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8 09:15:49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秀)语文教案9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夫人只好推磨当奴仆要求

  夫差一只磨难上当总要

  2、简要说说“臣薪尝胆”的意思。

  二、练习讲故事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长江下游);

  (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吴王答应勾践要求);

  (3)勾践受尽屈辱(穿住做三年);

  (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晚上睡在挂苦胆尝);

  (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

  (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

  (2)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兵?

  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四、指导造句

  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建议”?

  4、练习口头造句。

  5、指名造句。

  五、作业

  1、用“建议”造句。

  2、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附板书:

  12 卧薪尝胆

  战 胜

  越王 卧薪尝胆 吴王

  转弱为强

  灭 掉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疏通文意。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正确停顿,疏通文意。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

  学生回忆自己儿童时期有意思的事情,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谈有丰富想象力的游戏。

  师导:刚才同学们所描绘的事情说明你们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

  学法指导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

  疏通文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领会课文大意。参阅注释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项为之强(脖子、颈项)

  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以丛草为林(树林)

  兴正浓(兴趣)

  方出神(正)

  驱之别院(赶、驱逐)

  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

  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3、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教师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限时背诵课文,分自然段背诵

  作业

  熟读课文并能试背课文。

  第二课时

  导入

  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

  内容研讨

  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齐读第1自然段

  “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的习惯。

  时有物外之趣——观察的收获。

  齐读第2、3、4段,思考:只是“明察” “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确——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学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背诵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

  讨论回答:作者是怎样想像的?

  讨论明确: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明确: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体验反思

  学生讨论

  1、癞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

  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明确: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作业

  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如:

  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两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

  3、理解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教学重点

  理解两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课前准备

  查找两首诗的相关资料,准备录音磁带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二、简介作者

  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

  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

  教师补充: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三、简介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划分朗读节拍

  2、自由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五、研读赏析

  1、提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提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诗人在这里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不管挫折、困难还是成功,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六、拓展延伸

  1、提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

  2、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仿句练习

  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七、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二、导入新课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重音、节奏。

  2、朗读诗篇,初步理解这首诗的寓意。

  3、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四、研读赏析

  1、请同学们反复朗诵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五、拓展延伸

  1、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人生的道路千条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2、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收获?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3、积累联想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参考答案: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鲁迅: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六、布置作业

  以“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500字以上。

  教学反思

  1、以读促讲。这两首诗寓意深刻,节奏感强,极适宜朗诵。在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学生学习朗诵技巧,我也努力让我的范读将他们带到充满诗意的空间。初一的学生表现欲望较强烈,在老师的带动下,不由自主地跃跃欲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展开了朗诵小竞赛。声情并茂朗诵对深刻理解这两首诗地寓意起到了关键作用。

  2、给问题创设真实的生活背景。学习这两首诗要学习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在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系自身,从中有所感悟。

  3、关注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的多种学习方式。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合理的想法都给予肯定,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和主动发展的动力之目的。强化学生好的一面,用亲切的语言、思辩的语言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营造一个没有压力,没有权威的课堂氛围,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石的神奇。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体会语言美、想象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石的赞叹。

  4、能把“徽、景”等8个生字读正确,能正确书写“琴、站”等9个生字,并且注意美观。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

  2、在研读中体味美的语言,想象美的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提示“奇”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能说说你都去过哪些有名的风景区吗?

  我国有一个著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凡是到过这里的人都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这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奇石”的黄山。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黄山的景?(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黄山四绝。)今天让我们来欣赏黄山四绝之一,黄山奇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

  1、读读课题,课题由“黄山、奇石”两个词组成,你觉得课题中重点强调的是什么内容?(奇石)你能用朗读来表现这个重点吗?作者怎样写奇石呢?我们来学习文。

  2、自读课文

  ①自由读文,把读得不顺利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注意指导下列字:“徽”不要读成“徽”;读准“尤其、风景、陡峭、手臂、脖子、著名、奇形怪状”等生词)

  ②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分自然段轮流读课文,看哪些自然段是写黄山奇石的?

  三、细读探究、品味“奇”

  1、研读第三1自然段:

  ①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②找出这一段中赞美黄山风景的国语,用“——”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

  (理解“闻名中外”: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作为中国人请用自豪的语气读这一句话)

  ③理解“秀丽神奇”:秀丽指清秀美丽,神奇指非常奇妙。(指导学生读第二句)

  ④理解“尤其”:“尤其”可以换一个什么词?

