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10篇(必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一、课文分析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为课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语言上简洁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有很强的节奏感。
2、 观察细致,抓住富有特征的春天景物,用朴实清新,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绘出了一幅幅春景图。
3、诗情画意相融合,作者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倾注于字里行间,赋予各种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
二、同多媒体技术的契合
《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朗读材料,可以运用音频欣赏课文朗读。
观察是写景的基础,可以运用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分析作家准确生动的.描写。再加上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直观 性、生动性,应该可以更高效率的组织好一堂课的教学。
三、教学设计
抓住课文特点 ,切合学生实际,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说明:
1、以读为主线 贯穿于教学过程,并注重读的方式的多样性
2、切合 所写景物的不同,注意分析方式的灵活性 。
春草图采用先朗读课文,再分析的传统方法;春花图采用学生先根据设定的情景口头作文(学生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要丰富些)再同课文相比较,从而领会课 文词句的内涵;春风图从不同角度写景,结构严谨,因而采用文本分析的方式;春雨图所写不是一时一地 之景 ,可以进行想象训练。
3、读写结合。及时运用所学到的方法、技巧来进行 作文片段练习,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语文教案 篇2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1、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体验生活中的童真童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同能力目标)
学习设想:课文是作者多自己童年往事的追忆,有无穷的孩童生活趣味,针对这一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细,有整体到局部,从故事内容、主题到写作手法、语言特色进行感知、感受、感悟,让学生勾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从而达到情感升华。
教学用具:电视机、多媒体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课件展示童年情景
2、 引入课文,板书课题
3、 出示学习目标(课件)
4、 作者简介(课件)
二、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合作探究)
1、散读课文 。(阅读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都讲了哪些童年往事?
3、试着概括一下这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并给它们加上小标题。
4、作者想我们展示她的童年生活,蕴含着什么思想感情?
5、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师抽学生汇报。
明确:
(2)装扮布娃娃、初学识字、自扎小辫、和表妹比唱歌、洗地板、帮妹妹退敌、夏天度假、春天怕梅雨……
(3)玩具风波、多彩童年、可爱玩伴、四季感受
(4)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
三、重难点探究
(一)对比手法的的理解
1、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有今昔对比,有自己感受与他人态度的对比,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分析一下。
2、 明确
(1)第1段与第3段,鲜明的对比留给人不尽的深思。
(2)第4段与第7段,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现在的孩子生活的单调枯燥形成鲜明的.对比。
(3)第11段与第3段,写自己童年没有雨鞋而在梅雨季节的痛苦状况与今天的儿子给他买雨鞋进行“撅嘴跺脚”对比。
(4) 第5段,刚识几个字的我读精装英汉大字典的自我陶醉与行人的捂嘴而校;自己梳妆打扮觉得漂亮极了与妈妈等人的“前俯后仰”“差点背过气去”。这里将自己的感受与旁观者的反应对比,更突出我的稚憨可爱。
