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精品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过程:
一、 自由探索
1、风在哪里。带领幼儿摸摸、抓抓,体会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启发幼儿假设自己是风,教师鼓励他们想风一样地行动。
二、引导发现
1用眼睛找风,从参照物上感受风的存在(小草、衣服、树叶的摇动等)
2用身体找风:如头发飘动起来,脸上的`凉意。
3用自己的耳朵找风:区别不同的风声。
三、交流讨论
1、想一想、躲一躲:什么地方吹不到风。如:躲在大纸箱里等。
2、我们喜欢什么样的风,害怕什么样的风?为什么?
目标:
1、 幼儿能够有兴趣的通过不同形式和方法来观察风。
2、结合生活经验表现不同的风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景。
准备:
羽毛、树叶、纸、石头、磁块、小木棒、金属勺、记录纸、笔。
扇子、吹风机、电风扇等。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收集、阅读有关黄河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对比试验研究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认识水、土、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能结合课文中的资料,认识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了解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利用和破坏,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保持水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河的各类资料。
2.小组准备:水槽两个,长木板两快,土,草皮,喷壶。
教学过程
一、情境生疑问
1、初步了解黄河的有关情况
(1)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你从电视或其它途径见过黄河吗?你能说说你心里的`黄河吗?
(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心中的黄河。
(3)师:看来课前同学们了解了不少关于黄河的资料。
2、阅读课本中的资料
(1)师:关于黄河,课本中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资料,大家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
(3)师:通过这些资料,你知道黄河下游的河床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吗?
(4)师:你能猜出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吗?学生猜测
(5)师:我们知道土会被水冲走。黄河水这么黄,是不是黄河水中有很多泥沙?这些泥沙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3页的照片后先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3、自主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4、分组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现在每组请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生:黄河水中的泥沙是黄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时冲下来的;无植被保护,土壤随雨水流失的多……
二、探究释疑
1、完成模拟实验。
(1)师:为了验证大家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模拟实验。大家先看书。
要求:①弄清实验目的,准备哪些器材;②设计操作的步骤及方法;
(2)指导学生准备器材;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4)学生分组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5)每组的派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多一些。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清亮,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较浑浊。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清亮,说明水中含有的泥沙少;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较浑浊,说明水中有较多的泥沙。……
教师总结:当往只装有黄土的木板上浇水时,黄土很容易和水一起形成浑浊的水浆流走;而往有草皮的木板上浇水时,植物的根牢牢地把土锁住,土壤被保护起来,所以流下来的水还是比较清的。看来,刚才同学们实验后认为“植物对土有保护作用”是正确的。通过这个实验,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黄河中上游流经黄土高原,那里植被很少,土地光秃秃的,土质也非常疏松,河水、雨水很容易使土壤流失,所以黄河的水是浑黄的。
三、阅读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师:同学们都知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那么它一直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吗?黄土高原上的植被都到哪里去了呢?请阅读书本44面的资料,说说你的想法!
(2)、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缺少的原因。并全班交流
(3)、师:如果这些行为一直持续下去,你认为会有什么后果?
(4)、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想法。
四、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你认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你所生活的地方的自然条件受到了破坏和保护吗?
科学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制作太阳家族模型。
2、愿意合作交流了与探索和发现事物奥秘的欲望。
3、知道太阳系的组成,认识八大行星。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认识八大行星。
2、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制作太阳家族模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引入对太阳系的研究。
(一)提出问题:你知道的太阳家族有哪些?
