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2 13:31:0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认识“心”字底和“八”字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本课拟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两幅课文插图;轻音乐磁带;写字软件;生字卡片等。

  一、激情导入

  1.老师板书“白发”,指名读。(相机为“发”正音)

  2.老师:你们见过谁有白发?(依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完善板书:)

  3.指导读好课题。

  二、读中感悟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小朋友听后说说指导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并及时纠错正音,如:好奇、吭声、怎么、抬起头等。

  4.学生默读课文,分别找出我和奶奶的画,并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例如我的画用三角标出,奶奶的画用圆圈标出,小朋友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一标)

  5.同捉分角色练读对话,边读边体会我和奶奶说话时的.情感。

  6.指名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小朋友们仔细听,并好老师一起评一评:

  (1)什么地方读得特别好,请他们再读读,为大家作示范;

  (2)什么地方读得不够理想,也请他们再读读,让他们作改进。(邀请几对同桌来读,达到对教材充分熟悉的程度)

  三、入境悟情

  1.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情感。

  (1)体会第一处重点句:

  a.小朋友,当我问奶奶为什么她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时候,奶奶笑着告诉我:“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老师边说边出示文中插图1和奶奶的话)

  b.指名读这句话。

  c.小朋友,你们能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事来说一说,为什么“白发一半是爸爸给的,一半是我给的呢“?

  d.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注意奶奶说话时的表情。

  e.小结:奶奶为了我和爸爸十分操劳,才有了这满头白发。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想?(小朋友充分想象,体验“我”当时的情感)

  (2)体会第二处重点句:

  a.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及相关句子:

  我抬起头,望着说:“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

  b.指名读句子,小朋友说说自己的体会。

  c.指导读好这句话,可加进我说话时的动作,同时体会我的天真以及我对奶奶的关心。

  2.演练整篇对话。

  (1)小朋友,你们能像刚才一样,加上动作和表情把整篇对话演一演吗?

  (2)先请小朋友分角色在小组里演一演,别忘了加上动作和表情,老师也参与表演。

  (3)小组之间展开竞赛,比一比哪组表演得最棒。师生一起担当评委,并给优胜组颁发奖品。

  3.小结:

  奶奶对我充满疼爱,我对奶奶也无比关心,这种情感是多么感人啊!相信每个小朋友也能像文中的我一样孝敬奶奶、爷爷、爸爸、妈妈。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词语。

  奶牛 牛奶 图画 画图 蜜蜂 蜂蜜 牙刷 刷牙

  水池 池水 山上 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

  二、日积月累

  (一)是“读读认认”;

  1、投影出示字词。

  2、组内交流说发现。(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3、游戏识字。

  *卡片认读生字提示

  “姓、警”的正确读法;

  *任意抽卡片认读

  *送信游戏

  *同桌互读,全读对的给同桌画颗星。

  4、自由练习读词语,扩词练习。

  (二)是“我会填”;(“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

  1、说说每组的两个词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说说差别。

  4、填空。

  (三)是“我会读”。

  “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

  1、学生默读明意,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鲁班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3、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想法。

  4、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或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生将课前布置制作的小制作拿出。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用纸叠成的……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别人讲的时候,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作解答。

  4、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

  6、将学生的小制作办成一个展览。

  二、展示台

  1、导语: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你碰到美的东西你会怎样?(生交流。)

  2、展示:与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图片与材料。(内容不限)

  3、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

  4、总结: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许许多多的思想,原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

  5、为此专题办个展览。

  作业布置:搜集李白与杜甫的相关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语文人教版第九册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通过学生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培养学生质疑与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由题质疑,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七课——《鱼游到了纸上》。读了这个课题,你觉得奇怪吗?(鱼怎么会游到纸上)

  很好,同学们通过题目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我们还能提出一些问题。请大家认真地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看还能提出些什么问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寻找问题。

  2、交流:

  你们能说说看,自己通过读课文提出了多少问题吗?(学生举手,汇报自己提出问题的数量,鼓励提得多的。)

  3、大家开动了脑筋,认真地读了课文,所以一下子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请你们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放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哪些问题大家都提到了,哪些问题你提到了,对方没提到,或对方提到了,你没提到。

  4、小组讨论

  说说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重点的用小黑板出示,非重点的请其他同学简单回答后解决)

  小黑板出示: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这些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呢?(读读课文,与同学讨论)

  2、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答案,能解决几个就解决几个。

  3、学生再读课文。

  4、有些问题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有些问题也许还没解决,大家先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同学找的是否一致,不懂的问题也可以互相讨论。

  5、全班交流。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因为这位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就像在纸上游动。)

  ②这位青年特别在哪里?

