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6 10:12:57 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小学数学教案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合集)小学数学教案8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 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两根不同颜色的线绳,你觉得哪根长一点呢?

  师:哪位同学能想出办法,有根据的说出哪根长点,哪根短点?

  (引出尺子)

  师:非常好,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我们的祖先啊,就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那么,到底怎样用尺子量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尺量的方法,然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二、 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认识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

  ■ “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都要从起点开始跑,那我们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量。

  ■ 刻度线有长有短。

  ■ 尺子上还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所以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而且这些数字都是按顺序排列的。尺子长些,数字就多些;尺子短些,数字就少些。

  2、认识、感受1厘米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食指的宽度吗?把你们食指摁在尺子上,你发现了什么呢?(引出1厘米)

  师:请同学们找找,自己尺子上,还有哪些是1厘米的。

  生:从刻度2到3,或者3到4……都1厘米。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l 尺子上每相邻的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师:我们大家现在一起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多长。互相看一下,计住了吗?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现在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那3厘米又有多长呢?

  师:同学们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3厘米的长度吗?

  4、用厘米量

  师:刚才上课时,老师展示的2根线绳,到底哪一根长一点呢?现在,同学们先估计一下这两根线绳各自多长,然后在测量比较一下,好吗?

  师:结果是哪根线绳长一点呢?能说说你是怎么量的吗?

  三、 知识拓展

  1、师:老师这里有一把尺子,可是它断了一节,没有刻度“0”,只剩下刻度3到刻度10,那么这把尺子能不能用来量物体的长度啊?同学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一想办法,好吗?

  2、其他测量长度的工具(课件展示)

  卷尺、米尺、皮尺

  3、其他的长度单位

  尺、寸、英寸、米、公里、码、里、海里

  4、《买鞋》的故事

  四、 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啊?这些知识有些吗?我们能不能象那个“买鞋的”一样啊,为什么啊?

  五、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和学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米

  ■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

  ■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时,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11).

  同时板书: 1米= 100厘米

  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

  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在( )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课桌长50( )

  第四课时 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用具: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教学过程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时、分、秒”和“千米和吨”的知识加以巩固,提高计算和估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克千克和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各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进行各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相互交流

  1、谈话引导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数学中我们已经学了几组表示事物及其特征的特定单位。你们知道有哪些单位吗?

  如:表示时间的单位有哪些?还有表示什么的单位?

  2、小组讨论

  由小组长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展示

  并评出哪一组记录的最完整。

  二、加深体验,建立观念

  1、数一数

  出示时间单位时、分、秒。讨论:怎样才能感受和记忆这些时间单位?

  让学生从钟面的认识,1时、1分、1秒内所干的事情,以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等方面复习时间知识。

  2、比一比

  出示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米和千米

  小组讨论:怎样感受和记忆这些长度单位?

  让学生通过用手比划,以及用语言描述,全面复习所学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知识系统化。

  3、估一估

  出示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

  小组讨论:怎样感受和记忆这些质量单位?

  让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全面复习所学的质量单位及其进率。

  三 、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算一算

  出示课本第122页的第9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独立解答。最后交流自己的算法。

  2、 猜一猜

  结合课本第10页的第4题,让学生根据路程的远近,猜一猜他们是步行、乘车还是乘飞机?

  3、 估一估

  通过第125的第8题,使学生掌握千克与吨之间的计算与估算。

  四、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课本第122页的第10题,集体核对。

  五、总结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掌握的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 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渗透教学:

  一. 要善于欣赏他人;

  二. 要及时地反思,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手段:

  投影片、有条件的可采用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式引入

  1、 (出示图片1)教师叙述例1的已知条件。

  2、 提问

  (1) 听完老师的叙述,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 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

  (3) 待学生回答后,完整的出示例1

  同学们到西瓜园里摘西瓜,第一组摘了28个西瓜,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23个。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4)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你准备怎么列式?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提问引导

  ①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

  ②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③这道题的数比较大,口算起来比较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2)分组讨论试做

  要求

  ① 先分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你们组准备怎么做)。

  ② 把本组讨论出的方法做在练习本上。

  ③ 如果一个组讨论后得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把这几种不同的方法都记录下来。

  交流三种方法

  [讨论过程中,重点提示学生:① 首先,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找出其他同学的优缺点。② 其次,在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要善于给同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③ 要善于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好思路、好习惯等。]

  方法一

  对比三种方法,选择最优方法

  问:谁来说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回答:方法一

  优点

  1、 同学们比较熟悉这种竖式的书写方法。

  2、 在计算过程中,难度较小,不易出错。

  缺点

  1、 费时间。

  2、 这两个竖式不太好安排格式,如果写不好,容易显得很乱。

  方法二

  优点

  1、 写起来会比第一种方法省点时间,少写了一个62,竖式由两个减少到了一个。

  2、 这个竖式写起来会比较美观。(相对于第一个竖式而言)

  缺点

  容易丢掉第二步的加号。

  方法三

  优点

  1、 更省时间。

  2、 计算时比较简单,只要一位一位的计算就可以了。

  缺点

  1、 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丢掉进位。

  2、 对于一些计算不熟练的同学来说,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师:这三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同学们自己做题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最省时的方法。

  (5)小结

  问:做完这道题,大家有什么收获?

