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9篇[通用]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儿童是独立发展的个体,只有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所以我设计了这节活动,重点突出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自主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手机的功能。
2.感受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以及手机对人们生活的不利因素。
3.引导幼儿正确合理的使用手机。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手机(翻盖手机、滑盖手机、直板手机)活动重、难点重点:引导幼儿了解手机的功能。
难点:
引导幼儿正确合理的使用手机。
活动过程
一、参观手机店,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出示PPT教师:你们看图上是什么?哦,是手机。这是张老师刚开的手机店。你们都看到了那些手机呢?今天,老师把店里的几款手机都带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二、了解手机的功能教师:你们在家里玩过爸爸妈妈的`手机吗?他们的手机有什么本领呢?(指名幼儿回答)教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带来的手机都有什么本领?老师让小朋友自己来发现,好吗?(幼儿人手一部手机自由探索发现,教师巡回观察。)教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很多图片,你们认识吗?(介绍各种图片代表的意思:信封代表发信息,钟表代表时间,话筒代表录音等。)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手机上有这种本领,就在图下打√,没有就空着。(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小朋友的好多图片下都空着,因为我们拿的是以前生产的手机,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现在用的手机本领可大了。
三、学当小记者。
教师:今天请小朋友们当小记者,去采访客人老师的手机有什么本领,完成我们的记录表。(幼儿两两结伴去采访客人老师。)
三、了解手机对人们的危害。
出示PPT,引导幼儿了解手机对人们正常生活的不利影响。
四、结束教师: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我们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要合理地使用手机。
活动反思在本次活动中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来说说:在第二环节中,给孩子投放的操作材料太单一,孩子的探索没有达到我预设的效果。在让孩子采访时,也没有交代清楚,所以整个过程显得有点乱。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来说说:在第二环节中,给孩子投放的操作材料太单一,孩子的探索没有达到我预设的效果。在让孩子采访时,也没有交代清楚,所以整个过程显得有点乱。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蜘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了解各种各样的小型动物。
2.激发幼儿观察和认知小蜘蛛的兴趣,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蜘蛛在哪里
2.课件:图片-蜘蛛
3.ppt课件:巨型蜘蛛
动画片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谜语:一个小珠子,吐丝结网子,网子粘虫子,吃成小胖子。
2.教师:你们知道蜘蛛在哪里吗?
二、 展开
1. 你们想看小蜘蛛的动画片吗?
播放动画片:蜘蛛在哪里,幼儿观看。
让幼儿说一说蜘蛛长什么样子。
2.利用蜘蛛图片,细致的观察蜘蛛的外形特征。
(1)蜘蛛的头胸部长着什么?它的腹部是什么形状的?
(2)小结:蜘蛛的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
头胸部有蜘蛛的口器、八只步足,腹部一般为圆形和卵圆形,能纺出丝的纺织器在腹部。
3.了解生活习性。
(1)你在哪里见过蜘蛛?蜘蛛是怎样捕食的?
蜘蛛喜欢吃什么?
(2)小结:蜘蛛生活在树上、草间、石下、水边、洞穴、灌木丛等处,能适应各种环境,有的蜘蛛结网捕食,有的蜘蛛四处找吃的,还有的`生活在洞穴中,蜘蛛以昆虫、多足类动物为食物。
4. 了解蜘蛛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1)蜘蛛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蜘蛛?
