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03 11:49:5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到北风的妄自尊大,学习小鱼儿面对强大的北风毫不畏惧的精神。(教学要求确定是正确的,叙述是清楚的。)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生字、词语。

  2、指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12自然段和35自然段。

  (二)讲读第1、2自然段。

  过渡:寒冷的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媒体演示:呼呼的北风)小朋友,你听了这呼呼的西北风感觉怎么样?(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入教学是有创意的。)

  1、讲读第1自然段。

  过渡:北风呼呼地吹。它吹向了谁呢?它们都有了什么变化呢?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2)交流。

  ①北风一吹,小草怎么样了?

  学生答后,多媒体演示动画:北风吹向小草,小草变成黄色。

  ②北风一吹,梧桐树怎么样了?

  学生答后,多媒体演示动画:北风吹向梧桐树,梧桐树落了叶。

  ③北风一吹,鸟儿怎样了?

  学生答后,多媒体演示动画:北风吹向鸟儿,鸟儿躲进了窝。

  ④填空。(多媒体出示)

  北风一吹,小草,梧桐树,鸟儿,北风多厉害啊!

  (3)多媒体演示第1自然段描写的情景,学生试着给动画配音。(讲读第1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教学思路,层次很清楚,训练很扎实。)

  2、讲读第2自然段。

  过渡:当北风看到自己把草地吹黄了,把梧桐树吹落了叶,把小鸟吹进了窝,所以他很得意、神气。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北风的得意。(讲读第2自然段,控制了节奏。)

  3、小结。

  齐读1——2自然段。(第12两个自然段,是一个完整的情境。在这里应该作一个小结。)

  (三)讲读第3——5自然段。

  过渡:北风只是轻轻地吹一吹,青草、梧桐、鸟儿就害怕了。所以啊,北风十分得意。但是小鱼听见了,它怎样了呢?(这个过渡语,叙述比较全面。)

  1、讲读第3自然段。

  指导朗读,要求读出小鱼跟北风较量的语气。

  2、讲读第45自然段。

  过渡:啊!小鱼竟然敢和(呼呼的北风作斗争),北风听了气极了,它怎么做了?

  (1)北风为什么要这么做?你觉得北风怎么样?(凶恶、狠毒)

  (2)在北风看不到小鱼了,他又(得意起来了)他心想了什么?

  (3)北风把河面冻结了,小鱼不能再浮出水面了,是不是就怕北风了呢?

  (4)多媒体演示:北风猛吹一口气,下起鹅毛大雪,河面冻结,小鱼在水里游。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景象。

  第4、5两个自然段是一个情景,只有让学生阅读,观看多媒体演示的情景,才能很好地理解北风的狂妄和小鱼的机灵。这样,才能使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

  3、小结。

  北风看见小鱼不怕它,就把河面给冻结了,以为制服了小鱼,谁知道小鱼还躲在水底捉迷藏呢,这样看来,自以为是的北风其实是很狂妄、愚蠢的,而小鱼呢,不光勇敢,还很聪明。

  (四)读一读,演一演。

  1、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23自然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一演。

  教学时间许可,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有利于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启发想象,体会寓意。

  1、读了课文以后,看了同学的表演,你想对北风、小鱼说点什么呢?

  2、现在北风呼呼地吹向你,你会怎么做?

  (六)作业。

  1、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2、填空。

  北风向草地吹一吹,青草_________________。它向梧桐树吹一吹,梧桐树。它向鸟儿吹一吹,鸟儿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河面结冰的'时候,小鱼为什么能在河底捉迷藏?(这是一个探究性的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是根据童话故事来安排的,既注意了故事的情节,又创设了情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注意朗读的训练,又注意了理解和表达的训练。根据学生和课文的特点,启发学生想象,并布置探究性学习的作业练习。

语文教案 篇2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把萧森凄清的气氛渲染得生动、优美的艺术技巧。

  2、能借助文本研习,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一)常识简介

  (1)、作者简介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2)、背景

  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3)、文学常识——赋

  赋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语言上多铺张藻饰,讲究文采韵律;内容上多侧重于通过极力描绘景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我们学过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赤壁赋》。

