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01 08:47:29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通用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通用3篇

科学教案 篇1

  简单分析: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教材共分3个部分。

  一、生食和熟食,这部分的目的只要让学生了解我们常见到可以生吃的食物和必须熟吃的食物。

  二、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熟马铃薯的不同点。

  三、玉米由生变熟部分的目的不在于静态地观察生玉米粒和烤熟的玉米粒异同,重点是要求学生观察玉米粒从生到熟的动态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生、熟食的不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多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精神和树立正确的卫生观。

  知识目标:知道食物可以分生吃的和熟吃的。了解同一种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并描述生、熟的马铃薯的不同点和玉米粒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比较和描述玉米粒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

  实验器材:

  1.生苹果,煮熟的苹果;

  2.生、熟芋头;

  3.生、熟马铃薯;

  4.生、熟玉米粒;

  5.铁碗,酒精灯;

  6.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

  教师出示装有爆米花的礼物盒。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初次见面,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这堂课表现最好的同学将能分享这份礼物,想要吗?

  生:想!

  (本环节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表现自己。为以后的课程环节埋下伏笔。)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有关食物的问题.老师准备了一些食物,想请几位同学上来蒙住眼品尝一下。说说这种食物是什么味道?可能是什么食物?哪位同学觉得自己的味觉最发达的愿意来试试?再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帮老师蒙住品尝食物同学的眼睛。

  (教师戴上一次性薄膜手套,向众学生展示后从苹果上切一小块用牙签喂给学生。)

  (本环节设计意图:从课堂映射生活,从教师实验操作细节上教育学生平时应注意卫生。)

  生:酸酸的、甜甜的、还很脆,我想是苹果吧!

  师:解说得真详细,再请你品尝一种。(老师再从一个煮熟的苹果上切一小块喂他吃)

  生:酸酸的、粘粘的,猜不出是什么。

  师:你觉得哪个更好吃?

  生:第一个。

  师:好,让他看看自己吃的是什么!(卸下这位同学的眼罩,全班同学一起确认食物的名称——煮熟的苹果,并请这位同学归位)谁还想尝?(老师又抽取另一个同学,并请上讲台,用同样的方法喂熟的毛芋。)

  生:软软的、有点甜,是毛芋吧

  (老师喂他第二种食物——生的毛芋)

  生:脆脆的、有点麻,是不是……

  师:为什么不能确定是什么食物?

  生:好像平时从来没吃过这种食物。

  师:你觉得哪个更好吃?

  生:第一个。

  (让学生看看自己是否说对了。)

  师: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知道有些食物(举起苹果)我们生吃味道好,有些食物(举起毛芋)烧熟了更好吃,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食物适合生吃?哪些食物需要烧熟了吃?(请学生来说说看)好,这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板书课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1.通过“猜一猜”辨别食物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趣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科学,仔细观察的能力。2. 联系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说生吃,熟吃的食物,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二、新课教学

  (一)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师:(出示生马铃薯)提问 :这是什么?适合生的吃还是熟的吃?

  生:熟吃。

  师:我手中的两个马铃薯一个是生的,一个是熟的,哪个生的,哪个熟的,你能用什么方法判断出来?(双手快速在身后交换出示两个马铃薯)

  生:“看”、“摸”、“捏”、“切”、“闻”、“尝”、“剥”……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对已有知识和方法的选择,回忆先前学习的几种观察方式,并激发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对生熟马铃薯进行观察。)

  师:看来判断的方法真的有很多,下面我们小组合作仔细观察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究竟有哪些不同?请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材料员拿出抽屉里的这盘生熟马铃薯,如果要用小刀请特别注意安全,开始吧!

  (小组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材料员收拾好桌面的马铃薯扔进废物箱,我们要开始交流观察成果了: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有哪些不同呢?谁先来试试?(一生把小组的成果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汇报,其他学生质疑补充)(教师一旁板书重点)

  观察方法 观察角度

  看 颜色

  摸、捏 软硬

  闻 气味

  尝 味道

  切 水分

  剥 表皮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发现了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那么多不同点,看来马铃薯由生变熟之后在颜色、味道、气味,水分,软硬等许多方面会发生很多的——

  生:变化!

