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20篇[必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2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是真实存在的,发现空气无处不在。
2、感知空气无色、无味、可以流动的特性。
3、体验空气在塑料袋里被挤压爆炸“嘭”一声的乐趣,了解空气污染方面的知识。
【活动准备】: 塑料袋、凳子、垃圾桶、扇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直接出示塑料袋,绕着所有幼儿从幼儿前面走过套一袋空气。(直接导入,不让导入过程显得繁杂、冗长)
二、空气是怎么样的?
1、 询问老师袋子里装的是什么?(空气)
2、请幼儿观察老师手中的空气有何特性?(无色)
3、请幼儿上前问一下袋子里装的空气有什么味道?(无味)
三、空气会流动
1、撕破充满空气的塑料袋并挤压,问幼儿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请几个幼儿上前用身体来感受袋口空气的流动。并向其他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
2、之前我们用我们自身来感受,还可以借助什么来帮助我们知道空气流动起来就是风吗?(引导:例如扇子)适当延伸至如果空气流通速度和量变大会变成风。
四、在哪里能找到空气
1、老师之前在自己的面前装了一袋子的空气,还有哪些地方我们没找?那里也有空气吗?
2、分发塑料袋,把幼儿分组,分别安排到教室的不同地方装一袋空气,回到座位上。
3、请每组的'小朋友说自己是在哪里装的空气。
4、教师展示往塑料袋里吹气。原来我们身体里也有空气的呀!空气真是无处不在。
5、请小朋友往袋子里吹气,捏紧塑料袋,然后一起“放鞭炮”。然后将破损的垃圾袋放到面前的垃圾桶内。
五、空气污染
1、请小朋友们用右手捏住自己的鼻子,左手捂住自己的嘴巴。并维持一段时间,之后询问幼儿的感受,引导其了解空气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2、你们知道有哪个东西会污染我们身边的空气吗?(汽车尾气、爸爸抽烟的烟雾等)
3、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来减少空气污染呢?(植树造林、少抽烟、少开私家车等。)
大班科学教案2
目标:
1、对声音感兴趣,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2、知道噪音对身体是有危害的,喜欢好听的声音。
准备:
1、声音素材:市场的嘈杂声、啸叫声、鸡鸣声、流水声、汽车声。
2、豆子、棉花糖、罐子、玻璃杯、水。
3、各种能敲击的物品:打击乐、积木、碗、瓶子、筷子。
过程:
一、导入 用猜测法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播放声音(鸡鸣声、流水声、汽车声),用猜测的方法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依次播放)
师提问:是什么声音呀?
生回答:(鸡鸣、流水声、汽车声)
教师评价:a 你听得真仔细b 嗯,流水声,呦,被你听出来了c(汽车声)这个声音,大家都很熟悉呢!
二、活动展开
1、找声音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探索生活中的物品怎样才能发出声音,找出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了解“振动”。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能发出声音呢?
瞧,今天,吉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你们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待会儿请你试一试、玩一玩,玩好之后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让它发出声音的?
(2)幼儿探索游戏
师提问:你是怎么让它发出声音的呢?
幼儿讲述自己探索的感受。
师:哦,他说敲一敲就有声音了。
师小结:两个物体相碰撞产生振动,就发出声音了。
2、了解声音强弱与用力大小和振动幅度的关系
师提问:刚才啊,你们每个人都敲了一样东西,敲出来的声音一样吗?
怎样敲可以使它的声音大一些呢?
怎样敲可以使它的声音小一些呢?
去试一试!
教师下位即时指导。
师提问:你是怎么让它的声音变大的呀?(用力敲)
怎样敲可以声音小一些呢?(轻轻敲)
教师在幼儿为难的情况下讲授一下振动幅度对声音强弱的影响。师:看,这个锣,我距离近点,远点敲,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师:用力大振动幅度大声音强;用力小振动幅度小声音就弱。
3、了解不同物品的音色特点,谈谈对不同声音的感受
师:这么多物品敲出来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
我们依次按接火车的方式,一个一个接着敲下去。一起来感受一下不同物体敲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听听它有什么特点。
敲声音游戏。
谈感受:你对哪件物品敲出的声音印象最深?为什么?这种声音怎么样?
教师引导:我对这件物品,音叉的声音印象深刻,它的声音很清脆。
4、通过探索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通过两种不同情况的对比,提出疑问,激起幼儿思考的兴趣,引导幼儿答疑解惑。
过渡:我这里有两个罐子,这两罐子一样,猜一猜,如果分别敲它们,声音会一样吗?(幼儿猜一样)
请一位小朋友敲一敲(哦,一样)
(1)教师出示两个相同的罐子,敲一敲(为什么我的罐子敲出来的声音不一样呢?)
在此过渡中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想不想找出这个秘密呀!
教师提供材料(豆子,棉花糖)(玻璃杯、水)
(2)分组尝试:请你们二人为一组,二个好朋友拿同样的罐子,利用桌子上的材料,试一试怎样让相同的罐子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3)讨论总结
讨论:在你尝试之后,你有什么样的发现,怎样可以改变罐子的声音呢?
总结:原来,放置东西的多少,软硬也能使声音变化。
5、分辨好听的声音和噪声
师引导:装满东西声音发生了变化,用力敲打声音也会发生变化,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声音真是有趣,在生活中,你会喜欢什么样的声音呢?
(1)师:小朋友们,这样的声音你喜欢吗?
教师放一段柔美的音乐
幼儿谈感受(优美,听了舒服)
师提问:这首音乐很优美,很好听。
(2)听噪音,谈感受
师:这样的声音呢?你也来听听看。(放市场的吵杂声、幼儿的啸叫声)
幼儿谈感受
师提问:听了这样的声音后,你有什么感受?(吵,不舒服)
师小结:好听的声音不刺激我们的耳朵,使我们的心情愉悦,我们要尽可能的减少噪音。
三、结束部分
简单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作用,并作为本活动的延伸。
师:声音很奇妙,还有许多作用呢?
