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02 09:13:59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4篇(推荐)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4篇(推荐)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背景

  西瓜是幼儿经常吃、喜欢吃的瓜果之一,果市场上随处可见各种品种的西瓜的身影。在合山市河里乡有一种西瓜品种,无籽,水分非常多,且色泽鲜嫩,人称“河里瓜”,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为了让幼儿感知西瓜的特征以及了解本土西瓜的文化,我选择了西瓜作为教学内容,设计了这节课,引导幼儿在观察和品尝西瓜的过程中,发现“河里瓜”的优点,了解怎样吃西瓜、为什么吃西瓜、怎么画西瓜等内容。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通过品尝、比较,体验河里西瓜的优点。

  活动重点:

  了解各种西瓜品种的特征,体验本土西瓜的优点。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如何画西瓜。

  活动准备

  1、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河里西瓜若干。

  2、餐巾、点心盘人手一份;刀、抹布各一。

  3、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西瓜

  1、教师出示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河里西瓜若干,让幼儿观察。

  (1)请各组幼儿观察桌上的西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进行适当引导。

  (2)请幼儿表述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教师小结:西瓜是圆圆的,瓜皮是有的是深绿色的,有的是浅绿色的。河里瓜还带花纹,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一敲会“砰砰”地响,推一推还会滚动。

  二、西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可让幼儿猜测,以引起他们对观察、探索西瓜内部特征的兴趣。)

  (1)教师: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2)教师选一个普通的西瓜,一个河里瓜,分别切开,让幼儿认识。

  (3)让幼儿分别品尝普通西瓜和河里瓜,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4)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小结:西瓜水分很多,甜甜的,特别河里西瓜,它是无籽的,吃起来又方便又好吃,能解渴、祛暑,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合山著名的本土水果之一。

  三、画西瓜

  1、教师先示范如何画西瓜,幼儿欣赏。

  2、幼儿操作画西瓜,教师适当指导。

  3、幼儿相互交流作品。

  教学反思

  《西瓜》这节中班科学活动看似简单,可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要想上好这节课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幼儿对西瓜并不陌生,在炎炎夏日经常可以吃到,但是那只是幼儿对西瓜的表象理解,并没有深入了解西瓜的特征及家乡“河里瓜”的优点。因此,在课前准备上我在教具上也花费一番功夫,特意到市场上去买了许多西瓜及“河里瓜”。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通过让幼儿观察、品尝、比较等方式,让幼儿明白西瓜的总体特征及“河里瓜”的优点。在给他们品尝西瓜后,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述出西瓜的特征及味道,体验本土西瓜的优点。在说说普通西瓜和河里瓜的不同之处这个环节时,大部分幼儿都能说出不同点来。在画西瓜这个环节,我要求幼儿看着西瓜实物来画,多数幼儿绘画水平达到了我的教学要求。这节课感到不足之处就是老师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少了些,气氛不够活跃。如果给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加入一些小互动、小游戏进去,让幼儿学习起来没有那么枯燥。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受力的连续性和阻断性的现象,体验游戏的乐趣。

  2、在尝试中,掌握摆放的技巧:如直线时积木的距离、拐弯时积木的距离。

  3、知道与同伴要主动合作,能与同伴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积木,卖当劳广告。

  活动过程:

  一、欣赏广告,引发活动兴趣。

  1、提问:"刚才广告中,积木怎样了?我们一起用身体动作学一学。"

  2、"想不想和同伴一起试一试?"

  二、幼儿操作。搭直线

  1、教师主要观察幼儿的合作情况。在此环节帮助幼儿建立合作意识。

  2、个别指导:"你们的积木倒下去了吗?""中间发生什么问题,等会请你们这组派一个代表发言,和大家一起交流。"

  三、第一次讨论。

  1、提问:"刚才你和谁合作的?怎样完成的?""在排直线的时候,你们发现哪些有趣的事?"

