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3-11-07 18:04:03 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和正确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森林里,3只小动物正在进行折星星比赛,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分别折了多少个星星?

  二、结合情境,理解含义

  (学生完整说出整幅图的意思)如果你是裁判,谁会是冠军呢?(生:小猫是冠军)

  1、教学“多一些,少一些”

  那我们先让冠军小猫和小猴比一比,小猫做的比小猴多很多吗?

  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38大于34,34小于38;小猫比小猴做得多,小猴做得比小猫少。

  指出:小猫做38个,小猴做34个。

  师:38比34只是多几个,多的个数不是很多,我们就可以说,小猫做的比小猴多一些。(板书:多一些)

  指名学生用“多一些”说说上面的比较结果。

  师: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引导学生说出:小猴做的比小猫少一些。(板书:少一些)

  师小结:小猫做的比小猴多一些,反过来就是小猴做的比小猫少一些。现在请小朋友把这句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说一说再齐说。

  追问:刚才我们比较两个数量38、34相差得大吗?(不大)

  师:是呀,像这样当我们比较的两个数量相差不大时,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说出()比()多一些,或者()比()少一些。

  2、教学“多得多,少得多”

  (1)你觉得小猫做的.和小狗比可以怎么说?

  生1: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师:小猫做的比小狗多一点点吗?生1:多很多。

  生2: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得多。师:像小猫这样比小狗多很多,在数学上我们可以说是多得多。(板书:多得多)

  (2)谁能完整地把这句话说一下: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得多。(个别说,齐说)

  (3)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

  刚才老师说过多得多就是多很多,那么反过来就是少很多,少很多在数学上我们应该说少得多。(板书:少得多)

  (4)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一遍吗?(个别说,齐说)

  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仅要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还要表示两个数相差得程度时,可以用这4个词语(指板书)来描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刚刚我们已经把小猫和小猴,小猫和小狗比了,那你们能自己把小猴和小狗比一比吗?学生相互说一说,再指名说。

  3、小结

  同学们,在刚刚的学习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当两个数比较时,什么时候用多一些,少一些?(两数相差较小时)什么时候用多得多,少得多?(两数相差很大时)

  三、运用解释,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看图,比一比,说一说。

  引导:要比一比每两个鱼缸里的金鱼条数的多少,可以怎样说?自己先想想说说。

  交流:你是怎样比的、怎样说的?(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要求说说理由)

  能不能先说一说红金鱼和黄金鱼

  2、想想做做第二题:

  (1)小熊和小兔来到了一片果园,他们看到了什么?听,他们在说什么?

  课件播放)谁能把小熊的话读一读,小熊说:“苹果有4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那么,听了小熊的话,小兔想:梨可能有多少个呢,书上提供了三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就在它后面画“√”。

  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教师巡视)

  展台展示交流。(为什么选18呢?)

  有没有不一样的?

  (2)刚才我们跟小动物逛了逛果园,现在老师带大家去学校看一看。体育课上,小芳和小明比赛拍球,你知道他们拍了多少下吗?小芳说:“我拍了50下。”小明说:“我拍得比你少一些。”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选择,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后面打勾,并想想为什么要选这个?

  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交流。

  3、想想做做3、4、5

  4、想想做做6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请回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五、板书设计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小猫)比(小猴)做的多一些

  (小猴)比(小猫)做的少一些

  (小猫)比(小狗)做的多得多

  (小狗)比(小猫)做的少得多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1厘米有多长呢?请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伸开两臂比一比。

  (学生站起来比划,教师拿着米尺到学生中巡视,发现误差大的进行纠正。)

  二、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们每天使用的课桌有多高?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们的桌子大约有多长?把估计的结果告诉同桌,然后你们俩一起量一量,看谁估得准?(学生活动)

  2、活动结束后,请学生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3、请估计准确的同学把估计的方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估计的方法进行评价)

  4、你们测量的课桌的高度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5、活动后集体汇报。

  (对于测量同样物体长度的小组进行比较,检验测量是否准确。)