  [学生:1、 在计算时,要努力思考简便的方法,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2、 最简单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3、 要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正确率。]

  (二)教学例2

  (1)直接出示例252-20-18=

  (2)对比

  问:这道题与例1有什么不同?

  [生:例1:是一道连加的两步式题。能得到三种不同的算法。例2:是一道连减的两步式题。只能用例1中的前两种方法。]

  (3)师生、生生多边交流

  问:这道题怎么算最好?

  [生:用两个竖式计算最保险;第一步口算,第二步用竖式算。]

  (4)小结:哪一步如果能口算,就可以口算,在计算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

  完成P2、做一做(略)

  四、总结、质疑、发展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1、 大家有什么收获?

  2、 还有什么问题吗?

  3、 除了同学们总结出来的方法,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同学们到西瓜园里摘西瓜,第一组摘了28 例2 52-20-18= 个西瓜

  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23个。

  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28+34+23=85(个)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竖式略 竖式略 竖式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主要包括:教学主要内容,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意图及特色等。),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说明:可以在教学组内或学区中心集体研讨,或专家的指导下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应体现在学习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二、学生分析

  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说明:学生分析应该通过学生调研,以作为科学依据,不能仅凭经验判断。学生分析是个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结果简单代替对自己的学生分析。已有知识基础的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对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是更为重要的,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正“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学生经验、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选择访谈对象,如对于学困生做特别的访谈。调研中可以将学生测验、访谈、小组观察等结合起来。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明:

  1.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是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前提。因此,如果对教学内容分析的要求越透彻,对学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学和规范,学习目标的设计就越不是一件简单而迅速的工作。

  2.学习目标是为学生的“学”所设计,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服务的。学习目标是个性化的,又是尊重数学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未来学习需要的。

  3.学习目标的制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但具体形式不一定逐条对应。

  4.学习目标应该在下面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实在的落实。特别是教学活动中设计意图应该阐释,活动及其组织与实施是如何为达成目标服务的。

  四、教学过程

  主要包括

  1.活动内容:

  2.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说明:指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等;教师活动的开展—提问或提出任务,组织合作学习,组织交流,讲授等;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如学具、教具、课件等。

  3.活动的'设计意图

  说明:为教学活动和活动的组织实施进行辩护,辩护的出发点是分析它们是否促成了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不是简单地主观臆断是为目标服务,应该有一定的理由—数学的、教学的。更不应该写成一些没有针对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4.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

  a)说明:主要指对教学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以便于自己检测教学设计上合理与否。

  五、习题设计

   1.题目设计

2. 题目解析

六、总结

1.教学效果

2.个人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设计说明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节课,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算一算、估一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

  1.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接触这些质量单位的机会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光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接受信息,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2.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学生认识了吨,掌握了吨与千克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例8,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同学或老师的体重。

  2.讲故事。

  张伯伯的农场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收获了好多的大米,张伯伯要把这些大米装在袋子里,准备运到城里出售,他会选择什么样的车呢?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游戏和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生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吨。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张伯伯要运送大米,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学生看车厢上的数,说出它们的载质量)

  (2)1吨到底有多重呢?还是让这些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

  课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课题:这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吨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板书:1吨=1000千克)

  2.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1)在班级里找到一名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问:1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呢?(指出: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1吨。然后让班级的40名同学到前面站成密集队形,体会1吨的视觉效果)

  (2)让学生完成课堂活动卡,丰富对吨的感性认识。

  (3)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质量是1吨的物体。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计量鲸、大象的体重,计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质量等)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学 科 小学数学

  二、课例名称 小小商店

  三、执教教师

  四、指导教师

  五、课 型 实践活动课

  六、年 级 一年级

  七、教材版本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购物的实践活动,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换算及简单计算。

  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商品价格,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及思维灵活性。