(2)小结:蜘蛛能捕捉农田里的很多害虫,有的蜘蛛还可以入药。
因此,蜘蛛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和利用蜘蛛。
5.了解蜘蛛的种类
(1)Ppt课件:巨型蜘蛛
(2)通过观察,让幼儿知道蜘蛛有很多种类型,还有毒性蜘蛛。
三、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其他小型动物,激发对小动物观察活动的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加活动,探索启动玩具的不同方式。
2.乐意与同伴交往,体验和他人分享玩具的快乐。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4.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二、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汽车、飞机等各种惯性玩具、发条玩具、电动玩具,并讨论玩具的摆放。
2.三个筐。
三、活动过程:
1.欣赏丰富多彩的玩具。幼儿自由参观玩具展,幼儿可以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
2.初步探索玩具的不同玩法。
鼓励幼儿自选玩具,自由操作,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与方法。
请幼儿说说自己玩的什么玩具,以及是怎样玩的。
3.发现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开启方式。
幼儿自由结伴,尝试不同的玩具操作,比较它们不同的开启方式。
师:我发现刚才小朋友都玩得很开心,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刚才玩了什么玩具?。,你是怎么让它们动起来的?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如:小青蛙上了发条就会跳,小火车打开了开关就会跑。
(请小朋友分类摆放)
总结:××玩具、××玩具、××玩具我们用手推着动的,手放了以后它们还会动,它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惯性玩具;××玩具、××玩具、××玩具都需要上了发条才会动的,我们也给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发条玩具;我们再来看一下××玩具、××玩具、××玩具它们都是靠什么动起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肚子里都藏了什么东西?(电池)原来它们是靠电池才动起来的,打开开关按纽电源接通了它们才会动起来。所以它们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电动玩具。
4. 幼儿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外力作用对玩具动起来的影响。
师:刚才小朋友都把玩具宝宝分类了,那小朋友再想想如果我玩发条玩具的时候,发条拉的短一点和拉的长一点会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再看一看惯性玩具,如果我推的重一点和轻一点,它们开的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幼儿带着老师的问题进一步探索。)
总结:原来发条玩具的绳子拉的越长,它就跑的越快,而且跑的.很远;拉的短一点它就跑的慢一点,近一点。惯性玩具推的重一点,它就开的快一点,远一点;推的轻一点,它就开的慢一点,近一点。
5.欣赏遥控玩具。
教学反思:
以下几点:
本次活动的教育资源来自于孩子们喜欢的事物玩具,作为中班的孩子有他们的年轮特点,有意行为开始发展,适应了科学活动提出的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作为我们老师应充分利用孩子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这一要求的。反思我理了
1,教师评价与孩子评价
玩具先动起来的孩子给了鼓励,让孩子和同伴交流示范的时候孩子的参与欲望,最后经理奖励每个人的电池,但本课也还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
2, 示范观察与交流
让孩子在玩具工厂里摸一摸,做一做,拆一拆等达到了让孩子主动观察周围事物的目标。让一部分的孩子的玩具先动起来,并让玩具先动起来的孩子示范自己怎么安装电池的。让玩具安装上电池但不会动的观察自己安装的电池跟别人安装的有什么不一样。并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意见,也让孩子与孩子之间有一个沟通与讨论的机会。
3,经理送了每个孩子一对电池让孩子们拿着电池能使某些物件动起来,以达到孩子的学习环境由课堂转移到了我们实际的生活中来,这让活动由课内空间到课外空间的相结合。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了解石头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探索过程。
3、引发幼儿对周围石头的兴趣,关心周围的物质世界。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形状各异的石头;装满水的玻璃缸;内装纸盒、积木、雪花片、酸奶瓶的小筐;泡沫板、橡皮泥、擦手巾。
2、人手一份:水彩笔。
3、石头制品:石狮子、假山、石茶具、石头画、石臼、石雕等。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探索石头奥秘的兴趣。
带幼儿参观“石头展览馆”,通过看、摸、玩等形式感受石制品,了解其名称用途,发现它们的共同点(石头制成)。
二、第一次玩石头,初步发现石头的秘密。
告诉幼儿每块石头都藏着许多不同的秘密,以寻找秘密的方式比比谁找的秘密最多。
1、引导幼儿玩石头,用看、摸、掂、捏、敲、滚等方式从颜色、形状等方面来感知石头的不同特征。
2、引导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探索过程。
师幼小结:石头摸上去凉凉的,颜色有灰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石头的形状有的是尖的、有的是圆的,鹅卵石是椭圆形的,很硬、有点重……
三、第二次玩石头,进一步感受石头特征。
指导幼儿把石头放在水中玩,然后再往水里投入塑料、积木、纸盒与石头比较,发现问题。
1、启发讨论:玩石头要注意什么?