  三、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1、请同学们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么?(从脚底到头顶的高度)

  (2)先估计,再测量。可以自己测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说说测量的方法。

  2、测量自己的步长。

  (1)步长是指什么?(脚尖到脚尖或脚后跟到脚后跟的距离。)

  强调:步长是平时走一步的长度,不要刻意迈大步。

  (2)先估计一步有多长,再测量。可以小组合作。

  (3)谁估计的最准,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方法。

  (4)你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

  4、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估计活动。

  刚才同学们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其实这都是很好的尺子。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你的尺子管不管用。

  (1)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请同学估计他的身高,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2)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

  ①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②请估计一下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③现在我想知道这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3)利用步长进行估计活动。

  ①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②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③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5、介绍人体各部分长度关系小常识。

  四、练习。

  1、P18第2题。

  (1)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请学生估计一下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引导学生注意记录的方法。

  2、P19第3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使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4、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到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求新知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谈话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二)动手感触:请学生摸一摸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有什么感觉?(教师综合学生回答的特点小结:平平的、滑滑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旧知引入,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知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一)动手拓出平面图形

  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呢?

  2、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各种平面图形,小组交流自己画图的过程与方法。

  3、点明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认识长方形

  1、实物投影学生画的长方形,并说一说:你是从哪一种形状的物体得到这种图形的?

  2、让学生在长方体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3、谁能帮这样的图形取个名呢?板书:长方形。

  (三)认识正方形和圆

  (1)教师展示学生画的正方形和圆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物体的面画出来的?在这些物体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处板书:正方形、圆)

  (2)在初步认识新知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正方形和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画图等操作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区别;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四)认识三角形

  (1)你能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对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利用展台展示学生的折法。

  (2)你能沿着折痕剪一剪,分一分吗?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归类、观察,并在组内交流、反馈。然后运用多媒体展台选择性的.展示学生分的结果。

  (3)问:在上面两组图形中,你发现了新的图形吗?(板书:三角形)

  (4)学生寻找并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折、剪、分,直观认识三角形的过程,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认识平行四边形

  1、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可以拼出几种图形?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将拼成的新图形放在多媒体展台展示。

  3、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指着平行四边形问:这种图形叫什么?

  4、小结:像这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5、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演示变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6、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平行四边形吗?(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拼一拼、说一说等学习活动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再通过找一找把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归类整理:

  1、课件呈现多个平面图形,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各是什么图形?并根据图形分类。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分类整理和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三、巩固应用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课件出示交通标志牌。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3)课堂练习卡

  1、下面这些物体的表面是什么形状?请你连一连。

  2、左边的物体可以直接印出右边的哪一个图形?请你圈出来。

  3、数一数。

  4、把下图中得○涂上红色,△涂上绿色,□涂上蓝色,涂上蓝色。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分类、数图形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

  四、展示学生练习作品

  五、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习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x位数,100是x位数,82是x位数。

  (2)、28的8在x位上,表示x个x;2在x位上,表示x个x。

  (3)、36是由x个十和x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x;99里有x个十和x个一,它后面是x。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

  34、35、x、3769、70、x、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

  15○20xx○98○8

  (2)在66、25、9、89、75、100这些数中,最小的是x,的是x。

  生回答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

  3、即时练习。

  4、如果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

  开始游戏。

  在游戏中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2、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再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2、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四、拓展题:

  1、连线。(课件)

  2、填上合适的数。

  26<2□47="">□7100>3□58<5□78<□2

  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预习要求:

  看一看教材第3页的“拼一拼”内容,做一做练习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到底是什么呢?(多媒体播放少儿节目《大风车》的主题歌,播放完时适时提问: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平面图形组成的干变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请看幻灯)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重合,即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看屏幕演示。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幻灯出示)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

  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剪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

  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你们会做风车吗?(幻灯出示风车图案)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按如下步骤做: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我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再裁下,(幻灯片演示制作步骤)然后我们将正方形的对角各折一下,沿折痕剪向中心,但中心部分要留有余地,之后我们将出现的八个角每隔一个向中心折一次,再用铁丝串好并固定,纸风车就可以在风中转动了。

  问:风车的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怎样让一张纸变成风车呢?动手做一做,再玩一玩自己的风车。

  小组互评,展示学生作品。

  好了,我们先把纸风车放一边,看看还有哪些平面造型可以拼摆出来。请看这辆小汽车(幻灯出示),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三、拼一拼

  刚才大家表现得非常好,那你们想玩拼图吗?

