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19 10:23:35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精)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精)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例8、“想想算算”,练习四第1~4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几百几十加几十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练习四第3题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做第16页复习题。

  集体订正。

  2、板书530+400,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老师板书成:530+400=930

  500 30

  3、引入新课。

  将400改成40。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8第(1)题。

  530+40与上一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40要和多少相加?530要怎样分?怎样算?(老师配合板书)

  指名说说口算过程。

  现在请小朋友把这道题在书上算一算。

  :因为几十只能和几十直接相加,所口算530加40,要先算30加40得70,再算500加70得570。

  2、教学例8第(2)题。

  方法可仿第(1)题。

  提问:这道题计算时和上面一题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强调30加80满一百,最后要用500加110得610)

  3、提问:这两题还可以怎样算?

  让学生小组讨论不同的方法。

  4、:今天学习的这两道题都是几百几十加几十的`口算(板书课题),计算时要先算几十加几十,再把几百加得到的数。也可以按你喜欢的算法来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题。

  重点说说计算过程。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3、口算练习四第1题。

  指名一组一组口算,问:每组题里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指出:十位上相加满一百,第二步要用几百加一百几十或一百。

  4、做练习四第3题。

  出示第3题卡片,每移动一格纸条,指名学生口算出上下两个数的和。

  5、做练习四第4题。

  让学生说说题意,弄清条件和问题。要求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算。

  四、课堂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几百几十加几十要怎样口算?十位上几十加几十满一百,第二步要用几百加多少?

  五、课堂作业:练习四第2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立方体的特征及其各部分名称。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立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但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的长方体(实物出示),我们把这类长方体叫做正方体,也叫立方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立方体.(板书)

  2、认识立方体的特征:

  (屏幕演示)把长方体的高和宽延伸,得到一个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我们叫它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板书)

  请学生观察自己的正方体,然后也从面、棱、顶点三方面来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提问:

  (1)正方形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面面积大小怎样?

  (2)正方形有几条棱?每条棱长度怎样?

  (3)正方形有几个顶点?

  (板书:正方体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每条棱长度相等)

  问: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师:我们用这样的图来表示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屏幕显示)

  3、: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4、板书设计:

  正方体(立方体)

  面:6个面每个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棱: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顶点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得例题和第55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测、分析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和简洁。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 铺垫孕伏

  1口算

  125×53×8 25×44

  指名说出运用什么方法使计算简便

  2出示两组算式

  (6+4)×7 6×7+4×7

  20×(5+2) 20×5+20×2

  (10+25)×4 10×4+25×4

  先口算,再说说每一组算式有什么关系?(结果相同)

  所以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这两个算式?(等号)

  谈话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我们要学习乘法的另一个定律。

  二、 探究新知

  1、谈话:同学们,学校马上要进行广播操比赛了,体育老师准备给比赛的同学每人买一套服装,我们一看。

  出示课件:(课本第54页例题情景图)

  2、 提问: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每件短袖32元 每条裤子45元 每件夹克衫65元)

  3、 提问:

  体育老师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你能自己列综合等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4、 学生试做

  5、教师巡视,让用(65+45)×5和65×5+45×5两种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分别口答。

  教师板书:(65+45)×5=110×5=550(元)

  65×5+45×5=325+225=550(元)

  6、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列的算式和思路

  解法一:先算买一套衣服用多少元

  解法二:先算买夹克衫和买裤子各用多少元

  7提问:

  这道题的两种算法不同,比较一下他们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结果相同)

  8谈话:结果相同的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相连接

  板书:(65+45)×5=65×5+45×5

  9照上面的等式,你还能再说出一个吗?

  课件出示(—+-)×-=-×-+-×-

  10谈话:这样的等式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样等式的'规律。

  三、 概括定律

  1提问:

  观察例题这两个算式,等号左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右边呢?

  学生回答后(65+45)×5是用65与45的和同5相乘;65×5+45×5是把65和45分别同5相乘。

  2提问:谁能用一句话把等号左边算式的特点概括出来?右边呢?