2、幼儿操作,发现问题。
a、透明的石头在水中变得更透明;
b、有的石头会变色,图案变得更清楚;
c、石头会沉在水底,塑料、纸盒、积木会浮在水面。
3、教师小结(结合幼儿的回答和幼儿一起重复一次实验过程,并作完整小结)
四、通过谈话、分类等活动深入了解石头。
1、石头的.家在那儿?
(江、河、湖、海、沙滩、山上、公园……)
2、石头有什么用途?
(盖房子、铺路、造桥、造假山、制工艺品…)
3、启发幼儿按大小、颜色、形状给石头分类。
【活动延伸】
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石头进行粘画,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碘伏遇淀粉会变色
2、能大胆参与实验并尝试记录
3、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淀粉画一幅、装有碘伏的喷壶一个
土豆、馒头、青菜、胡萝卜人手一份
记录单人手一份、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引发幼儿探究欲望
1、认识碘伏
师:谁能猜一猜我的喷壶里装的什么?
(引导幼儿从气味、颜色方面观察)
师:喷壶里装的是碘伏,小朋友腿或者胳膊摔伤时,用它来消毒;打针前医生也会用碘伏消毒
2、出示淀粉画
师:谁愿意把自己看到的`说一说?(什么都没有)
师:真的什么都没有吗?确定吗?
3、喷画
师:用装有碘伏的喷壶喷洒淀粉画,碘伏遇上淀粉变色,立刻呈现美丽的风景画
4、认识淀粉
师:原来我的这幅漂亮的风景画,不是用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画的,而是用它画出来的(出示淀粉,引导孩子摸一摸、闻一闻、观察颜色等感知淀粉)
师:淀粉是白颜色的,所以画画看不出来,而喷壶里装有碘伏,淀粉遇到碘伏后,就会变色,所以我们就能看到画的内容了
二、动手实验,寻找淀粉
1、出示馒头、土豆、青菜、胡萝卜,寻找淀粉
师:小朋友们可不能小瞧淀粉,在我们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含有淀粉,小朋友猜一猜这些东西里面会有淀粉吗?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吗?(幼儿自主发表意见)
小结:用碘伏来帮忙,当和碘伏碰在一起变色的就有淀粉
2、讲解记录单
3、幼儿实验记录
三、分享记录单
延伸活动:出示PPT,请小朋友帮我看看这些东西里都含有淀粉吗?每人选2种自己最喜欢的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玩变色游戏的乐趣,产生探索的欲塑;2、初步了解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能够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活动准备】
透明饮料瓶若干个,瓶盖若干个,颜料少许,音乐,小记录表,大记录表,水彩笔,用来验证实验的全套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彭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呢?"幼:想!
师:"这些就是彭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游戏道具,到底是什么呢?"(揭开遮布)。哇!桌子上放着的是什么道具啊?
幼:瓶子。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瓶子里都有什么?"幼:有水。
二、发现秘密,激发探索欲望。
1、师:"告诉你们哦!这些瓶子里面都有一个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秘密啊?"幼:想!