  (1)下面,就请用你手中的2个长方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完成后幻灯展示答案)

  (2)再来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下,又能拼出什么呢7

  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3)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你们能摆出六边形吗?

  (4)好,接下来就请大家用手中的9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快又好,开始!(幻灯展示答案)

  (5)现在,老师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就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请注意看(幻灯出示用小棒拼成的平面图形)。

  ①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

  ②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

  ③你能用老师给的4个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吗?

  (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

  四、拼图大比赛

  (1)教师指导学生拿出学具袋,让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去发挥想象拼图,可以自己拼,也可以和组员合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好又快,且有创意。

  (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

  (3)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一第4题,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教师相机指导。

  五、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拼出了很多美丽的图形,当了一回小魔术师哦!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够继续发挥你神奇的魔力,拼出更多美丽的图案来。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边

  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分类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意识。

  2、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确定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学生每人若干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分类(二)]

  分类可以按什么来分?(板书:1、用途2、特征)

  分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对我们来说最平常不过的整理书包就要用到分类。

  二、整理书包——激发分类的兴趣

  1、让小朋友把书包里的书本倒在桌面上,动手分一分,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连的整理书包激发了学生动手分类的学习兴趣。

  2、汇报

  可能有两种分法:

  (1)数学书与语文书放在一起;拼音本、写数本、生字本……放在一起。反馈,这样分的.请举手。

  想一想,按什么来分?(书与本子不同用途)

  (2)数学书与算术本写数本放在一起;语文书与拼音本生字本等放在一起。反馈,这样分的请举手。

  想一想:按什么来分?(数学、语文学科特征)(板书、学科)

  (3)肯定学生的分类结果。

  三、练一练

  1、人物分类——体验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1)这儿有几个人(课件出示)想一想可以怎么分类,说给同桌听。

  (2)谁来说一说按什么来分的?板书:(男、女)几号是男的?几号是女的?(板书号数)

  按男女分就是按性别来分(板书)按性别分的请举手。

  (3)按大人小孩分,学法同上。

  (4)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有无戴眼镜,有无戴帽、头发颜色……)

  小朋友想到了很多种分类方法真棒!

  2、帽子分类——了解分类标准确定的多角度。

  瞧!这是我们生活中都离不开的帽子(课件出示)请小朋友拿出学具袋里的漂亮帽子分类整理。

  (1)谁愿意把结果拿上台展示。

  ①按什么标准来分?(颜色,板书)分成几类?(三类)说明分类不仅可以分成两类,还可以分成三类,甚至更多类。

  ②还有其它标准吗?(冬天戴的、夏天戴的)就是按不同用途来分。

  ③除了颜色、季节用途,想一想还有什么分类标准?(样式)

  (2)小结:遇到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对于分类标准的确定也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3、狐狸大叔考考你——多角度思考分类标准,动手实践分一分。

  (1)独立图形分类

  ①狐狸大叔听说小朋友学会了分类,带来4个图形(课件出示)想请小朋友帮忙分类。请小朋友拿出图形学具袋,想一想有几种分法都动手分一分。

  ②汇报:你想出的各种分法。

  ③展示不同分法提问: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板书:大小、形状……)

  (2)合作车子分类

  ①连精明的狐狸大叔都夸小朋友很聪明,它又拿出一组车子考考小朋友怎么分类,这回同桌合作分类,商量有几种分法,动手分一分。

  ②请几桌派代表上展示,并解释自己的分类情况。

  (可能出现的分类:按颜色、按机动车非机动车、按轮子个数、按用途……)

  小朋友能从不同角度思考确定分类标准真棒!