看ppt图片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运用
(1)辨析熟悉的来人
(2)挑西瓜
(3)看病:听诊器
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声音呢。
活动延伸:回去后可以继续了解一些声音的作用,明天我们来分享你收集的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3
【设计意图】
初夏雨水多,阳光烈,伞是幼儿经常接触的物品,他们通常对伞都很感兴趣。借此机会,可以让孩子了解伞面是利用不吸水的布制成的,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布的吸水性,从而理解伞面的制作道理。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通过实验检验自己或别人的假设。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初步感知不同布的吸水性不同。
2、 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1、各种质地的布块若干(棉布、纱布、绒布、尼龙布、麻布、塑料布等)及眼药水瓶若干。
2、挂图。
【活动过程】
1、 幼儿猜猜:换别的布做伞面,行不行?
2、 幼儿分组观察各种布的区别。引导幼儿用眼睛看(颜色),用手摸一摸(厚薄、软硬、粗细),使劲拉一拉,听听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都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 教师用棉布实验,将水滴在上面。
(1) 操作之前请幼儿猜猜:水滴上去后会怎样?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
(2) 教师将水滴上去之后,请幼儿观察,用语言总结变化。(如:水透进布里去了;布把水吸进去了;有水的.地方变湿了等。)
4、 请幼儿猜想一下,如果用眼药水瓶滴水在其他布的表面上,会发生什么变化。有能力的幼儿可以说一说判断的根据。
5、 幼儿分组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协助、指导。
将水滴在不同布的表面,看看水滴在不同材料的表面是如何改变的。是停留在一个地方还是散开;是停留在表面还是渗透进去。如果能渗透,比较一下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快,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慢。再多滴几滴试一试。滴完水后,可以用手在材料上摸一摸,压一压,比较不同材料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幼儿交流自己操作时观察到的情况和想法。
6、 讨论:哪一种材料吸水性好?哪一种材料吸水性较差?按其吸水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一下。选出吸水性最好的和最差的材料,比较它们在外观形态、软硬程度和表面的触感上有什么不同。
7、 想一想:吸水性强的布与吸水性差的布各有什么作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中是否有使用这种材料的布做成的东西?为什么会使用它们?(比如:为什么用软的吸水性好的布做毛巾、手帕?为什么用结实的不吸水的布做雨棚、雨伞等?)
8、 出示挂图:(1)小明热得满头大汗,在到处找擦汗的东西;(2)妈妈看到地上很脏,想做一个拖把拖地;(3)外面下雨了,爸爸想买一件雨衣,雨衣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小方总是把桌子上弄得油乎乎的,妈妈想铺一张桌布,应该选什么材料?请幼儿根据不同的情况在材料筐中找出一种最合适的布。
【活动延伸】
1、 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如醋、油等。让幼儿观察不同的液体在不同布的表面上有什么变化。
2、 教师向幼儿介绍几种布的名称、作用和原料。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活动准备
课件、表格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气象与军事的关系。
1.让幼儿先来欣赏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里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叫诸葛亮,他利用天气在3天时间造了10万支箭,是怎么办到的呢?
2.让幼儿通过故事思考诸葛亮是怎么知道会有雾天呢?
二、了解常见的和恶劣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
1.除了雾天,你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天气?
2.了解一些恶劣的天气情况。并观看课件。
3.你们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
(短信、电视、报纸等)
4. 欣赏一段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天气、温度、穿衣指数等)
四、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趣味问答
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们。
(1)高温天怎样避暑?
(2)雷雨天怎样维护自身?
(3)雨天出门准备些什么?
五、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1.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该关心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学会维护自身。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气、温度、温馨提示3栏。
2.请小朋友来当一当气象员,在表格上记录一下天气。
【实验观察 : 第四阶段】镜子分身术
大班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气象与人们的关系。
2、学习通过观察天气和温度计做气象记录。
3、有对气象变化的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提醒幼儿注意近期的天气,能经常听天气预报。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将自己了解到的近期天气情况告诉大家。
2、观看老师做的一周天气预报的记录,了解一周的天气变化。
讨论:
为什么我们每天要看或听天气预报。
如:雨天外出要带伞,晴天注意防晒,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等。
3、学看温度计。
(1)提出问题:人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每天的不同气温的。
(2)提供气温表,教幼儿测量活动室外的.气温。
(3)根据幼儿报的气温,用图示进行演示。
4、学习记气象记录。
(1)幼儿分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将看到的、听到的天气变化记下来。
(2)学习用图表的形式做记录,根据观看的一周天气预报做记录。
活动延伸:
每天做气象记录,一月做一次统计,使幼儿深刻感知春夏季的天气特征。
大班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知道杆物的根基本上可分为直根、须根、块根三种。
2、帮助幼儿根有储水、吸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兴趣。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有各种各样的根的植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根。
1、幼儿自己观察植物的根。
(1)小朋友,你们看桌上都有什么?(葱、青菜……)
(2)请你们仔细看看、摸摸、再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为幼儿创设了轻松自如的探索事物的情境)。
(3)请你们在桌上找出有根的植物,告诉你的同伴根是什么样的?(在这里体现了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
2、教师总结:植物的根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桌面上实物的对比,让幼儿从感官上直接感受了植物根的多样性。)
(二)根的吸收。
1、听故事“小鹿和大树的对话”。
(通过故事中形象的比喻让幼儿明白了:根吸收营养,就象小朋友吃饭一样重要。)
2、看图片“根的吸收”。
(通过图片的直观让幼儿形象地了根的吸收过程)
除了大树用根来吸收养料和水分,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也用根来吸收养料和水分?(在这里主要是巩固幼儿对植物根的认识)
(三)根可以食用
A、小朋友知道得真多,桌上这些植物的根对我们还有什么用途呢?(可以食用)哪些可以?(红薯、山药、胡萝卜、白萝卜……)我们一起来尝尝(进一步在实践中巩固对变态根的认识)
B、好吃吗?(好吃)这些根我们有时也要吃,(出示各种中药的根)但它们好吃吗?(不好吃)那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对,是中药,给我们人类治病的。
(四)延伸活动
“根的秘密”:带领幼儿将桌子上的植物放进透明的饮料瓶中,观察根的生长和吸收情况。
大班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不倒翁具备底部是半球体,里面装有物品的特点。
2、动手操作,探索适合制作不倒翁的材料。
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不倒翁玩具3个,不倒翁操作玩具15个,黄豆、弹珠、太空泥、棉花、沙子若干,记录纸,《不倒翁》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猜谜语:说你呆,你不呆,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说你呆,你不呆,推你倒下,你又站起来。猜一猜说的是什么?(一种玩具)
二、玩一玩中观察发现不倒翁特点。
老师带来了三种不同造型的不倒翁,你们可以过来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
请回到小板凳。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玩不倒翁的?(没动它时它是直直的,推它时它怎么也倒不下)。
这三种不倒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底部是半球体。还有呢?肚子里是空空的吗?)