  (本环节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已有的辨别方式之上掌握新的辨别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2.通过交流汇报,使学生总结出生熟马铃薯在颜色,味道,气味等方面的不同点,从而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二)实验观察玉米粒由生到熟的变化

  师:刚才我们说了马铃薯由生变熟会发生很多变化,那是不是别的食物由生变熟也会发生变化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玉米粒来观察。(出示玉米粒,师:啊!糟糕,我怎么把生的玉米粒和熟的玉米粒混一起了),大家能帮我把它们先区分开来吗?。(请材料员从抽屉里取出装玉米粒的信封)

  生:能!(学生区分生熟玉米粒。)

  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区分生熟玉米粒的?”

  生:“熟的软,生的硬;熟的大,生的小;熟的好吃,生的不好吃;熟的香,生的不香……”

  (本环节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先前区分马铃薯的方法区分生玉米粒和煮熟的玉米粒,借以巩固先前知识技能。)

  师:“看来玉米粒由生变熟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这次老师提供的玉米粒是煮熟的',你们还能用什么方法让玉米粒变熟?”

  生:“蒸”、“烤”、“炸”、“炒”、“煮”……(同步板书)

  (本环节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举例说说将玉米粒变熟的方法,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并为下面的实验做好铺设。)

  师:“好,一会儿我们就来烤玉米,看看我们在烤的过程中玉米粒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材料员将熟玉米粒收入信封放进抽屉)来,我们看看这次实验的器材,谁能说说你觉得这次实验需要注意哪些地方?(教师依次展示实验器材)

  生:“要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点火应该从下往上”,“灭火应该从侧面盖灯帽,熄灭后将灯帽向上提一提”,“用外焰加热。”

  (本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先前学习的酒精灯操作规范,注意实验安全)

  师:实验之前老师还想给大家一些小提醒。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小提示”)

  1、正确使用酒精灯(打开,点燃,加热,熄灭)

  2、搅拌玉米均匀受热。

  3、不触碰发烫的铁碗。

  4、仔细观察并记录玉米发生的变化。

  5、分工合作整理材料。

  师:大家能不能做到啊?材料员拿出材料开始吧!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并及时掌握学生实验信息。)

  (课件出示:说说我们的新发现!)

  师:“在玉米粒由生变熟的过程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学生分组汇报实验发现。(教师一旁辅以板书)

  煮 蒸 烤 炸 炒

  生玉米粒 ——————————————————→ 熟玉米粒

  硬 慢 裂 裂开口子

  小 膨胀,变大 比较大

  淡黄色 变深,出现小黑点 深黄,黑

  没气味 越来越香,出现焦味 香,有点焦味

  (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玉米粒变化过程中的状态,能对玉米粒变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进行描述。使学生认识到玉米粒由生变熟过程中存在渐变的过程。)

  (三)分发礼物,质疑设悬

  师:这堂课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棒!现在我决定,把礼物送给你们每一个人。(展示先前出示的礼物——爆米花。)

  师:在分礼物前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师:你们看,这小小的玉米粒和这爆米花除了颜色,气味,味道之外还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思考“样子或形态”不同。

  (本环节设计意图:借此回顾之前总结的食物在由生变熟过程中颜色,气味,味道等会发生变化。并且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新的变化方面——形态或样子。提升学生对食物由生变熟过程中几个变化方面的认识。)

  师:那你们想知道一颗小小的玉米粒是怎么样变成一朵可爱的玉米花吗?这就留待课后大家思考吧。

  (课堂结尾留设疑问:大家想知道一颗小小的玉米粒怎么会变成一朵玉米花吗?给学生课后探究学习的空间。)

  师:请大家选出自己组里这堂课表现最出色的同学上来领取你们的礼物。附实验记录表:

  实验记录表(1)

  观察方法 生马铃薯 熟马铃薯 观察角度

  实验记录表(2)

  生玉米粒 烤的过程中 烤熟的玉米粒

  玉米粒的变化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知道多种植物种子的特点。

  2.在观看视频、配对游戏中自主了解种子不同的旅行方式。

  3.产生继续探究其它种子旅行方式的欲望。

  活动准备:

  1.根据图画书内容制作的动画课件。

  2.图画书《一粒种子的旅行》、种子实物若干、放大镜24个。

  活动过程:

  一、聊一聊旅行,导入活动。

  教师:孩子们,你们外出旅行过吗?是怎么去的?

