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及几种粮食在油水中的沉浮现象。
2、 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 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及乐于猜想的意识。
活动准备:
凉白开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筷子、记录纸、笔、几种食物(花生、黄豆、大米、芝麻)分装在盘中。
活动过程:
一、 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 猜一猜:杯子里装的是什么?
2、 试一试:想办法辨别杯子里是什么?
导语:我不知道它们是什么,但我知道它们是无毒的,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他们是什么呢?你来试一试。
3、 说一说:杯子里装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实验:观察油水分离现象。
1、 猜一猜:假如猜把油和水倒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 幼儿实验、观察。
1) 把油和水倒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2) 用筷子搅拌几下,再次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
3、 小结: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油和水是分开的,而且油总是在 上面,水总是在下面。
三、实验并记录四种粮食放在油、水中的.沉浮现象。
1 、 猜一猜:“今天,来了许多粮食朋友,你们看看都有谁?”“它们想在油、水中游泳,请你把它们一个一个放进杯中,猜一猜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
教师介绍记录纸,然后让幼儿把猜想的事情记下来。
2 、 幼儿实验、观察,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纸上。
3 、 交流实验结果
1)同伴间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2)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模拟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探索发现。
2、根据生活实际用自制的声音来表现大自然声音的轻重、强弱变化。
3、体验一起合作完成表演任务的愉悦。
活动重点:
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模拟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活动难点:
根据生活实际用自制的声音来表现大自然声音的轻重、强弱变化。
活动准备:
1、简短的动画片一段,背景声音一段。
2、大森林背景图一幅,大象、小马、小鸟、雨点、响雷标记各一。
3、"口技表演"视频一段,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欣赏动画,引出主题。
1、激发兴趣指导语: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幼:喜欢!
指导语:那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好看的动画片吧!
请幼儿欣赏动画片《大森林的早晨》,随动画播放画外音:大森林的早晨空气真新鲜,大象在散步,小马来回跑,小鸟叽叽喳喳的飞来了,忽然,响起了一阵雷声,接着下起雨来了,大象急忙往回赶,小马飞快地跑回家,小鸟也飞到了大树上躲起来,不一会儿,雨停了,大森林的景色更美了!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动画片好看吗?想不想再看一遍?幼:想!
2、再次欣赏请幼儿再次欣赏动画片(没有声效),欣赏完后与幼儿进行讨论。
指导语:小朋友,你觉得这一遍和刚才那一遍哪个效果好?幼:第一次好,有声音!第二次没声音,不好!
二、发现问题,探索方法。
1、发现问题:声音没有了怎么办?
指导语:动画片没有声音了,怎么办呢?(可以配上声音!可以重新配音!再加上声音!)指导语:那你想给动画片中的什么配音呢?请幼儿发表见解(教师同时在记录卡上粘贴标识)如:我想给大象走路配音、雷声、配小鸟的叫声、我想给小马跑配音、我想配雨声……
2、自由探讨:怎样进行配音?
指导语:刚才,各位小朋友的想法都很好,那你用什么办法来帮他们配音呢?(这时幼儿仅是根据原有经验来探讨,大多局限于用身体的动作发出声音,如拍手、跺脚、拍腿……)
三、丰富经验,尝试模拟。
1、丰富经验。
(1)欣赏口技表演,了解方法指导语:"现在请小朋友欣赏一段洛桑叔叔的表演!(小品《洛桑学艺》片断,洛桑用口技模仿架子鼓的演奏)指导语:刚才小品中架子鼓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用嘴巴发出来的、用嘴学的)指导语 :这种用嘴巴模仿声音的方法叫做口技表演!
(2)欣赏教师表演,引出利用物品配音。
指导语:下面老师也想给小朋友来段表演,你们欢迎吗?
