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6 09:15:03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语文教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一)、认识“爷”、“棵”等十个生字,认识“父”“人”等5个偏旁,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三)、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二、重点难点

  (一)、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三)、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懂得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四)、会写“不”,能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教学准备

  学生:

  1、观察生活环境中的树木,把喜欢的树画下来,准备张贴。

  2、结合自己的观察,向爸爸妈妈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

  教师:

  1、查找有关树木的资料,以及人类保护树木的各种方法。

  2、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1、师:昨天你们去观察小树了吗?

  师:把你喜欢的树画下来了吗?谁愿把你的画贴到黑板上?(学生上讲台贴画。)

  师:大家画得都很美,说明大家都很喜欢小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小树有关的课文,相信学完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会更加喜欢小树的。

  2、(出示课件:5 爷爷和小树)

  师:请你借助拼音读读课题。

  3、师指“ye”问:大家看,这两个音节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两个音节一个有声调,一个没有声调。

  生:没有声调的应该读轻声。(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识字:

  1、师:自己先读读课文。

  2、(点击课件)

  师:大家看,在这一片绿色的大森林里,生长着许多小树,小树上的这些字,你认识了吗?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这些字,看看你能认识多少。

  师:下面请大家自己读读,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3、(点击课件)

  师:你看,小树上的字没有拼音了,现在还能读出来吗?自己再读读。

  4、师:请同学们拿出字卡,同位互相检查一下,看看都认识了吗?不认识的同位互相教一教。

  5、师:咱们做个猜字游戏好吗?老师来指这十个生字中的一个,由一位在台上的`小朋友通过问台下的同学从而猜出老师指的是哪个字。咱们试试看。(找两个学生分别上台做猜字游戏,猜“开”“穿”两个字)

  6、(点击课件)

  师:同学们再看汽球上的五个字,谁愿来读。

  师:你知道这五个字的偏旁是什么吗?(学生认识哪个说哪个,老师相机指导认识学生不知道的偏旁。)生分别说出“父字头”“立刀旁”“四点”“两点水”“人字头”。

  7、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下面我要给大家猜个字谜,请小朋友猜猜看是哪个字。(树上--结果子。)

  生:是“棵”这个字。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棵”这个字左边是个“木”,右边是个“果”,果子都长在树木上,所以我猜是“棵”这个字。

  师:对,老师就是根据这个字的字形编的谜语。谁也能根据“暖”“爷”这两个字的字形编个谜语或者儿歌,老师看看谁最聪明。

  生:编谜语、儿歌。

  生:太阳出来暖融融。(暖)

  生:爸爸老了,拄拐杖。(爷)

  8、师:大家可真聪明,生字和偏旁全认识了,还能编出谜语和儿歌。(点击课件)同学们看,远处开来一辆辆汽车,汽车上的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指导学生认读词语,另外解决“暖和”和“衣裳”的轻声读法及多音字“和”,词语还应读的连贯、有情。)

  (三)、朗读、理解课文:

  师:范读课文;自己试着读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谁愿意读第1句话?

  师:(教师引读)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出示图)师:小朋友们看,老爷爷在干什么?

  生:老爷爷在给小树穿暖和衣裳,给它围上稻草。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生字。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本课中出现的生字新词“拮据、梦寐以求、闷闷不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并结合在本册前面学过的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进一步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初步渗透“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富”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从不愿意把大奖还给同事,到最后还给同事的矛盾经过,体会课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强调“中”的读音和“彩”的写法。

  2过渡导入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三、创设情境,启发疑问

  以感情朗读的方法,学习3~6自然段,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体会“我”中彩之后的兴奋与激动,并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2启发疑问:再读4、5自然段,试着提出问题,初步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提问。

  3学法尝试:以第6自然段巧妙过渡,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边读边想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会提问。

  四、渗透学法,边读边想

  以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学习7~8自然段,引导学生一句句读通课文,初步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1学生自己阅读,尝试解决在上一阶段读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父亲到底面临怎样的难题?

