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必备【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课文说明]
这是一首叙述童年纯真生活的抒情诗。诗歌分为五个小节,文辞简洁、韵律和谐,适合学生诵读。
围绕“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诗人描绘了童年校园生活中一个个动人的情景。这些情景有些是抽象的,如“我们倾听翠绿的叶子轻柔地呼吸”、“我们听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这些是经过想象浸染的情景,能引起人无限的遐想。而其中有些场面是具体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实再现,如“写作诗歌”、“构思散文”、“采蘑菇”、“捕蝴蝶”等,能激发学生联想起自己纯真、充满理想的校园生活,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本课1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汉字,借助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体会童年校园生活的纯真与快乐。
4.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文辞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建议]
1.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学生易于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以朗读指导为重点。指导学生在读中“悟”,再以“悟”带读。引导学生用“听”“看”“想”“读”等不同方法去感悟文本,与文本对话。朗读指导中,要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诗歌;然后让学生自由读,小组互读,并交流自己是怎样读的;之后,让学生听老师范读,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接着抓紧时机,引导学生理解,启发学生感悟,并让学生谈谈感受。最后播放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轻读课文,感受诗歌意境的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感是伴随读、写、听、说、思而产生、形成的。在教学中要通过多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文章语言文字所传递的信息,进而体会到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因素,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2.拓展创作
学校生活是孩子童年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他们不仅在学校获得知识,同样在学校也会得到种种体验,会感受成功的快乐,也会遭遇失败的困惑。在校园里,他们有笑、有哭、有泪、有苦。对于校园生活,孩子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因此学生在读懂了课文,感悟诗歌的意境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在感悟的基础上挖掘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联想,展开诗歌续编活动。同时要指导学生进行作品欣赏,让学生感受创作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感悟诗歌,理解诗歌。
3.识字与写字
本课共识字1个,会写8个。“蕴”字笔画较多,注意下部左右写得紧凑些,笔画间隔匀称;“饲”与“词”、“伺”的读音与字形都要注意指导学生区分。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借助已有的方法展开自学,培养学生使用字典等工具理解字词意思的好习惯,要注重发展孩子自学能力。
4.语言积累
课文中诗句优美。对树林中神秘的声音描绘细致、含蓄,对校园中学生活动的描写精练、有趣。在学生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要注意把话题打开,向生活延伸。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校园生活,谈一谈在校园里发生的印象最深刻的事,展开诗歌续编活动。
[参考资料]
王宜振,1947年生,山东省东平县人。《少年月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等。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本课1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汉字,借助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体会童年校园生活的纯真与快乐。
4.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文辞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生字,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感悟童年校园生活的纯真、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理解,达到情感共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学校是我们的另一个,我们在那里感受成长的快乐。在校园里,我们有时会享受成功,有时会遭遇失败。在我们渐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会哭、会笑。哭笑之间,理想和信念在我们心中悄悄萌芽。校园是我们童年记忆的摇篮。今天我们就走近《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跟着课文一起回顾我们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
板书: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
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要求:听清楚诗句中生字、多音字的读音,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学习生字。
要求:把诗句读通,读准。
3.检查与反馈
(1)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
(2)出示词卡指导,并用重点词语扩句。
4.指名读诗。
读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读出了什么感受?想怎么朗读?
