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1
教学内容:
教材P42及练习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理和复习小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循环小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整理回顾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4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计算,然后教师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结果,再集体订正。
师:同学们完成得都很好!这些都是小数乘除法的有关计算,你们知道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联系吗?
生1:小数乘法可以先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最后加上小数点。
生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先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进行计算。
师:对!那么整数的运算顺序是否适用于小数运算呢?
生:整数的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小数运算。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下面我们继续看教材第4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教师多媒体出示该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你们能利用题中的信息解决这些问题吗?
生:图中提供了20xx年8月28日的中国银行外汇牌价,1美元可以兑换6.34元人民币,1港元可以兑换0.82元人民币,1日元可以兑换0.08元人民币,1欧元可以兑换7.96元人民币。
师:10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多少美元呢?保留两位小数。
生:100÷6.34≈15.77(美元),所以100元可以兑换15.77美元。
师:同一块手表在香港标价500港元,在日本标价5500日元。它在哪儿的标价低呢?
生:500港元兑换成人民币是500×0.82=410(元),5500日元兑换成人
民币是5500×O.08=440(元),440>410,所以这块手表在香港的'标价低。
师:一个玩具2.8美元,用100美元可以买几个这样的玩具呢?
生:2.8×6.34=17.752(元),100÷17.752≈5.63(个),所以用100元可以买5个这样的玩具。
师:同学们完成得都很好!我们在用小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考虑结果是否符合实际,结合实际选取合适的结果。下面请同学们两人一组进行合作,根据题中的信息,看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1题。
教师分别找两组学生板演,每组三个学生,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2题。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汇报自己的结果,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然后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4题。9.7÷1.5≈6.5(分钟/千米),所以李大伯跑lkm平均需要6.5分钟。
5.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7题。学生独立思考,根据题中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给予解决。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40.32÷24=1.68 111÷ 0.3=370 6.92×0.84=5.8128
2.8×6.25=17.5 2.07÷0.023=90 1.23÷0.03=41
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2
教学内容:
教材P83整理与复习第2题及练习十八第3~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使学生能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分析、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句,找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对关键句所叙述的等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引入:前面我们复习了方程的意义和根据等式关系解方程,现在我们继续来结合实际列方程解决问题。
师:想一想,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设未知数x 。
(2)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答句。
2.哪一步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划出第2步)根据你的做题经验,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找到等量关系?
学生汇报:找关键句子。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83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二、分类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水果店也能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看这些水果多新鲜呀!小玲的妈妈买了三种水果,它们的价钱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妈妈给出的信息,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的等量关系。
1.出示关键句子,说说等量关系。
(1)4千克苹果和2千克的橙子共34元。
(2)2千克的橙子比4千克苹果便宜6元。
(3)买苹果和桃子各1千克共用11元,每千克桃子的价钱是苹果的1.2倍。
(4)1千克的桃子比苹果贵1元,每千克桃子的价钱是苹果的.1.2倍。
(5)买橙子的价钱比苹果的3倍多5元。
(6)3千克的桃子比6千克的香蕉贵9元
2.分类。
师:根据以前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它们分一分类,并把同类的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
3.请学生上台分类,预设分成两种类型:
(1)和差关系。
(2)和倍、差倍关系。
4.小结。
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可以利用以上两种类型很快地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
三、列方程解答问题,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
师:现在请大家利用关键句子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1.妈妈买来的2千克橙子比4千克苹果便宜6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2.买苹果和桃子各1千克共用了11元,每千克桃子的价钱是苹果的1.2倍。每千克苹果和桃子各是多少元?
(1)学生试做。
(2)汇报过程。(从哪里找到等量关系的,如何列方程解答。)
(3)查缺补漏。(请同学帮助解决错例问题。)
(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要根据题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关键句子所表示的和差、差倍或和倍的关系,找准等量关系,从而准确地列出方程解答。
四、综合练习
师:现在我们进行能力大比拼,看谁能很快地写出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1.完成教材第84页的第3题。
提问:列方程解应用题有哪些步骤?验算时要注意什么?