师:"下面请每个小小魔术师都走过来轻轻的拿一个瓶子,让我们和瓶子一起来跳个舞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2、播放音乐,教师带着孩子们一起摇晃瓶子里的水。
3、音乐停止。
师:"哇!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我瓶子里的水变成了×色"。
这时请幼儿说出自己瓶子里的颜色。
4、教师假装在听瓶子说话,动作要夸张。
师:"嘘~~~~小瓶子在说话,它说它想和小朋友坐在一起,我们带着小瓶子回座位做好吧!"5、小结。
师:"小朋友们,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变颜色?"请幼儿举手回答。
幼:有颜料。
师:"哦?颜料藏在哪里了?"师:"我们一起小心打开瓶盖看看。"幼:盖子上有颜色。
三、初步体验三原色的变化。
1、更换瓶盖操作。老师先示范一次,让孩子看清楚过程。
师:"假如我的黄色和××小朋友的蓝色混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老师来试试看。"师:"哇~~又变颜色啦!我的黄色和跟××小朋友的蓝色在一起变成了绿色。"师:"现在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交换一个和自己不同颜色的盖子盖上,然后用力的摇一摇,看看会变成那一种颜色。"小朋友自由交换盖子。
2、总结。
师:"原来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四、幼儿到操作区进行第一次操作。
1、教师简单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步骤。
2、幼儿自由操作。
3、教师小结,请幼儿说出自己操作的经过和变化的颜色,幼儿说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做记录,给予孩子做记录的初步经验。
四、幼儿到操作区进行第二次操作。
1、师:"现在彭老师要交给小朋友们一个任务,我要请大家再操作一次,但是操作过程中要做好记录,记录的方法就是刚才老师在黑板上记录的方法一样。"
2、请小朋友进行操作、记录。
五、拿着记录表回到座位总结。
1、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记录表。
2、老师在小朋友说的同时做出总的记录。
3、老师验证小朋友所做的实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并了解水位高度与水柱喷射距离间的关系。
2.启发幼儿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准备:
1.可乐瓶若干,根据需要在每只瓶子上钻洞并用胶布封住,然后装上水。
2.小红旗和小黄旗每人各一面,蓝、红三角形若干。
3.用于加水的桶和杯子各一只,胶布若干。
4.用来测量水位高度的绳若干。
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都喜欢玩水。今天我准备了一些瓶子,我们一起来玩喷水的游戏,好吗?
二、动手操作,交流经验
(一)进行第一个实验。
1、你们的桌子上都有两个瓶子,这两个瓶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请
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2、我听到大家都说得很好,现在请你们用胶布把洞口封住,然后加水到黑
色的线上。
3、果同时撕去洞上的胶布,你们猜一猜是黄色的水喷得远,还是蓝色的水
喷得远呢?在你认为喷得远的瓶子后面插上小黄旗,如果你认为它们喷得一样远,就在两只瓶子中间插上小黄旗。
4、(都做完了)现在请两位小朋友把瓶子放好,洞口朝前,用力把胶布撕开,然后把两个瓶子放在一起,仔细观察,在喷得远的瓶子后插上小红旗表示实验结果,观察自己的猜测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5、提问:怎么样?猜想结果与实验结果一样吗?那你们发现
了什么?为什么喷出的水会一样远呢?
6、师操作,验证结果。
7、请幼儿用绳测量喷水的洞口离水面的高度。
8、发现了什么?
9、师再次操作,验证结果。
10、出示总表,小结:水位一样高,洞口一样高,一样大,它所受的压力就一样,所以,喷出的`水就一样远。
(二)(出示有两个洞的瓶子)进行第二个实验。
1、师:看,这个瓶子有两个洞,如果同时撕去洞上的胶布,你们猜一猜哪个洞的水喷得远呢?在你认为喷得远的洞旁边贴上蓝色的三角形,如果你认为它们喷得一样远,就在两个洞中间贴上蓝色的三角形。
2、都做完了)现在请小朋友把瓶子放好,洞口朝前,用力把胶布撕开,仔
细观察,在喷得远的瓶子旁贴上红色的三角形表示实验结果,观察自己的猜测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3、提问:怎么样?猜想结果与实验结果一样吗?那你们发现了什么?
4、师操作,验证结果。
5、为什么下面的洞水喷得远?
