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本文涉及到一些美术方面的知识,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局限于美术,而是富有童趣,并由竹影引发到其他如对孩子的引导、教育等。因此,学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会作者对绘画和生活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梅、兰、竹、菊”古称“四君子”,在诗歌、文章、图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那么,在几个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趣味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二、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浙江人,我国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特别是他的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散文除评论外,大多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文字朴实无华,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整体感知:
下面我们就来阅读这篇文章,读的时候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描画竹影以及与爸爸谈论竹影的事情。
四、再读课文,交流感受: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一篇古文《童趣》,描写了小孩子眼中的奇特的世界。本文也是写孩子眼中的世界。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研究天空中光线、颜色的变化;讨论人影头上有烟气的原因;用画笔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
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
我个人觉得,第三小节的两处描写最有趣:
--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
这两处都很有趣,特别是华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只青蛙竟然还笑。而大人这时候往往就会赶紧趁无人注意,把这影子涂掉,因为会觉得这是一种丑化。
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童年,也有过充满童趣的心灵和思维,只是许多人在长大后就渐渐把童心丢失了。我们在童年时常常做游戏,用泥巴捏小动物,偷砖头垒房子,在墙壁、在地上到处画画……还可能因此被家长、老师责怪。其实这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关心你、引导你,也许你就会有艺术上的发现,也许日后,你就会在这些方面有所成就。
文
中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很好的引导者。读一读文章中对父亲的描写,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父亲的善于引导,简要地作些评价。
主要有三处:
1、第3小节:
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
--父亲早就来了,却耐心地在一旁观察孩子的作为,在合适的时机参与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
2、第3小节:
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
--能细心体察孩子的心情,并为他们解围,这真是难能可贵的长者风度。
3、第8小节:
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示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 童年时的作者活学活用,审美水平马上有了提高。这正是有了实践经验作为指导的结果,胜过多少空洞的理论教育。
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五、研读探究:
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思考、质疑,想一想“作者到底想要说什么?”“为什么这样说?”“这样说对吗?”等等,这样进行阅读,才能真正获益。
1, 思考题一:
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为什么用“竹影”作为本文的标题,而不是“谈画”或者“童年趣事”?
“竹影”实际是本文的叙述的缘由、源头;也是文章的线索,即:看竹
--画竹--品竹。用“竹影”做标题,比用“谈画”或者“童年趣事”
更具体、实在。
2, 思考题二:
读完全文,请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说,中国画有什么特点?西洋画有什么
特点?
--中国画要求“传神”。所谓“神”,就是活的神气,神韵。
--西洋画则看重写实,要求“画得象”,“画得同真物一样”。
3、思考题三:
你觉得竹子在中国画中,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神”?也就是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内在精神?
--一提到竹,我就会想起宋朝大诗人苏轼的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竹在中国人心中之所以会有如此重的份量,是因为它象征着一种风度,一种精神,一种气节。正像明朝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赞颂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锤万磨还节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六、延伸训练:
读完全文,你对童心童趣,对中国画,对竹的认识,或许会有一些不同于作者的感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任选一个角度,具体地说说。
我来说说我的想法,也算是抛砖引玉,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独到的见解。
七、家庭作业:
1、课外搜集、阅读、欣赏一些写竹的诗歌、文章或画竹的图画,可以整理成为一本小册子,并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2、或将你对一件艺术品(这件艺术品可以是图画、音乐、舞蹈、工艺品等等)的认识和感情写成一段短文,不少于300字。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有条件的话师生可以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
教学设计 :
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赏析: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布置作业
①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课后记:本课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指导,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领会诗歌。整体感知部分,考虑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情感体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5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教学,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童话世界。
2、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动物从冬眠中醒来而感到兴奋、开心,注重情感的渗透。
3、在美读课文中,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惊蛰”的解释,如何让学生理解的更好。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释“惊蛰”,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七课《惊蛰》。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说一说惊蛰这一天人们要干什么?动物又有怎样的变化?{出示准备好的图片,生看图说话}。
生:农民伯伯在耕田
冬眠的小动物清醒啦
师:是啊,在惊蛰这一天农民伯伯要耕田,冬眠的小动物们也在这一天清醒啦!谁可以不看图片给同学们讲述一下在惊蛰这一天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出示固定句式,学生练习说话
惊蛰到了,-------------
生:学会利用固定句式填空,并了解什么叫惊蛰
师: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在惊蛰这一天,冬眠的动物是怎样清醒的。
二、培养情感,理解课文
师:听!{播放春雷的声音}春雷公公大声一叫,一个最机灵的小动物被惊醒过来,是谁?你在课文中哪里找到的?读一读。
生:轰隆一声春雷,惊醒了冬眠的小金蛇。
师:哦!原来是机灵的小金蛇第一个醒来{板书“画蛇”}
它醒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用横线在文章中划出}
生:小金蛇伸伸懒腰,爬出洞穴,感到暖融融的。
师:那么谁可以扮演一下可爱的小金蛇呢?
