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范例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1、说说书写时的注意
2、教师范写“柳、蜓”等字
3、学生每个生字写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三两段,感受课文描绘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
教育科学出版社“注。提”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十二课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
儿童对动物的喜爱仿佛是与生俱来的,这便为他们学习本课提供了情感、态度方面的支持。并且学生通过玩具、电视、书籍、图片等对大熊猫有些了解。另外,学生对学习注音课文也掌握了一些方法,为学习课文内容提供了保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贯彻了课改理念,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新知有较强的期待。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大熊猫的可爱和它的生活习性。本文语言浅显、易懂、富有知识性与趣味性。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内涵的基础上,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并且根据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孩子身边的一景一物,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使学生受到美育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三、教学目标
1、会认读“耳、爪、竹、找、活、园”等九个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运用“珍贵”、“喜爱”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巧设闯三关,合作感悟课文内容,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4、根据学生实际生活的认知能力,拓展延伸,讲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在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合作练说、登台赛讲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大自然和动物的喜爱之情和保护之意。
四、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教学设计利用图片、录像、玩具、资料等激发学生情趣,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亢奋之中。并且充分利用学校选聘小解说员这一课程资源,以课文内容为载体,结合搜集的信息,以过关活动贯穿始终,旨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
五、教学策略的选择
1、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参与意识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理念,利用学校大队部举办图片展的契机,以竞聘小解说员为线索,以教材为载体,以闯关为活动内容,创设了一个充满情趣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情趣盎然中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语言交流、情感交流,激发了学生不尽的学习热情。
2、注重学法引导,发展学生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的设计贯彻了新的课改理念,注重了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注重了学法引路。如:学字的方法,朗读的方法,观察事物的方法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已知的学习方法学习新知,使“学会”变“会学”,让学生掌握知识创新的金钥匙。
3、体现人文气息,注重情感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理解课文时,设计了闯三关:第一关,文字关;第二关,朗读关;第三关,解说关。学生每闯一关,都会感到信心倍增。三关连过,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挖掘出了语文教材的人文底蕴,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
4、重视情感体验,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论述语文课程的基础理念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此,本节课设计的训练内容,重视情感体验,发展学生思维;重视朗读方法,打下语文实践的基础;联系生活拓展,打下个性创造的基础。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放录像,学生自由谈感受。
2、在师生谈话中,揭示课题。
(根据孩子们喜欢动物的天性,通过播放录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并通过自由表述,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顺利学习新课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学法引路,合作感悟
公布招聘小解说员的消息及当小解说员必闯的三关。
(充分利用“学校招聘小解说员”这一课程资源,创造性的设计活动,把学生带到活动情境中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并通过师生共议产生必闯的`三关。)
1、闯第一关:生字关
(1)小组内自选方法学习生字。
可以自学,也可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习。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识字,并利用字卡在组内互学互考,给字组词作动作等,加深对字的记忆和理解。
(2)小老师检查认读情况。
请班级中识字最多的同学当小老师,利用小组接力读和指名读的方法,检查字的认读情况。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字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自选形式,在阅读中,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自学应学会的字。)
2、闯第二关:朗读关
(1)学法引导:师生谈话,共同回忆朗读课文的方法。
(2)自由读,整体感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分段读,师生评议,进行朗读指导。
(4)选择读,个体感悟,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然段去朗读,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补充说、评价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挑战读,展示自我,可以两个小组选代表挑战读,也可以两个小组集体挑战读。
(6)欣赏读,美感熏陶,边观看大熊猫的录像,边听朗读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多种形式的朗读,就是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思维碰撞、再创造的过程。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3、闯第三关:解说关
(1)点拨方法:样子(先整体后部分)、习性(抓特点)
解说方法:面向听众,态度自然大方,有前言和结束语等。
(2)组内练说,生生互动。
按照点拨方法在组内练说介绍大熊猫,通过生生互动达到整体参与,人人争取在竞聘中获胜。
(3)推选试说,师生评议。
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试说,师生共同评议,促进解说水平的提高。
(4)超越文本,表演说。
综合学生搜集到的有关大熊猫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大熊猫。
(5)联系生活,扩展说。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这节课学到的有关知识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从点拨观察事物和解说的方法、引导解说技巧入手进行组内练说,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并通过个体试说、共同评价,既提高了解说水平,又增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亲近自然,情感升华
1、对大熊猫说一句话,表达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2、成立保护动物小分队,举行签名仪式。
(关心自然和生命,是一种极为高尚的品德。关心就是爱,关心就是美。让学生带着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自由表达对动物的关爱,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第二课时
1、进行基础知识的综合训练。
2、指导朗读。
3、背诵课文。
4、指导学习课外阅读31课《小虾》。
七、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大熊猫的信息和图片。
2、录像、投影、字卡。
3、大熊猫玩具。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绝句》为诗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著名的唐诗,学生都会背诵。教学时,关键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情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像。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过许多李白的诗,现在,咱们开一个李白诗会,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愿意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齐读。
2、解题
谁能讲一讲课题的意思?