  2针对学生阅读中的困惑,师生交流读书方法,帮助学生一句句读通课文。

  3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自己阅读,边读边想,初步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

  4再读课文,并大胆质疑,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重点语句,深入探究

  1在师生共同读书学习辩论的过程中,渗透“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富”的思想。

  2深入思考“父亲有没有理由留下这辆车?为什么又没有留?”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认真读书,在学生思辨的基础上理解为什么是“道德难题”,从而充分认识父亲的高贵品质。

  4“理解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和“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含义。”(向学生推荐《三次逃票》《五次、七遍》等小故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诚信,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三、疑难探究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一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如何理解?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它出自“我”的母亲之口。尽管家里经济拮据,但她人穷志不穷,追求精神上更可贵的东西。

  2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梦寐以求”说明了什么?

  “梦寐以求”说明父亲对拥有汽车的渴望。

  3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城里最大的那家百货商店门前挤满了人。原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将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中奖者。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交代百货商店将以抽奖方式将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馈赠给中奖者,这是故事的起因。

  四、想象写话

  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爸爸、妈妈是怎样的心情,可能有些什么对话,说一说,再写下来。

  五、学习生字(重点是字形)

  如:“德”:用“十四人一条心”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强调“心”上有一短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创编记字口诀,使学生快乐识字、写字。

  六、课外延伸

  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关于彩票的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组合,通过查找资料、采访等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

  《中彩那天》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虽失去了贵重的奔驰汽车却换回了诚实、守信的崇高品质。孩子们也同样对这篇课文兴趣浓厚。我在课堂上先是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一般人中彩后的反应是什么?而父亲的反应又是如何呢——父亲神情严肃。把我赶下车。父亲怎么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呢?这些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他们马上从课文的第8自然段找到了答案:因为中彩的彩票是父亲帮库伯买的。我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父亲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呢?孩子们想象的都非常好,有的说:“我怎么这么倒霉,中彩的怎么不是我那张呢?”有的说:“这辆车不是我的,我不应该要……”而后,我让学生看事情的结果是什么。

  接下来,又联系前面课文中介绍的我的家庭状况及父亲的心愿感受父亲的伟大。体会母亲的话的含义及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最后一句话在理解含义前,我先做了一个铺垫:引导学生思考父亲在打电话的那一刻,失去的是什么,但他又得到了什么。即便父亲在矛盾中徘徊,可他依然选择了将车还给库伯,品质是多么可贵。学生在这样的对比中,就会强烈的感受到这一点。那么,理解开头和结尾这两句话就很容易了。在课后又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还车之后,小作者一家人会是怎样的表情?又会说些什么呢?给学生又留下了一个更广泛的想象空间。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秋、色、黄”等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秋天的美。

  课前准备:

  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里大自然中有哪些颜色。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副很美丽的图画,你们要仔细看,看后告诉大家这首歌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师:这副画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秋季)画里描绘的秋天景色美不美呢?美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

  二、板题,读题

  师(过渡):秋天真美啊,秋天的颜色真多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秋天的颜色》。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两遍。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老师范读,同学们认真听感受一下秋天美的色彩。

  2、学习生字词。

  (1)老师读得好不好?那我们也像老师这样来读一读。请大家打开书本24页,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把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来。(学生读课文,划生字词,师巡视辅导)

  (2)刚才同学们自学时找出了生字词,老师也把它们找出来,你会读了吗?谁来拼读。(指名读,齐读)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生字的读音。(学生自由发言)

  (3)秋姑娘把词语里的生字娃娃请出来,你们认识吗?(出示字卡,请小老师考同学;开火车读。)

  3、读通课文。

  师(过渡):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把生字娃娃学会了。我想读课文应该没问题了吧?

