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2 13:10:06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常用(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常用(7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感受到物体移动与力的关系,获取有关物体移动需要力的具体经验。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分析判断能力。

  3、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轻重不同的羽毛、纸团、皮球、积木、汽车、沙包、铁块若干。

  2、室外准备器械:滑板车、大型积木、塑料圈等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操作活动,引出问题。

  指: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东西,你们想玩吗?在玩之前老师要提一个小小的要求,怎样让这些不动的东西动起来呢?有什么好办法呢?让我们先来试一试好吗?

  二、幼儿操作、探索

  1、幼儿尝试操作、观察,教师指导,重点启发幼儿想办法让桌子上的物体动起来。

  2、提问:请你们说一说用什么好办法让这些动起来?(幼儿用动作讲述表演)

  3、教师:原来,要让这些物体动起来,可以用手推、拉、扔,可以用脚踢,还可以用嘴吹。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教师提出新问题,让幼儿试着用不同的.力移动物体。

  2、教师:用力大,这些东西移动得就快,而且远;反过来,用力小,这些东西移动得就慢、近。

  四、第三次提问,操作尝试,巩固教学内容

  1、指:刚刚我们是让桌子上的东西动了起来,现在请你们想办法让周围的东西动起来,看看轻的东西用力怎么样?重的东西用力怎么样?

  2、今天,我们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让东西移动起来,我们知道轻的东西用力小,重的东西用力大;反过来,用力大,东西动得又快又远,用力小,东西动得又慢又近。

  五、延伸活动:幼儿到室外操作巩固和感受物体移动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幼儿现状观察:

  1.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多数幼儿不会根据天气调整自己的衣服;

  2.通过教学活动发现幼儿缺乏将所感知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的能力,需要我们设计有趣的游戏进行引导;

  3、通过日常游戏发现幼儿缺乏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初步了解风有大小、方向的区别。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萌发初步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气球、纸球、乒乓球、积木、沙包、纸条等材料。

  乒乓球若干,无盖纸盒五个。

  天气预报录像片断;不同方向的风吹动国旗的图片。

  2.经验准备: 喜欢各种各样的科学小实验活动。

  有一定的.倾听观察能力。

  活动重点:

  在游戏中感知风,了解风有大小、方向的区别。

  活动难点:

  游戏中尝试控制风的大小与方向。

  活动过程:

  突出师幼互动,整个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游戏感知

  每组桌上有气球、纸球、积木、沙包、纸条等材料。

  幼儿观察——桌子上有什么?

  游戏——不用手却让玩具动起来

  思考并交流——怎么让玩具动起来的?玩具都动起来了吗?

  为什么有的玩具动了,有的玩具没有动?

  怎样让没有动的玩具也动起来?

  幼儿发现——用嘴吹和用纸板扇都能有风,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第二部分:观察讨论

  1、每组选一名幼儿,自选方法,可以用嘴吹纸球、也可用纸板或其他材料扇纸球,同时比赛,看谁的纸球远;

  幼儿讨论——用嘴吹和用纸板扇出的风有什么不同吗?

  同样是用嘴吹出的风有什么不同吗?

  怎样得到大一点的风?怎样得到小一点的风?

  怎样让没有动的玩具也动起来?

  幼儿发现——风有大小的区别。

  使劲吹风就大,轻轻吹风就小;用嘴吹风小,用纸板扇风大。

  2、观看天气预报预报风力风向的片断,了解风有方向。

  观看不同方向风吹动国旗的图片,看到不同方向的风的作用。

  第三部分:游戏探索

  游戏方法:时间:5分钟;要求每组5人,每人一个乒乓球;要把球放在桌子一边,不许用手拿,也不许用头 、身体去碰球; 把球弄进桌子对面的盒子里。看哪组最快。

  初次游戏后,以相机录下幼儿游戏镜头。优胜组介绍经验,全体幼儿观察分析游戏方法

  幼儿发现——在游戏中要不断调整球的方向,掌握吹的力度,互相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吹进球。

  再次游戏,体验成功

  延伸活动:

  继续开展风的游戏,了解风的特性,拓展人们利用风的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怎么除水垢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垢的危害及简单的除垢知识。