  二、学习过程

  〔一〕导入并检查预习

  选取一些描写秋的佳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给加点词语注音,并在文中标注到位。

  悚(sǒng)然 萧飒(sà) 鏦(cōng)鏦铮(zhēng)铮 砭(biān)人肌肤 载戕(qiāng)贼

  活动单

  (二)重点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忽奔腾而砰湃(砰湃同澎湃 ,波涛汹涌的声音)

  2、古今异义

  如赴敌之兵(兵,古义;军队。今义:士兵。)

  金铁皆鸣(金铁,古义;兵器。今义;金属名)

  3、词类活用

  欧阳子方夜读书(名词作状语) 春生秋实 (名词作动词,结果实)

  4、文言句式

  胡为而来哉?(胡……哉:疑问句式,为什么 呢)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所以。。。。。,乃。。。。;固定句式,用来。。。。是。。。。)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奈何。。。。:固定句式,为什么。。。。)

  三、探究思考:

  1,第一自然段是描写的什么?再把这些句子读一读,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秋声的?

  明确;秋声 比喻的`方法

  2、作者对秋声的摹写,是用一连串的比喻借有形之声写无形之声的妙处,这些妙处何在?

  明确;用一连串的比喻把秋声比作“波涛夜惊”“风雨骤至”“鏦鏦铮铮”“金铁皆鸣”“衔枚疾走”的人马声,通过这些恰当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另外作者巧妙地利用“听”的过程写秋声,由“初”到“忽”,再到“触于物”,写出了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凭虚而来的撞击物体的秋声夜至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

  4、这两小节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分别有什么作用?

  3,如果说第一段是写的秋之声,那么第二段写的又是什么呢?朗读并讨论一下,如何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对秋状的描绘和对秋气的议论

  4,此部分怎样来写秋之状的呢?

  明确;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其中色、容为实,气,意为虚,手法是由实入虚,而对秋状的描绘,正是为了烘托秋声的“凄凄切切,呼号愤发”。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在写秋之状,接下去作者写道:“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可见作者写秋状其实是为了写秋声的由来,写出了秋声悲的特点。接着作者用“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以此表达自己的感慨,从中看出秋的肃杀。

  如果说第二段前半部分是在写秋之状,那么后半部分就是在议秋之心,突出秋心的肃杀

  5,朗读第3节,思考:宋人写文章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特点那就是: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得到感悟、得出哲理。那么欧阳修会不会只是为写秋声而写秋声呢?,那么他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人生感悟呢?

  明确:人生的忧虑烦恼、劳顿困乏会耗损人的经历。

  力所不及、智所不能的事会使人快速老去。

  人应该知足常乐,不要与人争荣。

  这一段,作者联系人生,抒情言志,由秋声及草木,由草木及人生,其伤感悲秋之情溢于言表。明确此段是本文主旨所在。

  补充资料:欧阳修在宋仁宗嘉佑占四年(1059)春天辞去开封府尹的职务,专心著述。这时的欧阳修,在政治上早已经历了多次贬官,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大化无情感伤于怀,正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在《秋声赋》中,作者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和议论的对象,采用赋的形式抒写秋感,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实际上融人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

  《秋声赋》写秋以立意新颖著称,从题材上讲,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永恒题材,但欧阳修选择了新的角度人手,虽然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但却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创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一、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二、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表现方法:

  三、掌握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

  四、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目的一、二、三。

  教学方法:

  自读、讲析、问答、练习。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教时

  一、导言

  前面我们学习了陕北民歌《回延安》这首新诗,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代北朝民歌《》。(板书)

  1、题解:

  《》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2、看阅读提示了解主题。

  3、从内容看,这是首充满传奇色彩的叙事诗。故事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叙述详略得当。

  二、听录音,学生自读

  三、正音:

  zhù kèhán jiān pèi yān jì róng shuò tuò zhuāng zhuó bàng

  机杼 可汗 鞍鞯 辔头 燕山 胡骑 戎机 朔气 金柝 红妆 著我旧时裳 傍地走

  四、理解课文内容

  1、提问:这首诗叙述了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事?

