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
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设计】
孩子们在进行区域活动时,两位小朋友在玩“钓鱼”的游戏。其中一位小朋友发现带有磁铁的鱼钩容易钓到小雨。那么,小雨为什么喜欢磁铁呢,磁铁有什么特点呢?由此引发本节活动。组织带领小朋友操作探索磁铁的特性。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愿意参与活动并主动完成操作。
2、学习磁铁的特性区分磁铁能吸引的物体。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大嘴巴”手偶,各种味道的夹心饼干(塑料,木块,金属制品)盛有塑料,木块铁块等充足材料的盒子,磁铁若干。
精神准备:磁铁内存在磁场可以吸引物体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被吸引只有金属制品可以被吸引。
【活动过程】
(一)导入,大嘴巴饿了。
律动:这是我的……
这是我的眼睛(眼睛作出眨眨眨的动作)
这是我的鼻子(哼哼哼的动作)
这是我的嘴巴(嘴巴开合开合开合)
(大嘴巴)手偶出场说:“谁在叫我,我就是大嘴巴。大嘴巴饿了有没有好吃的东西?(老师):赵老师为大嘴巴准备了好吃的东西,(出示各种颜色的饼干)请哪位小朋友喂大嘴巴呢。
(二)喂大嘴巴吃饼干
饼干的.夹心分别是塑料木头铁块等制作的,而大嘴巴里面有一块磁铁。
1、分组请小朋友喂大嘴巴吃饼干。(大嘴巴说:“我很挑剔的好吃的我才吃,不好的就不吃)
2、端出盘子呈现出各种饼干,提问小朋友老师准备的是什么。
3、分组请小朋友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饼干,小朋友会发现有些饼干一下子就吞了进去,有的大嘴巴就不吃。(吃掉的放到一个盘子不喜欢的放到另一个盘子)
(三)探索大嘴巴挑食的原因
1、问小朋友是否挑食老师小时候挑食老师的妈妈就会说是因为肚子里有虫子,那大嘴巴为什么挑食呢是不是嘴巴里也有虫子。(激发好奇)
2、先请小朋友观看嘴巴老师再找很费劲的找出一个小东西。
3、原来真的有东西是什么呢请小朋友猜一猜,摸一摸看一看。
4、揭示名字磁铁。
(四)讨论讲解磁铁(简单说)
(五)探索饼干的夹心
1、原来大嘴巴里藏了块磁铁呀那么饼干是不是也有什么不对劲呀请小朋友看一看。
2、请小朋友每人取一块饼干看一看夹心是什么。
3、老师再拿磁铁去吸发现吸过来的都是金属制品。
(六)试验示范法讲解磁铁
老师用磁铁分别去吸各种材料发现能吸过来的只有金属制品同时展示吸的很牢固。
(七)动手分类
每组分别放置盛有多种材料的盒子,每人发一块磁铁自己动手分类把金属制品和其他物品分开。
活动延伸:磁铁的用途如细小的东西掉在地上可用磁铁吸,夏天的纱门上按有磁铁等等。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尝试操作,了解干电池的外形、型号和简单的功能。
2、通过尝试、操作、探索,学会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即认识正负极。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各种电动玩具若干,各种大小型号不一的电池若干。电池槽示意图和模拟电池两个,供幼儿操作的示意图和模拟电池每人一份,奖章若干(环保小卫士)白盒子若干。垃圾桶3个,垃圾标志图3张。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在玩电动玩具和物品的尝试中,感知玩具和物品的无电池状态。
1、放音乐(玩具兵进行曲),幼儿进电动玩具城。
2、幼儿按意愿分散选择玩具,进行摆弄和尝试,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知道刚才玩的玩具里面没有电池)
二、第二次尝试:给电动玩具配上电池。
1、认识电池。
2、幼儿尝试:自己装电池。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为你的玩具装上合适的电池吧!”“装好电池的.小朋友就把开关打开看能不能动”。
发现问题:
1、有的不会装。2、装反了。
三、第三次尝试:通过电池模型引导幼儿认识正负极和正确安装电池。
1、看电池上的有什么标记符号。(“+”正极,“—”负极)。
2、两端不一样平,鼓出来的一端是正极,平的一端是负极。
3、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如何安装。
!重点介绍双向电池排列的方法。还有单向电池排列的方法。
4、幼儿尝试安装示意图。
5、实践操作安装真正的电池。
6、安装好后一起打开进行验证。
“小朋友们是不是都把电池装好了?那李老师数三声,我们一起把开关打开……
7、。
六、讨论:
1、除了我们的电动玩具需要电池,还有哪些东西也需要电池呢?
