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11 11:04:03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8篇[实用]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8篇[实用]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说出判断的根据。

  师:小马虎感谢你们帮他解决了难题,他呀非常佩服大家的判断推理能力。说到判断推理,有一个人在这方面是非常了不起的。看!他是谁?(柯南)

  给警察叔叔帮忙:

  案发现场,从目击证人口中得知作案人是外省口音,年龄是40岁左右,男性,

  通过排查找出了一些嫌疑人,这些是他们的身份证号码,你知道作案人是谁吗?

  1、110105199311299155

  2、420504196806052136

  3、310245196902134521

  4、332625196712203578

  3.联系实际,开阔思维。

  (1)了解身份证的用处

  师:你们知道身份证主要有哪些用处吗?

  (银行取款、邮政取款、坐飞机、贷款、住酒店、登机、贷款、开户、更改户籍资料等。 )

  师:身份证能反映一个人的多种信息,所以一定要保管好,不要随便借给他人使用,同时今天课上的身份证号码也要注意保密。

  师:身份证号码要表达的意思用文字能表达吗?既然可以,为什么还要用数字编码来表示呢?

  (用数字能简洁明了的表示一大串信息,不会混淆。 )

  师:这么几个简简单单的数字就可以反映出我为十多亿人的信息!可见用数字来反映信息是多么的.简洁明了,这也就是数字编码的优越性。(板书:简洁)

  (2)走进生活,了解其他编码的知识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身份证上的数字,其实呀,在现在这个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的社会中,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象身份证这样的数字编码,你能举个例子吗?

  (邮政编码,银行帐号、电话号码、车辆号码……)(欣赏图片)

  四、运用编码,设计编号。

  1、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给自己来编一个学号呢?

  (出示活动要求:1.这个学生编号反映哪些信息比较好?2.这些信息打算分别用什么?3.代码的顺序怎样编排?)

  2、小组讨论:你们认为在编号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简洁方便,有规律,不能重复,唯一)号码上反映哪些信息比较好?(入学年份、班级、学号)

  3、学生尝试独立编码。

  4、作品展示

  5、小结:大家真能干!在短短的时间里就编好了一个学号,而且反映出了这么多的信息,老师一定把你们的这些好建议、好方法转告给校长,让他来采纳大家的这些建议和方法,你们乐意吗?

  五、课堂总结,引申探究。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课后调查。

  活动内容: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调查收集一些邮政编码,了解邮政编码所反映的信息。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05~106页节约用水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调查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数据测量、收集、整理,计算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漏水体积,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经历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强化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水龙头单位时间漏水量的测算,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联系生活实际的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所测量的数据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应用。

  教学准备:

  1.调查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查找有关宣传节约用水的资料。

  2.学生分组测量一个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滴水量。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出课题

  1.视频,创设情境。

  课前:课件播放优美的水声。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预设:水)

  教师:老师昨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有关水的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宝贵的水资源)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教师:看完这篇报道,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或是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1: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预设2: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很少,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教师:是啊,同学们,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而水是生命之源,人一刻也离不开它。但在实际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随处可见。

  教师:课前我请同学们调查了周围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晒一晒吧!(预设:洗车,水龙头没关等)

  教师:刚才同学们举的一些例子,都是我们生活中很习以为常的小事,因为有些人意识不到水的珍贵。但在同一片蓝天下,还有许多人在备受干旱的煎熬。现在,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一下干旱之苦。(课件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图片)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3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52页例3.

  出示例3.

  教师: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 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125=60(个) 6045=2700(元)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 12545=270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球。

  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汽车,这些汽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

  3、一中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小刚家装修时买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

  1、菜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安装6盏日光灯。这些教室一共安装多少盏日光灯?

  3、在一条公路的一边种树,先在一头种一棵树,以后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24棵就种到另一头了,这条路长多少米?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

  解决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要根据已知

  条件找间接量,确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引导学生学习解决乘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了三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1、阅读与理解;

  2、分析与解答;

  3、回顾与反思。

  在仔细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再让学生自己列出综合算式,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设计说明

  1.关注激趣导入。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是一节课成功的前提,本设计通过选取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拔河比赛”情境引入新课,并追问如果4个班,每2个班都要比一场,一共要比多少场。因为是学生日常熟悉的情境,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关注问题引导。

  对于新课的学习,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实践固然重要,但离开了老师的引导,有时就会徒劳无功。本课时先组织学生动手连一连,再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的行动有了明确的方向,边操作边思考,有效地推动了教学的进行。同时在具体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更具时效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卡片硬币若干。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中,我们班获得了冠军,老师感到非常骄傲。不过我们是抽签决定对手的,只比了2场,如果4个班每2个班都要比一场,一共要比多少场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这一实际情境引入,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入手导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小组合作,探究实践。

  课件出示教材103页主题图,请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提问:小组赛时每2个球队踢一场,一共要踢多少场?

  1.理解关键句。

  “每2个球队踢一场”是什么意思?

