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集锦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解读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
文章首先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其样式是“圆形围屋或土楼”,“点缀”说明地处偏僻的山区,“世界民居奇葩”是用比喻和比较来说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后,课文详细介绍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营垒式的住宅及这样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等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营垒式住宅的建材、外观和整体布局等特点。紧接着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最后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魅力、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案例
教学片段
一、整体感知课文,分组侧重研讨一种民居
师:我国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许多地方的民居都特色鲜明。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民居?具有什么特色?请同学们把课文默读一遍,想想自己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师:(板书:客家民居傣家竹楼)是的,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客家和傣族两个民族的民居。
生:我觉得“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特点都非常鲜明,确实像题目写的一样──各具特色。
师:这是我们读了课文的初步感受。接下来我们分成小组来学习。每个小组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民居深入地读一读,读完后再讨论讨论:这种民居有什么特点?然后做好汇报的准备。
(学生分组读书、讨论,准备分工汇报。)
二、交流“客家民居”的特点
师: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哪一组先来给大家汇报?
生1:我们小组重点阅读的是《客家民居》这个部分。我先来给大家谈谈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出了最能反映客家民居特点的语句;然后,我们深入阅读了这些语句,从中总结出了客家民居的特点;最后,我们还研究了客家民居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下面,我来说说我们勾画的语句。
(1)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2)营垒式住宅。
(3)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4)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5)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6)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
我汇报完了,请我们小组的其他同学接着汇报。
生2:我们小组通过对上面这些语句的深入研究,发现了客家民居有这些特点:第一点,他们的房屋是“营垒式”的。我们刚才查了词典,“营垒”就是军营和它四周的围墙。第二点,他们房屋的排列方式很特别,我们平常见到的房子,是一排排并列在一起的,而客家人的房子,如橘瓣状排列,就是像橘子一样一瓣瓣地排列成一圈,这个形状书上的插图可以看得很清楚。第三点,他们土楼围成的圆形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我们刚才看了关于“八卦”的注释,但是我们还是不太明白“八卦布局”是什么样子的?老师能给我们讲讲吗?
师:(拿出一张八卦布局图)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一张八卦布局图,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生2:谢谢老师,我接着汇报。最后,我们发现客家民居的第四个特点,他们在分配房屋上非常平等,不分贫富与贵贱,每家人都能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这就是我们在合作学习中,总结出来的客家民居的特点。
生3:我接着说。我们小组在阅读时,还发现了客家民居之所以有这些特点,是和他们生活的环境以及本民族文化分不开的。例如:
第二自然段中讲到,“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这就是居住的环境对客家人建筑风格的影响。
还有第三自然段写到“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第四自然段写到勤劳善良的客家先民在房屋的分配上,体现了他们团结、和睦、公正、公平的性格特点。我们觉得,正是生活的环境和特殊的民族文化,造就了客家先民如此独特的建筑风格。
师:你们小组合作学习得非常认真和深入,对客家民居的特点了解得非常清楚,分工汇报也非常清晰。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值得大家学习。听了你们小组的介绍,我们感受到,走进客家民居,就真是走进了客家的历史与生活,走进了客家的传统文化!
三、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师:那么傣家竹楼有什么特点呢?哪一个小组来汇报?
生4:我们小组经过读书和讨论,发现了傣家竹楼的三个特点。我先汇报第一个特点。请大家看第1自然段,傣家竹楼有“藏在竹林”的特点。
生5:我汇报第二个特点。第2自然段告诉我们,傣家竹楼还有“傍水而居”的特点。主要是因为他们住在亚热带,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
生6:我汇报第三个特点。第3自然段告诉我们,傣家竹楼还有“树满寨,花满园”的特点。我们小组汇报完了。
师:你们小组在汇报时把三个特点介绍得很清楚,谢谢你们。但是你们汇报的主要是傣家竹楼在环境方面的特点。竹楼本身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补充?
生1:我来说说竹楼的整体结构吧。请大家看第3自然段后半部分,“每幢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这里主要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傣家竹楼结构简单。还有“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篾,将楼房隔为两层。以前屋顶是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来大都改用瓦顶”,从中可以感受到傣家竹楼也有别致美观的特点。
师:你着重介绍了傣家竹楼“结构简单,别致美观”的特点。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我来补充。竹楼本身的特点在第4自然段也写到了,“室内通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只觉清风徐来,花果飘香。”可见它还有“宽敞和通风很好”的特点。
生:我还要补充。课文最后一段给我们介绍了傣家建造竹楼的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这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团结友好,也算是傣族盖房的一大特点。
师:说得很有道理。这也是傣族文化的象征,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
四、比较两篇短文表达方法的异同
师:通过两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自学汇报,我们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有了整体的了解。那么这两篇短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呢?请同学们把两篇短文对照起来看看,仔细想想。
(生默读,思考,批注。)
生:我觉得两篇短文把民居的特点介绍得鲜明生动,我似乎亲眼看到了客家民居,亲自走进了傣家竹楼,就像课文题目一样,真是“各具特色的民居”呀!