2、用完的电池应该怎么办?(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七、结束。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初步学习用各种感官感知橘子的形状、味道等特点。
乐意参与活动,学习在教师的鼓励下尝试剥橘子。
初步了解橘皮和橘肉的作用。
活动准备:
橘子(总数与幼儿人数相同)。
干净的盘子、抹布、筐子若干。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跟随着音乐摘橘子,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出示教学挂图,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树上有什么?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跟随音乐一起摘橘子。
教师:我们一起把树上的果子摘下来,看看是什么?
引导幼儿用闻、摸等方法观察橘子的外表形状特征。
每个幼儿从筐子里拿出一个橘子观察。
引导幼儿观察橘子的外表形状。
教师:我们摘下来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什么?摸上去感觉怎么样?闻一闻,什么味?
引导幼儿学习剥橘子,观察、品尝橘肉。
引导幼儿自己剥橘子。
教师:想吃橘子怎么办?怎么剥?
教师示范从上往下一片一片地剥开橘皮,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引导幼儿观察、品尝橘肉。
教师:哇!橘肉露出来了。它是什么样的?上面有什么?白白的须能吃吗?
教师鼓励幼儿将一瓣瓣的橘肉剥在盘子里。
幼儿品尝橘肉(鼓励幼儿连橘皮上的橘络一起吃),说说橘肉的味道。
教师:你吃的橘肉是什么味道的?
引导幼儿了解橘皮、橘肉的作用。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介绍橘皮和橘肉的作用。
教师:橘皮可以用来做陈皮、泡橘皮茶,橘肉可以榨橘子汁、做橘子酱。
迁移幼儿生活经验,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吃的含橘子成分的东西。
教师:你还吃过什么食物带有橘子味道?
《好吃的橘子》教学反思
橘子是秋天最易见到的水果,不但能够润肺化痰,还能够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剥橘子还可以锻炼幼儿的小肌肉力量,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
活动中有这样一个提问:“小朋友,你看看老师的橘瓣像什么?”“像香蕉……”“像香蕉……”小班的宝宝总是这样喜欢说别人说过的答案,单一的回答显然是不合适的,是不是问题预设不恰当?于是在进行展示活动之前在本班进行知识铺垫,当老师拿起橘瓣提问时,孩子们总是争先恐后地说“像月亮”“像小船”“像蒜瓣……”多么精彩的回答,老师的心里无限安慰,活动前后进行反思,幼儿的知识经验尤为重要,问题的预设也是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
第三个大环节是请幼儿尝一尝橘子的滋味,有的说酸,有的说甜。然后请宝宝们互相尝一尝自己的橘子,学会分享变得大方、友爱。在展示时增加了一个小环节,就是请小朋友把橘子放在我的嘴巴里,我来帮小朋友尝一尝是酸的还是甜的。这样消除了孩子与教师的距离。“嗯,原来你的橘子真的是酸的呀”一次品尝一句回应温暖孩子的心也温暖老师的心。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用根据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特征选标记。
2、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图形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特征。
活动准备:
1、黄色小蘑菇、红色大蘑菇、黄色和红色标记、大小标记若干
2、各种颜色、各种大小、不同形状的图形若干。
3、标记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比较蘑菇的大小和颜色师:(出示红、黄蘑菇)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这两个蘑菇有什么不同?(大小、颜色不一样)师:用什么办法可以把不一样的地方记录下来?(标记)师:(出示标记)小朋友你们还认识这些标记吗?现在请小朋友来给蘑菇送标记,一边送一边说什么颜色的蘑菇我送你什么颜色的标记。
二、比较大的红色的圆形卡片和小的黄色的.正方形师:(出示大的红色的圆形卡片和小的黄色的正方形)小朋友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大小、颜色、形状不一样)师: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给这两个图形宝宝送标记,一边送一边说一句好听的话?