出示记录表并小结:你们观察到不倒翁底部是个半球体,身体里面装有物品。
三、探索适合制作不倒翁的材料。
1、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不倒翁好吗?
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这种底部是半球体的`不倒翁,你们想做一个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黄豆、弹珠、太空泥、棉花、沙子,你们分别放进去试试,帮老师选一选哪种材料适合做不倒翁,好吗?
2、幼儿尝试制作。
孩子们,把你们的不倒翁留在桌子上,回到板凳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你们刚才试了棉花和太空泥了吗?放进去怎么样?为什么放进棉花和太空泥的倒了而放进沙子、豆子的能站住?(沙子、豆子等比棉花、太空泥重)
小结:原来,放棉花和太空泥的不倒翁像没吃饱一样,肚子里轻飘飘的站不稳。而底部放了沙子、黄豆的不倒翁重量都集中到了脚上,下重上轻,就能站住。
提问:你觉得弹珠够重吗?为什么放进去还是倒了?
小结:由于弹珠是圆形的,放进不倒翁里滚来滚去,滚到哪边就哪边重,不倒翁总是倒向重的一边。
提问:什么东西能让不倒翁立住?我来让不倒翁摇晃起来,你发现了什么?(站住的玩具又倒了)装进什么不倒?我们来请成功的小朋友来讲一讲你的不倒翁。我们打开看一看。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小结:沙子、黄豆放进不倒翁里虽然能立住,但是一摇晃,里面重的东西也随着滚到旁边,倒下了。而有太空泥帮忙的不倒翁,不会滚来滚去,摇晃起来,重量还是在脚上,所以始终不会倒下。
孩子们,你们变成不倒翁试一试,我来推一推。如果重量集中到一只脚上会怎么样,重量集中到另一只脚上呢?要集中在哪里?(中间)
3、再次尝试制作,增加成就感,体验乐趣。
孩子们,你们还想再做一次不倒翁吗?好,再去试一试。(老师指导重心偏离的不倒翁)我们让不倒翁们跟着音乐一起摇摆起来吧!
总结:根据我们刚才的操作,发现不倒翁里面要放重的东西,而且需要将重的物体固定在半球体的底部中央才能做成不倒玩具。
活动延伸:
这是小朋友在幼儿园做的不倒翁,在家里可以做不倒翁么?用什么做?一起来看看,它是用什么做的?再来看看,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原来,我们生活中底部是圆圆的东西都可以来做不倒翁,想不想试试?下节课,你们把家里制作的不倒翁带来一起来玩,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7
教学目标:
在认识倒影的基础上,尝试用对称的方法绘画倒影。
对对称绘画感兴趣,体验对称作品的美。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有绘画简单对称图形的经验。
(材料准备)大水盆、绘画用具、绘画底板等。
重点:认识倒影,理解认知画面的对称 难点:掌握对称画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倒影
1、讲讲说说:生活中的倒影
提问:倒影是什么?你在哪里见到过倒影?
2、请幼儿分组上来在大水盆旁,看看水面中的倒影。
3、结合图片,欣赏生活中倒影的画面。
重点讨论:倒影是什么模样的'?它和水边的景色有什么一样或不一样的地方重点小结:倒影是水边景色的影子,外形和水边的景色是一样的,但上下方向不一样,和水边的景色上下颠倒了。这样的画面就是对称的画面。二、学画倒影
1、出示“水中倒影”范例。
讨论:岸上有什么?什么模样的?屋顶在那里,墙壁在那里?
倒影中的屋子会是怎么样的?倒影的屋顶在那里,墙壁又在那里,怎样把它画出来?
2、个别幼儿上前试画。在绘画过程中难点小结:
(1)先沿着岸边,画出和岸上屋子连接在一起的部位——墙壁;再画墙壁上方的屋顶。两边是对称的画面。
(2)仔细观察,看看除了大的东西倒过来对称,很多细小的东西也倒过来了——门、窗等。
三、幼儿绘画
1、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
提醒幼儿观察,看清对称的外形和方位,仔细耐心地绘画。
2、成功作品展示,感受对称的美。
大班科学教案8
一、设计意图
现在的儿童类药物多带有香甜的水果味,易误导孩子超量服用,孩子们在学会看量尺后,对刻度也很感兴趣,有时还会在吃药时说:“我吃15毫升。”因此我从幼儿的生活中生成了《神秘杯》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物品的探索兴趣,了解服药杯的作用并学习使用带刻度的杯子,让孩子们在帮助小动物送药的同时也知道自己要按量服药。教材难易程度适中,幼儿对此内容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案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也始终围绕我班子课题《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时如何进行有效的介入》,活动中主要从教师设置问题的直接介入及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提供的隐形介入这两方面着手。
二、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带刻度的杯子进行测量,并体会刻度的作用。
2、教育幼儿正确服药,提高安全意识。
3、培养幼儿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良好情感。
三、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学习运用带刻度的杯子进行测量。
难点定位:理解目测结果与杯子大小的关系
四、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神秘杯》
2、大小量杯若干、记录表、笔、药水等。
3、贴有小动物的`一次杯子若干
五、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认识刻度杯
1、教师出示刻度杯:小朋友你们瞧,老师带来了什么啊?(量杯),请你仔细地看一看、瞧一瞧能发现上面有什么小秘密呢?