(二)幽默生动的语言
1、本文语调诙谐,真切地写出了童年心情,充满童趣,请从文中找出来。
2、结合课本38页练习分析。
四、思路拓展
1、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作者爱劳动的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对他今后有何影响?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五、布置作业
1、配套练习
2、小作文 《童年往事》
六、板书设计
一、玩耍的乐趣
二、自豪的往事
三、可爱的玩伴
四、四季的感受
【教学总结】
记叙怎样做到生动,特别是在叙事时怎样做到生动,这是我们时常思考的问题。我们时常说,一个好故事让有的人一讲,就变得了无趣味,没有生动可言,这大约是不会叙事的缘故。
我们先来读一读舒婷《童年絮味》中的第一段:
“童年的玩具只有一个布娃娃,她的塑胶面具很快就损坏剥落,剩下一个光秃秃扁平的布脑袋。我只好用铅笔、纲笔、彩笔为它整容,随心所欲描绘鬈曲的睫毛、整齐的刘海、鲜红的樱桃小口。我怀中的宠物因此面目常新。我还搜遍外婆的针线箧,寻出碎布头,做小帽子做超短裙,甚到做了一件游泳衣。我的妹妹羡慕极了,她也有一个极不成形的小布娃,为央救我也给打扮打扮,主动勤奋地给我的洋娃娃洗澡。结果我的可怜的娇滴滴的小美人,真正成了一个湿漉漉的细糠,吊在晾衣绳上晃荡。那几天妹妹畏畏缩缩小老鼠一样,我脸上自然是雷霆万钧。”
这里是回忆性地叙述儿时为玩具——布娃娃“整容”的事儿。作者为了使简单的叙述摇曳多姿,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视角:首先是从自己的视角去叙述如何地给布娃娃打扮,然后是从妹妹的视角写妹妹求她为自己的的洋娃娃进行整容,而“主动勤奋地给我的洋娃娃洗澡。结果我的`可怜的娇滴滴的小美人,真正成了一个湿漉漉的细糠”。写同样的事,从两个不同的视角写,就让故事丰满起来。所以,我们叙述同样一个事情的时候,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写,那远比只从一个角度叙述丰富得多。由此看来,叙述角度选择是让故事丰满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或是技法。
为给布娃娃“整容”是很多小姑娘所做的事儿,在这“整容”的过程里,多半反映出小姑娘的玩皮与天真,爱好与情趣,似乎也从中看出小姑娘的审美观来。一个简单的很差劲的布娃娃,如果小姑娘对它很鄙视,这当然也是一种情感态度,也是真实的态度。如果仅是这样去写,就没有什么趣味可言。本来,对简单的差劲的布娃娃的鄙视,是一种常态的情感。然而,作者却对它表现出具大的兴趣与偏好,没有嫌弃它,反而是十分地爱惜它,而且还认真地为它整容。这样写来,就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我倒要看看你是如何为这布娃娃整容的。我们叙事时叙什么,从哪个方面叙述它,这是一个选材的问题。我们常说选材要新,或是从不新的材中创出新来,读了这一段文字是或许有某些启示的。
要做到叙述的有味,有可读性,当然是要靠语言了。叙述的语言是要具体生动形象的。这一段文字的语言就很有特色。“我”为布娃娃“整容”,这是相当严肃的事情,可是“我”做起来却是“随心所欲”;既是“整容”,那就是为它修饰容貌,把布娃娃打扮得相当好看,可是“随心所欲”地把它打扮得“面目常新”,只能说布娃娃的美是符合儿时的审美趣味了。本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在自己的专注态度中却是“随心所欲”地做着,一个“损坏剥落”的布娃娃,却如此随意地打扮得“面目常新”,读起来不人不让人觉得有味。这味从哪里来呢?来自于作者的语言使用。一般地看来,这几个词很有“用词不当”之嫌,但是就是在这用词不当中使二者形成极度的反差。本是这样做事是很随意的,却用很庄重的语言,就形成了荒谬,而这种荒谬里便隐藏着诙谐的趣味。对于这一点,我们从妹妹“主动勤奋”地给洋娃洗澡,却把它变成了“一袋湿漉漉的细糠”也可以看出来。
使描绘语言有味,生动、具体、形象是必不可少的。你看,“我的可怜的娇滴滴的小美人”——洋娃娃——变成了“一袋湿漉漉的细糠,吊在晾衣绳上晃荡”,这多形象呀。而“主动勤奋”地把事做坏后的妹妹几天都“畏畏缩缩”跟小老鼠一样,“我”又是“雷霆万钧”的样子,这又多形象呀。看来,要使描绘的语有味,非在生动、具体、形象方面下功夫不可,而这种功夫重又在语言的使用上。用反差强烈的词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秋天树木的变化,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表演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朗读,理解桦树的对话。
教具准备:
课件。(枫树、桦树、小兔)头饰,松叶,奖品。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真高兴和你们认识,一走近你们,我就发现我们班的孩子真漂亮!(营造一轻松的`课堂气氛)一下,我姓薛,单名一个芳……我也想认识一下你们,一下吧?也可以把你的好朋友介绍给我认识……刚才我们这一番交流,这种形式叫什么?(学生自由说的很多,如交谈、勾通、谈话,对话等等)
板书:对话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学生:喜欢)听说过或见过会说话的树吗?今天老师就讲一个童话故事,故事的小动物啊!小树啊!都和我们一样活泼可爱,会说话还会脱衣服呢!你们说奇怪吗?故事的名字叫“小兔和树的对话”
