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华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年游戏中的艺术和美。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并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2、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熟悉文章内容,掌握字词,品味文章语言。
3、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观点。
4、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
1、了解一些中国画的常识,领会国画的内在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2、鼓励并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设想】
1、本文可通过学生自主地读、说、悟,教师恰当地引导、调控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师生共同体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的艺术和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觉得语文课不仅有语言的文学美,而且有画面的艺术美,体会学语文既是知识的获得过程,又是一种美的享受过程。
3、本文充满了童趣,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教具学具安排】
中国山水、人物画和西洋山水、人物画各一幅;录音机;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3、初步感受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师生互动(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童年唱着快乐的歌儿离我们远去了,那一段段往事常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一幅幅美妙的画面。童年时我们常常和伙伴玩各种有趣的游戏,如用泥巴做房子,堆雪人,用柳条编笼子等等。当时,你是否想到这也是一种艺术上的创造呢?
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腿黑身黑头头,灯下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
今天,让我们来欣赏一幅充满童真童趣的“中国画”──《竹影》。
二、整体感知
伴随轻音乐,学生先轻声朗读课文,再思考:课文题为“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事为主?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学生交流思考回答,教师明确:
本文叙述了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我们几个少年在水泥地上做充满童真、童趣的描竹影的游戏,以及爸爸给我们讲画画的知识,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三、合作、探究、交流
1、作者: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自幼爱好美术,跟李叔同先生学习绘画、音乐。 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任上海一书店编辑,是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美术教授。解放后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中国画院、上海对外文化协会任职。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多以儿童为画面的主人公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他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等。这些作品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补充。)
2、生字词注音、解释:
学生自读,查工具书,小组内讨论和订正。(出示小黑板)
⑴ 读音:
惬(qiè)意 水门汀(tīng) 蘸(zhàn)
口头禅(chán) 参(cēn)差(cī)不齐
⑵ 词义: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又引申为有差别、不一致。
3、品味赏析,体验童趣:
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第1~3节),然后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朗读,师生共同提问题,共同评议:
⑴ 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 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明确: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差不齐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⑵ 本文中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中心?
明确:中国画和西方画的区别。本文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⑶ 学生阅读课文第4~5节,教师当堂可出示同一题材的两种画,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了解中国画跟西洋画的不同。
明确:所谓“符号”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表达两种审美方式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强调写意;而西洋画重写实,如同照相,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四、比较阅读
1、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一篇文章,作者描述了自己童年时的许多有趣的事,文章的题目是什么?请说出它讲述了几件有趣的事?
(学生答:《童趣》。文中将蚊子比作“群鹤舞于空中”、“鹤立云端”;“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我们来比较一下本文与《童趣》的异同。小组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概括明确:
相同点:都表现了童真、童趣;都富有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不同点:《童》是文言,选取几件事,《竹》是现代文,一件事;《童》注重想象、联想,《竹》注重审美。
2、教师小结:比较阅读是一种阅读的方法,通过对两篇文章主旨、选材、语言和手法的.比较,对文章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希望同学们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并应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提高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
五、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美学家朱光潜说:“模仿只是创造的始基。”现在假设有一个人站在一棵竹子前,要你来告诉他怎么画,你会说些什么?(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回答)
要点:画出竹子美的姿态,活的神气。像我们闭目想象时见的一种神气。注意竹叶的方向、疏密、肥瘦,以及整个的形体。
2、回忆童年,找寻乐趣: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和体验的 ?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3、欣赏延伸:
⑴ 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关于竹的诗文。(学生合作交流回答,教师适当提示。)
例如:苏轼: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⑵ 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小结;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你认为呢?请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本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学生回答)
(艺术不是高不可攀的,它就蕴含在童年充满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大语文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布置作业】
1、多读课文,认真体验游戏活动中的艺术与美。
2、练笔:你还能记起小时侯玩的游戏吗?联系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和体验?结合本文景物的描写特点,请用一二百字记下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明白铁棒磨成针的道理,明白得不论做啥事,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工夫,就一定能做好。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止字旁,能读准多音字“朝”的字音,懂得“铁棒、诗人、艰苦、进步、更加、工夫、不论、决心、从此、刻苦”等词语的意思。
3、能仿照“谁正在啥地点赶啥”的例句,把句子写完整。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懂得第二段中的两句话:“只要工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不论做啥事情,都要有决心,肯下肯下苦工夫。”
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要求懂得的词语较抽象,学生懂得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指导学生感知词义,或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启发学生懂得词义。
教学预备:
CAI、生字卡片、一根铁棒、一根针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大意,懂得课题的意思。
2、学习、懂得第1、7自然段,教学生字:铁、棒、磨、针、诗、困。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实物:针、铁棒。问:这是啥?说说针和铁棒的模样。
2、问:特别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3、揭示课题2 铁棒磨成针读题,标题里的生字想个方法记住它。
教学:铁:金字旁,为啥用金字旁?与“秩”比较。
棒:书空右边的“奉”,组词。与“捧“比较。
磨:半包围结构,广字旁,书空。
针:与“叶”比较,为啥也是金字旁?