  (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a、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可以看出他总是这样;从“呆呆”可以看出他看鱼看得很入神。)

  b、他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练习朗读。

  c、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d、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e、他告诉我,……忘了回家。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与“先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

  (“先游到心里”指青年对金鱼观察很仔细,金鱼的形状已清晰地印在他的心里。它与“先游到纸上”是因果关系。)

  四、总结全文,归纳学法。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位聋哑青年,但他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同学们今天学会了从课题和文章内容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读书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读懂课文。

  板书设计:(小黑板)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说课材料:

  学生创新意识与质疑能力的培养是五年级的课题研究重点,我所选择的《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正是要展示学生的质疑能力与解疑能力。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通过写在西湖玉泉的见闻,赞扬了一位画金鱼的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这篇课文含义较深的词句较多,要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逐一加以理解,不能轻易地滑过去。其中,理解“游到了心里”的意思以及它和“游到了纸上”的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这句时可联系聋哑青年如何观鱼的内容,并启发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专心致志地观鱼,同时结合“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来体会“游到心里”的含义。

  这堂课的.主要设计如下:

  1、揭题质疑,再寻问题

  通过课题,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鼓励学生从课文中再找出其他问题。

  2、交流数量,讨论梳理

  找出问题后,让学生交流他找到问题的数量,表扬他们能积极动脑。请他们在四人小组中讨论自己所寻找到的问题,互相补充启发。

  3、归纳重点,再读讨论

  四人小组将他们的问题面向全班交流,归纳出几个重点的问题,非重点的由他们自行解决或相互解答。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在读中理解。

  4、全班交流,诵读体会

  通过读课文,小组讨论,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在全班交流。最后通过诵读来体会文章的中心。

  这其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表现在:

  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的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它是一种低水平、低效率的学习方式,而主动学习是指学生对学习怀有浓厚兴趣,发自内心想学,有“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是当前学习创新的关键所在,而这堂课的学习方式就是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特点,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且改变学生“迷信权威、死记、死背、死练”为大胆质疑和奇思异想”,保护发展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2、变“书本学习”为“实践学习”

  事实证明,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不仅让学生学得快,而且有利于创新。陶行知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结论;结论生行动。”在实践中学生易于遇到新困难和产生新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这堂课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践,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专家评课:

  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无疑——有疑——无疑——有疑”的循环中探求,从而培养他们的刻苦钻研精神,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追根求源、不断探索的精神。其次,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放手让学生讨论,培养他们好求甚解的精神。崔蕾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就是按照这个要求设计的。

  1、崔老师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从课题开始:“‘鱼游到了纸上’觉得奇怪吗?奇怪在哪里,你想知道什么?”

  2、“读了课文,你肯定还能提出很多问题来。认真读一读课文,在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教者的目的在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学会在课文中设疑。

  3、自学后交流:“你提了几个问题?”崔老师没有让学生说提了哪些问题。当一个学生说“提了9

  个问题”时,崔老师表扬说:“真棒,提问的本领真大!”“再读读课文,看还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这是进一步鼓励学生认真读书,大胆思维,变无疑为有疑。

  4、小组讨论:“把个人提出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边交流边读书、讨论,看哪些问题通过读书解决了,哪些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不了,需要提出来的。”这是让学生自己梳理问题,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为大组交流做准备。

  5、大组交流,读书解疑。这是解决问题的阶段,也是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的阶段。