教师为片中2~3个角色配音,(用嘴巴模仿雷声、用嘴巴模仿小鸟叫的声音、用瓶盖对敲模仿小马跑的声音……)指导语:刚才我们了解到可以利用嘴巴、四肢以及借助其他物品发出声音进行配音,那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物品,请你们试一试用他们发出的声音可以为片中的什么配音,然后把你的发现在记录卡上画下来。
2、探索尝试。
鼓励幼儿自由使用各种物品进行探索,并使用实物小卡片记录在相应事物的后面。
在这一环节,幼儿充分动手操作,想尽一切办法利用身体与物品的接触、物品与物品的接触发出各种声音来模仿动画片中的声音,并将自己的发现用笔稚拙而简洁地画在记录卡上。
3、演示评价。
指导语:请问你模仿的是谁?使用什么来模仿的?
请幼儿对探索出的各种方法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从中选出比较贴近现实声音的模拟方法。
小结:小朋友们真厉害,想的办法也很多,比如:大象走有嘴模仿的、有跺脚、手掌敲击塑料桶模仿的、还有塑料瓶击塑料桶、塑料桶口敲击地面5种方法……四、分配角色,模拟表演,指导语: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多种方法来为动画片配音,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幼儿选择所要配音的对象,准备好所需物品,共同随动画片的播放进行模拟配音表演。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对刚才的表演的配音效果满意吗?你觉得还有什么地方应该有所改进?"与幼儿一起寻找配音时出现的问题。如:我觉得大象走的速度应该再慢些、雨声应该随着雨点的大小一会轻一会重、小马跑应该再快一些、大象的声音是重重的……指导语:那让我们再来一遍好吗?在第二次配音前引导幼儿注意大象走路的.声音是又慢又重的,小马跑的声音师又轻又快的,走进森林的声音应该由轻到重,跑出森林的声音应该由重到轻。
五、总结经验,体验成功。
将幼儿的配音效果录下来,与动画片同时播放,让幼儿欣赏自己的创造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指导语:我们今天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会了用身体动作和操作其他物品来模仿声音,还学会了给动画片配音,真是太了不起了,老师在这里还要送你们一个好听的"称号"叫做"小小配音师",你们开心吗?(开心)指导语:让我们把今天新学的本领去表演给其他班的小朋友看,好吗?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为自己喜欢的文艺作品配音。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特性:看不见、摸不着;到处都有;空气能流动。
材料准备:
透明塑料袋若干个、积木玩具、每人一组图标和一张记录卡、铅笔、牙签、小棍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塑料袋,引出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些小客人(出示塑料袋),提问:它有什么用呀?(装东西用)
2、老师演示用袋子装苹果或玩具,让幼儿说出瘪袋子变鼓,并透过袋子可以看到里面装的东西是什么。
3、老师变魔术:不装东西,也能让袋子变鼓(装空气,不要让幼儿看见)
4、幼儿尝试变魔术:不装东西,让袋子变鼓。提问:什么原因?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引出"空气"这个概念)
二、幼儿用塑料袋捉空气,证明空气到处都有。
1、幼儿在教室里捉到了空气,猜一猜,在幼儿园什么地方还有空气,你能捉住它吗。
幼儿边说,教师边展示图标贴在黑板上。(如果幼儿说园以外地方,教师可引导幼儿下次去那些地方试试)
2、幼儿拿着袋子去图标所代表的地方去捉空气,捉到后把图标贴在记录纸上,从而验证空气到处都有。
3、幼儿按图标 逐一实验后,把幼儿的记录卡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小结。
这个空气朋友真淘气,它到处都藏,可是小朋友们可聪明了,把它们从水房、厕所、楼道……都找出来了,空气到处都有,有的小朋友还说在公园里,在家里等许多地方都有空气,那小朋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朋友找到。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我们的好朋友空气说:"小朋友真聪明,我藏哪你们都能把我找到,你们把我装在袋子里,我可闷得慌了,我想出去亲亲你们的.小脸蛋,还想和你们做游戏。小朋友想想,你们不把袋子口打开,怎样才能让我(空气)流出来亲亲你们呀?"(让幼儿先猜用什么办法)
提示:用准备好的牙签、铅笔、小棍等帮忙,在袋子上扎个眼,然后把眼对准脸,就可以感觉到空气流出来了。
四、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小朋友见过什么东西开始是瘪的,后来充上空气,就变鼓了?(皮球、充气玩具、轮胎等)
2、教师给瘪皮球打气。
3、幼儿到户外玩吹气球的游戏。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乐意为三只熊摆放物品,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故事情节中比较并发现物体的数量与三只熊的关系。
3、初步了解高矮、大小的特征,并按高矮、大小的顺序排列物品。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
乐意为三种熊摆放物品,初步了解高矮、大小的特征,并按高矮、大小的顺序排列物品。
活动难点
比较并发现物体的.数量与三只熊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图片。
2、大小不同颜色一样的苹果、汉堡包、衣服、面包图片。
3、教师资源包。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熊的家,初步引导幼儿比较“高”“矮”“不高不矮”
出示小熊的家。
师:孩子们看一看他们是谁?