  四、小组游戏分铅笔——将知识技能延伸到课外,拓展思维。

  现在我们来玩个“比一比哪组分法多”的游戏。请给我们的好朋友铅笔分类,看哪一组的分法多。

  让几组上来展示,解释。

  (按笔蕊颜色〈用途〉、按外壳颜色、按粗细、按长短……)

  五、谈话——将知识技能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想一想平时生活中什么事用到分类,举个例子说一说。

  六、总结

  今天大家学习有什么收获?分类可以按什么标准进行?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并且初步感知了立体图形的特征基础上进行的。例1中的学生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立体图形,用描、画、印、拓等方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从而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既渗透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体会到了面在体上,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旧知去探索新知。例题接下来让学生把不同的平面图形归类,并抽象出一般图形,介绍其名称。在正方形、圆的表格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表格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但都是同一类图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支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教学难点是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体验面和体的不同。

  二、学情分析:

  由于生活中的图形以立体的形态存在,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因而学生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本节课的教学,精心设计了各种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学过一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这首歌曲,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吧!

  播放视频《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小动物们踩出的脚印特别漂亮!立体图形们也想留下它们的脚印,小朋友们来帮帮它们好吗?

  (二)操作体验,探索新知

  1、操作

  课件出示工具筐:老师带来了这样一些立体图形,还有剪刀、印泥、水彩笔、橡皮泥等工具,如果要帮一个你喜欢的立体图形留下属于它的脚印,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先想一想,再动手试一试吧!

  学生分组操作。

  请学生上台展示是怎样得到这个脚印的?

  学生汇报、演示:

  (1)把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放在印泥上压一压,然后在白纸上印出它的脚印。

  (2)把立体图形的这个平平的面压在白纸上,然后用彩笔围着它描一圈,就画出了它的脚印。

  (3)把橡皮泥压成薄薄的一片,再把立体图形的这个面压在上面,把边缘多余的部分撕掉,就做出了这个立体图形的脚印。

  板书:立体图形。像刚才留下来的这些脚印,都是立体图形上的平平的面,它们都叫做平面图形。

  2、分类

  老师出示收集的一些平面图形请学生按形状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操作、分组交流。

  请学生上台将图形分类。

  师:他们把平面图形分成了这样的五类,我们让形状相同的平面图形住在同一间房子里。

  (用集合圈将同类的图形圈起来)

  3、认识图形

  游戏:心有灵犀。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指一指自己最喜欢的一类图形,其他小朋友说说这类图形都长什么样子,让老师来猜,看谁和老师心有灵犀。

  指名学生指图形,其他学生描述,教师猜图形。

  ①这个图形长长方方的、有四个角、有四条边、有两条边长长的,有两条边短短的。

  板书:长方形

  ②这个图形一个角都没有、它长得圆溜溜的、它没有直直的边。

  板书:圆

  ③这个图形长得四四方方的'、它有四条边、它有四个角。

  板书:正方形

  ④这个图形有三个角、还有三条边。

  板书:三角形

  ⑤这个图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它跟长方形有点相似,两条边长长的,两条边短短的。它有两条边斜斜的。

  板书:平行四边形

  揭题,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二)。生打开书,阅读例题1。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今天学过的平面图形。

  学生汇报,分别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平面图形。

  欣赏课件。

  2、数一数。

  这幅图里的平面图形分别有几个呢?请你拿出自己的作业纸数一数。

  生数图形,汇报。

  3、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下面的图形?