(1)我们喜欢在林子里静静地倾听,倾听那神秘而又有趣的声音
指导:这两行诗揭示了儿童对大自然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心理。要指导学生读出好奇、神秘的感受。
(2)我们听翠绿的叶子轻柔地呼吸,我们听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
指导:这两行诗表现了儿童充满诗意的幻想,赋予了翠绿的叶子和幼笋以人的特征,而这一切都在悄然无声中发生。朗读时要指导学生读得轻,读得优美。
(3)我们听云雀的歌儿从叶片滑落,我们听蚂蚁的号子清脆又迷人
指导:在这两行诗中,云雀的歌儿变得有形,歌儿从叶片上滑落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而蚂蚁像人们一样在劳动中吹起了号子,在集体中快乐地生活。这些充满纯真的想象,要指导学生读得优美,读出儿童探索大自然的欣喜与快乐。
(4)我喜欢在林子里写作诗歌,你喜欢在林子里构思散文;你佩服我诗歌里和谐的节奏,我佩服你散文里蕴涵的神韵。
我们常常在林子里采一篮篮蘑菇,为生物组饲养的小兔送去美味的山珍;我们常常在林子里捕捉一只只彩蝶,为我们的实验室献上美丽的标本。
指导:这两节诗描绘了校园活动精彩的画面,指导学生读出活动中的快乐。
(5)校园门口的树林是童年的摇篮,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充满温馨,那里有我们稚气的笑语和真诚的眼泪,即使明天长成大人,也不会失去那份纯真。
指导:这一节诗要读出孩子心中真切的感受,读出童年校园生活中的温馨、快乐与纯真。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学生观察汉字:
你发现了什么?你准备怎样记住这些汉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掌握一定方法来记忆。
2.观察汉字的结构。
3.示范:
蕴:“蕴”字笔画较多,注意下部左右写得稍紧凑些,笔画间隔匀称。
饲:“饲”与“词”、“伺”的读音与字形都要区别开。
4.请个别学生示范。
5.指导练习。
四、作业
1.抄字组词,抄写词语。
2.搜集有关校园生活的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词语复习
光临倾听滑落神秘标本和谐佩服轻柔摇篮温馨
2.回顾: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里有什么?我们在那儿做什么?
板书:神秘的声音童年的足迹
二、感悟诗歌意境,指导朗读
1.浏览课文,哪些小节描绘了树林中神秘的声音?哪些小节描写了我们在树林的活动。
2.合作学习: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四人一小组交流感受,再把自己的感悟大胆地读给小组的其他同学听。
3.反馈与交流:
(1)指导感悟、朗读课文1、2小节。
A.哪些同学研读了课文1、2小节,指名读文。
B.树林里有什么声音?那些声音是怎样的?“叶子轻柔地呼吸”、“幼笋爆出地心”、“云雀的歌”、“蚂蚁的号子”中,哪些是真实存在的声音?哪些是想象出来的声音?给你留下什么的感受?
小结:“叶子轻柔地呼吸”让人感受到叶子成为了有思想的生命体,令人充满好奇;幼笋向往着光明,克服了重重困难,迸发出生命的活力而“爆出地心”,令人充满敬畏;“云雀的歌”美而清脆,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蚂蚁们整齐的“号子”,表现了在集体生活中成长的快乐。这些声音伴随着孩子们成长。
C.听到这些声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
D.感悟品读相关诗句。
E.指导朗读1、2小节。
(2)指导感悟、朗读课文3、4小节。
A.指名读3、4小节。
B.思考:“我们”在校园门口那片树林里展开了什么活动?
C.在这些活动中会感受到什么?
小结:“我们”在林中“写作诗歌”、“构思散文”,相互激励,共同成长,享受着成功的快乐“我们”“采蘑菇”、“捉彩蝶”会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我们在活动中感受了校园生活的美好、纯真与愉快。
D.用快乐、满足的语气,有感情朗读第3、4小节。
4.升华情感,指导创作
(1)在校园生活中,还会发生些什么?
(2)观看学生校园生活录像。
(3)指导创作:
在校园的________,
我们________,
我们________,
我们________,
我们________。
三、升华情感,总结全文
1.校园生活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受?
2.出示第5小节,有感情地朗读第5小节,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3.这节诗歌能表达你对学校生活的全部感受吗?你还想说什么?