师:我们透过作者的描写,充分感受到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具特色”!
生:我发现两篇短文都讲了民居的形成原因,但原因是不同的。客家人是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所以形成了营垒式住宅;傣家人是为了防酷暑和湿气,所以建造了风格别致的傣家竹楼。
师:是的,每一种特色的民居都有它形成的原因,我们在搜集资料的时候,除了注意民居的特点,也要留心它们的形成原因。
生:两篇文章的开头也截然不同。客家民居一开始就说它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使我们想一口气读完,看看这是一朵怎样的“奇葩”。而傣家竹楼的开头“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让我们仿佛跟随作者来到了傣家竹楼旁边,一起去慢慢感受它的特点。
师:是啊,文章的开头方式不同,给读者的感受就不同。
生:两篇短文都运用了很多说明方法,比如,列数字,打比方。
生:我觉得两篇短文也都通过民居,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入。在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学习和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出事物的鲜明特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识记本课8个生字,3个多音字。理解 “死而复生”“起死回生”“切 脉”“凝神”“厥症”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通过学习尝试复述扁鹊为太子医治的内容。
3、过学习,体会扁鹊是我国古代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学家。
教学过程:
一、 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师板书:起死回生)
1、这个词谁来读?(点名读)
2、谁能说说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
生:将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
生:就是死而复生的意思 (你是用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3、这是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谁能读好课题?
(注:若学生未说到“死而复生”,就让学生读读课文,试着从文中找出“起死回生”的近义词。)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文中究竟写了件什么事呢?轻声读读课文,读完后,请试着选择黑板上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
生: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生:扁鹊使太子死而复生。
生: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使太子死而复生。 (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起死回生”和“死而复生”,初步进行近义词的辨析。)
2、你们瞧,这就是扁鹊。(出示扁鹊的图片)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生: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候有名的医学家。因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就像传说中的神医扁鹊,后人就称他“扁鹊”。
三、 研读课文,加深理解
学习课文1—9小节 (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1、扁鹊医术高明,经常周游列国,四处行医。一天,他来到虢国都城,听见街上的行人议论纷纷。原来(虢国太子不知什么原因,一向好好的,突然间就死了。)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读出惊奇、疑惑不解的语气。)
2、指导朗读扁鹊与侍卫官的对话。
(1)、扁鹊对于这件事也感到疑惑不解。(板书:纳闷,指导读准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2)于是,他忙赶到宫门口询问侍卫官。轻声读读扁鹊与侍卫官的这番对话。边读边思考,扁鹊询问了侍卫官哪些问题?
a交流找到的句子。
b指导学生读出着急的语气。
C师生分角色读,生读扁鹊说的话,师读侍卫官说的话。
(3)、扁鹊听了松了一口气,那是因为通过这三个问题他了解到哪些情况?
生:他知道太子是早晨鸡叫的时候死的。
生:他知道太子还未入棺。
生:他知道太子死前感到胸口闷。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早晨鸡叫的时候、胸口闷、未入棺)。 (a点名回答 b连起来说)
(3)、是啊,通过这番询问(师板书“问”),扁鹊知道了太子死时的症状是(胸口闷)、死亡时间是(早上鸡叫的时候)还了解到太子还没有(入棺)。根据多年的行医经验,扁鹊觉得(太子可能没有死,太子也许得的是厥症,太子还有救)怪不得,他松了一口气说(烦你通报一声,就说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复生。)
(4)、根据与侍卫官的对话,扁鹊觉得太子可能没有死,但也有可能太子真的死了,可他为什么却说:“我能使太子死而复生呢?”
生1:他这样说,侍卫官才能让他进宫为太子医治。
师:有这样的可能。
生:根据多年的经验,他对自己的判断很有把握。
师:是啊,可见他十分自信。但若是太子真的死了,扁鹊就犯了欺君之罪,那可是要杀头的,他明知会有这样的后果,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生2:他是一位医生,只要病人有一丝生存的希望,也要去为病人医治。
师:是啊,医者父母心,扁鹊深知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只要病人还有一丝生存的希望,哪怕付出自己的性命,也要为病人医治!