  指名让学生回答。

  小结:“甲与乙踢”也表示“乙与甲踢”,与二者的`顺序无关。

  2.自主猜测。

  一共要踢多少场?请同学们大胆地猜一猜,看谁能猜对。

  (学生猜测)

  3.组内探究,并汇报。

  (1)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卡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自由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老师给予订正、补充和鼓励。

  预设

  方法一每2个球队之间连一条线,这样就可以表示他们踢过一场比赛了。

  方法二把4个球队摆成正方形,按顺序一个球队一个球队地连。

  方法三画曲线连,4个球队依次排开。

  方法四用①~④代表4个球队,两两一组,写出6组搭配方法,即①②、①③、①④、②③、②④、③④。

  4.怎样做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不管用哪种方法,只要按一定的顺序找,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设计意图:通过找出题中关键句“每2个球队踢一场”,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了解比赛规则,化难为易,进而让学生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

  5.做一做。

  (1)完成教材103页1题。

  学生实际演示一共要通多少次电话。

  (2)完成教材105页8题。

  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硬币模拟操作,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结果,和小组成员交流。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三(1)班要从4名同学中选择2名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一共有几种选择方法?

  2.老师买来5种颜色的铅笔作奖品,本周玲玲被评为三好学生,老师请玲玲选2支不同颜色的铅笔。玲玲有几种选择方法?

  3.用天平称物体,现在有1克、2克、5克的砝码各一个,用这三个砝码可称出多少种不同质量的物体?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正确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三角形与梯形的分类;

  3、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平移、旋转,加深对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

  4、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会选择折线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平移和旋转等。

  教学资源:

  投影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揭题:今天,我们把几个还没有复习的单元来进行归纳和整理。回忆一下,还有哪些单元没有整理过呢?(升和毫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对称、平移和旋转,以及统计。)

  提问:在这些单元中,你觉得有困难的内容是什么?(自由发言)

  引入:接下去,我们来复习这些知识,希望大家通过复习,对各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有所提高。

  二、复习升与毫升

  1、整理与复习第14题

  先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再启发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和对升与毫升的认识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整理与复习第15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再交流想法,进一步明确升和毫升的进率:1升=1000毫升,以及相关的换算方法。

  3、小结:升与毫升的有关知识。

  三、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整理与复习第16题

  学生独立在点子图上画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然后交流正确的画法,强化学生对这几个图形的正确认识。

  2、整理与复习第17题

  先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的'含义,再让学生分别在图中画出底边上的高,并标上直角标记。

  3、整理与复习第18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用2厘米、3厘米、4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分别围出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然后结合有关知识的理解,分别回答有关的问题。

  4、整理与复习第1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指名两位学生板演,然后汇报交流,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等腰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5、小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相关知识。

  四、复习平移、旋转与统计

  1、整理与复习第20题

  让学生在方格图在分别画出轴对称图形,并把简单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交流画法,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掌握把一个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进行平移和旋转90度的方法。

  2、整理与复习第21题

  (1)预先布置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了解自己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上学期每学期期末的身高情况;

  (2)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分别有什么优点?

  (3)讨论交流:某位同学一至四年级身高增长情况用哪种统计图表示表示收集的信息比较合适?

  (4)独立完成统计图;

  (5)小组交流:说说从图中能看出些什么?根据统计图中的变化趋势估计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3、小结:平移、旋转与统计的重要知识点。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希望你们在接下去的一段时间里认真复习,迎接考试,以取得另自己满意的成绩。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重点

  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圆的对称性。

  难点

  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具

  教学圆规

  电化教具

  课件

  一、 创设情境:

  亮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他很快找出来了。你有办法找出来吗?

  二、探索活动:

  1、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找到圆心。

  (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2、通过折纸你发现了什么?理解圆的对称性。

  (1)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再折纸,体会圆的轴对称性,画出圆的对称轴。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通过折纸你还发现了什么?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1)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个圆里的半径有什么特点?

  (2)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圆里的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做完后交流汇报。

  2、完成练一练进一步巩固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完成填一填

  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并试着填一填,有困难的向老师或同桌请教。

  汇报交流,说答题根据。

  4、完成书后第3题。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内容。

  学生利用经验很容易找到圆心,如果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对折再对折就可以找到圆心学生很难说清楚。教学中通过折纸观察思考,找到答案。交流汇报,从中进一步理解圆的轴对称,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对以学过的轴对称图形进行整理,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对比中发现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不同特点,从而突出圆具有很好的轴对称性。

  多次折纸的过程中探索,发现,验证。操作中体会交流,体会圆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个别学生做试一试的题目会有困难,注意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二)

  我们的发现

  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里d=2r或r=1/2d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学生利用经验很容易找到圆心,如果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对折再对折就可以找到圆心学生很难说清楚。教学中通过折纸观察思考,找到答案。交流汇报,从中进一步理解圆的轴对称,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4题。

  二、教学要求:

  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求两个数的(和倍、差倍)应用题,能正确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来检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和检验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果园里有梨树42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板演)

  2、根据下列句子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杨树和柳树一共120棵

  杨树比柳树多120棵

  杨树比柳树少120棵

  3、出示线段图:梨树:

  桃树:

  从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梨树的棵树用x表示,桃树的棵数怎样表示?