继续创作:
校园是童年的摇篮,
校园是。
4.小结: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是童年的摇篮,它孕育了孩子们最纯真的梦想。校园是我们的另外一个家,远大的理想就在这里萌芽。让我们记住这美好的时光,让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展翅飞翔。
四、作业
1.背诵诗歌。
2.继续完成诗歌续写。
板书:
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
神秘的声音 有趣的活动
童年的摇篮
备课拓展资料 作者简介
王宜振,1947年生,山东省东平县人。《少年月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等。
捅马蜂窝 冯骥才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着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疱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召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爷爷说:“这就是蜇你的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干嘛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说明
这个园地有四项内容,分别是数笔画填空、看图读词语、读字涂色和背儿歌。
二、教学建议
第一项“我会填”。
题中有三个花瓶,瓶上分别写着笔画数。要求学生数一数题中的六个字各有几画,把字填在相应的花朵里。教师只需指导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由学生自己数,自己填。教师检查后可让学生说说填写的过程。有的是逐个数,逐个填;有的是先把每个字的笔画数数出来在字旁写个小数字,再归类填写。方法不同,填对即可。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想办法,增强其成就感。
第二项“看看读读”。
这项练习是通过读,帮助学生巩固生字,逐渐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语言习惯,知道说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量词。教学时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还可以对口令:甲说数量词,乙说事物名称;甲说事物名称,乙配上数量词说词语。或者用贴量词卡片做填空题:一()树、一()山等。
第三项“读读画画”,是采用读读字,涂涂色的方式来复习巩固学过的字。
图中14个字分别带有“艹、扌、”。题目以“花”为例提示了涂的要求,即“艹”的字涂绿色,“扌”的字涂蓝色,“”的字涂红色。课前应要求学生准备彩色笔。练习可按三步进行:1弊匝∫桓鲎挚头先顺时针方向读,再逆时针方向读(同桌两人互读也可);2泵魅吠可的要求,学生自己涂色;3狈盅丈读同一偏旁的字。
第四项“读读背背”,内容是一首辨别方向的儿歌。
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知道看太阳辨方向的方法。先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再帮助学生弄清方法:因为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所以早晨面向太阳前面肯定是东,由此推断其余三个方向。让学生接着读后面的三行句子。在学生达到要求后,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下午太阳到西边落下了,这时面向太阳,方向该怎么说?
三、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反思】
二、预习检测,整体感知。
四、随文练笔
作者运用三个具体事实说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我们也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一次小练笔,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团结就是力量”。
【板书设计】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 ?
不断探索
独立思考
锲而不舍
【教后反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第五组课文中的第三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用三个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契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圈画、思考、交流、汇报、朗读、表达..... 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
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这一课的重、难点。对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我指导学生研读的重点是具体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么样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敏锐地注意”“敏感地意识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复的研究和实验”“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等词句,并三次回扣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使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和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感受和感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自己读了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有什么感受?透过“!”还能感受到什么?感悟“!”蕴含的丰富情感内涵。在此基础上一咏三叹再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此时,学生对课题、对课文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然后,对整个单元训练重点即写作方法进行了回忆总结,同时,训练学生结合课文仿写,练笔表达也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这堂也不免有些遗憾:比如,为赶时间,语速比较快。没有给学生结合课文仿写的时间。另外,文中破折号的用法,以及“无独有偶”和“最有趣的是奥地利医生”这两句话在文中的过渡和递进作用没有给孩子们强调,在引领学生领悟的表达方法方面,在这堂课上还显得有欠缺,没有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感悟。
21 我最好的老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初步理解“最好”。
1.词语检测。
2.①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 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课中自学,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教后反思】
《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学期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初看课题,我并没有太在意这篇。可细读一遍后,我感觉《我最好的老师》是一篇充满理性的,思辩色彩浓厚,主题明确,不仅对学生学习很有启发,还引发了我对以后教学理念的思考。
教学时,我先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入题,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呢?”,将学生带进课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学生独立阅读之前,我指导了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查。