  2、小结:用幼儿的语言总结在搭直线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

  四、第二次操作。

  "刚才请小朋友练习搭直线,现在请小朋友和伙伴任意搭,想排什么形都可以。"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要推倒。

  五、幼儿操作。

  1、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不做技术指导。

  2、提醒动作慢的幼儿提高效率。

  六、第二次讨论。

  1、每组分别上来把积木推倒,大家一起分析原因。在推之前,教师提醒幼儿观察拐弯时积木间的距离。

  2、每组请幼儿自己总结。

  七、游戏: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结束。

  "刚才我们分小组玩的真开心。想不想大家一起搭。时间关系,我们就搭卖当劳的M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一直积极的反复尝试,但由于在此之前孩子对积木的比较少,对于摆放的一些方法还有所欠缺,如:间距的排列、花式的排法等,而直接将积木与机关进行了组合,导致老师不仅要求提的多,孩子们出现的问题更多。本节活动可以先组织第一课时,帮助幼儿知道玩骨牌的方法后再尝试,本节活动就是让孩子们自己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探索。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猜测、证实橘子瓤数量,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式。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不同大小的橘子、塑料筐、笔、餐盘、毛巾、黑板、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引入老师出示两个不同大小的橘子,并引导幼儿观察橘子的不同。

  小结:原来橘子是有大有小的。

  二、比较大小橘子的数量1、老师出示两筐不同大小的橘子,引导幼儿猜测橘子数量。

  老师:猜猜看筐子里有几个大橘子?(幼儿猜测)那有几个小橘子呢?(幼儿猜测)

  2、一起数数大橘子装了几个?小橘子装了几个?并记录

  3、讨论: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筐子,装的橘子数量却不一样?

  老师提问1:这两个框子一样大么?

  老师提问2:为什么一样大的筐子里,装的橘子确实不一样多的呢?

  4、得出结论:因为大橘子的个头大,所以装的少;小橘子的个头小,所以装的多。

  三、猜测并记录大小橘子里瓤的数量

  1、老师:橘子皮里躲着什么?(幼儿回答)大橘子的瓤和小橘子的瓤,谁的会比较多?(幼儿回答)猜猜看大橘子里面有几片瓤?(幼儿猜测)猜猜看小橘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测)

  2、老师记录幼儿的猜测结果

  四、验证大小橘子里的瓤数

  1、每人选择一个橘子,自己动手剥开。

  (提醒幼儿剥桔子之前用毛巾擦手,并强调一人选择一个橘子)

  2、数一数橘子瓤的数量(可用的方法:一片一片分开数、分成两部分数、整个围着数、吃一片数一片)

  五、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1、介绍自己剥的橘子有几片瓤,并描述自己数的方法,老师做记录老师:告诉我你剥的是什么橘子?有几片瓤?你是用什么办法数的?(验证幼儿的猜测)

  2、观察比较统计表中的数据:大小橘子里最多的有几片瓤?

  3、讨论橘子瓤数量与橘子大小的关系。

  老师:大橘子里最多有几片瓤?小橘子里面最多有几片瓤?它们的数量一样多么?哪一种橘子的瓤比较多?

  小结:橘子瓤的数量和橘子大小没有关系。

  活动延伸

  1、教师演示数橘子瓤的方法:数一半的橘子瓤,然后猜测整个橘子瓤的数量

  2、延伸:回家后,找一个橘子试一试,先数半个橘子的数量,然后猜一猜整个橘子有几片瓤,把这个答案当做秘密一样藏心里,再数一数整个橘子有几片瓤,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给与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小百科:橘(英语:Mandarin orange;学名:Citrus reticulata)是芸香科柑桔属的一种水果。"橘"(jú)和"桔"(jié)都是现代汉语规范字,然"桔"作橘子一义时,为"橘"的俗写。在广东的一些方言中二字同音,"桔"也曾做过"橘"的二简字。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记录一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愿意根据要求,改变物体的形状后,观察其沉浮现象,激发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各种船的图片

  2、材料:泡沫板、油泥或面粉、纸、小石头、玩具、大的盛水容器

  活动过程:

  1、展示各种船的图片,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将一张传的`图片遮住,然后一点点展开,请幼儿猜猜这是什么?

  2)教师:老师这有一张图片,看谁先猜出它是什么?你见过那些船?船在哪里行驶?为什么它会浮在水面上?