  师:你们有的乘坐汽车、有的乘坐火车、还有的乘坐飞机去旅行。旅行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同地方的风景。有一群植物的种子也想去远处旅行,它们是谁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交流,知道植物种子的特点。

  1.分组观察。

  教师:请你们到后面的桌子上仔细认一认,有哪些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交流观察。

  教师:谁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种子,它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

  三、观看视频,自主了解种子的旅行方式。

  1.观看视频,自主学习。

  2.幼儿交流,播放视频。

  师:你看到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是怎么旅行的?

  3.教师:

  在植物世界中,种子们各有他们特殊的本领。有的借助风力旅行,有的借助弹力旅行,有的借助动物出租车去旅行。

  四、配对游戏,根据种子的特点选择旅行方式。

  1.介绍操作要求。

  2.操作。

  五、观看视频,拓展经验。

  1.观看水力旅行的视频。

  教师:其实自然界的植物除了运用风力旅行、弹力旅行、借助动物旅行,还有些植物会用特殊的方法去旅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活动:

  教师:鸭腱藤是怎么旅行的?这些种子真聪明,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旅行。那还有其它很多种子,它们又是怎么旅行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这本图画书里。图画书的名称是《一粒种子的旅行》。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再读一读这本图画书,了解更多关于种子旅行的秘密。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科学区投放《一粒种子的旅行》等关于种子旅行的图画书,幼儿继续阅读了解植物种子的秘密。

  2.生活活动:在散步等活动中,引导幼儿继续观察了解植物种子的特点及旅行方式。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名称:

  1、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塑料袋是不会腐烂和分解的。

  2、让幼儿知道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乱扔塑料袋。

  3、教育幼儿用纸袋或布袋装东西。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塑料袋人手一个。两盆花:在其中一盆花的泥底下有塑料袋,让幼儿观察。洗衣机一台。录象片:有关塑料袋造成的污染情况。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盆花比较,让幼儿知道塑料袋会污染土壤。

  这两盆花我们一样照料,为什么其中一盆死了?

  教师倒出死花花盆中的泥土让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浇的水被塑料袋拦住了,渗不到盆外去,泥土经常湿漉漉的,使花的根都烂掉了。而且,塑料袋对泥土还造成了污染,破坏了泥土的营养,花儿吸收不到好的营养,就死了。

  二、幼儿观看录像,引导幼儿发现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引导幼儿讨论:塑料袋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污染?

  小结:乱丢的塑料袋堵塞了水沟,河流,形成了水灾;动物吃了塑料袋死了;土壤被塑料袋污染了,植物也死了。

  三、儿参与小实验,进一步了解塑料袋是不会自行分解的。

  1、教师提出实验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我们把塑料袋和纸一起放进洗衣机的水里转,会怎样呢?

  2、幼儿讨论,根据幼儿自身的经验猜测结果。

  3、幼儿观察实验,发现纸很快变成碎削,塑料袋还是没有变化。

  四、师生共同总结,塑料袋不容易分解。

  引导幼儿讨论:怎样防止塑料袋污染环境?在生活中,我们要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或纸袋。用完的塑料袋不能乱丢,样放到垃圾箱中。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怎样防止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五、幼儿自己操作。

  让幼儿把防止塑料袋污染,保护环境的图片找出来,并放到认知区域中。

  活动反思:

  本节课课堂效果较好,预设目标基本达成。幼儿兴趣浓厚,跟我的配合很默契。幼儿对塑料袋的危害有了基本认识,并树立了初步的环保意识。

  小百科: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macromolecules),其抗形变能力中等,介于纤维和橡胶之间,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9-19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精选)科学教案08-17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11

科学教案(经典)10-02

科学教案(经典)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