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6篇[热门]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探索剥果壳的方法。
2 、体验亲自动手操作的乐趣。
3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花生、开心果、盘子、小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
1 、妈妈一会儿要带你们去找两个好朋友一起玩儿,如果你愿意去,听到音乐就快把玩具收好来找妈妈。
2 、到好朋友家了,快看一看我们的好朋友是谁?(花生和开心果)你好花生,你好开心果!
3、让我们摸一摸他们的大门,一个…一个…(让孩子们摸后说感觉)。
(二)探索游戏
1 、让我们敲敲门:“咦,他们怎么不开门?让我听听,噢,他们想想考考宝宝们聪明不聪明,想想办法怎样把门打开吧?”
2 、宝宝们真聪明,它们又叫来了许多好朋友,请大家剥给客人老师、小朋友吃,让我们一起分享好吃的好吗?
(三)结束游戏
“我们不能吃得太多,会上火的。让我们收拾干净去买点豆奶喝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效果较好,幼儿全部都动起手来进行了 操作。分析此活动成功的原因:
1、开始教师出示的食物引发了幼儿吃的欲望。小班幼儿对吃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和经验,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就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活动。
2、请幼儿剥壳:利用游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想一探究竟,所以会不厌其烦地剥,直至取出里面好吃的东西。花生、开心果,一易一难,材料有层次便于不同幼儿选择。
3、幼儿在剥开心果壳时,有的幼儿可以发现要从裂口处剥,其他幼儿有的咬,有的捏,都没有找到正确的开启方法,教师适时插入,请剥开的小朋友说一说是怎么做的,教师和幼儿一起试一试,指导不会的幼儿(分组、个别指导)。
4、内容由浅入深,在了解外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的兴趣。鼓励幼儿自己尝试剥果壳的方法,找到最适合的方法,注重培养小班幼儿的主动性。从而也进一步了解果肉的特征,并渗透小常识,这两种果实不宜多吃,会上火。
5、幼儿剥开后,吃了一会了,请幼儿送给客人老师吃,体验了和他人分享的乐趣。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乐意参与探索风的游戏。
2、让幼儿初步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并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风的形成,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活动准备
1、纸箱、塑料袋、气球、扇子、书本、硬纸片、吸管、羽毛等。
2、风类玩具。
3、有关风的用途及危害图片
活动过程
1、初步认识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1)运用魔术箱和塑料袋证明空气的存在,并且就在我们的周围。
(2)出示2个充满气的气球,把其中1个松开口后吹到一幼儿的头发上,请幼儿说说观察到了什么,引出“风”。通过对比,引导幼儿说出: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
(3)教师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
2、尝试制造人造风。
(1)出示风车,告诉幼儿它们都想和风做游戏,但是教室没有风,怎么办?
(2)幼儿自由选择制造风的材料,尝试用各种材料制造风。
(3)教师小结人造风的方法,并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方法。
3、幼儿观看图片,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和危害,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
4、游戏:羽毛飞起来了。让幼儿运用人造风的一些方法制造风,人鸡毛飘得又高又远。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我设计的这节科学探究活动,一开始就利用魔术箱变魔术这一孩子感兴趣的现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活动中,教师首先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了具有观察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提问,如在活动的对于环节中,把塑料袋变鼓,使幼儿感知到我们的周围有空气,把充满气的气球松口吹到幼儿的头发上,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知道了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活动就这样把幼儿引入到科学的氛围之中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其次,《纲要》中强调:“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活动中,幼儿通过 “做中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选择材料制造人造风,让风车转起来,在动手、交流与表达中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习得学习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问题:怎样让羽毛飞起来?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 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尝试进行物理问题的科学探究.教材设计了一个科学探究的案例,让学生初步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探究的几个基本要素,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
本节安排在物理学入门《1.1希望你喜爱物理》和《1.2动手做实验》之后,在1.1节让学生走进物理世界,进而知道物理,喜爱物理之后;1.2节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物理实验,知道了什么是物理实验,物理实验并不神秘,物理就是一门实验的科学;而1.3节进而将实验提高了一个档次的要求,要求学生在物理实验中了解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教材的安排是循序渐进、更上层楼的.教师在中要体会到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步骤.