庐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
你见过瀑布吗?(出示挂图)
学习生字:瀑。
3、小结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精读《望庐山瀑布》。
1、指名读古诗。
2、小组讨论,说说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师生交流:(每句诗都先请学生来说,教师只做适当指导)
⑴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什么意思?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⑵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是什么意思?
远。
“川”是什么意思?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挂前川,瀑布挂在山的前面。“挂”字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⑶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什么意思?
飞泻的水流。
“直下”是什么意思?
“直下”是直泻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什么意思?
“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⑷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是什么意思?
疑,可能是,怀疑。
“银河”是什么意思?
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现出的由许多恒星组成的白色光带,看上去像银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么?
落,这里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九天”是什么意思?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这里指天的最高处。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4、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你认为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5、练习朗读、背诵。
6、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谁能将这样巨大的瀑布挂起来呢?只有大自然。在这句诗里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颂。细细品味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总结(欣赏录像)
四、作业
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幅庐山的瀑布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绝句》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你们知道他吗?
2、解题
这是作者对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景物的描写。
二、精读《绝句》
1、教师范读。
2、这首古诗写了什么?
3、利用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方法来学习《绝句》这首诗。复习
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读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借
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这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弄懂→串联、整理说出诗句的意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4、小组学习,教师点拨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5、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
6、指导朗读
注意停顿,要读出诗的韵味来;注意轻重音,要读出感情。
7、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三、总结
四、作业
你能用一幅图描绘出《绝句》的意境吗?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2个偏旁“八、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问话的句子。
2、训练学生说话能力。
3、通过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形象思维,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一图上的动物和文中的12个生字,学习句子词语。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
猜谜语(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激趣导入,学习生字
(一) 森林里,小动物们要进行一次特殊的比赛,它们想请我们一(3)班的小朋友当评委,你们愿意吗?(播放运动员进行曲,课件出示图片和带拼音的动物名字。)
和你最喜欢的几个动物朋友打声招呼吧!
1、找找你喜欢的动物拼一拼它们的'名字。(
2、火车认读词语,注意正音。
3、去掉图片和拼音认读词语。
4、出示要求会认读的生字。(猴、松、鼠、公、鸭,其中新认的偏旁“八、鸟”用红笔写)
(二)小动物们到我们班里来要开展的是什么活动呢?(小黑板出示带拼音课题)
过渡:请小评委们仔细看看,这些小动物的尾巴都是怎么样的? (学生畅所欲言,训练说话能力。在说中学习生字“短、把、最、扁”)
学文识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读,同桌对读,互相正音。)
过渡:小动物们分成两组比尾巴,你知道是哪两组吗?
你想参加哪一组的活动呢?(以多数学生的意见为主)
(二)细读课文,学习字词句。(可以先学一、二小节,也可以先学三、四小节)
1、学习一、二小节。
(1) 说说猴子、兔子、松鼠它们分别提出怎么比尾巴?引出问句。
(2) 试读问句,教师点拨。(第一句重点指导)
(3) 看图试回答每个问题。(你是评委你来说说谁的尾巴。。。。?)