(出示:扁鹊送了一口气说:“烦你通报一声,就说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复生。”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 (指导读出坚定、自信的语气)
学习课文10---14小节
师:那扁鹊进宫后又是怎样使太子死而复生的呢?轻声读读课文第11、12小节。
1、学习11、12小节,了解扁鹊如何为太子医治,并尝试复述扁鹊为太子治病的内容。
(1) 一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师:轻声读读这两段话,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2) 初步了解中医诊断的方法。
师:切脉,也称把脉,谁能做一个把脉的动作? 它是医生诊断疾病时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切诊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扁鹊在为太子诊断时就使用了切脉的方法,不仅如此,他还贴着太子的胸口凝神听了一会儿, (a理解“凝神”的意思 b扁鹊把耳朵贴在太子的胸口凝神听什么?)这种通过听病人的声息来了解病情的方法叫做“闻诊”。通过诊断,扁鹊断定太子得的是(厥症)c理解"厥症”
(3)二读:通过边做动作边读句子的形式了解我国中医的诊断过程。
师:了解了扁鹊诊断的'方法,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读描写扁鹊为太子治病的句子。
(4)初步了解针灸。
师:刚才老师发现个别同学在扎针时嘻嘻哈哈觉得很有趣。 你们知道吗?这种通过扎针医治病人的方法叫做针灸。要知道,不同的病所扎的穴位也不同,一旦有所闪失,病人也许性命不保。 我们一起再来边读句子边做动作,比比谁最像小中医。
(5)现在你能试着用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来说说扁鹊是如何为太子医治的吗?可以用书上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出示:安、切、贴、听、取、扎、捡扁鹊走到太子的病榻前
a自由轻声说
b同桌互说
c师点名说
2、进一步体会扁鹊医术的高明。
(1)引读太子在扁鹊的医治下变得怎么样的句子。
出示:不多一会儿,太子的鼻翼开始扇动,眼皮也慢慢睁开了。太子喝了药,没多久,就恢复了健康。
(2)“不多一会儿”、“没多久”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生:扁鹊医术十分了不起,在短短的时间内治好了太子。
师:扁鹊医术的确高明,他真是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啊!怪不得国王竖起大拇指称赞扁鹊(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
a点名读
b齐读
学习 14小节,体会扁鹊的谦虚
1、读扁鹊说的话,指导读出谦虚的语气。
2、理解“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这句话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3课(起死回生)。通过学习使我们了解到扁鹊行医来到(虢国),听见路上行人议论纷纷,原来(虢国太子不知什么原因,一向好好的,突然就死了。)这使扁鹊十分(纳闷)。于是,他连忙询问侍卫官。通 一番询问,他了解到,太子死的时间是(早晨鸡叫的时候 ,死亡症状是(胸口闷),还了解到太子(未入棺)。扁鹊决定进宫为太子医治。经过治疗,太子很快(恢复健康)。国王见了,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学了课文,你想如何称赞扁鹊?
师:扁鹊是我国古代了不起的医学家,早在两千多年前,他就用望、闻、问、切的中医治疗法使虢国的太子死而复生。要知道,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与中华文化相等的悠久历史,经过千年承传已成为中国文化中瑰丽宝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册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义。
2、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能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读读背背,要求能理解并背诵。掌握一些常用句式。
4、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5、能写简单的记实和想像,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读书笔记和其他常见的应用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巩固所学知识,学会运用与积累,提高语文实践能力与语文素养。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册生字的拼音和多音字:要求读准声母、韵母、声调,能根据字义来定多音字的字音,懂得整体认读音节。
2、读课文,积累本册的新词。
教学重点:
复习生字的拼音和多音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的拼音和多音字:
1、学生自由读课本上生字的音,并能根据多音字的音进行组词。
2、教师相机指点学生易错之处。
3、同桌互相检查字音的读准情况。
4、完成以下练习:
①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字音:
②多音字组词(还有教材中的很多,不一一例举)
二、读课文,积累本册的新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熟生字新词。
2、学生交流积累了哪些词语。
