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害虫和益虫。
2、认识常见昆虫的食物,模仿昆虫的三种基本运动形态:飞、爬、跳。
活动准备
1、昆虫头饰、昆虫拼图四张,画架四个。
2、昆虫图卡若干,食物图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昆虫
1.教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玩拼图游戏,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动物?
2.请小朋友把拼图背面的双面胶撕下,并把撕下的胶带纸放在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将拼好的拼图放在画架上展示,每组请一位幼儿回答。
4.提问:蝴蝶属于什么?蚂蚁呢?
为什么说它们是昆虫?
幼儿回答昆虫的`基本特征。
5.教师:除了蝴蝶、蚂蚁、萤火虫和七星瓢虫外,还有什么也是昆虫?
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卡。
二、游戏《昆虫找食》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请小朋友们每人找一个昆虫头饰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虫,想一想它是怎么运动的,它爱吃什么。
幼儿寻找并戴上头饰。
2、教师:请小昆虫们用自己的动作随音乐来寻找食物。
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到森林场景中寻找食物图卡。
3、教师小结:小昆虫做得真好,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什么昆虫,你是怎样行动的,你找到了什么食物?
请幼儿回答。
三、益虫和害虫
1、教师:蜜蜂采花蜜传播花粉,对人类有帮助,我们叫它益虫;
苍蝇呢会传播细菌,给人类带来疾病,对人类有害,我们叫它害虫。
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呢还是害虫。
2、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天快黑了,小昆虫们要回家了,我们来找家,益虫的家在这边,害虫的家在那边。
幼儿找家。
3、教师小结,帮助找不到家或找错家的幼儿正确认识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还是害虫。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真实的生活才能激发孩子的灵感和欲望,空洞的教育只会约束孩子的思维和想象,他们在贴近生活的题材中学习,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主动性更强,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怎样使球不滚下来》这则案例就来源于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小朋友在玩球时,发现球放在平台上会滚得到处都是。于是,在孩子们主动发现问题的情况下,老师就产生了预设这则案例的想法,想通过具体的生活素材来引导孩子动脑筋、想办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品质,激发幼儿探索生活现象的兴趣。同时为了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促进完整人格的成长,我们还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培养他们自信的性格并学会认同别人的优点。整个活动都积极倡导以幼儿发展为本,注重长远发展目标,把激发对周围生活的探索兴趣,作为促进幼儿一生发展的切入点,以此进行熏陶教育,真正体现《纲要》精神。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让一张纸稳定滚动的球;
2.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学习合理评价操作结果;
3.激发幼儿探索生活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遇到问题会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的品质。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许多海洋球、乒乓球和纸、展示台
2..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提出问题)。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球,请小朋友玩一玩,玩完后把球放在展示台上。
二、提出设想。
1.教师:小朋友能不能想个办法让球不滚下来?(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
2.教师:小朋友想的'办法很好,可今天老师只带了一些纸,请你们用一张纸来想个办法,使球不滚下来?
三、实验尝试。
教师:小朋友都想了许多办法,但行不行呢?就请大家一起来做做看,做好后,把你做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
1、幼儿交流自己的做法。
2、小朋友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并总结出哪些办法比较好(教师记录)。
3、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理由评价各种办法,并给好的办法加星。
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聪明,能用纸想出各种方法使球站得稳稳的,不滚下来,真好,在我们周围生活还会遇到许多这样的小问题,小困难,希望小朋友能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小百科:球是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也叫做球体(solid sphere)。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了解三角形支架最稳固。
2、在操作实践、表达交流的过程中迁移运用经验,探索让支架更稳固的多种方法。
3、初步了解支架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参与科学探索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纸棒、剪刀、双面胶、箩筐、幼儿课前人手制作一个不同形状的支架。
2、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了解支架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稳固问题的讨论。
1、幼儿看支架、说形状
瞧,昨天,我们一起用纸棒做了很多支架,看看有些什么形状的支架?这么多的支架想不想来玩一玩,玩的时候,有什么新的发现?