  比较句子,哪里的景色秀丽神奇,哪些怪石有趣极了,哪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哪些怪石有趣极了。这两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第二句加上了“尤其是”句子的前后两部分语意有轻重之分,突出了怪石有趣,提示了下文)

  ⑤小结:这一自然段写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引出了黄山石,是全文的总起。

  2、品读2—6自然段

  ①轻声读2—5自然段,用笔画出文中所描写的黄山石的名字(教师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②出示“仙桃图”

  提问:园上的岩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你知道它的有关资料吗?怎么介绍的?指名读。

  对比句子(出示课后,读一读中的第一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重点指导“飞”和“落”两个字,突出石头形成的趣味性。)

  再读这一段,想象奇石的样子。

  ③出示“猴子观海”图,说说图上的岩石象什么?

  默读第三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翻滚的'云海”学生理解可能较困难,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看大海的波涛来理解)

  出示课后读一读中的第二组句子,对比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体会石猴的动作)

  读一读,体会石猴的奇特可爱。

  ④出示“仙人指路图”,阅读第四自然段。

  自由读这几句话,学着做一做仙人指路的样子,想象高山上仙人指路的神奇。

  ⑤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理解:石头为什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

  指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并说说你的想象。

  ⑥齐读第6自然段

  指名说说还有什么奇石?省略号里藏着什么?

  (介绍几种书中没提到的奇石,可以教师说,也可以由学生装汇报查找的资料)

  ⑦表演读:像导游一们把这些有趣的黄山石介绍游客。

  ⑧读后小结;

  欣赏了这些黄山奇石,你觉得这些奇石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趣、神奇)目中“奇”字的意思可以用文中哪一个词来概括?(奇形怪状)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教师范读全文。

  2、你能读得比老师好吗?试一试。

  3、阅读讨论:作者在文中写了几处黄山石景,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你是怎样分辨的?详写的奇石怎样写的?

  4、略写的奇石任选一项,展开想象,说一说奇石的样子。

  二、识字写字:

  1.指导重点:字音重点:“景”后鼻音。

  字形重点:“站”左边,“立”部的写法

  “巨”字的内部“尤”字不要多一笔

  “琴”字下部是“今”

  书写重点:“狮”字三部分的比例“等”字细腰横的写法

  2、学生写字

  三、积累内化

  1、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词句,为什么?

  2、将喜欢的词填在词语小车内。

  四、总结:

  欣赏了黄山石的独特与神奇,老师送给大家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一定去黄山看一看,也希望你们给黄山那些还没有命名的奇石起一个充满想象与神奇的名字。

  板书:

  黄山奇石

  仙桃石飞落

  猴子观海抱、蹲、望

  仙人指路站、伸、指

  金鸡叫天都伸、啼叫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习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3、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理解:毕敬、厌倦、诚恳、如痴如醉、戛然而止、席地而坐、顺畅、悦耳

  知道:厌倦、诚恳的近义词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重点:

  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孔子弹琴的程度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会弹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顺畅自然、悦耳动听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令师襄如痴如醉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课件:(对比读)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说说学习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五、课外拓展

  1、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2、积累孔子的名言。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中第19——21页。本课通过对一颗晚熟的草莓的联想,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的生活感想,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岁月的留恋和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要学生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颗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题目;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

  3.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时间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

  1.教师可以先拿一些草莓让学生品尝,然后问学生草莓的味道,指出现在的.草莓和其他季节草莓在味道上的区别。然后引出草莓味道不同的原因是季节上的差异,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引向课文。

  2.引导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观察事物,把思绪展开,由物及事及人及感,抒发自己的感情。

  3.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劝戒人们珍惜时光的诗歌进行朗读,让学生仔细体会和揣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的态度,培养珍惜生命的情感,养成不浪费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难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2.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

  3.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青春,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教学突破

  1.通过对一些物品的观察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这些东西的认识。

  2.让学生谈谈他们认识、得到或失去这些东西的经历。

  3.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的感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2.课前先买一些草莓,准备上课时带到教室。

  3.课前找一些描写由夏季到秋季转变时情景的文章。

  学生准备

  1.课前认真通读全文,找出自己的疑问。

  2.找出本文的写作手法,并和前面几篇作比较。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草莓,让其品尝,导

  1.品尝草莓后回答感受。入课文题目。

  2.让学生分别找出作者描写六月和九月

  2.读出教师要求的句子,并说它们的区的句子,并进行对比。别。

  3.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

  3.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让学生回答作者此时的感受。

  4.积极回答问题,进入作者的角色。

  一.通过实物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草莓让其品尝,问学生感觉怎样,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人们在不盛产草莓的季节吃

  1.品尝后说出自己的感觉,或香甜、或酸甜,回答:在中秋或冬天不盛产草莓时吃到它会感觉更好,就像冬天吃到西瓜到草莓,同现在的感受是不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呢?