  2、按情节的内容发展出征、打仗、还乡可分几段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生字“卢、辗、篱”,理解并积累“辗转数地、悲喜交集、高堂华屋、竹篱茅舍、别墅”等词语,重点指导书写“辗”。

  2、了解课文所讲的两个故事,通过对故事中关键语句的品读,理解最后一节。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把父女俩见面的情景说得具体些。

  4、初步感受亲情的可贵,懂得有了亲情,有了爱,才有真正的家。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所讲的两个故事,理解最后一节。

  2、加入适当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把父女俩见面的情景说得具体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设置悬念

  1、师述: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家。早上高高兴兴来学校上课,放学都要回家。家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

  直接板书: 16 家是什么 (齐读)

  2、师述:请把书打开,认真读课文后来回答:家是什么?

  自由读课文 (指名回答)

  3、过渡:你们都说出了自己对家的理解,有的说对了,有的不一定正确,家到底是什么,我们在学习课文当中再来讨论。

  (设计说明: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契入口,创设轻松的氛围,导语直奔主题,在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后,家到底是什么引发学生强烈的找寻答案的欲望,使他们积极而又主动地进入文本当中。)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师述:请你们再次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文中讲述了哪两个故事?请你读了之后简单地来说一说。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或哪些问题需要讨论的,可以提出来?(学生再次阅读课文)

  2、师述:老师已把最难读的词语打在了大屏幕上。

  出示词语:

  洛杉矶 卢旺达 热拉尔

  竹篱茅舍 高堂华屋 别墅

  辗转数地 离散丧生 无家可归

  第一组:谁能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指名读)

  第二组:指名读,并说说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区别?

  第三组:指名读。师范写“辗”,学生书空一个。

  (学生可自主从音、形、义上交流。)

  3、师问:词语会读了,文中讲述了哪两个故事?(指名回答)

  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或哪些问题需要讨论的?

  学生质疑预设:富翁有别墅为什么还说自己没有家?

  为什么富翁把家说成是他的房子?

  热拉尔已经没有了家,为什么当他找到女儿时说自己又有家了?

  为什么热拉尔有了女儿就有自己的家?

  根据学生问题板书: 富 翁 有别墅 没有家?

  热拉尔 有女儿 就有家?

  过渡:要知道能善于解决问题,还要勇于提出问题,有学有问才能使我们的脑子越用越灵活,越学越聪明。接下去,我们就进入两个小故事来研究。

  (设计说明: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此次读要求学生了解文中讲了哪两个故事,提出自己的疑问。“学贵有疑”,把学生的问题归类梳理记录在黑板上,这既激发、鼓励了学生,又有助于他们掌握提问的技巧。

  词语学习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从课余查找到的卢旺达资料,与旧知相联系的对洛杉矶的了解,生字音、形的掌握,词语的理解,不是教师机械的灌输,而一一由学生口中道来,使新旧知识有机的整合。)

  三、深入学文,自主释疑

  (一)第一个故事

  1、出示故事,自由读第1、2节。

  师问:为什么富翁认为别墅不是他的家? (指名回答)

  2、师述:我听出来了,是课文中的这句话引起了你们的思考。

  出示:当你或你的亲人一旦从那里搬走,一旦那里失去了温馨和亲情,你还认为那儿是家吗?

  师问:你能否把“?”改成“。”意思不变?(指名回答)

  富翁不认为那儿是家,因为—— (指名回答)

  (指名读,齐读)

  3、 师述:你看,富翁醉卧街头没有人去关心,所以当警察问他时他说:那不是我的家,那是我的房子。同学们,当时富翁该是怎样一种心情呢?

  (指名读富翁的话。)

  师述:是啊,再大的房子,如果没有亲人,没有亲情,就不是家。(释疑)(齐读第1、2节。)

  (二)第二个故事

  师述:富翁虽有豪华的`别墅却不认为那儿是家。那为什么热拉尔找到女儿时说:“我又有家了”?我们来看第二个故事。

  (师述时代背景)

  1、带着问题默读故事。 (指名回答)

  2、师述:当热拉尔找到他女儿时是——(生答:悲喜交集。)

  “悲喜交集”解释: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出示填空:热拉尔“悲”的是 ,他“喜”的是 。

  出示: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岁,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

  (指名读,热拉尔悲在什么地方?)