经历科学探究,获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性认识,领悟科学探究的几个重要环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特别是抽象和假设检验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变量控制法.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养成对科学的热爱,增强探究科学的欲望,乐于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能事实求是的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与他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愿望.
【教学理念】:
本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可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操作、讨论.实验中,不要太过要求严密(例如,规定怎样测量线长、摆动次数、实验顺序和总结报告的格式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探究法、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探究钟摆的奥秘
师: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要学会科学探究.
展示摆钟实物,让学生观察+观察摆钟的外部构造.
师:最近,小慧家的摆钟走快了,请邻居张师傅帮忙,只见张师傅将摆钟下面的螺母拧几下,摆钟走时就准了
1、提出问题:
师:对这个现象,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张师傅拧摆钟下面的螺母究竟调节了摆钟的什么?改变了摆钟走时的`准确性?
生:钟摆来回摆动的时间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
师: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平日周围的事物,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师:对于以上问题,你们的猜想是什么?(想想看,问题的真正答案可能是什么?)
生:摆动的快慢(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能与摆锤的轻重有关.
生:摆动的快慢可能与偏离的角度大小有关.
生:摆锤下面的螺母位置估计会影响摆的长度,看来,摆动的快慢跟摆的长短有关.
师:好,前面几位同学分别提出了他们的猜想,是否还有同学有不同的猜想和假设?如果没有,那么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设疑)其中是只有一位同学说对了,还是有若干同学正确?切忌从老师的表情上揣度答案,这不是一种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
a、如果你认为,摆锤的轻重会影响摆动的快慢,那么是轻的快,还是重的快.
b、如果你认为,摆动的角度会影响摆动的快慢,那么是摆角大的快,还是摆角小的快.
c、如果你认为,百的长度会影响摆动的快慢,那么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生:……(思考、交流、回答)
师: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在科学探究中,猜想不是胡猜乱想,它是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的解释.
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师:对于以上的猜想,你们准备怎样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来验证呢?
生:用细线系住小球代替钟摆,用秒表测量摆动的时间.
师:设计实验应针对探究目的,选择探究的器材,在此,对具体的实物进行了简化,用细线悬挂小球代替,是一个很好的设计.下面请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表格.(若学生初次探究设计表格有一定困难,可由教师示范表格设计方法:控制变量→待研究变量(纵向列表)→实验次数/顺序(横向列表)→待测数据)
生:探究步骤如下:……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师: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操作中要注意观察,把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数据的记录要尊重事实,不可拼凑、不可杜撰.
生实验.
5、分析与论证:
师:实验数据只是一堆原始材料,必须通过分析、论证,才能形成结论.好比建造房子,一堆砖块、黄沙、水泥等材料要经过设计、施工、装饰,才能变成宏伟的建筑.下面请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你的实验结论.
生:摆球摆动的快慢(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重无关.
生:摆球摆动的快慢与摆动的角度无关.
生:摆球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大,摆球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球摆动越快.
『板书』:摆动的快慢只与摆长有关,与摆重、摆角无关.
摆长越大,摆球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球摆动越快.
6、评估:
师:探究过程是否恰当?探究得到的结论是否合理?探究过程中是否出现新的问题等,都需要再进行充分的考虑.
生:如果我们再多做几次,总结出的结论可能会更可靠.
生:我们测的摆动时间还真准确呢.
生:我认为结论是可靠的,刚才看见张师傅把螺母往下拧,估计起了增加摆长的作用,使摆动变慢,原来走快的钟就准了,张师傅的做法和我们实验的结论一致.
生:我认为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钟的快慢可能跟它所处的地点有关.
7、交流:
生:……
二、科学探究的过程
师祝贺学生成功完成了探究实验.总结探究的环节
三、自我评价与作业
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小丽把小红、小玲分别轻轻推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
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
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最大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细线、秒表、小球,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按右图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数据。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3)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4)实验结论:小球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与有关,
与无关。
五、板书设计: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发现天气是经常变化的,初步了解变化的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2、培养幼儿关注天气,探索自然变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已做好的气象记录。
活动过程
一、讨论气温的变化。
1、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几天的气温有什么变化?(幼儿发言谈及每天气温是不同的。)
2、温度变化说明什么道理?(天气是多变的,有时气温很高,有时气温很低。)
3、温度高的时候你感觉怎么样?温度低的时候你感觉怎么样?