  4、游戏:猜一猜。

  ①猜正方形

  老师从袋子里面抽出平面图形的一角,让学生猜是什么图形。老师抽出平面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继续猜。

  ②猜平行四边形

  老师从袋子里面抽出平面图形的一角,让学生猜是什么图形。

  老师抽出平面图形的三个角,让学生猜。

  (四)归纳总结

  今天认识了这么多平面图形,有长长方方的长方形,有四四方方的正方形,有长得圆溜溜的圆,有三个角、三条边的三角形,还有两条边斜斜的平行四边形,小朋友们一定要记得它们,和它们成为好朋友哦!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 )

  53和35一样大。 ( )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 )

  99大于100。 ( )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 )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 )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 )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 )

  39和41的中间是40。 ( )

  40+5比50+4小。 ( )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十几减9、十几减8,找出计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初步学会解答用图画形式出现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应用题.认识应用题的结构,理解数量关系,为学习文字应用题做准备。

  重点难点重点:

  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被减数和差,找出计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

  学会求另一个加数的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知识点落实):

  一、复习十几减9和十几减8,在复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规律

  1、教师在黑板上竖着依次书写:11,12,13,…,18,出示可以移动的练习卡片,依次从上到下移动,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9的得数,并写出来.

  师:观察被减数和差,说出十几减9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十几减9的差都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因为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先用10减9剩1,1再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所以十几减9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师: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怎样想比较快?(给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

  教师出示十几减9的式题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口算.

  2、教师在黑板上竖着依次书写:11,12,13,…,17,出示可以移动的练习卡片,依次从上到下移动,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8的得数,并写出来.

  师:观察被减数和差,说出十几减8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十几减8的差都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2)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因为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先用10减8剩2,2再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所以十几减8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2)

  教师出示十几减8的式题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口算.

  二、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混合练习

  1、出示小黑板,写好以下三组题:

  指定三名学生到前面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用线连起来,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2、出示口算卡片,请两名同学起立进行抢答,谁先答对给谁加1分,最后看哪位同学累计分高.

  8+3 11-9 10-89+6 14-8 15-8 8+5 18-9

  9+7 17-9 14-98+89+2 9+812-816-9

  三、教学补充题。

  1、教师出示图文应用题1。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筐里的.苹果和筐外面的苹果一共有10个,筐外面有3个苹果,筐里面有几个苹果)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生答略)

  师:要求筐里有多少个苹果,该怎样想?(想:几加3是10,7加3是10.从10个里去掉3个,也就是筐里有几个苹果)

  师: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3=7.

  2、教师出示图文应用题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盒里的小棒和盒外的一共有14支,盒外有4支,盒里面的有几支)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生答略)

  师:要求盒里面有多少支小棒,该怎样想?(想:几加4是14,10加4是14.从14支里去掉4支,就是盒里面有几支)

  师: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4-4=10

  4、猜一猜.师:今天老师带来了10张口算卡片,现在我们做几道:16-810-6 11-9 15-8

  谁知道我手里还剩几张口算卡片?(老师手里还剩6张口算卡片)

  师:你是怎样想的?(想:几加4是10,6加4是10,从10张里去掉4张,就是老师手里还剩几张卡片)

  四、课终评价、小结。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用数学 (p19:例3)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 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p21:1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略)

  四、完成课外作业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第一课时:

  买铅笔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3页。

  学习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

  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

  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凑十”儿歌。

  2、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8=6+4=9+6=10—8=15—5=+

  8+7=4+9=16—5=8+8=5+9=

  3、填一填

  9+()=13()+9=15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文具吗?小兔妹妹和你们一样也买过文具,看看它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课件出示课本主情景图)

  师:在袋鼠妈妈开的文具店里,小兔妹妹正在买铅笔(板书课题:买铅笔)。

  师:谁能说说小兔妹妹说了什么?袋鼠阿姨一共有几枝铅笔?卖给小兔妹妹几枝铅笔?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来试试看?(可多抽两个孩子)(师板书:有15枝铅笔,我买9枝铅笔,还剩几枝铅笔?)

  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师:解决“还剩多少枝?”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3、根据学生回答,

  师:

  板书:15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认识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课件、小圆印章,三棱柱、圆柱、正方体、长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践、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出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A: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B:其余学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5、用自己的办法把图形从物体中“印”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探索与实践。

  1、淘气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淘气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淘气的不一样。

  五、课内小结与课后延伸。

  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2、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平面图形展示在纸上

  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平面图形画在纸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生:想。

  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

  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

  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个面?

