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1、师: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各位评委再读课文,用“—”画下有关句子,并能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
3、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
4、讨论、比较住宅特点。
生:小蟋蟀住宅朝着阳光(向阳)
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
师: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名堂,但是我的住宅里有电灯、电话、有线电视、电脑等等,它有吗?谁的住宅好?(当然老师的好)
二、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房的
1、我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读后再比。
生:蟋蟀建房子是一点一点挖掘的。
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
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
师: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请你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投影出示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
(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三、换角色,指导说话。
1、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深入了解,认识蟋蟀。
1、看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
2、谈体会: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那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
五、看文章,做练习。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2、以下两题任选一道做:
(1)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短文范例:
《小花猫》
我家有一只小花猫,它浑身长满了长长的毛,黑一块,白一块,真可爱。它有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像玻璃球一样。白天,它的眼睛眯成一条线。晚上,瞳孔放大,像绿宝石一样发出绿莹莹的光。小花猫的耳朵很灵,只要有一点声音,它就把耳朵竖起来。它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尾巴,高兴的时候,就左右摆动,像耍花棒一样。它的脚上有5个小小的肉垫,走起路来一点声音也没有。它白天蜷起来,呼呼睡觉,晚上,它警惕地注视着鼠洞,只要老鼠一出来,它就马上扑去,把老鼠咬死后就大口大口的吃起来。我非常喜欢这只小花猫。
附:板书设计
打破常规,由师生共同完成,课题左边贴上放大的蟋蟀,课题右边画上蟋蟀的住宅,下边是由学生归纳的住宅特点。(做到美观、简洁、重点突出)
23蟋蟀的住宅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本课由四幅图画组成,分别以“欢迎新同学”、“学习语文很快乐”、“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教师通过观察、说话、参观、演练等方法,让学生感到上学真好,学习语文真好,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 观察图画内容,初步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共同学习的快乐。
2、 依据画面的提示,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并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
3、 通过观察、说话、演练,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听讲、读书、写字的习惯。
难点:养成良好的听讲、读书、写字的习惯。
教学准备:放大的课文图片。(幻灯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启发谈话。
1、 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今天早晨来上学,是自己来的,还是家长送来的?
2、 进一步导入:在学校门口,你看见了什么?(可以说看见的.人,也可以说看见的物,还可以说看见的事。)
(二)、仔细看图,指导观察。
1、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你觉得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可以联系实际说,也可以看图后比较说。)
2、 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可能在说什么?
3、 教师小结:小朋友来到学校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老师爱小朋友,小朋友也爱老师。
(三)、说话演练,体会感情。
谈话:早晨,老师见到你们,说:“小朋友早!”你们应该怎样回答?平时见到老师,怎么说?放学时见到老师,怎么说?(找小朋友进行演练。)
(四)教儿歌。
上学校
太阳公公起得早,
花儿点头对我笑。
背上我的小书包,
高高兴兴上学校。
第二课时
(一) 出示图片2,引入激趣。
出示图片2,教师引导:你知道他们在上什么课吗?你怎么知道?你认识这些字吗?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
1、 观察图2:请你说说看到了什么?
