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集锦【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同时呈现,比较题意
1.人间最难舍的情就是“离别之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离别远行就意味着天各一方,很难有再见面的机会。因此,古人对离别的感受特别深。临别时,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远行的人,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诗常见的一种主题。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李白和王维这两位诗人的离别境界,一同见证两对好朋友的深厚友谊。
2.自读诗题,感悟节奏,领悟诗题之意。
【课件出示: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3.【课件出示:比较两首诗的诗题,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一:【课件出示:都有一个“送”字,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离别远行就意味着天各一方,很难有再见面的机会。因此,古人对离别的感受特别深,他们写出来的诗也特别精彩。]
预设二:【课件出示:都有地名,“广陵”和“安西”。 】(引导学生利用注释来理解。)
广陵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是一个风景优美的都市;安西在现在的新疆的最西边,那时是唐朝的西域边关。从首都长安出发,要穿越几千公里的戈壁沙漠,才能到达那里。
预设三:【课件出示:都有一个人名,一个是“孟浩然”,一个是“元二” 】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但两人一见如故,成为知己。元二是王维的朋友。姓元,排行老二,所以称元二。
4.【课件出示:题目中“之”和“使”的各是什么意思?】
(“之”是“去”的意思;“使”是出使,是朝廷派元二去戍守边关、保家卫国的。)
现在你能说说这两个题目的意思了吗?谁送别谁去哪里?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课件出示:两首诗】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渭城朝雨”的“朝”读“zhāo”,“客舍青青”的“舍”要读第四声。
3.【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与“西出阳关无故人”。 】
同是“故人”,所指却不一样。前指孟浩然,后指王维自己。
“西辞”指向西告别,往东而去; “西出”指向东告别,往西而去。
4.借助字典和注释,并仔细观察插图,理解并交流两首诗的大概意思。【课件出示:诗意】
5.诵读这两首诗。要求读得有节奏, 读得有韵味。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古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如果你能把文字读成画面,那就了不起了。自己轻声读读第一首,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课件出示:第一首诗】
预设一:【课件出示:烟花三月──赏一幅风景】
1.烟花三月──阳春三月,杨柳花开,风一吹,远远看去,白蒙蒙的,如烟雾。因而古代有一句话“柳絮如烟”。(点明了送别的时间。阳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桑叶肥,青杏小,菜花香,微风送红雨,碧波扬白帆。这是古代诗人结伴同游的季节。)
2.在这白花竞秀、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好朋友就要离别远行,自己却无法同游,这其间含有无限的感慨。为什么呢?(因为孟浩然所去的扬州,正是唐代的繁华地区,那里是珠连绣户,弦管声歌,令人神往。)一齐读读这两句【课件出示:前两行诗】。
预设二:【课件出示:孤帆远影──品一个“孤”字】
1.【课件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孤帆”什么意思?】(孤单单的一条小船。)
【课件出示: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过尽千帆皆不是”,此时此刻,他眼里只有友人的船,其他的都视而不见;他只是来送朋友的,他只关心朋友的船;因为朋友走了,他心里很孤独。]
2.是啊,过尽千帆眼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课件出示】
3.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个“孤帆”,你还会觉得它仅仅是“一条小船”的意思吗?从这个“孤”字,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因朋友远去而感到孤独、孤单、伤感……)
这小小的一个“孤”字,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课件出示:第三句】(生齐读全句。)
4.想象相聚画面
【课件出示】幸福快乐的日子就这样被这无情的“孤帆远影”带走了……【课件出示:全诗】(生齐读全诗。)
预设三:【课件出示:碧空长江──赏一个“尽”字】
1.【课件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真的都尽了吗?不尽的是什么?】(不尽的是滚滚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
2.滚滚长江水,流不尽心中情啊。唐人写送别诗,往往寄情于水,就像另外几首诗里写的一样。【课件出示】
3.水,迢迢不断;水,波涛荡漾;水,一逝不返。水流无限,别情无限。可如今这种别情离恨只能化成滚滚的东流水,向天边流去,向扬州流去。【课件出示:全诗】一齐读全诗。
4.送上祝福的话。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课件出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我们之间的情意是不会断的;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愿你一帆风顺,一路平安……)
5.让我们把诗人的这种离愁别绪通过诵读表达出来吧。
【课件出示:全诗】练读──个别读──齐读──【课件出示:范读。】
(二)《送元二使安西》
【课件展示:渭城的繁华与安西的.萧条景象。】
自古人生重离别。元二此去是千里之外,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料,朋友之间怎不留恋,况且古人说:安知千里外,不有雨间风?自由读诗后填空:【课件展示】【课件展示】
预设一:多一份“无故人”的凄凉与关切
1.【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课件出示:西出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朋友来陪你──(喝酒,吟诗……)】
2.【课件出示:西出阳关又岂止是没有朋友呢?西出阳关就没有──父母、兄弟、妻儿……】
3.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生死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一句话──【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预设二:更多了一杯离别的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课件出示】
4.酒,可用以消愁,可传递友情,可寄托豪情。但事实往往是“醉不成欢惨将别”。于是,酒到酣处人寂寞,酒香飘处别情浓。正像另外几首诗所写的,读【课件出示】
这浓浓的离情,这杯杯的美酒,都化作这样的一首缠绵悱恻的诗──【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齐读)。【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范读】
四、回顾全文,归纳升华
1.两位诗人就这样送别了朋友,朋友远行了,留给诗人的是一种怎样的愁绪呢?