2.完成教材第84页的第4题。
⑴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⑵小组交流,列出式子。
⑶派出代表,将交流的结果展示给其他同学
3.拓展练习
教材第85页第7、9题。学生独立解答,然的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订正。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说收获,教师点评。
作业:教材第84~85练习十八第4、5、6题。
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3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计算法则以及灵活取积的近似值,通过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
如何有序整理知识。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的有关知识了,这节课我们把所学的内容回顾复习一下。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更进一步的提高。(板书:小数乘法的整理与复习)
二、练习沟通
1.出示练习
①0.72×5
②6.5×8.4
③2.9×0.07
④2.5×6
⑤1.2×199
⑥0.8×0.9(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⑦203×5.5
⑧3.7×4.6
把上面的.算式进行分类。
小数乘整数:① ④ ⑤ ⑦
小数乘小数:② ③ ⑥ ⑧
2.复习小数乘整数
(1) 0.72×5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复习计算方法)
(2)再出示1.2×199,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会有两种做法,方法一,按照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来做。方法二,运用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来做。重点引导学生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来做。)
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
1.2×199:口述:先把199变为200-1,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让学生试做203 ×5.5,说一说怎样运用简便方法?
总结: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先观察数字的特点。
3、复习小数乘小数
(1)独立完成笔算。指名板书。
(2)指名讲算法
出示:0.8×0.9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复习计算方法)
怎样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
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是怎样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0.8×0.9:口述: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因数0.9要对着上面0.8对齐,先按照整数乘法来做,然后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乘号写在数的左侧,等号线用尺子画。
2.9×0.07:出示两位小数乘三位小数,并不是小数点和小数点对齐,而是末位和末位对齐,然后按照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做。
师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来做,然后再确定积中的小数点位置。
三、典例分析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0.36×0.04= 0.12×0.5=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易错点剖析】在给乘积点小数点时,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这时会有两种情况出现:一种是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O补足再点小数点;另一种是积的末尾有O时,点上小数点后最后的O可以去掉。
【归纳点评】通过两道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熟记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从而牢固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下面各题的计算结果对吗?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并改正。
2.7×1.8=48.6 25×0.6=26
第一个计算结果是错误的,因为两个因数中共有两位小数,而积里面只有一位小数,所以是错误的;第二个计算结果也是错误的,因为0.6比1小,所以相乘的积应该比第一个因数小,而26比25大,所以是错误的。
改正:2.7×1.8=4. 86 25×0.6=15
【易错点剖析】在检验小数乘法的积是否正确时,有多种验算方法,也就是说验算方法不唯一性,不管选哪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3.选一选:34.99×0.2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A.7 B.7.00 C.6.99
【易错点剖析】34. 99×0.2=6. 998,6.998保留两位小数约是7.00,这里的“O”不能去掉,因为“0”在这里起到了占位的作用。
【归纳点评】在求积的近似数时,要求保留几位小数就要保留几位小数,如果数位上的数满十向前一位进位,也要用“O”来占位。
4.为了节约用电,某小区规定每户居民每月用电量在50度以内,每度按0.52元收费,超过50度部分为每度0.62元,刘老师家本月用电量为95度,请你帮老师算一算应缴纳多少元电费? 50×0.52+45×0.62=53.9(元)
【易错点剖析】这类收费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收费分:50度以内的部分和超过50度的部分。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容易把这两部分混淆。
四、拓展提高
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师:你能用简便方法来计算这两道题吗?
0.65×1.3+0.65×1.7 0.25×9+0.25
小组讨论、计算、汇报。
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简便,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五、小结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在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0.65 × 1.3 + 0.65 × 1.7 = 0.65 × ( 1.3 + 1.7)
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4
教学内容:
课本P33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5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4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与笔算的练习,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归纳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汇报。
2、完成P34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学生汇报。
4、完成P35练习七第6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P34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5第5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读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
五、随堂练习
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5
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5~6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通过研究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复习有关用口诀解决问题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并且还学习了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块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一个和复习。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使学生的学习在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任务。
二、复习单元相关的知识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卡我们先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老师出示卡片学生算出得数
2、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算式都用了哪些口诀?