2、 整理:A、小朋友坐得很端正。
B、小朋友听得很专心。
C、桌上的学习用品只有铅笔盒。
D、一个小朋友正把卡片贴在相应的图画下面。
……
3、 培养学习习惯。
(1)、提出要求。
(2)、教师示范。
(3)、学生演练,教师检查、指导。
(三)、教学儿歌。
上课了
丁零零,上课了,
快进教室来坐好。
学习用品放整齐,
等待老师来上课。
老师说话认真听,
提出问题多动脑。
回答问题声音响,
大家夸我学习好。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首词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唐代诗人、画家张志和。词中描绘了一片画意诗情。色彩明丽,画面清新,加上斜风细雨,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学生分析:
学生初次接触词,对词的特点不熟悉,这首词内容浅显,指导学生先自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背诵《渔歌子》。
2.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词中有画,词中有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资料卡、彩笔。
教学过程:
一、班级诗词大会
1.诗词比赛:老师说前一句,学生答后一句。
2.图中有诗:根据图片回答诗句。
二、初步感知
1.出示《渔歌子》和《江雪》。学生根据课本注音读一读,找找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引出词的特点。
2.介绍词和作者: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词,又叫长短句,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词可以歌唱,每一首词根据格律,都有一个曲调名,成为词牌。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就是词的题目,比如今天我们学习的《渔歌子》。
张志和:唐代诗人、画家,今流传《渔歌子》五首。
3.自学
(1)根据注音自读两遍,读准字音。
(2)同桌检查读。
(3)齐读,欣赏配乐朗读,学生再读。
(4)学习生字生词。借助图片认识白鹭、鳜鱼、箬笠、蓑衣。
(5)对照诗词后的'注释,想一想诗词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小组合作学习,不懂的可以讨论可以问老师。
(6)全班交流诗词大意。
(7)词讲究韵律,让我们一起双手击掌,打出节拍,随节拍读。
三、品味词中画,画中情
1.思考,词中介绍了几种景物?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的吗?
2.在作者的描述中,不仅有景还有人,不仅有色彩还有声音,不仅有动态描写还有静态描写,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或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一写或画一画。
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展示。体会出词中有画。
4.作者写的这些景物给你的印象怎么样?这色彩明丽的“画”在表达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哪位同学能把作者这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出来呢?
5.面对垂钓者,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指名学生回答。
我们只有了解作者是在怎么样的心境中写下的这首词,才会对诗词所折射出的情感有更深的了解。阅读资料,思考,指名学生说一说“不须归”还有什么含义。
6.作者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劝弟弟回家。(课件出示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1)师生一起来对读两首词。
(2)志和啊,你为何不归?指学生回答。
(3)让我们一起读出张志和的心声吧。
四、有感情朗读、吟唱。
1.郁郁葱葱的西塞山附近,桃花盛开,白鹭飞翔,碧波粼粼,鳜鱼跳跃,好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同学们,让我们伴随优美的音乐,把作者悠闲愉悦的心情读出来吧!
2.一首优美的词也是一首优美的歌,这首传唱千年的词也改编成了一首歌,我们一起唱起来吧!
五、把这首词画成一幅画,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
板书设计:
渔 歌 子
唐 张志和
景 美丽如画
不须归
人 悠闲自在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能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
4、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初步体会荷花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荷塘图,说一说你所看到的景色。
2、我们来看看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写荷花的。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
(2)指名读,正音
(3)说一说自己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莲蓬:图示理解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3、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初步读出感情。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多读几遍,要求
读出你所能体会到的美来。
2、自由读
3、指名读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体会荷花的美。
2、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
3、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1、自由读课文,想象荷花的样子。认真朗读课文,通过你的朗读把荷花的美读出来。
2、指名读课文,你觉得怎么读能表现出荷花的美就怎么读,读后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其他同学听后说说你从他们的朗读中觉得荷花美吗?为什么?
3、把你觉得最好看的一种记在自己的脑海里。说给同学们听听。
4、指名说
5、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样子的荷花,描述一下。
6、老师这儿有一些荷花图,看图仿照书上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姿势。
7、看了这么多荷花你想说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二、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溶入自然的感觉。
1、引读课文
看着这么多的荷花,大家都觉得陶醉了。觉得自己仿佛就是——
2、说说看小鱼、蜻蜓会告诉我什么?
同坐讨论,全班交流。
3、看课件,体会这种感觉。
4、说说自己看后的感觉。
四、指导背诵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2、你能把它背出来吗?看课件背诵。
3、指名背诵。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花。
板书
荷花
姿势美 陶醉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影片及实验模拟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式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板书:称。人们称一件东西是想知道什么?(想知道那件东西有多重。)你们见过别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板书:象)
二、初读
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希望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被指定的学生读后,其他同学给他正音)
三、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
1.曹操为什么要大家想办法称象?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相机板书:议论)
2.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便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请你们看第三自然段,跟我学读这一句。(教师读,学生跟着读,自己读。)
3.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指板书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
思考:
(1)官员们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2)曹操听了他们的称象办法后是什么态度?