  3.在活动中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增强与人合作,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以学生的购物经验和已学的加、减计算和人民币的有关知识为基础开展的实践活动课。针对一年级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特点,我把教室布置成小小商店,设置玩具柜、学习用品柜、食品柜, 让所购物品更贴近生活实际。采用快乐教学法,让学生置身真实的活动情境,运用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是,一年级学生自制能力较弱,因此实际操作的难度相当大。活动的有序组织就成为保障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为此,特意设计了宣传商品、招揽顾客、给顾客和售货员提建议等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活动中应该怎样做,并渗透文明购物的教育,力求营造一个有秩序又有意义的良好活动氛围。

  (三)活动准备

  教师:总经理卡1个、经理卡和售货员卡各3个、会员卡若干,课件1套,钱盒3个。布置一个小商店,设置玩具柜、学习用品柜、食品柜。

  学生:每人准备2-3件商品(玩具、学习用品、常见食品),了解物品价格,制作价格牌。准备若干模拟人民币,自带一个钱包。

  九、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组图片,请你看看这是哪儿?你去过吗?(多媒体展示超市图片)

  指出:这是我们这儿最大的超市家得福,是购买物品的好去处。

  2.提问:每次去超市,你最喜欢哪个柜台的东西?为什么?自己用钱买过哪些东西?

  (二)创办商店

  1.布置柜台

  (1)揭题: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也来开办一个小小商店好吗?

  (2)教师介绍柜台,提出活动要求:先想好自己带来的物品应该放在哪个柜台出售,然后再放上去,还要把价格牌整齐地摆在商品前面。

  (3)学生布置柜台,师生共同检查摆放的是否合适并适时评价,表扬有条理分类摆放的学生。

  2.招聘员工

  (1)招聘售货员

  ①谈话:现在每个柜台上都摆放着商品,大家想买吗?不过作为商店,好象还缺少点什么?

  教师毛遂自荐担任小小商店总经理(挂卡),并提

  出现场招聘3名售货员。指出作为合格售货员要懂得算钱,将以答题形式来招聘。

  ②出示货架,学生介绍商品和价格。

  ③讲述规则:注意听题,说开始才可以举手抢答。

  ④出示考题一,学生抢答。

  追问:买这两样物品,付了一张10元和一张5元的,作为售货员应该怎么做?

  根据答题情况,选出食品柜售货员。(挂卡)

  出示考题二,学生答题。追问:如果你是售货员,请问30元怎么找?选出玩具柜售货员。

  出示考题三,同桌交流,指名答题,并让一名学生担任主考官,再提一个购物问题考核,选出学习用品柜售货员。

  (2)招聘柜台经理

  ①过渡:为了保证小小商店经营顺利,我还想招聘3名精明能干的柜台经理负责管理。当然,经理也得经过考核,才能上岗。

  ②出示考题一,小组交流,指名汇报,任命玩具柜经理。

  ③出示考题二,学生在小组里交流,组织反馈,形成解题策略,要想买的多,就要选价格便宜的商品买。聘任学习用品柜经理。

  ④考题三:食品柜经理以猜价格方式招聘。教师出示一盒巧克力,告诉学生价格藏在了背后,谁猜中了谁就胜出。

  (三)活动指南

  1.宣传商品

  谈话:经过两轮竞争,工作人员已经全部到位,作为总经理,我宣布小小商店正式开业!(多媒体演示开业场面,并播放喜庆音乐)

  引导小经理推销自己的商品,招揽顾客。

  2.活动指导

  (1)采访小经理:在你的管理中,想对你的顾客说些什么,或者有什么提醒他们注意的?

  适时进行文明购物的教育,提出活动建议:①要文明购物,注意排队。②注意观察,学习他人的购物经验。③提前计划,做好准备。④文明购物,会得到文明顾客标记和会员卡,下次购物优惠。

  (2)小经理对售货员提出要求和建议。

  适机教育售货员要文明待客,检查顾客付的钱是否正确,同时注意算好帐、找对钱。

  (四)模拟购物

  1.讲述活动要求:大家购物时,我这个总经理随时为你服务。我还有一个要求,请买好东西的顾客和小组同伴说说自己买东西的经过和感受。现在请工作人员站到自己的岗位,做好接待顾客的准备,各位小顾客拿上自己的钱包,排好队到自己喜欢的柜台购物吧!

  2.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自由购物。

  3.小顾客和各柜台工作人员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买(卖)东西的经过和感受。

  4.组织学生交流活动体验。

  5.交流:你在购物时遇到了什么麻烦或问题吗?你是怎样解决的?谁还有什么好办法?