幼儿人手一个量杯有大有小,进行观察
2、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认识量杯上的数字、线条及单位ml
3、认识大小量杯的测量范围:看着上面的刻度,它最多可以量多少毫升,最少呢?
4、教师小结:对了,这些数字和线条就是量杯的刻度。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我摒弃了繁琐、复杂的言语,采用直接开门见山的方式:出示量杯,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在幼儿的观察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提问、围绕孩子的兴趣进行提问介入,逐一突破量杯上刻度的认识、单位的认识等。)
第二环节: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量杯
1、如果要喝20毫升的药,你会选什么量杯,谁来试一试?
请两名幼儿分别用大小量杯进行喂药。(使用视频转换仪,请大家一起检查并由老师来纠正。)
2、幼儿操作完后教师小结给动物喂药的方法:
(1)量杯要放在桌上,不能拿在手里
(2)在倒药时身体慢慢蹲下,小眼睛与刻度线齐平
(3)什么时候才倒好呢?就是药的水平面与刻度线齐平。
(设计意图:为了让孩子真真正正的学会使用刻度杯,我摒弃了以前的教师手把手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先引导幼儿先上前尝试操作,在操作中将自己遇到的难点及问题表述出来,再由老师和同伴一同商讨解决,真正让科学走到了孩子的身边。)
第三环节:引导幼儿体验杯子大小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小朋友们这两个杯子都是多少毫升啊?(20),为什么都是20毫升的液体在两个杯子里会看起来不一样多呢?
第四环节:引导幼儿知道杯子越大液面越低,杯子越小液面越高
教师小结:原来啊当液体一样多时,杯子越大液面越低,杯子越小也,液面越高。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这难点,我通过语言的巧妙介入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同样是20ml的药在两个杯子里会不一样呢?”)
第五环节: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多种给小动物喂的方法
1、收到一封由动物园医生阿姨寄来的信,信上说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都感冒了,请小朋友用刚才学到的方法给小动物喂药。
2、出示药量表:看看要量表上都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分别需要为多少毫升的药?
3、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并记录多种给小猴喂药的方法。
4、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给小猴喂药,我想小猴肯定会很快好起来的。
5、幼儿分组操作
6、交流展示记录表
(设计意图: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为了激发幼儿更多的思维灵感,在操作前,我与幼儿进行了一次共同的操作示范,引导幼儿运用更多的方法给小猴喂药,在引导中我将操作要求逐一的渗透到其中,使幼儿在无形中感知了操作的要点,为幼儿的操作降低了难度。)
六、反思
整个活动的设计贴近幼儿的生活,循序渐进,并围绕我班的子课题——《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时如何进行有效的介入》。活动中主要从教师设置问题的直接介入及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提供的隐形介入这两方面着手。如:在问题的设置中我始终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灵活地修改和设计问题,如孩子发现了量杯上的刻度时,我及时的进一步引导幼儿加深认识“你们注意到了吗?谁还有不同的发现”等语言,刺激了更多的孩子去细心观察,从而让更多的孩子也发现了量杯上更多的秘密,对量杯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材料的隐形介入中,我不断的进行调整,从一开始的采用大、中、小三种量杯,到二磨只采用中、小两种量杯到后来的在操作活动中同时采用大、小量杯,这让孩子在操作中真正做到了认识量杯并学会使用量杯,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
大班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感知和探索现代生活中常见的通讯工具,感受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学习在常见的几种电话机上给亲人或同伴那拨打电话。了解110、119、120等紧急求助电话的号码和使用要求。
学习自制小电话。
活动准备: 让幼儿回家问问家长最近是否受到过信,是谁寄来的,看看信是什么样的。
教师准备一些自己最近收到的.信。
指导要点:
谈话导入:
爸爸妈妈最近是否收到过信,信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信能从遥远的地方送到我们手上?
出示信封,引导幼儿观察信封的结构和书写规范。
老师最近也收到几封信,咱们一起看看能寄到我们手上的信封上都有什么?
教师给每组分发两个信封,让幼儿观察信封。
提问:能寄到我们手上的信封上有什么?—(如写好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贴有邮票、盖有邮戳,还要写上寄信人的地址,邮政编码等)讨论:
这些信是怎样从其他人那儿寄到我们这儿的?
为什么信封上除了要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还要写上寄信人的地址、邮政编码等?
讨论和引发幼儿的寄新活动。
最近小朋友们做了许多好看的卡片,你们想把卡片寄给谁?如果要寄给他们,我们需要做什么?
大班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尽可能地说出与图形相像的物体。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图形变化创新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让幼儿找出与图形相像的图物体,学习从一点向多点发散的创新思维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
请家长多让幼儿见识一些带有明显特征的物品,了解图形特征。
老师准备
1、画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大型操作卡纸。
2、橡皮泥、纸、笔,收集不同形状的物体若干。
3、制作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课件导入
师生随轻快的音乐自由做动作进入场地做好。
师:魔术师爷爷送给老师一幅画,出示课件。
老师觉得它像圆圆的皮球,小朋友你们也来看看他像什么?
(二)扩散思维活动:圆形像什么?
师:你看到的这个圆形想到了什么?(请幼儿个别说)
老师注意引导幼儿多说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的物品,如:玩具中的'圆形、生活用品及食物中的圆形等。
(三)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以圆形为引子,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添画。
师:小朋友们刚刚说了这么多圆形的物体,真是爱观察,爱动脑的好孩子。其实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圆形,还有许多的图形,看,这是什么图形?(三角形)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那你看到三角形和正方形你都想到了什么?下面请小朋友们快点闭上眼睛,想一想,看你能想到什么?(放课件,幼儿在轻快的音乐中想象)
师:小朋友,请睁开眼睛,把你想到的画下来吧。(提问四到五名幼儿,他们刚刚想到了什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材料,快到前面把你想到得物品画下来吧。
幼儿在音乐中,到老师准备好的大型操作卡纸前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进行添画。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在小朋友的笔下变得真美丽。(师分别找四到五个幼儿作品进行讲解)
总结幼儿的作品特点,鼓励幼儿继续创新。
(四)由一点向多点发散思维
1、课件演示
师:刚才小朋友画下了这么多和图形有关的物品。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细心的观察,到处都可以发现图形的影子,而且人们还利用图形,制作了很多有用的东西。(课件演示)看,这不是我们刚刚看到的圆形吗?