  2、培养幼儿对化学小实验的操作兴趣,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白醋、水垢清除剂、玻璃杯、药匙、有水垢的热水瓶和新热水瓶各一个

  2、用醋、除垢剂分别除垢一半的热水瓶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水垢,知道水垢对人们的危害。

  1、幼儿观察瓶内的水垢

  2、认识水垢

  教师手持有水垢的热水瓶和新热水瓶,请幼儿轮流观察两个瓶内的情况,说一说两瓶的不同,

  知道水瓶内附着的物体就是水垢。

  3、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还在哪里、什么容器里见到 过水垢?

  4、教师小结,讲述水垢的危害

  教师:这些粘在水壶和水瓶里的东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杂质和矿物质,在水中被加热、烧开以后变成的。

  水壶、锅炉烧水多了或者热水瓶、饮水机用时间长了会结成一层水垢。

  水壶里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烧开,浪费燃料;水垢的碎块如果被我们喝进身体里,会损害健康容易生病;

  工厂里的大锅炉如果不除水垢,还会有爆炸的危险。

  二、幼儿操作实验,观察除垢的过程

  1、幼儿观察玻璃杯中的液体:无色、透明,闻一闻气味,知道杯中的液体是白醋。

  2、教给幼儿闻液体的方法:一只手扶住杯子,另一只手在杯口轻轻煽动,再用鼻子闻煽动的`空气。

  3、幼儿观察盘中的水垢:黄色的、粉状或块状

  4、让幼儿用药匙把水垢放入白醋,观察发生的变化。

  5、幼儿讲述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6、教师小结:白醋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会产生气泡,渐渐变小,这种变化叫化学反应。

  三、观察用醋、除垢剂分别除垢一半的热水瓶各一个,知道除了用醋,还可以用专门的除垢剂来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四、请幼儿说一说,还知道哪种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种最省力最好用。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动物的尾巴,并了解几种常见动物尾巴的妙用。

  2、通过不同的途径收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在看看,说说,问问,画画的过程中交流对动物尾巴的认识。

  3、愿意倾听他人的发言,初步积累倾听和交流学习的方法。

  活动过程

  1、参加动物尾巴展览会,了解常见动物尾巴的用处。

  教师:欢迎小朋友到展览会上来参观,参观的时候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动物的尾巴是什么样的?象什么?猜猜它的尾巴有什么用处?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小朋友记在心里,等参观结束的时候我们一起来解决。

  (1)幼儿自由参观展览会上的一些图片,书籍等,并自由交谈。(教师倾听并轻声与幼儿交流:看看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猜猜它的尾巴有什么用呢?如果幼儿向老师提出了问题,老师可以轻声回答,并提醒他等参观结束后再去考考其他小朋友。)

  (2)结束后交流:你看到的动物的尾巴是什么样的?象什么?

  教师:动物们的`尾巴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各不相同。那么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呢?

  (3)教师有重点地请几个带鱼、牛和松鼠、袋鼠尾巴图片资料的幼儿介绍自己带的是什么动物,它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并回答参观者(幼儿)的自由提问。

  教师:欢迎小小讲解员来介绍动物尾巴的用处。等讲解员说完后,如果参观的小朋友有什么问题可以向讲解员提出来。

  该幼儿在介绍的时候,老师有意识地提醒他结合图片来介绍。如果回答不出,可请别的同伴帮忙,或由老师补充。

  (4)请带其他动物尾巴资料的幼儿上来介绍。

  2、再次参观展览,巩固对常见动物尾巴用处的认识。

  教师:通过小小讲解员的介绍,小朋友知道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用处。请小朋友再去参观一下动物尾巴展览,想一想,如果动物的尾巴互相交换,行不行?为什么?

  (1)自由参观,互相交流,教师个别询问,了解幼儿的掌握情况。

  (2)结束后交流:动物的尾巴互相交换行不行?为什么?