  6.评选文明顾客,征求建议。

  表扬文明购物的顾客,指出:他们文明购物,值得我们学习。希望大家在公共场合都能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引导小顾客评价小小商店的服务,并提出建议。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自己亲手开办了一个小小商店,并且开展了非常有意思的购销活动,你们快乐吗?回家后别忘了把这份快乐与爸爸、妈妈分享!以后,你们还可以做他们的小帮手,去帮他们买东西。

  十、课后反思

  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如何上出实践活动课的数学味和活动味?本课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1.课内外学习相结合,创设开办商店的完整情境,为学生创造亲身实践的机会。课外布置学生准备商品并通过不同方式调查价格,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上,学生自己布置柜台,能让学生感受分类的好处,培养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通过布置柜台、招聘员工、宣传商品、模拟购物等环节,让学生亲历开办商店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学生成了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人。

  2.合作交流,师生互动,体现实践活动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招聘活动实质上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购物活动中的应用意识。学生为了竞争上岗,便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解决购销中的数学问题。而活动后充分利用学生购物后的愉悦心态,及时组织交流,这实际上又是一场分享活动。同龄伙伴间无拘无束的交流,更能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爱上数学活动,喜欢学数学。

  十一、课例点评

  综观这节课教学,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实践活动课的课型,遵循一年级孩子爱动好玩的规律,模拟了真实而完整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轻松愉快地完成了知识到能力的升华。具有如下几个特色:

  1.在教学过程设计上,以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的本质区别。本课将创办商店(布置柜台、招聘售货员和经理)活动指南(宣传商品、给顾客和售货员提建议)模拟购物(买卖商品)等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活动整体。在这动态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有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纵观整个教学活动,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看考题解决问题竞争上岗),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模拟购物中顾客与售货员的对话);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体。在这多维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在教材处理上紧密联系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本课设计充分体现了运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将教材中货架情境呈现问题,改成招聘员工的考题,从而使整节课的情境显得完整而紧凑。同时,考题是精心设计的,在内容上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了适当重组,在呈现形式上借助多媒体丰富的`画面、声音等,动态呈现,更吸引学生。增加的猜价格形式,既考察了学生的数感,又贴合学生生活。几个考题针对各个岗位设计,为学生后面开展活动做好孕伏。

  3.在课程目标的实施上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形成。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综观整节课不难发现,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宽松的。例如,你们的建议非常合理,我一定采纳。谢谢你们!(鞠躬致谢)教师温馨的话语,对学生心灵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正是这样的课堂,才保证了学生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火花。但是,和谐的教学氛围,友好的师生关系不等于任其自由发展。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差,因此必要的常规训练,良好习惯的养成也非常重要。所以课上许多看似不经意的细小环节,实际上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例如,为了使学生养成有条理的习惯,及时表扬分类摆放商品的学生;活动中适时进行文明购物教育等。这些细微环节的设计渗透了教师的一番良苦用心,正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情。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教材第98~99页练习第3~9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时、分的概念,进一步巩固看钟表的方法和时刻写法,能比较熟练地说出钟表上是几时几分,并能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刻,正确、熟练地记录时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加强时间概念的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八第3题。

  (1)学生看题,让学生说一说三种交通工具每分钟大约行多少米。

  (2)让学生在书上填写,然后让学生读一读。

  2、请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数数,看一分钟内能从1数到多少。

  3、你早上几时到学校的?现在是几时几分,到学校大约已经几小时?

  三、练习看钟表、写时刻

  1、完成练习十八第4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1小时、1分钟各有多长,还要能看钟表上的时间,并且能写下来。看练习十八第4题。

  (1)让学生拨5:00。提问:你是怎样拨的?教师演示。7:00怎样拨?

  小结:钟表面上的`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12,就是几时。

  (2)让学生拨6:30。提问:6时30分时针刚走过几?分针要指着几?教师演示。让学生继续拨4:05,10:45,2:15。集体订正。

  小结:几时,时针就是刚走过几;分针要从12起走过几小格。

  2认识钟表上的时间。

  (1)请学生看老师拨钟,让学生说出拨的时间。(2:00、2:05、2:15、2:30、2:45、2:55)提问:为什么是2:55分,而不是3时55分?拨到3:00、3:05,让学生说一说是几时几分。

  (2)拨出12:30、6:00,9:15、3:45,4:40、8:20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八第6题。

  4、完成练习十八第7题。

  四、时间单位的应用

  1、做第5、8题。提问:为什么第5题用除法?第8题用乘法?

  2、我们一节课40分钟,现在离下课还有几分钟。从上课到现在,用了多少分钟?你是怎样算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9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圆柱,师自制圆柱体侧面展开纸,一张长方形纸。切好的圆柱形萝卜,水果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也可以用笔筒来教学圆柱的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1页“做一做”,指出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2题找出圆柱体。

  3.15页第3题,想一想,折一折,能得到什么图形。

  4.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四、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P15的1、2题。

《(合集)小学数学教案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4

小学数学教案07-20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1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8

小学数学教案07-1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23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2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23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合集)小学数学教案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合集)小学数学教案8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 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两根不同颜色的线绳,你觉得哪根长一点呢?

