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重复构成的要素和构成形式,了解重复构成在生活、生产等领域里的广泛应用。
2.技能目标:学习和掌握重复构成的方法,能利用折纸滴彩等简单易行的方法创造有趣的重复图形。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主动发现、体验生活中重复图形的美感,提高对设计艺术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重复的.变化规律,感受重复的形式美感;掌握基本形构成重复的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重复的变化规律,设计有新意。
教学方法:自主、讨论、探究、合作。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材料等。
学具准备:实物材料、笔、纸、颜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知道同学们的一个秘密,你们放学后都喜欢看电视,是吗?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放一段视频,希望同学们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
播放视频《千手观音》,让学生欣赏,(这是一群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这个节目曾经轰动一时,让人过目不忘!)
2、让学生谈一谈观后感。
3、师说:想知道老师的感受吗?两个字“震撼”,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么多重复的手臂,真是太美了!揭示本课的学习课题和学习活动的主要内容。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重复的美。板书《重复的美》
(二)新授内容:
1.引导阶段:
重复,同学们明白是什么意思吗?(连续出现。)
2、谈话理解
①说:生活中的重复现象。
②找:校园中的重复现象。
③赏:自然中的重复现象。
④思:我们找到的重复现象,是否还是自然现象?
总结:自然界→重复→寻找规律→重复构成设计,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感受重复构成在生活中的运用,欣赏重复构成整齐、有序的美感,领悟生活与艺术血脉相连的哲理。
3.探究阶段:
教师领学生用撕纸的方法制作一件简单的重复作品。
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收集的实物材料(例如一盒回形针、一盒图钉、一包螺丝、一把红辣椒等),构想两三种不同的重复构成方案。
渐变重复:通过欣赏渐变重复构成作品,引导学生发现渐变重复的基本规律。
(欣赏渐变重复图片)
对称重复:通过欣赏对称重复构成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对称重复的设计方法。
(欣赏对称重复图片)
欣赏重复图片激发创作热情。
4.实践阶段: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重复构成练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其将构成作品进行再次构想,使之成为某一主题艺术作品的主画面。
5.评价阶段:学生展示作品,自评、互评,教师总结性评价。
(三)拓展延伸:欣赏《阅兵式》提升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
重复的美
自然界---重复---寻找规律---重复构成设计
渐变重复 对称重复
美术教案 篇2
《怪兽奇想》教学设计
课 题:怪兽奇想(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12课) 教学目的:1.培养想像力和形象创造力。 2.训练学生的概括、想像、夸张和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形象的设计能力。 教具学具:图片、实物投影仪、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准备情况。 二、导入 1、引导讨论,创造讨论气氛。
①、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 (如小猫、小狗、小兔、老虎……)
②、说说没见过的动物。 (如龙、恐龙、太空怪兽……)
③、再说说这些动物有什么特征。 (它们身体庞大、样子凶猛……) 2、小结,揭示课题。 这些怪兽都是人们想像出来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创造新的怪兽形象。
三、新授 1、出示龙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①、这个怪兽叫什么? ②、它是由谁创造出来的? 龙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中国人也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2、想一想,龙本来不存在,劳动人民是怎样创造出它的样子来的? (把许多动物身上的特点集合在一起。) 3、找一找,龙身上有哪些动物的特点? 讨论后得出结论:(结合图片进行对比) 龙的角是鹿的角; 龙的嘴巴是鳄鱼的嘴巴; 龙的身体是蛇的身体; 龙的爪子是老鹰的爪子; 龙的鳞片是鱼的鳞片。
4、想一想,龙生活在什么地方? 这些动物有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所以龙也会在水里游,也会在地上跑,它还会在天上腾云驾雾呢!