  教师:小朋友说的都非常好,每个动物的尾巴有不同的用处,有的尾巴能使自己平衡,比如松鼠;有的尾巴能掌握前进的方向,比如鱼;有的尾巴能驱赶蚊虫,比如牛等等。尾巴对每种动物的生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教师以问答歌《小朋友想一想》,总结幼儿所探索到的动物尾巴的妙用。

  教师:小朋友,想一想,谁的尾巴象扇子?

  小朋友,想一想,谁的尾巴象把伞?

  小朋友,想一想,谁的尾巴象钩子?

  小朋友,想一想,谁的尾巴象板凳?

  ……

  3、观看录像,了解更多动物尾巴的妙用。

  教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其他动物的资料,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

  (1)教师播放录像,幼儿安静观看。

  (2)请幼儿谈谈自己的发现。教师提问:“你喜欢谁的尾巴?”“它的尾巴有什么用?”

  延伸活动

  幼儿以绘画“我最喜欢的动物尾巴”的形式记录自己参观后的收获,并将自己的作品布置到图片展区,自由交流欣赏。

  在区域活动中增添“动物找尾巴”的材料,让幼儿把动物和它的尾巴进行匹配,巩固对动物尾巴的认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常见动物各种保护自己的办法。

  2、喜欢参加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隐身妙招。

  1、师讲述故事《隐身妙招》。

  2、故事中有些什么动物?

  3、老虎来了以后,小动物们躲在哪里?为什么老虎找不到它们?

  4、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防护本领?

  (隐身:让自己身上的颜色变得与周围环境接近,把自己隐蔽起来,让老虎发现不了自己)

  二、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出示PPT:蝴蝶、青蛙、骆驼、北极熊

  师:为什么它们穿不同颜色的衣裳?

  (与花丛、青草、沙漠、雪地、颜色相近,能保护自己,不容易被发现。)

  出示乌龟、刺猬、鱼、鸟的图片,讨论。

  师:为什么它们穿不同颜色的衣裳?

  (用硬壳、刺、鳞保护自己,羽毛软、暖、轻。)

  3、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保护自己的方法?

  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变色龙——变色,狐狸——装死,壁虎——断尾,黄鼠狼——臭气,龟——硬壳,

  刺猬——硬刺,鹿——快跑,牛——角,蜜蜂——刺

  4、小结:

  小动物们很聪明,想出了许多方法保护自己的,有的会变色,有的.会装死、有的会快跑等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动物。

  三、迁移联想:

  鼓励幼儿观察与发现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还有哪些动物时怎样保护自己的?人类在生活中运用了哪些仿生技术?

  故事:隐身妙招

  森林里的动物正在热热闹闹地开舞会。突然,远处传来老虎的吼叫声。“啊!老虎来了。快躲起来!”正在跳舞的枯叶蝶飞到了树枝上,停在枯树叶的旁边。枯叶蝶就同枯树叶一模一样,谁也认不出它来。蜥蜴趴在土推上,它的皮肤和泥土的颜色一样,分不出哪是泥土,哪是蜥蜴。青蛙钻到草丛中,绿绿的青蛙闭上眼睛,谁也找不到它。

  老虎跑过来一看,咦,刚才还有很多动物在唱歌、跳舞,怎么一下子都不见了?老虎瞪大眼睛,仔细地找来找去,只看到绿绿草丛、泥土堆和树上的枯树叶。

  老虎走远了。小动物们都跑出来:“哈哈,我们都有躲起来的好办法。老虎瞪大眼睛也找不着我们。”

  青蛙唱起歌,蜥蜴敲起鼓,枯叶蝶跳起舞。小动物们又热热闹闹地开起来了舞会。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认识一分钟,体验用一分钟的时间做事情,感知专注做事的重要性。

  2.学习珍惜时间、做事不拖拉。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一个时钟、PPT(成人一分钟内做的大事)。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弹珠若干、筷子、记录纸、笔、小筐子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时钟。

  1.复习、巩固认识时钟。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认识吗?(钟)你们真的都认识?

  师:这根粗粗的、最短的针叫什么?比时针稍微细一点长一点的叫什么?那这根最细最长、走的最快的针叫什么呢?

