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09-30 09:37:58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实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实用10篇】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动物的形态轮廓,学画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2、能按自己的方式分割画面,并尝试制作“动物拼图”。

  3、体验成功制作拼图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收集较多的动物图片,已画好的动物图画。

  2、可作画的硬纸、彩笔、油画棒、剪刀。

  【活动过程】

  1、观看教师准备好的动物图片,幼儿自由讨论,并说一说自己最喜欢什么动物。

  2、欣赏教师已画好的动物图片,然后教师现场制作“动物拼图”。

  师:“这是老师最喜欢的动物,现在老师要变个魔术,小朋友看仔细了啊!”

  3、教师示范“动物拼图”的制作过程。

  教师现场折叠动物图片,可以多介绍几种折叠方法,供幼儿自己选择。

  教师折叠好后,开始使用剪刀,教师叮嘱幼儿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开始剪图片时,教师示范按照已折叠好的线条剪开,并注意分割时要保持拼图的`光滑和完整,在此过程注意安全。

  4、幼儿讨论“动物拼图”的制作方法,并开始自己尝试制作“动物拼图”,教师分发材料。

  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形象,开始作画,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折叠方式,开始制作“动物拼图”。

  5、幼儿之间相互欣赏作品,可以尝试玩一下其他幼儿的“动物拼图”,体验成功感。

  活动延伸】

  可以把幼儿制作好的“动物拼图”放在区域游戏里,也可以继续制作“动物拼图”或其他内容的拼图。

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分析:

  版本:湘美版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中国部分)

  教材内容:

  结合上节美术课《心灵的慰藉》的教学使得学生懂得了佛教艺术在中国真正的盛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阶段盛行的原因是因为战乱—“五胡乱华”。人在面临巨大的灾难面前非常容易信仰宗教,因为佛教所提出的“无常”观念去领悟人生中“苦”的真谛。

  追根溯源,本课《人间生活》中大量美术作品对现实生活描绘自然是大时代大环境中的人们生活的安定所导致。生活中的“乐”的场景描绘相较于佛教教义对“苦”的领悟在现今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中更为容易让他们理解和把握。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地下艺术的画像砖、画像石亦或是陶俑对生活场景的描绘,让学生体会到汉朝墓葬艺术中人们希望把生活中的“乐”继续带入到另一个世界;作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的描绘,在绘画文本上将生活的“乐”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典型为侍女画题材的盛行,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五代顾闳中描绘韩熙载夜半歌舞狂欢之景的《韩熙载夜宴图》;另有风俗画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二学生基于前几节课对美术作品政治、宗教功能性的了解,从美术作品文化宣化功能的强调到这堂课进入“人间生活”这一主题,单就绘画内容而言,因其接近生活常态学生能够更有体会性;但是对于绘画的形式感而言,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多幅叙事性的绘画文本,多采用长卷形式。学生对于中国所独有的长卷绘画形式的陌生;对于古代文人与学生现今阅读习惯的不同;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长卷形式的陌生感着手去看世俗的绘画内容,去品古代世俗生活的意趣,去悟长卷的形式构图同绘画内容的散点透视设置的统一。试图一改学生用惯用的西方的焦点透视去地辨认绘画人物的叙事性。我认为后者情况---学生习惯性“看图说话”的方式去“鉴赏”美术作品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这样的习惯使得学生在鉴赏形式感很强的绘画作品时带有极大的困惑乃至存在“失语”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尺幅相仿的白纸长卷等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仕女画及风俗画的代表作及代表画家;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模拟、交流诸多方法,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形式与内容结合创作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世俗内容的绘画作品文化感的认同及理解;在积极参与的心态中去体验和深刻地理解美术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喜爱;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世俗题材长卷构图形式

  难点:绘画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展示《五百强盗成佛》图片及东汉《笑俑》图片

  让学生以一个字概括他们的表情分别是什么?(哭和笑)

  这两种表情说明了什么样的心理呢?一个字概括(苦和乐)

  教师总结:我们在佛教艺术中去体味苦的真谛,在世俗题材中去回味乐的滋味,同学们有苦有乐才是人间真实的生活。你们每天快乐吗?你们想不想知道东汉的人为什么笑的这么乐吗?我们来根据画面内容来找一下有哪些原因。

  板书:乐

  学习新课:PPT《弋射、收获画像砖拓本》

  请同学找寻一下东汉时期人们吃什么?(看图故有思维: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种的)

  板书:吃

  教师问:米不仅可以吃PPT《庖厨》还能用来干什么呢?

  板书:喝

  PPT《酿酒场景》

  教师问:除了吃喝之外,还有什么能让东汉的人这么快乐吗?