(二)猜想假设:小组内进行。
(三)制定方案:
1、交流有准备——说说我们知道的太阳家族。
2、初步构建新知
(1)师生交流收集资料
(2)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交流新知
3、明确恒星、太阳系组成的概念
恒星是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体。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及围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组成。
4、实施探究:
(1)太阳系到底有什么呢?学生提出探究问题。
(2)选择一、两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
(3)深入研究,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知道八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
(4)交流整理后的资料。
(5)进行研究小结,提点课本上的资料卡。
5、实践操作(制作太阳系模型)
(1)请你根据太阳与各个行星的大小,按比例缩小捏成橡皮泥模型,然后在小组内举起模型,按照太阳与八大行星的距离按比例缩小。最后演示八大行星是怎样围绕太阳公转的。
(2)生动手操作,通过建立模型的活动,加强学生对有关宇宙的感知和理解力。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6、展示各小组作品并给予评价。
7、拓展创新:
查阅资料了解彗星的彗尾是怎样形成的?
8、问题解答
问题一:什么是恒星?
答:恒星是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体。
问题二:太阳系的组成?
答: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及围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组成。
问题三:行星是如何判断的?
答:在太阳系中,凡满足下列三个判断的定义为“行星”:1、绕日运行;2、近似球状;
问题四:为什么冥王星不属于行星?
答: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因此被自动降级为“矮行星”。
问题五:彗星的彗尾是怎样形成的?
答: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彗星的主要部分是彗核,它由冰物质及有机化合物和灰尘组成。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核中的冰物质升华成气体形成雾状的彗发;彗发中的气体和微尘被太阳风推斥,在背向太阳的那边形成数亿公里的彗尾。彗星远离太阳时,彗尾就逐渐缩短直至消失。
六、教学板书:
20、太阳家族
水星木星
金星土星
地球天王星
火星海王星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认识了八大行星的特点。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准备:
1、小泡沫板、石头、玻璃珠、雪花片、小球、塑料瓶、操作盘放在桌子的中间。
2、记录表、笔、水盆 。
活动过程
1、教学活动的导入幼儿进入课室室后,坐在座位上。 老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托盘中都放着哪些东西?
2、猜测物体沉浮状态并记录老师:小朋友,请你们猜一猜,这些东西放入水中后,有哪些东西会沉到水底,有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回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等等,为了使幼儿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在探索身边的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设计了这个科学学习活动。
活动目的:
1、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 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操作和用语言较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 引导幼儿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
科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认识物体的运动、物体运动的测量等两课。物体的运动要求学生知道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会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物体运动的测量要求学生会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会计算物体平动的速度,会进行有关汽车、火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计算。还要求了解我国铁路发展的一些情况,比如我国铁路的发展史,旅客列车现在的速度等。
本单元计授2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物体的运动
教学内容:教材第51~56页。
教学目标:会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知道几种常见的运动方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板书 物体的运动
2、吟诵导语
陀螺转转,秋千荡荡,雪橇滑滑,大家玩得多欢畅。
动和静,快和慢,如何去判断,怎样来测量?
3、物体运动简介: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鸟在天空飞,鱼在水里游,车轮转动,日月运行,有的物体运动方式简单,有的物体运动方式复杂。我们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在运动呢?比如你坐在火车上,看见旁边的一列火车在动,你可能一开始还确定不了究竟哪列火车在动。又比如你看到月亮在云朵间走得很急,有时甚至是向东走的,这是真的吗?要弄清真相,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运动”。(板书:物体的运动)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你走在马路上,汽车擦身而过,你会感觉到“汽车真快”,蜗牛慢慢爬上墙壁,你会替它着急,我们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呢?