3、完成看拼音写字、词
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本册生字词语,理解词义,正确区别。
教学重点:
看拼音写字,复习形近字组词,改正错别字。
教学过程:
一、看拼音写字
二、复习形近字组词。
师讲清:汉字的笔画繁多,结构复杂,构字方式多种多样,一定要注意每个汉字的细微差别。
1、组词
2、选字填空
三、改正错别字
要改正错别字,就要看所写的字有没有增多、减少、改变笔画,还要看所写的字有没有受同音字、形近字、左右字的影响,有没有受方音的影响。
1、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2、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查字典,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本册中的词语。
教学重点:
巩固词语,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本册中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查字典。
小学生要学会两种检字法:音序查字水法和部首查这字法。有些字如果部首不明显,知道它的读音,就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要能正确判断字的部首。
1、用音序查下列字:
奂、宠、碍、随
2、用部首查字法查下列字
痣、狡、奠、督
3、用数笔画方法查下列字
凸、夷、已、用
二、把词语补完整。
三、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本册中的词语。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本册中的词语,理解词语,会运用。
教学重点:
巩固词语,提高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词语的理解
确切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准确运用词语、表达句意的关键。要学会联系句子的实际来解释词语的方法。一词多义的词语,更应该把它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其含意。
1、张
他上课东张西望。( )
船刚离开码头,风很小,帆没有张起来。( )
只靠她一人张罗家务。( )
街上张灯结彩( )
2、毛病
医术高明的王大夫一下子就诊断出小李的毛病。( )
公路上,一辆车出了毛病。( )
专看文学书不好,这种毛病要改正。( )
二、词语的准确运用。
1、准确地搭配词语。词语的搭配主要有主谓搭配、动宾搭配、偏正搭配等。完成这类练习时,要认真分析例题,看看它们是属哪一种类型的。
例:节目(精彩)
生活()身体()环境()
心灵()品质()态度()
道路()目的()山峰()
波浪()气氛()意志()
成就()工作()校园()
草原()
夜色()
例:提高(水平)
响应()开展()掀起()
坚持()回忆()阅读()
抒发()发表()推荐()
开创()接受()研究()
完成()创造()制造()
率领()
例:(遥远)的末来
()的生活()的青春
()的身体()的精力
()的感情()的知识
()的话语()的故事
()的词句
例:(虚心)地接受
()地培养()地建立
()地对待()地鼓励
()地了解()地抵制
例:平静的(心情)
崇高的()皎洁的()爽朗的()
丰美的()精致的()周密的()
例:纵情地(歌唱(
坦率地()无情地()热情地()
无私地()深入地()迅速地()
三、另一种搭配形式。请用直线把词语搭配起来。
表示批评纠正号召
接受同情响应错误
解决目标改进困难
明确问题克服工作
热情地希望无情地援助
热心地歌颂无私地打击
热切地讨论无理地挣扎
热烈地照顾无力地争辩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科生字9个,能读准多音字“藏”,理解新词11个,能按要求写近义词。
2.认识按事情发展顺序组词成段,初步学会理清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顺序。
3.能正确朗读课文,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的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叙述方式,能理解它的顺序。
难点:理清事情发展的顺序。
三、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几块矿石标本。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藏”。
2.按要求写出近义词。
3.认识课文第2、3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写成的段,初步学习这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
二、听课文录音。
1、过渡。课文讲谁和谁在什么地方捉迷藏呢?请大家听一听课文的录音。
2、提出任务。
(1)准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谁和谁在什么地方捉迷藏这样一件事。
(2)话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简介李四光。
1、按2(1)提示的句式说说课文的内容。
2、简介地质学家李四光。(参看《教学参考书》有关内容。)
四、学习课文生字。
(1)读准多音字。见《作业本》第1题。
(2)把下面的生字和它的.读音用线连起来。
diāndiǎnjiànzhàn
掂溅
(1)组词,再读一读。
①迷:()失()路()信捉()藏
②质:地()物()()量品()
③致:()敬一()专心()志
(2)组词读所有的生字。
五、学习课文第2、3段。
1、梳理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段。
(2)哪几段写了李四光和女儿玲玲捉迷藏的事?
