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必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造型。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3.幼儿体验操作活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
1.饮料瓶、纸盒、纽扣、牛奶盒、糖盒子等。
2.半成品:各种小花、各种几何图形。
3.彩色纸、蜡光纸、皱纹纸、吸管、蜡笔、剪刀、浆糊、抹布、双面胶、单面胶等。
教学过程:
1.认识各种各样的盒子,了解盒子的用途。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东西,看看是什么呀?(拿一个牙膏盒子)师:这个盒有什么用?用来装什么?
幼儿讲述糖盒子、饮料瓶、牛奶盒的作用。
教师小结:原来它们都有很大的用处,有的可以用来装吃的东西,有的可以用来装用的东西。那吃完了用完了,这些盒子还有用么?(引导幼儿变废为宝)(本环节先让幼儿认识各种盒子,了解盒子的用途,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
2.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盒子、瓶子等粘一粘、剪一剪后的变化。
师:这么多的瓶子盒子,如果让你来变一变,你会把它变成什么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轻轻的说一说。
幼儿相互讨论,教师参与幼儿的讨论。
(根据幼儿个别回答,灵活的请幼儿上前演示)
(1)长方形的盒子加些轮子,在开几个窗口,变成小汽车。很多的盒子连在一起变成小火车。
(2)牛奶盒子做小灯笼、飞盘、房子……
(3)糖盒子可以做小鱼;一次性的杯子做小花。
(4)可乐瓶子可以做章鱼、火箭、小娃娃……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想的真好,等会儿我们就要动手试一试。先来看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
(本环节教师提出问题:你想让这些盒子变成什么,让幼儿相互讨论,并让幼儿演示讨论结果,能选择不同的材料,用不同的组合方法制作成不同的造型,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学习。)
3.幼儿选择所需要的材料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一起完成。
A、介绍工具、装饰的材料。
B、大操作盒里装牛奶盒、瓶子等。
C、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先想好在开始哦。我们做的时候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完成。
注意事项: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用剪刀的时候要当心,不要剪到自己的手。
(本环节在幼儿自由创作的'基础上,教师给予指导,并鼓励幼儿在下面的操作过程中能注意调整布局,感受作品的美感,合作完成作品。)
4.展览作品你做的什么?使用了什么材料来做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用废纸盒做了这么多礼物送给玉树小朋友表达了你们的爱心,纸盒们非常感谢你们。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废弃物品,只要我们肯动手、肯动脑,我们就能把它们都变成有用的宝贝。
(这个环节幼儿通过展示自己作品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同伴的作品,同时懂得只要我们动手动脑废旧物品还能成为美丽的艺术品。)
教学效果:
“动手做”不仅仅是活动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科学的结合。根据我们现在所进行的课题《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发现大班年龄段的幼儿,进行手工操作是一个比较好的渠道。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较丰富,手指发展也很灵活,因此我选择了本次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幼儿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幼儿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幼儿创新精神及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教育观和教育形式。
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2.探索歌曲的表演动作,以及演奏时乐器的配置方案。
3.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案,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学习用不同的乐器来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能够用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演奏歌曲。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歌曲《郊游》。
2.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
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的情绪。
(1)这首歌有几段?哪几段是一样的.?;.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第一、第三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第二段音乐怎么样?
2.创编动作。
(1)在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画面进行讲述后,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3)老师根据幼儿想象的动作组合成歌表演,并进行集体练习。
3.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优美部分?