四、学生作业 原来怪兽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如果让你来创造一个怪兽形象,能不能让大家更惊奇?好好想一想,大胆试试看。
五、教师辅导 1、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不受真实物象局限。 2、创造出来的怪兽形态要完整,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六、课内小结 学生作业点评。(结合学生自己讲述的创造意图进行评析,以表扬、鼓励为主。)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各种材料的收集与欣赏,充分感受材料的质感与美感。了解现代装饰对材料的运用。
2.通过收集不同材料,开展探究尝试,互相交流,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一件或两件工艺作品,培养学生对材料灵活运用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对材料粘、折、剪、添等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充分感受材料的质感与美感。了解现代装饰对材料的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收集不同材料,开展探究尝试,互相交流,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一件或两件工艺作品,培养学生对材料灵活运用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对材料粘、折、剪、添等处理方法。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材料、制作工具。
(教师)古今中外一些艺术大师对材料运用的图片、投影仪、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材料。
教学过程
1.参观实践。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一些材料市场,如:建材市场、布料市场、小商品市场等,并收集各种各样的材料。
2.启发谈话,分析材料。
把学生收集起来的材料放置在一起。
教师请学生谈谈生活中有那些废旧材料,再把收集回来的材料进行分类。
大致可分为七类:
(1)纸类材料。
纸是最方便、最基本的材料,它具有优异的定形性和可塑性,工艺简单,是工艺制作常见的材料。纸的工艺有:剪纸、折纸、纸雕、纸塑四种。
(2)布绳材料。
各种布绳材料都是软性材料,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软雕塑来。
①布料工艺。
布的表现手法有:扎系、折叠、包缠、剪切等。
②线绳工艺。
各种线绳的表现手段非常多,一般有:编织、系结、缠绕等。
(3)竹木材料。
如果说纸、布是人工的造型材料,那么竹、木、藤、果实则是天然的造型材料。其优点是:加工容易,质量轻,既有硬性又有软性。
(4)泥石材料。
它包括泥造型和石头造型。
(5)泡塑材料。
可以利用废弃的炮沫、塑料纸等进行造型。
(6)金属材料。
金属的种类很多,但一般在立体构成与雕塑的联系中常以铁、铜、铅、铝为主。
(7)废旧材料。
废旧材料指现代工业中的各种垃圾,如:包装盒、各种瓶罐、竹、木、布、绳、碎玻璃、塑料边角料及废五金材料、废机器零件等。
3.传授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我们收集回来的材料创作一幅表现《秋天》的拼帖画。
(1)名画欣赏。
出示四张表现秋天景色的画家作品。
这四张作品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作品1号:画。
作品2号:油画。
作品3号:中西结合表现的作品。
作品4号:综合材料表现的作品。
(2)重点分析作品4号(抽象)。
作品表现了秋天的'什么情景?用了那些材料?
今天我们也要用我们桌子上这些材料来表现秋天。
(3)欣赏教师范作。
分别出示三组画面进行对比来说明画面的构成关系。
①材料的丰富性。
②点、线、面的合理布局。
③画面情节的组织。
(4)引发材料的想象。
分别出示麻袋、棕绳、树叶等材料,让学生来想象在《秋天》中如何利用这几种材料?
——地面、头发、小树…
4.粘贴技法的指导。
材料:①细小的:豆子、木屑、沙子…
②柔软的:布、纸、棕绳…
③块状的:铁钉、石头…
粘贴方法:细小的、柔软的可以直接撒铺,在涂上胶水的纸上。块状的可以直接沾上胶水或双面胶粘在画面中。
5.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要求:
①运用综合材料创作秋天。
②注意色彩调子的把握(暖色调)。
③最好有一定的情节。
(2)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6.学生作品展示和。
(1)全班作品展示。
(2)学生参观式(可针对创作意识、想象的巧妙、画面的构成、情节的联想等方面)。
(3)组内互相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材料、制作工具。
(教师)古今中外一些艺术大师对材料运用的图片、投影仪、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材料。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回忆上节课把材料分为那几类?(纸类材料、布绳材料、竹木材料、泥石材料、泡塑材料、金属材料、废旧材料)
2.观察感受不同材质。