三、看图形找标记卡师:(出示各种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图形)小朋友,你们看这些图形宝宝一样吗?你们认识它们吗?他们有什么不同?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个图形宝宝,请4个小朋友一组,去找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和你们图形相应的标记卡做朋友。
师:小朋友找好了把他们贴在黑板上介绍你找的是什么?
四、师总结:这个长方形宝宝找到了大的蓝的长方形标记卡做朋友
五、找朋友游戏
师:小朋友真聪明!帮图形宝宝们都找到了朋友。现在我们也来玩一玩找朋友游戏。老师给你们发图形和标记卡,如果你拿到的是图形就去找和你相应的标记卡做朋友,如果你拿到的是标记卡就去找图形宝宝做朋友。
师:现在我们带着你的朋友一起去玩吧!
六、 活动评价小结
科学教案 篇6
实验内容:观察研究土壤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2、了解土壤
实验器材:湿土块、含较多腐殖质的土壤、餐巾纸、烧杯、水、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分组研究土壤成分
1、让学生用餐巾纸包住刚从花圃里挖出的土块(不要太干燥),然后用手使劲握一握,观察餐巾纸的变化。如果观察不到水迹,说颜色变黄了等等,可让学生观察餐巾纸的背面,一般会有明显的潮湿斑迹。
2、将刚才的土块放入水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刚放进水里和过了一会儿的发现与变化。
3、用玻璃棒沿着同一方向进行搅拌,引导学生边搅拌边观察,停止搅拌,耐心观察3——5分钟。
4、学生分组实验,用文字或图示的'方法记录实验现象。
5、交流实验现象。(搅拌之后,可能时间较短,难以进行沉淀,教师可以将自己事先做好的一杯拿出来提供给学生观察,让学生有个完整的认识。)
2. 演示研究土壤成分
1、将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上面放上盛有土壤的蒸发皿(选用腐殖质较多的黑色土壤),下面用酒精灯点燃加热。
2、酒精灯使用:
(1)使用前,酒精不超过瓶体的2/3。
(2)打开灯帽,点燃火柴由下往右上方在灯芯上划过,使灯芯点燃。
(3)用外焰加热。
(4)熄灭酒精灯时,不要吹灭,用灯帽盖上灯芯,使火焰熄灭,如果是玻璃灯帽,还需提起灯帽再轻轻放下,以免会被吸紧。
3、持续加热一段时间,让学生观察变化,等到有白烟冒出后,可以请学生代表上来闻一闻,闻的时候提醒学生不能直接去闻,应该用手扇一些白烟到旁边闻。
4、交流实验现象。
5、等土块冷却,请学生再捏一捏硬度和原来的泥土进行比较。
3.实验总结
对所观察、记录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整理出土壤中的主要成份。
4.整理器材
收拾使用过的实验器材,整理桌面,保持清洁。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在一次餐后区域活动时,两个小女孩把纸杯当小电话,模仿着大人聊天,只见她们你一句我一句说的可高兴了。其他孩子们觉得好玩,也纷纷用纸杯当小电话玩起了打电话的游戏,忽然一个孩子说:"要是纸杯真的可以当小电话传声音那该多好玩呀!"孩子们听这个提议可兴奋了兴致盎然地说着"用纸杯做电话"的不同看法,我马上捉住孩子这一兴趣点,根据大班孩子动手能力强、喜欢探索特点,设计了本次的科学活动"奇妙的传声筒"。预设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旨在通过科学的探索,引导幼儿在做做玩玩中获得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主动尝试、积极探索科学的兴趣。
一、活动目标
(一)了解声音能通过棉线、铜丝、塑料绳的震动进行传递。
(二)学习对比观察,能对探索的问题进行预测与验证并作出准确的记录。
(三)感受探索科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初步知道"传声筒"的玩法。
指导语:引导幼儿探索能让传声筒传声的方法。
(二)材料准备:
1.ppt多媒体课件:《奇妙的传声筒》《电话屋》。
2.两人一套幼儿操作记录材料(线绳连接的传声筒、细铜丝连接的传声筒、塑料绳连接的传声筒操作记录卡)。
3.场地准备:园内较开阔的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
(一) 出示用棉线连接的.传声筒,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1.幼儿自由玩棉线连接的传声筒,探索传声筒玩法。
指导语:老师今天带来什么?用棉线连接的传声筒能不能传递声音呢?请两个小朋友一组找个舒服的地方试一试!