  板书:玩

  PPT《盘鼓、叠案、跳丸》

  PPT《画像砖和拓本》

  教师总结:我们看到的这些画叫做“拓本”,我们比较一下原来的画像砖和拓本,就像图章一样,同一个图章,可以在纸上印出好几个一样的图案。这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版画”的来源。

  除了这些以刀为工具创作的画像砖展示世俗内容外,在画家的画笔下有没有展现世俗内容的作品呢?我们来看看

  PPT《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游玩

  PPT《捣练图》张萱—工作

  PPT《清明上河图》张择端—节庆

  一开始分别展示,第二部一块展示(全景展示)

  教师问:你们看得清楚吗?

  故意的,你们发觉这三张画都有一个什么特征—很长。

  这么长的画,你们觉得古人平常会怎么收藏呢?

  板书:“长”-“卷”

  教师总结:长卷是中国画独有的构图形式,也是古代达官文人拿在手中把“玩”的绘画形制。

  这是一卷尺幅等同于一般长卷的卷纸,你们谁有兴趣把它拿在手上去品读它呢,去体验一把古人的如何去把玩手卷的心情。

  两种状况,从左到右,教师引导--古人阅读习惯。从右到左,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讲述先看到的应该是哪一片断?

  再次学生回答:什么东西点出了夜宴的主题。

  教师总结: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点明主题。(以屏风为间隔的分割作用,屏风及床的隐私性象征)

  我们今天就以《捣练图》为例看看长卷的构图中画家是如何安排人物来突出宫中贵妇工作场景的。

  板书:画一展开长卷

  左手打开它,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以古人阅读习惯来书写板书)

  板书“张萱-宋徽宗-金章宗”—偶像问题—让学生打开书本,阅读《捣练图》下方的句子,设问:“今天在美国波斯顿博物馆的这张《捣练图》是宋画还是唐画?”

  我们看得出这是唐画还是宋画吗?看不出,那就先看画面内容是什么,是宫中贵妇捣练的工作流程图。

  画面按照工作流程分为几段呢?--3段

  板书:将长卷分为三段。

  第一段我们先看到的是哪一位女子呢?

  这四位女子在干什么呢?给我一个字概括

  板书:捣

  她们在捣的这个东西叫什么呢?--练

  “练、绢、缎”共性是“丝字旁”,“练”就是用“捣”这一动作将生丝捣成熟丝的第一步工序。

  四个女子围着木槽手握木杵捣练的场景,是一个独立的画面,很像我们看西方画中的一个完整的画。那是因为画家张萱在长卷的形制中有两个视线,一个是浏览的视线还在继续向左前进(中国)。还有一个就是四个女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图形(西方)?结合旁边的思考题思考,你能看出来吗?

  教师演示并总结。

  PPT第二个画面,出现两个半人物?

  这个画面告诉我们第二个工作流程是什么呢?

  一女子坐在毯子上,一女子坐在凳子上,她们在干什么呢?

  毯子上的女子在绞丝,红色的披帛和绿色的毯子告诉了我们中国的配色主调是什么呢?

  这样的配色方式一直都贯穿于整个画面,第二个女子也是如此。

  大家注意,她头上的梳子—玳瑁。这样的器物描绘有别于我们对传统中国画绘画题材—梅兰竹菊。因为这是后人所认为的院画体系—工笔重彩。后者是文人画体系—水墨。

  板书—绞,缝

  还有半个人物—丫环。

  板书—丫环的形象来源。

  丫鬟的角色设置在构图中的作用—承上启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还记得这是一张宋画么?我们看不出线条的羸弱来体现时代性,只能在内容上辨认。

  丫环手中的扇子:细微展现—指甲盖大小的宋画(形式扇面,文人气质;宋内容萧瑟,唐内容富贵)

  我们顺着丫环的指向,将视线转到了第三段。构图巧妙,烧炉子中的炭告诉我们第三段的工作流程是什么呢?

  板书:熨

  找撞色—桃红配柳绿,万绿丛中一点红。

  在紧张的工作场景中,画家设置了一个极为幽默的角色,她在干什么呢?

  幽默体现在哪里?

  板书:几个圆的形象设计

  动作模拟—打招呼。

  绘画内容的结束,问:长卷就这么结束了吗?-没有,还有跋尾。专门记录后人收藏的心情及品评言辞。还可以不断的添加,教师最后点出长卷形式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时间性在画面中的展现。

  本课总结:PPT-最后,让我们以这个生活在唐朝可爱的小孩子打招呼的动作来结束这堂课。希望同学们也能在严肃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以一份天真、幽默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本身。

  教学反思:

  凡是美术类绘画作品,均离不开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在《人间生活》这一课中,我发现绝大部分课文中所举例的世俗题材的绘画作品都采用了“长卷”的形式(形制)。所以在课堂展示中我用白纸制作了尺幅相仿的长卷,内容是空白的。我原本设想学生能够根据古人的阅读习惯(从右往左)来展开“长卷”白纸。但是在现实课堂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先前我用言语提示的思考思路没有用心,抑或是没有意识到,倒显得后来的体验程序有点来得突如起来的“尴尬”。我想倘若将这一环节,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流程(起床,吃饭,上学,放学……)以简单的图案画在长卷的形制上,让学生展开的时候,能够以绘画的内容(时间性程序)让学生自己判断展开的方式到底正确与否,我反思到这样的流程设计恐怕在内容上更与学生的生活常态接近,也能在构图顺序上判断出长卷形式作为中国画传统和独有的构图方式,在形式中内含了“时间”这一因素,也带动这一体验去正确的方式“打开”传统世俗题材中中的长卷代表作《捣练图》。