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
(2)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大家欢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提示幼儿A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
(3)请幼儿看老师指挥做现用乐器的模仿动作,用乐器看指挥演奏。
(4)请幼儿和小伙伴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四.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大头娃娃是传统民间玩具的一种,它外形夸张、诙谐有趣,表演性强,孩子们非常喜欢戴上它载歌载舞,而秧歌舞又是安康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艺术,舞曲节奏欢快,感染力强,舞步简单易学,通过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参与秧歌舞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体验参与学习民间歌舞的乐趣。
2.学习秧歌舞中的“十字步”,配合音乐进行表演。
3.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中快乐的情绪。
活动重点:
学习秧歌舞中的“十字步”,配合音乐进行表演。
活动难点:
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中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设备一套及视频背景。
2、红绸带、大头娃娃若干。
3、灯笼、年画、服装、鞭炮等。
4、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一、用游戏的`形式引入主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逛年会的游戏,小朋友们一会在游戏的时候要注意观察都有哪些吸引你们的地方哦。
2.音乐响起,老师:那边很热闹,我们去看看在干什么?引出大头娃娃秧歌舞。
3.和幼儿观看大头娃娃秧歌舞。
二、介绍并学习秧歌舞。
1.秧歌舞的特点:喜庆、欢快、热闹。
2.学习秧歌舞的基本舞步:十字步。
3.带领幼儿学习秧歌舞。
三、举行大秧歌舞会。
1.请幼儿分组表演,让幼儿在表演中体会秧歌舞的快乐气氛。
2.对表演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较弱幼儿进行鼓励。
四、结束。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大头娃娃秧歌舞,现在我们去给别的班小朋友表演秧歌舞。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巡逻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学习了4以内数的分解组成后,初步理解数量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4以内的数量小,不能很好地体现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递增、递减关系。5有4种分法,可以让幼儿很好地感知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递增、递减关系,使幼儿掌握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以便在以后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时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活动目的:
1、在游戏活动中感知5的组成,并尝试进行记录。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教具:磁带,稻田场景,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一把,1——5的数卡各一,分合号一个。
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刀、笔、记录卡人手一份,数字卡人手一张。
重难点分析
重点:知道5可以分为两个比它小的数,两个小的数合起来仍是5。
难点:能够边操作边做好记录。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以到稻田捉害虫的游戏形式引入活动。
2、引导幼儿观察稻田,发现稻田有五节虫,引导幼儿用数字表示五节虫数量。
3、以让宝宝学习“捉虫本领”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学习5的组成。
(1)青蛙妈妈示范一种捉虫方法,请宝宝说说妈妈把虫子分成了左边几节和右边几节,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这个分合关系。
(2)青蛙妈妈提简单的捉虫要求后,宝宝“尝试捉虫”,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捉虫经验,妈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总结出5的组成式,即教师把幼儿记录的结果用数字列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分解式寻找规律递增、递减的规律。
(4)引导幼儿发现分合式中部分数的秘密,即数的有序性和互换性。
4、游戏”找朋友”,巩固5的组成。
5、以“宝宝捉虫辛苦要休息了”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游乐场、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在超市里,要用5元钱买两种物品,必须是两种物品合起来的钱刚好是5元,不多也不少。)
活动评价: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5的四种不同分法。本活动注重幼儿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
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