  师:哪位同学能想出办法,有根据的说出哪根长点,哪根短点?

  (引出尺子)

  师:非常好,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我们的祖先啊,就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那么,到底怎样用尺子量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尺量的方法,然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二、 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认识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

  ■ “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都要从起点开始跑,那我们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量。

  ■ 刻度线有长有短。

  ■ 尺子上还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所以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而且这些数字都是按顺序排列的。尺子长些,数字就多些;尺子短些,数字就少些。

  2、认识、感受1厘米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食指的宽度吗?把你们食指摁在尺子上,你发现了什么呢?(引出1厘米)

  师:请同学们找找,自己尺子上,还有哪些是1厘米的。

  生:从刻度2到3,或者3到4……都1厘米。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l 尺子上每相邻的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师:我们大家现在一起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多长。互相看一下,计住了吗?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现在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那3厘米又有多长呢?

  师:同学们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3厘米的长度吗?

  4、用厘米量

  师:刚才上课时,老师展示的2根线绳,到底哪一根长一点呢?现在,同学们先估计一下这两根线绳各自多长,然后在测量比较一下,好吗?

  师:结果是哪根线绳长一点呢?能说说你是怎么量的吗?

  三、 知识拓展

  1、师:老师这里有一把尺子,可是它断了一节,没有刻度“0”,只剩下刻度3到刻度10,那么这把尺子能不能用来量物体的长度啊?同学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一想办法,好吗?

  2、其他测量长度的工具(课件展示)

  卷尺、米尺、皮尺

  3、其他的长度单位

  尺、寸、英寸、米、公里、码、里、海里

  4、《买鞋》的故事

  四、 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啊?这些知识有些吗?我们能不能象那个“买鞋的”一样啊,为什么啊?

  五、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和学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米

  ■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

  ■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时,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11).

  同时板书: 1米= 100厘米

  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

  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在( )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课桌长50( )

  第四课时 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用具: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教学过程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时、分、秒”和“千米和吨”的知识加以巩固,提高计算和估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克千克和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各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进行各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相互交流

  1、谈话引导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数学中我们已经学了几组表示事物及其特征的特定单位。你们知道有哪些单位吗?

  如:表示时间的单位有哪些?还有表示什么的单位?

  2、小组讨论

  由小组长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展示

  并评出哪一组记录的最完整。

  二、加深体验,建立观念

  1、数一数

  出示时间单位时、分、秒。讨论:怎样才能感受和记忆这些时间单位?

  让学生从钟面的认识,1时、1分、1秒内所干的事情,以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等方面复习时间知识。

  2、比一比

  出示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米和千米

  小组讨论:怎样感受和记忆这些长度单位?

  让学生通过用手比划,以及用语言描述,全面复习所学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知识系统化。

  3、估一估

  出示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

  小组讨论:怎样感受和记忆这些质量单位?

  让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全面复习所学的质量单位及其进率。

  三 、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算一算

  出示课本第122页的第9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独立解答。最后交流自己的算法。

  2、 猜一猜

  结合课本第10页的第4题,让学生根据路程的远近,猜一猜他们是步行、乘车还是乘飞机?

  3、 估一估

  通过第125的第8题,使学生掌握千克与吨之间的计算与估算。

  四、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课本第122页的第10题,集体核对。

  五、总结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掌握的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 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渗透教学:

  一. 要善于欣赏他人;

  二. 要及时地反思,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手段:

  投影片、有条件的可采用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式引入

  1、 (出示图片1)教师叙述例1的已知条件。

  2、 提问

  (1) 听完老师的叙述,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 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

  (3) 待学生回答后,完整的出示例1

  同学们到西瓜园里摘西瓜,第一组摘了28个西瓜,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23个。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4)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你准备怎么列式?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提问引导

  ①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

  ②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③这道题的数比较大,口算起来比较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2)分组讨论试做

  要求

  ① 先分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你们组准备怎么做)。

  ② 把本组讨论出的方法做在练习本上。

  ③ 如果一个组讨论后得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把这几种不同的方法都记录下来。

  交流三种方法

  [讨论过程中,重点提示学生:① 首先,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找出其他同学的优缺点。② 其次,在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要善于给同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③ 要善于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好思路、好习惯等。]

  方法一

  对比三种方法,选择最优方法

  问:谁来说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回答:方法一

  优点

  1、 同学们比较熟悉这种竖式的书写方法。

  2、 在计算过程中,难度较小,不易出错。

  缺点

  1、 费时间。

  2、 这两个竖式不太好安排格式,如果写不好,容易显得很乱。

  方法二

  优点

  1、 写起来会比第一种方法省点时间,少写了一个62,竖式由两个减少到了一个。

  2、 这个竖式写起来会比较美观。(相对于第一个竖式而言)

  缺点

  容易丢掉第二步的加号。

  方法三

  优点

  1、 更省时间。

  2、 计算时比较简单,只要一位一位的计算就可以了。

  缺点

  1、 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丢掉进位。

  2、 对于一些计算不熟练的同学来说,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师:这三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同学们自己做题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最省时的方法。

  (5)小结

  问:做完这道题,大家有什么收获?