  待我欣赏了袁老师的《新实验》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体验环节,想法创新,和教学内容相合,我想这样的体验环节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达到既有趣味性又有实效性?品味古画需要心境的安宁,则不适宜多人参与。一个学生抑或逐个体验为佳,趣味性的体验,画面形象的夸张化、儿童画,让学生自己在长卷的形式中去构图,去创作。以一整面教室的白墙为“长卷”画纸的模拟,让学生按照从右往左的一般构图方向去模仿绘画中人物的位置、动作及言语乃至人物之间的互动,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

  老师们的点评:

  课堂是不是无需示范

  课堂是不是无需老师示范?老师如何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引导和提升?很多课堂老师不知道怎样进行演示示范或必要的引导,胡老师通过自己体验拉动长卷这样的形式,这样一件较为灵活的办法让学生获得一些要素性的东西,即古人的阅读习惯。胡老师把与学生的交流方式教学语言变为了“如果我来做我想这样做?从而引导学生为什么这样做?”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

  当然,这堂课似乎还是老师讲得太多了,学生参与的东西还是少了点,在师生互动方面还有待于思考。

  老师有效示范作品的构图

  课堂条理清晰。老师通过人间生活和的吃喝玩乐来串连整节课内容,分析原先学生不易理解的大量古代绘画拉近了学习距离,让学生觉得原来这些绘画也就描绘了平常不过的生活而已。

  注重细节。老师在分析绘画作品时不忘提示学生理解的知识点,如《捣练图》中的凳子引出由唐朝引进的胡凳;让学生尝试打开古代长卷来理解古人阅读的习惯;找仕女服饰的颜色来说明中国传统的压色法,等等,让学生在欣赏中国古代绘画时懂得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语言幽默。能让学生在长时间集中精力来欣赏作品,气氛轻松而活跃。

  教学示范的有效性

  老师示范能促进课堂有效性,能使学生极快地掌握美术技巧、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绘画、制作水平。但老师示范必须是有效的,胡老师的课是一节欣赏课,其中的几个教学示范给我印象很深。关于长卷怎样展开的示范,我觉得,胡老师用一张自制的白纸作为长卷,通过先请学生亲手体验展开方式,再自己演示长卷这一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讲解了中国古代画卷的特色,整个环节流畅自然,示范到位。老师在讲解《捣练图》的构图时,特意提到了两个人物(丫鬟和小姑娘)的动态为画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及时做了两个示范,画了这两个人物的发髻,个人觉得,如果胡老师能示范两者的动态,对讲解这幅画卷的构图这一教学内容会更有效。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不仅会促进学生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其教学的功效也更为直接和深刻,良好而准确的示范,不仅直观和显形,同时,在技能技巧的训练方面,也能起到催化作用。教师的示范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学习美术的习惯培养均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所以我个人认为:美术教师有效的示范是解决目前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的有效方式。

  总之,胡老师在这一节欣赏课中,教学思路清晰,讲解到位,语言较为幽默,当然如果多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课堂效果会更好。

  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学赏析

  第一次聆听高中老师执教的美术鉴赏课〈〈人间生活〉〉就题目来看就是一节非常值得赏析和探究的内容,我们知道绘画艺术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他改造着生活,美化着生活,也记录着人类辉煌的历史,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精神的愉悦。但是到底怎样个反映生活、描绘生活,人们怎么个精神追求法,尤其在古代,唐宋时期,绘画艺术究竟怎么个反映记录生活,对于在坐学生来讲自然是想深得其中三味,迫切想知道个所以然。对这节课自然充满向往。

  带着这样一种向往,胡老师的整个教学设计,也基本不失所望,以一条暗线,主要通过世俗的绘画内容和长卷的形式,结合唐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和学生一起解读古代绘画艺术是这样来记录优雅和闲适的人间生活。整体把握,细节玩味,重点难点基本落实。

  下面对几个教学行为的细节部分作具体观察分析:

  一、关于导入

  胡老师选用了两张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五百强盗成佛》图及,《笑俑》图来分析推导苦乐相伴才是生活的真谛,我们在佛教艺术中体味苦的真谛,在世俗生活中回味乐的滋味,在教学内容上承上启下,两张图片完成一个知识的衔接和转换,导入自然流畅。