  谁能读给大家听听呢?(指名读,小老师点评)

  四、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挂图)观察图,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是什么颜色?(指名回答结合板书,相应贴出词卡黄色、红色、绿色、白色、蓝色)

  2、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在图上找到这些词卡的朋友,贴在它们的身上。

  3、结合挂图指导朗读。

  师(过渡):“同学们真厉害,帮稻谷、棉花、苹果、松树、天空找到了朋友,它们可开心啦,高兴得说起了话。(稻谷说……棉花说……)

  4、编诗。

  师:谁来当当小诗人像这样编一编。(指名说。)

  5、秋天的颜色真多啊。课文中藏着一个表示颜色多的词宝宝,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五颜六色)谁能用五颜六色说一句话?(指名回答)

  齐读最后一句话。(小朋友说:“秋天是五颜六色的.。”)

  6、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稻谷、棉花、苹果、松树、天空说话。

  7、秋天可真美啊,把你觉得最美的一句读给你的好伙伴听一听,可以离开座位。

  8、接下来,我们再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象秋天的美景,感受秋天的美。

  五、作业

  把你最喜欢的一处秋天景物画下来,然后说说你画的景物是什么颜色的,你为什么喜欢它,下节课告诉大家。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专题进行安排,主要由《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和语文园地三组成。风景如画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吐鲁番、繁华热闹的北京城和风情淳朴的泼水节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生活链接,通过在地图上查找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同时还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探究活动,了解家乡,赞美家乡,增强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

  《日月潭》结构清晰,景美情浓,课前教师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图片,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葡萄沟》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文章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优美。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演读、导游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

  《难忘的泼水节》一文紧扣“难忘”二字展开,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6个生字;认识并会写48个生字。

  2、通过看地图让学生感受祖国之辽阔,了解我们国家的各个地方和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3、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的地理位置。

  4、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图片(中国地图新疆地图民族分布地图)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生字,积累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感悟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感受北京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赞美首都。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组教材用14课时

  单元自备

  口语交际:我的家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三单元口语交际夸家乡教案

  课前准备

  1、回家向父母、爷爷、奶奶及邻居了解他们小时候的吃、穿、住、行,想一想和今天相比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家乡有哪些风景、物产和名胜古迹。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倡导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练习写话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重难点

  指导学生口头表达,培养听说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中国版图,认识家乡位置,理解“家乡”概念。

  我的家乡位于辽阔的华北平原东部,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坦的田野,中国第二条大河——黄河就从这儿流入大海。

  春天,平坦的大地披上了绿装,果园里飘出阵阵花香,池塘的小荷露出尖尖角,小鱼在刚刚解冻的水里快活得游着。

  秋天、深绿色的棉田里泛起稠密的白花,果园里挂起火红的灯笼,生产路上农民伯伯运送着金黄的玉米棒,满载着他们丰收的喜悦笑得合不拢嘴……

  同学们,你爱不爱自己的家乡?想一想家乡的风景、特产和名胜古迹说说自己的家乡。

  二、自己想一想怎样按顺序夸夸自己的家乡美、或者家乡的新变化。

  三、分组说说自己的家乡,每组选一个最好的在全班说说。

  四、全班交流互评。

  五、把自己的家乡写一写。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好句,领会句子的表达方法。

  2、积累成语故事和古诗。

  3、充分发挥想象,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

  习作。

  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制作课件。

  五、教学时数。

  4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激发兴趣,准备复习会认、会写词。

  2、多种方式认读第一组词语。

  3、认读、练写第二组词语。可以听写检查,也可以做选词写话练习。

  (二)金钥匙。

  1、用课件出示句子:“他们像麻雀一样蹦蹦跳跳,一会儿用这只脚,一会儿用那只脚。”

  师:读一读,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生交流:体会到孩子们兴奋的心情,生活的无忧无虑。

  3、师: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小结:描写人物要细致、生动。

  4、从课文《张潇洒》和《暑假》中,找出这类句子,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5、说话练习:给大家描述一个你熟悉的人。学生互相评价。

  (三)成语故事。

  1、默读短文。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说说你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个成语的理解。

  3、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四)古诗诵读。

  1、你知道刘禹锡的哪些诗?