  过渡:40口人只找到1人,多么的痛彻心扉!(指名读,男生读。)

  当时的热拉尔甚至想到了——(学生想象回答)课文中用的一个词是——(生答:绝望。)

  出示: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指名读)

  师问:当热拉尔知道5岁女儿还活着,他怎么找到她的呢?(女生读)

  师述:哪儿有女儿的消息,他就找到哪儿,枪林弹雨他也要闯,因为有女儿,有亲人,他就——(生答:可以重建家园。)

  (指名读第4节最后一句,齐读。)

  3、观看视频

  师述:40口人的大家庭,由于战争,现在只有一个女儿活生生地站在自己的面前,久别后的重逢,绝望后的惊喜,热拉尔看到女儿时神情如何?会有什么样的动作?会说些什么,女儿又会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请你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小组交流)

  师述:有了女儿,就又有了一份牵挂,有了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释疑)

  (设计说明:在这一环节中,精读课文与品读课文相结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扶放”结合,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他们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四、回应开头,情感延伸

  1、师述:让我们再快速浏览这两个小故事。(学了这两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

  师问:家是什么? (指名回答)

  2、师述:课文最后一节是这样对我们说的——

  出示最后一节 (齐读、引读)

  师述;没有人关心,没有人安慰,钱再多、房子再大,也感到孤独寂寞。而有了亲人,有了亲情,即使没有房子也可以重建家园。所以家,它是一个地方,但仅仅有这还不行,必须有亲情,充满温馨。

  板书:充满亲情的地方

  3、师述:学到这儿,问题都解决了吗?(释疑)

  4、师述:最后让我们在一首小诗中结束今天的课。

  出示:

  家是什么

  家是一叶小舟,让我们在人生的长河中遮风避雨。

  家是安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停靠。

  家是用爱筑成的。

  家是用情装饰的。

  家是充满亲情的地方。

  没有亲情和被爱遗忘的人,

  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设计说明:“家”到底是什么呢?回应开头,解决最后的疑问。)

  五、分层作业,自主选择

  1、把热拉尔的故事讲述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朋友听,可适当地加入人物的神态、动作。

  2、你的家里有谁?是不是充满了温馨?向同学介绍你的家。

  (设计说明:作业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布置。能力强、知识掌握牢固、对自己有信心的学生可以选择作业2,反之则选择作业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和个人爱好,选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这样既保证了学习任务的完成,又使自己的爱好兴趣得到了发展。)

  附板书:

  16、家是什么

  富 翁 有别墅 没有家?

  热拉尔 有女儿 就有家? 充满亲情的地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巩固前一课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知识,通过学生探究折纸、染纸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巩固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的知识。

  难点:

  染纸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将教师的四周布置上美丽的染纸,创设出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发现染纸的特点。

  教师展示两张染纸,一张是前一节课制作的滴染作品,颜色分布不规律且较随意;第二张是图案、颜色重复且对称的染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两张染纸的不同之处。总结:染纸作品的图形和颜色是对称的,形成重复的美感。教师质疑:图形和色彩的重复效果是怎样出现的呢?

  2、探究折法。以组为单位从教室里悬挂的染纸中选一张,分析其折法。每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前演示折法。学生感受不同折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欣赏扎染、蜡染作品,教师介绍其悠久的历史,并引导学生受水与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特点。

  4、看书,自学染纸的方法。提问:书上是怎样染纸的?生:将颜色倒入调色盘中,将纸浸在颜色中染纸。总结:这种方法叫做浸染。

  5、学生试做。

  6、解决在试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问:你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了,需要帮助?生:色彩染不透。中间部分不知道怎样染?引导学生出主意、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7、第二次制作。

  8、学生展示染纸作品。

  9、教师展示用染纸制作的各种工艺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10、总结。提问:你在制作后还有生么遗憾?有什么收获?课后小结巩固前一课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知识,通过学生探究折纸、染纸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究发现一些新的好的方法,如运用浸染法时,用废旧报纸吸一下水分,这样能够使色彩过渡的更柔和,也比较容易揭开。

语文教案 篇6

  复习要求:

  1、复习、掌握本单元的字、词以及课文内容。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内容复习: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第八单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八单元有哪些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孙中山破陋习》)

  2、我们回忆一下,这两篇课文分别讲了哪两件事?