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以后,我引导学生就“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展开了重点内容的突破。学生自然谈到了科学课上发生的事情。我顺势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如果你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面对这种种出人意料的举动,你会怎么想?哪些词语才足以表达你当时的心情?在学生忿忿然时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产生内心真实呐喊:算哪门子老师?然后及时转换角色:“怀特森先生怎么做的?在我们这个群情激愤的教室里,请怀特森老师献身。”学生纷纷扮演怀特森先生义正词严却又语重心长地侃侃而谈,把本是半直接引用,半间接引用的怀特森先生的一番话条理清楚地表达了出来。这一环节的设置,不仅将课堂气氛引向了高潮,而且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对怀特森先生的做法进行理性分析与判断,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内化为一种学习态度。新课 标 第 一 网
我发觉,在整个授课过程中,与其说是我引导学生经历了一次情感的转变,还不如说是学生引发了我对自己以往教学的一种觉醒:无论授人于鱼,还是授人于渔,都必须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是文中所说的每堂课都是“冒险”。一旦拥有了“学习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就成功了一半了。对于那些循规蹈矩不爱动脑或者调皮捣乱根本不想学习者,不让他们的大脑“睡觉”尤其重要。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
3.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课前收集自己满意的习作,为整理个人习作集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情导入,创设交际的情境
在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牛顿、参与“神五”研制的科研人员等一代又一代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努力下,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网络拉近了人们交流的时空距离;克隆技术使人类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繁衍新的生命……但是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为我们的生存带来了新的问题:环境污染、交通负担过重、土地严重沙化、网络严重影响了一部分青少年的生活……
2.发表观点,激发交流愿望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你想说些什么?(引导鼓励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
二、启迪思维,开展辩论
1.有的同学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也有的同学认为“科技发展弊大”,我们将就这个问题进行辩论。(根据学生的观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推选辩论主持人。如果学生较多可以分为两组或三组进行)
2.在辩论中怎样才能说服别人,使自己的观点有立足之地呢?
①认真搜集说明自己观点的具体事例和材料
②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根据其发言据理进行反驳。
③预测对方会从哪些方面提出相反的意见,己方该怎样反驳。
④注意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恰当的事例,条理清楚地进行表达。
⑤组内团结协作,从不同的侧面丰富资料。
2.自己准备相关的资料
3.小组内讨论交流,进行资料整合和组内分工。
4.学生就自己的观点双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的进行指导、点拨(注意学生是否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恰当的例子,表达的条理是否清楚。)
三、教师总结,深化认识
教师总结: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为人类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在我们惊叹科技的伟大与神奇、享受科技为我们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尽量减少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的副作用。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成长是我们生命的永恒的主题,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汇成了我们丰富的生活轨迹,带给了我们快乐、醉人、难忘、忧伤等不同的生活体验,这些体验令我们的童年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今天让我们将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流于笔端,共同分享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读书,明确习作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三、调动储备,精心选材
1.读了作文提示,相信你的头脑中一定会浮现出生活中的一幕幕情景,请选择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和同桌交流交流吧。
2.你与同桌交流的同时是不是又想起另外的一些事情呢?赶紧拿起笔来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吧。
三、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四、修改习作,评价赏析
1.学生自改
请将你的习作朗读两至三遍,对照习作要求自己进行修改。
2.小组内同学互评互改
①画出值得欣赏的地方,并说说好在哪里。
②对中的哪些地方还有好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来。
3.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润色作文。
4.精彩赏析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说说好在哪里(着重注意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能够打动别人)。
五、誊抄作文,汇编成册
1.赏析后再次修改作文,誊抄作文
2.汇编成册
①将自己满意的习作整理起来,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分类或按时间)
②写“编者的话”,并按次序编写目录
③装订成册,拟订书名,加入个性化设计。
六、展示作品,互相学习
同学们的习作册犹如一朵朵浪花,记录了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充满着朴素稚拙的纯真童趣,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起来品味……
回顾拓展五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受(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2.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3.积累成语,能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本单元课文内容及课外学习的感受
1.学生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二)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三)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成语大意。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成语意思,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3.指名朗读。
4.交流成语意思。
5.练习背诵。
6.交流课外收集成语。
7.齐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并默记心头。
三、成语故事
1.谈话导入。
2.交流从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
