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2 10:12:2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共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语文教案【共8篇】

语文教案 篇1

  课题:《女娲造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二、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1、复述: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在自愿或指名复述后,教师可提示补充。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2、讨论:

  ⑴ 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⑵ 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明确:

  ⑴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

  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反映了人类童年时代的某些文化特征。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⑵ 第2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此时教师也可插入课前准备的故事。

  三、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1、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提醒学生紧扣课文语句分析认识。教师最后明确:

  1、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

  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

  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第二课时

  四、思维拓展训练: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

  讨论: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

  教师不要限制在只应该喜欢哪一篇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传说,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这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我们往往也可以从阅读这类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五、教师总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六、布置作业

  1、初一(8)班:(高层次班)

  ⑴ 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⑵ 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2、初一(1)班:(低层次班)

  把“读一读,写一写” 中的词语抄写三遍。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积累文中词语并熟练使用。

  2、领会古人是如何写“木”的,作者又是如何体察“木”的特征的。

  3、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精髓。

  4、学会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精髓。

  教学难点:

  体察诗歌艺术的精微之处。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体读法。

  一、教学导入:

  教师朗读几首写树木的诗歌,引入课题。或请学生背诵一两首写木的诗歌入题。

  二、预习诊断:

  1、选择注音正确的一项(A)

  A、陆厥(jue)招徕(lai)橘颂(ju)

  B、寒砧(zhen)涔阳(qin)锭药(ding)

  C、窸窣(cui)曙光(shu)号咷(tao)

  D、亭皋(gao)竹筌(quan)干燥(cao)

  2、用课文前面列出的词语组一个短语:

  炊烟袅袅、北风萧萧、风度翩翩、冉冉升起、文意绵密、情意缠绵

  3、“木”在形象上有几个艺术特征?

  提示:“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首先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种落叶的因素。它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模板”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到了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除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其次它还按时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于是“木叶”显得更加空阔。“木叶”中的“叶”带有绵密的意思,“落木”则连“叶”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三、理清全文内容,归纳全文大意: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

  1段:“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又发展到用“落木”。

  3段:说明“木叶”“落叶”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第二部分(4~6段)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5段:说明“木”为什么含有落叶的因素——诗歌语言的背后含有暗示性。

  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第三部分(7段)作出小结: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四、画出文中所引的古诗文语句,再用8分钟左右的时间体会其中的“木叶”包含的意味。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请教老师。

  五、完成课后的第二题。

  1、朗读这三首诗词。

  2、学生先独自体会其中“梅”这一意象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后与同学交流。

  提示:王安石的《梅花》表现了梅花的“凌寒独自开”的高贵品格,这与我国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的文化传统相一致,三个意象同是高贵圣洁的象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毛泽东的词与陆游的词题、调相同,意境却截然不同,毛词巧妙地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她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和豪放乐观,振奋人心。

  3、另外再搜集几首写梅花的诗词,体会其中的梅花包含的思想感情。

  潇湘神

  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

  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

  潇湘深夜月明时。

  长相思·雨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

  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

  空阶滴到明。

  菩萨蛮·落梅

  孙舣

  一声羌管吹呜咽,

  玉溪夜半梅翻雪。

  江月正茫茫,

  断桥流水香。

  含章春欲暮,

  落日千山雨。

  一点着枝酸,

  吴姬先齿寒。

  六、你同意作者对“木叶”的理解吗?请提出你的看法。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营造一种小小的学术气氛,激发学生对学术兴趣,塑造学生做学问的信心。

  教师提示:“咬文嚼字”有可能牵强附会,但作为初学诗歌的学生来说,“咬文嚼字”有利于打下扎实的基础,值得重视。

  七、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

  2、选取一首咏物诗,体会其中的意象包含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

  2、按要求积累词语,有选择地写一写。

  1、读课文,了解内容,把文章分成两部分。知道星鱼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2、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读课文,了解内容,把文章分成两部分。知道星鱼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难点: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学习谜和踪。

  今天我们学习30课 小岛失踪之谜 齐读课题。

  看者老师板书课题,注意谜和踪的写法。

  指导谜和踪的字型及书写时注意事项。

  二、检查预习。

  1、谁能看着生字表组词读生字。

  处理“漂”这个多音字

  piǎo 漂洗 漂白

  漂 piào漂亮

  piāo漂离 漂移

  2、这些生字是怎么记的?

