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5篇[精]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方法:研体式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29人,其中男同学15人,女同学3人。学生思想表现良好,在学习方面,大部分同学很认真,只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班中学生基础良莠不齐,学生成绩参差不齐。要想提高本班复习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夯实基础,以本为本,加强语文“双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深理解、加深认识,力争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的高度,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力争使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松是风骨的象征,它苍劲挺拔,傲斗冰雪,顶天立地,枝干高耸,正直坚韧,是勇士。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歌唱松,赞美松,风雪洗礼松更翠,大雪压枝更挺拔。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苍松怪石图题诗》。
二、自主学习:
1、简介作者:李方膺,字晴江,又号秋池、衣白山主人、为官期间曾因得罪上司被捕入狱,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去后寓南京借园,常往来扬州卖画。善画松、竹、菊、梅、杂花及鱼虫,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所画之梅以瘦硬见称。
2、读标准音:矫(jiǎo)阙(què)迥(jiǒng)膺(yīng)阿谀(ēyú)铮(zhēng)
3、解词:
①阿谀奉承: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含贬义)。
②耿直:(性格)正直;直爽。
③铮铮:形容金属撞击所发出的响亮声音。
4、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
1、品诗: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大胆质疑,解决疑难。找自己最喜爱的.诗句,说明理由。
(明确:“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写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与冰霜,千年方未已”这一层写出了苍松的品格,其中“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是对其品格高度赞美。而“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是隐语,隐含作者的褒扬之意。最后一层“拥护天阙高且直,迥于春风碧云里”,作者从松的外形入手,为本诗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风碧云”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与憧憬,颇有“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之意。)
2、赏画:
(1)整体欣赏画面。
(明确:一枝梅花横贯画面,构图新奇;花朵只用淡墨轻染“淡墨痕”,仅花蕊加墨重点,清新俏丽;长长的枝干舒展挺秀。)
(2)图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相互关系,各有什么寓意?
怪石:耸立(不屈不挠)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苍松:挺劲(饱经风霜)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
(二者关系: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
四、探究学习: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明确:借所画的怪石、苍松表现自己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五、拓展训练:
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松的诗句,绘画作品。
六、回顾反思:
请学生谈本课的收获。
语文教案 篇2
知识与技能 :
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
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解释) 污涩 ( )怂恿( )婢女( ) 蜷伏( )惩戒( )
怅然( )诅骂( )红棱 ( )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考以下问题:(目标1)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
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四、研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只猫的故事。(目标2)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一只猫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①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②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③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五、小结本课。(目标3)
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一只猫的故事。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同时,也表达了对第一只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继续预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2.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题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
学习课文第二、第三部分内容。
过程与方法:
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3分钟)
1.听写上节课所学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二、研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目标1)
2.思考以下问题:
①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②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明确: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明确: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④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描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明确: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目标1)
1.默读第 15 16段。
思考: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指名回答后归纳: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思考:②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第一、三句话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一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三首诗,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阅读为主,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诗句体现的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感受孩子的无忧无虑、纯真烂漫,有感情的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孩子的无忧无虑、纯真烂漫,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预习
1.查阅书籍或上网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时代背景。
2.借助相关资料尽可能弄懂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3、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也有人说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那你眼中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
2、今天,我们就走进唐代诗人吕岩的七言绝句《牧童》,感受古代孩子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读古诗。
2、指名朗读。
3、读了这首诗,你明白了什么?
三、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一)欣赏美丽原野:
出示第一句:草铺横野六七里
1、指名朗读。
2、从第一句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那里看出来?
3、小结:当你置身于这一片广阔的、绿草如茵的草原上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呢?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4、有感情朗读。
(二)倾听悠扬笛声:
1、眼前的就是这一片美丽的草原。此时,晚风吹来,阵阵凉意,让人感觉多么舒服呀!如果你也置身于这样美丽的境界中,你想在草原上听到些什么声音呢?
2、要是这些美妙的声音都汇成一首动听的笛子声,那该多好呀!想听吗?
3、播放录音。
4、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种笛声?你怎么知道的呢?
5、牧童是怎样吹笛子的.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三)拓展数字诗歌:
1、现在请你仔细观察这两句后半段有什么特点呢?
2、你还知道哪些数字诗呢?
(四)体会自由生活:
1、牧童置身于美丽的原野中,吹着悠扬的笛子,你觉得他过得是怎样的生活?谁能用文中的诗句回答。
2、出示后两句
3、牧童从哪里归来?怎样归来?
4、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
5、吕岩又为什么写这样的牧童呢?(出示吕岩小传)你知道了什么?