2、交流:谁来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三角形支架最稳固,其他支架能变形)
3、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秘密?请把稳固的支架放到上面来。(幼儿检测自己的支架是否稳固)
4、看看稳固的支架是什么形状的?(同伴相互交流、置疑、发现三角形支架最稳固)
二、第一次探索,运用增添纸棒的方法让不稳固的平面支架变得稳固些
1、你们手里有那么多不稳固的支架,想不想把它变稳固呢?那边桌子上有一些工具、材料,我们去试一下怎样把它们变稳固?(幼儿思考加固方法)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你们的支架变稳固了吗?谁来说说你的好办法?
(1)(对角的)不过我还要来检验一下,手捏两个角轻轻拉一拉,哇,成功了。
(2)还有谁来介绍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支架怎样?为什么?
(3)同样是添了一根纸棒,为什么这个变稳固了,而这个没有变稳固呢?
4、小结:哦,我明白了:只要在变形的支架里用添加纸棒的方法变出三角形,这个支架就变稳固了。
三、第二次探索,幼儿发现问题调整加固支架的方法
1、我发现这里还有一个支架,觉得这个支架怎样?(观察、交流)
2、小结:三角形越多,支架就越稳固,(形成加固支架的共性特点。)
3、这么多的支架中还藏着不稳固的支架,想不想再去把它变稳固,而把稳固的`支架变的更稳固呢?拿起自己的支架再去试一试。
4、来看一下我们这一次的作品,想不想听老师给你们的评价:超级稳固
四、联系生活进行知识经验的迁移。
1、今天,我们玩了支架,开心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有三角形支架。
2、小结:小朋友平时观察都很仔细,的确,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利用了三角支架,变的更稳固。
五、延伸活动:提升经验,尝试给立体支架加固。
1、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是不是添加的纸棒越多,支架就越稳固?
2、老师这里有一个支架,用了10根纸棒,你们觉得它稳固吗?为什么?
3、小结:添加纸棒要变三角形,才能稳固,三角形越多,支架就越稳固。
4、看,又来了一个支架,有什么不同?它稳固吗?这个支架又怎样来变稳固呢?我们呆会一起去试一试。(比较观察,尝试给立体支架加固)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吹泡泡”是幼儿童年中最好玩、最难忘的游戏,幼儿都很喜欢它的乐趣和体验。“吹泡泡”也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所以我通过吹泡泡的形式让孩子们观察了解泡泡的五彩缤纷,利用泡泡引发了孩子们更多的遐想,给予幼儿更多去想去说的空间。因此设计科学活动《吹泡泡》,主要培养幼儿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为幼儿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知道哪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
2.发现有洞的材料容易吹泡泡,体验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3.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重点:
知道用不同的材料和哪些材料可以吹出大小不同的泡泡,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的.能力。
四、活动难点:
通过动手实验操作,知道有洞的物体可以吹出泡泡。
五、活动准备
记录表、笔、泡泡器、肥皂水、玩具、铁丝、吸管、毛巾等
六、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刚才老师在洗玩具,洗着洗着发现了一个好玩的游戏,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游戏吗?
2.教师操作
3.出示材料,介绍材料、记录表,幼儿猜测
★幼儿猜测,“有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说一说?”
★你们的想法可多,我们赶紧把它记录下来(集体记录)
(二)幼儿操作
1.介绍四组材料,鼓励幼儿每种材料都试一试
2.幼儿表述操作结果,共同记录
哪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呢?
3.幼儿再次操作
★为什么这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那个就不可以呢?我们再去试一试,是之前仔细的看看它们有什么一样地方
★师幼共同总结:原来它们都有洞洞,所以可以吹出泡泡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玩了吹泡泡的游戏,大家开心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螺丝,知道螺丝由螺杆和螺帽组成,了解螺丝旋转上升的特性。
2、通过操作活动,知道螺杆和螺帽在匹配的情况下,可以连接、固定物体,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以及观察分析的能力。
3、了解螺丝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准备:
1、每幼儿两块螺丝玩具,不同直径的螺丝。
2、细铁丝、双面胶、透明胶、小细绳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螺丝的结构
1、“今天,徐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有趣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请你们拿出前面的螺丝,看一看,玩一玩,试试能不能把它分开?”
