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12 12:34:2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科学教案9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背景

  我们新建幼儿园一直以来,都是以科学活动为园本课程,在进行有关空气系列活动时,发现孩子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大气压力”“气流”“阻力” 等等一些概念不易理解,而且这些现象经常在孩子们身边发生。为了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气流”这一概念,我就采用常见的乒乓球及饮料瓶等他们感兴趣的废旧材料,设计了这节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出把乒乓球从漏斗里吹出来的方法。

  2、感知气流的大小与乒乓球从漏斗里吹出来的关系。

  3、能专注、积极、愉快地参与探索活动。

  三、活动难重点

  1、重点:探索把乒乓球吹出来的方法。

  2、难点:感知气流的大小与乒乓球从漏斗里吹出来的'关系。

  四、活动准备

  漏斗、乒乓球、各种图形片、瓶盖等。

  五、活动过程

  (一)怎样让乒乓球从漏斗里出来。

  1、教师出示一个漏斗,乒乓球放置其中,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怎样让乒乓球从漏斗里出来。

  2、猜一猜,只用吹的方法能把乒乓球从漏斗里吹出来吗?

  (二)把乒乓球从漏斗里吹出来。

  1、怎样吹能使乒乓球从漏斗里出来。

  2、尝试探索。

  幼儿尝试从大口、小口任意一处吹,看乒乓球能不能吹出来?

  :大口小口都不能把乒乓球吹出来。

  3、想一想,试一试,利用哪些材料来帮忙才能把乒乓球从漏斗里吹出来?

  4、讨论:你用什么材料、如何把乒乓球从漏斗里吹出来了?你们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5、:用不同的材料把漏斗的小口堵住就能把乒乓球从漏斗里吹出来。

  (三)延伸活动:为什么把漏斗的小口堵住就能把乒乓球从漏斗里吹出来。

  引导幼儿感知漏斗在堵口与不堵口的情况下,气流吹进去的不同变化,明白乒乓球从漏斗里吹出来的道理。

  1、感知漏斗在堵口与不堵口的情况下气流的变化。

  2、讨论。

  3、。

  六、活动结束

  1、

  2、结束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玩印章"活动取自上海《学习活动》5—6岁教师参考用书《我是中国人》的主题,印章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产物,它以一种中国独有的语言方式,向世界讲述着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赋予了它更多的意蕴和内涵。但是印章对与幼儿而言还是比较陌生的,于是我们利用外出活动、社区资源,找寻与印章有关的信息,增加幼儿对于印章的感性认识,为《玩印章》活动的开展提供经验准备。活动开展中我尝试着借助教材故事《爱盖章的'国王》作为切入口,进行了创造性地改编,利用作品,引出印章,并由此展开了科学活动。引发幼儿对印章兴趣,感受印章的历史和文化,这是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诠释,也是本次教学价值之一。

  活动目标:

  1、在听听、盖盖、找找印章的过程中,了解印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2、找寻印章在生活中作用,产生自制印章的愿望。

  活动流程

  1、经验准备——积累对印章的感性认识

  2、讲述故事——丰富有关印章知识

  3、参观"国王印章店"——感受印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4、游戏:找印章——进一步感受印章在生活中的作用

  5、延伸活动——产生自制印章的愿望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叶子的特征和叶脉,知道叶子由叶脉、叶片、叶柄组成。

  2、认识枯叶和绿叶,学习做科学小实验。

  3、探索茶叶的特点,欣赏茶叶的颜色和形状。

  4、复习6的组合和分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绿叶和枯叶。

  2、小石臼、塑料碟。

  3、图画纸、浆糊。

  4、录音机、音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会跳舞的叶子》,激起幼儿学习兴趣。

  (1)合唱歌曲《会跳舞的叶子》

  (2)多可爱的叶子呀!春天到了,你发现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吗?(有的发出了新芽,有的树叶凋落了)

  2、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发现叶子的不同之处

  (1)教师:“上次,我们外出散步时,收集到许多树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叶子都一样吗?请你仔细地看一看,比一比,什么地方不一样?把你地发现记录到记录卡上。”

  (2)幼儿观察、比较、记录自己地发现。

  (3)幼儿讲述自己地记录,分享经验。(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边缘不一样)

  3、仔细观察,了解叶子的各组成部分

  (1)我们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发现叶子有这么多地不同,那么,你最喜欢哪片叶子呢?这片叶子有哪几部分组成?(叶脉、叶片、叶柄)

  (2)你喜欢的叶子象什么?

  4、实验发现枯叶和绿叶的区别

  (1)刚才我们小朋友发现,有的树叶碧绿碧绿的,而有的树叶却是枯黄枯黄的,为什么呢?

  (2)幼儿大胆想象,发表意见。

  (3)实验:枯叶不能舂出叶汁来,绿叶则能舂出绿色的汁液来。

  (4)为什么大部分树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叶中的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

  (5)我们散步时发现有的树叶飘荡到了地下,为什么呢?(因为叶子缺乏水分和营养,所以变黄变干了就飘落了下来)飘落下来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叶子会慢慢枯死,因为水分都蒸发了)

  5、了解叶子的'用途

  (1)这么多的叶子有什么用呢?