  生:不是,有6个面

  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平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

  请生上台依次摸各平面图形。

  4、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书平,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板书。

  看仔细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平平的。

  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老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忙解决。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纠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

  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

  3、说一说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平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平面图形。

  (四)课堂小结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平面图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平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七、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拼、摆、画,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比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动口、动眼、动手,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对教学用具——积木的兴趣极大,在后续的教学时间中很多学生管不住自己,经常会去摆弄积木,因而导致后续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此,以后在教学中如果出现新鲜的教学工具,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事先进行摸索,避免在课堂中因为过于新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

  2、在对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计不足。这直接导致在讲解平面图形的特点时,学生无法对,平面图形的特征从边、角等方面进行描述。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3、课堂的表扬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反映,但是表扬的语言过于匮乏,对学生的表扬没有真真让学生从心里深深的感觉欣喜。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表扬机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使学生熟练的掌握这部分内容,并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并能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思想,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能准确的判断出各种图形,也就是说学生已具备了关于角的感性认识。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形象思维为主,这部分内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让学生找这些图形,对学生来说一点也不困难,但学生在抽象出角的过程中,说出角的特点,会比较困难。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与数学意义上的角,如可能会跟钉子尖混淆,因为那些东西摸出来也是扎扎的。还有可能出现认为两条边长的角就大。所以本节课要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在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以及突破学习角的难点。最后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得长度无关,与两边张口大小有关。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思想,3、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

  难点:并能理解交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预习要求:

  拿出自己的七巧板,看一看教材第4页的内容,并根据课本内容拼一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

  拼指定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生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播放动画片《打乒乓球》)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①从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想知道这段动画片是怎样制作的吗?

  (课件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打乒乓球”的图形)

  (3)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图中共有几种物体?仔细观察每种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

  (都由七块拼成,用一套七巧板拼成)

  (板书:七巧板)

  二、认识七巧板

  七巧板制作过程:

  谈话:想知道七巧板是如何制作的吗?

  (多媒体演示七巧板制作过程)

  引导观察,发现图形间的关系。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何不同?(颜色、大小、形状均有不同)见附页1

  (1)从大小上比较。

  ①哪些图形?

  ②两块的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展示验证过程)

  ③哪些图形最小?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同位交流验证过程)

  (2)从形状上比较。

  谈话:除颜色和大小外还有何不同?(形状)

  哪种图形最多?有几个?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这儿有个图形很有意思,它被三角形团团包围着,(指出)它叫什么呀?(正方形)

  说说你是怎么判断它是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这个图形很有意思(指平行四边形),你觉得它漂不漂亮?为什么?(课件闪动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告诉学生这个图形的名称是“平行四边形”)

  (3)数一数,算一算。

  一起数一数,这里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平行四边形?几个正方形?

  教师接着板书:△□5+1+1=7(块)

  三、拼一拼,练一练

  (1)师示范拼。

  取两个大三角形拼一个正方形。(用展示台展示拼摆过程)

  (2)生用两个大三角形自由拼图。

  可以拼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均展示。

  (3)拼指定图形。

  谁能拼出大一点的三角形?七巧板中的拼图想用几块就用几块。

  学生自由拼,师巡回指导。

  展示不同拼法,计学生口述“用了几块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三角形”。

  (4)分组比赛:拼第4页“你知道吗”中的四个图案。

  ①自由拼。学生操作,组内交流。

  ②集体展示。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为什么?

  (2)回家用七巧板拼摆出有趣的图形,并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七巧板

  5+1+1=7(块)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师:在动物园的另一角,有一只小蚂蚁饿急了,正在找东西吃呢。忽然它看见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很想吃,可在它周围有许多方格,怎样才能吃到苹果呢?请看图,这儿有提示:蚂蚁往右走几格,再往上走几格到苹果处。我们一起来帮帮小蚂蚁好吗?(老师演示,让学生明白题意)

  师:这只小蚂蚁又发现不远处还有一个香甜的香蕉呢,请小朋友自己去帮助小蚂蚁,好吗?你可以看提示(2)

  师:这只小蚂蚁的胃口可大了,它还想吃到可口的小青虫和脆甜的鸭梨呢!该怎么办呢?同桌两人可以商量商量蚂蚁该怎么走,然后再画出来。(展示不同的方法)

  4、说一说,他们各住在哪里?