2、幼儿操作。
3、集中交流。
“螺丝能不能分开?你们有没有看仔细,螺丝长什么样子的啊?”(出示课件介绍螺丝各个地方的名称。)
教师小结:这是一枚螺丝,这个可以拿下来像帽子一样的东西,叫螺帽。这个长的长长的东西,叫做螺栓。在螺栓上有一圈一圈的螺纹,有螺纹的地方叫做螺杆。除了螺杆上有螺纹,螺帽里面也有螺纹,因为有螺纹,所以螺杆和螺帽能够紧紧的咬合在一起。
(二)玩螺丝,知道螺丝有匹配的特性
1、老师提供匹配和不匹配的螺丝若干。
“老师这儿有许多不同大小的螺栓和螺帽都混在了一起,请小朋友帮帮忙,给它们配对,用你们的巧手把螺杆和螺帽拧在一起,看哪组快。”
2、幼儿操作,匹配螺丝。
3、交流。
“你们一组一共配对了几个螺丝啊?”(请幼儿介绍螺丝配对的方法)小结:我们给螺丝配对的时候,要选择一样大小的螺栓和螺帽,螺帽大了往下掉,螺帽小了拧不上去,螺丝螺帽不大不小正好拧紧才算配对成功。
(三)操作试验,总结螺丝作为固定连接材料的优点
师:“我们刚才认识了螺丝,也和螺丝玩了一玩,现在,我给你们介绍一些其他的`材料,他们是细铁丝,绳子,双面胶和透明胶。请你们选用篮子里的一种材料,把中间有孔的积木牢牢的固定在一起,好吗?”(游戏材料:螺丝、细铁丝、小细绳、双面胶和透明胶,放在四个容器里,幼儿分成四组,每人两块中间有孔的积木玩具。)
2、幼儿操作。
3、交流。
“你用了什么材料来固定的?”(把5种材料固定的玩具分别展示出来)
比较“我们来比一比,那种材料固定的最牢。”
4、教师总结:用螺丝作为固定连接材料是最方便、真结实的,螺丝的本领真大。
(四)寻找螺丝,进一步认识螺丝的作用
1、“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教室里或者别的地方,哪些地方是用螺丝连接固定的?”
2、幼儿自由发言。
3、小结。
出示课件总结“螺丝被运用到了生活中的很多地方,我们的剪刀是用螺丝固定的,爸爸妈妈戴的手表里面用到了很多很多的螺丝固定,我们的电视机中间用到了螺丝固定,爸爸的汽车上也用到了很多很多的螺丝。今天我们回家,再去找一找,看一看,问一问,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螺丝。除了我们今天用到的这种螺丝,还有什么样的螺丝?”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茶泡水是解渴的好饮料,知道茶叶的品种很多,味道也是不一样的。
2、使幼儿知道茶叶是茶树上摘下的叶子制成的,用它来泡水喝是人第一个发明的,激发幼儿对祖国的自豪。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从家中带一些茶叶来幼儿园(要向家长了解茶叶的名称)。
2、每人一个茶杯,一壶开水。
3、一幅茶园并有茶农在采茶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幼儿观察讲述茶叶的名称、形状及功能。
1、提问:“请你看看、闻闻,向组内的小朋友介绍自己带来的茶叶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观察:“现在请几个小朋友来向大家介绍你带来的茶叶的名字和形状。”“茶叶怎么喝?”请幼儿拿一些茶叶放在茶杯里,老师泡上水,引导幼儿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然后品尝。“请你说说 茶叶泡在开水中有什么变化?喝在嘴里有什么感觉?”
3、“喝茶有什么好处?人们为什么喜欢喝茶?”
二、幼儿讨论茶叶是哪里来的'?
“茶叶是从哪里来的呢?”你见过茶树吗?“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茶叶是茶农从树上采下来,经过炒制而成的。”茶树生长在什么地方?