4、温度高的时候你穿的衣服怎样?温度低的时候你穿的衣服又怎样?温度高的时候草、树木长得怎样?温度低的时候又怎么样?
5、小结:气温是不断变化的,气温的高低与我们的穿着、生活有关系,与植物的生长也有关系,温度很低时农民就要注意防冻。
二、讨论近期天气的变化。
1、今天是什么天气?大家回想一下,上个星期的天气有什么变化?哪几天是晴天?哪几天是阴天?哪几天是雨天?
2、晴天是什么样的?在晴天你感觉怎么样?阴天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有阴天?阴天会变化成什么天气?(因为天空中积多了云,遮住了阳光,就变成阴天,阴天可能变成雨天,也可能变成晴天。)
3、你喜欢什么天气?为什么?引导幼儿讨论天气与人生活的关系,晴天光线好,教室里亮堂堂舒服,大家在太阳底下晒晒太阳暖和,洗的衣服容易晒干……阴天使教室里黑乎乎的,不舒服,雨天出门不方便,要带雨具。
4、小结:天气是不断变化的,有时晴天,有时雨天,有时阴天,有时还会下雪。
三、讨论近期风力的变化。
1、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几天风也是不一样的?幼儿充分讨论。
2、你怎么发现风力不一样的'?风力大小与我们生活有没有关系?你知道风力大小与什么人关系最大吗?为什么和渔民的关系最大?(风大浪就大,船出海就有危险,渔民最关心天气预报中的风力大小。)你们有没有注意过风吹过来的方向是不一样的?以后你们多注意幼儿园里的国旗,看看国旗往哪个方向飘。
3、总结:天气是不断变化的,今天和明天就可能不一样,上午和下午也可能不一样。天气变化与我们大家的生活有关系。我们每天应听听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天气预报。
四、延伸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气象,听天气预报。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布的特征,并能用语言大胆表达
2.增进对布及布制品多样性的认识,初步了解布的用途。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各种布制品的物品,如;布衣裤、布娃娃、床上用品、布袋、布鞋、桌布、布书、手绢、帽子等,在班级里布置成展台。
2.用来做对比的塑料桌布和皮鞋
活动过程:
一、感受布和其他材质的区别。
1.教师出示塑料桌布与布质桌布,引导幼儿比较与讨论。
----教师:这里有两块漂亮的桌布,我们看看,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块?为什么?
-----教师;现在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摸一摸,有什么布一样?布做的桌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一块?为什么?
2.出示皮鞋和布鞋,引导幼儿比较与讨论。
-----教师:这里还有两双鞋,它们又有什么不一样呢?看一看、摸一摸,布鞋给你什么感觉?
------教师:穿在脚上试试看,有什么不同?
二、看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布制品。
1.出示布制品展台,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感受各种布制品。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布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用什么布做的。
---教师;布还可以做什么呢?
---教师;如果请你用布做东西,你想用它做什么呢?
三、触觉游戏。
1.教师准备依个大袋子,里面放用布、塑料、陶瓷、橡皮做的`玩具。
请一个幼儿上来,闭上眼睛,在袋子里摸布玩具。确定后,其他幼儿喊"一、二、三",拿出来看一看。如果他摸到布玩具,其他幼儿为他鼓掌奖励,如果没有摸到布玩具,可以请他再试一次。
活动延伸: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找一找,生活环境中有哪些布质的物品,共同填写"各种各样的布"调查表。(详见"附")。
活动提示:
1.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感知与体验的时间,帮助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官感知布的特征,并且鼓励幼儿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2.有的幼儿可能只从表面理解问题,如只从表面的特性,如颜色、图案等来区别布和其他材质。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与追问,帮助幼儿深入了解问题,如材质,的软硬、光滑与粗糙等。
3.该活动可以进一步向语言领域扩展,请幼儿细致描述布制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本活动结束后,将幼儿带来的各种布制品展示出来,布置"布的世界"主题墙和展台。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银河系的组成,银河系的特点和形状,银河系的直径和厚度,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2.通过计算体会银河系的确非常非常大,知道光年是长度单位。
3.通过上网、查阅书刊以及其他信息源了解银河系更多的信息。
4.通过动手制作银河系模拟示意图进一步体会银河系的形状。
5.使学生意识到宇宙之大,从而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
教学准备
1.教师、学生均搜集相关银河系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网页等。
2.小组活动材料:硬纸板、沙、抹布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了解学生对银河系的了解情况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过天上的星星吗?它们是什么样的?