  6、存疑,留作学生课后讨论,使学生始终处于“无疑——有疑——无疑——有疑”的循环活动之中。

  分析崔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有两个特点。

  1、教师善于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看似无疑,其实有疑之处进行生疑,从而触及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导他们进入思维的高一级阶段,也就提高了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

  2、问题提出来以后如何解决,教师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具体的语境中去找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自己的感悟,从而又提高了学生的解疑能力。

  鼓励学生在读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读书中解决问题,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长期坚持这样做,不仅能形成学生勇于探究的心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通过风和太阳两次比本领的经过,告诉我们各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我们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全文共有九个自然段。这篇课文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变化。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活泼,颇有个性,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学情分析:

  初读课文时,可用提问激趣,导入新课:“风和太阳究竟谁的本领大呢?”细读课文要指导学生抓住风和太阳比本领的不同起因、方式和结果,来认识他们各有各的本领,不能简单地说谁的本领大。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觉得”写一句话。

  2、能够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让学生懂得各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提出问题,学会生字词

  一、提出课题

  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谁和谁比本领?他们究竟谁的本领大?)

  二、初读指导

  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写上序号。初步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4、抽读生字词卡片。

  5、指名试读课文。

  6、齐读课文。

  三、描红指导

  四、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风说的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生字卡片

  2、默词

  二、新授

  1、上节课,我们知道课文1—3自然段写了风和太阳第一次比本领,他们怎么比的呢?

  2、教学1——3自然段

  (1)指读1——3自然段。

  (2)风和太阳为什么比本领?

  (3)你觉得风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能读出风那骄傲的语气吗/

  (4)太阳又怎样呢?“强烈”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5)分角色朗读1——3自然段。

  3、教学4——9自然段

  (1)第二天,风和太阳又碰见了,他们之间又怎么比本领的呢?

  (2)此时,你觉得太阳怎样?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得意”可以换成什么词?请你通过朗读把太阳那得意的.样子读出来。

  (3)针对风的提问(出示挂图)

  太阳怎么做的?风呢?(出示挂图)你们看。有了风的帮忙,小船怎样前进的?书上用的动词是多么精彩。

  齐读第7自然段

  4、太阳看到这一切,料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吗?你怎么知道的?

  5、齐读风最后一句话。(出示最后一句话)你从风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6、分角色朗读4——9自然段。

  有感情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一、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复述课文

  1、用板书内容引导学生复述。

  2、各人轻声复述。

  3、同桌两人交替复述、评议。

  4、指名向全班复述。

  三、课堂练习

  1、读句子(文后练习4)

  2、用“觉得”写一句话

  3、比一比

  各()吹()推()列()

  条()次()难()烈()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太阳光越(),船夫越(),船也就走得越()

  (2)风()帆,帆()船,像()一样飞快地前进。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知道春风给大自然所送来的礼物,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神奇美妙,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教学

  指导朗读课文,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神奇美妙。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初步了解课文的构段方式。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想想春风让大地发生了哪些变化?

  2.指名说,生补充,师小结。

  【精读课文,想象感悟】

  1.春天是怎样唤醒沉睡的大地的呢?自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把你的发现做上记号。读后,和同桌交流。

  2.全班反馈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指导朗读。

  (1)第二自然段(地上的变化)

  重点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

  句1:原野上,小草率先换上鲜绿的新衣。它们有的点点头,有的弯弯腰,以不同的姿态展示自己的活力。

  句2:各种花朵也不甘示弱,纷纷披上艳丽的衣裳,红的、黄的、白的、紫的……

  通过读句子,使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赞叹之情,学习作者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可以采用范读、领读、赛读等方式指导朗读。

  (2)第三自然段(空中的变化)

  采用引读的形式,进一步感受春光里的小鸟、蝴蝶、蜜蜂愉快的心情,优美的舞姿。

  (3)第四自然段(水中的'变化)

  重点指导朗读的句子:清澈的小溪里,一群小蝌蚪在那儿玩构图游戏,一会儿像串着的黑珍珠,一会儿像浸在水中的水墨画;小鱼在追逐嬉戏,有的钻进石缝里,有的躲在水草里。

  在读中体会小鱼、小蝌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情。

  采用小组派代表赛读、齐读的形式加深体会。

  3.齐读第五自然段。

  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全文的总结,概括地写春天令世界充满生趣和活力。)

  【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默读全文,结合插图,想想春风给大自然送来了什么?你眼中的春天还有哪些美妙的景象?