板书:小兔和树的对话
齐读课题。
师:我们带着问题听故事,我要看看哪个孩子最聪明、最爱回答问题、最善于思考、解决问题。
师范读课文,学生闭目听故事。
师:你们想不想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初读课文。(配音;放轻音乐)
1、检查生字词。
师:本课的生词看大家是不是能认识。
树 减 蒸发 蹦 奇怪 针
师:试试是不是会读(学生自由读)会了吗?老师不信再试看。
指名读---开火车读。
自由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引导学生理解“蒸发”“奇怪”。
2、检查朗读。
(1) 指名读
(2) 评议朗读(你觉得他(她)读和怎么样?)
(3) 评议后再读(配音)
3、自由解决提出的问题。
重点感悟。
(一)出示课件1
师:这幅图讲的是哪段的内容?(指名读读)
师:小桦树真的是在脱衣服吗?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自由说。
师: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说(t冬天,地里的土冻了,根很难吸收水分,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平安过冬,必须把叶子脱掉)
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
(二)出示课件2
师:小兔知道了这些后很高兴,就蹦蹦跳跳往前跑,它看到松树爷爷是怎么样的呢?(学生自由说)
边看课件边想问题。
师:松树爷爷为什么没有像桦树一样脱叶子呢?--指多名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
边观察松叶边说你所知道的松叶的样子。
师:你知道什么是保护膜吗?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有保护膜?---学生自由说如:西红柿、苹果等。
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知识?---自由说。
(三)出示课件3(三者的对话)
自由读:同位互读。
自由找最好的朋友或同位带头饰表演这个故事。
表扬并颁发最佳表演奖。
(四)出示课件4(思考题)
到了秋天桦树的叶子为什么脱落,松树的叶子为什么没有落?你还见过哪些的叶子到时了秋天会掉叶子?
扩展活动
把你今天学到的东西告诉你亲人。
画一幅秋天风景图
语文教案 篇4
要求
1.培养与人交往要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2.学习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积累表示诚实守信的成语。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重点
难点1.学习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
2.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学习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
2.积累成语。
3.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一 语海畅游
1.我会连。
(1)读读词语,理解意思。
(2)独立连线。
(3)投影,集体订正。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练习正确使用冒号和引号。)
(1)读句子,自己练习加标点符号。
(2)和同桌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加。
(3)投影,集体读一读。
圆圆摇摇头说:“明年,我该上小学啦!”
林林诚心诚意地说:“那我一定托人把龙眼捎给你。”
二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积累诚实守信的成语。
(1)读词语。
(2)理解词语的意思。
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一致。 诚心诚意:心意很真诚。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坚持不懈: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 表里如一:形容思想和言行完全一致。
竭尽全力:用尽全部力量。 孜孜不倦:非常勤奋,不知疲倦。
坚韧不拔: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光明磊落:形容没有私心,胸怀坦荡。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脚踏实地:形容做事踏实认真。 业精于勤:只有勤奋,学业才能精进。
(3)抄写成语。
三 阅读平台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默读短文,回答问题。
(2)朗读短文,把读正确、读通顺。
(3)带着问题,再读短文。
(4)组织讨论。
①周处除害有功,为什么乡亲们反倒希望他死呢?
②后来,他经过深思明白了什么,又是怎样去做的?