我们知道学习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习、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学习捉虫本领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用捉虫的工具“刀”将虫子一分为二,从而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每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以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在这里,我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能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儿在交流归纳“捉虫经验”的过程中,我的问题呈阶梯式地抛出。首先设计了一个初步性问题:“你是怎样捉到虫子的'?怎么记录?”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接着设计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平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对于数的学习,我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通过“找朋友”活动——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找朋友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宝宝们要找和自己的数字卡片合起来是5的宝宝当舞伴”,巩固对5的组成的理解。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幼儿都在快乐地学习,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不足:
1、目标的制定偏低,应考虑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制定得更为全面、具体、适宜些。
2、在提问环节只顾及到个别幼儿,不能面向全体。
3、自己在总结5的组成时语言可再简练、规范些。
4、设计时内容略显单薄,如能稍加充实会更好。
在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设计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情景和游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投准,单脚跳跃动作,增强幼儿腿部力量,提高幼儿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1、在场地上画好格子当作房子。
2、准备一个小沙包。
活动过程
1、热身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热身活动,如;模仿操,慢跑等,尽量把幼儿的身体活动开。
2、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的名称,并向幼儿讲解和示范各种玩法。
游戏规则:
1、幼儿在玩游戏时,如果没有按照规定顺序踢跳,判为失败。
2、在跳房子过程中,脚或小沙包压线或出格均为失败。
玩法 : 幼儿站在第一格线外,将小沙包透进第一格,跨进第二格单脚跳进第三格,双脚跨进第四第五格,然后单脚跳进第六格,再双脚 跨进七八格,单脚跳进第九格,跳转身后再依次返回至第二格时,单脚站住并用手捡起小沙包,跨出第一格,然后再将小沙包投进第二格,如此依次进行,以不许犯规少犯规,并先跳完者为胜。
3、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并注意安全。
4、游戏结束,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5、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
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好的幼儿,让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感受到体育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也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 较安静的幼儿,表现不好的幼儿,鼓励他们加油,下次会表现得更好等,使其他们能在活动中活跃起来,以培养他们对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不高兴的时候。
2.学习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初步学会与朋友交往的简单方法。
活动准备:
《拉拉沟》歌曲录音,以及教师平时注意本班幼儿较突出的不高兴的实例。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教师讲故事《生气的时候》
1.与幼儿讨论:丽丽和豆豆为什么要撅嘴和哭闹?如果是你,会怎样做?
2.你平时有不高兴的事吗?为什么不高兴?生气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
二、表达情绪介绍几种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
告诉幼儿:生气并不是一件坏事情,人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如果生气后,问题解决了,大家互相更了解。这就是适度的生气,是件好事情。如果生气时,伤害自己,妨碍了别人,就是件坏事情。生气时,可以独自呆一会儿消消气,也可以对别人说出生气的原因,或者哭一哭,叫一叫,睡一觉,看看书,听听音乐等等,或者为别人想一想,这样很快就没事了。
三、制定规则
幼儿相互讨论,制定本班"规则",如生气的时候不能打人、大声吵闹、损坏东西等。
四、歌曲游戏
幼儿跟着歌曲录音做歌表演《拉拉勾》,体验和好朋友在一起游戏的快乐。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设计意图
有一天下午上完玩彩泥课,在放学的时候。我班的黄雨悦小朋友用剩下的彩泥用不同颜色都揉捏在了一起,我看到后有点生气,刚想去教训他,没想到雨悦看到我高兴地说:“老师,你看我会变魔术了,五颜六色的真好看。”看到雨悦开心的表情我突然有了想法,可以运用彩泥让幼儿学习到三原色变三间色的原理。幼儿对彩泥很感兴趣也愿意操作所以就设计了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探索尝试,感受颜色带来的乐趣和美感。
2、通过操作,使幼儿知道三原色红、黄、蓝中任意两种相混都会产生一种新的颜色。
活动准备
1、彩泥。用卡纸做好的门,门锁,六色颜色娃娃及布娃娃一个
2、记录表。(与幼儿人数相等)
3、手工剪刀、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运用卡纸做成的颜色娃娃,激发幼儿兴趣。
1、看看这是谁?我们来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
2、小结: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三原色。
(二)探索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调出多种颜色。
1、今天三个颜色娃娃要去彩色城玩,怎么才能打开城门呢?听听彩色的主人的介绍。
2、猜猜剩下的地方可能是什么颜色?
3、教师交代要求:三原色两两相加融合在一起,变化出一种颜色,并将变化过程记录在记录表上。
4、幼儿运用彩泥操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介绍各自探索结果,并由“彩色城主人”确认结果是否正确。
6、小结:这三种颜色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三原色,现在六种颜色都找到了,我们可以进来了吗?
