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 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 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 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计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 、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埋怨 } 重亲情
转念
宽慰 } 通情达理
语文教案 篇2
备课人:朱素香
教学目标:
1、会读、背对仗工整的句子。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3、会编童话故事。
4、会制作新年礼物。
教学准备
阅读关于动物方面的童话故事。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由朗读,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2、同桌对读,理清每一句前后事物的关系。
例如:
天——地 雨——风
秋月白——晚霞红
……
3、在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4、集体交流,指名背诵。
5、分组背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二、完成“阅读”
1、正确流利的朗读短文。在朗读时,要注意文中小男孩过河时的动作描写。(要求学生画出描写小男孩过河时动作的词语)
2、说说你是怎样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读懂短文内容的。
3、自渎短文,体会小男孩的聪明和爱动脑筋。
4、小组讨论,小男孩是用什么办法把水挑过河的?为什么大家都说他的办法
5、拓展活动。
(1)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爱动脑筋的事。
(2)你有更好的办法将水挑过河?
(任选一题,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6、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童话故事,让学生说一说。(指名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童话故事,给其他学生以启发。)
二、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在这些童话故事中,那些小动物都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童话就是把这些小动物写成会说话,有感情的人。
三、学生练习编写童话故事。
1、启发学生思路。通过和学生谈话,帮助学生发现素材。开阔思路。
2、让小组里说一说自己选择的'小动物。说一说他们中间发生的故事,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试着给这些小动物起个名字。
3、将想好的故事内容写下来。
第三课时
一、交流写好的故事。
1、修改故事。
同桌交换提意见,个人修改。
2、先小组交流,推荐写得好的在班级交流。
二、实践活动。
1、准备活动
明确要求,准备好制成新年礼物的材料和制作工具。
2、活动指导。
引导学生想一想:新年到了,你会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什么样的礼物?
引导学生在写祝福的话的时候,应该写一些赞美、祝愿、鼓励方面的内容,不要写那些带有迷信色彩的话或不健康的内容。
3、在班级交流自己准备制作的礼物。
在交流制作过程时,要求学生把话连贯、说通顺,说清楚,让同学能明白。
另外:学生制作好了以后,可以在班上举办一个小展览会,将同学们的作品一一展出,组织评委,评出优秀作品,并进行鼓励。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进行了预习。下面俺检查大家的预习的情况。俺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秉笔直书》。
谁能来说一说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让同学根据自身的预习回答。
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他到底给俺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啊?
让同学结合课前预习,说说你的了解。
教师总结预习的情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俺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故事。
A、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准确的读出全文,遇到陌生的字词反复朗读。
B、将自身不理解的字词画出,全班一起交流。
2、初读反馈:
a)师检查同学的预习的情况,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全体同学一起读一读所学的生字。
教师个别抽查。
B、初步交流自身新学会的词语,(说意思及用法)弄清“国国”、“竹简”的意思以及太史的工作、“伯、仲、叔、季”的排行顺序。
三、再读课文
1、再读课文
考虑一下文章主要给俺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培养同学的概括的能力。
让同学在再读的基础上总结文章,与全体同学一起交流。
2、观察插图:你能从图中找到崔杼和太史吗?
用自身喜欢的`符号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这幅图的课文内容,画下来,再读一读。
你觉得自身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对。
让同学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以及所处的不同的环境,体会人物的语言。
指导同学对读出太史的刚正不阿。
3、你怎样评价故事中的几位主要人物的?有什么依据吗?
结合课文的相关句、段谈一谈。
进行朗读的练习与指导。
4、从这些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评议。
小组(同桌)分角色练习。
全班分角色朗读。
小结:大家把太史“刚正不阿、秉笔直言”的精神表示得真是充沛,淋漓尽致。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把段落中能把太史的这种精神更好地展现出来的词语找出来,画一画。
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些词语的?他们宁可死也不肯改竹简上的写法,你现在知道太史所担负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职责吗?用自身的话说一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太史精神。
作业设计: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查找并阅读历史名人司马迁的故事。
板书设计:
秉笔直书
依照事实写历史忠实、本分、不屈服
太史的职责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初步理解词义。
二、分课时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三、分课时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挂图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启发、揭题
1、启发学生回忆: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去多名山风景秀丽,如:安徽的黄山和九华山、四川的峨眉山、山西的五台山......它们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你曾经游览了哪些名山?游览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2、揭题、设疑:看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能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
二、自读课文
1、一读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二读要求: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三读要求: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检查自读效果
1、点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答疑解难
3、理清课文脉络
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第一段(1、2)
第二段(3)
第三段(4-12)
四、再点名分段读课文
五、作业设计: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中,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1、在一片()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清静寂静)
2、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了。(沟通畅通)
3、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我回到住地。(跟着伴随)
第2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能力。
2、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3、学习外貌描写,知道外貌描写要抓住特点,反映性格或品质。
二、分课时教学重点:
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三、教具准备:课件、挂图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1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板书:天游峰)
过渡: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天游峰的险峻
多媒体:句子(板书:天游峰:险峰九百多级
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2作者在险峻的天游峰上认识了一位扫路人,(板书:扫路人)这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
当同学们学到这时,大家有许多的想法,一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我们简直不感相信,但他的确这样做了,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一辈子在这座山上清扫路面,难道他就没有一点儿厌倦吗?为什么老人能有如此的力量,是什么使他这样精力充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认识认识这位--(板书:的)(读题)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继续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自己去认识一下这位老人,再介绍给大家。
2、出示图片,学生介绍老人。(由总体到局部按顺序介绍)
3、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找出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对于老人外貌的描写为什么要分开写呢?这样写会不会显得写作没顺序?