  形声字:谜 据 踪 珊瑚 礁

  重点提示:毒 摄

  3、练习,区分下面的字形,再组词。

  踪( )谜( )经( )

  综( )迷( )径( )

  4、给下面但是字加一部分组成新字。

  宗( ) ( )居( )( )焦( )( )聂( )( )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正确。

  提示 哈斯顿.舒尔茨 噬食 罪魁祸首 攫取 澳大利亚

  腕足 棘皮

  6、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互相帮助。

  三、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默读课文,提出来。

  第二课时

  一、读课题,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学生可能问:小岛还有失踪的,那么真正的谜底是什么?

  二、浏览课文,自己寻找答案。

  三、这两种说法你觉得哪种更科学?找出理由谈一谈。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星鱼的语句,先读一读,再说说小岛失踪的真正原因。

  生活在南太平洋中的巨大的星鱼,直径超过1米,样子就享年一只大圆盘。它们的身体四周长有16条攫取食物用的腕足,每条腕足上都布满了毒刺。

  读了这段话你感觉到了什么?(大 厉害 能吃)

  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这种星鱼以珊瑚和珊瑚礁为口粮,而且胃口极好,一条星鱼一昼夜能够噬食掉2平方米面积的珊瑚礁。

  抓住2平方米和胃口极好理解星鱼是造成岛屿失踪的罪魁祸首。

  有语气地读这段,把星鱼的能吃读出来。

  因此,当它们对珊瑚礁小岛群起而攻之时,常常会使那些小岛在不长的时间内瓦解消失。有一些大的珊瑚岛则因为根部被咬断而成为无根之岛,在强大的海流冲击下,漂离了原来的位置。

  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大岛和小岛是怎样失踪的。

  五、再次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写了岛屿失踪的真正原因。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引导学生处理第三自然段

  1、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什么事情?哪样呢?这句话是接着哪句话来说的?这句话放在这起什么作用?)

  2、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这句话与上面的句子有什么关系?)前面那句话提出了问题,这句话作出了回答。

  3、再读这段话,你觉得这段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4、小结:过渡段主要是承上启下,但是引起下文的作用更大一些,所以应该把第三自然段与4-7段放在一起,讲的是岛屿失踪之谜。

  5、课文的1、2 段讲了什么呢?

  6、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呢?按两部分读课文。

  六、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认识了一种新的句子那就是设问句,读课文中的两句话,说说这种句子在文中有什么好?

  七、有感情地读全文。向你的同学说一说岛屿失踪的真正原因。

  八、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0、小岛失踪之谜

  被外星人盗走

  星鱼吃掉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渴望内,背诵课文。

  2、能运用已有学习经验自学生字词,感受本课词语的结构美。

  3、抓住重点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原有的雄伟气势和而今的枯竭情景,从而产生对环境加强保护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难点: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受瀑布原来的雄伟和而今的枯竭,从而唤起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生词卡、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一、初读初悟:

  1、交流自主识字情况,巩固书写。

  2、质疑生字词,通过交流或查阅字典,初步感知词义。

  3、质疑课题,激起学生读文兴趣。

  4、通读课文,把握内容,简要说说文中所发生的事件。

  二、品读深悟:

  1、引读感受,初悟情。

  (1)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场特殊的葬礼发生在------(引读第一自然段)

  (2)生读完着段话后自由交流,了解到这场特殊葬礼的地方。

  2、细读分享,深悟情。

  (1)让学生默读后面相关的段落,看看能否自主解决提出的问题。

  (2)欣赏优美句段,集体交流,在交流中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对话,碰撞,引导学生深悟情,感受瀑布的巨大变化。

  (3)原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什么样?

  (4)用书上的'词语或自己积累的词语说说原来的瀑布给人的感受。

  (5)教师知道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6)配上瀑布的画面诵读,再次感受原来的瀑布气势是多么的雄伟。

  (7)但这雄伟的景观,竟然“不辞而别”。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对“不辞而别”的理解。

  (8)引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对这时瀑布又有什么感受。

  (9)学生自在交流。

  (10)如果你此刻就是到那里的游人,你会有什么感触?

  (11)让我们满怀遗憾地再次读读这一自然段。

  (12)昔日雄伟壮观的瀑布就要和我们告别了,是它自己不辞而别的吗?

  3、了解人们之行为,唤起爱环境的情感。

  (1)人们肆意的破坏,给瀑布,大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就像警钟长鸣,给人们以启示,请自渎最后三个自然段,看看你能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2)学生交流冲文中了解到的人们的行为。

  (3)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让人们感到-------(引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回扣题目,自悟理。

  1、读完课文,再次回味题目,你觉得这次特殊的葬礼特殊在哪里?