(三)制作彩色帽图形,感受多种颜色组合带来的美感。
1、颜色娃娃想交给我们我你一个新任务,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2、老师演示彩色图形的制作方法,提醒幼儿注意用色。
3、给幼儿布置任务,把颜色娃娃送的彩色图形减下来放在美工区,做好后送给喜欢的人和他们一起分享喜悦心情。
4、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对设计的课件很感兴趣,在观看时聚精会神,很认真也很仔细。但是在第二个环节中,幼儿用彩泥来揉捏让它们融合变色,因为怕孩子自己配的颜色比例不同造成颜色的.深浅不同,所以我把发给孩子的彩泥都分得很平均。可是没有预设到的是孩子的力道是不一样的,所以出来的颜色深浅也不太一样,不过大部分孩子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在交代要求的时候没说清楚,下回一定注意。通过这一点让我了解到课前的预设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活动中是否出现,都应该提前预设突发情况。总体来说这节课还是比较顺畅的,幼儿们都打到了预设的目标。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幼儿兴趣很高。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歌唱的不同形式以及广西壮族人民喜爱"对歌"的风俗。
2、学习对歌,体验音乐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3、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4、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活动准备:
视频快乐颂 山歌 对歌
活动过程:
一、相互问好,以歌舞《快乐颂》引入课题小朋友们好!你们快乐吗?--哦,看来今天小朋友的心情都不一样嘛。那小朋友们你们平时都会做些什么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呢?--是吗?其实不管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拥有一个快乐心情非常的重要,而唱歌就是一个特别好的方式。让我们一起拥有一个快乐心情吧。(播放快乐颂,快乐歌唱、舞蹈激起幼儿兴趣!)
二、欣赏视频,感知不同的歌唱形式
(一)回忆平时唱歌情形,感知合唱,独唱等唱歌形式小朋友们你快乐吗?你喜欢唱歌吗?那,我们平时都是怎样唱歌的呢?谁来说说看?(幼儿回答,教师引导)很多的人一起唱叫什么?(合唱)小组几个人,几个人的唱叫什么?(小组唱)一个人唱呢?(独唱)。不错唱歌的形式有很多种,但一样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知道吗?在中国有个美丽地方叫广西,那里的壮族民人也很喜欢唱歌,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是怎么唱歌吧?请仔细的欣赏哦!
(二)播放视频山歌,幼儿欣赏。感知领唱,齐唱的歌唱形式
1、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他们唱歌和我们一样吗?怎样唱的呢?(一个人领其他人跟唱) 一个人在前面领着唱叫什么?(领唱)那后面很多人一起整齐的唱呢叫什么?(齐唱)
2、教师小结:原来(除了合唱,小组唱,独唱,领唱),齐唱也是唱歌的一种的形式。
(三)播放视频对歌,幼儿欣赏。感受壮族的'"对歌"这个特殊的风俗
1、欣赏视频:广西的壮族人,不但喜欢唱歌还把唱歌当成话来讲哦,一起去听听吧,听听他们都在说些什么?(播放视频)
2、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这次他们是在领唱,齐唱吗?--那他们是怎么唱的呢?一个问一个答,能用简单的两个字来说吗?他们一个问一个答的对着唱叫什么?对唱!在视频里这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就是广西。在哪里每年的三月三他们都会举行"歌会",家家户户都来唱歌。很多的问答他们都能用唱歌来表示呢。我们再一起看看他们都问了些什么吧
三、欣赏对歌的音乐《什么水面打筋斗》,学习对歌
(一)欣赏"对歌"感受对歌形式,熟悉旋律
(二)教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歌中的内容。如"什么水面打筋斗""什么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撑雨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三)学唱歌曲《什么水面打筋斗》
四、结束部分幼儿用绸带,围裙扮演壮族娃娃对唱,充分感受对山歌的乐趣。