它在地上打了个滚,变成了什么了?出示课中圆形有关的物品。
看三角形变成了什么?三角形藏在了哪里面?
正方形不服气了,他说我也会变,看我变成了谁?说说正方形都藏在了哪里面?(依次出示课件)
此环节是活动的一个高潮,在引导展示的过程中,要富有激情,用变魔术的方式来一一引出,抓住幼儿的好奇心。
引导幼儿想象还有什么物品是根据图形自身的特征变化一下来应用到人们生活中的。
2、师:看,人们利用图形,发明创造了这么多有用了东西。现在请小朋友想一下,你长大以后,还想创造什么形状的物品?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在此环节要巧妙地引导幼儿大胆地去想去表达,充分激发幼儿的创新想象力。
(五)创新想象和操作活动(放轻音乐)
师:小朋友们,现在就请你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物品,来创造你想发明的各种形状的物品吧。
幼儿分组进行,鼓励幼儿自由添画、拼搭、剪纸、捏泥,来体验创作的乐趣。师巡回指导。
(六)结束活动:赞赏激励,互相评比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老师发现每一位小朋友的作品都不一样,老师很想知道你最喜欢谁的作品呢?为什么喜欢啊?所以快点来,让我们拿着自己的作品一起乘着小汽车去操场,来伙伴们分享一下你的发明吧。
(七)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发现生活中各种与图形有关的物品,准备辅助材料放在活动区,鼓励幼儿创作发明各种图形的小玩具。
大班科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巩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立体三角形的认识,能准确的辨别。
2.围绕各种立体图形开展数量、排序、比较、计算、图形设计等方面的活动,培养幼儿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准备:
1.幼儿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立体三角形有初步的认识。
2.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立体三角形积木人手一份
3.幼儿操作练习册人手一份
过程:
一、巩固已知: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幼儿利用积木辨别各种立体图形,并总结各种立体图形的特点。
2.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二、综合科学活动:有趣的立体图形
1.同种立体图形拼搭,点数数量。
启发幼儿用不同方式点数:如有序的.逐个点数、,目测、两个一组点数、分组点数后相加、圈定数量后接着数……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和多样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验证的要求。
2.不同立体图形拼搭,比较数量多少。
引导幼儿先确定数量,再进行不同图形的比较。
关注能力弱幼儿比较的方法,鼓励幼儿运用10以内减法的运算完成比较。能力弱的幼儿需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鼓励同伴间的帮助,采取集体验证的方式(计算、实物比较)得出结果。
3.排序
1)幼儿利用手中的积木排出一个模式,交换完成排序任务。
2)相互验证。
3)选取几个新颖和较为复杂的模式,供大家探究,感知排序的规律,掌握排序的方法。
三、操作练习
1.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练习册中的重难点操作题。
数量及比较
2.带领幼儿了解读题的方法。
图文结合的读、看题型猜方法
3.幼儿独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延伸: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观察和运用,在空间建构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充分地了解立体图形。
大班科学教案12
预设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二、隐身妙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2、 身体表演:枯叶蝶飞到树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讲出一种,点击出现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头像)
盔甲:乌龟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气:黄鼠狼
装死:狐狸
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四、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来了,怎么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看谁模仿得最像!
【实验观察 : 第四阶段】镜子分身术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镜子的特征以及会反射的道理。
2.观察理解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
趣味练习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镜子里有几个小朋友呢?)
活动内容
【导入】
1.观看多媒体资料【镜子分身术】,推测两个镜子对照可以看见很多个物体的原因。
- 照镜子的时候你看到过好多个自己吗?
- 在哪儿看到的?
- 同时用两个镜子照的话,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个物体呢?
【展开】
2.观看实验视频【镜子分身术】,说说实验目标,实验顺序和备品。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利用镜子的特征,观察在镜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个物体。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把两面镜子的背面用胶带粘起来。
2)在镜子中间放一个球。
3)观察一下镜子折射出的球的数量。
【活动1: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远】
3. 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远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把两面镜子粘在一起,中间放一个彩球。
- 镜子折射出来的球有几个?
- 镜子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话,镜子里的球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活动2: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近】
4.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近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两面镜子之间距离拉近。
- 镜子里有几个球呢?
5. 说说镜子之间距离的变化,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镜子之间变远和变近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 为什么球的数量会不同呢?
【结束】
6. 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球越来越多)写一写实验结果。
活动评价
- 对于镜子特征的理解以及观察的积极度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镜子有反射的特征。利用两面镜子看物体的时候,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所以就会看到更多的物体。利用同样的原理,用两面镜子制作一个潜望镜,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大班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感受不同文化下不同的建筑美。
2、了解各具特色的民居跟居住的自然环境和民俗有关。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自己喜欢的民居。
活动准备
蒙古包、竹楼、碉楼、客家围楼、骑楼、船屋、四合院、窑洞、高脚木屋、冰屋等等的图片、课件等;各种废旧物品及制作工具。
活动过程
一、信息共享:亲子收集各种有特色的民居图片,最好是自己家乡的图片,并能用一两句话介绍其名称和特点。
二、开拓视野。
1、很早的时候,中国各地的人们就根据自己生活的需要和自然条件,建造各种各样的房子,它们的外形和现在常见的很不一样。请小朋友认真观察每一幅图,看看它有什么特色,你喜欢吗?