  2、用课件出示《乌衣巷》及注释。

  3、生熟读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4、交流,提出不懂的地方,老师加以点拨。

  5、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乌衣巷今非昔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人对此发出无限感慨。

  6、有感情地读一读,背诵。

  (五)布置作业。

  搜集成语故事,准备开“成语故事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成语是一颗闪亮的珍珠。不少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举办一个“成语故事会”,看看谁读的成语故事多,讲得好。

  (二)讲故事。

  1、提出评比要求:

  (1)表达清楚流利。

  (2)讲得生动,有感情。

  (3)理解成语的意思。

  2、学生讲自己读过的成语故事。

  3、组织学生评委打分。

  4、评出优胜者。

  第三、四课时

  (一)导入。

  读了《张潇洒》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张潇洒是个脑子里充满奇思妙想、敢于尝试的人。“小狗乐园”计划失败了,但说不定,不久他又开始了新的“工程”呢。你们说说,他可能又开始什么新的“工程”呢?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

  学生畅所欲言。

  那好吧,今天就让我们也来当一回作家,写一写张潇洒的故事。现在你就是文中的“我”,张潇洒就是你的同学,请你写一个小故事,讲讲张潇洒实施一个新计划的事。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大胆想象,故事要有新意。

  2、可以将自己或同学做过的事挪到张潇洒的.身上。

  3、写的时候注意要把人物写生动,把事情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三)写作文。

  1、学生自己构思。

  2、写作文草稿,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四)讲评作文。

  1、再次明确习作要求。

  2、分小组,学生互评。

  ①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小组内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让同学来评价,指出优缺点。

  ②教师巡视,收集一些习作修改的情况。

  (五)全班点评。

  1、教师挑选一好一差两篇作文,让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

  2、发现优点与缺点,讨论如何修改。

  3、修改自己的作文并誊写。

  (六)将班上优秀的习作展示出来。


语文教案 篇6

  大阅兵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早在公元前,中国周朝和古埃及、波斯、罗马等国已有阅兵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多次举行盛大的阅兵,接受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的检阅。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以示庆祝、致敬,展现部队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阅兵包括阅兵式和分列式。有时只进行一项。阅兵式是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的仪式。分列式是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检阅的`仪式。

  阅兵意义

  大阅兵是展现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

  一般而言,阅兵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的检阅。

  阅兵史

  国庆60周年大阅兵 中国建国至今共举行过14次重大阅兵仪式,分别是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84年,1999年, 大阅兵VCD 20xx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是我国举行的第14次大阅兵

  20xx年是我国国庆大阅兵60周年,相比以前我们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提高。1999年国庆阅兵给我们留下一个辉煌而震撼的昨天,但是在新世纪的第一次重大国庆阅兵绝对值得我们铭记。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准备】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教学安排】

  四课时。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

  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第三课时

  讲评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⑴ 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⑵ 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⑶ 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⑴ 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

  ⑵ 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⑴ 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⑵ 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鲜果飘香”“洋溢”“允许”“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方面的突出特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巨人的花园》故事原著。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童话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英国的《典雅》杂志将王尔德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巨人的花园》(师板书课题)堪称“完美之作”。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王尔德笔下的童话世界,去感受童话的无穷魅力吧!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品读全文,让我们在字里行间寻求答案好吗?

  二、初读感知

  (一)出示自读要求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其他学生提出的`哪些问题。

  (二)学生自由读书

  给学生一个选择的空间,让其在没有约束的情境下自主阅读,获取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三)检查自学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训斥”“凝视”等词语。

  3.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理解词语的。

  4.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直线标出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话。

  (一)学生勾画,教师巡视。

  (二)学生汇报。

  四、指导书写

  师:本课有许多难认、难写的字,同学们快找一找,想一想哪些字容易出错?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与海洋有关的课文(板书:海洋);课外,我们阅读了大量与海洋有关的书籍。海洋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