  2.小组里交流。

  3.全班反馈交流,师相机指导品读,背诵相关段落。

  4.学习课文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把你所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

  4、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重难点:

  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歌曲导入,引出人物。

  2、齐读课题,抓住题眼,理解“侠”的涵义。

  3、针对课题质疑。

  4、介绍鲁智深出身及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思考: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么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

  2、检查生字词。

  3、说说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样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相机渗透“长文读短” 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自主学习。

  先默读课文3——7自然段,想一想,从鲁智深的哪些语言能感受到他的“侠义”形象?接着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写下批注后与小组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

  2、反馈交流

  (1)细品三“问”

  抓住“故意说”,他心理本来想说…… 他却故意说……

  抓住“打搅”,刘太公会认为是打搅吗?为什么还要这样说?

  分角色朗读。

  (2)细品“想一想”

  他在想什么?创设情境,品味语言中刻画的人物个性。多种形式朗读,再现人物形象。

  3、对比语言

  (1)他对善良的'刘太公一问再问,而对打家劫舍的山大王却只说了一句话。浏览课文8——11自然段,找出鲁智深的语言描写。

  (2)品味“大喝一声”中人物的个性。

  (3)在对比读中深刻感受人物形象。

  (4)补充拓展鲁智深语言描写。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简介《水浒传》,激发阅读兴趣。

  2、升华感情。

  板书设计:

  鲁智深行侠桃花庄

  粗中有细

  听 语言 智勇双全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篇文章《我不是最弱小的》。

  生:齐读课题

  师:从课文题目来看,我是谁,这句话又是谁说的,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你知道谁是最弱小的吗?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小故事。

  二、课文解读:

  1.扫清障碍,字词学习。课件出示本课的字词:(生字用红色着重)

  弱小 周末 掀起 簇拥 娇嫩 递给 蔷薇 聊天 萨沙

  托利亚 铃兰花 倾盆大雨 垂着头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2.学生开火车读课文,一人一句。(生读,师巡视指导读书姿势)

  3.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4.师范读,同时让学生思考问题: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品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画出描写森林和野蔷薇花美丽的句子,并划出来。反复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生回答,课件出示:(1)美丽的森林图片。

  (2)野蔷薇和铃兰花图片。

  (3)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随课文相机理解簇拥、随风舞动、芬芳扑鼻的词义。

  3.突然,雷声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美丽的野蔷薇被雨打成什么样子了?请同学们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同时出示被大雨打得垂下了头的蔷薇花?

  4.你听到蔷薇花的呻吟了吗?这时的野蔷薇在会说什么呢?它最需要的'是什么?

  5.生回答。

  6.萨沙好像听见了蔷薇花的呻吟,他是怎样做的呢?找出这句话来读一读。

  7.只有一件雨衣,却穿在了萨沙的身上,这又是为什么呢?

  (当学生谈到“雨衣递给”是互相关爱,教师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经历,如父母怎样送雨衣到学校等,把“关爱”具体化,把感悟生活化,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来读一读有关的句子,读出感情来。)

  8.课件出示萨沙与妈妈的三次对话。(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朗读)

  9.萨沙用实际行动表明了我不是最弱小的。生非常自豪齐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10.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

  四、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课件出示“扑、托、摸”。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共同点:

  ①结构上,都是左右结构,注意“扑”左右相等,“托、摸”左小右大;

  ②偏旁上,都是提手旁的字,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

  7.我不是最弱小的

  传递雨衣: 爸爸 → 妈妈 → 萨沙 → 野蔷薇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强大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积累电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做城市的设计师,画一座漂亮的城市,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积累电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对美好的生活环境的向往。

  教具准备:

  1、学生课前了解身边的城市。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住在哪?喜欢吗?为什么?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漂亮的城市,浩浩也不例外。

  2、教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3、小组成员互相检查通读课文的情况。

  4、指名检查通读课文的情况。

  5、分组分段读课文,在读文中再次感知课文内容。

  三、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1、教师出示今天要学习的生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拼音,认读生字。

  3、指名读,检查小组自由认读生字的情况。

  4、全班跟老师读,并组词。

  5、游戏巩固:请智多星上来摘苹果。

  6、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对美好的生活环境的向往,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文结合,了解浩浩的设计

  1、读文,想一想:浩浩设计城市设计了几次,每次的情况各是什么样的?