2、学习第2段。
(1)自读这一段,给句子编序号。
(2)指名按句接读,请大家注意句子的顺序。
(3)把下面的句子按课文内容重新排列。
玲玲藏在大树后面,等爸爸来找。
玲玲见爸爸没来找,就只好走出来找爸爸。
玲玲和爸爸玩捉迷藏,玩得很高兴。
(4)认识按事情发展为顺序写的段。
①了解什么叫“事情发展”,即事情开始时的情况和后来的情况不一样了。也就是发生了变化,这就叫“事情发展”了。
②体会“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发生的情况写在前面,后发生的情况写在后面,这就是“事情发展的顺序”。如,课文的第2段。
(5)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组句而成的段的阅读方法。
①看“学习提示”上的学法指导。
②根据上面(3)的排列句子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课文后第1题。
3、学习课文第3段。
(1)自读这一段,思考:这段话是不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再读课文,说说这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师生对读。(老师提示顺序,生读课文。)
六、作业
1、抄写词语。见《作业本》第2题。
2、给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见《作业本》第3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课文第2、3段,回顾单元训练目标。
2、学习课文第1段,进一步了解李四光,学习李四光热爱科学、研究科学的精神。
3、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字词。
2、各自准备听写。
3、听写课后第3题词语。
二、复习第2段。
1、读第2段,思考句子排列的顺序。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整句成段,见《作业本》第6题。
3、说说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成的段该怎样学。
三、进一步学习第3段。
读这一段,思考: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李四光研究石头专心致志?用“——”划出来。
1、读用——划出的句子。
2、从句子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3、理解词语,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4、看课文插图,说说李四光专心致志研究石头的情况。
5、讨论。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样的段该怎样学?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6、师生对读课文。(方法同前)
三、学习课文第1段。
1、过渡。正因为李四光对研究石头这样专心,所以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学生说)地质学家。
2、读第1段。
3、说说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想法。
(1)李四光爷爷了不起,本事很大。
(2)李四光爷爷能在地质学上取得这样大的成就,与他的刻苦研究分不开的。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专注、刻苦的研究精神。
4、按课文内容填空。
四、回顾全文,整体把握。
1、读全文,主义第2、3段的句子排列顺序,思考:课文主要写谁?
2、讨论思考题。明确课文主要是写李四光的。
3、写李四光的什么事?给正确的说法打。(见课本P77,选择题)。
4、在课本P76,第4*的提示下,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说明了第1段中哪句话的意思?
五、作业。
1、读全文。
2、完成《作业本》第4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感受文中我和女儿对小松鼠的怜爱和他们善良的性格。
2.初步认识课文倒叙的叙述方式。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3.认识10各生字,会写12各生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流露的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有感情第读文。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读书指导
1. 解题。让学生看题,从问题中可以判断,这篇课文内容与松树有关。《那只松鼠》会写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读书。
2. 自读课文。让学生御用多种方式来充分读书。通过独立读书,基本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我”捉了那只松鼠但又给放了。
3. 理解课文。这篇课文叙述的顺序是倒叙。在学习时,课时先学第四---七自然段。最后归纳出这部分记叙的顺序:发现松鼠---捉松鼠---放松鼠。并按这样的顺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 简单讲解倒叙方式。
二、 情感深化
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发誓回家后只字不提那只松鼠?听了女儿的'话我为什么心里的 一块石头落了地?从而去体会女儿本性的纯真、善良。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1.积累内化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用此的准确,生动。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2.识字写字
布置学生字学文前对本课的生字进行预习,初步认识这些生字。然后进行检查。检查的形式可以读卡片,也可以设计游戏来进行。
3.指导书写 要求会写的字。
4.迁移练习
结合课文结尾处的省略号,让学生去扩展想象。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
2.重点段:第2自然段、第13自然段。
(二)能力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分析重点段第2和13自然段,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勾画重点句段,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讨论分段,归纳段意、中心思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解决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3.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今天我们学习“梅花魂”这篇自读课文。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①指名读课文。
②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③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划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
(4)质疑问难,同学前后左右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要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
2.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过渡: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先自学,后讨论、交流。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①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②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⑤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
本课位于第五单元,教学训练重点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考虑到课文内容较多,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本课中只起到了练习和巩固作用,因此决定将此放于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的品质。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闪烁锻炼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具使用:
自制课件、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为抓课文内容做下铺垫。
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目标:温故知新,导入
课题。1、
出示绿色的办公室的图片
2、导语:十月革命前,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是什么力量使他克服困难,如此顽强?[略停顿]
3、今天学习一篇同样背景的关于列宁的课文(板书课题:17.登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目标:从多方面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可针对此教学过程
做适当调整。
步骤: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书上的语系标记,汇报你的预习情况。
(1)分段;
(2)两次经过那条危险的小路;
(3)路很危险;
(4)根据预习要求画出了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案一]画出了(出示小黑板)
这段话在课文中确实有很深的含义,还有哪些同学也画出了这段话,一起来读。
[方案二]没有画出
预习要求中要求同学们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你画了吗?