生:表演
师:读文
他表演的可真好。刚才是老师读,你们表演。下面请一位同学读,大家表演。
生:读文,其余表演。
师:强调动词。指导读,比较读。
师:小金蛇看见天气这么好,春光明媚,周围却一个小伙伴也没有。于是,小金蛇决定去唤醒它的小伙伴。谁可以来读读小金蛇说的话。
生:、喂!春天来了,快快起来呀!
师:动物们在洞里睡觉呢!春雷公公那么大的声音都没能把它叫醒,你的声音他能听见吗?
{指导读、比较读、加动作读}是在怕大家听不见你也可以加上动作。
师:小金蛇都唤醒了谁?{板书:青蛙、蜈蚣}
这时候啊,老师发现有一个小懒家伙仍然在洞里迟迟不舍得动弹,这个小家伙是谁啊?
生:小刺猬。{板书}
师: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小刺猬的句子,读一读。
生:只有小刺猬还缩成一团,眯缝着小眼睛,懒洋洋的舍不得动弹,并且喃喃自语:“别吵!别吵!在睡会儿嘛!”
师;这个小东西真是懒得可爱,如果让你来演这个小动物,谁知道怎样可以演好?
生:缩成一团 眯缝着小眼睛 懒洋洋的舍不得动弹 喃喃自语
师:真好 那么就请你来扮演一下这只可爱的小刺猬。
生:表演,其余同学点评
师:这个时候心直口快的青蛙看见小刺猬这个样子,可急坏了,跳到洞口就开始大声喊叫,它是怎样叫的呢?
生:惊蛰到了,人们都开始耕田了,水田里也有小虫子吃了!
师:什么样的青蛙呢?
生:快嘴巴。
师:那你读出来没有啊?
生:试读
师:点评
这个时候的小刺猬被吵得实在是睡不着了,只好忸怩的走出洞穴。小刺猬是怎样走出洞穴的?
生:忸怩。
师:表演,那你们看来是这样叫忸怩吗?
生:不是
师:那你给表演一下,什么叫忸怩?
生:集体表演
师:对,忸怩就是不好意思。小刺猬想下回一定要早点
三、小结课文
师:一年之际在于春!看,小动物们在春天开始他们的新生活了,我们也要在春天开始我们的新生活!让我们拥抱春天、感受春天、热爱春天。
四、课外延伸
师:一年之中除惊蛰这一节气外,还有许多节气。他们是根据昼夜长短、中午日影的高低设计出来的。初识常见节气,并解释。
那么,人们为了更好的记忆二十四节气,特意编了一首儿歌,叫《二十四节气歌》让我们一起拍手来读儿歌。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轮轴的基本组成及轮轴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
2、通过比较、分析说出应用轮轴工作时省力的原因,并用实验找出各种轮子的优点和不足。
3、能与同学交流自己对变形轮轴的认识,并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轮子的作用。
4、将自己发现的生活中遇到的应用了轮轴的实例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知道轮轴的基本组成及轮轴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说出应用轮轴工作时省力的原因,并用实验找出各种轮子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准备:
螺丝刀、扳手、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人们利用杠杆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使用中发现,还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于是人们又进一步地改造了杠杆,发明了其他简单机械。
二、杠杆和轮轴
1、多媒体出示石磨工作图。
(1)学生观察、分析石磨上使用木棍有什么好处?