3、出示空白的乘法口诀表,老师把有关1的乘法口诀全部摆在第一列的位置。
[设计意图]进行口算练习,巩固1~6的乘法口算。
1)组织小组进行汇报。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排列的结果?并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路,并体验这一规律。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记忆口诀,加深对1~6的乘法口诀的认识。
2)引导观察乘法口诀表的跑列规律。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看看他有怎样的排列规律?
3)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设计意图]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认识,更加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的。起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4)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背诵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4、复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65页第2题,引导学生明确题目的意义思,说一说主题图的含义。
2)让学生先独立进行解答。
3)引导学生说己的解答方法和理由。
4)组织集体校正。
[设计意图]通过对解答过程的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熟悉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口算练习,组织完成66页第1、2题
2补充练习想一想算一算
(1)有16名学生,每条船限坐5人,3条船能坐下吗?
(2)公园的门票每张3元,小红20元买5张够吗?
[设计意图]结合实践运用,达到预计效果。
四、随堂练习
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6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引导梳理合作整理
教学过程:
一、单元知识整理
议一议:本单元有哪些知识点?把这些要点整理出来。
二、单元复习
1、复习除法含义
(a)举例说明“平均分”的含义
什么是平均分?用自己的.方式举例说一说。
(b)写算式,说除法各部分名称
根据自己的例子,写出除法算式,并指出被除数、除数和商。
2、、整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算式
(a)复习2~6的乘法口诀
将下面的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一()得一二()得六
二六()五()三十
(b)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
根据乘法口诀说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c)应用口诀求商
看谁算得都对。
6×2=12÷3=36÷6=71-50=18÷6=17-9=
16÷4=30+6=30÷6=3÷3=25+5=8÷2=
4×5=24÷4=20÷5=18÷3=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a)列式计算
1、14个◇,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被除数是30,除数是5,商是几?
3、25里面有几个5?
(b)解决问题
有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本?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能列出算式吗?
3、为什么用除法算?怎样算的?
4、解答正确吗?
(c)辨析练习
(1)每个花瓶插5根孔雀羽毛,4个花瓶可以插多少根?
(2)每个花瓶插6根孔雀羽毛,24根孔雀羽毛可以插几个花瓶?
(3)有10根孔雀羽毛,平均插在2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根?
(4)有10根孔雀羽毛,插在2个花瓶里。一个花瓶里插6根,另一个花瓶里插几根?
小结: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7
一、教学内容:
沿海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23—124页,复习已学过的各种计量单位,完成练习二十相关的练习。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等各种量及其计量单位,对相邻两个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更清楚,加强建立各种计量单位的表象,从而学会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系统复习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发挥个人与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体现协作精神、创新意识。
4)能够较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化聚和换算。
三、教学重点:
对量的计量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知识系统化。
四、教学难点:
对量的计量知识有序整理及其各种计量单位间的特殊进率。
五、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米尺、单位体积、重量的实物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你们你知道姚明吗?出示有关资料:
出生日期:1980年9月12日、身高:2.26米、体重:134.3公斤、出生地点:上海 效力球队:上海东方、休斯顿火箭
师:在姚明的个人资料中,他的出生年月、身高、体重所用到的量的计量,正是数学上的知识(引出课题),说明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分类整理计量单位
1、学生反思:量与计量的有关知识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哪几种量?学生讨论,指名口答,教师板书:长度、面积、体积(容积)、重量、时间
师:每种量都有各自的计量单位,我们学过哪些常用的计量单位?