  2、教幼儿记录方法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要请你们观看它们是沉在水里还是浮在水面上。放一个,教师示范进行记录。

  3、出示各种材料,交代实验要求。教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有泡沫板、油泥、纸、小石头等;请你们一个个将它们放进水里,看看它们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放一个观察观察一个,然后做好记录。

  4、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并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5、幼儿分组进行交流实验结果。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验进行。

  6、请幼儿把面粉或油泥变成小船形状,观察油泥小船的沉浮现象。鼓励幼儿用多种不同材料制作小船,进行实验。

《中班科学教案4篇(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5

中班科学教案07-02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8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1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6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8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0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9-19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7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6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中班科学教案4篇(推荐)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4篇(推荐)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背景

  西瓜是幼儿经常吃、喜欢吃的瓜果之一,果市场上随处可见各种品种的西瓜的身影。在合山市河里乡有一种西瓜品种,无籽,水分非常多,且色泽鲜嫩,人称“河里瓜”,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为了让幼儿感知西瓜的特征以及了解本土西瓜的文化,我选择了西瓜作为教学内容,设计了这节课,引导幼儿在观察和品尝西瓜的过程中,发现“河里瓜”的优点,了解怎样吃西瓜、为什么吃西瓜、怎么画西瓜等内容。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通过品尝、比较,体验河里西瓜的优点。

  活动重点:

  了解各种西瓜品种的特征,体验本土西瓜的优点。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如何画西瓜。

  活动准备

  1、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河里西瓜若干。

  2、餐巾、点心盘人手一份;刀、抹布各一。

  3、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西瓜

  1、教师出示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河里西瓜若干,让幼儿观察。

  (1)请各组幼儿观察桌上的西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进行适当引导。

  (2)请幼儿表述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教师小结:西瓜是圆圆的,瓜皮是有的是深绿色的,有的是浅绿色的。河里瓜还带花纹,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一敲会“砰砰”地响,推一推还会滚动。

  二、西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可让幼儿猜测,以引起他们对观察、探索西瓜内部特征的兴趣。)

  (1)教师: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2)教师选一个普通的西瓜,一个河里瓜,分别切开,让幼儿认识。

  (3)让幼儿分别品尝普通西瓜和河里瓜,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4)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小结:西瓜水分很多,甜甜的,特别河里西瓜,它是无籽的,吃起来又方便又好吃,能解渴、祛暑,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合山著名的本土水果之一。

  三、画西瓜

  1、教师先示范如何画西瓜,幼儿欣赏。

  2、幼儿操作画西瓜,教师适当指导。

  3、幼儿相互交流作品。

  教学反思

  《西瓜》这节中班科学活动看似简单,可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要想上好这节课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幼儿对西瓜并不陌生,在炎炎夏日经常可以吃到,但是那只是幼儿对西瓜的表象理解,并没有深入了解西瓜的特征及家乡“河里瓜”的优点。因此,在课前准备上我在教具上也花费一番功夫,特意到市场上去买了许多西瓜及“河里瓜”。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通过让幼儿观察、品尝、比较等方式,让幼儿明白西瓜的总体特征及“河里瓜”的优点。在给他们品尝西瓜后,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述出西瓜的特征及味道,体验本土西瓜的优点。在说说普通西瓜和河里瓜的不同之处这个环节时,大部分幼儿都能说出不同点来。在画西瓜这个环节,我要求幼儿看着西瓜实物来画,多数幼儿绘画水平达到了我的教学要求。这节课感到不足之处就是老师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少了些,气氛不够活跃。如果给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加入一些小互动、小游戏进去,让幼儿学习起来没有那么枯燥。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受力的连续性和阻断性的现象,体验游戏的乐趣。

  2、在尝试中,掌握摆放的技巧:如直线时积木的距离、拐弯时积木的距离。

  3、知道与同伴要主动合作,能与同伴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积木,卖当劳广告。

  活动过程:

  一、欣赏广告,引发活动兴趣。

  1、提问:"刚才广告中,积木怎样了?我们一起用身体动作学一学。"

  2、"想不想和同伴一起试一试?"

  二、幼儿操作。搭直线

  1、教师主要观察幼儿的合作情况。在此环节帮助幼儿建立合作意识。

  2、个别指导:"你们的积木倒下去了吗?""中间发生什么问题,等会请你们这组派一个代表发言,和大家一起交流。"

  三、第一次讨论。

  1、提问:"刚才你和谁合作的?怎样完成的?""在排直线的时候,你们发现哪些有趣的事?"

