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精华】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大家都知道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鞋子是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浓厚的好奇心,而幼儿已有能够区别大、小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之上,让幼儿区分大鞋和小鞋,进一步加强对生活经验的积累。从幼儿兴趣出发,搜集家长的各种鞋子,通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送一送,区分大鞋与小鞋,在观察中发现爸爸与妈妈的鞋子的不同特点,让幼儿产生对爸爸妈妈鞋子的兴趣,并能够简单区分爸爸的鞋子和妈妈的鞋子,在体验穿大鞋活动中,在感受穿大鞋的乐趣之余,让幼儿知道穿爸爸妈妈的鞋子不方便也不安全,穿自己的最方便。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各种各样的鞋子,简单区分大鞋和小鞋。——认知目标
2、简单区分爸爸和妈妈的鞋子,用简单的词语描述两种鞋子的特点。——能力目标
3、体验穿大鞋的乐趣。——情感目标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各种各样的鞋子,简单区分大鞋和小鞋。
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之上,进而运用到生活中,简单区分大鞋与小鞋,进一步加强对生活经验的积累。
活动难点:区分爸爸和妈妈的鞋子,并用简单的词语描述两种鞋子的特点;体验穿大鞋,说说自己的感受。
难点形成原因:由于托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以及词语积累能力薄弱,所以我把区分爸爸和妈妈的鞋子,并能够用简单词语描述鞋子的特点,以及表达自己在体验爸爸妈妈鞋子后的感受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准备:爸爸、妈妈、小朋友的鞋若干双,玩具架3个,其中两个玩具架贴上大小鞋的图片,爸爸妈妈的图片。音乐磁带《大鞋与小鞋》、《天使》。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认识大与小。
通过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引出主题。结合已有知识从大与小,进而到大鞋与小鞋这一认知。
2、结合经验,区分大鞋和小鞋子。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送一送层层递进,让幼儿掌握区分大鞋与小鞋这一认知能力。
3、通过观察,用简单词语描述爸爸妈妈的鞋子特点。
通过提问:妈妈鞋子是怎么样的啊?和爸爸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并表达自己想法。
4、亲身体验,找出真正适合宝宝的鞋子。
通过亲身体验穿大鞋,总结经验,知道宝宝穿自己的鞋子最适合。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漏勺、提篮、小筐、塑料袋、果冻壳、茶叶盒、玩具、网篮、小碗、小杯子等。
【活动过程】一、手指游戏导入。
一个手指头一个手指头,变变变成毛毛虫;
两个手指头两个手指头变变变成小白兔;
三个手指头三个手指头变变变成小花猫;
四个手指头四个手指头变变变成螃蟹爬;
五个手指头五个手指头变变变成小青蛙
(手指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关注自己能干的小手)
二、出示一杯水,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水啊?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水宝宝可以帮我们做这么多的事情,今天水宝宝们也遇到困难了,需要我们帮助,我们帮帮他们好吗?原来啊水宝宝们要搬新家了,看,他们的新家多漂亮啊,可他们没有想出好的办法,我们替他们想个好办法吧。(幼儿自由发言)。
活动中:幼:把盆端过去。
师:这个方法不错,可是,里面住着太多的水宝宝,太沉了我们小朋友搬不动。我们再想想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呢?
幼:小碗、勺子、杯子、小盆……
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老师也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工具。提要求:请每个小朋友来选择一种工具来帮水宝宝搬家,我们给水宝宝搬家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水宝宝撒出来丢在半路上了,否则水宝宝会迷路的,我们要把水宝宝安全送到新家。
下面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做,小手小手伸出来,袖子袖子卷起来。
三、选择工具第一次运水。
小朋友过来取工具吧。
1、幼儿用小工具操作运水,老师边参与幼儿一起运水,边仔细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并作适当引导。
2、集中幼儿:小朋友们快来休息一会儿,把你的小工具放在小脚的前面,老师做示范。
活动中:
师:你刚才是用什么工具帮水宝宝搬家的呀?为什么没有用这种工具的啊?(漏勺、洗澡筐等)。有个别幼儿一开始用漏水工具但一实验不行接着有换了,于是我就问为什么你换工具了?