  (2)幼儿自由谈论,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3)小结:可以美化环境、挡风、遮雨、有的树叶可以加工成茶叶、有的可以做菜吃、还可以做树叶贴画来布置环境。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叶子粘贴图画,在展览区内进行展览。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百科:秘密,汉语词汇。拼音:mìmì释义:1、指有所隐蔽,不为人知;2、隐蔽不为人知的事情或事物;3、佛教指隐秘深奥之法。4、隐蔽;不让人知道的。亦指隐蔽不让人知道的事情。出自于《晋书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该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本着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再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摆弄和操作,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测量、判断等活动,尤其对周围生活中各类不同物品的轻重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发现其差异。针对这个特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通过目测、手掂一掂、借助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用具(橡皮筋)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并感知物体轻重的相对性,发展感知和判断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比较物体的轻与重,并感知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2、在能用简单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准备:

  大小苹果各一个、足球和泡泡球、装有不同东西的鞋盒、供幼儿操作的多种物体若干、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

  师:现在谁能说出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物品哪个重,哪个轻呢?(大苹果和小苹果;足球和泡泡球)

  师:你们为什么能一下子判断出来呢?

  小结:这是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拿过它们,所以可以直接用眼睛来看就能看出哪个重哪个轻。

  二、想一想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盒子,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用我们的眼睛看不出“轻重”,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呢?(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称、跷跷板、扁担、推一推等)

  师: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好办法,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三、掂一掂

  1、师:刚才小朋友都想到了许多好方法,那现在谁愿意上来感受下老师手里的这两个盒子哪个重?哪个轻呢?告诉大家你的感觉怎么样?(请幼儿上来掂一掂,得出答案)

  2、哎呀,还有很多东西都想来比一比他们的轻重呢?幼儿分成四组,每个小组的三样物品相同。请小朋友用掂一掂的方法,来比一比谁比谁轻?谁比谁重?比好后,请派一个代表来说一说比的结果。(要求:每组小朋友对三样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轻重并说一说,感知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

  3、教师小结:

  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对于比他重的物体来说,他就是轻的,对于比他轻的物体来说,他就是重的。

  四、吊一吊

  1、师:(出示两个瓶子)这两个瓶子用手好象估测不出轻重,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它们的轻重呢?(用橡皮筋吊一吊来比较轻重)

  师演示:应该看哪一段长度?(橡皮筋的长度)

  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长度。

  师小结:在同样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体越重,橡皮筋拉得越长。所吊的物体越轻,橡皮筋拉得越短。

  五、观察实验,比较轻与重,进一步感知轻重的相对性

  1、师出示四个瓶子里面装有不同的东西。

  师:现在我们在这四个瓶子当中任选其中的两个用手掂或用皮筋来吊一吊的方法来比一比谁比谁轻,谁比谁重?并把他们记录下来。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3、幼儿动手操作并记录

  4、教师总结记录。

  说出谁最重?谁最轻?谁比谁重又比谁轻?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探索实验。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几种常见蔬菜的名称与外形特征,感受蔬菜的多种多样。

  2、幼儿大胆选择,使用材料装扮蔬菜。

  活动准备:

  1、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各种蔬菜。

  2、剪好的蔬菜宝宝及四肢(用即时帖)。

  活动过程:

  一、准备过生日。

  1、设置悬念,引起学习兴趣《生日歌》中,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

  2、“今天是谁的生日?”

  二、谁来过生日。

  1、(出示青菜奶奶)我是青菜奶奶,今天,我特别高兴,因为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得去准备准备,等会儿我的孩子都要来为我庆祝生日。

  2、(出示辣椒爸爸)“我是胖胖、绿绿的灯笼辣椒”。(辣椒妈妈)“我是绿绿、长长的辣椒”(辣椒娃娃)“我是红红的、光光的小辣椒宝宝”辣椒一家:“祝青菜奶奶身体健康,生日快乐”!青菜奶奶:“谢谢,请坐请坐”。

  3、请幼儿猜一猜还会有哪些蔬菜来给青菜奶奶过生日呢?(扩散幼儿思维)

  a、请幼儿说出画面上的'蔬菜名称及外形特征。

  b、师小结:黄瓜:细细长长的黄瓜,穿着绿衣服。

  c、西红柿:穿着红红的衣服,像小灯笼。

  d、胡萝卜:粗粗长长的胡萝卜,穿着橘黄色的衣服

  e、茄子:穿着紫衣服,像气球。

  4、引导幼儿说说吃过的或见过的蔬菜。

  5、为什么要吃蔬菜?

  教师小结:蔬菜里面含有很多营养,能补充维生素,小朋友们吃了它身体才会长的壮,有力气。科学家叔叔为了更好的给人们补充营养,又为我们研制出了五彩辣椒、红色、紫色、蓝色。引导幼儿观察。

  三、客人变漂亮。

  1、打扮蔬菜:小朋友们,蔬菜奶奶的生日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们把蔬菜宝宝打扮的漂亮一点好吗?(幼儿为蔬菜宝宝画上鼻子、嘴巴、四肢)教师巡回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说出自己打扮的是谁?

  2、教师:小朋友们,带上蔬菜宝宝去给蔬菜过生日了。音乐起,幼儿手拿蔬菜宝宝一起去给蔬菜奶奶过生日,自由结束教学活动。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发展幼儿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帮助幼儿理解5的实际意义,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物体,正确认读数字5,学习5的形成,知道4添上1是5。

  活动准备:

  1、猫头鹰、啄木鸟、燕子的标本或图片;田鼠、虫子图片若干‘4、5的'数字卡片。

  2、幼儿操作材料、活动用书。

中班科学活动教学教案设计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经典]08-11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17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8-24

(经典)科学教案09-10

[精选]科学教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