(2)学生讨论并回答。
(3)教师提问:晴朗的夏夜,仰望天空,你是否发现天上有一条比较明亮的光带,它是什么?
(4)教师谈话:人们把这条光带叫“银河”,你们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银河的哪些情况?
2.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银河的情况
(1)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
(2)小组活动:每个学生将自己知道的或搜集资料得到的有关银河的情况写下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内将大家认同的看法归为一类,将有争议的看法归为另一类。
(3)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4)根据小组的汇报,将汇报结果汇编成的班级记录:
对于银河相同的看法对于银河的'不同意见 …………
(5)教师谈话:你们形成的共识都是正确的吗?存在的争议到底谁的看法对?
3.教师出示相关资料(文字、图片、有条件的可用视频),学生学习
(1)教师出示自己准备的资料供学生学习。
(2)提问:根据这些资料,你了解了银河的哪些情况?
(2)简单归纳并且板书银河的基本信息。
(3)同学们对银河系了解的记录,哪些是对的?哪些不对?
4.学习课本上的资料
(1)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许多银河的情况,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课本上给我们的资料。通过学习你们又有哪些收获?
(2)学生看课本上的资料。
(3)汇报自己的收获。
(4)教师提问:谁能说说牛郎织女的故事?
(5)教师谈话:银河大约包含20xx亿颗星体,其中恒星大约1000亿颗,太阳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颗。人们把由众多恒星组成的这一天体系统称为银河系。
(6)提问:银河系有什么特点?
(主要让学生了解银河系形状像一个扁平的盘子,更像运动员投掷的铁饼。银河系中心被一庞大而近于球形的晕所包围。
(7)提问:从哪里可以看出银河系是一个相当大的旋涡状星系?
(银河系的直径约为80000光年。中间部位厚度约为6000光年)
(8)谈话:通过上面的研究,大家对银河系的了解现在是怎样的?
(9)学生回答本节课的收获,其他同学互相补充。
5.教师介绍目前人们对银河系探索的状况,小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
6.布置作业
课后继续搜集银河系的资料,了解更多银河系的信息。
第二课时
1. 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
回家后你又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2. 提出研究问题
观察银河系的图片,了解银河系的的特点。
教师提问:银河系到底有多大?如何让大家清楚明白的知道银河系的大小?什么是光年?
3. 了解光年的概念
(1)谈话:为了了解银河系的大小,先必须了解光年?谁知道什么是光年?
(2)光年是计算天体距离的单位,1光年等于光1年所走的距离。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算一算,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
(3)全班同学计算。
(4)请同学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向全班同学讲解。
1光年=300000×60×60×24×365=9460800000000
4. 计算银河系的直径、中间部位的厚度
(1)谈话:我们知道了1光年等于9460800000000千米,那么,银河系的直径是多少千米呢,中间部位的厚度是多少千米呢?
(2)学生计算。
(3)汇报计算结果。
银河系的直径是80000光年=300000×60×60×24×365×80000
中间部位的厚度是6000光年=300000×60×60×24×365×6000
(3)谈话:通过刚才的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4)学生汇报。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银河系的确非常非常大。太阳系在整个银河系中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颗小水滴,更不用说我们的地球了,我们每一个人就更加渺小了,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不要因为有了一点成绩就觉得了不起,同时还要有宽阔的胸怀,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
5. 制作银河系的模拟示意图
(1)谈话:上次课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带一些沙和大白纸,下面根据我们所学到的银河系的形状,做一个银河系的模拟示意图。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每一组的成果。
(4)请组长来评价大家的成果。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制作,我们发现大家对银河系的形状掌握的很好。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能团结协作,共同配合,使每一组都获得了成功。
6. 布置作业
进一步搜集银河系的资料和图片,把你认识的银河介绍给大家。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经典)10-02
(精选)科学教案10-03
科学教案【精选】09-19
[精选]科学教案09-22
科学教案[精选]09-22
科学教案(经典)10-11
科学教案(精选)10-09
(精选)科学教案08-17
(经典)科学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