幼儿:因为用这样的.工具水会漏下去。
师小结:因为他选择的工具下面有许多的小孔水宝宝漏下去了,用这样的工具运水成功吗?(不成功)。那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还有的水宝宝没有住进新家,我们再来帮帮他们好不好?小朋友也可以互相交换工具。
四、第二次运水,体验活动的乐趣及成就感。
1、幼儿再次操作运水,互相交换工具。
师:这次我们在运水的过程中,可以和好朋友互相交换工具也可以和老师桌子上的工具交换一下,而且在运水时要注意不要把水宝宝漏出来了……
幼:漏出水会滑到人。
2、鼓励孩子在运水过程中,要有合作精神。
活动中:
最后盆子里还剩下一点水小朋友们用已有的工具已经盛不出来时,师:现在大盆里的水宝宝我们用工具盛不出来了,小朋友快帮它们想想办法吧?这时幼儿都说直接把盆端过去,于是,我就和小朋友一起抬着大盆帮剩余的水宝宝搬进了新家。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几种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
2、培养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3、提高幼儿比较观察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向父母询问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
2、物质准备:(1)生熟鸡蛋(生鸡蛋标上数字1、熟鸡蛋标上数字2)若干个;
(2)托盘、餐巾、小碗(没人2个分别贴上生、熟标签)、手电筒;
(3)记录用的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图、记录表、铅笔没人一套;
(4)快乐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扮演兔妈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老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兔妈妈,今天我想请你们到我家做客,你们愿意吗?“幼儿听音乐入场坐好。
2、出示鸡蛋引出课题。
老师:“欢迎到我家做客,我为大家准备了煮鸡蛋吃,,可我不小心把煮熟的鸡蛋和生鸡蛋魂在一起了。小朋友们能不能帮我想想好的办法,把生鸡蛋和熟鸡蛋区分开,但是还是不能把鸡蛋弄破?”
二.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动手尝试区分生熟鸡蛋
1、组织幼儿讨论,让幼儿说说自己想出来的办法。
2、幼儿动手尝试区分,并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老师:“大家想了许多好办法,让我们来试一试吧。为了更好地把生熟鸡蛋区分清楚,我为大家准备了两个碗,请你用自己想的办法先试一试,然后把你认为的生鸡蛋放到写有“生”的碗中,在记录表示画×,把你认为的熟鸡蛋放到写有“熟”字的碗中,在记录表上画√。”
3、组织幼儿说一说是怎么区分的。
请幼儿把自己验证的结果、方法和记录表讲一讲。
三.引导幼儿通过看图来了解、验证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
配班老师扮演小松鼠敲门:“我是小松鼠,听说小朋友正在帮兔妈妈想办法区分生熟鸡蛋,我也从电脑上搜索了几种非常简单的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教师组织幼儿观看图片内容,了解三种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
(1)把生鸡蛋和熟鸡蛋分别用手转动起来,生鸡蛋转动的慢,熟鸡蛋转动的快。
(2)用收晃动生熟鸡蛋,感觉里面有东西的是生鸡蛋,熟鸡蛋则感觉不到。
(3)用手电筒照生鸡蛋时比较透亮,熟鸡蛋不透亮。
教师和幼儿边看方法图,边用一组鸡蛋进行尝试验证。
四.幼儿利用已知方法,帮兔妈妈再次验证,并填写记录卡。
1、幼儿用每一种方法去区分生熟鸡蛋并填写验证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要求幼儿用第一种方法试验后,把记录表写好:转得快的鸡蛋是熟的,画√,转得慢的鸡蛋是生的,画×。
用第二种方法试验后,在没有感觉的鸡蛋下面画√,在有感觉的鸡蛋下面画×。
用第三种方法试验后,在不能透亮的鸡蛋下面画√,透亮的鸡蛋下面画×。
2、组织幼儿说一说自己的验证结果。
3、请幼儿将熟鸡蛋剥开,进行验证。
老师:“孩子们,你们真是太聪明了,生鸡蛋和熟鸡蛋终于分清楚了。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把熟鸡蛋剥开吃吧!”
五.简单讲解区分生熟鸡蛋的原理。
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能区分生熟鸡蛋?