四、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师过渡: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生:(读书、画序号、讨论)
师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全过程。
(1)这四句话里的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读第一句,老师板书:上船、画线)在哪画线?用投影片演示。
(让一个学生指投影片上的船舷)
(2)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生: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
(3)接着,老师用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等问题,诱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二、三、四句,并分别板书上岸、装石头、沉到线、称石头、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4.在此基础上,老师用一组模拟物让学生演示曹冲说的办法。
学生各自准备后让四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
五、课外活动
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3.提问: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二、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
(先自己想办法记,再同桌讨论,然后站起来发言)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上──止(停止)干──杆(秤杆)到──倒(倒水)
你──称(称象)平──秤(大秤)像──象(大象)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让学生进行观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互相交流、提示。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美观;再字的后三笔笔顺是:竖、横、横,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一些,左右出头。注意比较在与再二字的字义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21.称象
{
上船画线
上岸装石头沉到线
称石头
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3.提问: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二、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
(先自己想办法记,再同桌讨论,然后站起来发言)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上──止(停止)干──杆(秤杆)到──倒(倒水)
你──称(称象)平──秤(大秤)像──象(大象)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让学生进行观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互相交流、提示。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美观;再字的后三笔笔顺是:竖、横、横,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一些,左右出头。注意比较在与再二字的字义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21.称象
{
上船画线
上岸装石头沉到线
称石头
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3、领悟雪景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设计说明】树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的新课程观,教学设计着眼于发挥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从而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二、教学流程
本文建议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根据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总体把握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理清层次,熟悉内容。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等特点以及作者的联想,领会作者喜悦的心情,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导题激趣。
1、课件播放山村雪景动画。
2、谈话导题:同学们,欣赏了这雪景,你喜欢吗?想说些什么?作家峻青也很喜欢雪,他写的第一场雪可美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说明】兴趣能激发学习动机,通过情境导入 ,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和欲,使他们进入自主读书与探究的氛围中。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学生根据预习要求,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说明】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在整体感知的过程中舒展其灵性和个性。
(三)合作交流,资源共享。
1、通过预习和刚才的初读,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已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清写作顺序、这场雪的特点以及作者的心情等。
2、哪些地方还没有读懂?请提出来。
【设计说明】学生在预习及整体感知后,通过生生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人人参与,说的内容更为广泛。让学生质疑,更能使学生说得兴致勃勃。
(四)重抓特点,读中领悟。
1、默读课文,说说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雪大景美的?怎样体会出来的?