(4) 采用赛度读形式朗读课文。
(同桌对读;分组赛读;男女生对读;自愿请朋友对读,互相正音)
3、师生对读。
4、学习课文第三、四节。
(1) 说说“公鸡、鸭子、孔雀”它们会提出怎样比尾巴?
(2) 采用赛读形式朗读课文。(分组赛读;男女生对读;自愿请朋友对读,互相正音)
(3) 分组对读三、四节
过渡:小动物们比完赛,都去休息了,我们打开课本来读读课文吧!
整体感知课文。
过渡:小动物们休息回来了,咱们去看看吧!
游戏:贴尾巴、名字(出示六种没有尾巴的动物)
小动物们真贪玩,把尾巴丢了,这可怎么办啊?咱们帮它们找找吧!
生字复习(含拓展)
比一比 尾巴 长短 扁扁的 一把伞 最好 老公公
拓展延伸:(课件出示牛、妈、鱼三种尾巴)
看比赛的时候,老师捡到了三条尾巴,是谁那么粗心把尾巴丢了呢?你来动动脑筋把它送回去好吗?(学生根据课外得到的知识,自由发言。)
小动物们的尾巴都长的不一样,它们到底有什么用处呢,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咱们下节课再来研究,好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曾有人错误地认为,既然课堂是生成的,课程改革后应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孰不知,没有备课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
——特级教师徐斌
教师的备课观念需要强力杀毒
提到备课,有些老师往往与“写教案”相混淆,其实二者不是一回事。但是当前很多学校老师为了应付上级教学检查,书都来不及去读,就照着教案书去抄,
教师的备课书写工整,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及教后小记都书写得很“认真”,且有一定的超前量(有的课未教到,教后小记已写上)。甚至有些老师直接到上照搬一些名师的教学设计或者现成的教案,完全没有把学生放在眼里,上课依然是我行我素,真有“我的课堂我做主”的味道。老师付出的劳动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显然不成正比例。明显感觉到教师的备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为了给检查的,并不是为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备课的。
教师的备课观念需要升级更新
备课≠写教案
最早隐性备课的说法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提出的。他认为显性备课是指写教案,而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备课。显然,隐性备课比显性备课重要得多。
关于备课我们有一个经典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教师备课之真谛。隐性备课是一个教师的“内功”,有时是看不到的,也无法形诸于文字。“内功”好的人即文化修养高,悟性好,教学经验丰富的人,花的时间会短的多,效率也会高很多。
策 略
我认为有隐性备课以下几个策略:
一、熟读课文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拿到一文章,老师也要像学生一样提前预习,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抓住课文的重难点,有时遇到不确定的地方,一定要去查找资料,弄明白了,这样在课堂上才会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乱。
二、朗读课文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说过:“讲解是死的,朗读是活的;读赋予作品生命力;一个精彩的朗读,能让学生理解一半的内容……”要求学生去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活,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因此,教师自己一定要把课文读活,读三到五遍,读己的味道来。
三、读透课文
读透课文,也就是要充分解读文本,正确领会文章所展现出的遣词造句的精妙,布局谋的用意,细细推敲锤炼文字的独具匠心,细细琢磨文章,找准切入点,以便能够引领学生感悟文本,学习运用。因为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有怎样的高度,就会引领学生登上怎样的高度。
四、读宽课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培养学生信息,自己首先要有这种能力,如了解课文背景,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作品分析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资料,教师都要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只有做到心中无疑,才能胸有成竹地帮学生释疑,面对课堂上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才不会责怪这个学生多事呀,有时这种声音也会带给你不一样的精彩的。
五、选择教法