2.“自古多情伤离别”,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朋友走了,诗人还在反复吟诵着这两首诗──【课件出示:两首诗】(齐读。)
五、课后总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两位诗人的离别世界,见证到诗人与朋友的那份真挚友谊,感受到他们替朋友担忧、为朋友祝福的那颗真诚的心,确实是感同身受。【课件出示:对古人而言,友情是花间一壶酒,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对于我们,友情是什么呢?要靠我们用一生品味,用一生去守侯。】
六、快乐作业:
【课件出示:课后我们可以去找找更多的送别诗,去感受、去品味古人的离别情怀。】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高粱根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深厚感情。
3、初步认识借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了解高粱根的特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高粱扎根土地的品格,悟出它坚忍不拔的品格。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讨论,悟出高粱坚忍不拔的品格。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示投影片,指导学生从秆、穗、根三方面观察,了解高粱的特点。
3、插图中的根被放大了,由此可以猜测课文描写的重点是高粱 的哪一部分?
4、课题为什么要加一个“情“字?作者对这种北方最普通的农作物怀着怎样的感情呢?
二、自由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读准字音,辨析字形。
2、理解词语。
神圣:崇高而庄严。
贫瘠:形容土地质量很差,不肥沃。
强悍:原指勇猛无所顾忌。课文中指坚强,经得住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
跋涉:爬山涉水。课文中指艰难前进。
三、再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1、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2、找出能体现高粱特点的语句读一读。
3、作者为什么要写高粱?哪些段落写高粱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一、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它塑造了我的躯体和生命”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一、二自然段。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作者对高粱有怎样的情感?从哪里可以看出高粱在我心中是那么崇高而神圣?
二、学习3——5自然段
1、课文描写了高粱的哪些方面?重点写什么?
2、作者从总写高粱到具体写根,哪个词起到衔接的作用? (尤其)
3、指名读3——5自然段,思考:高粱的根有什么特点、作用?
(1)长着许多气根。 (2)很苦。 (3)扎得很深。
4、为什么在土地十分贫瘠的雁门关脚下,高粱还能长着“正直的秆子”和“硕大而血红的穗头”?
高粱有气根,扎得牢,就能抵御风暴,支撑秆子,保护穗头;根扎得深,就能吸收营养,提供给秆子和穗头,而把土地中的盐碱等苦东西留给了自己。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说说你从这一段中体会到了什么?
3、齐读第6自然段。
四、深入理解比较,概括表达方法
1、朗读第1、2 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思考并讨论:
(1)高粱在我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为什么?
(2)高粱对“我”的影响是什么?“我”对高粱怀着怎样的感情?
2、总结:
作者通过描写高粱尤其是高粱根的特点,抒发了对高粱深厚感情及对它坚忍不拔的品格的赞美。
[板书设计]
秆:正直、挺拔、粗壮
穗:硕大、血红
高粱情 有气根 坚忍不拔的品格
根 味苦 激励我生活、跋涉
扎得深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词。
3、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语言的描述,结合图片等辅助手段、感悟九寨沟童话般的神奇和美;背诵第三自然段,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感悟第三自然段课文中语言的美与景色的美。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
2、谈话。
九寨沟是中国唯一荣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等两项桂冠的旅游胜地。它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瀑布组成神秘、奇妙的自然风光,被人们称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那么,九寨沟在哪儿?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为什么会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呢?学习这一篇课文,必须弄清这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课文《九寨沟》向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大家认真地阅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朗读,一边听一边思考上述问题。
2、读后交流。
(1)九寨沟在哪儿?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回答,并提示:课文是写一个地方。因一般的来说,写一个地方的课文,一开头就要介绍它在哪里。并补充介绍“四川”的地理位置。
(2)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九寨沟”名字有特殊的来历,因此作者紧接着作了介绍。解释“九寨”、“沟”。
(3)它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这个问题是课文的重点,作者作了详细的介绍。课文从哪里一直写到哪里?为什么九寨沟能成为旅游胜地,作者还用一句话作了概括的介绍,大家找到了吗?