  板书:两个数的和同另一个数相乘

  两个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3提问:

  既然等式两边计算结果相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

  :两个数的和同另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另一个数相乘再相加

  4同桌把乘法分配律完整地说一遍

  5谈话:大家说得很好,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6练习

  (1)、(42+35)×2=————

  (2)、27×12+43×12=————

  7、提问:如果现在要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你们认为应该用几个字母呢?(3个)

  8、谁会用字母a、b、c表示乘法分配律

  板书:(a+b)×c=a×c+b×c

  四、 巩固练习

  1根据乘法分配律,填出另一道算式

  15×26+15×14=□○(□○□)

  72×(30+6)=□○□○□○□

  2课本第55页“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用手势判断

  (2)谈话:第三题意见不统一,你是怎么判断的,不能确定时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提问:

  怎么改算式,让同学们一看就知道他们相等?

  (74可以写成74×1)

  (3)提问:

  第4题的两个算式为什么不相等?怎样改写可以使它们相等?

  3选择题

  24×(49+51)与下面的————式相等

  (1)24×51+24×49

  (2)(24+49)×(24+51)

  (3)24×49×51

  4拓展题:

  把例题中的问题改成5件夹克衫比5条裤子多多少元,可以怎么做?学生试做后发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也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减,这也是乘法分配律。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时、分、秒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各种具体的活动,初步建立1分和1秒的时间概念,使隐性概念转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概念。

  2.尝试估计经历的时间。知道1分=60秒。

  3.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活动的项目准备(皮球、跳绳、呼啦圈、口算卡、珠子)、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新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大家上课,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那你们应该怎样表现呢?

  生1:要积极发言。

  生2:大声地说话。

  生3:倾听同学的发言。

  生4:开动脑筋思考。

  生5:

  ( 评析 看似这段设计跟教学内容没有关系,其实这正是教师的精心安排,为后面自然引入1分做好铺垫。)

  师:今天,就看谁的表现最棒。刚才打上课铃时是11:05,现在是11:06,时间刚好过去了1分,那么1分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听一段1分的音乐,好吗?

  (电脑播放1分的音乐,屏幕中钟面上分针悄悄地走着,学生静静感受1分。)

  ( 评析 让所有同学一起初步感受1分的长短,教学中,若能边听边划拍子更好,这样,学生感受到的1分将更加具体。)

  二、探究新知

  1.感知1分(活动1:做口算题)。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们在1分里能做哪些事情呢?

  生:

  师:以上都是大家估计的情况,刚才有位同学估计1分能做道口算题,那么你们1分大概能做多少题呢?接下来,我想请你们估计一下,1分能做多少道口算题?

  生:

  师:每个人都把自己估计的题数记在心里。

  记住了吗?那么每一分到底能做多少题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吧。请同学们拿出口算纸,准备,开始。

  停,请把笔放下。请同学们交换口算纸,我们一起对答案。对的打。

  说说你们1分做对了多少题?(3人说)

  全体同学一起说吧。我1分做对题。哎呀,我们南师附小二(8)班同学的口算水平真棒呀。

  ( 评析 把体验1分和估算活动巧妙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具体感知1分的长短。不但发展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而且较第一次活动,更能让学生建立起个性化的1分概念。而且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估算能力。)

  2.体验1分(活动2)。

  师:口算是我们在课堂内经常进行的活动,那么课下你们喜欢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生1:我喜欢跟爸爸下象棋。

  生2:我喜欢与同学比赛拍皮球。

  生3:我平时喜欢转呼啦圈。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跳绳、皮球、呼啦圈、珠子(师说一种示意一下这种器材),同桌商量,选择1项你俩最喜欢的活动。1分活动完后,还要评比各项比赛能手,有信心挑战吗?先商量好了的,就到这儿领取器材(学生领器材),准备好了吗?准备开始。

  (电脑再现1分的音乐及时钟,学生活动)

  师:停!把活动器材放回原处(上位)。现在老师要现场采访一下,你1分干了什么? (师贴课题:1分能干什么)

  跳绳的先来说吧。哪些是跳绳的(挥手),站起来。(师贴:跳绳,板书下)

  生:1分跳了下。

  师:1分跳下,(板书:下)祝贺你,跳绳能手(师发奖)。

  师:拍皮球的汇报吧。

  (拍皮球、转呼啦圈、夹珠子的依次汇报,选出各项能手。)

  ( 评析 通过学生喜欢的各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1分的长短。把抽象的1分概念转化为我跳下是1分。)

  3.认识分与秒的关系。

  师:紧张的比赛结束了,听,什么声音又向我们走来。(电脑里显示秒针走5秒的滴答声钟面)

  ( 评析 此处课件使用恰到好处。把在实际教学中不易操作的'活动用课件来展示,帮助学生观察、直观感知秒针的走动及其声音。)

  生:滴答声。

  师:这是钟面上哪根针走动的声音?