(5)质疑问难
(注:以上几个小步骤均可以打乱,对于同学没有汇报到的内容,教师可以做适当点拨。随机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小结:听了同学们的预习汇报,教师发现许多同学在课前就做到了一边读一边想,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大家共同存疑的地方,可边学边理解,也可以随时提出。
3、过渡:预习汇报中,有几位同学曾经提到列宁两次经过了一条危险的小路,请同学们自读(2-18)自然段,从书中画出直接写小路险的句子。
(三)重点学习课文内容:
目标:第二段通过抓住重点词,体会小路的险,是第一目标;感受到列宁的害怕是第二目标;体会列宁的勇敢是第三目标。第三段,重在分析两次走过小路的不同,体会列宁话的深刻含义。
步骤:
1、学习第二段
(1)哪位同学能够读一读你从书中画出的句子。(出示路宽。)
(2)自己读一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什么?
(3)重点词下加点(容、峭壁、深渊)。
(4)结合课件,谈理解。
(5)指导朗读。(个别→齐读)
2、小结:刚才,我们从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的句子,体会出小路的险。(板书:路险)
3、过渡:这是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句子,看看课文,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路险呢?
4、出示巴果茨基一段话。
(1)抓住背贴、扭转、不去看、碎小、移动这几个重点词体会路险。
(2)自己体会读,感受路险。(自己读→个别读)
(3)文中还有写巴果茨基的句子吗?体会出什么?(联系上文走过几次,体会出巴果茨基紧张的心情。)
(4)过渡:小路太险了,已经走过几次的巴果茨基在经过小路时仍旧那么紧张,那么小心翼翼,这是我们从巴果茨基经过小路时的情景体会出小路的险。还从哪里可体会出险呢?
5、出示列宁跟。
(1)体会路险
(2)列宁害怕了。(自己体会着读)重点抓住头昏目眩
(3)过渡:小路太险了,列宁头昏目眩,他害怕了,可是他定了定神,仍然走了过去,从这里你看出什么?(列宁很勇敢)能读出来吗?(个别读→齐读16自然段)
(注:学生在体会列宁勇敢时,还可联系自己。)
(4)小结:经过刚才的理解,我们发现这条小路太险了。走过小路,列宁轻轻地舒了口气,与巴果茨基向山顶走去。
6、(出示课件:日出时动态景色)教师配乐朗读,使学生如临其境。
总结:走过令人胆战心惊的小路,列宁与巴果茨基站在山顶,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他们心中充满了愉悦。(随机加上对话表演)他们用勇敢迎来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7、学习第三段
(1)过渡:回去的路上,本不必再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了,但是列宁仍旧选择了它。列宁这一次走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默读(19-28)自然段,然后展开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边说,教师随机板书。
(3)过渡:通过分析列宁两次经过小路时的不同,我们知道列宁这一次不仅走在前面,而且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4)出示这一次我先走。走了过去。谁能读读这句话?
(评读后,齐读)
(5)这一次,列宁怎么毅然、决然地走过这条危险的小路呢?书中没有具体地写出来,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补充出来。以四人小组展开讨论,由一位同学执笔把它记录下来。(也可根据图,注意图上列宁的神态)
(6)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7)简单小评之后,以插入语的形式、带入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8)从列宁两次经过这条小路的不同表现,你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记录下来。(选取一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完后,站起来直接读。)
(9)过渡:同学们刚才所写的,正是列宁要说的这段话中的真正含义!
(10)哪位同学愿意读读列宁说的这段话?(出示一个革命者。)
(个别读→齐读,读时把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读出来。)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列宁两次走过这段危险的小路,正是在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啊![停顿]
十月革命前,列宁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啊!当面对一条令人生畏的小路时,革命者的脚步岂能因害怕而退怯,他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勇敢地走了过去。因为他坚信:
走过黑暗就是黎明!
克服困难就是胜利!
只有登上险峰才会迎来曙光!
教师(用课件)出示列宁的一句名言:
害怕前进就是后退,应当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学生齐读)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象列宁一样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吧!