3.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自学成语故事《舍本求末》。
4.交流读后感受。
5.教师小结,并推荐课外成语故事。
教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培养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2.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把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选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3.能抓住场景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重点:把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抓住场景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整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异域风情的相关资料。
2.课前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或现实生活中收集一些感兴趣的热门话题。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引出话题
谈话引入:德国那开满鲜花的窗口,向我们展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威尼斯那特有的水域风情让我们向往,令人陶醉;泰国人与象共舞趣味横生,体现了人与动物的亲密和谐;彩色的非洲则向人们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你还想了解其他一些异域风情吗?我们本节课就把你课前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去收集其他一些异域风情介绍给大家。
【在教师的激情中,让学生对单元的主题重新回顾,激起对交流话题的兴趣】
二、明要要求,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聊聊热门话题)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投影出示:
(1)可以是国际、国内的重要新闻。
(2)可以是学校、家庭、社区中人们关注的事情。
(3)还可以是好人好事好风尚,可以是不良倾向新闻题等。
3.明确要求,自主准备交流的话题。
【让学生选择自己的话题交流,给学生以自主空间,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
三、创设聊天情境,分组交流。
1.按课前设计表格让学生分类(学校里、家庭中、社会上)填写各自最感兴趣最想说的话题,把话题相同者组合成一个个小组进行讨论,
2.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参与,提出要求:
(1)学会倾听作好记录。
(2)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3)分工合作,团结协作。听的同学要求认真倾听,抓住要点,听后表明自己的看法。
三、全班交流,集体感受
1.每组推荐一名在全班交流。(在学生讲述时教师要指导把事情的过程说清楚,说具体,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同学们,你可能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观赏过奇花异草,这些自然景象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生活中你可能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或事,有过种种欢乐与痛苦,也许因获得成功而狂喜,因失败而懊恼,因受到误解而委屈,因看到优秀人物而受到鼓舞,因祖国的强大而自豪,因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而树立远大的理想等等,这些都是你写作的材料。今天的习作不限定内容、范围,只要是自己想写的内容都可以写。
二、读题:明要求
1.自读习作要求的介绍,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2.分析要求。
⑴写什么:自由作文,可以写自然风光和季节变化,可以写人、事件、物品,还可以写新闻、感受或想象。
⑵写作要求:把本学期的一些写作表达方法运用到这次习作中去。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⑶拟题:地点命题、中心命题、有关事物命题、人物语言命题、事件命题、时间命题、用打比方命题等,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命题,都要力求题目新颖,短小,语言活泼,引人入胜。
三、指导选材,归纳写法
1.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各自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选择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思路打开,鼓励学生在内容的选择、顺序的安排、语言的使用上,能与他人有点不同,有点新意。
2.启发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领悟写法。
3.引导学生归纳写法。
写景:自然风光过风云雨雪,可以按观察顺序、时间顺序或方位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还要适当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写事: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先交代事情发展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在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如果事情比较复杂、人物比较多时,要注意把变换的时间、地点交代清楚,主要人物的活动要细写,次要人物的活动根据文章的需要来写,最后写事情的结果及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写人:就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来写,还要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
状物:要通过对特点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对物的喜爱之情。
写感受: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梦想世界等内心世界,分为两部分来写,第一部分简写引起自己丰富情感变化或联想的原因,第二部分详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或喜或哀的梦想。
编故事:既要有趣,又要合乎情理,把故事中所蕴涵的意义表现出来。
四、写作练习
1.交流:同桌间说说想写什么内容。
2.动笔:先拟定提纲,在动笔写。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个别学困生教师当面指导。)
五、评改赏析
讲评中重点是场面描写是否真实,具体,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注意评价多方面性,鼓励学生的写作欲望和热情。
【注重激发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把生活作为习作的原动力,学会观察生活,运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在书面表达中提升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王二小》,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学文,熟悉课文的语言文字,了解王二小的事迹,激发学生崇敬英雄、学习英雄的感情。为此,可以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一、由图入文,讲英雄的故事。
1.整体感知。将文中的.四幅插图以投影的形式出示,同时播放《歌唱王二小》的乐曲,此时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说说:图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王二小是什么人
2.看图说话。先指导学生逐一观察插图,说出插图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将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把故事说完整。