  [学生:1、 在计算时,要努力思考简便的方法,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2、 最简单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3、 要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正确率。]

  (二)教学例2

  (1)直接出示例252-20-18=

  (2)对比

  问:这道题与例1有什么不同?

  [生:例1:是一道连加的两步式题。能得到三种不同的算法。例2:是一道连减的两步式题。只能用例1中的前两种方法。]

  (3)师生、生生多边交流

  问:这道题怎么算最好?

  [生:用两个竖式计算最保险;第一步口算,第二步用竖式算。]

  (4)小结:哪一步如果能口算,就可以口算,在计算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

  完成P2、做一做(略)

  四、总结、质疑、发展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1、 大家有什么收获?

  2、 还有什么问题吗?

  3、 除了同学们总结出来的方法,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同学们到西瓜园里摘西瓜,第一组摘了28 例2 52-20-18= 个西瓜

  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23个。

  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28+34+23=85(个)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竖式略 竖式略 竖式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主要包括:教学主要内容,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意图及特色等。),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说明:可以在教学组内或学区中心集体研讨,或专家的指导下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应体现在学习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二、学生分析

  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说明:学生分析应该通过学生调研,以作为科学依据,不能仅凭经验判断。学生分析是个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结果简单代替对自己的学生分析。已有知识基础的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对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是更为重要的,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正“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学生经验、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选择访谈对象,如对于学困生做特别的访谈。调研中可以将学生测验、访谈、小组观察等结合起来。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明:

  1.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是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前提。因此,如果对教学内容分析的要求越透彻,对学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学和规范,学习目标的设计就越不是一件简单而迅速的工作。

  2.学习目标是为学生的“学”所设计,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服务的。学习目标是个性化的,又是尊重数学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未来学习需要的。

  3.学习目标的制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但具体形式不一定逐条对应。

  4.学习目标应该在下面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实在的落实。特别是教学活动中设计意图应该阐释,活动及其组织与实施是如何为达成目标服务的。

  四、教学过程

  主要包括

  1.活动内容:

  2.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说明:指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等;教师活动的开展—提问或提出任务,组织合作学习,组织交流,讲授等;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如学具、教具、课件等。

  3.活动的'设计意图

  说明:为教学活动和活动的组织实施进行辩护,辩护的出发点是分析它们是否促成了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不是简单地主观臆断是为目标服务,应该有一定的理由—数学的、教学的。更不应该写成一些没有针对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4.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

  a)说明:主要指对教学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以便于自己检测教学设计上合理与否。

  五、习题设计

   1.题目设计

2. 题目解析

六、总结

1.教学效果

2.个人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设计说明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节课,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算一算、估一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

  1.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接触这些质量单位的机会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光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接受信息,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2.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学生认识了吨,掌握了吨与千克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例8,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同学或老师的体重。

  2.讲故事。

  张伯伯的农场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收获了好多的大米,张伯伯要把这些大米装在袋子里,准备运到城里出售,他会选择什么样的车呢?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游戏和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生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吨。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张伯伯要运送大米,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学生看车厢上的数,说出它们的载质量)

  (2)1吨到底有多重呢?还是让这些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

  课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课题:这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吨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板书:1吨=1000千克)

  2.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1)在班级里找到一名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问:1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呢?(指出: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1吨。然后让班级的40名同学到前面站成密集队形,体会1吨的视觉效果)

  (2)让学生完成课堂活动卡,丰富对吨的感性认识。

  (3)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质量是1吨的物体。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计量鲸、大象的体重,计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质量等)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学 科 小学数学

  二、课例名称 小小商店

  三、执教教师

  四、指导教师

  五、课 型 实践活动课

  六、年 级 一年级

  七、教材版本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购物的实践活动,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换算及简单计算。

  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商品价格,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及思维灵活性。