七、板书设计:
17.登山
路险
第一次
必须走
在后
停住
第二次
仍旧走
在前
毅然决然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三篇主体课文,《扫一室与扫天下》《井底之蛙》《三颗钮扣的房子》这组课文体裁各异,以古喻今,从不同角度阐述大与小的相对性,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语文天地围绕主体从积累、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创设了一个更大的语文学习空间,是主体课文的内容更加开阔。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34个生字,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2、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学会脚踏实地的做事情,不盲目自大,学会容纳别人、善待他人。
3、在阅读实践中有选择的运用略读与精读。
4、在习作与口语交际中联系使用所学成语典故。
重点难点
1、体会“大”与“小”这两种相对的现象,感受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2、运用自己所积累纪录的词汇。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打扫。他的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二、找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一下生字掌握情况。
蕃薛喧蜘蛛
三、小组讨论学习,找出课文的层次。‘
第一自然段,整体概述东汉时代的青年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惰。
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描述薛勤针对陈蕃的“扫天下”和“扫一室”的观点,阐述了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
第三自然段,写了陈蕃的感悟。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些同学善于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事太小,无关紧要,往往忽略不计。那么这些事小吗?它们与同学们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相关的课文。
2、齐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推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1、昨天布置了预习,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请几位同学度,视情况决定人数。
2、认识了生字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
①认真听,在你有疑问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记号。
②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①(1)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②(2-5)薛勤告诫陈蕃,不扫一室是扫不了天下的。
③(6)陈蕃的感悟。
(梳理课文顺序,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为契机,相机进行。)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1、自己再小声读读书,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并谈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会谈到“勤奋好学”“志存高远”“懒散”……,引导学生将课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内容尽数找出)
2、相机出示句子: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3、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4、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第十一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窖”,掌握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窖、蚯、蚓、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反复读中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通过抓重点语句、标点,深入理解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人物情感,领悟寄“梦”于具体事物表达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重难点分析:
l 通过阅读文本,融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细细地品味,与作者产生共鸣,感悟到“我”与爷爷向往春天、热爱生活之情。
l 通过联想和写作,感受冬至中“温暖的梦”、“希望的梦”的含义。
课前准备:
1.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冬至的资料,搜集关于冬至的谚语、传说、故事等。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由题目质疑,交流关于节气的资料。
(一)板书课题,学生根据题目提出问题。
预设:谁做的梦?什么样的梦?梦见了什么?
(二)背诵《二十四节气歌》,对应说说二十四节气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二十四节气歌》。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冬至的梦的特点。
1、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相机指导“窖”、“蚯”、“蚓”、“藤”四个生字的写法。
3、解释重点词语。如:呓语、冬米糖等。
3、回顾依据题目提出的问题,说说这是谁做的怎样的梦。
预设:这是“我”和爷爷做的向往春天的梦,这是一场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三、浏览全文全文,概括段意,了解文章大意。
第一自然段:冬至节气的特点。
第二自然段:冬至前后自然界万物的变化。
第三自然段:我们对春天的期冀。
第四自然段:“我”心底对春天的呼唤和对冬至的梦的美好向往。
第五自然段:“我”再见梅花图和“我”对爷爷的怀念。
教师: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冬至后万物的萌动和人们的生活。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课文中关于冬至这个节气的介绍。
1. 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关于冬至这个节气你知道些什么。
2. 对照课文介绍,交流关于冬至这个节气的相关信息,着重指出冬至过后各地气候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课件出示《九九歌》。
3. 教师指导用舒缓平静的语气朗读第一自然段。
培养学生思考、质疑能力。
从学生熟悉的歌谣出发开始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养成预习、乐于自学、勇于探究的习惯。
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乐于与他人分享学习收获的习惯。
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通过概括段落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为理解课文内容作准备。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与课外对照,使学生对“冬至”的认识更准确。
《九九歌》是对冬至理解的拓展,也为学习第三自然段等待九九八十一天做好铺垫。
教会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不同的情境的朗读方式。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冬至的梦》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创设情境,引出中心话题。
师:播放课件:冬至前后,大雪飘飘,天气变得愈加寒冷。但是那谁也看不见的春天,也就在这一天随着飘落的白雪向我们走来。只不过,她不愿意那么快地与人们见面,但她使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开始做着自己(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三、精读课文,畅谈感受。
(一)下面,打开书170页,大声读课文2、3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冬至的梦是“温暖的梦、希望的梦”呢?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细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内容,或简单的写一写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理解学生读书加批注情况。
(二)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中的具体语言文字,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这个“温暖的梦、希望的梦”,体会“我”和爷爷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课件出示相关重点句子
预设一:(果园里的……蚯蚓……涌动)
师:刚才同学们课文读得非常认真,有自己的感受了吗?让我们一起交流。
教师:先读读你勾画的句子,再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多么优美的语言,这不仅仅是一段文字呀,它还是一幅冰雪凝冻的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打开想象的大门。
教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在这幅画的背后还深藏着苏醒的声音和呓语,慈祥而深沉的大地母亲能感受到那万物生命的血液在涌动,你们能感受到吗?用心去倾听这些小生命的心声。发挥你们的想象,想一想,说一说。课件出示
A果园里的苹果树(慢慢伸着懒腰,希望早日开花,结果。 )
B白雪覆盖下的葡萄枝( )。
C泥土中的冬小麦与老草根儿悄悄地说:( )。
D地窖里的白菜和树苗儿:( )。
E冬眠的青蛙和蚯蚓:( )。
师:好,下面就请大家齐读,再一次走进这希望的冬至的希望的梦。
教师: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事物,徐鲁爷爷还用了一个省略号,还有谁可能也在做梦呢?