——出示蒙古包的图片:草原上的蒙古族人,要赶着牛羊去吃水草。他们的房子也要随着移动。这种房子叫蒙古包。请小朋友说说蒙古包的形状及特点。
——住在云南的傣族人,为了适应炎热多雨的环境,他们用竹子建造成一种结实的楼房,人们叫它竹楼。
——有一种用石头垒砌成的小楼。外形结实得像碉堡,所以我们叫它碉楼。
——在福建山区有一种圆形的大房子,叫土楼。里面很大,可以住几百上千人。
——广州西关的骑楼也别具特色,它是为了适应南方天气潮湿多雨,商业楼宇密集等情况而建的',楼下是商铺,楼上住人。
——以前在香港,由于陆地有限,居住空间不够用,很多的渔民就把家安在了船上,于是就有了船屋。
——我国的西北地区有居住在窑洞的习惯,窑洞里面冬暖夏凉。
——四合院是中国住宅建筑中应用最广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庭院不但有助于采光、通风,还可以乘凉等。北京地区的四合院尤为出名。
——在北极居住的爱斯基摩人,他们居住的房子是冰屋。冰屋具有隔热、隔冷、保暖的功效。
2、开心游戏:教师出示遮住一半的图,问幼儿图中民居的名称、特点;或者教师说民居特点,幼儿说名称等。
3、分享交流:你最喜欢哪座房子,为什么?
三、做做玩玩。
利用废旧物品,独立或者合作制作一座有特色的民居,贴上标签和简介,进行“我喜欢的民居”展览会。
大班科学教案14
一、设计思路:“老师,我把溜溜球甩出去为什么它会回到我的手上?”“汽车突然刹车,我的身体为什么总是向前倾?”……生活中惯性无处不在,人们运用惯性的原理发明了许多有用的娱乐玩具:过山车、蹦床、秋千……
怎样让孩子们懂得和了解惯性的秘密及原理,在阳光和空气充足的户外场地上,孩子们“坐汽车”感受惯性、自己动手制作陀螺和旋转的纸盘、操作溜溜球、木块等活动来“找惯性”、通过做做玩玩发现问题,与老师和小伙伴一起“说惯性”。从而培养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激发幼儿自由探究的欲望和好奇心,萌发幼儿团结合作、克服困难的决心。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欲望,满足好奇心,萌发在活动中认真思考,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精神,感受成功的快乐。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动用各种感官寻找答案,提高幼儿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幼儿关注周围事物,感知惯性现象,懂得不受外力影响,任何物体都保持原状不变。
三、活动准备:
1、场地:一楼户外操坪,能感受惯性现象的体育器械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瓶盖、小木棍、扑克牌、小木块、扣子、免洗纸盘、卫生纸卷芯、
3、玩具车、溜溜球若干;
四、活动过程:
1、感受惯性:
2、全体幼儿实地坐车感受开车、刹车带来的身体变化;
3、下车谈感受:开车时我的身体怎么变化?刹车时我的身体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4、初步了解什么是惯性。
大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认识并了解垃圾的投放标志,知道要把垃圾投放在相应的垃圾箱内。
2、知道废物回收后可以再利用的道理,清华废物回收意识。
相关领域:科学
适用对象:大班幼儿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等
活动准备:
课件、垃圾分类操作材料(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信封,引出课题。
教师:看,这是什么?
猜一猜:地球妈妈为什么会烦恼呢?
二、分段看课件,了解垃圾的分类。
1、观看课件
一:了解地球妈妈烦恼的原因
教师:现在你知道地球妈妈烦恼的原因了吧?
教师:地球妈妈给我们提了什么要求?
教师小结:地球妈妈让我们把生活这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那你知道垃圾可以分成哪几类呢?
2、观看课件
二:了解垃圾的分类投放标志
看完课件,教师小结:原来垃圾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好有害垃圾,不同的垃圾还要放在不同的垃圾箱内。
教师:谁来说说,不同颜色的垃圾箱放的`是什么垃圾呢?
教师:那你知道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哪些是有害垃圾?(幼儿先与同伴讨论,再回答)
3、观看课件
三:了解垃圾的分类
1)第一次点击一种垃圾,请小精灵介绍,然后教师将垃圾放进相应的垃圾箱内。
2)第二次点击一种垃圾,先请小朋友说说这是什么垃圾?并尝试将它放进垃圾箱内。
3)第三次点击将一种垃圾放进垃圾箱后,提问:你知道还有哪些垃圾也可以放在这个垃圾箱内呢?
4)依次将所有的垃圾放进垃圾箱内。
4、结合课件四,操作垃圾分类
1)幼儿小组为单位,操作连线活动。
2)边看课件四,边请幼儿介绍连线情况。
教师:这是什么垃圾?你们将它送到了哪个垃圾箱里?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在电脑上操作,依次将所有垃圾放进垃圾箱内)
三、结束活动:结合课件五,知道废物再利用的道理。
1、教师:不可回收的垃圾好有害垃圾用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处理掉了,想不想看看可回收垃圾箱里的垃圾被回收后,变成了什么?(看课件五)
2、教师小结:为了让地球妈妈的身体越来越健康,小朋友一定要做到将垃圾分类回收,而且还要告诉身边的人也学会将垃圾分类哦!