(2)进一步分析石磨杠杆的工作原理;并试着找出石磨杠杆的三个点。
2、多媒体出示汽车方向盘图。
(1)比较汽车方向盘与石磨工作原理的相同点;并试着找出方向盘上杠杆的三个点。
(2)分析汽车方向盘工作时的优点,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
3、教师介绍: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轮轴。
4、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三、巧用“轮子”
1、谈话:实际工作中,人们经常对轮子进行改造,使它变成另一种简单机械,帮助我们完成一些特殊的工作。
2、多媒体课件出示改造的“轮子”。
3、小组讨论:我们用“轮子”改造的简单机械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4、交流。
四、研究吊车上的“轮子”
1、分组观察吊车图片,讨论
吊车上使用了几种“轮子”?它们有什么作用?
2、交流。
3、分小组研究吊车上的一种“轮子”。
(1)分组制定研究计划,教师指导。
(2)交流研究计划。
(3)分组实施研究。
要求填写好实验记录,并给自己研究的“轮子”取一个名字。
4、交流研究结果。
5、活动:到底谁的力气大。
五、研究另一种“轮子”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另一种轮子——齿轮,看看齿轮有什么作用。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研究计划,并制定出本小组的研究计划。
3、发放材料,分组开展研究活动。
4、交流研究结果。
六、课后作业:
设计一种新“轮子”。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怀念母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该文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生母及祖国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读写“真挚、寝不安席、频繁、朦胧、凄凉、斑驳、篇章”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透过关键词句感悟深沉的爱国之情。
过程与方法:生活迁移,逐步引领。
情感与价值观: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体会季羡林旅居海外对祖国异常强烈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体会季羡林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意真挚的爱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感念母恩
1、全世界,有且仅有一个称呼是相同的,你们知道这个称呼是什么吗?对,这个称呼就是母亲。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国别、不同语言的人们喊出了一个同样的称呼呢?(学生自由交流)
2、同学们,你爱你的母亲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二、关注留守,畅抒别情
是啊,在我们成长的足迹中,无不倾注了母亲全心全意的关爱,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唠叨、一声抚慰、一次等待……一切的一切,回想起来都是那么窝心,那么温暖。可是,因为种种无奈,我们不得不与父母分开,例如为了学业,我们在校住宿,一个星期才能与父母团聚一次;也有的父母,为了给你们一个更灿烂的明天,选择远走他乡挣钱养家,有时一年都见不到一面。同学们,与母亲分别的日子里,你想念母亲么?思念无法遏制的你,经常会处于什么样的情景当中呢?
三、品读课文,情感共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道出了全天下母亲对子女的牵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刻画出普天下子女对母亲感激不尽的情怀。现在,我们打开课本第22页,默默勾画出季羡林与你心意相通的地方,记录下你和季羡林一脉相通的情感涓流 。不理解的地方也做上记号,一会我们共同解读季羡林的'心声。
交流:
1、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之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痛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等词语表达了季羡林失去生身母亲后的悲痛心情。古语有云“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最悲痛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尽我们可能孝顺他们,让他们幸福快乐。
2、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的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就是经常梦到她。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正是因为季羡林对两位母亲真挚的爱和浓烈的思念时刻萦绕心头,她们才会常常走入季羡林的梦中。
3、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季羡林独自漂泊异国他乡,心盈忧愁、思念,难免感到凄凉;但在孤寂的日子里,在故乡和朋友共同度过的美好日子、快乐情景,是她派遣孤独和思念的良药,想起这些,又怎会不甜蜜呢?
4、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个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这样的情景,可曾在你们梦中出现过?同学们,这份深沉的思念你会不懂吗?
……
四、精诚所至,母女重逢
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季羡林对两位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感动了上帝。上帝特赐她生母一颗还魂丹,准其真实地走进女儿的梦中,让母女重逢。同学们,现在你和同桌之间,一位就是女儿,一位就是母亲,想想你们的表演一定会惊天地、泣鬼神!