  二、关于课堂中出现的两次示范

  其一是讲到长卷形式时,教师准备了一个模拟长卷,让学生表演试着怎么打开,打开的顺序,教师再亲自打开,这一看似蛮不经意,但这具体的把玩过程中,学生到是体味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打开动作,确能反映出一个人对古代绘画艺术的精神和形式的领悟。一卷在手,不知究竟往左打还是往右打开,方向来一个颠倒,视线不知从何展开,全无秩序,不是告诉别人我是外行一个吗。双手握卷,右手拖住,左手徐徐打开,视线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顺序,随着长卷徐徐打开而慢慢移动,无形中到不失优雅和庄重。简单处见真味,如果教师能准备一幅真实的绘画长卷,学生个中体味还会深刻。其二的示范,教师对图中丫环的发型造型,采用了线描的示范,流畅而准确的线条,不仅帮助解读了绘画文本,也向学生解释了丫环一词的由来,通过这一示范,也使课堂充满美术味起来,给予学生的也是在朴实中而有真获得。如果这样的示范能再见一二处,则还要生动不少。

  三、关于长卷如何欣赏

  教师就《捣练图》从开卷题字,到人物出场安排,构图的承前启后,人物的服饰特点,色彩的搭配,细节的穿插等相关知识,都有涉及,几处细节也分析的魄为生动细腻。但如果对怎么欣赏作一个整体的梳理,提纲挈领的加以点破,教会学生欣赏的方法,学生更能自觉领悟作为古代绘画艺术他怎么个生动传神的将历史回方,将时间定格,让美得以永恒,让我们在这些美的视觉符号里探寻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尚的审美情操而回味无穷。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关于语言组织

  观察胡老师的整节课,内容和细节处都是可以的,语言也有风格,只是在点题上略感不足,人间生活一词从开始、中途、结尾都应首尾呼应起来,任何时候都能让人感受到老师牵着这四个字的魂再向我们讲述,这样整节课就能在内容、形式精神上达到形神兼备。

  教研员的点评:

  美术课堂的教学示范主要是指作品赏析的示范与技能演示,是我们美术课堂极其平常的教学手段,可以说是我们美术老师信手拈来的一种教学行为,可是,由于当下计算机多媒体的广泛使用,其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与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作用吸引了我们美术老师,走进了我们美术课堂,让我们乐此不疲。久而久之,我们的赏析示范开始机械化了,作品被大量堆积在电脑屏幕上,泛而平,不管是绘画类还是设计类与雕塑类统统归结集于电脑,现场展示的作品少而又少;我们的技能演示被电脑鼠标替代,神奇而茫然。就这样,美术课堂的美味越来越淡了。这种怪异现象随着学段的升级而升级,在高中美术课堂上尤为严重,课堂上已很难看到我们美术老师的一笔一画,如果我们老师不想动手了,学生还有动手的兴趣吗?难怪,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致会大大下降,关于审美理解与审美创意就更不用说了,课堂上出现的死气沉沉,或者课堂上频频出现的你讲课我说话、你点鼠标我做作业的现象也就习以为常了。

  根据这个教学现状,我确定了“示范与欣赏”课例研讨系列活动,组织了市属高中主题研修,定在市稽山中学举行,来自市属高中全体美术老师与市属美术学科基地的部分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展示了两个高中美术欣赏课例,分别是绍兴一中胡红燕老师的《人间生活》与稽山中学袁终斐老师的《新的实验》,带着观察任务与研究问题我和老师们走进课堂、观察课堂、反思课堂。

  绍兴一中胡红燕老师的课堂导入采用了作品示范,她引导学生直观、形象地意会佛教艺术作品《五百强盗成佛》中的“苦”与世俗题材作品《笑俑》中的“乐”,从中揭示出课题《人间生活》。二幅作品对比鲜明,形象生动,语言简洁,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从学生们那会意的的一笑与专注的眼光,可知,作品示范取得实效,为课的成功开设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胡老师的作品示范导入无疑是成功的,那么接下来,她的教学会如何展开?呈现的作品示范能否如导入那般生动形象?能否让学生的审美思维活起来?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继续观察。

  《人间生活》展开的作品赏析分为二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赏析东汉画像石《弋射、收获画像砖拓本》、《庖厨》、《酿酒场景》、《盘鼓、叠案、跳丸》,从“吃、喝、玩、乐”体会人间生活。内容直观,画面形象,四字板书简洁明了,课堂时间也化了不到5分钟,学生们已心领神会;第二环节是赏析绘画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清明上河图》,以《捣练图》为重。先让学生观察与发现三幅画的相同之处——“长卷”,接着,胡老师出示用白纸制作的尺幅相仿的长卷,让学生试着怎么打开,一卷在手,学生们不假思索按惯例从右往左打,错了?再思考,从左往右打,对了?看!老师双手握卷,右手拖住,左手徐徐打开,视线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顺序,随着长卷徐徐打开而慢慢移动,无形中到不失优雅和庄重。在这具体的师生把玩过程中,学生们品味到了达官文人的品读雅俗,领悟到了古代书画艺术独有的鉴赏形式感。我们再看胡老师的三处示范:一是板画《捣练图》中丫环的发型,流畅而准确的线条,形象而生动的画面,不仅帮助学生解读了绘画文本,也向学生解释了丫环一词的形象来源;二是肢体示范画中4位女子围槽握杵捣练的场景应不同面向所构成的一个独立的圆形图(西方),结合“从左往右”的品读浏览视线(中国),帮助学生形象地思考中画绘画的不同透视;三是肢体示范画中玩耍的小姑娘的表情体态,引发学生领会这个女孩是画家在画面中所要展现的时间性(长卷形式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时间性在画面中的展现),课堂也就在这个可爱小姑娘的打招呼动作中结束,意喻同学们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以一份天真、快乐、健康、幽默的心态去面对。这三处示范,使课堂更充满美术味、生活味,给予学生的也是在朴实中而有真获得。