教师准备几种不同质地的材料,用布或者盒子装好,然后请学生上来摸一摸猜猜摸到的是什么材料,让学生用触觉去感受材料的肌理。
3.分析基本材料的运用方法。
瓶、罐、盒类材料具有强烈的立体感,适合于表现体积感较强的物体;线类材料给人以流畅、优美之感,可以用于编结物、挂件的制作;纸类可以视质地的厚薄做物体的表面包装材料;布料更多用于物体外表的包装和装饰。
4.欣赏范图,激发思维。
(1)引导学生欣赏教科书范作第28、第29页,看一看哪一个形状最好看的?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欣赏教材范作并自主思考其他制作方法。
(2)教师出示毕加索作品《牛头》。
启发学生观察作品用了什么材料。(自行车的座凳和车把)
通过欣赏大师及学生的作品相互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5.启发引导,展开想象。
(1)教师用投影出示已准备好的三件组品,让学生欣赏。(三件作品材料都是相同的,造型不同)
(2)要求每个学生任选三种不同材料,然后自己把这三种材料创意组合,完成后先让其他同学猜猜自己的造型是什么?然后说说自己的创意。
6.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要求:(1)运用已有的材料创作一件立体的作品。
(2)注意材料运用的和谐与同一。
2.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作品展示和。
(1)全班作品展示。
(2)学生参观式。
(3)组内互相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通过调查、了解,收集环境方面的数据资料,学习对信息的归纳、统计、整理方法;
认识形象图表设计的特点,学习形象图表设计的表现形式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更好的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探索,积极思维,勇于创新,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在了解环境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利益以及人们破坏环境对自身造成的伤害事实基础上,通过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探讨环保的问题,并统计好数据,运用美术特有的形象表达出来,已警示那些不环保的人,并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难点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用艺术的形象化的图表设计,创造出表达准确,形象或新颖别致、或幽默、或醒目的设计,激发人们对自然及人类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探讨法等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欣赏图片,提出环保问题:水、电、空气、森林、垃圾、噪音等问题供学生思考。
二、理解领悟
观看图片,思考、回答问题。
让学生看一些不环保的事和人的图片。提问:你都看到过哪些不环保的`行为?在学校里你见过哪些?
从世界角度谈环保的相关知识。
从中国角度谈环保的相关知识。
从自身谈环保的相关知识。
掌握形象图表设计的相关知识:
具象要素(图形或符号)以再现事物特征为目的,为图表提供丰富的信息,具有鲜明的图解功能。可采用电脑制作、剪贴、手绘等方法。
字与数字:文字表示事物的内容,同时弥补图形符号中文不明确的含义。数字是图表中的数据,图表的文字必须简明扼要,数字准确清晰
色彩要素:用色块表示文字不易表达的抽象概念或者象征意义,同时对一些同形不同义的事物用不同的色彩加以区分,减轻了文字和图形对图表信息传达的荷载
三、探究学习
形象图表设计——图表设计的类型
数学家笛卡尔创造了坐标体系。用横轴(红线)和纵轴(绿线)来表示变化过程中的量变状态。
利用电脑设计,涂色均匀,色彩鲜艳,层次分明具有印刷效果。
利用一切可以粘贴的东西制成简洁、夸张的造型,艺术感较强。
折纸图表的造型简洁、立体。利用地图做底,折飞机代表飞机的客流量,即巧妙,又形象。
利用名画中的贝壳作为图表,画面优美,数字与造型完美结合。
利用实物制作图表,可观性较强,有触摸感。使人记忆犹新。
小组讨论、分析。
各组确立主题,展开讨论。
每组确定探讨的主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欣赏一些图表设计,总结设计形象图表设计的关键所在
四、巩固练习
总结知识点,掌握形象图表设计的相关知识:
设计、绘制形象图表
指导学生设计完成图表设计。
1、设计探讨的主题。
2、探讨寻找答案的途径。
3、收集、计算数据。
4、根据自己收集的数据,设计形象图表。
图表的主题突出,形象新颖独特,具有实际意义,能引起人的思考。
五、展示延伸
展示优秀作品,听取意见、建议总结,提出问题。
和学生探讨造成的原因,怎样才能改变现状。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
六、小结
小结,答疑。整理知识。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知道白天和黑夜的区别,并了解白天和黑夜有哪些自然现象。
2、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活动准备 紫菜, 胶水, 星星粘贴
活动过程
[导入]
1、利用猜谜语的模式导入太阳的话题
它长得圆圆的,由于它非常的烫,所以不能靠近它。
因为有了它才产生了白天和黑夜,它是什么呢?