1.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按一定的顺序描述自己。
一 能说会道
1.读题目: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
2.明确要求。
(1)说说不同年龄段的自己。
(2)注意观察照片,说说现在和小时候的你有什么不同。
(3)展开想象,说说十年后你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3.分小组交流。
4.指名说,师生共同评价。
二 笔下生辉
1.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1)认真观察照片或镜子中的你,重点观察外貌、姿态和表情。
(2)按顺序描述自己。
(3)展开想象:十年后的你又是什么样子,在做什么?
2.选择其中一个年龄段的你,写下来。
3.读读自己的习作,征求老师、同学的意见,再进行修改。
例文:
照 片
我有一张骑在马上的照片。那是去年国庆节时,我们一家人去康西草原玩儿时照的。
照片上的`我穿着白色的夹克,深蓝色的裤子,骑在一匹高大的棕色的马上,正兴高采烈地欣赏着美丽的大草原。你看,我多神气呀!照片上,草原绿绿的,一望无际,在我的周围还有一些模模糊糊的骑马人。当时照相的人很多,我摆好了姿势,等了好长时间,才算照了这张照片。看着照片,草原上欢乐的景象又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喜欢康西大草原,也十分喜欢我的这张照片。你看,照片上的我是不是很帅?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字词,会写生字“正”、“五”,理解“徐徐”之意;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知道升国旗时该做什么。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写生字“正”、“五”;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徐徐”之意;借助文中的语言表达升国旗时该做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词语导入
第一组:起 升起 起立 (感知组词的规律,起放在前面或者后面不同的位置,组成不同的词语,有着不同的意思,从而感受语言的丰富性)
引导学生用“起”字组词 (起床、起来、一起等,同时点一点“起”的位置)
第二组:多么 我们 向着 望着(引导学生读好轻声词)
第三组:国旗 国歌 升国旗 唱国歌
第四组:中国 祖国
师问:我们的祖国是什么?(中国)出示句子:我们的祖国是中国,引导学生读一读,这句话还可以反过来说,出示句子: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引导学生把两句话读一读,体会语言的'妙用。
第五组:国旗 五星红旗
(引导学生读一读,接着让他们模仿刚才的句式说一说,要求学生把句子说完整。)
二、品悟课文
1、开火车分行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即可(评价语:1正确流利,声音响亮;2你读得这么好,大家都在认真地听呢;3没关系,课文才学,老师相信你课后多读几遍后也一定能够读正确、流利。
2、齐读课文
过渡:课文读起来很简单,但你是否真的读懂了呢?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考考大家。
1、 升国旗时我们该怎样?
预设1:我们立正 出示句子:向着国旗,我们立正(齐读,读准后鼻音“正”)
预设2:我们敬礼 出示句子:望着国旗,我们敬礼。(齐读,读准后鼻音“敬”)
预设3:看着国旗 师:儿歌中是用了哪一个词语,也是看的意思?(望着)出示句子:望着国旗,我们敬礼。(齐读)
4国旗是怎样升起的?(预设:慢慢地升起)文章中是用了哪个词语?(徐徐,徐徐就是慢慢地意思,因此在读这句话时要读得稍微慢一些,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5播放升国旗的视频
6视频中的国旗徐徐升起(出示词语:徐徐升起),迎着微风飘扬,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多么美丽啊!出示句子:迎风飘扬,多么美丽(读准“迎风”二字,指名读,师范读,男女赛读)
7,要求学生拿起书本,再读儿歌(师生对读)
8尝试背诵:
望着 ,我们
(1)指名背诵 (2)全班背诵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带拼音):正 五 引导学生读一读,读准确,正后鼻音,五是整体认读音节
2学生观察“正”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并说说注意点
师:正字很有趣,由横和竖组成,上横短,下横长,竖在竖中线,第4笔的竖要对齐第一笔的横。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描红仿写,师巡视(写字儿歌念一念,注意要点说一说)
5展示评价
6教学“五”字方法同上(“五”字要点:上横短下横长,横折在横中线,竖略倾斜)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10个生字,重点指导“序”的书写;结合理解“争执、面红耳赤、相应”等词语的意思,辨析“发现、发明”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说说麦布里奇把奔跑的马拍下来的方法,并能借助提示简单说说拍照的原因。