多媒体:仔细打量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到这你会有什么疑问?
是什么吸引了作者,使他要仔细打量老人?
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扫路人的工作累吗?再次朗读天游峰的险峻。
他为何说“不累”?老人是如何说的?指名读。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老人对山的喜爱之情)
读出“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的语气。
老人说的轻松自在,而作者却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他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引读)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两段,感悟作者对扫路人的佩服。
将第6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进行对比朗读,进一步感知理解,体会扫路人乐观、开朗、攀登不止的精神,并提高认识,明白:只有爱一份事业,才会从中乐此不疲。
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人那份开朗、自信,看出他对山的深厚感情?找找有关语句读一读。
听到这,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引读)30年后,我再来看您!”
多媒体出示,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组织读议,启发思考:“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
老人怎么说的?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老人有一颗对生活满自信、开朗、豁达的心)
4、小结: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他深深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你能读出作者的心情吗?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联系人物的性格特点,指导学生用自信、爽朗的语气来读,现出老人的精神风貌。)
5、总结全文
6、四人小组分角色读全文。
填空: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岁人,他每天早晨(),傍晚()。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还有()作伴。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从内心()他。
三、作业设计:
多媒体显示练笔要求:
“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
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四、板书设计
13、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险峰
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废
扫路人不累扫上去扫下来
开朗自信
时间紧张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至九自然段。
2、学会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读比喻句,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好处。
5、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的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自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导入:春游是同学们最愉快的活动。在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作家眼里,春游的小朋友是什么样儿?在她看来,少年儿童像什么?
(2)出示课题。
(3)简介作者冰心。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的。
A、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的词。
B、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拣 闹嚷嚷
(2)读准下列的字。
魔术匣子 闹嚷嚷 忸怩
(3)理解词语。先解释下面的字。
成千盈百(盈):
座无隙地(隙):
4、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帖。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选择正确的读音。
魔术(匣)子(xiá jiǎ jiá )
(2)看拼音写词语,并解释带点的字。
2、学习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横线和曲线分别划出来。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自己最喜欢的一句。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A、出示句子:成千上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B、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
A、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B.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在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3、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的联想的句子。(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了儿童的神态和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4、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A、 出示,指读: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B、 用"阳光下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2)熟读第6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自由读7、8小节后,说说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5、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书后练习第4题,第5题(1)、(2)。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找不到春天的?(儿童在春光明媚的热闹的地方玩,有儿童的地方往往就是春色最浓的地方。儿童本身充满生气和活力,就像春天一样美好。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A、这篇文章重点是写春光还是写儿童?
B、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书后第5题(3)。
语文教案 篇6
一、设计理念:
以指导学生自能读书,不断发现为基本思路(老师指导学生一遍遍读书,让学生体会怎样读懂课文,在学习过程中就能体会“认真”的好)。感受读书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会写、会认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1、以读为主,结合挂图,了解文中小鸡的表现,从中感受世界的美好。
2、识字、写字,积累词汇。
教学难点:
1、体会小鸡出生后见到世界的喜悦与兴奋之情。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六、教具准备:挂图、小黑板、电教平台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读题)世界多美呀。故事是从蛋壳里的小鸡说起的。瞧,它们正在母鸡怀里睡觉呢!(播放第二自然段配音、配乐及动画)
2、蛋壳里的世界是黄乎乎的,小鸡又会怎么想?
(蛋壳外面是不是也黄乎乎的?蛋壳外的世界又是怎么样的?)