幼:是小熊。
师:除了小熊上面还有谁?(引导幼儿说出这是小熊的爸爸或妈妈)
小结:在小熊的家里,熊爸爸最高,熊宝宝最矮,熊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一般情况下,在小朋友家里也是爸爸最高,宝宝最矮,妈妈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小熊一家起床的情境,引导幼儿比较“大”“小”“不大也不小”
出示衣服图片。
师:小熊一家要起床了,他们起床应该要穿什么呢?
幼:穿衣服。
师:那我们帮他们穿衣服好不好?
师:哪件衣服是熊爸爸的?哪件衣服是熊妈妈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熊爸爸很大应该穿大衣服,熊宝宝小应该穿小衣服,熊妈妈应该穿不大不小的衣服。
三、创设情境三只熊吃早餐,体会汉堡包的大小和三只熊的关系
出示汉堡包图片。
师:小熊一家穿好衣服后要吃早餐了,我们看一下他们吃的什么呀?
幼:汉堡包。
师:你觉得哪个汉堡包是熊爸爸吃的?为什么?熊宝宝吃哪个?熊妈妈吃那个?为什么?
小结:熊爸爸最高胃口就大,所以要吃最大的汉堡包。熊宝宝最小胃口小应该吃最小的汉堡包,熊妈妈胃口不大不小所以要吃不大不小的汉堡包。
四、创设情境给三只熊分食物,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通过比较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和三只熊的关系
1、出示苹果、面包图片,激发幼儿想给小熊一家分餐的愿望。
师:小熊一家还没有吃饱,我们再分给他们一些吃的好吗?
幼:好。
师:现在老师发下操作卡片,我们帮助小熊一家分餐,看谁分的对!