  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对某个问题的探讨的结束,而应当是新思考的开始。这堂课留给我们

  思考之一:板书示范如何更加有效,如板书的排列、文字的设计、色彩的搭配等等。

  思考之二:老师准备的绘画长卷示范是否可以更加有效,如果准备一幅真实的绘画长卷,绘制内容来自于学生身边、生活中的日常情景,可能学生个中体味还会深刻;

  思考之三:师生的互动与学生的参与,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对(文本)作品的深度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如《新的实验》一样可以为学生设计体验环节,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

  思考之四:《人间生活》主题是否可以更加突显,除了作品还可以在语言上给予适当地、反复地提示,有效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会。

  希望老师们关注我们美术课堂的教学示范,让教学示范有效于学生的审美理解与审美创意,让美术课堂真正地美起来。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习惯,以及记忆形象的能力。

  2、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汽车的不同功能和它们基本构造 。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幼儿设计各种造型及功用的汽车。

  4、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设计各种造型及功用的汽车。

  活动准备

  音乐 、 课件

  活动过程

  1、创设活动场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车:开车玩游戏,(配音乐)游戏场地的不布局也让我费尽心思,就是能起到让孩子真正玩起来的作用。

  (1)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们玩的是什么车?有什么用?由那些部分组成?

  (2)你还见过大马路上还有哪些汽车?它们有什么用?(请小朋友相互讲讲,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

  2、看课件,拓展孩子的思维。

  (1)请幼儿说说跟我们平时的汽车有什么不一样?

  (2)它们有些什么功用呢?

  3、 谈话活动——想象中的汽车

  (1)小羊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它吗?小羊种了一片桃园,秋天到了,桃子熟了,小羊想把这些桃子卖掉,可是自己又不会爬树,桃子没法摘下来,怎么办呢?我们给小羊造辆汽车来帮助它,但是造辆什么样的汽车来帮助它呢?(幼儿相互讨论后回答)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方便呢?我们需要造一辆什么样的车,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4、幼儿作画:

  (1)你准备设计一辆什么样的车?(点指导幼儿围绕“想象中的汽车”这一主题进行交谈。)

  (2)我们设计的汽车造型要特别,还要给人们带来方便。(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3)幼儿设计新型汽车。(教师引导幼儿画出造型新颖,功能独特的汽车)

  5、作品评析:

  (1) 请幼儿一起动手布置一个汽车博览会,幼儿做讲解员,讲解自己的作品。

  (2)请已经设计好汽车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汽车相互介绍一下,也可以介绍给旁边的老师听。

  6、放音乐《开车歌》,幼儿作开车动作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教学。

  教学反思

  这次的活动设计流畅,目标设立准确,活动从导入、过程、到结束,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重点突破,难点解决。教师情绪饱满,教态自然大方,语言亲切、,师幼互动效果好,在活动中,我注意到了利用眼神、情绪、语气、动作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积极愉快的参与美术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教学,有以下思考:

  1、美术课前的准备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2、要注重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

  新的基础教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 如何使孩子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

  小百科:1885年是汽车发明取得决定性突破的一年。当时和戴姆勒在同一工厂的本茨,也在研究汽车。他在1885年几乎与戴姆勒同时制成了汽油发动机,装在汽车上,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行驶,获得成功。这一年,英国的巴特勒也发明了装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此外,意大利的贝尔纳也发明了汽车,俄国的普奇洛夫和伏洛波夫两人发明了装有内燃机的汽车。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在的生活环境中,树叶随处可见,幼儿见到的叶子品种很多。但他们对各种叶子的不同之处了解不多。设计了这次活动,让幼儿感知叶子的多样性,激发幼儿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感受制作树叶画、树叶标本的乐趣,学习欣赏美、表现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会观察各种叶子的.形状特点,能点1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总数。

  3、学唱歌曲《树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观察各种叶子的形状特点,2能点1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总数

  难点:能根据叶子的特点进行分类,培养综合感知能力和归类能力。

  活动准备

  1、歌曲《树叶》录音磁带。2、活动前和幼儿一起拣落叶、采集树叶。

  3、制作树叶画、树叶标本用的纸张、胶水、剪刀等手工材料。

  活动过程

  一、学唱歌曲《树叶》

  1、播放歌曲《树叶》的录音兹带,幼儿一边倾听一边跟着学唱歌曲。

  二、观察各种树叶

  1、请幼儿介绍自己收集的树叶,在哪里找到的?是什么叶子?叶子是什么样的?看起来像什么?