3、再读课文。
请同学们慢慢地阅读课文。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自学生字,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来向人们介绍“九寨沟”的?学生回答后,小结。板书:位置、名字、来历、自然风光、珍禽异兽、人间仙境
4、小结。
三、教学生字、词。
过渡:刚才大家通过听读、自读,解释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
3、钢笔描红。
四、播放课文录像。
过渡:九寨沟是一个旅游胜地。在那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有许多珍禽异兽。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九寨沟的录像。
五、总结。
同学们,在课本中向人们介绍描写一个地方的风光、物产的课文很多。课文一般都用那个地方的名称作为题目。通过今天的学习和讨论,今后读到这样的课文,读了题目该怎么发问呢?你们知道了吗?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搜集九寨沟的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九寨沟迷人的自然景色,并且研读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请大家回忆一下,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九寨沟这个名字的来历。
生:我知道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
生: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来到九寨沟就像来到一个童话世界里。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我们就一起来把这两部分读一读吧。
师:游人一进风景区,就像是到了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大家想不想进去看看?(生齐:想)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带着一份美好的心情,一起去欣赏这一神奇的童语世界。
二、精读感情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是从哪两方面介绍九寨沟的?
( 生自主阅读,边读边画)
生:我认为第三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九寨沟的风光。
生:老师,我补充一下,应该是介绍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
师:是呀,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迷人的九寨沟的自然风光,还介绍了什么?
生:还写了九寨沟林深叶茂处有许多动物。
师:书上有一个词告诉我们这些动物都是——(生齐:珍稀动物)
师:课文从九寨沟的自然景观和有许多珍稀动物两方面向我们具体介绍了它是一个迷人的童话世界。那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吧!
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作者介绍了哪几处景观?用笔标出来。
(学生自主阅读)
师:好多同学都已经画出来了,谁来说说?
生:我找出这几处景观: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生:还有一处他没说出来,就是中间“每当天气晴朗时”这一句,是写了五彩池美丽的景色。
师:你读得真仔细。作者把我们带进九寨沟,迎面而来的这些美景,让我们目不暇接。要想看清九寨沟的真面目,还得再静下心来走进课文,看看文中是怎样用具体的语言来描绘这些景物的。请同学们再好好用心去品读第三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看看你最欣赏哪一处景色?放开声音把相关的语句读一读,细细地用心去体会,并在头脑中想象这美丽的画面。
师:在读的过程中,看看你最欣赏哪一处?并画出相关的语句,放声读一读,闭眼想象画面细细体会。
(学生自读自悟)
师:你最喜欢哪一处?把它读出来让我们大家和你一起欣赏,好吗?
生:我最喜欢描写五彩池的这一句。(很多学生赞同)
师: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师:你为什么最欣赏这一处呢?
生:我觉得这处的景色非常美。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
生:那个地方没有被污染,所以这些景物倒映在湖水中就像一幅幅图画一样,因此很美。
生:这句中有一个词“五彩缤纷”,是说颜色非常多。我刚才闭着眼睛时,仿佛看到了天是蓝的,云是白的,山峰也是白的,森林是绿的,这些色彩是那么灿烂,景色怎么能不美呢?
师:你们真会观察,请看——
画面(1):蓝天、自云倒映存湖水中的美景;画面(2)雪峰倒映在湖水中的美景;画面(3):森林倒映在湖水中的美景。
师:这么多的美景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齐答:五彩缤纷)真是美得让人心醉啊!快读吧,把这种美读出来吧!
生读。
生:老师,我还喜欢描写“湖泊”的这一句。这句把湖泊比喻成一颗颗宝石,说明它非常美。
生:还有湖水清澈,湖底的石块色彩很美。
师:对呀,色彩斑斓就是说它的颜色灿烂无比。这么美的湖泊怎不让人流连忘返呢?请你来读读这句。
生:我想把我最喜欢的描写瀑布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我喜欢它是因为作者把瀑布写得很壮观。
生:我有个问题,“白练腾空”是说水像一条练子一样又向上流去吗? 生:他说得不对。这是讲瀑布向下跌落时的样子的。
师: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还是来看一看吧。(课件出示瀑布)看,这就是九寨沟的瀑布。你能再说一说吗?