大班科学教案16
活动内容:
面粉是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食物,但这只是孩子与它的间接的接触。我们的幼儿对它到底了解多少呢?于是我把面粉深入到了教学活动中,和我的孩子们一起来分享面粉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
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活动环境,提供多样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运用多用方法辨别出真正的面粉并做出记录。
活动目标:
1、在“真假面粉”活动中,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心与热爱,并从中体验到探索的快乐。
2、在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时,让幼儿形成较强的观察力及初步的对比分析能力。
3、通过探索实践,让幼儿在四种白色粉状物中辨别出面粉。
活动准备:
百宝箱 、面粉、淀粉、糯米粉、水、盐、馒头、花卷、水饺皮、馄沌皮、电饭锅、记录表、笔
活动建议:
一、导入:
通过游戏“百宝箱”出示馒头、花卷、水饺皮、馄沌皮引起幼儿对活动兴趣。并提问幼儿:馒头、花卷、水饺皮都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面粉”
教师依次出示面粉、淀粉、糯米粉、盐供幼儿猜想四种白色粉状物品哪一种是真正的面粉。
二、 展开:
幼儿的操作记录分两部分:
1)猜想记录:要求幼儿只用眼观察凭借以往的知识经验判断谁是真面粉并做猜想记录(四样猜想物品分别用数字作为各自标志。1、面粉、2、淀粉、3、糯米粉、4、盐)如:
2)验证真假并做记录(在这里我挑选面粉、淀粉、糯米粉、盐四样食物是因为它们1、在外观上比较接近可供幼儿探索2、即使幼儿用品尝的方法来验证真正的面粉也是很安全的。
3)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交流)
验证后的记录:
三、 师幼交流验证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做出真面粉统计记录总人数36人)
在交流中幼儿各自说出了验证方法他们有的通过鼻子闻、有的通过嘴巴尝、有的用水来验证面粉的'真假方法多多,兴奋无比。通过验证幼儿知道了4号盘的是盐因为它咸是用嘴尝出来的;2号不是因为见到水就不见了,有的幼儿说出了这是淀粉,教师给予了鼓励;1号和3号的识别教师和幼儿做成了饺子皮放入电锅里煮一煮,出锅之后3号变的发粘幼儿很快判断出这不是面粉,则判断出真正的面粉是1号。
结束:师幼一起归纳总结面粉的特点,对幼儿在活动时的表现做出了评价,并强调安全教育。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允许是不能随便品尝不认识的事物的。
活动自评:
根据《纲要》精神,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中,展开幼儿的思维,让他们尽情探索,而我在活动中早以成为他们活动中的朋友,倾听者的角色。《真假面粉》活动中,幼儿说的多,操作多,精力非常集中,并体会到了成功了快乐。通过操作幼儿也了解到了很多常识如:盐是咸的、淀粉遇见水就会融化、糯米团煮熟后是粘的,真正体现出“玩中学”的思想。
大班科学教案17
活动背景:
面粉是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食物,但这只是孩子与它的间接的接触。我们的幼儿对它到底了解多少呢?于是我把面粉深入到了教学活动中,和我的孩子们一起来分享面粉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真假面粉”活动中,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心与热爱,并从中体验到探索的快乐。
2、在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时,让幼儿形成较强的观察力及初步的.对比分析能力。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活动环境,提供多样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多用方法辨别出真正的面粉并做出记录。
活动准备:
百宝箱 、面粉、淀粉、糯米粉、水、盐、馒头、花卷、水饺皮、馄沌皮、电饭锅、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通过游戏“百宝箱”出示馒头、花卷、水饺皮、馄沌皮引起幼儿对活动兴趣。并提问幼儿:馒头、花卷、水饺皮都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面粉”
教师依次出示面粉、淀粉、糯米粉、盐供幼儿猜想四种白色粉状物品哪一种是真正的面粉。
二、 展开:
幼儿的操作记录分两部分:
1)猜想记录:要求幼儿只用眼观察凭借以往的知识经验判断谁是真面粉并做猜想记录(四样猜想物品分别用数字作为各自标志。
1、面粉、
2、淀粉、
3、糯米粉、
4、盐)如:
2)验证真假并做记录(在这里我挑选面粉、淀粉、糯米粉、盐四样食物是因为它们
1、在外观上比较接近可供幼儿探索
2、即使幼儿用品尝的方法来验证真正的面粉也是很安全的。
3)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交流)
验证后的记录:
三、 师幼交流验证结果:
在交流中幼儿各自说出了验证方法他们有的通过鼻子闻、有的通过嘴巴尝、有的用水来验证面粉的真假方法多多,兴奋无比。通过验证幼儿知道了4号盘的是盐因为它咸是用嘴尝出来的;2号不是因为见到水就不见了,有的幼儿说出了这是淀粉,教师给予了鼓励;1号和3号的识别教师和幼儿做成了饺子皮放入电锅里煮一煮,出锅之后3号变的发粘幼儿很快判断出这不是面粉,则判断出真正的面粉是1号。
结束:师幼一起归纳总结面粉的特点,对幼儿在活动时的表现做出了评价,并强调安全教育。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允许是不能随便品尝不认识的事物的。
活动反思:
根据《纲要》精神,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中,展开幼儿的思维,让他们尽情探索,而我在活动中早以成为他们活动中的朋友,倾听者的角色
大班科学教案18
设计思路:在运动会跳绳比赛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跳绳计数的结果产生了分歧,原因在于跳绳计数方法不对,计数结果不准确,孩子们觉得不公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已能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为抓住幼儿生活中出现的“真”问题,并以此作为支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我们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的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学习正确计数。
3.能与同伴分享合作,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来自幼儿真实生活的录像片段——“跳绳比赛争执瞬间”,记录纸和笔。
2.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有关体育比赛的资料,观察了解各种比赛的过程和名次确定的方法;幼儿已有跳绳和跳绳计数的经验。
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通过实践,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在不断增强计数兴趣的过程中学习正确计数。准备运用实践体验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这一重点。
2.难点:能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准备运用启发提问法、活动延伸法突破。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观看录像,进行讨论。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录像,请你们看一看,录像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看完录像后提问:
(1)录像中的小朋友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争执?
(2)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的问题?
2.第二遍录像(慢速播放),便于幼儿观察跳绳速度与计数速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现场计数时出现的问题。
提问:(1)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问题出在哪儿?
(2)如果是你,会怎样为跳绳计数?
3.小组实践,集体分享:如何使跳绳计数更准确。
(1)幼儿分组活动,每组取一根跳绳。幼儿可以边实践,边商讨计数方法,并通过图画标记等形式记录跳绳计数的方法。
(2)集体分享
a.分享探索过程,如:
开始计数时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们是怎样想出解决办法的?
b.分享计数方法,如:
看跳绳小朋友跳动的脚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起伏的头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抡绳的双臂计数。
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c.讨论计数注意事项,如:
跳与数要对应上;
踩绳或一脚跳过另一脚没跳过,不能计数;
记清楚小朋友跳过的数,再往下接着数,并说出最后计数结果。
4.分组学习跳绳计数,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意愿尝试跳绳记录方法,还可以探索和发现新的方法。
5.讨论:还有哪些运动项目是通过当场计数来统计结果的?