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复印》这堂课,让幼儿简单地了解复印在幼儿生活中的运用与尝试各种复印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平面纸板模型、复写纸、拷贝纸、印章、树叶等等几种复印方法进行演示、讲解和操作,使幼儿对复印产生一个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培养幼儿对复印活动的兴趣。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紧紧相扣主题,最后,以作品展览的形式结束教学活动,让幼儿体会到劳动成果和成功的喜悦之情。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复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幼儿对复印现象的兴趣。
2、通过复印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教育幼儿运用复印的方法,大胆地进行作画。
二、活动准备
1、教室的墙壁上布置六幅作品。
a、平面模型复印画《神奇的树》
b、藕、萝卜印章复印画《小花朵》
c、树叶印画《美丽的小金鱼》
d、复写纸复印画《海底世界》
e、拷贝纸复印画《有趣的螃蟹》
f、手指复印画《梅花》
2、电脑、投影仪、屏幕和录音机、磁带一盒。
3、桌子上摆放各种各样的材料——平面模型(各式各样、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和圆形等),用藕、萝卜已刻有图案的印章,印泥、水粉颜料、水粉笔、擦布和刚摘下已擦干的树叶,复写纸、拷贝纸、以及圆珠笔、勾线笔、纸若干。
三、活动流程
(一)通过欣赏活动,让幼儿认识、了解复印的简单现象。
1、师:“小朋友们,文化宫举办了一个《有趣的复印画》美术作品展,让我带你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
2、带领幼儿参观小展览,引导幼儿互相对每一幅作品进行自由和讨论。
3、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认真观察每一幅的作品,并提问:
(1)“你们觉得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画一样吗?”
(2)“这一幅幅美丽的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请个别幼儿回答)
4、引出“复印”这种方法。告诉幼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复印,并帮助幼儿理解复印的简单含义。
(二)示范与讨论。
1、利用电脑、投影仪在屏幕上出示圆形的平面模型,并启发幼儿用什么办法可以复印出一模一样的图样。然后,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示范复印的方法:一手按住圆形,一手沿圆形图样画出轮廓,就成了和圆形一模一样的图样。
2、出示利用藕、萝卜等各种材料制作的印章,教师激发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印章上的图案该怎样复印?请个别幼儿回答后,教师用各种印章蘸上印泥后轻轻地复印到纸上,并告诉幼儿用印泥复印时应注意那些问题?(复印到纸上后,教育幼儿不能用手去擦,应注意保持画面整洁)
3、出示一张幼儿比较喜欢的玩具汽车图案,并提问:
(1)“你们喜欢这些图案吗?(喜欢)今天,老师要把这张玩具汽车图案送给我的好朋友,可是,老师只有一张玩具汽车图案那该怎么办呢?”
(2)启发幼儿思考复印的方法,引导幼儿回忆复印机的复印过程和结果,除了复印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复印?(幼儿自由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在幼儿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提示幼儿还可用复写纸和拷贝纸。
(3)教师分别在投影仪上进行示范这两种方法,并说明作画要点。(有复写纸复印时,应在两张纸中夹一张复写纸后,进行自由作画;用拷贝纸作画应时,应在绘画纸上放一张拷贝纸,注意要放平整后,再进行作画。)
(四)幼儿大胆地作画,教师巡回指导要点。
师:“刚才文化宫里的叔叔看见小朋友这么聪明、能干,也想请小朋友制作《有趣的复印画》参加展览呢!” 1、幼儿五种的操作方法,告诉幼儿按自己意愿选择一种复印方法进行操作。这五组绘画操作活动分别是:
(1)用各种颜色、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圆形平面纸板模型进行复印,并根据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和模型的颜色、大小进行复印、贴画、涂色组合成一幅画。(复印画的颜色与模型的`颜色要一样)
(2)用藕、萝卜印章、印泥进行复印,也可用手指点画的方法,通过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画。
(3)幼儿利用复写纸复印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地自由作画,尽量使画面丰富多彩、不单调。
(4)用拷贝纸复印后,再涂上与样板一样的色彩,使画面与拷贝的样板相符。