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二:(不信……不及了。)
教师:冰雪的凝冻阻挡不了万物生命血液的涌动,冬至的脚步踏醒了万物冬眠的梦。徐鲁爷爷还用细腻的笔触我们描绘了一幅渐变的动画。找找看?想不想欣赏这美妙的动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教师:我们和冬至一起做梦,真让我欣喜,让人震撼呀!把你的欣喜震撼读进去!再读配音乐推荐个人读。
教师:这就是冬至的梦,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下面让我们把这两部分合起来读,再次感受那冬至的梦温暖与希望。配音乐,播放课件。
教师:徐鲁爷爷打开了我们想象的大门,让我们也一起来替这自然的小精灵们写一写它们的梦境。出示课件,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事物来写。
范例:我是( ),……
教师:你们写的真好,你们的心和万物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学生动笔写作。
预设三:(记得小时候……棉衣了。)
教师:你们还从哪里感受到了冬至的梦是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师:根据你们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师生接读,我读你听,我不读你接,看谁接得好?
教师:我们糊得严严实实的小窗能打开吗?我们插在草垛上和挂在屋檐下的风车能摘下来吗?我们还要等(八十一天),这真是(难熬)呀!这么多的美梦能快快实现吗?我们还要等(八十一天),这真是(难熬)呀!我们的心里可真(着急)呀!期盼着()期盼着()。
教师:不是我一个人在着急呀,还有谁?读读爷爷说的话。爷爷也是那样的期盼(春天的来临呀!)
教师:冬至的梦是冰雪凝冻的画,是动态的渐变的画,它还是一首梦幻般的诗。请同学们拿起书,和老师一起走进那让人陶醉的冬至的梦境。配乐齐读第四段。配乐齐读第四段。
预设四:教师:用自己的话说说冬至的梦是个怎样的梦。课件出示课件
预设:冬至的梦是甜蜜的梦、充满生命力的梦……
三、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一)读第五自然段,小组讨论:文中两次提到梅花图,分别写出了我和爷爷怎样的情感?
预设:在春天来临前的等待中,爷爷用美丽的梅花图来计数,九九八十一天,八十一瓣梅花,多美好的事情。我能读懂冬至的梦的温暖,从文中两次提到梅花图,饱含了“我”和爷爷向往春天、热爱生活的真挚的情感,以及我对爷爷的深深地怀念。
(二)反复吟诵梅花图中的对联,感受“我”和爷爷的情感。课件出示对联
(三)文章哪些写作方法是你最为欣赏的?说说你的感受。
第一人称的亲切,拟人的手法,优美的语言,梦幻般的联想。
四:教师小结:冬至的梦是温暖的,是充满希望的,寻梦的过程更是多姿多彩的,谢谢孩子们能和老师一起寻梦,同时祝福你们早日实现自己心中的梦。
从课题引入,开门见山。
教师最需要教给学生的不是知识而是方法,尤其是读书方法,这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沟通两个课时的教学。
通过抓重点语句、标点,深入理解课文,品味语言,领悟寄“梦”于具体事物表达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
在中心话题的引导下,学生自由解读文本,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同时逐步深入文章中心,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渗透朗读指导和背诵指导,使理解与诵读交替进行,互相促进,成为有机的整体。
深化学生的认知,沟通学生和文本的情感,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从梅花图中领悟到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增加学生对冬至这个节气的认识,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②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交际与习作。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学习”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①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②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让其发言。
③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④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①提示互动内容:
◆《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品味了“窃读”的快乐,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
②全班互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①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咱们可以展开一次辩论。
②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③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
课时目标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①学生默读提示,划出习作内容。
②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①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③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④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五、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①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②整理习作和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5-30
小学语文教案02-25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9-14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9-22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28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9-07
小学语文阅读教案09-0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0-28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0-18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