6、小结:虽然,洞口一样大,但下面的洞比上面的洞低,下面的水就多,
压力就大,所以,下面的水就会喷得远。
(三)观看录象,拓展经验。
1、出示洞口一样高,一样大,但水位高度不一样的瓶子进行比较。
2、出示水位、洞口一样高,但大小不一样大的瓶子比较。
延伸:
出示洞口一样高一样大,但水位不同,并盖紧盖子的两只瓶子,请幼儿回
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看哪只瓶子喷得水远?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目标:
1、乐于参与活动,体验过伞关游戏的乐趣。
2、认识伞的特征,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伞的多种功能。
3、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跳、跑、爬、投掷等能力的发展。
准备:
1、实物:伞 16把、 图片(PPT)、
2、故事图片:小老鼠摘苹果
3、自制小纸伞人手一把、 沙包8个、 篮子4个
4、音乐:歌曲《小雨伞》、 下雨和打雷的声音
过程:
1、幼儿手拿小纸伞随着歌曲《小雨伞》唱唱跳跳进场。
2、听到下雨打雷的声音,幼儿找地方躲起来(坐垫子)。
师说:“下雨了怎么办?用什么来挡雨?”
幼儿说:“雨伞。”
3、老师出示伞,让幼儿观察。
师说:“伞是由伞柄、伞骨、伞面构成。伞柄是伞的主心骨,支撑着整个伞。伞骨支撑伞面,伞面制作材料是布,可以遮雨。”
师说:“伞可以用来做什么?”
幼儿自由地说:“遮雨、遮太阳……...”
(老师出示PPT,让幼儿观看)
4、老师边演示图片边讲述故事《小老鼠摘苹果》,幼儿倾听。
听完故事后,老师提问:
(1)小老鼠是怎样过河呢?
(2)小老鼠想到什么办法来摘苹果呢?
(3)小老鼠的伞有什么用呢?
5、老师小结:伞可以用来挡风雨、遮太阳、当小船、当拐杖、勾东西。(老师出示PPT,让幼儿观看)
6、游戏:《过伞关》
(1)幼儿观看教师创设的游戏情景,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2)将幼儿分成四队,请幼儿聆听游戏的玩法:
第一关:跑到第一伞关时,要双脚跳过伞。
第二关:跑到第二伞关时,要转动三圈伞。
第三关:跑到第三伞关时,在斜放在地上打开的`大伞处,从伞面、伞柄和地面构成的洞中爬过。
第四关:跑到第四伞关时,将两个沙包投入倒放在地上的伞中。完成将伞中沙包捡起放回篮子里,然后返回跑,轮到下一个接着游戏。最快一组则赢。
7、老师小结,幼儿随着歌曲《小雨伞》结束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伴随着幼儿成长,幼儿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游戏犹如火花,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因此,在《小动物找家》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以小鸭子排队、游泳和鸭子找家的情景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让幼儿在数一数、排一排、分一分、连一连这个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中,寻找物体的特征,并逐步掌握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进行分类,这种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自然而然地带领幼儿学习数学,喜欢数学。
案例描述:
一、小鸭子排队——正确认识8以内的数量。
师:一天天气真好,小鸭子们要出去学游泳了,一共有几只小鸭子?(8只)猜猜谁会带小鸭子去学游泳?小鸭子们快来排队。鸭妈妈们都带了几只小鸭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按照鸭妈妈身上的数字,给小鸭子排队。
分析:《幼儿园课程》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环境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幼儿在相应的环境中通过感知、操作等活动,与物体相互作用,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从而获得大量的科学经验。因此,在第一环节的以情景“小鸭子排队”导入活动,使幼儿很快的被带入到富有情节游戏的环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更轻松地引导幼儿正确认识8以内的数量,并根据鸭妈妈身上的数字(标记)找出相应数量的小鸭子,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二、小鸭子游泳——按物体的大小或颜色特征分类。
1、师:一个池塘太小了,小鸭子呆不下,请你想一想,把小鸭子分在两个池塘里,而且要让小鸭子一看就知道应该在哪个池塘里游泳。(先和同伴商量一下)
2、引导幼儿根据小鸭子的大小或颜色分类。
(1)请幼儿说说:你想怎么分?为什么?
