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2、技能目标:能运用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品质,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的开放(创设情景)
1、游戏入手,请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地说出它是否能被3整除。
2、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认为无误后,学生尝试。
3、思考: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断定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
设计意图:采用游戏的形式,引入猜数活动,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带着欢快、带着激情,在和谐、宽松、活跃的开放氛围中,立刻引起好奇性,他们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以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之中。
二、展开的开放
1、探求知识
①请学生说出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大胆猜想:你认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与个位上的数字有关吗?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让学生说出一些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按照学生的口答板书)
12、15、18、21、24、27、30、33、36、39、42
议:这些数的个位上数字有特征吗?
(个位上的数字是0、1、2、3每个数字都有)
思考: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从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数字来考虑,有可能吗?
③任意写出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如:162
让学生变换数字的位置,问:你发现了什么?
再把黑板上所列的两位数也调换一下数字,想一想,能不能被3整除?
(被3整除的数,交换数字的排列顺序,仍然能被3整除。)
2、形成共识
①引导:能被3整除的数,与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差、积、商有否关系?
②分组交流,发表观点:
(初步认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与一个数的各位上数字的和有关)
③用上面的方法判断下面的数能不能被3整除。
54 372 454 837
(判断后,通过演算验证)
④学生看书释疑
议:书上用什么方法推导的?怎样记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因势利导,开放了教学思路,充分重视教师导的作用和学生学的体验。这一阶段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的探索过程来发现知识,获得结论,并感悟方法,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1、通过学生猜想、举例尝试,使学生产生两次认知冲突;接着通过交换数字的位置,使学生有模糊的认识,但仍然没能发现特征 ,产生第三次认知冲突。2、通过计算各数位上的数的和、差、积、商,使结论逐渐显露。3、通过交流,教师点拔,学生自我释疑,形成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
三、应用的开放:
1、应用知识:(学生独立完成)
①下面哪些数能被3整除,为什么?
45 51 111 201 437
②写出几个能被3整除的多位数
2、开放提升:
①在下面每个数中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有约数3。
23□5 127□ 3□6□ 5□□0
②你能写出几个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数吗?想一想,有何特征?
③你能去找到能被7、11、13、4、9等数整除的特征吗?
设计意图:练习是对知识的巩固与延伸,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一阶段安排了两个层次:
1、主要是为了关注学困生,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及已掌握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
2、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去完成,特别在互相启发下,使学生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观察、讨论、判断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扇形的过程。
2.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3.体会扇形和圆的关系,感受扇形图与名称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以及圆心角和弧。
教学难点:
认识扇形以及圆心角和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把折扇(其中一把圆形扇)、画有教材中四幅图的小黑板;学生准备水彩笔、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用折扇作为导入新课的道具)同学们对折扇并不陌生,能说说你们对它的认识吗?
像折扇打开形状(教师打开折扇演示)的平面图形,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扇形。(出示课题:认识扇形)对扇形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呢?
学生自由讨论,指名交流汇报。
教师:同学们说的这些知识,我们今天一起来解决。
二、探究新知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图,圆中的涂色部分与圆有什么关系?
它们是圆的一部分,扇形是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形象地说,就是两条线段和一段弧(曲线)围成了扇形。
1.认识圆心角。
出示例3图。
教师在右图的`基础上标出1,指出:像1这样,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作圆心角。
提问:圆心角是由什么组成的?顶点在什么上?
使学生认识到:圆心角是由两条半径和圆心组成的,所以圆心角的顶点在圆心上。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心角。
教师接着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在圆上分别画出圆心角是 、 、 、 的扇形,让学生比较这些扇形的大小。使学生明确: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就越大。可以再次演示折扇,同一把扇子,张开程度不同,扇面的大小就不同。
2.认识弧。
教师拿出圆规和直尺,先画一个虚线圆,在圆上取A、B两点,再用实线A、B两点间的部分。(弧是圆上的一部分,这样处理易于理解)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点间的实线部分是在什么上画出来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利息是安排在小学数学北师大教材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时。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常用百分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利率这个百分数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也更为专业化,它表示利息和本金的关系,因此要让学生的潜意识中有所转变:利率不难理解,它和我们之前学习过的百分数是一样的。我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以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率的意义为主,从而掌握求利息的方法,以及了解利息税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有关储蓄、纳税的一些知识,同时受到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及预习,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储蓄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分析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调查预习活动中的收集、提取、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会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
课前搜集的有关储蓄、利息的信息,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只有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才能显得真实和精彩。本着这样的理念,所以在课堂设计中利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做主”,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地发现掌握本金、利息和利率含义,体会在银行存款时利息的计算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我遵照
“一、二、一”的教学模式,即把教学分为:自学新知(10分钟)、检查释疑(20分钟)、课堂检测(10分钟)三个环节。
二、说学生
1、知识基础。①刚学过的百分数知识.学生总体上掌握得
较好,较牢,计算利息、保险费和税款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所以学生较容易接受。②学生对储蓄、保险、纳税知识了解非常少,应做好课前准备。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同学之间的相互质疑,解疑的能力有一定的水平。但学生在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较薄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以个人开展各种活动有些困难,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索、讨论、实践。
三、说教法
为了使学生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得到巩固和加深,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教法上注重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科学性。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抓住各知识的细节性、过渡性、完整性进行教学,同时、采用自主探究、观察、对比、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汇报演示等学习策略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肯学、会学、善学,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说一说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把握并突破重、难点,获取新知。整堂课通过提问式、点拨式、谈话法、分析法以及练习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取。