3.读通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披文入情,知英雄的人格。
1.找一找。引导学生先找出与四幅插图相对应的课文段落,读一读;再从这些段落中画出直接写图意的句子;然后分别用一个短评来概括每幅插图的内容。如:(1)边放牛边放哨;(2)叫他带路;(3)带进埋伏圈;(4)消灭敌人。
2.想一想。引导学生回想平时观看过的影视片,如《小兵张嘎》等,让他们了解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体会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并结合有关内容理解儿童团员扫荡敌人八路军等词语。
3.议一
议。为什么说王二小是小英雄呢要求学生讲述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经过,体会王二小的机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并要求结合讲述用上迷了路带路装着顺从埋伏圈上了当消灭等词语。
4.写一写。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根据课文,把下列句子填写完整(括号内是应填内容):
(1)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2)王二小被敌人逼着(带路)。
(3)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4)王二小(被敌人)杀害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2、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4、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5、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语文园地四里口语交际的提示,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要求。
2、布置学生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广泛搜集各类新闻,并按类把收集到的新闻以新闻稿的形式作好记录。
第一课时
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学习:
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学生书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4、教师听写词语。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4、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这些词句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这些句子,而且还用你那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可谓一举多得!语文王国里精彩无限,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感受到魅力无处不在,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四、学习“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
5、总结:
流传千古的成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多积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西沙渔人》(浙教版第七册)这篇课文记叙了西沙渔人下海捕鲨的情景,赞扬了他们机智剽悍的品格,《西沙渔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文脉络清晰,语言优美,适宜于学生朗读。文章围绕“机智剽悍”,先概括介绍西沙渔人是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再具体介绍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最后写西沙少年相约钓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通过研读写“鲨鱼凶猛异常”及“渔人捕鲨鱼”的段落,感受鲨鱼的凶猛可怕,进而体会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的形象。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西沙渔人敬佩的感情,引导学生学习西沙渔人机智、勇敢的品格。
能力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在读中琢磨语言,积累语言; 在读中深悟西沙渔人的品格,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研读写“鲨鱼凶猛异常”及“渔人捕鲨鱼”的段落,感受西沙渔人机智剽悍的形象。
难点:通过咬文嚼字,深入体会西沙渔人机智、勇猛的特点。
课前准备:课件、引导学生搜集、了解有关西沙群岛及西沙渔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那是一个——(学生齐答:美丽、富饶)的地方。是呀(边欣赏录象,边朗诵),在祖国南海湛蓝的海面上,撒着几十个绿宝石般的珊瑚岛,这就是——(生说:西沙群岛)这节课老师想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下生活在那里的人,他们是——(学生齐答:西沙渔人)什么叫渔人?
读了课题后,想知道什么?(质疑)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
2、反馈:
A、读完了吗?刚才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B、同学们真能干,只读一遍就知道这么多。读了课文以后,我们也初步认识了西沙渔人,谁来说说你心目中的西沙渔人是怎样的?(理解“机智剽悍”:“剽”怎么写?“悍”怎么写?你认为剽悍的人应该是怎么样的?谁来做个动作看,指一名)我们暂且这么认为吧,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西沙渔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那么,你是从课文描写的哪些事情感受到西沙渔人是机智剽悍的?其中,你对西沙渔人的哪件事情印象很深?
三、学习“鲨鱼”凶猛这一段:
1、谈话,引出这一环节:我们这里的渔人钓的是一般的鲫鱼、鲢鱼、黑鱼之类的,而西沙渔人钓的却是——(生说:“鲨鱼!”板书:鲨鱼。)
2、这是一种怎样的鱼啊?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写鲨鱼的?(学生找)
3、学生回答之后出示写鲨鱼的句子:你读读这段话。
读完后问:你觉得鲨鱼怎么样?(可能的'答案:很凶、很可怕、很恐怖等)
4、课文中讲这些鲨鱼真实是——(凶猛异常)?“异常”指的是——,“凶猛异常”指的是——(凶猛到极点)
5、这鲨鱼到底怎么凶猛到何种程度呢?我们来看录象。
老师也有同样的感受,这鲨鱼实在太可怕了,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自己读——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男生、女生比赛读。
四、深入研究、体会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的个性:
1、谈话引出:这么凶猛可怕的鲨鱼,西沙渔人会怎么钓呢?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内容写了西沙渔人去钓鲨鱼的。
学生找。
2、整体感知:
A、学们也来读读这段话,想想自己对哪句话很感兴趣。
B、读完了吗?把你最感兴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深入理解这段话:
A、再来反复读读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圈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说给同学听。
B、全班交流。
重点句指导:
放尽钓绳,小帆船就被强有力的鲨鱼拖着在海上风驰电掣般奔驰,在蓝得发黑的海面上激起惊涛骇浪。
如果有学生提到这句,就顺便研读这句,指导如下:学生可能说:我从“风驰电掣”这个词体会到了鲨鱼奔驰的速度相当快。引导:
“风驰电掣”指的是——(生说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的?理解这个词语的关键是理解哪个字?小结:像风那样刮过,像闪电那样闪过,就叫做——风驰电掣(生说)想想看,小帆船像风那样刮过,像闪电那样闪过,会是一种什么感受?再读读看,还有什么体会?