  2、小结:用幼儿的语言总结在搭直线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

  四、第二次操作。

  "刚才请小朋友练习搭直线,现在请小朋友和伙伴任意搭,想排什么形都可以。"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要推倒。

  五、幼儿操作。

  1、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不做技术指导。

  2、提醒动作慢的幼儿提高效率。

  六、第二次讨论。

  1、每组分别上来把积木推倒,大家一起分析原因。在推之前,教师提醒幼儿观察拐弯时积木间的距离。

  2、每组请幼儿自己总结。

  七、游戏: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结束。

  "刚才我们分小组玩的真开心。想不想大家一起搭。时间关系,我们就搭卖当劳的M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一直积极的反复尝试,但由于在此之前孩子对积木的比较少,对于摆放的一些方法还有所欠缺,如:间距的排列、花式的排法等,而直接将积木与机关进行了组合,导致老师不仅要求提的多,孩子们出现的问题更多。本节活动可以先组织第一课时,帮助幼儿知道玩骨牌的方法后再尝试,本节活动就是让孩子们自己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探索。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猜测、证实橘子瓤数量,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式。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不同大小的橘子、塑料筐、笔、餐盘、毛巾、黑板、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引入老师出示两个不同大小的橘子,并引导幼儿观察橘子的不同。

  小结:原来橘子是有大有小的。

  二、比较大小橘子的数量1、老师出示两筐不同大小的橘子,引导幼儿猜测橘子数量。

  老师:猜猜看筐子里有几个大橘子?(幼儿猜测)那有几个小橘子呢?(幼儿猜测)

  2、一起数数大橘子装了几个?小橘子装了几个?并记录

  3、讨论: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筐子,装的橘子数量却不一样?

  老师提问1:这两个框子一样大么?

  老师提问2:为什么一样大的筐子里,装的橘子确实不一样多的呢?

  4、得出结论:因为大橘子的个头大,所以装的少;小橘子的个头小,所以装的多。

  三、猜测并记录大小橘子里瓤的数量

  1、老师:橘子皮里躲着什么?(幼儿回答)大橘子的瓤和小橘子的瓤,谁的会比较多?(幼儿回答)猜猜看大橘子里面有几片瓤?(幼儿猜测)猜猜看小橘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测)

  2、老师记录幼儿的猜测结果

  四、验证大小橘子里的瓤数

  1、每人选择一个橘子,自己动手剥开。

  (提醒幼儿剥桔子之前用毛巾擦手,并强调一人选择一个橘子)

  2、数一数橘子瓤的数量(可用的方法:一片一片分开数、分成两部分数、整个围着数、吃一片数一片)

  五、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1、介绍自己剥的橘子有几片瓤,并描述自己数的方法,老师做记录老师:告诉我你剥的是什么橘子?有几片瓤?你是用什么办法数的?(验证幼儿的猜测)

  2、观察比较统计表中的数据:大小橘子里最多的有几片瓤?

  3、讨论橘子瓤数量与橘子大小的关系。

  老师:大橘子里最多有几片瓤?小橘子里面最多有几片瓤?它们的数量一样多么?哪一种橘子的瓤比较多?

  小结:橘子瓤的数量和橘子大小没有关系。

  活动延伸

  1、教师演示数橘子瓤的方法:数一半的橘子瓤,然后猜测整个橘子瓤的数量

  2、延伸:回家后,找一个橘子试一试,先数半个橘子的数量,然后猜一猜整个橘子有几片瓤,把这个答案当做秘密一样藏心里,再数一数整个橘子有几片瓤,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给与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小百科:橘(英语:Mandarin orange;学名:Citrus reticulata)是芸香科柑桔属的一种水果。"橘"(jú)和"桔"(jié)都是现代汉语规范字,然"桔"作橘子一义时,为"橘"的俗写。在广东的一些方言中二字同音,"桔"也曾做过"橘"的二简字。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记录一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愿意根据要求,改变物体的形状后,观察其沉浮现象,激发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各种船的图片

  2、材料:泡沫板、油泥或面粉、纸、小石头、玩具、大的盛水容器

  活动过程:

  1、展示各种船的图片,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将一张传的`图片遮住,然后一点点展开,请幼儿猜猜这是什么?

  2)教师:老师这有一张图片,看谁先猜出它是什么?你见过那些船?船在哪里行驶?为什么它会浮在水面上?

  2、教幼儿记录方法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要请你们观看它们是沉在水里还是浮在水面上。放一个,教师示范进行记录。

  3、出示各种材料,交代实验要求。教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有泡沫板、油泥、纸、小石头等;请你们一个个将它们放进水里,看看它们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放一个观察观察一个,然后做好记录。

  4、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并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5、幼儿分组进行交流实验结果。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验进行。

  6、请幼儿把面粉或油泥变成小船形状,观察油泥小船的沉浮现象。鼓励幼儿用多种不同材料制作小船,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