  生:秒针。

  师:对,就是这根又细又长的秒针在钟面上跑得最快,(点击:闪动秒针)它可以记录比1分还短的时间。

  师:看,秒针滴答一声走多远?

  (电脑显示秒针走1秒的滴答声钟面)

  生1:走1小格。

  生2:1秒。

  师:它走1小格是1秒。谁能学学秒针走1秒的滴答声?

  ( 评析 这一设计看似多余,但其实是在让学生感知1秒的长短。)

  (生学)学得怎么样?我们再来听一遍。(点击)还有谁想学。

  师:那它走5小格是几秒?

  生:5秒。

  师:谁能模仿秒针走5秒的滴答声?她学得怎么样?那么你能试试吗?谁会用数数的方法数出5秒?

  师:同学们,猜一猜,1分内你能听到多少次秒针走的滴答声?

  生猜想(几人说)。

  ( 评析 这一猜的活动,可以引发学生估计,也可引发学生推理。)

  师:到底多少次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吧。请大家拿出学具钟,拨动秒针1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汇报。

  生:我发现秒针走1圈,走了60小格,是60秒。(板书:60秒)

  生:分针走了1小格,是1分。(板书:1分)

  师: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看屏幕,大家边观察边默数。

  (电脑课件进行验证)

  师:秒针走1圈,同时分针走1小格,那么分与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 评析 此处不是直接告知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在前面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去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生1:1分=60秒。

  生2:60秒=1分。

  师:原来你们都有同样的发现。(板书:1分=60秒)把你们的发现大声读一读吧。(生齐读:1分=60秒,60秒=1分)

  4.估计1分。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钟面发现1分=60秒,那么没有钟、也没有表,怎样掌握1分的时间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 评析 让学生逆向思考多久是1分,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1分的概念。)

  生1:默数60下。

  师:数给大家听听。

  生2:数脉搏。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右手指尖搭在左手的脉搏上,就可以感到脉搏在跳动。

  生3:打60个点。

  师:示范一下。

  生4:数心跳。

  师:示范一下,注意把手放在胸部偏右一些的位置。

  师:同学们有的是默数,下面,用你们喜欢的方法闭上眼睛估计1分的时间,可不要发出声响。时间到了,就轻轻地举手示意,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1分,明白吗?

  师:闭眼,开始。

  (电脑显示1个无声的钟面)

  师:好,估计的最准确。你真了不起。

  5.总结。

  师:同学们太了不起了,今天我们进行了许多1分时间的活动,你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能和大家聊聊吗?

  生: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从活动中体验了1分时间的长短,认识了分和秒的关系,懂得要珍惜时间。

  三、新知拓展

  师:下面我们一起玩1分竞猜游戏。在珍惜时间这4个板块的后面都藏有判断题。请第一小组组长选择题板第一组选择的是珍,对用yes错用no,明白吗?答对的就赢得一枚金牌。

  ( 评析 此处教师适时融入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育人目的。)

  四、总结全课

  师:在竞猜游戏中,我们获取了许多有关1分的信息,同时也觉得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们一起看比赛结果,今天的冠军是第组,祝贺他们。希望大家今后能像现在这样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五、案例点评

  活动设计有层次。如播放音乐是教师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做口算题是让学生个性化地感知1分的长短。有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分的长短,建立1分的具体表象。接下来的又一活动是让学生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旨在加强学生对1分的直观感受,寓教于乐。但感觉教师安排的跳绳拍皮球等活动,活动强度较大,不宜在课堂教学中进行。

  课堂中的活动教学不宜太过花哨。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做数学的过程,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所以,课堂中的活动只要能说明问题就好,不必太多、太花哨。有的课堂教学活动很多,一个接着一个,让人眼花缭乱,课堂中学生也都愿意参与,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但过后学生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是否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恐怕很难说,教学目标被热闹的活动冲淡了,数学本质的东西反而被掩盖起来了。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教材第25~26页练习五第10~14题。

  教学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口算和解答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体会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教具准备:第13题问题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应用题练习

  二、基本题练习

  1、小黑板出示应用题,要求口头列式计算。

  (1)白兔17只,灰兔8只,白兔比灰兔多几只?