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方法也要“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实际,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是联系生活热点,还是用理论讲述,是用多媒体,还是简单用语言创设情境,这些都要考虑。教师选择的教法要符合学生和文本特点,这样,学生学地轻松,教师教地顺心。
六、共享互助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单单一个人的智慧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上,我们要学会共享互助。有时一个教学上的问题,怎么想都想不通,这时候,如果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商量、讨论,有时会让你茅塞顿开的。看到一名为《一节失败的好课》的文章,里面就讲到这位老师的公开课没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教,而是完全跑到另一条路上了,但在这条不一样的路上,却发现了平日很难发现的精彩,学生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多听听别人的课,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只要你善于观察,你一定会从中学点什么。
我会把那位历史老师的话——上课用了半小时,备课用了一辈子作为我的座右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说课堂教学是不断有新火花出现的动态生成过程,但只有坚持了隐性备课,教师的课堂实施能力才有所提高,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生命力,我想这样的备课才是真正有效的备课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引导交流,启动情感。
1.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画的画,请一两位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树,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喜欢的树长在哪里,长得什么样,为什么喜欢它。
2.小组交流活动:我喜欢的一棵树。
3.配合优美的乐曲,教师课件出示插图导入新课,用甜美的声音朗读《杨树之歌》。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初读诗歌。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2.学生自由展示,教师听读正音,相机引导认字。要求:选读自己读得最流利的小节,可以个人读,也可以合作读。
三、品赏朗读,体验意境,领悟情感。
(一)品赏第1小节。
1.教师语言渲染:“杨树长在蓝蓝的天底下,他们的根扎在绿色的大地上,多么像一位位精神抖擞的小伙子哟!你们听,他们在风中唱起了歌。”
课件展示杨树摇头晃脑边笑边唱的.动画形象。
读一读第1小节,读出杨树的快乐心情,怎么快乐就怎么读。
2.学生自由展示。
教师引导:把自己想像成一棵快乐的杨树,读出快乐的感觉。
教师关注学生朗读时的情感态度,鼓励带表情读,比较朗读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及时鼓励。要注意学生朗读时对“哗啦啦、欢快、响亮、悄悄地”等词语的个性化处理,不必强求一致。
3.教师用鼓励的语言引导:小杨树们,配上动作表演读,读出你们快乐的感觉吧!
(二)品赏第2小节。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体会诗歌意境:“请大家欣赏一下课文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2.播放一段悠扬的轻音乐,教师引导:闭上你的眼睛,想像你就是图上的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或者就是你自己,来到了大杨树下,做着你喜欢的事情,听听杨树快乐的歌。
3.听到杨树的歌了吗?他的歌里唱什么,怎么唱?小组互相说一说后大班交流。
4.多种形式读第2小节:教师引读。小组读。个人读。比赛读。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本小节明快的节奏和喜爱杨树的感情。
5.结合看图和朗读理解“聊家常、悠闲”的意思。可想像:老奶奶在聊什么?引导观察:老爷爷下棋时心情怎样?你平时做什么事情感到心情最轻松?
6.再读第2小节,想一想: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会对大叶杨说什么?
(三)品赏第3小节。
1.轻声读第3小节,展开想像,读完后说说你觉得诗中写的什么最美?
2.把你读诗时想像到的用油画棒画一幅简笔画。
3.利用投影仪交流:展示并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上的景物。
4.引导学生美美地读一读第3小节。
5.积累词语:金色的()翠绿的()金黄的()
四、感情诵读,升华情感。
1.教师语言渲染:“孩子们,许许多多的大叶杨美化了我们的环境,他们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我们再一起有感情地读读《杨树之歌》,表示我们对他们的热爱吧!”