五、休书一封,尽诉心意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表演我们明白:“有爱就要说出来!”毕竟天人相隔的重逢只是无法企及的梦。有生的日子,还有什么比我们用真情真心去爱我们爱的人,用真言真语对她说出我们的爱更重要呢?现在,请同学们给妈妈写一封信,告诉她,你有多爱她,好吗?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积累与运用”安排的八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复习巩固本单元的识字,区别多音字、形近字,引导学生朗读儿歌、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注意积累,学习运用。
2、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
教学准备
教师: 反映《溪居即事》意境的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和诗文朗读CD。
学生: 每人准备一本字典。
教材简析
本次“积累与运用”安排了八个方面的训练内容: 一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是识记由本单元学过的生字组成的新词,积累15个词语; 三是比较形近字组词语; 四是用“是”、“有”、“在”写句子,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五是读读背背唐代崔道融的诗《溪居即事》; 六是朗读小诗《看红灯》; 七是复习用部首查字法,自学生字读小诗; 八是自主识字园地,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第一题区别多音字: “觉”、“乐”。建议在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辨别多音字。即通过读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区分多音字。
* 第二题巩固学过的生字,积累15个词语。建议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自读、领读、轮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读记这15个词语。
* 第三题安排了四组形近字。建议教学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每组字的异同,然后让学生对比组词语,从字形、字义上加以区别。四组字都可以抓偏旁表义来区别字音、字形、字义。
* 第四题通过提供的例子,训练学生写一句话的能力。没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 可以通过听(朗读能力好的教师可以当堂范读,朗读能力较差的教师可以借助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也可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背诵。
《溪居即事》这首诗的意思是: 篱笆墙外谁家没拴好的小船,被春风吹进了钓鱼湾。小童见了以为有客人来了,急忙跑向柴门去抽开门栓。
* 多数小朋友都看过红灯笼或玩过红灯笼,对红灯笼很熟悉,很喜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拍手边朗读。也可以配上其他的动作。
* 教学此题,要完成两项任务: 一是运用已学过的部首查字法自学生字,既运用了部首查字法,又自学了生字,培养自学生字的能力; 二是朗读小诗,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环保意识。
* 建议学生自主圈画出认识的字,再分四人小组交流:谈一谈自己识字的方法、经验。
教学思考与设计(参考)
一、教师谈话,引入新课的学习
教师告诉学生,通过第六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又和好多汉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它们可高兴了。今天,这些好朋友又来和大家见面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第二题。请大家大声地叫一叫你的好朋友的名字(读词语),忘了的问一问你的同桌。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习积累。
二、教师小结,拓展到自主识字园地
通过第六单元的学习,相信小朋友们在课余时间还交了不少朋友。看,它们来了(出示“自主识字园地”里的`字、词)。
1、认一认园地里的汉字,不认识的字问一问老师、同学,也可以运用字典查一查,能认多少认多少。
2、把认识的字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数一数有几个。
3、说一说自己是在什么地方认识这些汉字朋友的,和同学分享自己学习的快乐。
三、读读玩玩(兼作课间休息)
1、自读儿歌,想一想这两首儿歌分别写的什么,和同桌交流交流。
2、大声朗读,要读得正确、流利,能背诵的把儿歌背下来。
3、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拍手读儿歌,进行课间休息。
四、指导学生回到座位,学习古诗
1、学生自读。要求: 正确、流利。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重点指导朗读,同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这首诗的大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鼓励学生背诵。
五、区别多音字和用形近字组词语
要求: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完成第一题,一组做第三题。
1、自主读一读,弄清题目的要求,按要求完成。
2、同桌交流交流,看看谁做得正确。
3、两大组交换。
建议: 教师在学生分组自学时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培优补差,注重分层教学,力争把差生的问题解决在课内。
六、读一读,写一写
1、读第四题每一组的例句。
2、仿照例句写句子。
3、同桌交流,看谁写得正确、通顺。
七、自学生字读小诗
1、抽学生说说部首查字的方法: 先找到要查的字的部首,数一数有几画; 然后在字典“部首目录”里找到它,翻到部首对应的页码,在“检字表”里找到该部首; 再数数要查的字去掉部首后剩几画,就在几画里找到要查的字,看看要查的字在字典正文的哪一页; 接着在字典正文里找到要查的字,把音节写在四线格里。
2、用部首查字的方法查出文中带点字的读音,并把音节抄在四线格里。