2.分组再次探索,发现拉直棉线震动才能传声。
指导要点:两个小朋友合作探索,发现要把棉线拉直、话筒贴紧耳朵才能传递声音;传递声音时棉线在震动。
(二)幼儿分组探索,引导幼儿探索声音通过连接物的振动传递,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1.出示三种不同连接物连接的传声筒,学习记录。
指导语:瞧!老师还带来了两种不同的传声筒,一种用铜丝连接的传声筒,另一种是用塑料绳连接的传声筒,请小朋友比一比三种不同连接物连接的传声筒,看看哪种传声筒传声的本领大?请小朋友来做小小裁判员,一边做实验一边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指导要点:介绍记录表格,引导幼儿学习记录的内容与方法。
2.幼儿两人一组合作实验,比较三种不同连接物连接的传声筒那种传声本领最大,并把探索结果记录下来。
指导要点:请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探索,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记录:连接物是否拉直、是否能感受到振动、是否能传递声音。
(三)分享交流,启发幼儿把传声筒传声的探索与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
1、幼儿交流实验结果。
指导语:请小朋友说说你们的探索发现,那种传声筒传声的本领最大?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根据自己记录的结果,大胆说出自己在探索中的发现。
2、播放课件,了解声音传递的秘密。
指导语:为什么铜丝连接的传声筒在拉直或不拉直的情况下都能传递声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的秘密。
(知道声音通过连接物的振动进行传递,铜丝硬振动快,声音就容易传递到另外一只话筒,所以铜丝不管拉直或是不用拉直都可以传递声音。而棉线和塑料绳软,松松的棉线和塑料绳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震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只有拉直的棉线和塑料绳才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让声音随着拉直的棉线和塑料绳的震动顺利地传递到话筒的另一端。)
(四)了解"传声筒"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知电话传声的秘密。
1、激发幼儿寻找传声筒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电话传声的秘密。
提问: 请小朋友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应用了"传声筒"传声的原理?
2、观看课件《电话屋》,初步感知电话传声的秘密。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电话是如何把我们说话的声音传递出去以及如何接收的全过程。
四、活动延伸
(一)将幼儿制作的不同的"传声筒"投放在科学区,鼓励幼儿课间继续探索发现声音传递的更多奥秘。
(二)在美工区提供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不同的传声筒,通过尝试和改进更多的"传声筒"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附资料:
1、传声筒的小秘密传声筒利用的就是声波引起固体振动传播的原理。一般的固体的传声能力强于空气和水,线在拉直后与固体相似,可以提高传声能力,降低声波损耗,达到传声效果。声音通过连接物的振动进行传递,铜丝硬震动快,声音就容易传递到另外一只话筒,所以铜丝不管拉直或是不拉直都可以传递声音。而棉线和塑料绳软,松松的棉线和塑料绳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震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只有拉直的棉线和塑料绳才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让声音随着拉直的棉线或塑料绳的震动顺利地传递到话筒的另一端。
科学教案 篇8
目标:
1.发现沾了水的“小船”会吸附在塑料板上的现象。
2.探索让“小船”转动的方法,发现塑料板倾斜时“小船”会出现转动等现象。
准备:
1.将乒乓球对半剪开成半球形,可将边缘修饰成花瓣的'形状。
2.塑料垫板,装有水的容器,抹布。
玩法说明:
幼儿将乒乓球剪成的“小船”底部沾一点水,放在塑料垫板上。只要倾斜垫板,“小船”就会旋转着向低处移动。
指导要点:
1.在材料投放初期介绍操作步骤,引导幼儿猜测可能出现的现象,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2.观察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如果幼儿不能让“小船”动起来,可引导其观察学习同伴的操作方法,借鉴经验。
3.引导幼儿观察“小船”的移动方式,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在所有幼儿都尝试过后,可用开放式问题如“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幼儿在集体中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
延伸活动:
在塑料垫板上用即时贴贴出“迷宫”图案,引导幼儿控制“小船”方向,使之走出“迷宫”。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经典]科学教案09-01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科学教案【经典】08-24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8-11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17
(经典)科学教案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