  2、比一比,这些叶子有什么不一样?反叶子分类,你是怎么分的?

  3、数一数,比一比谁收集的树叶多并说出总数。

  三、制作活动

  1、教师:想不想把你带来的树叶做成好看的艺术品?们看看别人的作品吧。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树叶粘贴品》,欣赏树叶粘贴作品。

  2、幼儿操作自己带来的树叶,剪一剪,贴一贴,画一画,完成树叶作品。

  3、交流展示,将幼儿做出来的作品摆放、挂在教室内,组织幼儿欣赏、评价。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幼儿有充分、自由的交流空间,他们学会了互相帮助,互相欣赏。在活动中穿插了点数环节,使幼儿能从活动生活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活动设计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主体。让幼儿有观察、感知、分类、思考和动手操作以及观赏的机会。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蟾蜍(青蛙)的特征及习性。

  2、学会用黄瓜皮制作蟾蜍(青蛙)。

  活动准备

  黄瓜皮,木工胶

  活动过程

  [导入]1、用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蟾蜍(青蛙)。

  - 我“呱呱”地叫,在池塘里生活。

  - 我小时候的.名字叫蝌蚪,我喜欢蹦蹦跳跳,我是谁呢?

  [展开]1、谈谈蟾蜍(青蛙)。

  - 你见过蟾蜍(青蛙)吗?

  - 你在哪儿见到的蟾蜍(青蛙)?

  - 见过蟾蜍(青蛙)后你有什么感想?

  2、说说蟾蜍(青蛙)的特征和习性。

  - 青蛙在哪里生存?既在陆地上生存又在水里生存的方式叫什么?

  (青蛙是两栖动物,因为它既能在水里生存还能在陆地上生存。它是用肺和皮肤呼吸的。如果它的皮肤变干了就不能用皮肤呼吸了,所以它喜欢栖息在池塘、雪地、沼泽或是小溪等有水的地方。)

  - 蝌蚪和青蛙有什么不同?

  (蝌蚪在水里生存用鳃呼吸,而青蛙可以跳出水面用肺和皮肤呼吸。 一开始会很生疏但是慢慢就会习惯了。)

  - 青蛙是怎样长大的?

  (从蝌蚪变成青蛙

  1)蝌蚪过了20天就会长出后腿。

  2)后腿长出后过了7天左右就会长出前腿。

  3)长出前腿4-5天后尾巴就会变短最后变成青蛙。)

  - 青蛙是怎样过冬的?

  (青蛙渡过春天和秋天到了冬天的时候就会在地上挖个坑或是在落叶,枯树下面冬眠,等到了第二年春天再出来活动。)

  3、制作青蛙并研究制作材料。

  - 如果要装饰出青蛙需要哪些材料呢?

  - 用黄瓜皮怎样装饰出青蛙呢?

  4、用活动纸中的黄瓜皮制作出青蛙。

  ① 把黄瓜皮剪好。

  ② 使黄瓜皮干燥一下会更容易粘在活动纸上。

  ③ 用黄瓜皮粘出青蛙疙疙瘩瘩的皮肤。

  [结尾]1、让孩子们把做好的蟾蜍(青蛙)介绍给朋友们

  2、活动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民间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纹、材料;在比较中体验民间玩具不同的材料、用途和地方文化艺术特色、审美特色。

  教学重点:感受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作业要求:能选择两件课本上的民间玩具,简单说出其外形、色彩、材料的特点

  教学活动过程:

  1、 活动一:你发现什么?它们叫什么名?

  欣赏课本提供的玩具图例,找出他们的名字。

  2、 活动二: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A 提供泥、纸、竹、皮、面、木、布等多种材料,让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B 感受民间艺人心灵手巧及民间艺术特色

  3、活动三:它们“想说”什么?

  讨论民间玩具的产地、寓意及有关的故事。

  4、 活动四:民间玩具美在哪里?为什么?

  5、 活动五:学习民间艺人,可利用身边地废旧材料制作小玩具或描绘自己感兴趣地民间玩具。

  6、 布置师生共同收集地民间小玩具集市。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油不溶于水。

  2、培养、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学习、认识、理解词汇:融合、分离。

  4、探索各类绘画材料的特性(水粉颜料、油画颜料、蜡笔等

  教具:

  1、清水、牛奶、红色水、蓝色水、油各一小杯。

  2、图片一张、一盆清水、一个空盆

  学具:

  1、桌面:一小碗油、红色水、黄色水、蓝色水各半杯

  2、桌底:一盆清水、一个空盆

  3、每位幼儿两个透明杯、一把小勺。

  4、记录笔;大记录表,标有油水标记的杯子。

  活动过程:

  一、巩固已有知识经验

  1、出示水提问:水是什么颜色的?