  2.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师:这钟面上的三根针哪一个走一圈表示一分钟呢?那一分钟有多长?我们来数一数。

  (1)使秒针在时钟12的位置,教师和幼儿一起数,当秒针转一圈,数数停止。

  (2)感受秒针无论从哪来开始走,只要走一圈又回到开始的位置都是60个数。

  小结:一分钟有60个数,也就是60秒。

  3.如果有的钟只有两根针,没有秒针,我们怎么知道一分钟到了呢?让幼儿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小结:秒针走一圈或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4.感受一分钟。

  师:你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那我们来感受一下吧?老师在后面为你们每个人准备了拼图,一分钟的时间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完成任务。(教师边计时,边数数,幼儿开始拼图。)

  师:时间到,谁完成了?一分钟的.时间够不够完成任务?

  小结:完成拼图的小朋友说一分钟很长,没有完成拼图的小朋友说一分钟时间很短。但是一分钟是多少秒吗?(60秒)对呀,一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所以,刚才没有完成拼图的小朋友,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秘诀:如果想完成任务,一定要专注做事情,珍惜每一分钟。

  二、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1.一分钟能做些什么?请幼儿动手试试,并交流。

  2.欣赏成人一分钟内能做什么。

  小结:这些大人厉害吧,一分钟内能做这么了不起的事,这也启示我们更要珍惜每一分钟。那我们小朋友想不想也来挑战一下,接下来我们要玩一个游戏——挑战一分钟。

  游戏一:一分钟内不眨眼。

  游戏二:夹弹珠。

  (1)请你数一下在一分钟里夹了几粒弹珠,然后把它记录在记录表上。

  (2)请幼儿介绍夹弹珠的方法,传授经验。

  (3)幼儿再次操作,分享成功。

  (4)同样花了一分钟时间,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夹得多,有的小朋友却夹得少呢?

  结论: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专注做事情,抓紧时间了,你完成的任务就多了。

  三、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师:刚刚我们用了很多个一分钟,现在还能回去吗?

  小结:时间过去了就不能再倒回了,所以我们小朋友要珍惜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不要让时间白白浪费。

  结束部分:

  现在小朋友用一分钟的时间排好队,我们一起去户外看看,一分钟还能做什么事情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根据本班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以幼儿感兴趣的竞赛活动贯穿于整节课,让幼儿充分感受一分钟。活动的准备分为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教师能充分为幼儿准备感兴趣及富有挑战性的操作材料。幼儿的知识准备,开展活动前幼儿已认识时钟,并懂得一分钟时间的概念。教师为幼儿创设了情景及图片,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时间的重要。但是在游戏活动中我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去说,由于教师组织活动比较紧张,所以导致整个活动教师的语言过多、语速较快,活动时间没有很好的支配。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成长了不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好的结合新纲要,学会如何有机地总结、提升幼儿的探索发现,同时我也要掌握幼儿的兴趣点、年龄特征、知识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探索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师幼互动,从而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深入探究和了解光和影的关系。

  2、乐意参加制作和操作活动,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手电筒每人一只。

  2、白纸每人一张,四肢伸开的小熊图案,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一)通过回忆观看皮影戏的过程,激发幼儿动手制作的兴趣。

  1、我们上次看了皮影戏,你觉得有趣吗?哪里有趣?

  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2、老师今天又带来了一只会跳舞的小熊,你们看看它是怎样跳舞的?

  教师向幼儿展示“会跳舞的小熊”。将小熊图案粘贴在一张白纸上,把四肢向上折起。用手电筒从白纸的另一面照过去,可以看到小熊四肢的影子随着光线的移动而摇摆,好象跳舞一样。

  (二)引导幼儿讨论“会跳舞的.小熊”是怎样制作的。

  1、怎样才能让你的小熊跳起舞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2、幼儿进行操作。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观察。

  1、教师:你是怎样制作的?你是怎样让小熊跳起舞的?

  2、教师注意观察,引导有困难的幼儿向同伴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制作成功的幼儿向全体幼儿展示,并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幼儿是如何让小熊跳起舞的。

  3、活动小结。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里可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让其画出他们喜欢的动物,然后剪下来。关键是要让幼儿认识到,动物需要活动的身体部分不能粘贴在纸上。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科学教案06-2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2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2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