2、集体完善个人的整理方案
师: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一块,想一想会有什么感觉?(零乱、无序、不便记忆)非常正确,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对了,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分类,并有序地进行整理,使它们系统化,那就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了。你们预习的时候是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整理呢?(是)现在请你拿出预习时做的整理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互相补充、完善,等一会儿派代表展示你们组的作品。
3.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各成员的整理方法是否有序、系统,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整理方案,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4.小组代表汇报整理结果。
5.教师出示、讲解、引申整理结果。
1)出示整理结果
师:同学们整理得都很好,也很全面,其余的作品,课后我们再来交流,现在请看老师的整理。(电脑显示)
2)讲解说明,总结规律。
长度:除1千米=1000米以外,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面积:除1公顷=10000平方米以外,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体积(容积):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体积与容积有什么区别?(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而容积是指箱子、油箱、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重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时间:除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以外,其余都很特殊。
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公历年份能被4整除的一般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3)填写123、124页,巩固、完善认知结构。
学生填写,老师巡示。
6.完成教材练习二十的第1、2题
(三)、计量单位的化聚和换算。
例 (1)2。6吨=( )千克 400千克=( )吨
(2)2时18分=( )分 4时40分=( )时
(3)315分=( )时( )分
学生自学课本,然后独立完成,最后汇报交流。
(四)反思与练习
1、教材练习二十的第3题(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2、教材练习二十的第5题
3、补充练习
(五)、课末反思(发展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让学生学会反思)
说说这节课对哪些知识进行了整理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于哪些内容我们要特别注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再次理一理整节课的知识框架。
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8
一、教学内容
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以及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能正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②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过程:
1、出示复习提纲:
圆是一种什么图形?
圆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什么叫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
2、复习数对:
出示教材第119页第8题主题图。师: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我们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呢?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即按(列,行)来表示物体的位置。你能说出每一手棋所下的位置吗?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再指名汇报。
3、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出示各种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指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他们都有几条对称轴?
师:在我们所学的平面图形当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让学生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归纳: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1条、3条、2 条、4条、2条、1条、无数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4、练习:
1、下面图形( )不是轴对称图形。
A长方形 B等腰三角形 C任意梯形 D半圆形
2、圆的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所以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3页,第21、2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一起到“统计天地”去参观。
板书课题:统计天地。
2、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知识?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知道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有什么作用吗?在小组中说说。
二、复式统计表
1、出示第21题。
2、这张统计表是要统计什么情况的?需要统计什么数据?用什么方法调查?
3、提出统计要求:每人只能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学科。在调查中每位同学都要做好记录。
4、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5、喜欢哪一门学科的人最多?喜欢哪一门学科的人最少?哪一组喜欢数学学科的人数最多?算一算各门学科的“总计”看看有什么发现?
三、复式条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是怎样统计结果的.?
2、完成第22题。采用集体举手表决的方式对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进行投票。
3、这张统计图是要统计什么情况的?需要统计什么数据?从图中能看出纵轴上每格表示多少人吗?用什么方法调查?
4、提出调查要求:每人只能选择一项最喜欢的课间活动。在调查中每位同学都要做好记录及整理、汇总。统计时男、女生分开举手。
5、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6、小组中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觉得自己的课题表现如何?
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计算,并能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1、观察174、43、4、25、74、57这六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从计算的角度考虑这些数可以干什么?(凑整)
2、请你根据这六个数编出三道结果都是整百数的口算题。
教师板书:174—74= 25×4= 57+43=
3、对三道口算题再加工,学生计算。
57+43×2=
145—45÷5=
200÷4×25=
校对答案。
你想说点什么?
4、老师抓住来自学生的错误。如57+43×2=200追问:你是怎么算的?
大家说说能不能这么算?为什么?
同学们想想,如果这道题=200是正确的话,算式应该怎样改动一下?
那如果我要这道题200÷4×25=2,题目又将怎样变动呢?
5、所以说,计算前认真审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首先要认真观察各数的特征,看清楚它们的运算符号,然后再根据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6、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请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说,7、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
48÷3×2+18
(1)请一个同学说说它的运算顺序。
(2)如果我要(先乘——除——加)算式应该怎样变化?