二、情境体验,美读课文
1、第二自然段。
(1)(播放啄壳动画及啄壳声)
随机出示: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儿。
仔细看。(播放蛋壳裂缝动画)
师述并出示: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播放啄出洞眼的动画,并引出下句)才啄出了一个小小的洞眼。
请小朋友自己轻轻把这段话读上两遍,看谁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小鸡啄洞的样子?
谁来大胆地读给大家听?(评
议:你们听出了小鸡是怎么啄洞的了吗?为什么?)
小鸡的确是用了很多力气、很多时间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小鸡从这个小小的洞眼里看到了什么呢?(映示插图,仔细观察)
谁来说说?(指名说,随机显示: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
出示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我们和小鸡一起看到了这么美的景色。愿意读这句话的小朋友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但要想想你这样读的理由。]
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评一评:大家听到的这景色美吗?)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再一起读上一遍。
小鸡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既高兴又惊奇,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一起美美地来读一读。
(3)(出示小鸡想的两句话)师:小鸡在蛋壳里的时候以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从小洞眼里一看,才明白“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这时小鸡又会怎么想呢?(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定更美丽)
2、第三自然段。
(1)小鸡和大家想的一样,急着要出来啦!快看——(播放小鸡出壳的动画)
出示句子:它用翅膀一撑,就把蛋壳儿撑破了。它叽叽叽地叫着,慢慢站了起来。
(2)现在你就是那只急着要出壳的小鸡了,跟你的好朋友们一起演演看,是怎么钻出壳的?
指名一人上台演。(钻出来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生演,老师念。
小朋友边演边念。
(3)过渡:钻出了壳,小鸡还会怎么想?(四处走走看看)
3第四自然段。
(播放动画)师:看,小鸡多快乐呀!它走呀,看呀,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叽叽,叽叽,小鸡是在说:
(出示齐说)世界多美呀——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
三、小组合作,拓展说话
1、小鸡往前一看,田野里更美了!(看图说话)
(出示)太阳-----------油菜花-------------山坡----------------
师:叽叽,叽叽,小鸡是在说——
生:世界多美呀——红艳艳的,黄灿灿的,绿油油的。
2、小鸡还想环游世界呢!它会到什么地方?看见些什么呢?小组讨论一下。
(播放欢快的音乐,师巡视了解、指导)
交流(花园里、动物园里、草原、校园、旅游景点……)
(随机奖给学生大自然风景邮票)
3、小鸡来不及看,我们来不及帮它说呀!因为小鸡看到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引说)红彤彤的、黄灿灿的、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紫微微的、红艳艳的……让我们和小鸡一起从心底里说——世界多美呀!
四、指导书写,把字写美
1、过渡:课文读美了,我们还要把字写美。
2、看笔顺表,自学“世界”两字的笔顺。
3、电脑显示笔顺,再说一说。
4、教学新笔顺“羊”(羊字头),电脑显示“美”的笔顺。
5、范写“美”字,并仔细看四横的变化。
6、按正确笔顺在书上描红。
7、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播放轻柔的写字音乐,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五、课外延伸,选择练习
1、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伙伴听。
2、邀请自己的好朋友编一编、演一演课本剧。
3、写话:小鸡来到-----------------,看见------------------,-----------------,-------------。
小鸡来到-----------------,看见------------------,-----------------,-------------。
世界多美呀
小鸡来到-----------------,看见------------------,-----------------,-------------。
叽叽,叽叽,小鸡说:世界多美呀!
小结;小鸡在蛋壳里的时候以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从小洞眼里一看,才明白“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请你们仔细观察身边事物会有更多发现。
后记:
1: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生活中许许多多有取的事,下课后能主动向老师说。体现学生对身边事物的热爱。
2:这节课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指导学生自主读书时,不断发现基本思路。
3:情境体验,美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生活中许许多多有取的事,下课后能主动向老师说。体现学生对身边事物的热爱。
第二课时
一、欣赏朗读,巩固识字。
1、复习旧课:躲在蛋壳的小鸡原以为世界是什么样的?钻出蛋壳后,小鸡才发现了什么?它的心情怎样的?
2、指名发言,评议。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教师引言:小鸡眼里的世界这么美丽,其实还有更美的,他还没发现。小朋友们,赶快把你们收集到是美丽世界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小鸡好好欣赏。
5、学生出示图片,欣赏交流,感受世界的美好、神奇。
6、教师消极:欣赏完这美丽的世界让我们来识记文中的生字。
7、开火车抽读本可课生字,并练习扩词。
二、练习巩固,积累词汇
1、从课文中画出表示色的词语,读一读。
2、想想,还有那些东西也是这些色的?