  隔着玻璃杯,透过水,可以清晰的看到图片上内容。以此帮助幼儿理解:水是透明的。

  请小朋友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说出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透明、可以流动的。再出示牛奶提问:刚才水颜色是无色,那请小朋友说一说牛奶是什么颜色?幼儿归纳总结。

  2、练习盛水、倒水的方法师:请小朋友们将小杯靠近大盆,再用桌子上的小勺轻轻的将大盆中的水盛到小杯中。看看谁的本领最大,可以不让小水滴偷偷溜到盆外。

  二、融合小实验。

  1、师:小朋友,清水中加入红色水会变成什么颜色?幼儿进行猜测。

  幼儿进行操作,并且得出正确结果:清水中加入红色水后就变成红色水了。同样方法,了解清水与黄色混到一起后的变化。

  学习新词汇:“融合”

  2、幼儿动手操作,请个别幼儿展示。

  请幼儿新词汇“融合”对于刚才的操作进行总结和归纳

  三、油水分离小实验出示花生油

  师:请小朋友说说老师手上的花生油是什么颜色的?

  通过观察知道花生油是黄色、透明的。

  师:如果让它和水放在一起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幼儿进行预测、探索。

  师:为了证实小朋友们的设想是否正确,现在还是请你们进行小实验。将玻璃杯中盛半杯清水,再盛一勺油放在清水杯中,看看会发生怎么的'结果。幼儿动手操作、搅拌。

  由幼儿进行总结。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油和水是分离的,水在下面,油在上面。

  四、通过操作感知油、水搅拌后分离的现象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搅拌时的现象和停止后的现象,并作记录。用竹签搅拌时是什么现象?停止后是什么现象?

  2、幼儿操作说出实验结果。

  学习新词汇:“分离”

  教师小结:油不溶于水的原因是由于油比水要轻。

  五、操作实验二:去油污师:那有没有什么办法把水和油溶到一起呢?

  幼儿讨论这就要用到我们的洗涤用品(和幼儿一起把洗涤用品认识一下)幼:洗发水、牙膏······师:哪个洗涤用品能帮我们的忙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老师的手帕弄上了油渍,请大家帮老师洗洗,看谁洗得最干净。

  每组请两名幼儿来选自己认为洗得最干净的洗剂用品,让幼儿动手洗。小结:实验证明,洗洁精、碱面洗的最干净,去油污最好。

  六、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请大家先找你的朋友说说你的实验。(每组选择一个有代表的记录贴在记录统计单的结果一栏里)。

  教师:你刚刚是怎样做实验的?结果是怎样的呢?他们是怎么排队的?(幼儿自由表达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师小结:原来不论是把油倒在水里还是水倒在油里还是用筷子搅动,最后结果都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他们都是分离的,油是不溶于水的。那么为什么油不溶于水呢?

  因为水重一些,它沉在了下面一层;二油稍微轻一些,所以就浮在了水面上。

  七、生活中的油水分离现象。

  油水分离画。

  回家你可以问问你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也可以自己去试试,下次再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橙、绿、紫三种颜色的认识,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2、教幼儿学会印画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藕头,萝卜头,青瓜头,海绵印,印章印,各种图案衣服展,水粉颜色,作业纸,娃娃,录音带。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导入课题。

  (1)我们班上小朋友的衣服可真漂亮。

  (2)放录音(娃娃哭)原来娃娃想要块漂亮的花布做衣服,这样吧,我们每人印一块漂亮的.花布送给娃娃好吗?

  2、复习巩固幼儿对橙、绿、紫三色的认识,教幼儿用这种印章印画的方法。

  (1)出示水粉颜料,问:这是什么颜色?这和柑橙的颜色一样,叫橙色。出示绿色,问:这是什么颜色?这和树叶小草的颜色一样,叫绿色。出示紫色,问:这和葡萄的颜色一样,叫紫色。

  (2)教师出示藕头等印章,示范讲解印画的方法:随意挑一个印章,在水粉颜料中蘸一下,没有颜料滴下来,就可以印了。用力按在纸上,再轻轻地拿起来,这样一个美丽的图案就印好了。还可以多印几个,颜料不够可以再蘸。

  (3)交待要求:老师准备了三种颜色和许多印章,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和印章,一个印章只能蘸一种颜色,图案间要留出一些空白。

  3、请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提醒幼儿图案不能印的太密,也不能太空,不然都不漂亮,图案之间要留出一些空白才好看。

  4、结束活动

  教师抱娃娃看画,走一圈。娃娃高兴地唱歌。

  各领域渗透

  语言:认识三原色以外的颜色,橙、绿、紫的名称,对颜色进行联想描述。

  生活中渗透:让幼儿观察寻找生活中服装上有些什么图案,让幼儿自己发现身边到处都有图案。

  环境中渗透:教室设置花布衣服的展览,让幼儿互相观察服装的图案与颜色。

  家庭中渗透:请家长在家里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图案,并学习讲述简单内容。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对印画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信心。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