2、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针对个别差异巡回指导。
小结:大苹果、大面包要分给熊爸爸吃,小苹果、小面包要分给熊宝宝吃,不大不小的苹果和面包要分给熊妈妈吃。
五、韵律活动:三只熊,引导幼儿放松一下
师:小熊一家真开心,谢谢你们帮助他们摆放物品,我们和三只熊一起跳舞吧!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根据大小不同的碗给爸爸妈妈分碗。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入水中后会发生溶解现象产生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为了使孩子对日常生活中的水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我设计的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知道水具有溶解性,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提高温度、改变形状、搅拌)加快物体在水中的溶解。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能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掌握几种常用的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动脑探索,初步学习多人合作3、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其他幼儿倾听的能力。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生活中观察过物体的溶解,对物体的溶解感兴趣。
物质准备:幼儿一组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绿豆、冰糖、醋、盐适量,杯子若干。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请你们走到你们小组的实验桌前看一看、闻一闻、偿一偿、摸一摸,看看什么样的实验材料。(幼儿活动,教师指导)它们分别是:绿豆、醋、冰糖和盐。
(自评: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感知实验材料,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直接出示实验材料,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继而引发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激起了幼儿浓厚的活动兴趣。)基本部分: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1.引导幼儿围绕“把这些实验材料放到水中会怎么样?谁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个问题进行猜想和记录。
师:老师准备这四样实验材料,是想让小朋友们用它们来做个实验。我们要把这四样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四个杯子中,看一看,谁还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请小朋友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发放表格)
2.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幼:试一试。
师: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们的记录表后面,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画出来。(观察完后,请幼儿讲自己看到的现象。)
(自评:本环节通过发放表格,请幼儿评选出一位小小记录员来进行记录,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通过各自猜想的不同,激起幼儿用实验来验证的想法,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幼儿观察完现象之后,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试验中看到的现象,既培养了幼儿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其他幼儿倾听能力。)
3.针对幼儿提出的异议,请个别幼儿再次实验,充分理解溶解的概念。
师:做完的小朋友谁来讲一讲?你想讲四个中的哪一个实验结果?你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是不是一样?(有异议的小朋友单独做试验,使幼儿意见达成统一)教师小结:今天通过做试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绿豆放进水中,沉下去了;醋放进水中,使水改变了颜色;冰糖放进水中,经过充分搅拌后最后看不见了。醋、冰糖、盐利用各种小工具能不能取出来?
幼:不能。
师:对,而且它们还改变了水的颜色和味道。这种现象有个词表示,叫做“溶解”。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在水中溶解呢?
师:刚才小朋友还说了很多物质,那这些物质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小朋友知道,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会有不同,那我们现在再猜一猜,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大家好不好?
(自评:这一环节,通过让有异议的幼儿再次做试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的概念。幼儿猜想生活中可能会溶解的物质,最终将课堂带进了幼儿的实际生活,知识探索与实际相联系,具有生活性。)
4.怎样加快溶解?
(1)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水的溶解,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速度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就以冰糖在水中的溶解为例,猜想怎样可以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幼:幼儿猜想,并交流猜想结果
(2)师:请小朋友自己寻找解决办法,看看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加快溶解?并运用你们自己的方式记录好实验结果(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自评:在本环节中,将知识的难度提高一点,幼儿积极主动地实验,认真地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热情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观点;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也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活动反思】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课的开始,运用课件创设富有激情的情境:一个小朋友,早上要喝一杯加冰糖的牛奶去上学,可是冰糖溶解慢,眼看快迟到了,你们听“滴答滴答”,时间在流逝,小朋友已经很着急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创设这样的情境的意图是为了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励学生自行探究知识。
二、讨论研究计划,进行探究指导
首先我运用课件向学生介绍提供的实验电器材,然后让学生根据材料,分组讨论怎样使冰糖加快溶解。最后交流汇报,教师适时的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分组进行对比实验。
以上,我针对学生现有的科学探究能力水平,以讨论的形式落实研究计划,提高活动的可操作性。
三、开始探究活动,注重思维参与
各组选择自己的方法进行加快冰糖溶解的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通过加快冰糖溶解方法的探究,使学生有足够多的经验认识加快溶解的方法。这是一个学生汇报收获、问题和感受的过程,也是学生交流心得、互相评价的过程。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和交流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四、整合三种方法,并运用于实验
小组按规则进行肥皂溶解的快的比赛。只要有一组完成实验,就结束实验,各组上交器材。然后让学生汇报实验方法,总结溶解更快的方法。这是一个科学知识整合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比赛,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并能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五、拓展探究内容,引导学用结合
我首先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让孩子们课后进行食盐溶的快的实验比赛。并让孩子们课后去思考:溶解加快了,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有利的方面,哪些不利的方面?如果有不利的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减慢溶解?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同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并解决问题同样重要。让课堂的结束,成为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起点。并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小百科:溶解,广义上说,超过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一个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1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5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19
大班科学教案06-28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