生:无数道水流从天而下,气势壮观。远看就像白色的带子挂在山间。
生:因为这里的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就像是一级级天然的台阶,所以瀑布顺着地势往下时是层层跌落,非常壮观。(生品读)
师:刚才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饱览了高耸人云的霄峰、五彩缤纷的湖泊、茂密的森林以及高低错落的瀑布,走进这神奇的儿寨沟,就如同走进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进入人间仙境一般。让我们用满心的喜悦再来读一谈吧。
生读。
师:在这美丽神奇的童话世界里,不仅可以领略绮丽无比的自然风光,当你步人深林,也许还会亲眼目睹到珍禽异兽呢。自已读读第四自然段,你今天幸运地见到了哪些动物?
生:我看到了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和小熊猫。
师:噢,这么多的珍稀动物,可让我们大饱眼福啦!细瞧,每一种动物都有着适合自身特点的活动方式。读一读你就明白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去读读,想想怎么读才能把这种动物的特点给读出来。
生1:我读描写羚羊的这部分。(生朗读)我主要是突出它善于奔跑的特点。
生2:你的“突然窜出来”读得很好。“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读得很快,我和你读法不一样。
师:那你读读看。(生2读得轻慢)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2:我还想仔细地看清它,可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觉得非常遗憾,所以我是用一种遗憾的心情去读的。
生1:我读得快是因为要强调它一转眼就消失了的特点的。
师:每个人对课文的感受不一样。读出来的语气、语速也就各有差异。不管是快一些的,还是慢一些的,都是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去读。因此。朗读课文并不一定要求千篇一律,只要是用心去读就可以了。
进行朗读。
师:这里不仅有着神奇美妙、变幻无穷的原始自然景观,还有着活泼可爱的珍稀动物。难怪作者饱含深情地赞叹道:(课件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生饱含激情地齐读)
三、总结全文
师:这节课,同学们细心品读了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给我们描绘的九寨沟神奇而秀美的自然景色。这里四季美丽如画,一步一景,变幻无穷。所以说,几寨沟真不愧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是一个神奇美妙的童话世界。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知识与能力
1、能区分意思相近的词的用法,积累表示情感的词语并能熟练运用。
2、积累名言,了解名言蕴涵的意思,从中受到启示。
3、阅读短文,懂得“给予别人比向别人索取更为愉快”的道理。
4、读一读,想一想,能围绕一句话将内容表达具体。
5、通过口语交际,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的理解。
2、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将内容表达具体。
3、鼓励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阅读短文,懂得“给予别人比向别人索取更为愉快”的道理。
2、体会妈妈的辛劳,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教学重点:
1、能区分意思相近的词的用法,积累表示情感的词语并能熟练运用。
2、阅读短文,懂得“给予别人比向别人索取更为愉快”的道理。
3、读一读,想一想,能围绕一句话将内容表达具体。
4、通过口语交际,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阅读短文,懂得“给予别人比向别人索取更为愉快”的道理。
2、读一读,想一想,能围绕一句话将内容表达具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黑板,学生准备三八妇女节送给妈妈的礼物。
教学时间:
八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想一想”
1、学生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再读词语,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的三个词语都是近义词)
4、教师过渡:其实这些词语看上去意思相近,但是他们却有自己特殊的用法。
5、完成每组选词填空,辨析词语意思。
(1)我十分(喜爱)看书。
他十分(热爱)他的'事业。
他(酷爱)运动,每天都要坚持锻炼身体。
(2)我们应该(尊敬)每一位老师。
对于别人的发言,我们要(尊重)。
他十分(敬重)爷爷,常常以他为榜样。
(3)我十分(想念)你。
中秋节,我常常(思念)着远方的爸爸。
我真是(怀念)以往愉快的生活。
(4)我(希望)你能快点长大。
我们决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
我(渴望)得到那本梦寐以求的《灰姑娘》。
6、教师总结:近义词往往在使用范围、使用程度等方面略有区别。同学们以后要注意。
7、再次齐读。
二、学习“读一读”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再次读词,了解词语的意思。
3、学生交流,教师提示,共同了解词语的意思。
4、指导学生情感朗读。
5、快速默读,想想这些词语都有什么特点?(全是描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词语)
6、再次齐读。
三、学习“写一写,背一背”
1、学生自由读名言。
2、小组合作学习,说说你读了名言受到的启示。
(1)劳动创造一切。
(2)努力向上,积极奋斗,这样才能将理想变成现实。
3、指导学生练写,注意标点符号。
4、评价练写情况。
5、练习背诵这则名言。
6、检查背诵情况。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时间简史》是许多孩子听说却不曾读过的书,霍金是孩子们听说却并不了解的人。那张“龇牙咧嘴”的照片是孩子们对于霍金的全部认识。《轮椅上的霍金》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本课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地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
品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从大处说,有:命运残酷与生命顽强的对比;身体禁锢与思维飞翔的对比;命运无情与成就杰出的对比;生活不幸与乐观感恩的对比。从小处讲,有顶礼膜拜与静静思考的对比;成绩卓越与做人低调的对比;女记者的唐突尖锐与霍金的坦然、平静的对比等。
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第8自然段展开教学。合作探究两个主要问题:1.霍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2.霍金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这一思考,打破了我原来的以“非凡”入手的教学思路。我觉得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应是层层深入、心领神会、水到渠成的。所以,在课堂建构方面,我充分挖掘了第8自然段过渡段的独特作用展开教学,并及时的回扣这一自然段,不断升华对霍金精神与人格的感悟。
语文教学的写话训练,不能仅仅关注情意目标,更要关注学生的言语表达形式。本课的写话设计,我力求凸显言意互转,既能让学生从精神层面对霍金产生深深的景仰,更能从写作层面进行有效的写法指导。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
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发生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四、巩固识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第二课时
一、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3、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资料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休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 “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遇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2)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休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四、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指导分号的书写。
课后反思: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读完全文,学生都能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一组课文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会写本组19个生字.读读记记词语
2回顾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 在课文中积累语言.