2、重点练读第3、4、5自然段。
首先,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其次,指名读文,师生评议。
【设计说明】读是学习语言、理解课文、感悟文本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通过默读、自由读、指读、评读等形式,让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写景抒情的方法。
(五)激发情感,总结升华。
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首先,引导学生从雪大、景美、人欢以及作者的联想等方面去体会。
其次,抓重点词句读一读,以更深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2、教师讲述时代背景。
3、请学生结合背景资料,再读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心情。
【设计说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读思议读,层层递进,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思中感悟,体会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六)反复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设计说明】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这是对学生的尊重。熟读成诵,有助于激发阅读兴趣,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拓展延伸
1、课前搜集雪景图片、雪的诗文以及雪的作用的等资料。
2、课后要求选做以下内容:(可以完成一题或多题)
①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②用你喜欢的词语写句子,可以写一句或两句,也可以写一段话。
③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继续收集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设计说明】将课堂教学引向社会生活,注重语文实践,学生的思路宽了,思维活了,想象的翅膀展开了,鲜活的个性凸现出来了,这才是新课程追求的境界。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意目标: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落。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课文1、1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板书:蜻蜓。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
2、揭题、读题,读好蜻蜓这两个后鼻音。启发猜想: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个别回答。
3、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4、初读,理清脉络:
(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阅读,扫除障碍,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陶行知慈爱抚摸七嘴八舌抢着苍蝇蚊子朋友掌握保持结构复杂成千上万入神
二类字带的词语:翠贞田埂平衡据说孑孓一撅一撅的
会的学生教读,不会的直接出示拼音让学生读。
(2)你在读课文时觉得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读不准的可以再交流一下。
(3)检查对课文的朗读,相机正音。指导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
(4)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学生交流。说近义词:慈爱抚摸入神说反义词:复杂
(5)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脉落。
一(1)捉蜻蜓
二(210)谈蜻蜓
三(11)放蜻蜓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学习第11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一段,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蜻蜓了?纷纷
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
(2)从孩子们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了他们是怎样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课题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查找关于蜻蜓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掌握蜻蜓的习性和特点。
情意目标: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掌握蜻蜓的习性和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3、根据主要内容来设计问题:
陶先生是怎样引导孩子们认识蜻蜓的?你感受到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一)给课文第二部分分层。
1、陶先生引导孩子从几个方面来认识蜻蜓、了解蜻蜓的?
2、自由读(210节),思考。找出他引导的两句问话。指导分层。
(二)学习(2?6)自然段。
1、在这一部分中,你了解了蜻蜓的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知道的?
2、通过阅读,你感觉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相机出示:和蔼可亲热爱孩子循循善诱平等相待
3、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相机引导学生抓住慈爱、抚摸感受陶先生的和蔼可亲,读好第二自然段。模拟好陶先生说话的语气。
◇引导学生抓住拉着、坐着感受。
◇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他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引导学生抓住想了一下、七嘴八舌、抢着说这此词语,体会人物的不同个性。练习读好孩子们的话。
4、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学生评议。
(二)学习(710)自然段。
1、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谈了蜻蜓吃什么,还谈到了些什么?归纳: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从他们的谈话中,你对蜻蜓的尾巴、眼睛有了哪些了解?
指导他们了解眼睛、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还可适当补充一些知识:蜻蜓的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位,还能看见在千米外飞行的同类。
3、在这一部分中,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陶先生对孩子平等相待,循循善诱的?
交流:◇说,又说
◇用商量的口吻说
◇把蜻蜓还给翠贞
他让孩子们保护蜻蜓,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引导理解陶先生以身作则,充满爱心。
◇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小心地翻过去
(三)整体感悟,角色朗读。
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教师点评)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2、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
3、我们已经学习了板报稿的写法,你能结合课文介绍的关于蜻蜓的知识,写一篇板报稿吗?
4、学生口述,教师出示相关内容,进行演示修改。
板书:
放飞蜻蜓
小朋友
陶行知
捉
循循善诱
谈
蜻蜓
放
和蔼可亲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课后研究性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放飞蜻蜓》教案之四,放飞蜻蜓,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材简析:
本课极其生动逼真地记叙了快手刘变戏法的过程,表现了他纯熟的技巧和出神入化的手技。文章以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从“我”(一个孩子)的眼中看快手刘变戏法,充满了童真与童趣,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本文的特点是作者把快手刘变戏法的过程写得十分生动逼真,语言准确,动态感强烈,首尾呼应;同时又写出了孩子天真的心理,读来饶有趣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表现童心和童趣,理解一般叙述与典型介绍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练习选用指定的词语写一篇短文,介绍魔术表演的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快手刘纯熟的`技艺和出神入化的手技。
媒体设计:
投影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板书设计:
神出鬼没
13、快手刘(变戏法)
神奇无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提问:什么叫快手?“刘”是指什么?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会提哪些问题呢?
(二)交流预习收获
1、交流朗读,正音、纠错。
2、交流字词识记、含义。
3、互相质疑。
(三)初读指导。
1、学习生字词。
(1)正音。
卖糖简单绢子玻璃眨眼发烫
棒糖撂地摆摊白瓷臊
(2)释词。
撂地戏法神出鬼没
2、轻声读全文,思考并准备回答下列问题。
(3)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的?