(2)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为什么这么分?(根据幼儿提出的一个特征,教师出示相应的标记,请幼儿根据标记分类。)
3、教师,归纳几种不同的分类依据,如:大小、颜色。
分析:中班的幼儿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让他们将小鸭子分在两个池塘里游泳,而且让小鸭子一看就明白自己该去哪个池塘时,幼儿自然地想到了平时分组或收拾玩具时的标记,于是根据小鸭子身上的特点,按大小或颜色分别送到两个池塘。调动了幼儿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幼儿主动的投入学习活动。
三、鸭子找家——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1、时间不早了,鸭妈妈、小鸭子要回家了,它们住在哪个家?
2、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房子上有两个标记,要按每间房子上的两个标记把鸭子们送回家。
分析:把知识呈现给儿童或马上回答他们的问题或立刻指出他们的错误,并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帮他们自己发现答案比公布答案重要得多。因此,在按物体的大小、颜色两个特征分类这一环节,教师先引导幼儿独立思考,并允许幼儿演示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这时,教师作为一位旁观者,和其他幼儿一样注视着每一位上来操作的幼儿。当一位幼儿只按照房子上的一个特征(颜色)送小动物回家时,教师没有立刻给予纠正,而是引导他自己来发现这一问题。这时,下面的幼儿早按耐不住了,纷纷想发表自己不同的想法。但是教师并没有让该操作的幼儿马上回去,而是借机给他一次发现问题的机会,“你觉得鸭子能回这个家吗?下面的小朋友都有不同的想法了,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呢?”该幼儿一看,一下子找出了自己的'错误,马上自己纠正过来,于是教师追问:“为什么刚才的那个房子不是这只鸭子的家?”“我只是看了房子上的颜色,没有看大小的标记,所以送错了。”于是,教师趁机:“刚才东东小朋友只看到了房子上的颜色就送鸭子回家,结果找错了,所以在送鸭子回家时,一定要看清楚房子上的两个标记才不会找错。”于是,在这一出现问题又发现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很自然地掌握了根据物体的一个或两个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这种幼儿自己发现、解决的问题使幼儿更易接受和掌握。
四、幼儿操作——练习按物体的特征分类。
1、出示幼儿操作材料,教师讲解操作要求:先找一找图片上物体的特征,再连线。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幼儿独立思考,作业清楚。
3、幼儿相互检查;展示个别幼儿操作结果,集体检查。
分析:通过上面三个环节层层递进的学习,幼儿已掌握了按物体的一个或两个特征分类的方法,为了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在最后的环节让幼儿自己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并通过相互、集体检查,提高了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反思: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创导发现法,他认为:“教学不仅应使孩子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他主张教师材料,引导儿童自己去探索事物,发现知识,解决问题,做出结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材料,最能够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归根结底是为幼儿感知、观察、操作准备的。活动中教师巧妙地设计了鸭妈妈3只(身上分别写数字5、2、1),小鸭子8只(2只大花鸭、1只小花鸭、3只小灰鸭、1只大灰鸭、2只大黄鸭、2只小黄鸭),运用一些能移动、具有暗示性作用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数一数、排一排、分一分、连一连等环环相扣的活动中,产生很强的探索欲望。通过探究操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由于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孩子们乐于参与、乐于交流。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的课前准备很充分,从活动的生成,活动条件的创造,材料的准备(活动教具、教师相关知识的储备),问题的提出,到幼儿探索过程中切入等等,教师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虑和周密安排。这样才能组织好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5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1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6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8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6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8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0
中班科学教案07-20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3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