三、茶叶是人第一个发现的饮料。
“茶叶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呢?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我们的云南有一棵‘茶树王’比四层楼还要高,已有1700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一棵茶树。”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设 计思 想
“不倒翁”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但它里面蕴含着力的平衡方面的科学道理,怎样让孩子自己发现这些科学现象,并理解加以应用呢?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准备了许多材料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发现、探索其中的秘密,并制作各种各样的不倒玩具。
活 动 名称内容
1、探索体验物体平衡现象
2、重心越低,越稳定,越平衡;越固定,越稳定
3、幼儿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不倒玩具,探索力的平衡。
活 动 目 标
1、 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感知“不倒翁”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的兴趣。
2、 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不倒翁”的原理。
3、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 动 准 备
布置场景“玩具城”:用乒乓球、蛋壳、废旧皮球制作各种玩具摆放在活动室的四周(其中部分会倒,部分不会倒)
幼儿操作材料:纸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
重难点 分 析
重点:引导幼儿发现底部是半秋形的上轻下重的物体不易倒。只有在底部装进重的东西,还要把它固定在中间,才能让玩具不倒
难点:在幼儿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总结出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活动过程
导入:以到“神秘的玩具城”去玩的形式引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一教师扮“蓝猫”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蓝猫,欢迎你们到神秘的玩具城来,这里的玩具藏着许多科学秘密,等着你们去边玩边发现,看谁发现得最多。”
一、自由探索
1、 师交代任务:你们玩时可要仔细的看一看,比一比,摇一摇,看看发现了什么?(发现倒和不倒)
2、 幼儿自由玩。
3、 提问:“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这些玩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幼儿摸一摸底部,发现底部都是半球体,有的玩具会倒有的不会倒。
小结:小朋友在“玩具城”里玩的很认真,还能边动脑筋,发现了“玩具城”里的玩具都是半球体的.,再比一比中,小朋友们发现了玩具有的会倒,有的不会倒。
二、 尝试操作制作不倒玩具
幼儿交流体验“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上轻下重,固定底部物体。
1、 教师放歌曲《不倒翁》,进一步引发幼儿去发现“不倒翁”的秘密:不倒翁里装有东西。
2、
大班科学教案《不倒翁》幼儿操作:将会倒下的玩具也装进东西
(1)提示: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纸团、塑料球、玻璃球
沙子、豆子、橡皮泥等东西,你们可以自由的把每一种东西分别装进玩具里试一试,看玩具能不能站起来。
(2)组织幼儿讨论:
你们在玩具里装进了什么,发现什么现象?
为什么放进纸团玩具倒了而放进沙子等物玩具能站住?(沙子等比纸团重)
小结:原来,在玩具底部装进重的东西,这样下重上轻,玩具就能站住。
当操作摇晃装有沙子的玩具时,发现了什么?
(站住的玩具又倒了)装进什么不倒?
(橡皮泥)为什么?
三、 演示对比实验
引导幼儿边观察边分析原因:摇动装有玻璃球的玩具时玩具里重的东西也随着滚到旁边,旁边重,玩具就倒向重的一边。把橡皮泥固定在底部中间,它不会滚来滚去,那玩具的重心就稳了,不倒翁就作成了。
四、 完成制作,玩一玩,体验乐趣成就感
没有制作完的小朋友继续制作不倒玩具,做好不倒玩具的小朋友拿着玩具到玩具城里去玩一玩吧!
结束:小朋友今天真聪明,发现了“不倒翁”玩具中的科学秘密,还自己动手做了个“不倒翁”现在,我们拿给中、小班的小朋友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延伸
1、角区活动中,可在科学去中投放各种材料让孩子尝试制作不倒翁。
2、户外活动时,可和孩子们一起玩一玩“摇摆不倒翁”“金鸡独立”等感受力的平衡的体育游戏。
活动评析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有着强烈的探索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始终在动手操作着,思考着,比较着,交流着自己的制作经验,并从自己一次次的实验中发现了不倒翁的秘密及制作不倒翁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制作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科学教案06-2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6-12
大班《鱼》科学教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