  (1)《每逢佳节倍思亲》讲的是——(王维在重阳节那天更加思念亲人,便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谁能背诵一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指名背诵,齐背后出示全诗。

  (3)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出示:

  ①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一人”是指( )

  A王维的兄弟

  B王维

  C王维的一个好朋友

  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

  A对朋友的一种思念之情

  B对亲人、对家乡的一种思念之情

  C对故乡的一种热爱之情

  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 )

  ④今天是中秋节,叔叔在北京出差,他打电话回来说非常想我们,叔叔此时的.心情可以用诗句“( )”来形容。

  (师生逐一交流)

  (5)拓展延伸,感受古诗文无穷魅力:

  “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个人呢?你还能说出谁有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名句吗?

  参考答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杂诗》王维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宋之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张久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苏轼

  师补充:在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思乡情。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月圆之夜就曾写下了《静夜思》,宋代著名的诗人王安石也曾写下了《泊船瓜洲》,这些都是诗中的思乡名作。

  出示两首诗,齐读: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州

  北宋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都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思乡名作,课下同学们有兴趣还可以再搜集一些这一类的诗句来吟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孙中山破陋习》这一课。

  (1)什么是“陋习”?课文中的陋习指的是( )

  (2)课文讲的是什么事?(孙中山小时候看到自己的姐姐被逼着缠足,很生气也很心疼姐姐。直到他领导辛亥革命成功后,废除了缠足的陋习。)

  (3)比较句子(课后练习题)

  第一组: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却毫无办法,无力反抗。)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说说汉语拼音的作用和重要性。

  2、教说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识字读书需要它,帮助说好普通话,我们一起学好它。

  二、学习单韵母aoe

  1、出示挂图,指导观察、说话。

  (1)看图,说图意。

  (2)总结图意,教儿歌:公鸡喔喔啼,白鹅呃呃叫。小学生,上学校,见了阿姨问声早。

  2、学习aoe的音和形。

  (1)学习a读音。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观察口型,听准读音,体会发音方法,自行试读。

  教顺口溜:嘴巴张大aaa。

  点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分组读。

  (2)依次分别学习o和e。方法同上。

  (3)指名读aoe,顺着读一遍,再倒着读一遍。分组读,齐读。

  3、小结谈话:aoe都是单韵母,单韵母一共有六个,我们今天先学三个。

  4、巩固练习。

  (1)出示字母卡片,学生顺着读,再打乱顺序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

  5、指导书写。挂出四线格小黑板。

  (1)认识四线格。

  (2)教师依次范写aoe。

  (3)学生在书上描红。

  三、作业

  1、自己认读拼音卡片。

  2、练习在四线格描红本上写aoe各一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几个单韵母?

  2、抽读aoe卡片。

  二、学习aoe的四声

  1、认识声调符号和各个声调名称。

  2、板书声调符号,指着领读“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3、学习a的四声。

  (1)出示a的四声。

  (2)讲述:第一声读得高又平,二声好象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好象下山坡。

  (3)个人练读a的'四声。

  (4)指名读a的四声,正音。

  (5)分组读、齐读。

  (6)出示oe的四声,仿照以上方法进行教学。

  (7)出示aoe的四声,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分组读、个人读,体会四声的升降。

  4、看挂图,体会四声意义。

  说说阿姨的“阿”是第几声,小鹅的“鹅”是第几声。

  三、巩固练习

  1、抽读aoe的四声卡片。

  2、听老师读不同声调的三个单韵母,说出是第几声。

  3、看书上的情境图和表音表形图,练背语境儿歌,帮助记忆。

  4、抄写aoe,再依次加声调符号。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4-05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乐园》教案08-29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树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