  2、学生交流。

  (1)海洋很广阔。

  (2)海洋上有时候风平浪静,有时候波涛汹涌。

  (3)海洋有丰富的物产和矿产。

  (4)海洋上一旦发起风暴非常可怕,它可以掀翻船只,摧毁良田,引起海难。

  ……

  3、是呀!大海在我们的眼中,它有时候是那么安详,有时候面目是那么可憎。它有时候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欢乐,有时候却是无限的痛苦。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就是与海洋有关的。(板书课题《海洋——21世纪的希望》)齐读课题。

  二、概括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究竟讲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打开课本,听课文录音。

  2、放课文录音,学生看书。

  3、哪位同学告诉我,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

  4、学生交流。

  (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和我们人类关系密切。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类将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时代。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将成为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

  (4)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5、哪位同学把这几个方面连起来说一说。

  6、指名说。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将迎来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的时代,海洋将成为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告诫人们要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7、哪位同学再说一遍。

  8、说得非常好!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抓住文章的关键,就一定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1、海洋和人类的关系怎样密切?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呢?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读课文。在品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学习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词:蔚蓝色匮乏低廉干旱回眸

  3、谁先站起来把自己认识的词语读给大家听一听?(重点指导眸和廉的音)

  4、把你自己认为字音读得比较准的带领大家读一读好吗?(评价:读得太好了,真是一个合格的小老师)

  5、谁站起来再把这些词语读给大家听一听?

  6、这些词语中有些字容易写错,哪位同学提醒大家注意?(主要是蔚和廉)大家画一遍。

  7、真仔细,不是你的提醒,老师也要写错了了。谢谢你。

  8、面老师请几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哪位同学读错了,要指出来。

  7、指名读课文。(老师在第三小节是指导望洋兴叹的读音,并把词语写在黑板上,领读2——3遍)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海洋是人类的摇篮,它曾经孕育了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海洋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它曾经哺育了地球上的生灵。它与人类的关系是那样地密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课文的哪一部分写是是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2、指名回答。

  3、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密切呢?请哪位同学朗读课文的1、2、3小节,其他同学用笔画出描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句子。

  4、交流。

  (一)出示: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发水产品和每日必不可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1)给予什么意思?慷慨地给予什么意思?大海给予人们什么?

  (2)你能结合你收集的资料说说有哪些水产品?

  (3)为什么说是不可缺少的食盐盐?

  (4)大海与人类关系密切还表现在哪里?(海洋发起脾气来……)

  (5)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影响人们的生活,直接决定人们生活的安定与幸福)

  (6)你能用你收集的例子说明吗?

  (7)这段话应该怎么读?

  (8)试读,指名读,自由读。

  (二)当飞往太空的.宇航员回眸地球时,他们发现,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1)你为什么找这句?

  (2)回眸懂吗?什么意思?宇航员看到了什么?

  (3)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为什么说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4)覆盖着广袤海洋的地球看上去真是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真是太美了。如果你看到这颗星球,你会想些什么?

  (5)是呀!海洋是多么广阔!这句话怎么读呢?

  (6)试读,齐读。

  5、海洋是那么广袤,地球是那么美丽!千百年来,海洋带给了人们幸福,让世界的人民借助于航行得到了交流;海洋提供了丰富的物产,让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幸福。但是,它发起脾气来,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灾难。如果能控制海洋的脾气多好啊!海洋的脾气人们能能控制吗?

  2、书本中哪个词语说明它的脾气不受人安排,不受人控制?读课文,找出这个词语。

  3、喜怒无常什么意思?从课文的哪里看出海洋喜怒无常?

  4、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千百年来人们怎么办?

  5、“兴叹”什么意思?人们望着海洋会兴叹些什么?

  4、快速写。

  5、交流。

  (1)海洋啊海洋,你有博大的胸怀,为什么不能拥有平静的心情呢?如果你风平浪静,将带给人们多少好处啊!

  (2)海洋,你温柔时如同母亲,爱抚着人们,你愤怒时,如同雄狮,吞噬着人们的生命。你为什么要这样?难道我们不能征服你吗?