3、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并通过资料补充初步了解电影产生的原理,知道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细心观察、不断研究。
课前预习:
1、给带点字注音。
争执( ) 木桩( ) 相应( ) 结在快门上( )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着地 一侧
3、认真抄写“绊断、惊讶”,注意看清带点字的偏旁。
4、朗读课文,圈出文中出现的国名、人名,并读准字音。
课内落实(教学过程):
一、反馈预习,揭示课题。
1、反馈预习,朗读国名、人名词卡。(指名读??齐读)
出示:美国 两个年轻人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朗读关注字音、词组内的逻辑停顿。)
2、提出疑问,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3、理解课题中“活”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重点。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思考:照片是怎么拍的?照片上的'马又是怎么跑起来的?找到相关的小节,做上记号。
2、交流反馈。
三、学习3、4节,了解拍照片的方法及马“活”了的原因。
1、学习第3节,了解拍照片的方法。
(1) 自由朗读:划出具体描写方法的句子,读得正确、流利。
(反馈时注意正音“一侧 相应 木桩 系 结”)
(2)默读:边读边画拍照过程。
(理解“一字排开、相应”);
(3)借助简笔画,用上“先……接着……再……最后……”复述拍照方法。(个别说?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时关注表达的顺序、关键的要素、词义的理解是否正确)
2、学习第4节,初步了解马“活”了的原因。
(1) 引读第4节,引导学生质疑。
(交流板书时随机指导“序”的笔画、笔顺)
(2) 补充资料或边演示边解说“视觉暂留”。
(3) 借助板书完整地说说马“活”了的原因。
四、学习第1节,了解拍照的原因。
过渡:麦布里奇拍照的想法缘于美国小酒店里两个年轻人的争执。
(板书:“争执”,随机正音)
1、指名读第1节:找找两个年轻人争执的具体内容。
(随机正音“着地”,反馈“着”的意思。)
2、联系理解“争执”。
3、抓住“面红耳赤”朗读体会两个年轻人争执得很激烈。
4、借助提示,尝试概括拍照的原因。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听说了 ,感到很好奇,他决定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
五、整体回顾课文内容,通过辨析词义,体悟文章主旨。
1、借助板书引读3、4、5节。
2、辨析“发现、发明”。
(1)联系第4节“碰巧”一词,理解“发现”的事物、规律、现象是原来就存在的,具有偶然性。
(2)联系生活、补充资料(电影的发明)理解“发明”的新事物、新方法先前是不存在的。
3、用上“发现、发明”这两个词语说说文章给你的启示。
课后练习:
1、选词填空:课后“词句活动室”。
2、填空。
(1)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听说了 ,感到
好奇,他决定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
(2)照片上的马活起来了是因为 。
3、用上“发现、发明”这两个词语写写文章给你的启示。
(注:带的为选做作业。)
附板书:
7、照片上的马活了
美国 两个年轻人 争执
拍照: 先……接着……再……最后……
发现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
(视觉暂留)
按顺序、快速拉动 马活了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发明电影
语文教案 篇7
预习篇
一、学习本课7个会写字,12个会认字.
二、书写指导.
吓:左右结构,共6画.书写时注意笔顺规则,“口字旁”不要写成“口”,这个字也是形声字,识记的时候可以按照形声字的规律识记.
怕:左右结构,共8画.“竖心旁”的笔顺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书写时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不要左大右小.
象:笔画较多,共11画.笔顺是撇、横撇、竖、横折、横、撇、弯勾、撇、撇、撇、捺.
三、阅读课文,完成练习.(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汉语拼音代替)
1.全文共有____________个自然段,____________幅图,讲了________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____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事实的`事.