四、说学法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六年级教材的特点,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抓住立体的已知条件量和未知量,通过对
话的形成入手,抓住教、学具的应用,展开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层层分析、比较数量关系,从而弄清“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时间、利率”的含义,来分散教学难点。同时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在整堂课中通过分析法观察法、比较法、练习法及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过程。教学中还要注重沟通师生的情感因素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引入课题
课的开始我很亲切的向学生提出求助:老师有5000元钱暂时不用,放在家里又觉得不太安全,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的处理这笔钱?学生建议存入银行。这种以谈话方式导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不仅让学生感觉到亲切,而且从课的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起到了开动思维的作用,使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设计理念:使学生明白储蓄的第一个好处“安全”)同时我接着追问“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呢?(设计理念:储蓄的第二个好处“获得利息”)板书课题:利息。
合作交流,自学新知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安排了四个层次。
一、阅读老师提供的有关储蓄的资料,理解概念,并完成自学习题。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储蓄的有关知识,同学们可以站起来自由发言,其他同学可做补充”(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充分感知储蓄的益处之后,主动进行介绍,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前预习提纲
【一】填空
1、今天我们学习了利息的有关知识。知道存入银行的钱叫做(),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
2、()与()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3、利息的计算公式是()。
(设计意图: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即:通过阅读资料及预习,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储蓄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分析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调查预习活动中的收集、提取、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二】小调查
1、你知道有哪些主要的存款方式吗?
2、你觉得到银行存款有什么好处?
检查释疑
教师出示教学提示卡检查学生课前调查情况
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说出本金、利率以及存单上其他的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这样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出示一张真实的存款单,给学生一种真实的感觉,从而让学生更加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其次对于新知的处理,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新知的学习。这样为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探究的空间,交流的空间,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即学会倾听又学会表达。)
3、交流讨论,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1)出示银行储蓄利率表,让学生通过比较,让学生得出,存期不同,利率不同,利息的多少与利率有关。
存款年限不同,所对应的利息也不同,这往往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采用这种观察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不同,要比教师反复叮嘱似的灌输印象深刻得多。
(2)让学生按要求计算到期后可得多少利息及到期后取回的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通过交流汇报得出利息的计算方法。
设计理念:这是一个自主练习的环节,也是一个深化理解的过程,学生通过计算,解释算是的意义,等活动进一步深刻理解了利率、利息、本金的含义及之间的关系,自主探索出了利息的计算方法。
课堂检测
出示两个难度渐进的有关计算利息的题, 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1、玲玲把3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3年,年利率4.14%,到期时,玲玲到期时可得到多少利息?玲玲共可取回多少钱?
2、存入银行(两年后用)算一算他如何存取才能得到最多利息?
(设计理念:学生做学生讲的方式。课堂检测的结果由学生来打分,一来能够加深他们对利息计算公式的记忆,二来能让他们体验当老师的快乐,最后能让他们帮助有错的同学改错)
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有哪些收获?在利息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生:我们学习了有关储蓄的知识,知道了本金、利息和利率,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学会了求利息的方法:本金×利率×时间=利息。还知道了储蓄的意义。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四)——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教具:
课件。
学生学具:
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淘气和笑笑正在分苹果,他们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去帮帮他们,好吗?(大屏幕出示主题图)观看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
1、想一想、算一算。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2、算一算、议一议。小组合作。在小组内讨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汇报
A组、利用数数的方法,一盘:6个,两盘:12个,三盘:18个。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摆小圆片的过程。(直观展示给学生。)
B组、利用减法的方法:18-6-6-6=0
C组、利用乘法口诀:三六十八
D组、利用除法竖式的方法
4、小组派两名同学,到黑板,一名演示竖式计算过程,一名讲解,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5、结合学生板书,教师补充,强调竖式的书写顺序: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在左侧写除数,商要和被除数的各位对齐。强调除法竖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说一说除法竖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学练习说一说。
7、试一试: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师强调书写竖式的顺序,完成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
182= 639=
三、学中做
1、元宵节快到了,小狗,小熊,小白兔在一起过节,他们分别带来了很多好东西,我们去帮他们分一分吧。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练习在小组内说一说除法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 )里最大能填几?
3( )<25
8( )<36
7( )<29
( )7<36
4、小黑板出示:错题解析
四、质疑
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课堂检测
84= 648= 819=
集体订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扬。
六、总结本课
同学们,在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 书 设 计:
分苹果
186=3(盘)
竖式
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写除数,商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试商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不足:这节课上得不够生动、活泼。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它们想比比看哪种动物来的只数多呢!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它们的活动呀?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小朋友们快看,动物乐园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好吗?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一会儿我们来汇报一下。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呢?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你们想了解一下吗?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板书课题)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咱们先把熊和鹿作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B.动手操作。
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让大家一眼看出谁多,谁少,或者同样多。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
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大家评议: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样进行比较的呢?