[展开]
1、谈谈白天和黑夜
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白天有光可以看见事物。白天可以看见影子但是到了晚上看不见影子。 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星星,。人们在白天活动在晚上睡觉。白天很明亮夜晚很黑暗。)
夜空中可以看见什么? (月亮,星星)
2、讨论一下如果想要画出漆黑的夜空应该用什么材料
如果想画出漆黑的夜空需要什么材料呢?
利用紫菜的话需要什么方法才能表现出来漆黑的夜空呢?
3、利用准备的材料表现出漆黑的夜空
① 把紫菜撕成适当的大小粘在图中天空的位置上
② 再把星星粘贴粘在紫菜的上面
[结尾]
1、让孩子们把自己完成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美术教案 篇6
大班艺术活动教案:民族服装真漂亮
活动名称:民族服装真漂亮
活动目标:
1、认识各民族服装,感受服饰的民族特点
2、根据自己确定的分类标准布置民族服装展并记录。
3、学习相互协商、听取同伴意见,会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各民族的服装、服饰若干。
2、提供搭展台的各种材料:如桌布、桌子、积木、展板、回形针、图钉等。
3、记录表、笔。
4、民族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感受民族服饰的特点
1、请大家看一看、想一想活动室里的各种民族服饰是哪些少数民族穿戴的。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服饰。
3、引导幼儿谈谈民族服装、服饰之间的异同之处。
二、讨论布置并记录
1、讨论:大家带来的这些民族服饰怎样在活动室里摆放?
2、布置“民族服饰展览”需要做哪些准备?需要哪些材料?大家如何分工合作?
3、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请幼儿准备和布置工作。
三、动手布置并记录
1、引导幼儿自由结伴成一组,商量确定自己小组布置展览的分类标准,然后进行布置。
2、各组介绍自己的布置成果。
3、鼓励幼儿将本组的布置设计、摆放标准大胆地记录下来。
四、变换布置并记录
1、鼓励幼儿尝试其他不同的布置方法并记录。
2、在幼儿变换布置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幼儿相互协商、统一意见后再进行操作活动。
3、展示布置记录的结果,相互学习同伴的不同策略。
五、体验民族服饰的美丽
请幼儿每人在展览会上选择一件服饰自行穿戴,听音乐跳舞。(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屈老师
美术教案 篇7
我们以前接受的是传统的理论教育模式,注重的是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采取这种模式曾经让我的教学陷入僵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倡导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及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有重要作用。
一、 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境”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为教学过程创设了最佳的开端和背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情绪上受到感染,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生活中的趣事》这个课题,主要是锻炼学生能够把生活中发生的奇闻趣事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关键是学生先说出来,而后才能表现出来。在上课的一开始,遵照教参的要求和学生交流。例如:你们生活中发生过什么有的事呀?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呀?学生没反应,并且交头接耳,课堂纪律比较乱。我想这样可不行,就灵机一动,编了一个小故事。你再看,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的,也没有说话的了。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年龄小,自制力差,玩的心态还是挺重的。所以,在玩中教学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导入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音乐导入,也可以游戏导入 …… 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
二、 创设愉悦环境,自主合作学习
美术教学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作品,学生们立刻露出了惊奇的赞美的神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讨论:作品中表现的是什么故事和情境?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在哪?看看哪个小组能够得第一?从而自然地把学生带进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以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意识到他们之间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以比赛的形式,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全心投入到研究问题的环境中去,活跃课堂气氛。
美术教案 篇8
设计理念:
近阶段幼儿对小动物十分关注和喜欢,谈话时也经常谈论,在此基础上生成了《可爱的小动物》系列活动,有“参观动物园”“绘画可爱的小动物”等,本节课是通过小动物要过冬为线索,在幼儿绘画小动物图形的基础上,选择了以涂色、粘贴为主的综合性教学活动,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及创作热情,让幼儿学习感受美、欣赏美,同时也为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说出可以作画的材料。
2、教幼儿使用油画棒、废旧报纸、蛋壳、彩纸、米粒、布头等多种材料为小动物“穿衣服”。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和创作热情,积极参与动手制作的活动。
活动材料:
小动物轮廓画每人一张、油画棒、蛋壳、报纸、布头、彩纸、剪刀、胶水、录音机、磁带
活动流程:
一、表扬鼓励,提出问题
1、小朋友们,我们参观了动物园,并且为动物园的小动物进行了画像。有长鼻子的大象、有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有可爱的大熊猫、还有凶猛的大狮子……,小朋友们画得很好,小动物看了非常高兴,可是它们遇到了困难,想请中一班的小朋友帮助它们。
二、作画
1、录音:冬天到了,天气凉了我们还没有衣服穿,都冻感冒了,听说小朋友们非常有爱心,想请小朋友为我们穿上暖和、漂亮的衣服。
2、小动物知道小朋友们是既聪明又有爱心的好孩子。下面就请小朋友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为小动物穿衣服?(涂色、粘贴)
3、小朋友想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帮助它们吧!