  5、综合练习(上、下、左、右、前、后、位置)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6页内容及练习一的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和深化位置概念。

  2.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为今后建立较好的空间观念打基础。

  3.让学生在多种活动的参与中体会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在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师:教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做游戏,那我们上课前也来做个“点指”的游戏。老师说哪,同学们就用手指哪? 生随老师做游戏

  师:从这个“点指”游戏中我们明白了耳朵、眼睛等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其实任何物体都有它们的位置,那么在生活中如何确定他们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位置

  师:经过一周的评选,我们的假期作业终于评出了两名优秀的作业,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

  师:这两名同学一个同学是第五组的,一个同学是第四个。根据老师的描述请同学们快找一找他们是谁?

  (生四下寻找发现无法确定)

  师:为什么不能一下就猜出是哪位同学?

  生:因为第五组有4个同学,而且每一组都有第4个同学,所以无法确定是哪一个同学

  师:是啊!第五组有四名同学,只说第五组很难一下子知道他是谁,而坐在第4个的每一组都有1个,所以也无法知道他是谁,那么怎样能让同学们一下子把位置确定下来?

  (生自由回答)

  师:既要说出在第几组,又要说出是第几个。(板书)

  师:他们分别是第五组的第3个(冯铭思)第2组的第4个(韩嘉悦)

  生汇报后发给学生奖品,并及时鼓励。

  师:按我们现在的座位,同学们看一看,班级一共有几组?

  生:一共有6组

  师:谁来数一数 生数一数

  师:习惯上我们都是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组、这是第二组……

  请各组同学记住自己是哪一组的,听老师的口令

  请第一组的同学挥挥手 请第二组的同学跺跺脚

  请第三组的同学拍拍肩, 请第四组的同学站起来转一圈

  请第五组的同学笑一笑, 请六组同学拍拍手

  师:最近咱班的王爽学习上很有进步,你能说出他的位置吗?

  生:王爽在第6组第2个

  师:第四组第一个同学请起立(张墨焜)

  师:谁是老师的好朋友,请你告诉我你的位置。

  (生自由回答)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请小组的.同学猜一猜

  (生小组合作)

  师:请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把第5页的内容填上。

  (生自由活动后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板书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后两个同学的座位、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

  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板书,齐读板书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也想考考大家你们看,他们来了。从这幅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出示做一做)

  根据第一行第2个是猴子这个条件,谁知道狗在第几行第几个?

  师:你还能提出 什么问题?

  生自由提问

  2、星期天小明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8排13号的电影票,他拿着票走进电影院发现有两扇门“单号门”、“双号门”,小明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应该进哪扇门呢?”哪位同学能帮助他?(出示教科书第8页第4题)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

  师:(学生汇报后,小结)我们的电影院都是这样的,如果拿的是单号票,就从单号门进,双号票就从双号门进,那么小明拿的是8排13号,这是一张单号票还是双号票呢?

  (我们看单号或双号,只看票上是几号,不用看是几排)

  小明由单号门进入,看到电影院里座位很多,他急了:这么多座位我应该坐在哪?如何帮助他找到座位?

  生:先找8排再找13号

  师:小明和小丽是好朋友,一个是8排13号、一个是8排12号,他们会坐在一起吗?

  生:不会(因为电影院的座位比较特殊,把的在的单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右次是1、3、5、7……所有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左依次是2、4、6、8……中间号,向两边逐渐扩大,所以他们不会挨在一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29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07-26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01-3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18篇)02-28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30篇)01-13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2-17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13篇)01-06

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1-14

7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