3、学生自由发言,评议。
4、引导学生选其中的一个词语练习说话。
5、读一读文后“词语花蓝”中的四个词语。
三、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
2、指名认读并纩词。
3、弄清各个生字的结构及笔画笔顺。
(1)、独体字:乎用
(2)、左右结构:鸡站地
(3)上下结构:空高
4、学生逐字书空,教师强调关键笔画:
乎:第一笔为短平,第四笔要写长。
5、逐字指名说说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
6、教师逐字范写,学生防写。
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欣赏了美丽的世界,还学会了书写文中的七个汉字,真是收获不少,希望大家以后能继续努力,用心地写字,用心地去发现世界。
板书设计:
5、世界多美呀
天空(湛蓝)
世界多美呀树木(绿色)
小河(碧清)
后记:
1: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启发想象,去理解文本及识记生字积累词汇,但今后还应注意铺导学生的书写。
2:通过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活动的爱好和兴趣。
3:这节课我们通过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并且通过学习理解了毽子是怎样变乖的。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文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写的一篇文言文。山市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它很难出现,更难为人们所见。这篇文章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成的。它以时间为序,历历如画的再现了“山市”从生成到消失的过程。这是一片自读课文,如果学生了解了山市这种现象,学习起来应该不困难。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难点。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可先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和自己手头的资料自己来理解课文的大意,然后分小组讨论,互相沟通,最后以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层次,把握叙事线索。
2、积累文言词语。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准确解释课文中的时间词、形容词。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仪器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查阅蒲松龄的相关资料,简单了解《聊斋志异》。
2、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自行解决生字,把不懂的词语划出来。
第一课时
导入
由“海市蜃楼”的图片导人。你见过这样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引出海市蜃楼: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这是一种非常奇异的自然现象,在清朝也有人在山区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山市,蒲松龄用他的笔记录了下来,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他的奇妙。
(问:蒲松龄是什么人呢?)请同学来介绍作家作品,教师作适当补充:
蒲松龄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早岁即有文名,多次参加省试,却始终没有考上举人,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除中年一度在江苏宝应做幕客外,都在家乡当塾师,终身郁郁不得志。《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他称这是他的“孤愤之书”。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也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着一些宣传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观念和迷信色彩。
整体感知
1、请一位同学读生字,全班同学一起纠正,然后大家齐读。
2、指名请几位学生朗读课文,互相纠正停顿、读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齐读,读出感情和气势。
5、整体感知:课文写的是什么?
疏通文意
小组讨论交流,共同翻译课文,划出难懂的字词句。
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提问,请老师讲解不懂的词语。
2、老师提问重点词语以及特殊句式,学生回答:
然:可是恒:常常同仁:友人孤:独。青冥:青天、天空。冥:深远。
顾:看念:心想近中:附近无何:不一会儿甍:屋檐。
始:才。悟:明白,醒悟。高垣:高强。睥睨:城墙上呈现凹凸性的矮墙。
居然:竟然。城郭:城市。
特殊句式
判断句: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省略句: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3、请一位同学来翻译这一部分,师生共同纠正。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来当小老师。
由四人小组推选代表做老师,由学生讲解课文字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老师作为学生,随时以提问题的方式加以指导。(这一部分内容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把握。没有完成的内容可以放到下一节课。)
1、重点字词:
若:像历历:清楚地莽莽然:形容挂起的尘土迷茫无边。
依稀:隐隐约约,模糊不清。既而:一会儿定:安定,停息。
乌有:没有。乌通无。霄汉:云霄与天河。窗扉:窗户。洞开:大开。
指数:用手指指点着数。裁:通才。只:仅。黯然缥缈:昏暗的分不清楚。
屑屑:忙碌的样子。凭:靠着。状:姿态。逾:超过舍:房屋
倏忽:突然人间:人家、住户市肆:集市。
2、特殊句式
倒装句: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楼五架
词类活用:楼五架,窗扉皆洞开。洞:名词用作状语,像洞一样。
逾时,楼渐低。低,形容词用作动词,降低。
3、一词多义
然:可是(然数年恒不见)
————的样子(尘气莽莽然)
数:几(见宫殿数十所)
点数(层层指数,楼逾高。)
4、指名请同学翻译,大家共同订正。
5、指导朗读。
作业
熟读课文,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导入
偶见山市奇观,引人惊异。请你概述山市出现的情况。(复述学过的内容)
请一位同学做小老师,提问上节课学过的重点的字词句。
探究思考
1、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叙写的?找出相应的词语。
全文以时间为线索,忽见——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
从中可以看出山市的变化是怎样的?(快)
2、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3、这是谁看到的?