教师总结:因为生鸡蛋里面是液体,转动时里面的蛋清、蛋黄也在自转,影响了鸡蛋的旋转速度,熟鸡蛋里面是固体,不会影响鸡蛋的旋转度;熟鸡蛋里面是实心的,所以晃动时不会有什么感觉,生鸡蛋则会感觉到里面有东西;用手电筒照时,生鸡蛋清很透明,而熟鸡蛋则不透明。
2.将生鸡蛋打开比较生熟鸡蛋的不同。
科学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本活动是大班主题活动"秋天的畅想"中"好吃的种子"生成的子活动。开展本主题活动我带领小朋友走进田野,去认识多彩的秋天。他们看到了红红的野枸杞,飘飞的蒲公英……小朋友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老师,枸杞为什么会长在这里?""蒲公英要飞到哪里去呢,是飞到很远的地方去玩吗?""明年它们会在长出来吗?"……可见幼儿对种子传播产生了探索的兴趣,《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知识是在幼儿的探究之后,在幼儿交流讨论中形成的。所以教师应通过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有效的互动,鼓励幼儿交流发现。由此我设计了《种子宝宝有办法》这一活动,让幼儿探究种子是如何进行传播的。
活动预设:
1、使幼儿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培养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感情,产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重点: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了解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难点:引导幼儿在提问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讨论交流,在合作中探究。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 ,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蒲公英,苍耳,莲蓬、放大镜,脸盆,水,这些实物可以让幼儿形象直观的了解探究的对象3.课件准备:自己提前制作设计理念:
《纲要》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本活动来源于幼儿兴趣发现,根据大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我引导幼儿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和讨论交流来进行学习的,为幼儿提供乡土生活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动手摆弄,去操作去寻找种子的各种传播途径。三个平行的小实验也将不断扩展幼儿对种子传播的认识,教师在引导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用观察法、操作法和交流讨论法,进一步帮幼儿梳理思路,提升经验。
设计思路:
儿歌导入,激发兴趣--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苍耳的传播方式--莲子的传播方式--经验升华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活动开始,以《蒲公英》这首歌曲导入,歌词和优美的背景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同时声像结合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活动。教师引导,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蒲公英吧:"小朋友们,请你轻轻地拿起桌上的蒲公英 。"
二、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
1、外形:仔细观察蒲公英的外形,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目的是让幼儿对蒲公英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种子特点:取一粒种子观察、讨论:蒲公英的种子有几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什么颜色的?捏一捏,什么感觉?吹一吹这粒种子,想一想为什么它可以随风飘扬?师生一起交流总结出,种子长着白色的羽翼,这是它飞翔的工具。
3、风力与远近:做实验,请一部分小朋友静静地拿好蒲公英,另一部分小朋友充当风的角色,分两次吹动蒲公英,第一次吹的时候,用力小一点,第二次吹的时候,用力使劲大一点,让幼儿观察蒲公英两次飘落的位置,在远近上的差别。教师在充分引导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风越小,种子飞的越近。风越大,种子飞的越远。幼儿在实验中,形象的感知了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并且传播的远近与风力有关。
三、苍耳的传播方式
1、苍耳的.形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为幼儿分发一些苍耳种子实物,让幼儿用眼睛看,用手摸去感知苍耳,教师提问,当你摸苍耳时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发现"有好多刺"。
2、苍耳的刺: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苍耳的刺。放大镜下,苍耳的刺是什么样子?引导幼儿主动交流,对苍耳的刺能做关键性性的描述--有个弯弯的钩。在看清楚小钩钩后,让幼儿快快动手,"把苍耳放到你的衣服上吧,别让它掉下来呀。"接下来问问幼儿"它们为什么能够牢牢得黏在你们的衣服上呀?"从而总结出:苍耳的刺像弯弯的小钩子一样紧紧抓在动物的毛上。
3、苍耳的传播: 以此为基础,思维拓展,种子依靠动物传播需要的条件。
四、莲子的传播方式
1、漂浮的莲蓬:教师设疑:你见过莲蓬吗,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小朋友动手进行操作和观察,将莲蓬放到水盆里,看看它是怎样的?用你的小手指把它按到水里,当你的手指再次离开的时候,它还在水底吗?在试验中得出结论:莲蓬能漂浮在水中。
2、莲子的传播:教师与幼儿一同想象莲子在水中漂啊漂,漂到到哪里就在那里安家。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与其他小朋友合作交流。最后启发幼儿思考:还有哪些植物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种子靠水传播。可以出示课件,也可以根据幼儿经验帮助幼儿提取知识。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科学教案 篇5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玩水
[设计意图]
幼儿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们总爱在水里玩耍、嘻闹,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约,无法尽兴地去玩水。因此,我们经常发现在洗手时幼儿们经常把衣服袖子弄湿,或者是洗一次手要花很长的时间。为了彻底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尊重他们对水的兴趣,使他们对水有更多的了解,因此设计了“我们一起来玩水”这一活动。
[活动目的]
1、在游戏中感知水的主要特性和用处,知道节约用水,体验玩水的快乐。
2、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盛满水的盆
2、塑料袋、铁丝
3、透明的瓶子、颜料、图画纸等。
4、各种会沉和浮的玩具如:纸船、塑料杯、石头、铁罐等
[活动过程]
一、水真有用
1、出示装满水的盆,让幼儿说一说水有什么用?