  2.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指出:最主要的是那时不是盛产草莓的时候,是季节不同或时间不同导致的。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吃到同一样东西感受是不一样的。时间的变化会引起人们感情的变化。

  3.提问:本文作者因为什么原因而引起感情的变化?是什么把作者的思绪带到了夏季的六月?瓜一样,感觉就不一样,因为物以稀为贵。

  2.听教师讲解,体会到时间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明白一个道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会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3.回答:一颗晚熟的草莓,使作者回忆起六月的景象。领会到,实际上是因为晚熟的草莓引起作者敏锐的感觉,这就是时间实际上一刻也没有停息过,只不过是自己原来没有察觉而已。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约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分别说出作者心中的六月和九月各是什么样子的。

  2.提问:整个第三段都是说二者的不同,这些不同最后可以归结到什么原因上?让学生从课文第三段上找出一句可以印证的句子。

  3.提问:第四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现在是不是还处于人生的青春阶段?

  1.阅读课文第三段和第一段,在文中找到答案。

  2.回答:是时间的不同,第三段最后一句可以印证。读出最后一句话: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

  3.回答: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已经过了青春期,但还很年轻,从第四段第一句话和第五段第六句话可以看出来。

  三、进入作者角色,体会情感(约2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第五段与第四段的关系是什么?从哪句话可以表现出来?朝霞变幻和似水流年代表什么?作者说时间

  1.回答:对比关系或第五段是对第四段的否定,朝霞变幻和似水流年就代表时间。(学生谈他们自己的看法时可以对我们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我们该怎么理解这句话?

  2.提问:青春岁月的特征是什么?成年期的特征是什么?、作者在谈到由青春期到成年期的改变时,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

  3.让学生概括指出第五段的中心思想,提问:最后一段六月的气息是指什么?作者在最后一段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总结本文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表达了光阴易逝、时不待我的感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2.可以用书本上的话回答,也可以自己概括,但一定要恰当。

  3.回答:时间改变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六月的气息是指青春岁月;第六段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和留恋。

  本节总结

  本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一颗草莓有感而发,层层深入,展开联想;通过对六月和九月的细微差别,联想到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不同,由此表达了对青春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感慨。通过学习本文,应该让学生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勉励他们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发愤学习,热爱生活,全面提高自己。

  板书设计

  草莓

  六月:

  青春期:

  九月:

  成年期: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本课的学习必须让学生和教师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本课.有些地方较有深度,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必须给于引导和启发,主要是理解作者在文章中通过描写六月和九月的不同来表达的深层含义,为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铺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这句话反复出现,课堂语言啰嗦,建议换成资料中别的介绍性语言)。

  二、字词来挡路

  禹 凿 垒 妻

  野 荒 塞 雄

  淹没 倒塌 冲走

  叮嘱 开凿 敬仰

  爱戴 顾不得 欣欣向荣

  三、自探提示。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治水),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回家)。

  四、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2、思考: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

  (淹没、倒塌、冲走、冲毁、逃荒)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淹没、倒塌、冲走、冲毁、逃荒要重读。

  4、学生自由练读。

  5集体齐读。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

  五、解疑合探

  自读课文,找找文中写了谁治水?

  (鲧、大禹)

  2。他们俩治水的结果是?

  (鲧——失败 大禹——成功)

  3。为什么大禹成功了,而父亲鲧却失败了?

  第2自然段,鲧治水的方法——堵

  4。那大禹用了什么方法治洪成功的?读第3自然段。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5。那禹为什么能成功?你能用一个字概括他治水的方法吗?

  (这五个问题前后衔接紧密,这样问太琐碎,建议表格出示,自学讨论解决)

  人物

  治水方法

  结果

  6。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于总结、思考、有智慧的人)

  六、质疑再探

  1。文中还有哪里在写大禹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4自然段)

  2。自读第4自然段,思考: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思考:(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思考:大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

  (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3。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请孩子默读课文寻找答案,然后同桌交流

  (师总结:治水成功;奉献精神。)

  七、联系实际

  找一找还有哪些有着奉献精神的人?

  (加一个环节,深化主题)八、拓展延伸

  1、心里装着百姓的人,百姓会世世代代敬仰爱戴他。禹的名字也因此名垂千古,《史记》中就曾这样记载大禹治水:

  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

  师范读。解释:普天之下要数禹的功劳最大,他带领人们劈开了一座座大山,改良了一片片沼泽,疏通了一条条河流,让天下安定,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其实我们在坐的每个人都是大禹治水的受益者,是他首创了变堵为疏的治水方法,驯服了肆虐的洪水,造福了天下百姓,让我们带着对禹崇高的敬意来再来读读这句话。

  八、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堵 →引

  无私奉献

  世代敬仰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 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 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 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 背诵积累古诗《望岳》,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

  课前准备

  与中国的“世界遗传”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搜集泰山风景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

  宽带网

  明确任务

  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交流方法

  1 方法展示台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教师随机板书:

  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

  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

  查找相关古诗;

  登录网站查找;