孙公子禹年以及同人。
请找出目击者心理变化的词语,想想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呢?
惊疑悟
见孤塔时,彼此“相顾惊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现的,而且跟实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惊”。
但一想到“近中无此禅院”,又不得不“疑”。
待到宫殿出现,才悟出原来这是“山市”。这样写就把读者带到目击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写仍是目击者所见画面,但读者在感觉上发生了变化:一切都如同亲见。
4、在发展阶段你可以看出,城郭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
“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说明城郭颇有恢宏的`气象。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虽然寥寥数语,却活灵活现,可以诱发读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图》相似的画卷来。
这幅画卷最后在风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怅然若失。
5、在高潮阶段对危楼的描写非常细致生动,危楼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楼上有什么?为什么要写人的活动?
楼是高大、雄伟的。结构简洁、明朗。
楼上还有来来往往的人,或凭或立,与人世无异,这又给人以亲切感,作者不仅看到山市里的城郭,而且似乎触摸到山市里人情风俗的气息,使得本是“无中生有”的山市蜃景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增强了观赏的兴趣。
最后写幻景的消失,跟影视中的渐隐镜头颇为相似,又使人感到余味无穷。
6、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结尾照应开头,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难得出现,少数人偶遇,多数人难得一见。此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所写,令人回味无穷。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联想和想象以及语言训练)
拓展延伸
古代的人不懂其中的道理,又称它为“鬼市”,你懂吗?能否用科学解释这神奇的现象?
大自然是伟大的、神奇的,常常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据说人类现在了解的大自然还不及大自然的百分之一,大自然中蕴藏着无穷的宝藏,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现象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你知道那些有趣的自然现象呢?可以告诉我们吗?(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未知世界)
希望同学们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希望同学们常常去和大自然聊聊天,和大自然做好朋友,好吗?
作业
1、请用自己的笔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绘画好的同学可以画出,在班里展示欣赏。
2、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
课后小结:
文言文一般比较枯燥,学生不喜欢学。让学生来做小老师,可以比较有效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学生做老师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学得很象,先由学生提问,再由老师提问字词,再提问句子、翻译、请同学朗读等,而且会对同学们的回答做出评价,这都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的能力还真是不容小觑。通过这样一次训练,也促使他们用心的去学着理解课文,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内容,尽量主动的做到象老师一样高屋建瓴,心中有数。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自学法、讲授法、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教材录音带、幻灯片、挂图。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习课文一、二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出示第一幅图,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四、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1)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是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板书设计:
2长城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语文教案 篇9
一、导入
新课
1、播放歌曲《太阳》,学生跟唱。
2、刚和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我想大家一定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吧。(学生说出歌名)
今天我们也要学一首诗歌,诗歌的名字也叫《太阳》,你们想不想学?(引出课题、板出课题)
3、谁来拼一拼,读一读“太阳”?(指名读、齐读)
4、谁来说说怎样记住这两个字?(并进行扩词)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贴出课文的插图)小朋友们仔细看图,从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说话
我们一起来看看,一轮红通能的(太阳)正从(大海)上升起来。阳光下,一片碧绿的`(草地),一棵棵郁郁葱葱的(树),一座座漂亮的(房子),还有一只(大公鸡)正迎着太阳“喔喔”地唱歌呢。
3、你们说这幅图怎么样?(美丽)我们一起来看看诗歌是怎么描写这美丽的景色的。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请小朋友们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在学生说完之后,教师小结)
3、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刚才圈出来的字。
4、听录音机范读,请小朋友们特别注意刚才你不会读的字。
5、学生自己读课文一遍。
6、老师要看看你们是不是与词宝宝交上朋友了?(检查学生对词的掌握情况)
a、指名拼读生字词
b、全班拼读生字词
c、指名直接读生字词
d、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说一名话
7、调皮的字娃娃从词宝宝时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现在请小组长拿出生字娃娃的卡片,小组合作学习,争取认识每个字娃娃,与他们交上朋友。
8、我们来看看你与哪些生字娃娃交上朋友了(检查生字)
a、指名拼读生字卡片并组词
b、全班齐读(指导个别字,如:“森”是由三个“木”组成;“从”是由两个“人”组成;“跳”让学生表演一下;“美”经常是与“丽”在一起;“世”经常是与“界”在一起。)
c、开火车读
9、刚才字娃娃从“家”是跑出来玩,可现在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能帮它们回家吗?(游戏“送字娃娃回家”)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看到小朋友们读得那么开心,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老师范读)
2、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
3、那你也像老师这样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让大家听听,好吗?
4、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回家之后,把这首诗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4-05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蜗牛》教案03-14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天地教案01-05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备课教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