  2、指名反馈:第一次设计的城市是什么样的?

  (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句段,大家一起读一读)

  3、教师出示浩浩第一次的设计图,说说你们喜欢这样的城市吗?为什么?

  4、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小结,抓住浩浩的随便教育学生做一件事情,随便做肯定是做不好的。

  5、教师:要是让我们住在这样的城市里,那可就惨了,不过还好,这座城市在开始建设前。有人帮助浩浩改了过来,是谁呀?

  6、那么修改后的城市是什么样子的呢?

  7、引导学生观察前后两幅设计图的不同,体会第二次城市设计的合理、漂亮。

  8、指导感情朗读描写新城市的句段:小朋友们,这样的城市漂亮吗?你们喜欢吗?那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把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一读。

  二、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浩浩在爸爸的指导下,认真思考,为我们设计了这么漂亮的城市。真是好样的。

  2、鼓励学生想一想未来的城市,并且设计未来城市,把它画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市师路兴等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色笔。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开火车认读,加以巩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大家一起背一背。

  二、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学生拿出自己设计的城市。

  2、互相欣赏各自的设计,交流自己的设计意图。

  3、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设想。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巩固生字的认读。

  2、认读课后田字格中的字,并进行扩词练习。

  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自由说一说,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5、学生反馈后,教师总结强调。

  6、学生写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7、作业欣赏。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学习宇航员勇于探索、敢于奉献的。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宇航员勇于探索、敢于奉献的。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神六飞天让我们认识了我国航天技术的飞跃,同时宇航员的在太空的生活更是让我们感到神奇,今天我们一同去太空遨游一番。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看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新词。

  聆听、喇叭、宇航员、危险、舷梯、里程碑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理清文章脉络。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查字典:

  (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朗读你最感兴趣的部分。

  二、品读课文,开始月球旅行。

  1、出示思考:那些地方是你最感动?

  2、自读勾画体会

  3、小组交流,谈论。

  4、全班交流汇报学习。

  (1)是什么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目光?

  (2)登月的过程:登月舱鹰慢慢的在月面上着陆——两位宇航员从舷梯上走下来,开始了月球旅行——八天以后,他们安全返回。降落在太平洋。登月成功是人类用智慧和勇敢创造的奇迹。

  (3)公元1969年7月,地球行星上人类在此首次踏上月球,我们为人类和平来此。这句话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时间、来自哪个星球、登月地点、登月的目的。

  (4)宇航员的活动更是受世人瞩目。

  漫游两小时二十一分钟,执行各种任务:拍摄、装置仪器、搜集标本……真切地感受到这个遥远但却近在咫尺的世界。

  (5)宇航员把生死置之度外,甘冒风险。

  (6)文章结尾全文,实现登月梦想。

  三、拓展延伸

  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搜集的资料、图片,了解最新的航天技术。

  四、作业:完成课后读写

  板书设计:

  地球以外的脚印

  登月过程

  宇航员活动受人瞩目伟大的飞跃

  风险探索奉献

  登月成功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课前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她)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浓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习作

  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同学是怎样说的。

  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要求按照要求写完后自己修改。

  评议

  1.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

  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改。

  3.再次修改后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引用、特殊的含义和表示否定,特定的称谓)

  3.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都是描写精神意志的;第三行的两个意思相反,第四行从反面写缺乏意志的后果)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意思。

  4.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并练习用成语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学习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5-30

小学语文《鲸》教案02-23

小学语文猫的教案03-14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1-10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01-07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02-27

小学语文《牧童》教案08-10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