3、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4、通过多种方式熟读小诗,然后与同学交流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参考资料
《溪居即事》这首诗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所写虽日常生活小事,却能给人以美的熏陶。
凡是有河道的地方,小船作为生产和生活必需的工具,是一点不稀奇的。但“篱外谁家不系船”句,却于平常中又显出不平常来了。似乎作者于无意中注意到了生活中的这一琐事,故以此句开首。“谁家”即不知是哪一家的。因为“不系船”,船便被吹进“钓鱼湾”。“春风”二字,不仅点时令,也道出了船的动因。春潮上涨,溪水满溢,小船才会随着风势,由远至近,悠悠荡荡地一直漂进钓鱼湾来。不系船,可能出于无心,这在春日农村是很普通的事,但经作者两笔勾勒,溪居的那种恬静、平和的景象便被摄入画面,再经春风一“吹”,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生气盎然,饶有诗意。
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是很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雕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谓洗尽铅华,得天然之趣,因而诗味浓郁,意境悠远。诗人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 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静中寓动,动中见静,一切都很和谐而富有诗意,使人感受到水乡宁静、优美的景色,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而透过这一切,我们还隐约可见一位翘首拈须、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领略到他那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①自制生字卡片。
②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③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故事导入
①关于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
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作业
复习生字词。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指导写字
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②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朗读回味
①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②记忆读。看谁能记住一些优美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课后作业
把《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熟练认读声母b p 及有关的音节和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拼音。有个小朋友听到这个消息,也想和咱们一起学,你们欢迎吗?他来了。(点击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听听他和我们说了些什么。
(听录音)
2、刚才小朋友介绍了他的爸爸给我们认识。他爸爸有什么爱好?(爸爸爱爬山。)
(指名读、齐读。)
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声母b
1、出示“爸”
(1)我们还记得它吗?(指名读、齐读)
(2)“爸”用音节来表示就是这样。(出示音节bà)这个音节当中有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单韵母,还记得它怎样读吗?
(3)音节中前面这个字母也有个名字,我们叫它“声母”。这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一个声母“b”。发这个音的时候,要把嘴拢圆,一下子发b这个音。(范读、领读、指读、齐读)
(4)b这个声母我们怎样来记住它?
(出示广播图)
老师用这幅图为b编了儿歌,请仔细听“拉开天线听广播,广播天线向上拉”。
2、读音节
(1)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声母b ,前些天我们认识的单韵母也想和声母b交朋友。来,我们先请出第一位来,它是谁?
[出磁板:ɑ]
现在老师把声母b和a摆在一起,哪位同学还认识它?来拼读一下。我们在拼读音节的时候,声母要读得轻而短,然后快速和韵母连读,请仔细听。哪位同学再来试一试?
(2)那么声母b和o相拼,谁能来读读?声母要读得怎样?然后快速与谁相拼?
(3)来,我们再把i 和u拿出来分别和b相拼。同学们注意别着急,先不出声音在心里拼一拼。谁能拼读出这个音节?(指读、师生对读)
(4)现在我们给音节bɑ加上声调(贴出音节条),哪位同学能读准它?
bá 可以是拔草的拔,那b à呢?(贴出词语与声调一致的对应)看看这个音节是词语中哪个字的`读音?
音节bi的四声谁来读?想一想,鼻子的“鼻”是几声?铅笔的“铅”是几声?墙壁的“壁”是几声?
(二)学习声母p
1、还记得小朋友介绍他的爸爸的爱好是什么吗?(爬山)对,这个字就是“爬”。这个音节前面的声母谁认识?(p)发这个音时,把嘴拢圆,快速发出泼水的“泼”这个音。
2、p这个音你想怎样记住它?(出示泼水图)
老师也为p 编了儿歌。“妹妹正在把水泼,脸盆泼水向下泼。”
3、刚才ɑ o i u和b交上了朋友,p 在一边也等不及了,现在让p和它们交朋友。
______ ɑ
p ______ o
______ i
______ u
4、p和四个韵母交上了朋友,那么带声调你们会读吗?(出示带调音节)
5、我们这节课认识了b p 和它们的音节。我为儿歌配上了音乐,请大家仔细听。
(三)课间休息:
加动作演唱有关b p的歌曲(引用歌曲《布谷鸟》的旋律),巩固拼音特点。
(四)“找朋友”游戏
1、同学们唱得真好听,看得出大家都在用心学。接下来老师要看看你们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打乱顺序来认读这些音节。(用卡片抽读)
2、我们来做找朋友的游戏吧!老师这有一些词语卡片,谁会读(指读并发卡片)再把拼音卡片发给在坐的同学,拼一拼,找到自己的朋友。例:词:我的名字叫“毛笔”,谁来和我做朋友?