2、请幼儿讨论该怎样节约用水
3、教师总结:水真有用,没有水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就无法生存,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二、水真好玩
1、幼儿分组游戏探索
第一组:玩水袋: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流动性。
第二组:会变颜色的水: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第三组:沉浮:引导幼儿讨论什么东西会沉下去?什么东西会浮在水面?
2、师小结:刚才每个小朋友都用水玩了各种好玩的.游戏,请小朋友回去想一想还可以用水玩什么好玩的游戏。
三、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今天在幼儿园玩水的感受。
[评析]
利用孩子的天性,在游戏活动中,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自主的游戏氛围,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来,叙述自己对水的体验和享受玩水的乐趣。
从身边小事启发幼儿,让幼儿认识到水对人类及各种动植物的重要性,让幼儿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并懂得珍惜每一滴水。以分组活动的形式,让每个幼儿按意愿选择组别活动,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以引导启发,使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主动探索科学现象,从而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体验,并体验游戏的快乐。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探索性活动是幼儿自发的、自主学习、自由表达的开发性活动,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能不断地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往往比较局限,而教师此时就是他们的引导者、聆听者、推动者。小班幼儿年龄小,对色彩鲜艳的、有声响的、会动的物品感兴趣,喜欢重复摆弄物品。另外,幼儿手眼协调较弱,因此选择此活动以发展幼儿的手部小肌肉及手眼协调能力。也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选择《会唱歌的瓶娃娃》这个活动。
活动目的:
1.通过操作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对探究声音感兴趣。
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1.课件。2.黄豆、米、沙子、轻泡、碎布、棉花;人手一个空矿泉水瓶,勺子。3.每人一个瓶娃娃小卡片;黄豆、米、沙子、轻泡、碎布、棉花等挂图。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随《春雨沙沙》的音乐,边做动作边进入场地,找位置坐下来。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和吴老师唱了什么歌呀?(春雨沙沙)大家唱的可真好,那小朋友们记不记得我们以前是用什么打击乐器给这首歌伴奏的?(沙球)那我们今天也用沙球来伴奏好吗?(好)可是我们班的沙球只有一个,怎么办呀?小朋友们来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幼儿自由发言)
(分析: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由发挥想象,)
二、播放课件,‘瓶娃娃’:“我也有办法!我也有办法!”
师:“咦,是谁在说话?”
‘瓶娃娃’:“是我,是我,我是瓶娃娃,我还带了好多小伙伴来呢。”
师:“瓶娃娃,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瓶娃娃’:“小朋友可别小看我哦,我扭扭身体就能发出像沙球一样好听的声音哦。”
师:“哇,那我们欢迎瓶娃娃给我们表演一下”
(视频:瓶娃娃扭动身体)
师:“咦?怎么没有声音啊?”