2.配乐朗诵。
五、编一编:
鼓励学生课后再听听自己喜欢的树在唱什么歌,写下来,或者,把自己编的大叶杨的歌词写下来。
六、巩固认字,指导写字。
本课要认的字较少,教师可引导互检。宜在写字指导上下功夫。学生观察写字,自评互评,教师再作示范。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再现自己的真实交际情境,选取自己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材料,具体描述人物,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2.训练学生根据习作要求修改作文的能力。
课前教学
本次习作的前一个星期,向全班学生公布汇编《家乡名人谱》的计划。引导学生自由组合,利用课余深入社会生活,寻找、了解或拜访地方上(身边)的“名人”,并 做好活动记录。有条件的,可以拍摄图片或录像,然后要求每位学生根据活动经历和感受。选择“名人”最突出的事迹进行简要概括,形成文字介绍资料,并配上图片(照片),制成图文并茂的“名人档案卡”,为汇编《家乡名人谱》作材料准备。
制作“名人档案卡”内容要求除基本情况外,还要介绍清楚“名人”的职业及在哪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教学过程
一、激活表象联系,明确习作指向
(一)明确习作内容与要求
1.指导学生阅读《习作6》,并通过问题启发:读了《习作6》,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引导学生发表对这次习作内容和要求的看法,着重谈谈自己对名人的理解,自己心目中的“名人”有哪些。
(二)讨论交流,确定写作对象
1.导语提示,激活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联系:前一段时间,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多种途径,走访了家乡的一些“名人”,并制作了“名人档案卡”,有的还拍摄了 有价值的影像资料。据了解,大家做得都很出色。现在大家可以相互欣赏“名人档案卡”,分享劳动成果,然后各自根据“档案卡”资料,简要介绍自己心目中的“名人”。
(介绍要求:①介绍清楚“名人”的`职业及突出成就;②介绍不拘形式,可用图片(录像)展示,也可绘声绘色模拟演示;③选取一个访谈片段,但内容必须简要且最令人感动或你最想让别人了解的。)
2.小组内交流和介绍。
①先相互传阅“档案卡”,再依次作简要介绍。
②每组推选1人,准备在班内展示介绍。
3.班内交流和介绍。
(各组代表依次向全班同学展示和介绍,教师相机引导评议介绍情况,并作适当提示和小结,让学生在互动对话中初步领悟描述人物的基本要领。对访谈式介绍,注意引导对言语神情的评议;对资料影像展示介绍,注意引导对内容的评议……)
二、寓导于练,强化习得
(一)由练说导向练写
1.引导学生将介绍的内容写下来。
(要求:要进一步把“名人”的事例介绍具体,尽量能够再现交际中经历的情境,让人感到真实鲜活,印象深刻。)
2.练习前引导学生结合范文,进一步领悟细致刻画人物的要领,使学生求其法而不拘其格。(特别提示:①注意对人物的神情、语气、语调、动作的描述;②通过人物举止行为进行想象和联想。)
(二)学生按要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作品,修改完善
1.引导自改。
启发学生对照习作要求,把自己练写的片段认真读几遍,把文章改得更完善些。学生自改时,除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外,注意引导学生就是否抓住“选取自己印象深刻的材料反映人物的品质或特点”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与补充。
2.自由组合,互阅习作,互相提出进一步修改的意见或建议。
3.展示评改。
①鼓励学生自荐或互荐习作,再依次展示评改。
②投影展示学生习作。先让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再让全班学生边读边思考该篇习作的精彩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从事例选择、语言描述、介绍方法等方面进行评议。)
③全班互动,展开评价或建议。
④教师根据习作要求,选取有代表性的习作片段,通过投影展示,全班评改。引导学生加强体验,增强习作技能,训练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三、提升素养,构思完篇
1.引导学生梳理练习心得。懂得如何通过具体事例细致刻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按《习作6》要求,起草成文。要求学生根据习作要求把最想让别人了解的“名人”事迹,完整地有条理地介绍出来。可以选一件事写出来,还可以选几件事,运用详略得当的方法写出来。
课后教学预案——指导学生汇编《家乡名人谱》
1.样稿选萃。(略)
2.启发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习作,分批介绍“名人谱”,如板报专辑,橱窗专栏系列报道等。
3.按照展示需要,指导学生搞好美编及版式设计。
4.练习给专辑、专栏、报道添加导语,深化学生的习作技能。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5-30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小学语文教案02-25
小学语文猫的教案03-14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02-27
小学语文《鲸》教案02-23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9-14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06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27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