2、活动1 物体的.运动(参看第53页图)
你见过这些情景吗?图中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点,位置在不断变化。位置在不断变化的物体就是在运动。
3、观察撑杆跳高运动员在跳高过程中的位置变化(第54页图)。
4、活动2 物体的运动方式
常见物体运动方式有平动、转动、振动等。
举例:轮船航行、运动员赛跑等是平动;机器、车辆轮子等的运动是转动;钟摆、秋千等的运动是摆动或振动。(鼓励学生例举生活中见到的运动的例子)
5、填表(第56页)
6、活动3 做各种方式的运动(参照第56页材料图,用图中材料做平动、转动、振动等)
三、小结
四、作业
观察一个运动过程,并描述出来,说说物体的位置变化(如运动的悠悠球、行进中的自行车等)。
第二课时 物体运动的测量
教学内容:课本第57~61页。
教学目标:会测量平动物体的运动速度,会进行有关速度、时间、路程的计算,初步了解我国铁路的发展历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公里上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奔流不息,铁路上列车鸣笛飞驶。自行车和摩托车比,摩托车快得多。但摩托车究竟有多快呢?本节我们就要探究一个问题:物体运动的测量。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怎样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
2、活动1 小车有多快?(参看第58~59页内容)
3、活动2 比比谁跑得快
在操场上量出50米的路程,记录每个同学跑完50米所用的时间,再计算出每个同学平均每秒跑多少米。
4、速度的引出 经过同样的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运动的快慢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越高,运动就越快。(根据活动2的记录找出跑得最快的同学,计算出他的速度,并总结速度计算公式)
5、速度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或“千米/小时”等,分别读作“米每秒”和“千米每小时”等。
6、拓展 列车现在在哪里?(参看第60~61页图表,分别计算出列车到达长沙、武汉、郑州等的大致时间)
①先计算出T16次列车平均每分钟行驶多远,再计算出火车到各站的时间。
2294÷1326≈1.730(千米/分)
707÷1.730=409(分)=6时49分
16:52+6时49分=23:41
1069÷1.730=618(分)=10时18分
16:52+10时18分=27:10(即次日3:10)
1605÷1.730=928(分)=15时28分
16:52+15时28分=32:20(即次日8:20)
②填表(把计算出的时刻填入下表)
T16次列车到站时刻表
站名 广州 长沙 武汉 郑州 北京
路程(千米) 0 707 1069 1605 2294
到站时刻 16:52 23:41 次日3:10 次日8:20 次日14:58
根据这个表即可判断列车任何时刻的大致位置。比如中午12:00时,列车在郑州与北京之间。
7、资料(上网查看) 我国铁路的发展
铁路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1997年以来,我国铁路连续进行了5次提速。目前我国的旅客列车时速已经达到了每小时160千米,中国铁路正大踏步走向现代化。
三、小结
四、作业
根据T16次列车到站时刻表判断晚上12:00T16次列车的大致位置。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小鸡和小鸭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动物,所以我选择了科学活动《小鸡和小鸭》。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幼儿在喜欢小鸡小鸭的基础上,了解其特点的生活习性,并通过模仿、操作,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也得到熏陶。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小鸭的主要特征。
2、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
3、教育幼儿热爱小动物,与它们友好相处。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初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
活动难点: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
活动准备:
1、音乐《小鸡和小鸭》
2、小鸡和小鸭的家各一个
3、鸭妈妈与鸡妈妈标识各一个
4、小鸡小鸭图片各一张
5、小鸡小鸭的实物图片若干
6、小鸭和小鸡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师播放《小鸡和小鸭》的音乐,提问幼儿刚才歌曲中唱到了哪些小动物?
幼;小鸡和小鸭
二、初步认识小鸡、小鸭的外形
师:小鸭、小鸡玩得正开心,忘记回家。天快黑了,它们的妈妈急坏了,我们一起来把他们送回家,好么?(出示图标和房子)
师:哪个是小鸡的家,哪个是小鸭子的家?(让幼儿来回答)
师:我们先来瞧瞧小鸡长什么样子?(让幼儿从头至尾观察)
幼:尖尖的嘴巴、短短的脖子、尖尖的爪子(把它送回家)
师:请你学着小鸡的声音把小鸡送回家(叽叽叽)
师:我们再来瞧瞧小鸭子长什么样子?
幼:扁扁的嘴巴、长长的脖子、扁扁的脚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小鸭子的脚趾中间有肉连着,连着的这个东西叫做脚蹼。小鸭子是靠它才能划水的。
师:小鸡、小鸭都饿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你知道他们都喜欢吃什么食物么?
幼:小米、虫子; 小鱼和小虾(出示食物图片让幼儿粘贴)
三、比较小鸡小鸭的不同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小鸡和小鸭,他们长得有什么不同?我们再把他们请出来,
请你仔细看看他们哪里长得不一样?