  调查访问亲朋好友;

  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

  2 资料展示会

  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3 老师的建议:

  (1) 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

  (2) 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与整理;

  (3) 要纠正一些不当作法。

  课后实践

  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 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出示相关报道。

  2 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 4-6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 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3 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第三、四课时

  习作

  创设情景,

  1 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

  2要求:

  (1) 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2) 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交流资料

  1 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 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阅读范文,借鉴写法

  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自主完成习作

语文教案 篇9

  我的发现

  这是一项启发学生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中的比喻。题目中 共列出了八种事物的图案,虽然排列上没有什么规律,但都是在形状上有相似之处的事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特点,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积累语言,进一步体验发现的乐趣。

  过程建议:

  1、观察图画,引导发现。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2、根据提示,创生想象。请你把伙伴泡泡里的话补充完整(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还能换一种说法吗?(剪刀像燕子的尾巴)

  你还能用这样的方法说说其他的事物吗?组内互相交流观察所得。

  3、联系经验,拓展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如眉毛像弯弯的月牙儿,河水像一面镜子等)

  日积月累

  这次活动安排了“读读认认”“读读背背”“我会说”三项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读读认认”重点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自读自认生字新词;通过组词等练习分辨每组两个字在形、义方面的不同之处。“读读背背”是积累中华传统文化的春联。这四副春联用词凝练、生动,想象奇特优美,句式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品读吟诵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我会说”是通过练习描写景物特点的形容词与描写景物名词的搭配,让学生积累和练习运用语言。

  过程建议:

  读读认认

  1、读:读读下面的字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都是用熟字加偏旁组成的新字)

  2、记: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3、说:给每组的两个字分别组词,然后再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读读背背

  1、读读。学生自己读对联,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教师示范对联的读法,学生感悟吟诵的语气。(注意读的节奏稍慢,上联和下联节奏要相同,以显示其对应关系。上联一般要吟得低缓一些,下联一般要诵得高而平。如,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学生模仿读、对读、齐读、想象读。

  2、背诵。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背诵对联。

  3、展示。学生互相交流课外搜集的描写春天的诗句。

  我会说

  1、说说。读读横线后面的词语,说说横线上应该填什么?

  2、评评。在组内说自己填的内容,其他同学评评。教师要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词语,只要搭配准确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一些这样的短语,读读写写。

  3、练练。害羞的()()的眼睛()的笋芽儿()的嗓音()的世界嫩绿的()

  口语交际

  本次交际活动的话题是《春天里的发现》。虽然话题跟一年级下册第一组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相似,但本次交际的角度和表达的程度要求有很大不同。本次训练要求学生在过去感知春天的基础上细心观察,展开想象,突出对春天一些现象的“新发现”,而且还要在说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激发学生初次写话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提高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本次口语交际练习可以和本组各课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也可以与下面的“展示台”和“宽带网”结合起来进行,把搜集的资料和将要展示的作品作为口语交际的凭借,也可以把口语交际和写话的成果作为展示的内容。具体形式教师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自由选择。

  交际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整理以前有关春天的资料(文字、图片等)。

  2、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过程建议:

  1、播放歌曲《小鸟小鸟》,听后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

  2、在春天里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学生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

  要求:(1)可以从植物、动物、天气变化及人们的活动等方面入手。

  (2)发现要“新”,尽量与众不同。

  3、全班交流汇报“新发现”,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条理尽可能多的说出自己的新发现,或者专注于某一种事物,把它说具体。如对小草的发现可以从开始探出头来说到长出嫩绿的小尖叶,从“草色遥看近却无”说到绿草如茵的景象。鼓励学生大胆把自己的联想结合自己的发现说出来。

  4、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议,评选“最具慧眼”奖。

  5、把自己的新发现整理一下写出来,教师适当提醒学生先想想写话的顺序再动笔。然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分享写话的快乐。

  展示台

  本次活动主要展示和交流本组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教师要根据教材中学习伙伴的.提示,拓展交流和展示的形式,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平台,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结合本组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搜集描写春天的词句,展示写有关春天内容的书法作品,还可以唱唱有关春天的歌曲,创编赞美春天的舞蹈,画一幅春天的图画……)

  2、小组内交流,大家互相分享学习的收获。

  3、班级交流展示,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才艺”奖。

  宽带网

  这是本册语文园地新开辟的一个栏目,这个网名新颖有趣,富有时代气息,旨在拓展学生学习时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它也是本组学习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主要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包括亲自观察、利用图书、电脑网络等)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过程建议:

  1、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市花”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除了教材所举的例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交流其他城市的“市花”资料)

  2、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交流某种“市花”的来历,或者交流“市树”的有关资料。

  3、根据学生交流的信息资料,师生共同评选最佳作品出一期墙报。

《(优秀)语文教案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4-05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小学教案05-30

语文下册教案12-13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优秀)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秀)语文教案9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夫人只好推磨当奴仆要求

  夫差一只磨难上当总要

  2、简要说说“臣薪尝胆”的意思。

  二、练习讲故事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长江下游);

  (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吴王答应勾践要求);

  (3)勾践受尽屈辱(穿住做三年);

  (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晚上睡在挂苦胆尝);

  (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

  (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

  (2)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兵?