  4、出示条件: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5倍。

  根据这个条件,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公鸡的只数用x表示,那么母鸡的只数可以怎样来表示?

  5、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练习二十一第1题)

  6、交流:板演,你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解答的?

  7、导入:在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谁来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1)齐读。

  (2)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边问边画出线段图。

  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把哪个数量看做一份?用线段图来表示我们先画梨树,桃树的棵数有这样的几份?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

  (3)“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是什么意思?

  这道题要求的数量有两个,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做比较简便?

  (4)下面我们就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道题用方程来做,学生讨论。

  (5)交流。

  (6)通过讨论和同学们的交流,你们会解这道题了吗?请做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校对板演。还可以怎样求桃树的棵树?

  (7)方程解好了,下面要做什么了?你准备怎样检验?(把问题作为已知数进行检验,)生说,师板书,齐答。

  2、教学想一想。

  现在我们把第一个条件改一下,变成“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你能列方程解答吗?(出示改编题)

  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集体订正。提问:设未知数时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

  3、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不同?因此,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4、小结。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看出,如果两个数量有倍数关系,就可以把1份的数看做x,几份的.数就是几x;把两部分相加就是它们的和,两部分相减就是它们的差。我们可以根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校对:你是根据哪个条件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

  2、只列式不计算。

  一个自然保护区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2.2倍。

  (1)已知天鹅和丹顶鹤一共有9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2)已知天鹅的只数比丹顶鹤多3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3、选择正确的解法。

  明明家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鸡和鸭一共56只,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1)解:设鸡和鸭各有x只。 x+3x=56

  (2)解:设鸡有x只,鸭有3x只。 x+3x=56

  (3)解:设鸭有x只,鸡有3x只。 x+3x=56

  商店里苹果的重量是梨的3.6倍,苹果比梨多26千克。苹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

  (1)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 3.6x-x=26

  (2)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 3.6x+x=26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感觉到今天学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那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疑问吗?

  老师有个疑问,想请你们帮我解决:为什么今天学的应用题用方程来做比较好,而复习题用算术方法做比较好呢?说明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2—5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的例题、试一试,第50~51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材简析]

  和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是在前面一图两式的基础上,通过一图四式组织学生学习,初步建立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既要处理好一图两式与一图四式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使学生比较自然地理解一幅图所列的四道算式,又要引导学生联系一幅图的图意,把列出的四道算式对照起来看,体会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从一道算式推出相应的另一道算式的结果。和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内容较多,在练习过程中要多创设形式活泼、学生喜爱的练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对图画表示的实际问题,要让学生说说图意,感受生活的情境,并联系实际生活的经验,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在探索与讨论的基础上,正确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问题。教学难点是理解算式的含义和认识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经历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喜欢学习数学,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1出示游泳活动的情境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说图意,

  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

  2集体交流:看了这幅图,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1)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怎样算

  (板书:5+3=□,3+5=□)

  怎么想5加3和3加5等于几

  看看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2)看了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板书:8-3=□)怎样想8减3等于几

  (3)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来怎样列式(板书:8-5=□)怎样想8减5等于几

  [评:面对一个新的知识,教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相互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计算得数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问:同样的一幅图,小朋友们列出了几道算式看了这四道算式,你想到些什么(小组讨论、交流,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评:从一图两式自然地过渡到一图四式,让学生体会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组织学生交流比较四道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4 试一试

  (1)出示兔子拔萝卜的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2)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3)集体订正:让学生结合图说出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及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二、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1 想想做做第1题

  (1)看图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2)集体订正: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为什么第二幅图只列出了两道算式

  2游戏巩固

  游戏一:帮帮小河马

  出示□+□=8,说明:小河马遇到难题了,看它多着急啊!你能帮帮小河马吗

  让同桌一起用数字卡片摆一摆,说一说算式

  游戏二:旋转木马

  在旋转木马的音乐声中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同桌相互交流

  游戏三:放鞭炮

  用卡片逐题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指名口答。如回答对,其余学生发嘭、啪声;如答错,则发嗤声

  [评: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持久性较差的特点,教师创设了形式活泼、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学。]

  3 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说出图意后列式解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

  4 想想做做第6题

  小组合作探讨:根据图意你们能列出多少道算式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

  [评:通过创设开放性的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了不同学生需要,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总评]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尝试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参与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实现了从不知到知、从已知到新知的矛盾转化。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求,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在练习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设了多种练习形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数学活动过程。设计开放题,培养了学生灵活、综合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31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1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23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2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2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8

小学数学教案07-20

小学数学教案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