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观察种植园地生长的植物,尝试用写生的方法表现,进一步了解写生画的特点。

  2.尝试运用遮挡的方法处理所要表现的物体的前后关系。

  3.感受户外写生活动带来的愉悦体验。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写生画作品若干。

  2.学具准备:勾线笔、画纸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

  观察写生作品,了解写生画的.特点。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画和我们以前看过的画有什么不一样?你知道这些画是怎么画的吗?(介绍什么是写生画)

  (二)认识取景框,提出绘画要求。

  1.了解开展写生活动的要求和方式。

  教师:户外写生时,是不是看见的东西都要画下来?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

  教师:你认为在画写生画之前要注意什么?(寻找合适的位置,所要表现的画面,仔细观察所要表现的物体)

  2.提出绘画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如果前面的东西挡住了后面的东西怎么办?远一点(近一点)的东西可以怎么来表现?在阳光下画画应该注意什么?

  (三)教师带领幼儿到种植园地。

  帮助幼儿寻找合适的地点,确定所要表现的画面。

  教师:怎么样才能选定你想要画的景物呢?(借助取景框,懂得取舍)

  (四)教师总体评价。

  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总体评价。

  活动延伸:

  1.领域渗透:结合健康活动关于眼部保健的常识,知道在户外写生时注意用眼卫生,背对阳光或寻找阴凉处开展写生活动。

  2.家园共育:有条件的家长带幼儿外出游玩时,可以带上画笔、画夹,开展户外写生活动。

美术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欣赏卢梭的作品《奇异的景色》,感知画面丰富的色彩及对动植物的细腻刻画,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2、大胆创作,画出心中的丛林,尝试运用不同的作画工具及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现形态各异的丛林植物。

  3、喜欢参加美术欣赏活动,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活动前观看视频:美丽的热带丛林。

  2、多媒体课件2个。

  3、钢琴曲《迷雾森林》、《森林狂想曲》。

  4、水粉颜料、排笔、树枝、眼药水瓶、白帆布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初步感受画面,自由地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导入语:“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一幅画,我们仔细欣赏以下,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画上有些什么?可以和旁边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课件播出作品后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欣赏画面一到两分种,可边看边自由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接着请几名幼儿说说对作品的感觉。

  2、仔细观察画面,欣赏动植物的细腻刻画及色彩的运用。

  师:“小朋友,在这幅画里你看到了什么呀?”

  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兴趣点,从不同视点对作品进行独立自由的观察。

  ★如果幼儿首先注意到的是画面中的动物

  提问:“你能找到丛林里的猴子藏在哪里吗?它们在做什么呢?有什么样的姿态?你能学学他们的样子吗?”

  每当有孩子找到猴子时,将鼠标点到那只猴子,这时画面会放大,并发出卡通音效,既便于孩子们观察,又增强了趣味性。

  ★如果幼儿首先注意到的是画面中的植物

  提问:“丛林里的植物长的怎么样呀?”

  教师小结:丛林非常地茂密,一层层重叠在一起,几乎占满了整个画面,这些植物像活的一样充满了生命力。

  师:我们2人、3人或大家一起合作,表演一下茂密的丛林。(配乐)

  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形态各异的植物,以加深对画面的感受并活跃课堂气氛。

  ★如果孩子们首先关注的是画面的色彩

  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这幅画中什么颜色最多?这些绿色一样吗?

  (2)你发现了什么样的绿色?

  (3)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种绿色来画丛林?”

  利用课件展现绿色色谱,向幼儿介绍画家用了二十几种绿色来画丛林植物,每一片叶子都仔细地描绘,丰富的色彩细腻地刻画出丛林植物的繁茂多样。

  3、了解作品名称及画家,欣赏其它丛林组画,进一步感受卢梭的作品风格。

  师:“这幅画的'名字叫《奇异的景色》,是法国的一位叫卢梭的画家画的。其实卢梭并没有去过真正的丛林,但是他根据自己的想像画了很多热带丛林的画,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4、大胆创作心中的丛林,尝试运用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现形态各异的丛林植物。

  (1)说说你们心中想象的丛林。

  (2)介绍作画的工具。

  (3)猜一猜:我们可以用粗细不同的排笔画什么?用课件演示。

  今天,我们一起合作在布上画一画我们心中想象的热带丛林。

  幼儿创作过程中,尽量不去干预,适时帮助、引导有困难的幼儿完成创作。课件定格在四幅丛林组画,音乐循环播放。

  5、分享作品,体验创作的快乐。

  创作活动结束后请小朋友们自由走动,欣赏自己和同伴合作的作品。教师以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肯定幼儿的作品,引导他们从色彩是否丰富、植物的形态是否生动、想象是否独特等方面进行评价。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教案模板 小班美术 教案05-11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精选】07-28

美术教案(精选)07-31

[经典]美术教案07-26

(精选)美术教案08-31

[精选]美术教案09-03

(经典)美术教案09-20

美术教案[经典]09-17

(精选)美术教案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