拼音:我来和你交朋友,bǐ毛笔的“笔”。
3、刚才我们又是唱歌又是做游戏,大家都很开心。接下来我们就要写一写b p ,让他们成为我们真正的朋友,把它记住。
(1)出示课件,观察b在拼音格中所占的位置。(中、上格)
提示:想想儿歌,记住“天线向上拉”。
(2)下面再小黑板上写一写,生书空练习。在本子上练习。
(3)p 同b。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声母b p的音节,课后同学们注意看看,这些音节还能组成哪些词语,比比谁找得最多、最好。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
1、指导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
2、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并积累成语。
3、看图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并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做善于思考的孩子。
4、绘画、写话、培养初步的习作能力。
5、完成填字游戏,进行谜语展示。
重点难点: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积累新词。
2、进行口语交际。
3、绘画、写话。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
2、认读新词。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投影出示三个句子
①丹丹回头一看,原来是小艺。
②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陈琳是满族。
③有一回,列宁去找养蜂的人聊天。
2、指名读三句话,再读学习伙伴的提示语,想想三句话中回字的意思。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集体,了解回的几种解释。
①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②掉转。
③旋转、环绕。
④答复、答报。
⑤量词、指事件的次数。
⑥回族,我国少数民族名。
5、再读句子,选择回在句子中的准确意思。
句①:回是掉转的意思。
句②:回是回族的意思。
句③:是量词,指事情的件数。
6、学生汇报: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发现了什么。
7、教师小结:汉字有一个字多义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的意思,提高阅读能力。
二、读读认认
1、学生借助拼音读生词。
2、小组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了解字义。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说说识字方法。
4、出示相应的图片认读。
5、扩展练习:学生回家观察厨房里的用具,看是否能说出名称,并积累新词,学习新字,制成词卡。
三、课堂练习
1、投影出示句子,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①花
妹妹穿着一件花衣服。
公园里的花开得非常鲜艳。
我花了五元买了一支钢笔。
②火
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看到我的成绩,爸爸发火了。
我军向敌人猛烈开火。
2、字、音连线:
zào guō sháo chǎn hú tāng
汤 壶 灶 锅 勺 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用具: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上节课学过的厨房用具卡片,指名认读。
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词卡认读
二、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并想想这些成语意思。
2、小组合作:读成语,互相正音,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语,提出不懂的成语。
3、全班交流:分组读成语,讨论不懂成语的意思。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背成语。
三、巩固练习:填空
()()协力()()成城()()不林
人外()()博采()()()()益善
()学()问读书()()()()自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看图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学挂图
1、看图,说说每幅图画的什么内容。
2、议图,弄明白四幅图连起来说的什么事。
二、续编故事
1、假如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呢?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2、选择合理的想法,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⑴小朋友认识这位叔叔确实是爸爸的朋友,该怎么办?
⑵小朋友不认识这位叔叔,又该怎么办?
三、全班展示
1、小组评选好的同学到台前讲故事。
2 、评选故事大王。
四、讨论交流
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展示台中的填字游戏,谜语展示。
2、画画、写话。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完成填字游戏。
⑴投影出示填字游戏。
⑵同桌合作,把词语补充完整。
⑶指名读成语,看是否正确。
⑷竖着读填好的字,说说发现了什么。(新世纪我能行)
2、猜谜语
⑴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谜语。
⑵小组互猜谜语。
⑶全班猜谜语比赛,评出猜谜大王。
二、画画、写话
1、教师出示一幅画,指名说说画的内容。
2、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画,并说出画上的内容。
3、写话,注意语句通顺,写清楚画上的内容。
4、小组相互展示交流。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天地教案01-05
语文优秀教案02-24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蜗牛》教案03-14
语文园地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