4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5 学习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
6 背诵记忆要求的.段落,并会填空.
7 积累关于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教学重点:背诵默写积累的内容比较多.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表达特点, 学习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生字词掌握
yín sòng chàng hè pùbù tǐng bá shēn qūqīng shuǎngdǒu qiào qiào lì
( ) ( ) ( ) ( ) ( ) ( ) ( ) ( )
jīng zhì yùn hán xiá kè jìng mì ào mì zhuī suí xiǎo xiànghōng kǎo
( ) ( ) ( ) ( ) ( ) ( ) ( ) ( )
yīn yùn tàn suǒ yǎn zòu qín miǎn áo yóu qīn wěn shén qí yōu yǎ
( ) ( ) ( ) ( ) ( ) ( ) ( ) ( )
huān yuè qīng cuì níng jù biàn rèn qīng xīn dé gāo wàng zhòng
( ) ( ) ( ) ( ) ( ) ( )
bù jū yì géyì wèi shēn chángbié yǒu shēn yìjīn jīn lè dào páng rán dà wù
( ) ( ) ( ) ( ) ( )
xíng sè cōng cōngzuǒ chōng yòu zhuàngnián guò huā jiǎ qí miào wú bǐ
( ) ( ) ( ) ( )
二 四字词语掌握
岁月( )( ) 波光( )( ) ( )( )乐道 别有( )( )
( )( )攘攘 ( )( )深长 花色( )( ) 驻足( )( )
( )( )大物 ( )( )匆匆 望而( )( ) 千峰( )( )
绵亘( )( ) 随心( )( ) ( )( )一格 旁逸( )( )
窈窕( )( ) ( )( )直跳 ( )( )归真 左( )右( )
年过( )( ) 奇妙( )( ) 德高( )( )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的特点,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和这座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建筑的原因;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挂图或投影;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中外驰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为抗日战争由此开始,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叫“卢沟桥”。我们今天一起学习这篇看图学文着重写卢沟桥的狮子的看图学文。
板书课题:
1卢沟桥的狮子
二、出示表现卢沟桥全景或远景的挂图或投影,引导学生观察,使他们感受到卢沟桥十分壮美,桥上的石狮子多得数不清
三、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这座桥的。听录音朗读。
四、学习生字,书写生字词
生字:歇 雕 厘 甚 至 蹲 概 异 侵 衅 驻 具
“甚”、“至”是翘舌音;“雕”是三拼音,读时不要丢掉介音“i”。书写时“厘”上不要加点;“蹲”的右半部不要少横;“概”是木字旁,中间最后一笔是点;“异”上半部是巳”。 “侵”、“衅”是前鼻音,“驻”是翘舌音,“具”的ü上省略两点。书写时,“侵”注意右半部的写法,“衅”左半部最后一笔是提,“具”的里边是三横。
生词:歇后语 雕着 厘米 甚至 大概 形态 各异 淘气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大多在民间流传。
甚至:在课文中有进一层的意思,说小狮子小到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了。
形态各异: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侵华 挑衅 驻守 具有 建筑
五、 初步理解课文。
1、齐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写了卢沟桥的什么?着重写了桥上的狮子的什么特点。
六、作业
读课文,其中第二自然段要多读几遍。
抄写生字词。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5-30
小学语文教案02-25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22
小学语文教案07-21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9-14
小学语文《牧童》教案08-10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06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27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9-07
小学语文阅读教案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