  3.在活动中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增强与人合作,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以学生的购物经验和已学的加、减计算和人民币的有关知识为基础开展的实践活动课。针对一年级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特点,我把教室布置成小小商店,设置玩具柜、学习用品柜、食品柜, 让所购物品更贴近生活实际。采用快乐教学法,让学生置身真实的活动情境,运用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是,一年级学生自制能力较弱,因此实际操作的难度相当大。活动的有序组织就成为保障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为此,特意设计了宣传商品、招揽顾客、给顾客和售货员提建议等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活动中应该怎样做,并渗透文明购物的教育,力求营造一个有秩序又有意义的良好活动氛围。

  (三)活动准备

  教师:总经理卡1个、经理卡和售货员卡各3个、会员卡若干,课件1套,钱盒3个。布置一个小商店,设置玩具柜、学习用品柜、食品柜。

  学生:每人准备2-3件商品(玩具、学习用品、常见食品),了解物品价格,制作价格牌。准备若干模拟人民币,自带一个钱包。

  九、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组图片,请你看看这是哪儿?你去过吗?(多媒体展示超市图片)

  指出:这是我们这儿最大的超市家得福,是购买物品的好去处。

  2.提问:每次去超市,你最喜欢哪个柜台的东西?为什么?自己用钱买过哪些东西?

  (二)创办商店

  1.布置柜台

  (1)揭题: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也来开办一个小小商店好吗?

  (2)教师介绍柜台,提出活动要求:先想好自己带来的物品应该放在哪个柜台出售,然后再放上去,还要把价格牌整齐地摆在商品前面。

  (3)学生布置柜台,师生共同检查摆放的是否合适并适时评价,表扬有条理分类摆放的学生。

  2.招聘员工

  (1)招聘售货员

  ①谈话:现在每个柜台上都摆放着商品,大家想买吗?不过作为商店,好象还缺少点什么?

  教师毛遂自荐担任小小商店总经理(挂卡),并提

  出现场招聘3名售货员。指出作为合格售货员要懂得算钱,将以答题形式来招聘。

  ②出示货架,学生介绍商品和价格。

  ③讲述规则:注意听题,说开始才可以举手抢答。

  ④出示考题一,学生抢答。

  追问:买这两样物品,付了一张10元和一张5元的,作为售货员应该怎么做?

  根据答题情况,选出食品柜售货员。(挂卡)

  出示考题二,学生答题。追问:如果你是售货员,请问30元怎么找?选出玩具柜售货员。

  出示考题三,同桌交流,指名答题,并让一名学生担任主考官,再提一个购物问题考核,选出学习用品柜售货员。

  (2)招聘柜台经理

  ①过渡:为了保证小小商店经营顺利,我还想招聘3名精明能干的柜台经理负责管理。当然,经理也得经过考核,才能上岗。

  ②出示考题一,小组交流,指名汇报,任命玩具柜经理。

  ③出示考题二,学生在小组里交流,组织反馈,形成解题策略,要想买的多,就要选价格便宜的商品买。聘任学习用品柜经理。

  ④考题三:食品柜经理以猜价格方式招聘。教师出示一盒巧克力,告诉学生价格藏在了背后,谁猜中了谁就胜出。

  (三)活动指南

  1.宣传商品

  谈话:经过两轮竞争,工作人员已经全部到位,作为总经理,我宣布小小商店正式开业!(多媒体演示开业场面,并播放喜庆音乐)

  引导小经理推销自己的商品,招揽顾客。

  2.活动指导

  (1)采访小经理:在你的管理中,想对你的顾客说些什么,或者有什么提醒他们注意的?

  适时进行文明购物的教育,提出活动建议:①要文明购物,注意排队。②注意观察,学习他人的购物经验。③提前计划,做好准备。④文明购物,会得到文明顾客标记和会员卡,下次购物优惠。

  (2)小经理对售货员提出要求和建议。

  适机教育售货员要文明待客,检查顾客付的钱是否正确,同时注意算好帐、找对钱。

  (四)模拟购物

  1.讲述活动要求:大家购物时,我这个总经理随时为你服务。我还有一个要求,请买好东西的顾客和小组同伴说说自己买东西的经过和感受。现在请工作人员站到自己的岗位,做好接待顾客的准备,各位小顾客拿上自己的钱包,排好队到自己喜欢的柜台购物吧!

  2.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自由购物。

  3.小顾客和各柜台工作人员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买(卖)东西的经过和感受。

  4.组织学生交流活动体验。

  5.交流:你在购物时遇到了什么麻烦或问题吗?你是怎样解决的?谁还有什么好办法?