  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四、指导造句

  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建议”?

  4、练习口头造句。

  5、指名造句。

  五、作业

  1、用“建议”造句。

  2、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附板书:

  12 卧薪尝胆

  战 胜

  越王 卧薪尝胆 吴王

  转弱为强

  灭 掉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疏通文意。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正确停顿,疏通文意。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

  学生回忆自己儿童时期有意思的事情,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谈有丰富想象力的游戏。

  师导:刚才同学们所描绘的事情说明你们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

  学法指导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

  疏通文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领会课文大意。参阅注释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项为之强(脖子、颈项)

  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以丛草为林(树林)

  兴正浓(兴趣)

  方出神(正)

  驱之别院(赶、驱逐)

  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

  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3、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教师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限时背诵课文,分自然段背诵

  作业

  熟读课文并能试背课文。

  第二课时

  导入

  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

  内容研讨

  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齐读第1自然段

  “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的习惯。

  时有物外之趣——观察的收获。

  齐读第2、3、4段,思考:只是“明察” “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确——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学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背诵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

  讨论回答:作者是怎样想像的?

  讨论明确: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明确: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体验反思

  学生讨论

  1、癞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

  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明确: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作业

  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如:

  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两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

  3、理解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教学重点

  理解两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课前准备

  查找两首诗的相关资料,准备录音磁带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二、简介作者

  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

  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

  教师补充: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三、简介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划分朗读节拍

  2、自由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五、研读赏析

  1、提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提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诗人在这里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不管挫折、困难还是成功,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六、拓展延伸

  1、提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

  2、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仿句练习

  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七、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二、导入新课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重音、节奏。

  2、朗读诗篇,初步理解这首诗的寓意。

  3、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四、研读赏析

  1、请同学们反复朗诵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五、拓展延伸

  1、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人生的道路千条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2、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收获?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3、积累联想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参考答案: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鲁迅: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六、布置作业

  以“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500字以上。

  教学反思

  1、以读促讲。这两首诗寓意深刻,节奏感强,极适宜朗诵。在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学生学习朗诵技巧,我也努力让我的范读将他们带到充满诗意的空间。初一的学生表现欲望较强烈,在老师的带动下,不由自主地跃跃欲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展开了朗诵小竞赛。声情并茂朗诵对深刻理解这两首诗地寓意起到了关键作用。

  2、给问题创设真实的生活背景。学习这两首诗要学习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在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系自身,从中有所感悟。

  3、关注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的多种学习方式。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合理的想法都给予肯定,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和主动发展的动力之目的。强化学生好的一面,用亲切的语言、思辩的语言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营造一个没有压力,没有权威的课堂氛围,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石的神奇。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体会语言美、想象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石的赞叹。

  4、能把“徽、景”等8个生字读正确,能正确书写“琴、站”等9个生字,并且注意美观。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

  2、在研读中体味美的语言,想象美的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提示“奇”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能说说你都去过哪些有名的风景区吗?

  我国有一个著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凡是到过这里的人都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这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奇石”的黄山。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黄山的景?(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黄山四绝。)今天让我们来欣赏黄山四绝之一,黄山奇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

  1、读读课题,课题由“黄山、奇石”两个词组成,你觉得课题中重点强调的是什么内容?(奇石)你能用朗读来表现这个重点吗?作者怎样写奇石呢?我们来学习文。

  2、自读课文

  ①自由读文,把读得不顺利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注意指导下列字:“徽”不要读成“徽”;读准“尤其、风景、陡峭、手臂、脖子、著名、奇形怪状”等生词)

  ②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分自然段轮流读课文,看哪些自然段是写黄山奇石的?

  三、细读探究、品味“奇”

  1、研读第三1自然段:

  ①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②找出这一段中赞美黄山风景的国语,用“——”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

  (理解“闻名中外”: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作为中国人请用自豪的语气读这一句话)

  ③理解“秀丽神奇”:秀丽指清秀美丽,神奇指非常奇妙。(指导学生读第二句)

  ④理解“尤其”:“尤其”可以换一个什么词?