‘瓶娃娃’:“嗯,我现在肚子里空空的,好饿呀,要请小朋友帮忙喂我吃点东西,我的身体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哦。”
(分析:我通过播放瓶娃娃的动画,和老师一起进行对话,这种对话就像是小朋友平时上课回答老师的提问一样,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年龄,可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喂瓶娃娃吃东西,让瓶娃娃肚子里发出声音,这样自然而然引出了下一个环节。)
三、猜想,哪样东西装在瓶宝宝肚子里会发出声音。
1.出示挂图。请幼儿按猜想把小卡片贴到挂图上。
2.幼儿操作,教师归纳幼儿的猜想结果。
(分析:挂图中各种物品的展示,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通过让幼儿猜想和操作等环节,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为接下去的活动作铺垫。
四、激发兴趣,让幼儿一起探索。
教师用语言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让我们用桌上的棉花、黄豆、沙子等来“喂” 瓶娃娃吧,瓶娃娃吃了东西就会“唱歌” 。
1.介绍材料和操作规则。
2.交代注意事项,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用勺子“喂”瓶娃娃。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分析:针对托班幼儿喜欢动手摸索的学习特点,考虑到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的关键,在本环节中融合了动手拧瓶盖这一细节,喂瓶娃娃吃“东西”,先要拧开瓶盖,再将豆豆、沙子等从瓶口放进去,给瓶娃娃喂完后,再将瓶盖拧紧。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尝试将各种东西喂到瓶娃娃“肚子里”,幼儿在反复的操作过程中,不仅懂得了喂哪些东西瓶娃娃会发出声音,喂哪些东西瓶娃娃不会发出声音,一些幼儿也在操作中学会了将东西放进瓶子里和将东西取出瓶子的方法。小朋友们在喂完瓶娃娃后都迫不及待的'摇瓶子,当听到瓶娃娃“唱歌”了,都非常兴奋,幼儿不仅动脑、动手、听觉上还得到了刺激,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收益很多。)
五、交流分享。
1.师:“你在瓶子里放了什么?瓶娃娃发出声音了吗?
2.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分享。出示挂图,根据幼儿刚才的猜想和操作情况,总结出哪些东西放入瓶子会发出声音,哪些不会。
(分析:幼儿通过猜想到验证,体验了科学活动的神奇与乐趣,并愿意与他人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六、结束:在音乐声中,让幼儿摇动瓶娃娃为音乐《春雨沙沙》伴奏。
1.师:“今天瓶娃娃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了。我们谢谢瓶娃娃吧。(播放课件)‘瓶娃娃’:“不用客气,不用客气。”
小朋友们,现在你们每人手里都有“沙球”了,我们来一起用沙球为《春雨沙沙》伴奏吧。
2.全班幼儿一起边唱边用“沙球”伴奏。
(分析:这个环节让幼儿放松全身,再次体验活动的快乐。当音乐响起,幼儿都快乐的跟着老师动起来,摇响了手中的瓶娃娃。)
七、活动延伸:请小朋友拿着瓶娃娃回家去找找还有哪些东西喂到瓶娃娃肚子里会发出好听的声音。
(分析:本环节是对幼儿进行教学的复习与巩固。更是将教学的效果融于幼儿日常的生活中去,激发幼儿去不断探索、发现周围事物的奥妙。)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品品、听听、玩玩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花仙子的花园)
金银花露、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花卉精油、熏香用品、干花袋、花朵装饰品、春姑娘图片、花朵头箍、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环境,感知花的美
1.带入场地:今天我们去花仙子的花园玩,好吗?
2.观察环境:你们觉得花仙子的花园怎么样?为什么漂亮?
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二、观察、品尝、发现、感知花的用途
1.出示花的礼物:花仙子还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2.幼儿观察、品尝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是怎么用的?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尝尝、戴戴、喝喝、用用花的礼物。
3.逐个提问: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
4.小结花的`用途
提问:花还可以做什么?
(1)做药(2)可以吃(3)泡茶喝(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5)清香空气(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1.观察花仙子的花朵头箍:花仙子的礼物你喜欢吗?我也用送点礼物给花仙子。我的头箍是用什么做的?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后面老师准备了纸笔,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等下说给大家听,你做了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情感激发
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环保教育)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吸引住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科学教案:刷子04-16
《种子》科学教案09-30
科学教案范文07-21
科学教案优秀11-04
关于科学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