(5)用水粉笔蘸上各种颜料涂在干净的树叶上,进行复印到纸上,纸张上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叶子。(注意颜料不能太湿、太多、涂色时要均匀,应保持画面干净)
2、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一种复印的方法进行作画时,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实际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大胆想象、构思出有趣的内容。
3、幼儿作画、操作时,可以放轻音乐,增加课堂的活动气氛,同时,教师巡回各个组的活动并注意个别指导,以及鼓励幼儿大胆去尝试自己这组的活动。
4、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活动情况并同伴之间互相,以及让大家都能分享、体验到复印活动带来的乐趣。
(五)展示幼儿的复印画作品,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延伸活动
把幼儿各种复印的材料陈设在班级的各个活动区域角中,课后,尽量让每位幼儿都能尝试各种复印的方法、过程以及体验复印果效,使幼儿真正体会到“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幼儿对复印现象、活动的兴趣,不断提高幼儿复印的技能技巧,从而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助跑跨跳,能掌握动作的要领,敢于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跃过障碍物。
2、练习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发展腿部肌肉的力量及动作的协调性,能够根据教师口令迅速做出相应反应。
3、在游戏情境中养成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品质,体会胜利救援带来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粉笔在地上画一条宽度适中的河流,高低不同的纸箱3个,小动物若干幼儿准备:运动鞋,宽松的衣服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1.报数列队幼儿报数:从排头开始1、2报数,要求声音洪亮、短促。1、2报数后,数2的幼儿向后退一步,迅速变成两队。
2.队列练习--左右分队,由两列变四列要求:两队各自报数,数2的幼儿向后退一步,变成4对,幼儿听口令,有节奏的进行,挺胸抬头摆起臂,眼看前方队列整齐;基本部分一、新授助跑跨跳1.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是小小救生员,作为一个救生员我们得学习一些新本领,跨过宽宽的小河,现在请小朋友们自己自由跨越,看谁能迅速又安全的跨过小河。
2.讲解动作要领,练习第二次教师清楚动作正确的幼儿,让其分享跨越的要领,并给予表扬。
教师示范正确的助跑跨跳动作,并结合讲解,让没有成功的.幼儿反思自己的错误让幼儿再次进行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改正3.跨跳展示,互相激励让能力强的幼儿展示跨跳,鼓励能力弱的幼儿,敢于尝试,战胜自己。
二、情景练习,锻炼幼儿跨跳能力1.导入教师:各小队集合!(幼儿听口令迅速集合)刚刚老师接到一个紧急通知,一群小动物被困在河的那边,现在要求我们小朋友越过大山(3个不同高度的纸盒),跨过河流,去营救小动物们,时间不等人,我们一定要迅速,确保小动物的安全,同时,我们要保证自己的安全,懂了吗?(懂了!)2.列队,救援,教师讲清活动规则教师:4小队同时进行,每次每对出行一人,当前一位小朋友救回一位小动物时,下一名小朋友再出对救援,直到将动物全数救回。
3.游戏进行,教师在一旁观看,防止幼儿受伤。游戏结束,给予完成任务的队伍奖励(贴画),同时给予失败队伍鼓励,和小朋友一起为他们加油,知道他们完成任务。
三、让幼儿探究不同的方法跃过障碍物教师:面对矮的纸箱,我们除了跨跳,还有什么方法跃过?
(立定跳)结束部分教师:今天的任务圆满成功,这次任务,小朋友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救回了所有的小动物,我们为自己鼓鼓掌。
教师:现在我们来安慰一下受惊的小动物,抱抱小动物,摸摸它的头,告诉它:不怕不怕,有我在!
教师:让我们一起送小动物回家活动延伸:
回去告诉爸爸妈妈今天自己勇敢的表现。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3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_大班教案06-20
大班安全教案范文大班《安全》教案04-20
有关大班教案范文 大班优秀教案05-18
大班教案【经典】07-24
大班教案07-20
【精选】大班教案08-20
(精选)大班教案08-29
大班教案(经典)09-04
【经典】大班教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