  比较句子,哪里的景色秀丽神奇,哪些怪石有趣极了,哪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哪些怪石有趣极了。这两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第二句加上了“尤其是”句子的前后两部分语意有轻重之分,突出了怪石有趣,提示了下文)

  ⑤小结:这一自然段写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引出了黄山石,是全文的总起。

  2、品读2—6自然段

  ①轻声读2—5自然段,用笔画出文中所描写的黄山石的名字(教师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②出示“仙桃图”

  提问:园上的岩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你知道它的有关资料吗?怎么介绍的?指名读。

  对比句子(出示课后,读一读中的第一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重点指导“飞”和“落”两个字,突出石头形成的趣味性。)

  再读这一段,想象奇石的样子。

  ③出示“猴子观海”图,说说图上的岩石象什么?

  默读第三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翻滚的'云海”学生理解可能较困难,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看大海的波涛来理解)

  出示课后读一读中的第二组句子,对比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体会石猴的动作)

  读一读,体会石猴的奇特可爱。

  ④出示“仙人指路图”,阅读第四自然段。

  自由读这几句话,学着做一做仙人指路的样子,想象高山上仙人指路的神奇。

  ⑤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理解:石头为什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

  指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并说说你的想象。

  ⑥齐读第6自然段

  指名说说还有什么奇石?省略号里藏着什么?

  (介绍几种书中没提到的奇石,可以教师说,也可以由学生装汇报查找的资料)

  ⑦表演读:像导游一们把这些有趣的黄山石介绍游客。

  ⑧读后小结;

  欣赏了这些黄山奇石,你觉得这些奇石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趣、神奇)目中“奇”字的意思可以用文中哪一个词来概括?(奇形怪状)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教师范读全文。

  2、你能读得比老师好吗?试一试。

  3、阅读讨论:作者在文中写了几处黄山石景,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你是怎样分辨的?详写的奇石怎样写的?

  4、略写的奇石任选一项,展开想象,说一说奇石的样子。

  二、识字写字:

  1.指导重点:字音重点:“景”后鼻音。

  字形重点:“站”左边,“立”部的写法

  “巨”字的内部“尤”字不要多一笔

  “琴”字下部是“今”

  书写重点:“狮”字三部分的比例“等”字细腰横的写法

  2、学生写字

  三、积累内化

  1、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词句,为什么?

  2、将喜欢的词填在词语小车内。

  四、总结:

  欣赏了黄山石的独特与神奇,老师送给大家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一定去黄山看一看,也希望你们给黄山那些还没有命名的奇石起一个充满想象与神奇的名字。

  板书:

  黄山奇石

  仙桃石飞落

  猴子观海抱、蹲、望

  仙人指路站、伸、指

  金鸡叫天都伸、啼叫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习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3、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理解:毕敬、厌倦、诚恳、如痴如醉、戛然而止、席地而坐、顺畅、悦耳

  知道:厌倦、诚恳的近义词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重点:

  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孔子弹琴的程度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会弹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顺畅自然、悦耳动听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令师襄如痴如醉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课件:(对比读)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说说学习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五、课外拓展

  1、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2、积累孔子的名言。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中第19——21页。本课通过对一颗晚熟的草莓的联想,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的生活感想,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岁月的留恋和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要学生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颗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题目;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

  3.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时间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

  1.教师可以先拿一些草莓让学生品尝,然后问学生草莓的味道,指出现在的.草莓和其他季节草莓在味道上的区别。然后引出草莓味道不同的原因是季节上的差异,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引向课文。

  2.引导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观察事物,把思绪展开,由物及事及人及感,抒发自己的感情。

  3.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劝戒人们珍惜时光的诗歌进行朗读,让学生仔细体会和揣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的态度,培养珍惜生命的情感,养成不浪费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难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2.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

  3.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青春,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教学突破

  1.通过对一些物品的观察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这些东西的认识。

  2.让学生谈谈他们认识、得到或失去这些东西的经历。

  3.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的感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2.课前先买一些草莓,准备上课时带到教室。

  3.课前找一些描写由夏季到秋季转变时情景的文章。

  学生准备

  1.课前认真通读全文,找出自己的疑问。

  2.找出本文的写作手法,并和前面几篇作比较。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草莓,让其品尝,导

  1.品尝草莓后回答感受。入课文题目。

  2.让学生分别找出作者描写六月和九月

  2.读出教师要求的句子,并说它们的区的句子,并进行对比。别。

  3.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

  3.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让学生回答作者此时的感受。

  4.积极回答问题,进入作者的角色。

  一.通过实物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草莓让其品尝,问学生感觉怎样,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人们在不盛产草莓的季节吃

  1.品尝后说出自己的感觉,或香甜、或酸甜,回答:在中秋或冬天不盛产草莓时吃到它会感觉更好,就像冬天吃到西瓜到草莓,同现在的感受是不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呢?

