆荚的外形特征。
1、引导幼儿认识蚕豆荚的的形状和颜色。
2、让幼儿摸一摸,体会摸上去的感觉。
3、你觉得它像什么呢?
教师小结:这叫蚕豆荚,蚕豆荚是绿色的,长长的,两头尖;摸上去有点毛;捏一捏,硬硬的;像小船,像月亮。
三、认识蚕豆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里面的蚕豆的形状、颜色。
2、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3、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4、想一想:蚕豆与蚕豆荚的关系。
四、幼儿操作:掰开蚕豆皮,观察蚕豆瓣。
教师小结:蚕豆荚里面有蚕豆,蚕豆是扁扁的椭圆形,淡绿色,掰开皮,里面有两片豆
五、通过品尝,了解蚕豆的'作用。
1、品尝蚕豆食品,知道蚕豆的多种吃法。
2、启发幼儿说说还吃过哪些用蚕豆制成的食品。
娃娃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用蚕豆娃娃引出课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分步进行探索,先从外面的蚕豆荚开始,到蚕豆的外形特征,再到观察蚕豆瓣,让幼儿有层次的探索理解。
通过品尝,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并扩散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科学教案:刷子04-16
科学教案[优选]07-22
科学教案(必备)07-25
科学教案(精品)07-31
科学教案[优秀]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