4、幼儿自愿选择动物图片及制作方式。
5、提出作画要求:小动物说,它们想要漂亮、暖和的衣服,所以小朋友认真听老师讲解。(录音:涂画、剪贴的注意事项)
6、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幼儿重点辅导。
三、活动延伸
1、请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讲解自己的'意图。
2、活动延伸:小动物非常感谢你们,但还想请你们为它们送点水果,好吗?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完成水果的制作,带到幼儿园送给小动物。
反思: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如:作画时幼儿在画纸的上端画上太阳等),同时开拓了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活动材料,幼儿能够自由选择,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去,自由、轻松地活动,是身心得到了愉悦的发展,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了解中外重大节日的民俗文化.让学生感受节日的快乐.
认知目标:将搏创作内容与学生节日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努力体会节日的文化内涵。
操作目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节日特有的气氛.抒发欢快.愉悦的心情.制作表现节日题材的刮刻画。
学习内容:
节日里充满了美好的事物,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课堂上感受、交流.体会.让学生了解节日文化,体验节日里的幸福和快乐.自主选择材料,尝试用不同的表现形式.真实表现自己对节日的体验与美好祝愿.
教学重点:
了解节日民俗文化,体验节日的热闹,欢快.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选择创作方法,表现节日热闹欢快的气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自己对节日的印象.感受加以升华利用,开拓创造性思维.尝试不同的`表现方法,捕捉节日特有的气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节日方面的资料,表现·节日·题材的学生作品.大师作品若干:多种绘画工具。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节日的图片资料或自己在节日里的相片,准备自己喜欢的作画工具和材料(彩色卡纸。水彩笔,水扮色.油画棒。宣纸等).
环境准备:师生共同用灯笼.彩色拉花.气球、春联等布置教室,营造一个节日的氛围.营造快乐的氛围.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师生互相感受。
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激起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情。
(在欢快的歌曲《快乐的节日》声中导入)我们最盼望过节了.因为节日里总是有那么多好玩有趣的事,你们想不想把你们在节日里最好玩的事,告诉我们,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
(学生很有兴趣地分组交流)
2.师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有这些节日?节日里人们通常都是怎样来庆祝的?人们常做些什么?吃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学生按课前分好的组进行交流讨论)
3.交流完毕,各组推选一名组长,向大家介绍本组选择的节日的由来.习俗。(其他组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
4.老师邀请文娱委员担任节目主持人,各组准备一个小节目,进行才艺表演。
5.表演完毕,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上的作品,体会小作者的创作思路与表现手法.归纳出作品的艺术特色:构图——繁密,色彩——鲜艳、笔触——欢快、造型——生动.
6.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材料,讨论构思。
7.学生作业(播放背景音乐《快乐的节日》)。
创作一幅作品,表现节日热闹欢快的气氛,或是自己在节日里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或是表达一种美好的祝愿。鼓励学生采用诗配画、书法、手工等形 式进行尝试.