  2.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指出:最主要的是那时不是盛产草莓的时候,是季节不同或时间不同导致的。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吃到同一样东西感受是不一样的。时间的变化会引起人们感情的变化。

  3.提问:本文作者因为什么原因而引起感情的变化?是什么把作者的思绪带到了夏季的六月?瓜一样,感觉就不一样,因为物以稀为贵。

  2.听教师讲解,体会到时间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明白一个道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会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3.回答:一颗晚熟的草莓,使作者回忆起六月的景象。领会到,实际上是因为晚熟的草莓引起作者敏锐的感觉,这就是时间实际上一刻也没有停息过,只不过是自己原来没有察觉而已。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约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分别说出作者心中的六月和九月各是什么样子的。

  2.提问:整个第三段都是说二者的不同,这些不同最后可以归结到什么原因上?让学生从课文第三段上找出一句可以印证的句子。

  3.提问:第四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现在是不是还处于人生的青春阶段?

  1.阅读课文第三段和第一段,在文中找到答案。

  2.回答:是时间的不同,第三段最后一句可以印证。读出最后一句话: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

  3.回答: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已经过了青春期,但还很年轻,从第四段第一句话和第五段第六句话可以看出来。

  三、进入作者角色,体会情感(约2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第五段与第四段的关系是什么?从哪句话可以表现出来?朝霞变幻和似水流年代表什么?作者说时间

  1.回答:对比关系或第五段是对第四段的否定,朝霞变幻和似水流年就代表时间。(学生谈他们自己的看法时可以对我们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我们该怎么理解这句话?

  2.提问:青春岁月的特征是什么?成年期的特征是什么?、作者在谈到由青春期到成年期的改变时,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

  3.让学生概括指出第五段的中心思想,提问:最后一段六月的气息是指什么?作者在最后一段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总结本文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表达了光阴易逝、时不待我的感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2.可以用书本上的话回答,也可以自己概括,但一定要恰当。

  3.回答:时间改变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六月的气息是指青春岁月;第六段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和留恋。

  本节总结

  本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一颗草莓有感而发,层层深入,展开联想;通过对六月和九月的细微差别,联想到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不同,由此表达了对青春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感慨。通过学习本文,应该让学生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勉励他们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发愤学习,热爱生活,全面提高自己。

  板书设计

  草莓

  六月:

  青春期:

  九月:

  成年期: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本课的学习必须让学生和教师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本课.有些地方较有深度,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必须给于引导和启发,主要是理解作者在文章中通过描写六月和九月的不同来表达的深层含义,为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铺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这句话反复出现,课堂语言啰嗦,建议换成资料中别的介绍性语言)。

  二、字词来挡路

  禹 凿 垒 妻

  野 荒 塞 雄

  淹没 倒塌 冲走

  叮嘱 开凿 敬仰

  爱戴 顾不得 欣欣向荣

  三、自探提示。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治水),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回家)。

  四、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2、思考: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

  (淹没、倒塌、冲走、冲毁、逃荒)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淹没、倒塌、冲走、冲毁、逃荒要重读。

  4、学生自由练读。

  5集体齐读。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

  五、解疑合探

  自读课文,找找文中写了谁治水?

  (鲧、大禹)

  2。他们俩治水的结果是?

  (鲧——失败 大禹——成功)

  3。为什么大禹成功了,而父亲鲧却失败了?

  第2自然段,鲧治水的方法——堵

  4。那大禹用了什么方法治洪成功的?读第3自然段。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5。那禹为什么能成功?你能用一个字概括他治水的方法吗?

  (这五个问题前后衔接紧密,这样问太琐碎,建议表格出示,自学讨论解决)

  人物

  治水方法

  结果

  6。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于总结、思考、有智慧的人)

  六、质疑再探

  1。文中还有哪里在写大禹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4自然段)

  2。自读第4自然段,思考: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思考:(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思考:大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

  (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3。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请孩子默读课文寻找答案,然后同桌交流

  (师总结:治水成功;奉献精神。)

  七、联系实际

  找一找还有哪些有着奉献精神的人?

  (加一个环节,深化主题)八、拓展延伸

  1、心里装着百姓的人,百姓会世世代代敬仰爱戴他。禹的名字也因此名垂千古,《史记》中就曾这样记载大禹治水:

  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

  师范读。解释:普天之下要数禹的功劳最大,他带领人们劈开了一座座大山,改良了一片片沼泽,疏通了一条条河流,让天下安定,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其实我们在坐的每个人都是大禹治水的受益者,是他首创了变堵为疏的治水方法,驯服了肆虐的洪水,造福了天下百姓,让我们带着对禹崇高的敬意来再来读读这句话。

  八、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堵 →引

  无私奉献

  世代敬仰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 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 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 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 背诵积累古诗《望岳》,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

  课前准备

  与中国的“世界遗传”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搜集泰山风景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

  宽带网

  明确任务

  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交流方法

  1 方法展示台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教师随机板书:

  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

  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

  查找相关古诗;