幼:从头至尾一一对比,说出不同(并用身体来模仿小鸭走路)
幼:模仿小鸡的叫声与小鸭的叫声(本领的不同)
四、通过游戏结束活动
师小结:小朋友学得可真像,小鸡、小鸭它们实在太可爱了,我们一定要爱护、关心他们,现在老是给你们准备了头饰,我们和小鸡,小鸭一起去草地上找食物吧!
活动反思:
今天实施了《小鸡和小鸭》这一节科学课。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似乎都意犹未尽,连上卫生间都学着小鸡小鸭走着去,煞是可爱!这一现象也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节课,希望发现其中的亮点找出其中的缺点,取长补短,下一次活动开展的更好!
这节课开始我是以谈话的形式展开的,首先从小朋友的'穿着颜色说起,重点说了黄颜色为下面的内容作了铺垫。然后以猜谜语的方式引起幼儿兴趣和探索欲望。“有种小动物,黄黄的羽毛……”谜语刚提出,小朋友就纷纷举起小手了。笑笑说是小狗;一凡说是大老;涵涵说是豹,陆言说是狮子,梦梦说是长颈鹿,浩浩说是螃蟹,还有许多小朋友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在小朋友兴趣高昂的时候,我故作有点小失望的样子说:“这只小动物是小小的喔,很可爱……”说在我慢慢的做着动作,“是小鸡,还有小鸭!“震耳的声音齐齐的响起,我瞪大眼睛很惊讶的看着他们,惹来了孩子们天真自豪的一阵欢笑。
接下来我就请小朋友说说小鸡,小鸭的大概外形特征,然后出示图片系统的讲述活动内容。感觉小朋友掌握的差不多时,我们开展了小组的表演比赛。请每一组小朋友站起了边说边表演小鸡和小鸭的外形特征,本领和说话等。别看他们年龄小,但是好胜心却丝毫不小。比赛进行的很激烈,氛围也很浓厚,时而又阵阵鼓掌声和欢笑声。通过这样的形式,也带动了一些平时比较沉默比较内向的孩子,使小朋友不但不都参与了本次活动,而且也加深了课堂内容的印象,相辅相成,效果非常好!
科学教案 篇7
一、课程标准: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生活空间。
3.了解一些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如: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
4.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二、教学目的: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用之处。
2.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二)科学知识:
1.认识根和茎的形态。
2.知道根和茎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2.愿意通过观察、收集证据来探究科学的奥秘。
三、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1.区别不用形态的茎。
2.区别不用形态的根。
3.观察茎的运输作用。
4.设计并实验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四、学习成果评价
(一)概念发展
1.不能区别不同形态的茎,根。
2.能区别不用形态的茎,不用形态的根。
3.能认识根、茎的作用。
(二)探究能力:
1.对待科学学习能采取想办法解决的态度。
2.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用之处。
3.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五、教学材料: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瓶子、红墨水、菠菜、仙人掌
六、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师生互动的目的教学反馈
集中话题直接揭题
板书课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探索和调查植物的根相同吗?
组织学生小组内将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摆在一起进行比较。
有哪些不同?将植物的根画下来,不同的地方用彩笔画出来。
全班交流、比较。
为什么植物的根会有这样的区别呢?想一想
听学生猜测。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植物的茎相同吗?
引导学生交流各种形态的茎。
茎有什么作用?
学生猜测、设计实验区分直根和须根。
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
回顾和解释1.以上都是猜测,都没有经过事实验证的,我们必须都要——?
(做实验)
2.布置实验要求、观察任务。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进行证明。尊重事实。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 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
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
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
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
4、小队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
(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
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在小队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
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
四、巩固与应用
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
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方向盘、轱辘、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力的轮轴。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17
【经典】科学教案10-15
科学教案[经典]08-11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科学教案【经典】08-24
科学教案【精选】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