  ……

  6、总结:是啊,千百年来,人们只有望洋兴叹,发出了一声声无可奈何的感叹,一声声愤怒的质问。人类是不是只能这样?海洋能成为21世纪的希望吗?(把课题中的21世纪点点)课后请同学们读课文,收集有关开发利用海洋的资料,下一堂课继续学习。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回声的科学知识,学习本文生动具体地介绍知识的方法。

  2.掌握生字词,练习做卡片,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1.科学小品的写法

  2.回声的科学原理及其运用

  教学方法:

  谈话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语:前面学过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大自然不仅有美妙的语言,而且有奇妙的声音,当你站在高山顶或深谷里高呼一声的时候,当你站在大厦或遂道里用力击掌的时候,侧耳一听会听到什么呢?回声,有时回声还不止一次,而是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回声”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读了这篇课文,就明白了。

  初读课文,正音解词:

  隧道(suì) 圜丘() 层峰叠障(zhàng) 庞大(páng) 巍峨(wēi)(é)

  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一)点明回声发生的原理。

  (二)举例说明回声因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多种回声现象。

  (三)用事实说明了解回声,利用回声为人类服务的重要性。

  读课文,请学生画出文中所举事例,并依次编上序码。

  ①在高墙或室内说话,听不到回声。

  ②捷克阿德尔什伯赫旁的断岩能听到三次回声。

  ③江西弋阳圭峰的“回声谷”能听到四次回声。

  ④英国牛津郡一个地方,一声枪响回声达20次之多。

  ⑤雷声经过地、山、云回声隆隆不绝。

  ⑥北京天坛回音壁、三音石、圜丘。

  ⑦冷空气团和云雨层也会反射声波。

  ⑧阿尔卑斯山铁路隧道里的爆炸声能传到160千米远的地方。

  ⑨回声探测仪器,声纳。

  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三个段意)

  (具体生动地说明了回声的原理、现象以及了解回声、利用回声的重要作用。)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①文章开头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引用)(拟人)

  作用是什么?(点题)

  把回声比作什么?(比作女性)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原声和回声就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将回声现象化作一种生动有趣的艺术形象了)

  文章引诗开头,有吸引力,拟人形象,富有情趣。

  ②第二段说的是什么?(回声发生的原理)

  ③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由具体到抽象)

  第二部分

  ①第4段说了什么?(1次回声)

  第5段说了什么?(回声2至20次)

  这两段按什么顺序写的?(由少到多)依回声的次数为序。

  ②第4段分说什么情况?

  (分说“较远”和“太近”两种情况,大略说明听到回声的条件)

  ③第6段说了什么?(总述回音壁、三音石、圜丘)

  7—9段分别说了什么?(分别介绍了回音壁、三音石、圜丘)

  采用了什么顺序?(由总到分)

  ④第七段,说明墙体是为了说明什么?(反射条件)

  “由于……”一句点明了什么?(点明原理)

  ⑤第10段说了什么?(液体、气体也反射声波)

  第11段说了什么?(用隧道事例证明)

  顺序?(由固体到液、气体)回声的表现。

  ⑥第11段,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先说现象奇怪,再作科学解释)

  第三部分

  ①第13段说了什么?(用事实说明,利用回声有重要性)

  ②第14段说了什么?(用事例说明回声仪器的迅速发展)

  顺序?(由实际到应用)写的是回声的用途。

  总结①说明方法

  (1)举例子

  (2)下定义

  (3)作比较

  (4)列数字

  ②修辞方法

  (1)拟人

  (2)设问

  (3)连珠(顶真)

  ③填表

  写作方法

  表现形式

  具体例子

  表达效果

  由具体到抽象

  由具体到抽象

  第1、2自然段

  引人入胜

  知识原理

  由抽象到具体

  第9、10自然段

  具体形象

  结合

  先说知识后举例子

  第4自然段

  生动有趣

  具体例子

  先说事例后说知识

  第10自然段

  说服力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蜗牛》教案03-14

语文园地教案03-23

《语文乐园》教案08-29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关怀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