二、自学课文,懂得大意。
1、铁棒到底能不能磨成针呢?请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课文共有几段?讲了谁,啥时候的故事?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
正音:诗、更、决、此
3、卡片认读字词。
4、训练朗读句子
(1)能!一定能!只要工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
(2)不论做啥事情,都要有决心,肯下苦工夫。
5、说说课文讲了李白小时侯的啥故事。
三、学习第1段。
1、看文中插图,图中的少年是谁?找到书上写李白的一段读一读。
2、指名读。考虑: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学习后你明白了那些事情?
3、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
懂得“大诗人、唐朝”懂得多音字“朝”的不同读音和意思。朝:朝霞zhao(早上),唐朝chao(朝代)。唐朝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朝代,距今1000多年,唐朝除了许多驰名的诗人,李白一定是其中感觉驰名的诗人。“诗人”是指专门写诗,并有一定成就的人。为啥用个“大”呢?
教学:唐:半包围结构,书空里面的笔顺。共10画。
诗: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与“持、等”比较。
指名读第二句。问:这个地点的“他”是指谁?“读书进步不快”指啥?文书们李白读书进步不快?懂得“贪玩、艰苦。”
教学:困,用“捆”来记。[你在学习中,遇到过啥艰苦?你是怎么样对待的?
4、读第1自然段。小结:李白小时侯是一个不努力学习的.小孩。他后来纠正了吗?你是从哪一段明白的?
这部分能够放到第二课时去
四、学习第7段。
1、齐读第7段,李白如何会成为著名的大诗人?他回如何刻苦学习?
2、认读“从此”,李白是从啥事情中明白要刻苦学习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作业指导。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指导“棒、磨、诗”,接着学生抄写生字。
2、自由读课文。(机动)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字词,学习懂得2-6段,重点懂得“只要工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的道理。
2、学习生字:更、加、功、夫,认真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生字。
2、比一比,再组词。
因( ) 工( ) 比( ) 轮( )
困( ) 功( ) 此( ) 论( )
3、说说李白小时侯不同的表现,他是从啥事中明白应当刻苦学习的呢?
二、学习2-6段。[改为学习2-7段]
1、自由读2-6段,划出李白和头儿娘说的话。
2、指名分角色读李白和头儿娘的话。
问:课文中两次出现“惊奇”,感到惊奇的是谁?他为啥感到惊奇?
(1)看到头儿娘在磨铁棒,不明白为啥。(不明白)
(2)听说头儿娘要用铁棒做针。(不可思议,不可能。)
3、用惊奇的语气读一读李白的问话。
自由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4、头儿娘是再如何答复的呢?
为啥头儿娘说了“能”后,还要说“一定能”,而且用了两个感叹号?引读“只要工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啥是“工夫深”?
用干脆、坚决的语气读第5段。
教学:更:去偏旁记,与“便”比较。
加:组词。
功:力字旁,工的横改成提。
夫:编顺口溜。
5、听了头儿娘的话,李白明白了啥道理?找到读读第6段。[指导朗读]
指名答复,有啥不明白的地点,请学生释疑。
教学:论:换偏旁记,与“轮”比较,组词。
此:认识止字旁,书空笔顺。
6、从此以后,李白怎么样?以读代讲。
“从此”到底是从啥时候起?
三、分角色读课文。
1、自由读预备。
2、男女分角色读李白和头儿娘的对话。
3、决定喜欢的角色读读。
四、作业指导。
1、教师在田字格里示范写“更、功、此”,学生写3个。
2、完成《课堂作业》的第4题。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2、学了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后,明白得不论做啥事情,都要有决心,肯下苦工夫,事情就会做好,学习也会进步。
3、能用“谁看见谁在啥地点干啥”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词语。
2、完成课作第2题。
(1)李白是我国唐朝(chao zhao)的一位大诗人。
(2)春季,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火红的朝霞(chao zhao)。
3、看拼音写词语。
tie bang shi ren kun nan ke ku geng jia
( ) ( ) ( ) ( ) ( )
gong fu bu lun cong ci
( ) ( ) ( )
二、总结课文,进一步明白此课文的道理。[分角色朗读课文]
1、齐读全文,李白的两次问话应当读出惊奇的语气。头儿娘的话读得干脆、坚决。
2、启发想象:李白明白了道理后,在后来的学习中,他遇到艰苦会如何想,如何做?
3、针对学生实际,结合课文中的道理,让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个故事,你在学习上假如遇到艰苦应当如何做?
4、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指导。
1、出示例句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完整。在说的基础上写句子。
(谁正在哪里干啥)
2、完成其余作业。
板书:
铁棒磨成针
有决心
做事情 成功
下苦功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自学理解积累文中字词,《空城计》教案。
2、了解《三国演义》及诸葛亮这一光辉人物形象,加深对“智慧”的内涵的理解。
3、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4、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与老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其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领略我国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祖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空城计》教案》。
教学难点
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赏歌就像是欣赏生活。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支歌┌伞…
(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支歌把我们带入了一段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支什么歌吗?
二、新授
(一)解题、阅读定向
1、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演义》这本书?
教师小结:《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历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著作除本书外,他还与施耐庵合写了《水浒传》。
2、简要介绍小说特点及阅读要点:小说三要素、阅读方法——通过环境、情节的分析
来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
3、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之中,你们最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特征?
(教师板书:“诸葛亮”及“智慧”。)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计”是什么意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蜗牛》教案03-14
语文园地教案03-2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下册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