惊涛骇浪:什么叫“惊涛骇浪”?“骇”什么意思?可怕的大浪就叫做“惊涛骇浪”,同学们再来想想,小帆船在惊涛骇浪中像风刮过、像闪电闪过那样飞奔,有什么感觉?
你知道小帆船奔了有多远吗?生说:三五十里,或一二百里。
一二百里有多远啊?西塘到海盐才二十里左右,一二百里该有多远啊?差不多到杭州到上海了。
你来读读这句话,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你还对哪句话或哪个词语感受很深?(指名说)
“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是时,剽悍的渔人便提起钓绳,鲨鱼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斧劈下去,鲨鱼顿时断了气。
读了这句话后,有什么感受?(提:这么大的鲨鱼能提起来,可见渔人的力量太大了;“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斧劈下去”:写出了西沙渔人动作利索,下手狠;“顿时”:这么大的鲨鱼,立即断气,写出了渔人力大无比。)
(2)读一读: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西沙渔人很勇敢、力大无比,你来读读看(自由读),指名读(二名),齐读。
5、重点句讨论完后,提问:其他感受深的句子或词语还有吗?
学生继续发表自己的观点。
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讨论知道了西沙渔人钓鲨鱼是非常危险的,西沙渔人是很勇敢、很勇敢的。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自由读)。选择你喜欢句子读给大家听(自由读)——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吗?——我们来起来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7、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已了解了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对西沙渔人相对来说也比较熟悉了。现在,你对“剽悍”这个词有没有更深刻的理解?(生说)
小结:是呀,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像西沙渔人那样聪明、勇猛、敏捷的人就可以称得上是“机智剽悍”(生说)的人。
五、小结:同学们,课文中还有很多句子反映了西沙渔人“机智剽悍”的个性我们下节课再来细细研究吧。
板书:
22西沙渔人
鲨鱼 渔人
凶猛异常 机智剽悍
《西沙渔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西沙渔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了解火烧云的样子及变化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基本掌握本课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
出示投影片,让大家看一看。
2、熟悉课文内容。
(1)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①划出生词。
②读通句子,不熟的地方多读两边。
③思考:火烧云指的是什么样的云?
2、检查预习情况
①指名朗读课文,纠正错误。
②抢读课文,看谁读的最好,鼓励学生读好课文。
③说说思考题及自己读出的知识,互相交流 ,提高对课文的认识。
3、在此基础上再齐读课文,加深印象。
4、作业:
①两字一词。
②弄懂字、词义。
第二课时
1、检查朗读情况,强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总结文章写了火烧云的那些知识。读得快的`同学,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如:上来了 变化着 下去了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3、学习课文
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分别讲了哪些内容呢?全班分成三组,一组研究一部分内容。下面分组讨论。内容少的小组,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讨论。各组要求:
4、 一组讨论火烧云上来了这部分课文。
①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
②课文中是写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③文章开篇就点题写道火烧云上来了,但紧接着写的什么?(读读、划划)
④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要节外生枝地去写霞光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⑤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
(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
5、 二组讨论火烧云变化着这部分课文。看不懂的问题问老师。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5-30
小学语文教案02-25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10-17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8-22
小学语文教案07-16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14
小学语文绝招教案11-08
小学语文太阳的教案11-16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