(五)想象美丽画卷:
听古诗,请你把这首诗在你脑海中变成一幅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牧童》这首诗让我们体会到了原野生活的乐趣,我们认识了这位天真烂漫的牧童,欣赏了他美妙的曲子。现在,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诗,再次感受感受古代孩子的童年生活。
六、课外拓展
1. 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短文。
2、搜集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并在小组进行交流。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能从不同角度对文章的内容、人物、写作特色及主旨进行一句话概括。
2、体会本文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3、使学生认识到人生的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学会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
1、培养分析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到人生的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学会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难点:
1、培养分析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的能力。
2、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评价人物和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一、【预习导学】:
1、自主学习: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然后在书上给生字注音。
发酵( ) 穆( ) 吆喝( ) 招徕( )贿 赂( )
查(姓 )( ) 忿忿( )然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笔圈出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四字短语.(6分钟)
估计易错的字词及四字短语:
发酵(jiào 推荐( jiàn ) 招徕(lái ) 贿赂( huìlù )
噩( è )梦 许诺( nuò ) 茅塞( sè )顿开 泰然处(chǔ) 之
面目全非 富丽堂皇 吆喝(he ) 忌讳(huì ) 巾帼
不言而喻 首当其冲 心有余悸 无精打采 略胜一筹
千丝万缕 耿耿于怀 慷慨激昂
学生将上面的字词及四字短语齐读两遍
二、品味文章的语言
1.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说说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
2.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3. 检查自学效果
教师点拨:本文最大的优点是:语言轻松活泼,幽默俏皮,清新明快,及富中学生的生活气息.如:他指示说,由大家代表他,也不问问大家是否愿意代表他,这个专啃英语的家伙”“这帮人,要是在军队里,准得关禁闭”“到了期末考试,准保有一半同学‘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些口语用在小说里鲜活生动,富有朝气.再如:“班里的同学也都变得面目全非,特别是一些女生,像吃多了发酵粉,一下子又高又大”这一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处在青春期的少女们蓬勃成长的情形.“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了,而教室里的师生却更无奈”巧妙化用流行歌词的表达,既自然风趣,又切合中学生喜爱流行歌曲和时尚的心理特征,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拓展延伸。
推荐长篇小说《男生贾里》。
书中描述了中学生贾里和他周围伙伴的一连串生动有趣的故事。贾里聪明机智、热情仗
义。他的伙伴一个个也不同凡响,经常会有令人意想不到而又令人刮目相看的举动。作品从
家庭——学校——社会出发,全景式地展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90年代少儿生活画卷及其
成长过程,反映了新时代少年的人际关系和可喜气质,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
(此层主要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走进文学的海洋里遨游。)
四、小结陈辞
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不可能具有完全理想的状态,你的出发点和结果可能会偏差。
作者塑造了贾里这个阳光男孩来让大家学会宽容、乐观、充满勇气地对待生活。贾里和他的
小伙伴的故事,以及他们蓬蓬勃勃、开开心心有滋有味的成长过程,是我们大家所欣赏和应
该学习的。作品采用了“串糖葫芦”式的结构,情节轻松活泼,行文诙谐幽默,人物个性鲜
明,具有轻喜剧的艺术风格。
五、习题作业
1、 实践活动:完成课后习题三(让学生学会了诉状的写法又明白了法律是当今社会最
好也是最安全的武器)
2、 讨论写作:完成课后习题二,并写成作文。(把贴近中学生的事情作为写作之题,
从另一方面讲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学会聆听,学会在交流中分享。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大胆地把自己看到和感受到的春天与同学交流,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2、能认真倾听同学的讲话,懂得欣赏,学会评价。
3、激发学生主动表达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把看到和感受到的春天大胆与同学交流,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交流中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懂得欣赏,学会评价。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展现春天的各种资料(图片、实物、诗文均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畅谈本单元收获,引起话题
1、生谈收获。
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聪明的孩子们你们发现我们这个单元的课文大都跟什么季节有关?(春天。)你喜欢其中的哪些课文,能说说理由吗?
2、引起话题。
师:是啊,春天,一个多么好的`季节,给人们留下了多少美好的记忆啊!现在正逢春暖花开的时节,我想你们一定也有很多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春天真好”。
二、我们看到和感受到的春天
1、小组分享感受。
师:同学们刚才都很了不起,发现了我们这个单元有几篇课文与春天有关。会发现的孩子不光善于用眼睛观察,还善于用耳朵仔细地聆听,用鼻子细细地闻,用心好好地感受。现在我们就来跟伙伴们分享一下你听到、看到、闻到、感受到的春天。不过在分组前老师有个建议,在小组交流的时候认真倾听伙伴的发言,看看你能不能从他(她)的讲话中有所收获,看看谁是最会发现的小朋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组,可按听到、看到、闻到、感受到的依次分为“顺风耳组”、“金火眼组”、“心有灵犀组”,由小组长安排大家轮流交流。)
2、集体交流。
由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情况,其他同学评价、补充,老师相机点拨,形成多方交流。在交流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学会大胆表达,学会聆听,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3、介绍一下你给大家带来的春的礼物(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或实物进行展示,与伙伴们分享)。
三、激发情感,歌颂春天
播放《嘀哩嘀哩》歌曲,全班齐唱。
四、课后延伸
回家把你发现的春天和关于春天的故事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分享春天的快乐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园地教案03-23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