  登录网站查找;

  调查访问亲朋好友;

  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

  2 资料展示会

  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3 老师的建议:

  (1) 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

  (2) 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与整理;

  (3) 要纠正一些不当作法。

  课后实践

  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 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出示相关报道。

  2 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 4-6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 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3 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第三、四课时

  习作

  创设情景,

  1 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

  2要求:

  (1) 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2) 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交流资料

  1 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 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阅读范文,借鉴写法

  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自主完成习作

语文教案 篇9

  我的发现

  这是一项启发学生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中的比喻。题目中 共列出了八种事物的图案,虽然排列上没有什么规律,但都是在形状上有相似之处的事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特点,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积累语言,进一步体验发现的乐趣。

  过程建议:

  1、观察图画,引导发现。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2、根据提示,创生想象。请你把伙伴泡泡里的话补充完整(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还能换一种说法吗?(剪刀像燕子的尾巴)

  你还能用这样的方法说说其他的事物吗?组内互相交流观察所得。

  3、联系经验,拓展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如眉毛像弯弯的月牙儿,河水像一面镜子等)

  日积月累

  这次活动安排了“读读认认”“读读背背”“我会说”三项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读读认认”重点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自读自认生字新词;通过组词等练习分辨每组两个字在形、义方面的不同之处。“读读背背”是积累中华传统文化的春联。这四副春联用词凝练、生动,想象奇特优美,句式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品读吟诵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我会说”是通过练习描写景物特点的形容词与描写景物名词的搭配,让学生积累和练习运用语言。

  过程建议:

  读读认认

  1、读:读读下面的字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都是用熟字加偏旁组成的新字)

  2、记: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3、说:给每组的两个字分别组词,然后再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读读背背

  1、读读。学生自己读对联,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教师示范对联的读法,学生感悟吟诵的语气。(注意读的节奏稍慢,上联和下联节奏要相同,以显示其对应关系。上联一般要吟得低缓一些,下联一般要诵得高而平。如,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学生模仿读、对读、齐读、想象读。

  2、背诵。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背诵对联。

  3、展示。学生互相交流课外搜集的描写春天的诗句。

  我会说

  1、说说。读读横线后面的词语,说说横线上应该填什么?

  2、评评。在组内说自己填的内容,其他同学评评。教师要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词语,只要搭配准确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一些这样的短语,读读写写。

  3、练练。害羞的()()的眼睛()的笋芽儿()的嗓音()的世界嫩绿的()

  口语交际

  本次交际活动的话题是《春天里的发现》。虽然话题跟一年级下册第一组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相似,但本次交际的角度和表达的程度要求有很大不同。本次训练要求学生在过去感知春天的基础上细心观察,展开想象,突出对春天一些现象的“新发现”,而且还要在说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激发学生初次写话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提高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本次口语交际练习可以和本组各课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也可以与下面的“展示台”和“宽带网”结合起来进行,把搜集的资料和将要展示的作品作为口语交际的凭借,也可以把口语交际和写话的成果作为展示的内容。具体形式教师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自由选择。

  交际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整理以前有关春天的资料(文字、图片等)。

  2、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过程建议:

  1、播放歌曲《小鸟小鸟》,听后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

  2、在春天里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学生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

  要求:(1)可以从植物、动物、天气变化及人们的活动等方面入手。

  (2)发现要“新”,尽量与众不同。

  3、全班交流汇报“新发现”,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条理尽可能多的说出自己的新发现,或者专注于某一种事物,把它说具体。如对小草的发现可以从开始探出头来说到长出嫩绿的小尖叶,从“草色遥看近却无”说到绿草如茵的景象。鼓励学生大胆把自己的联想结合自己的发现说出来。

  4、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议,评选“最具慧眼”奖。

  5、把自己的新发现整理一下写出来,教师适当提醒学生先想想写话的顺序再动笔。然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分享写话的快乐。

  展示台

  本次活动主要展示和交流本组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教师要根据教材中学习伙伴的.提示,拓展交流和展示的形式,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平台,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结合本组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搜集描写春天的词句,展示写有关春天内容的书法作品,还可以唱唱有关春天的歌曲,创编赞美春天的舞蹈,画一幅春天的图画……)

  2、小组内交流,大家互相分享学习的收获。

  3、班级交流展示,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才艺”奖。

  宽带网

  这是本册语文园地新开辟的一个栏目,这个网名新颖有趣,富有时代气息,旨在拓展学生学习时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它也是本组学习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主要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包括亲自观察、利用图书、电脑网络等)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过程建议:

  1、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市花”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除了教材所举的例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交流其他城市的“市花”资料)

  2、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交流某种“市花”的来历,或者交流“市树”的有关资料。

  3、根据学生交流的信息资料,师生共同评选最佳作品出一期墙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