  2、不仅是对象特殊,意义更为特殊,它是对人们的警示,它是对人们的提议,它也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承诺。让我们行动起来------(引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在葬礼上,总统的演讲饱含深情,动人心弦。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这篇演说词,半班上做演讲。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②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

  ①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识字写字。

  ②朗读课文,读好自己喜欢的角色。

  ③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是怎样处理的?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教师

  ①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前给予朗读指导。(也可以用小品的形式表演)

  ②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羚羊木雕》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这种矛盾说到底还是一个“代沟”问题。由于时代的变迁,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在对待人生、理想、亲情、友情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必然会有种种差异,也必然表现在许多家庭里。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刚刚升人中学的你,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见。对学习,对友情,你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这节课学习的《羚羊木雕》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2、出示学习目标

  (大屏幕投影出示)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②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学生齐读或教师提示)

  [检查预习](读、写)

  3、整体感知

  大屏幕投影问题:

  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概括,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场矛盾冲突中,究竟谁是谁非?要谈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再读课文研讨。

  美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朗读是相辅相成的,朗读有助于体会,体会越深刻,朗读就越有感情。)

  分角色朗读,请分配到角色的同学到前面来,可以边读边表演。其他同学当评委。

  大屏幕投影评价标准:

  重音语气语速

  [教师导学]

  学生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气评。看是否读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对此事的态度。(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

  妈妈的神态:紧紧地盯着孩了的`神态:低着头不敢看

  十分严厉一动不动

  语气{咄咄咄逼人语气{声音有些发抖

  坚定哭着喊了起来

  [教师小结]

  妈妈的神态、语气表现她固执、生硬的态度,爸爸的声音虽然很平静,但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我”被逼无奈、委屈、痛苦的心理与父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面是“逼”,一面是“无奈”,两个方面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4、探究(自主合作)

  大屏幕投影问题:

  ①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②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怎样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③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全班交流。如果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观点。不论观点怎样,教师都要给予鼓励。

  (过渡)生活中,同学们也可能碰到过这一类的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把你的好办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反思

  学生把课前准备的材料在小组里交流,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要求既展开求异思维,又是合作学习。

  5、小结

  《羚羊木雕》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介绍健康小常识。了解一些健康小常识。

  2、通过查找资料,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通过介绍可以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时,学会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习作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写读后感都可以,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口语交际和习作。

  2、难点是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通过学习,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对于文章内容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应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教学时间: 六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背古诗《夜书所见》和阅读《邯郸学步》

  教学要求:

  1、读读背背古诗,了解诗意。

  2、阅读《邯郸学步》,明白成语含意。

  教学重点:阅读短文《邯郸学步》。

  教学过程 :

  一、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试读通全诗。不明白的查。

  2、抽读,集体读。

  3、了解含意: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想想:

  A:作者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B:你读后明白了什么?

  4、精析:菊花围绕着茅舍,好像晋朝陶渊明的家,我绕遍篱笆边的菊花,一直到日渐西斜,不是在百花中偏爱菊花,而是菊花开过之后没有其他花开了。

  补充: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二、阅读《邯郸学步》

  1、学生自读,扫清字词障碍。

  2、通读短文。抽读,小组内读。

  3、思考问题:(1)燕国的那个年轻人学来学去,连路都不会走了?

  (2)作者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燕国的那个年轻人今天跟这个人后边走几步,明天跟那个人后面走几步,可学来学去,总是不像,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步法,又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丢掉了,所以他最后连路都不会走了。作者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不能盲目,不能机械、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4、说说你的体会。由学生自由讲解,教师引导。

  三、练习:

  1、读背古诗。

  2、讲故事《邯郸学步》,说清成语含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教学要求:

  1、介绍健康小常识,知道一些健康的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有关的健康小常识资料。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揭示课题,引入。

  二、分组介绍:

  1、以四人小组介绍,并记一记笔记。

  2、小组搜集整理。

  三、交流:

  代表向全班介绍。

  提示要求:

  1、自己向别人介绍时要注意口齿清楚、简明扼要。

  2、听别人介绍时要认真、有礼,如有不同意见可作适当的补充。

  3、因为每一种小毛病都有很多种解决方法,但注意说话要谦虚,不能引起争吵。

  四、练习:

  整理你本课了解的健康小常识。

  补充资料:

  ①剧烈运动后,不能马上坐下休息,实在走不动,也应请同学扶着走一段。

  ②烈日下突然晕倒,要赶快到阴凉通风处,在太阳穴上涂风油精等。

  ③上体育课时扭伤了,应先立即用冷水敷,让血凝固,24小时后再用热水敷。

  ④课间不小心擦伤了,要及时用碘酒或双氧水消毒,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⑤要注意保护视力,课间一定要走出教室向远处看看,让眼睛作适当的调节。

  ⑥流鼻血时,不能仰头,而应把相反方向的手高高举起。

  ⑦春天的时候不能到外面小摊上乱吃东西,因为春天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

  ⑧咳嗽时,可用冰糖、贝母炖梨子汤喝;⑨黄瓜和西红柿都很有营养,但两样东西不可以放一起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写你想写的内容。

  教学要求:

  1、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可以是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写读后感。

  2、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3、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教学过程 :

  一、读题目明要求,研讨习作提示。

  最近,你有特别想和别人说的话吗?这次作文,就请你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比如,一件有趣的事,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人,想对别人诉说的愿望、委屈,一次旅游见到的景物,自己一个奇特的想像总之,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写读后感、观后感都可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问:1、写什么内容?

  2、要求是什么?

  二、习作准备:教师介绍。

  介绍本次习作在命题上没有任何要求,同学们可以任意写自己想写的人、事、物等。因此,同学们可以各展其能,写自己特有的想法,写与众不同的经历,写对你产生很大影响的人或事关键是选材要新,角度要新,要让人有新鲜感,或出乎意料之感。

  三、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四、写好后认真读一读,修改。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评讲习作。

  教学要求:

  1、通过评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内容要具体。

  2、培养学生修改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提问导入 。

  教师介绍:

  1、有趣就是有趣味。写到有趣的地方,要把自己深藏于内心的高兴、激动反映出来,做到乐在其中。

  2.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既要把事情的全过程,即事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怎么样,一一写清楚,还要把有意义、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3.要认真修改。文成于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从小要养成认真修改的好习惯,文章是否表现出有意义、有趣,事情经过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都要反复阅读,认真修改。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灵有着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3、了解比较男人和男孩的不同做法。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问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小诗,请看大屏幕(点击课件动画视频:蓝天是白云的家,大海鱼儿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生齐读小诗。

  2、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小鱼的家是──(生:大海),那么,小鱼在属于自己的家里生活得怎么样呢?(播放课件:小鱼快活地在海里游来游去。)

  二、初读课文,快乐识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识记生字词。

  3、同桌相互指读生字,并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4、分组开火车读生字词比赛,评出优胜组。

  三、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选择段落,同学之间合作读书,全体学生参与读书。

  2、师生共同评议读书的情况。

  3、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课文要写的是字。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结构特点是什么?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久”“乎”“至”“被”。

  3、学生练习写字

  4、师生评议,优秀作业在全班展示,并让展示的学生谈谈自己的写字经验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小鱼生存的环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利用不同形式复习课文生字词。

  二、感悟课文,体验情感。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你能告诉大家你的感受到了什么?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如果你就是在那个海滩上,见到这个情景,你会想些什么?你又会怎样做?

  3、再读课文,把自己的体验读出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4、演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1)安排小组演读: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分工,一人读“我”,一人读“小男孩”的话,,其他读“旁白”。

  (2)检查小组演读情况。

  (3)全班挑选三名学生进行演读,师生评议。

  5、思维训练,提问:在演读过程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为什么?

  6、“我”听了小男孩的话,看到小男孩的表现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当你看到小动物受伤,你在乎吗?谁能谈谈自己的经力?

  7、引导学生完成“想想说说”:出示文字幻灯片,小组合作完成,鼓励不同的表达方式。

  8、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说说你的`心里话。

  三、总结课文

  齐读课文,简单了解故事发展的顺序:课文以“男人”的散步为线索,紧扣小鱼的处境和命运,自然展开场景叙写,最终使我们看到了他那迥异于成人的童心世界,唤起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小中见大,意蕴深广。

  四、拓展练习。

  走近自己身边那些可爱的小动物,看看它们的生活环境是不是遭到破坏,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你如何保护它们呢?

  板书设计:

  浅水洼里的小鱼

  小鱼被困:近在咫尺 回不去

  男孩救鱼:走 弯 捡 扔(小鱼在乎)

  保护动物 珍爱生命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园地教案03-23

语文《蜗牛》教案03-14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优秀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