  (2)羽毛球30个,乒乓球85个,羽毛球比乒乓球少几个?

  学生口答算式、得数,老师板书。同时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2、小结:两个数比较,从多的数里去掉少的一个数,剩下的就是多多少,换一种说法也就是少的一个数少多少。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请小朋友一起做第10题,3分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变式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11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说明题目中告诉我们哪几个条件,要求哪几个问题。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说说。

  这三个问题为什么都用减法?

  2、完成练习五第12题。

  四、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13题。

  (1)口头提出用加法算的`问题,再算出来。口头列式。

  (2)口头提出用减法算的问题,再算出来。

  让学生先提一个问题,老师按学生提的问题用纸条贴出。

  用减法算的问题还可以怎样提?

  学生换多或者少的说法后,老师进一步强调:美术组比科技组多几人,就是科技组比美术组少几人,计算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用30减去20。

  (3)让学生用其他不同的说法提问题。(如:科技组再增加多少人就和美术组同样多等)

  2、做练习五第14题。

  弄清题意。

  口答第(1)题的结果。

  口答第(2)题,要联系具体张数,利用生活经验,必要时可以用线段图表示,说明小娟要给小林多少张。

  五、全课小结

  六、课堂作业:练习五第14题第(1)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2、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课题:淘气他们学习今天要组织同学们去游乐园玩耍,这节课,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游园吧(板书课题:我们一起去游园)。

  活动一:租车

  1.出示情境图:

  师: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1:数学信息是:有48人去游园,需要租车,小车每辆最多乘12人,租金是120元,大车每辆最多乘18人,租金是160元。

  生2:问题是:可以怎样租车?需要多少钱?

  师: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两遍,独立思考,再与同伴说一说:可以怎么样租车?需要多少钱?

  生: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可以怎样租车?需要多少钱?

  学生汇报思考的过程:可以租3两大车,坐54人,有6个空位,租金是3×160=480(元);

  2.师:到底有几种租车方案?我们来整理一下吧。

  出示列表:把你想到的租车方案,依次序填在表格里。

  生:独立完成表格,把各种租车方案都填在表格里,交流展示。

  展示完学生的列表后,师选出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代表方案展示:

  3.怎样租车最省钱?

  1)观察上面几个方案,如何做最到省钱?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最省钱的是方案4:租1辆小车和2辆大车440元。

  师:为何方案1和4都是坐48人,相同的人数,为何租金不同?

  2)淘气说:如果我们是40人,怎样租车最省钱?你们能帮帮淘气吗?学

  生用列表的方法试着解决问题,汇报:租2辆小车,1辆大车省钱。

  小结:租车最省钱的策略是:车上的座位尽可能坐满,如果坐不满,空座位必须尽可能少,尽可能用大车。

  师:解决了租车的.问题,同学们开心的乘车去游乐园里玩耍了。

  在游园的时候,同学们又遇到了数学问题,请我们帮忙解决呢。

  活动二:

  购买纪念品1.师出示情境图: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观察,汇报:小包装里有3个玩偶,每盒5元,大包装里有4个玩偶,每盒6元。买30个玩偶,可以怎么样买?

  师:大小包装各需要几盒?独立思考问题“可以怎样买?”请你写出3种购买方案,哪种最省钱?

  问:怎样写出你的方案呢?(生:用列表)

  2.学生在题单上完成表格2,交流展示:

  比较:哪种方案省钱?讨论:省钱的方案有什么规律?(尽量购买大包装盒的省钱,因为大包装盒里每个玩偶的单价少)

  生:观察表格,思考,交流,汇报。

  师:利用列表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生:自由回答活动

  三.巩固应用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列表的方法解决了租车和购买纪念品时遇到的数学问题。现在你能用学到的知识,帮助笑笑和淘气解决他们在游园时遇到的问题吗?

  1.笑笑的问题是:买50个玩偶,怎样买最省钱?

  2.淘气的问题是:如果大车可8人,小车可坐5人,我们28人乘车,怎样安排车辆空座最少?

  学生独立思考,用列表的方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展示,汇报。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从游园的活动中,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学生回顾,思考,自由发言。

  教学反思: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07-14

小学数学教案07-20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1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8

【荐】小学数学教案01-15

小学数学教案【荐】01-23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