8.作业展评。
引导学生从选择的材料.构思、构图及用色等方面进行评价.讨论改进方法。作品最后汇编成《节日大全》,留做一份美好的回忆。
美术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制作能力。
2、让学生养成大胆作画、大胆制作的作风。
3、了解传统的文化,充分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4、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推介自己的能力。
教学重点:
漫画肖像画的变形、夸张手法。
教学难点:
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画己的特征。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自己
1、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外貌特征。
2、和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外貌特征。
(着重对脸形、五官及发型特征进行仔仔细细地观察,并用谈话的方法交流。)
二、欣赏作品
欣赏课本中的自画像绘画作品,并说说他们画出了那些特点。
三、学生作自画像
1、提示:可以默画也可以边看边画,可以从整体入手也可以从最具有特点的局部画起。
2、学生作画,教师适当指导。
四、互相欣赏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幻灯片,欣赏剪纸作品
1、展示剪纸作品原作,观察它的形象以及制作材料、纹样选择。
2、同学们可以上台近距离的观看,老师把作品拿到学生中间巡回展示。
3、提问:你看到的是什么?猜一猜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出来的?好看吗?你想不想也制作一个?
4、:这些剪纸作品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工艺美术作品,它是我国民间文化的瑰宝,我们要好好继承和发扬光大。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学习这种民间艺术,为自己剪一枚生肖图案。
二、上新课
1、展示剪纸材料:剪刀、胶水、彩色纸
2、同学们,如果现在你来剪纸你会先干什么?有不同的意见说一说。
3、老师示范剪纸的方法步骤:
(1)先剪出外形轮廓
(2)再剪出生肖的五官
(3)然后剪出有趣的纹样
4、学生辨认生肖的外形
老师准备一些生肖动物的外形,同学们猜一猜它们到底是什么动物?
(1)一些容易辨认的外形
(2)一些不容易辨认的外形
:制作生肖的剪纸作品,首先就要把外形画准,要不然剪出来就不像了。
5、纹样的剪纸方法(1)随手剪(2)对称剪
三、学生作业布置
根据自己的属相,剪一个小动物形象,注意剪出
它的外形与纹样。然后用胶水贴在作业本上。
四、老师巡回指导
五、互相交流,老师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演示导入课题
1、老师把自己不同的信息卡发给部分同学,让他们回答从信息卡中了解到了老师的哪些信息?
2、提问:信息卡是干什么用的?都有些什么形状?好看吗?你要是做一个信息卡你会做得和老师一样吗?为什么?
3、:信息卡是传递个人信息的,我们制作的信息卡能让别人很快了解你,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和你成为好朋友,同学们,你们想做一个吗?
二、上新课
1、说一说你的信息卡的组成部分,每个同学的信息卡肯定不同,说出你的.不同之处。
2、讲解信息卡的基本组成部分:
(1)图形: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信息卡的外形可以是几何形,也可以是具象形,如人脸形、鞋子形、苹果形、卡通形铃铛形、花形、树形、叶形、冰淇淋形等等。图形还包括插图,插图可以小一点,要与外形相互协调。
(2)文字:主要指信息卡的内容。如姓名、年龄、爱好、格言、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等。
3、老师示范信息卡的制作步骤:
(1)先画好外形,并将外形剪下来;
(2)将内容写上去,文字可以装饰成纹样;
(3)在其他的地方画上装饰用的与外形相互协调的图案即可。
4、信息卡的色彩调配:
信息卡的外形与内容要以一个色调为主,如老师用的是黄色调,那么整个信息卡就必须多用黄色调,这样设计出的信息卡才会协调。如果是红色调你会用哪些色彩?
5、欣赏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卡。
三、学生作业
画出信息卡的外形,经剪贴装饰后,写上自己的姓名、电话、属相等。
四、老师巡回指导
五、游戏:
将做好的信息卡与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也可以与新朋友交换,让我们大家都成为好朋友。
六、下课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教案模板 小班美术 教案05-11
美术的教案11-08
[精选]美术教案09-03
(精选)美术教案09-16
(精选)美术教案08-31
美术教案(精选)09-07
美术教案【经典】10-19
美术教案【精选】07-28
美术教案[精选]09-24
【经典】美术教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