如:幼儿的拍球、投球、捉尾巴游戏;体育项目中的足球、排球比赛等。
6.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运用计数方法解决体育比赛及生活中的问题,如值日生发碗筷、取午点等,并用绘画、拍照等方式把自己的做法记录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和同伴分享、交流。活动反思
首先,本次活动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科学领域学习“情
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通过探索“跳绳计数方法”的活动,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幼儿从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及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其次,活动过程符合《纲要》和《指南》的要求,即幼儿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
第三,活动过程体现了《纲要》和《指南》倡导的以幼儿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幼儿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由“教授”转变为“支持”和“引导”。
大班科学教案19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空气的存在;
2、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2、对科学实验感兴趣,并进行积极探索。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空气)
2、(真能干,一下子就猜对了。)那么,你觉得空气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呢,它在哪里?
3、是的,空气无孔不入,无处不在。那么,你能把空气找出来吗?说说你的办法。
(二)第一次尝试:找空气
1、介绍材料自由找
这里有许多东西(逐一介绍),它们能够帮助你们找到空气,去试一试吧,想到的办法越多越好。
2、集体交流:你是怎样找空气的,找到了没有?
3、过渡:大家真会想办法动脑筋,陈老师也想给大家做个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三)第二次尝试:纸团会不会湿
1、教师演示将纸团塞进杯底,杯子直立倒扣在水槽中,并让幼儿猜猜杯里的纸团会不会湿,然后垂直提起杯子,让幼儿观察纸团有没有湿。
2、讨论:纸团为什么不会湿?(辅助问题:水为什么进不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
3、小结:原来杯子里装满了空气,水进不去,所以纸团不会湿。
4、再次示范,请幼儿仔细观察实验操作方法。
5、幼儿操作。(操作前先说明一下操作要求:每张桌子站三人,每人取一个塑料杯各自在面前的水槽里操作)
6、集体交流:你成功了吗?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请失败的孩子上来演示一下,共同寻找失败的原因。)
(四)第三次尝试:空气搬家
1、过渡:刚才的小实验十分有趣,不仅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了空气的存在,而且也知道了空气会占位子。那么接下来我想请你们尝试做一个让空气搬家的小实验。
2、师介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目的'和方法:取两只杯子,其中一只装满水,将空杯和装水的杯子垂直倒扣在水中,然后想办法让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气跑到第二只杯子里去。
3、幼儿尝试操作。
4、集体交流:你成功了吗?你是怎样做的?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总结:小朋友们都能积极动脑,真棒,通过今天的活动,了解了空气会占位子,也会流动。其实空气还有许多的秘密,我们在以后的科学活动课中再来探索。
大班科学教案20
【设计意图】
我参加了教师纸牌建构大赛,孩子看到我们练习时尝试搭建的房子产生了很大兴趣,想要自己尝试搭建。于是我将纸牌投入学习型区域的科探区。在孩子尝试进行建构中观察发现,孩子由于不知道方法和建构的原理只能进行简单而又单一的搭建。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并提升孩子的经验,我设计了《纸牌变变变》这个活动,通过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能拓展孩子们的认知经验,让孩子了解到扑克牌不仅仅用于娱乐,还是高尚的益智用具。利用纸牌大小相同,可塑性高的特点,挖掘扑克的所蕴涵的教育元素。拓展幼儿的思维,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在愉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游戏的快乐。
整个环节设计从经验回顾纸牌站立的各种方法——探索纸牌叠高了解建构的方法——欣赏各种纸牌建筑——尝试合作用多种方式建构,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以及教师帮助总结后发现构建的方法,逐步提升建构经验和能力。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纸牌建构。
2、敢于尝试,大胆交流,体验合作的快乐。
【重点难点】
1、是否能用纸牌尝试合作用多种方式建构
2、搭建中遇到困难是否能及时解决
【活动准备】
PPT、纸牌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顾——纸牌站立的方法。
师:最近我们区域里一直在玩纸牌
重点提问:谁来介绍能让纸牌站起来的好方法。
小结:原来用不同的折叠方法都能让纸牌站起来。
追问:除了折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吗?
小结:用不同折叠方法、卷、弯、组合的方法改变了牌的'形状,都能让纸牌稳稳的站起来。
二、探索叠高——让纸牌变高的方法
提问:接下来要请你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纸牌变得更高?
师:现在请你们去试一试吧。看看谁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
观察要点:
(1)是否能叠高
(2)出现各种不一样的叠高的方法。
交流分享:
提问:你用了什么方法让纸牌变得高?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通过将支撑点对齐、底部加大等方法将纸牌搭的更高。(图片呈现
三、多变组合——尝试合作用多种方式建构
1、欣赏作品
(出示PPT,欣赏各种纸牌建筑作品)
师: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些
提问:
(1)你们喜欢哪一幢建筑?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2)猜一猜这摩天轮可能是用什么方法建的。
师:粘贴可以让纸牌更牢固的站起来?(幼儿猜测引出粘贴)
小结:原来要造出与众不同的房子,可以用不同的折叠、排列、粘贴的方法。
2、合作建构
引导语:今天我们也来当小小建筑师,两人一组合作来搭一幢特别的房子。
观察重点:
1、能运用哪些不同方法建构
2、建构中有哪些困难,如何解决
交流分享:
提问:介绍下自己的建筑,使用了哪些方法。
小结:学会了好方法就能搭出了与众不同的房子。
四、经验延伸——引入剪插的方法
指导语:许老师今天也搭了一幢房子,我没有用叠高也没有用粘贴的方式。
你们知道我是怎么搭的吗?
(出示视频)
小结:你们看懂了吗,我是用剪刀剪个口子,然后像雪花片的方式插接起来。
下次我们放在区域里面再来试一试这种新方法。
【活动反思】
1、整节课指导语小结语较为清晰,每个环节都能紧扣活动目标,层层递进的进行,帮助幼儿梳理经验,逐步提高幼儿的建构能力、
2、对于没有搭成功的和倒下的孩子,我及时的积极的给予他们鼓励,帮助他们再一次尝试。重视个体的差异和学习品质的培养。
3、与孩子有互动,鼓励孩子大胆的介绍自己的作品,给予孩子充分的表达空间展现自己的想法。
4、在最后一环节中孩子们合作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刚刚掌握了建构的方法,还没有尝试就要通过合作来完成是有点难度的。合作可以放在区域里让孩子尝试。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0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1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9-14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2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28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0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1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