  6.评选文明顾客,征求建议。

  表扬文明购物的顾客,指出:他们文明购物,值得我们学习。希望大家在公共场合都能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引导小顾客评价小小商店的服务,并提出建议。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自己亲手开办了一个小小商店,并且开展了非常有意思的购销活动,你们快乐吗?回家后别忘了把这份快乐与爸爸、妈妈分享!以后,你们还可以做他们的小帮手,去帮他们买东西。

  十、课后反思

  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如何上出实践活动课的数学味和活动味?本课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1.课内外学习相结合,创设开办商店的完整情境,为学生创造亲身实践的机会。课外布置学生准备商品并通过不同方式调查价格,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上,学生自己布置柜台,能让学生感受分类的好处,培养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通过布置柜台、招聘员工、宣传商品、模拟购物等环节,让学生亲历开办商店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学生成了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人。

  2.合作交流,师生互动,体现实践活动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招聘活动实质上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购物活动中的应用意识。学生为了竞争上岗,便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解决购销中的数学问题。而活动后充分利用学生购物后的愉悦心态,及时组织交流,这实际上又是一场分享活动。同龄伙伴间无拘无束的交流,更能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爱上数学活动,喜欢学数学。

  十一、课例点评

  综观这节课教学,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实践活动课的课型,遵循一年级孩子爱动好玩的规律,模拟了真实而完整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轻松愉快地完成了知识到能力的升华。具有如下几个特色:

  1.在教学过程设计上,以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的本质区别。本课将创办商店(布置柜台、招聘售货员和经理)活动指南(宣传商品、给顾客和售货员提建议)模拟购物(买卖商品)等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活动整体。在这动态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有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纵观整个教学活动,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看考题解决问题竞争上岗),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模拟购物中顾客与售货员的对话);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体。在这多维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在教材处理上紧密联系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本课设计充分体现了运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将教材中货架情境呈现问题,改成招聘员工的考题,从而使整节课的情境显得完整而紧凑。同时,考题是精心设计的,在内容上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了适当重组,在呈现形式上借助多媒体丰富的`画面、声音等,动态呈现,更吸引学生。增加的猜价格形式,既考察了学生的数感,又贴合学生生活。几个考题针对各个岗位设计,为学生后面开展活动做好孕伏。

  3.在课程目标的实施上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形成。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综观整节课不难发现,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宽松的。例如,你们的建议非常合理,我一定采纳。谢谢你们!(鞠躬致谢)教师温馨的话语,对学生心灵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正是这样的课堂,才保证了学生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火花。但是,和谐的教学氛围,友好的师生关系不等于任其自由发展。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差,因此必要的常规训练,良好习惯的养成也非常重要。所以课上许多看似不经意的细小环节,实际上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例如,为了使学生养成有条理的习惯,及时表扬分类摆放商品的学生;活动中适时进行文明购物教育等。这些细微环节的设计渗透了教师的一番良苦用心,正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情。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教材第98~99页练习第3~9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时、分的概念,进一步巩固看钟表的方法和时刻写法,能比较熟练地说出钟表上是几时几分,并能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刻,正确、熟练地记录时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加强时间概念的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八第3题。

  (1)学生看题,让学生说一说三种交通工具每分钟大约行多少米。

  (2)让学生在书上填写,然后让学生读一读。

  2、请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数数,看一分钟内能从1数到多少。

  3、你早上几时到学校的?现在是几时几分,到学校大约已经几小时?

  三、练习看钟表、写时刻

  1、完成练习十八第4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1小时、1分钟各有多长,还要能看钟表上的时间,并且能写下来。看练习十八第4题。

  (1)让学生拨5:00。提问:你是怎样拨的?教师演示。7:00怎样拨?

  小结:钟表面上的`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12,就是几时。

  (2)让学生拨6:30。提问:6时30分时针刚走过几?分针要指着几?教师演示。让学生继续拨4:05,10:45,2:15。集体订正。

  小结:几时,时针就是刚走过几;分针要从12起走过几小格。

  2认识钟表上的时间。

  (1)请学生看老师拨钟,让学生说出拨的时间。(2:00、2:05、2:15、2:30、2:45、2:55)提问:为什么是2:55分,而不是3时55分?拨到3:00、3:05,让学生说一说是几时几分。

  (2)拨出12:30、6:00,9:15、3:45,4:40、8:20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八第6题。

  4、完成练习十八第7题。

  四、时间单位的应用

  1、做第5、8题。提问:为什么第5题用除法?第8题用乘法?

  2、我们一节课40分钟,现在离下课还有几分钟。从上课到现在,用了多少分钟?你是怎样算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9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圆柱,师自制圆柱体侧面展开纸,一张长方形纸。切好的圆柱形萝卜,水果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也可以用笔筒来教学圆柱的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1页“做一做”,指出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2题找出圆柱体。

  3.15页第3题,想一想,折一折,能得到什么图形。

  4.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四、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P15的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