(学生观察到用排队的方法,小熊排一队,小鹿排一队,一个与一个对齐,这样就可以很快比较出来。)
E.认识“=”。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呢?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4=4;读作:4等于4。
③指导书写“=”。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A.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B.独立思考。
C.小组交流。
D.全班交流。
①怎么比?
②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谁比谁多(少)。]
(3)认识“>”“<”(5和3比)。
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
谁会写“>”?
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还可以用“>”表示吗?
那么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把大于符号调过方向。)
“<”的名字叫小于号。
这个式子3<5怎么读?(3小于5。)
C.指导书写:“>”“<”。
D.练习使用:“>”“<”。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E.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头符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角小,对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
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表示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4.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3○4小鹿比小兔4○5
小熊比小猴多4○3小兔比小鹿5○4
最多最少
5.填一填。
:7○34○93○35○810○1
:2>□6>□6=□□=8□<9
(四)总结
这一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三、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的一开始,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教学过程中,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解决了学生记忆和使用符号的困难。
整堂课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在图中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2.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近的路线。
3.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在多次的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和小组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近的路线。
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
能尽可能地多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线。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6小组的示意格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依次出示:小胖,小亚和小巧)
今天他们是和我们一起来学本领的,你们愿意吗?
看看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起来读读看。(依次出示:前、后、左、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前后左右。(出示课题:前后左右)
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掌握新知
(一)看格子图说圆点的移动路径:
1.首先我们一起来看格子图。看看图上的圆点它是怎么移动的?一起边看边想,跟着读读看。(出示图上的圆点移动路径)
2.看懂了吗?看懂的同学试着自己来说说圆点移动的.路径。(出示下一幅图的圆点移动路径过程)
向后两格,有圆点的这一格要算吗?为什么不要算?(因为有圆点的这一格是圆点本身所在的位置,没有移动过,所以不要算。)
3.现在都看懂了吗?那这幅图上的圆点是怎样移动的,你们能把它的移动路径写出来吗?请大家分组合作,一起来完成练习1。
4.核对练习1: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
(二)学看教室里的前后左右
1.图上的前后左右你们会看了,那你们知道教室里的前后左右在哪里吗?我们一起用手来指指看。(全班用手指前后左右)
2.(出示小熊猫乐乐)你们看,谁来了?你们想不想和乐乐握握手啊?谁想来?(抽2生分别和小熊猫乐乐握手)
3.谁来说说他是怎么走的?(向 走,向 走,说方向)
(三)学习公园图
1.根据路径找地点
(1)刚才同学们学习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跟着小胖,小亚和小巧一起去公园玩玩,你们愿意吗?
(2)出示公园图:图7):你们看,小胖,小亚和小巧在公园里玩的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他们三人决定分组自由活动。小胖想这样走(出示图8),小亚想这样走(出示图9),小巧想这样走(出示图10)。他们三人各自的走法都不同(出示图11中的三种走法),根据他们不同的走法,你们能知道他们是想去买花,划船,还是去玩滑梯吗?
(3)完成练习2
请每组同学拿出笔和尺,在你们这组的图上画画看。画的时候要从他们头上的圆点处出发哦。(头上的圆点闪动)得出结果以后,把他们去的地方在练习纸上圈出来。
(4)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核对: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胖到了哪里?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胖经过的路径,看看我们做对了没有?(出示图1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小亚和小巧(依次出示图13和图14)
(三次核对依次以点头,举手和人坐正来表示)
2.找最近的路
(1)学找最近的路
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了。你们觉得小巧的走法好吗?为什么不好?你能为小巧找一条更近的路吗?可以怎么走呢?(根据回答任意出示2种答案)
进行德育渗透(保护环境)
(出示小巧穿过草地斜行的路线)能这么走吗?为什么不行?
师述:花草树木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去爱护它们,从而使我们居住的环境变得更美好。
要知道这几种方法哪种最近?有什么好办法?(数格子)一起来数数看,看看最近的路是哪条?
总结:因此,我们不但要能找到正确的路径,更要能找到一条最近的路来走。
(2)练习(小胖玩滑梯)
现在,小胖又想去玩滑梯了(出示图17),你们能为他找到一条最近的路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先在你们小组的图上画出路径,然后把路径写在练习纸上,开始。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核对: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找到的路径是怎样的?(根据回答任意出示图18或图19)
你们觉得哪种走法比较好?为什么?(一样近,因为他们走的格数都是15格)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去养马场
(1)现在小亚和小巧想一起到养马场去玩。但是他们两人分别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如果他们想去养马场,你们能分别为他们两人各找一条最近的路来走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同样的,先在图上画,再在练习纸上写出路径。
(2)核对
四、总结
1.在今天这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2.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学会找最近的路来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复习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
复习过程设计: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 (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07-20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8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1
小学数学教案07-1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23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23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