2.“咕咚”到底是什么呢?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课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要求会认的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会写本课的7个生字,做到工整美观,结构合理,能够运用所学汉字组词,造句.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成熟的水果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会直接从树上落下来.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咕咚》,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联系生活实际,感知兔子没有经过自己的验证就被所谓的“咕咚”吓到了的故事,领悟盲目跟从的后果.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识记12个会认字,7个会写字.
【教学难点】
掌握遇事要勇于探索、追求事实的原则.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字卡、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随文识字,理解字词大意.
3.知道什么是“咕咚”.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
4、开火车读生字。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识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给大家提示一下。
2、重点指导:贴、街、转、闹
(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握结构。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3)转字最后一点也是难点。
(4)闹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市”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一、畅谈春节,导入新课。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
3、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研读课文,了解各种传统节日。
1、汇报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1、了解春节。
(1)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2)观看春节的喜庆场面。
(3)说说春节还有哪些活动?
吃年夜饭、贴倒福、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戚。
(4)闯年关活动
第一关:年的故事谁来闯关?
第二关: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说出一首和春节有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2、元宵节
(1)元宵节:看花灯
(2)说说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3、清明节
(1)清明节: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主要准备些什么?怎么做?
4、端午节
(1)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2)观看赛龙舟的场面。
(3)指导朗读,读出喜庆的语气。
5、乞巧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
6、中秋节
(1)说说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2)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
7、重阳节
(1)讲解重阳节的习俗。
(2)教育学生学会尊敬长辈。
四、再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五、拓展延伸。
1、说说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2、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主要的庆祝活动?
3、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哪些节日是有民族之分的?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财富,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
七、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集体讨论,小组相互补充。教师给予相应的评价,教师小结进入课题。
2.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丝绸之路》,看了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引导:什么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国人称为“丝绸之国”,中国丝绸在外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小结: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所付出的艰辛,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____”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五、口语训练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认真写好铅笔字。
2、熟记4条成语。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4、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认真写好铅笔字。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二、教具准备:字典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四人小组读资料《庄稼的保护神》,遇到生字,,在书上注上拼音。
(2)四人小组选派一名学生朗读,
(3)在学生读资料时,检查“粘住小虫,卷入口中,常常是百发百中”这一句中两个“中”读音是否准确。(第一个“中”读第一声,表示里面的意思;第二个“中”读第四声,表示逮住了目标。)
(4)巩固练习。
小明中一回家就听说爸爸中奖了。
在“警察和小偷”的游戏中,谁中枪了?
(5)练习朗读短文。
自由练习读,指名读,集体读。
(6)指导看漫画,说一说这漫画画了什么?
(7)指导看漫画,你有什么想法?它主要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8)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
(9)把你刚才说的,再用几句话写下来,看谁写的语句最通顺,最连贯。
三、作业设计:
1、背诵4条成语。
2、完成写话。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熟记4条成语。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二、教具准备:
水彩笔 白纸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依次认读生字。
(2)教师范写,讲述写字技巧。
(“丽”字的.长横要盖住下面部分;“言”字的第一笔要写得平而长,下面的部分要写得窄一些。“互”的最后一横略长一些,把这个字托住。)
3、练习。
学生按照要求认真地练习描红和临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随时纠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 反馈。
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进行评讲,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第三题
1、熟记4条成语
2、看图,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披星戴月:披着星光,头戴月亮。
烘云托月:绘画时通过渲染云朵来衬托出月亮。比喻写作时通过侧面描写来突出重点和主题。
3、练习。
学生自由练习读,要读正确。
齐读、背诵。
4、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月”字的成语?
(日积月累 花好月圆 花前月下 日新月异------)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请你说说你知道哪些交通工具的名称?
(2)未来的工具会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象中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3)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画一画,并给自己所画的交通工具起一个形象的好听的名字。
(4)写几句介绍一下自己理想中的交通工具。(就写在画的旁边)
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请学生拿出自己的画上台介绍一下理想中的交通工具的颜色、构造、优点等。
(6)评选“最佳创意奖”。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优秀教案02-24
语文天地教案01-05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园地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