(3)如果(先加——乘——除)呢?
二、复习简便运算、运算定律及性质。
1、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这里有一组题,请你们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这些题你打算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不要求计算出结果。
15×28+12×15 48÷(3×2+18)
35×34+66×65 125×16
100—35—55 78+36+22
720÷36÷2 35×14—25×14
其中(1)(4)(5)(6)(7)(8)题可以进行简便计算。
2、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题能够直接简算的,它们简算的依据是什么?
15×28+12×15:乘法分配律
125×16:乘法结合律
100—35—55:减法的性质
78+36+22:加法交换律
720÷36÷2:除法的性质
35×14—25×14: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3、追问:是不是数字只要能凑整就能简算呢?(不一定)在这组题中有这种类型的习题吗?如:35×34+66×65,为什么不能把35与65,34与66分别凑整呢?(因为没有相同乘数,不符合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的规定)
因此,我们所学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既是我们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某些题目不能简算的依据。
4、现在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是不是全部在这里?还有没有补充?(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积差和商不变的规律)
现在就请四个人一组,回顾一下各种运算定律、性质、及各种运算中的变化规律如何用字母来表示?
学生汇报的.同时,老师就适时板书。
定律:a+b=b+a (a+b)+c=a+(b+c)
a×b=b×a (a×b) ×c=a×(b×c)
(a±b) ×c=a×c±b×c ————————— (a±b) ÷c= a÷c±b÷c
性质:a—b—c=a—(b+c)
a÷b÷c=a÷(bc)
规律:a+b=(a+c)+(b—c)
a—b=(a+c)—( b+c)= (a—c)—( b—c)
a×b=(a×c)×(b÷c)
a÷b =(a×c)÷(b×c)=(a÷c)÷(b÷c)(c≠0)
去括号:+()直接去括号;—()去掉括号改变符号。
三、巩固练习。
1、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审题,看看以下这些计算题哪些能够简便计算?哪些不能简算?能简算的依据是什么?不能简算的应该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278+498 145—97
25×4÷25×4, 64—39+36
(36+48)÷6 60÷(10+5)
145—(45—30)145—(45+30)
300÷25÷4 300÷25
360×5+64×50 13×32+26×34
125×88 38×103
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我们在计算时,首先要观察算式中各数的特征及运算符号,如果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或性质通过凑整或变整达到简算的目的话,我们就简便计算,如果不能简算,那我们就必须严格的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其实同学们刚才做的这些题,都是从你们平时练习的错题中挑选出来的。它们为什么容易出错,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并且说说我们在计算这类题时,应注意些什么?
278+498 145—97
(在变形凑整简算时要注意:多减了加上,多加了减去;或者利用和与差的变化规律简算,)
25×4÷25×4, 64—39+36
(在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运算简算中交换数的位置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带符号一起搬家)
(36+48)÷6 60÷(10+5)
(分配律迁移到除法中时只适用于几个数的和或差除以一个数,不适用于一个数除以几个数的和或差。)
145—(45—30)145—(45+30)
(利用减法的性质去括号时要注意变符号。)
300÷25÷4 300÷25
(除法性质及商不变的性质注意带括号,变符号)
360×5+64×50 13×32+26×34
(没有相同乘数,但如果乘数中存在倍数关系,就能创造相同乘数进行简算)
125×88 38×103
(把其中一个乘数改写成两个数相加减的形式,利用的是乘法分配律,改写后一定要打括号;如果改写成两数相乘的形式,利用的是乘法结合律,改写后可以不打括号)
四、课堂总结:(2分钟)
今天的复习对于以前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或想法?
(审题重要,观察特征、符号,依据定律、性质,凑整达到简算目的。)
【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2》数学教案01-17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1》数学教案01-17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04-11
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04-12
五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04-08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整理和复习04-09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2》数学教案06-04
整理复习教案01-12
五年级数学教案:多边形面积整理与复习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