(4)课文可以分几段?
(5)默读全文,思考各段段落大意,讨论后小结。
第一段:介绍快手刘是一位变戏法的老人。
第二段:写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
第三段:写我对快手刘的赞叹。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四)作业布置
1、习字册有关练习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表现童心和童趣,理解一般叙述与典型介绍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练习选用指定的词语写一篇短文,介绍魔术表演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题眼是什么?(快手)
2、为什么称他为“快手刘”,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师读第一小节自然导入第二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读: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2)交流:
(快手刘是谁、戏法工具、快手刘变戏法神出鬼没)
▲简要说说“快手刘”变戏法的名称和工具。
▲理解“神出鬼没”,课文中是怎样写快手刘变戏法神出鬼没的,找出关键词句同桌交流?
▲交流相机板书:
明明居然难道东指西吹好像
▲学生各自轻读课文,同座间练习运用上述词语描述“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可适当加以动作。
▲学生讲述表演。
3、读第3——6自然段,说说“我”及快手刘当时的话语,神态和动作。
(1)圈圈画画。
(2)交流并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朗读→表演
4、讨论:“我”为什么那么自信?
5、结果怎样呢?指名读第7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并朗读,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用波浪线画出写“快手刘”的话语和动作的语句,看看这两部分的介绍告诉了我们什么?)
6、想一想:文章为什么要写“我”的心理活动和话语?
7、齐读最后一段,指导读两个“真是”,体会赞扬的语气。
(三)朗读全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总结课文,重理脉络,指导复述
一.指导复述
1.重点指导复述第二段,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1)提问:第二段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复述第一部分。
仔细阅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记住一些关键词语或句子。
“快手刘变戏法的工具。
变得神出鬼没。
变戏法的情景。
分别记住内容,同座互相练习复述,提出补充意见,再练习。
指名当众复述并进行评议。
(3)以表演助记忆,复述第二部分。
同座位分角色轮读第二部分,记住描写各自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
合上课本,共同复述第二部分内容。
仿此,交换角色练习复述。
指名当众复述。
2.练习复述全文。评议。
二.指导写魔术表演。
1.读课后习题4。想一想:这道题总的要求是什么?有哪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具体要求有两点:一是这次魔术表演是要让自己“惊奇”的,二是提供了9个词语供选用,可以自由选择,但大部分都要用上。
2.默读《快手刘》,思考:这篇文章写了快手刘变戏法的哪些方面?(语言、动作和表情)还写了“我”的什么?(心理活动以及动作、语言)
3.回忆已经看过的魔术,仔细想想当时的情景,练习写作。
三.作业:
1、写魔术表演片断
教后小记:
教学时应着重抓两点:一是抓住第二自然段中快手刘变戏法的时的饿动作,指导学生进行复述,从中体会快手刘变戏法的出神入化。二是由于采用侧面描写是本文的结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协助学生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地方,并体会这样的好处。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内容,从而体会到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3、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并抄下来。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出文中的主要人物
导语: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即兴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你们谁能把你了解的贝多芬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学生交流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组词语读:
莱 茵 幽 券 蜡 瞎 陌
盲 键 粼 缕 恬 汹 录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券:quàn(下边是“刀”不是“力”)
恬:tián(不念qià)
蜡烛:这两个字的偏旁不一样。
幽的笔顺:
3、解词:(学生互相质疑、解疑)
幽静:幽雅寂静。课文中形容小路很偏僻,很清静。
陌生:生疏,不熟悉。
清幽:凄清而幽静。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样子。
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
三、默读课文
把课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多读读,把自己的感受简单批注下来,同时画出自己的疑问。
1、学生独立默读,完成批注。
2、在小组中质疑、解疑,记下在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3、在全班交流时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四、练习
出示练习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抄下来。
微弱的烛光 十六七岁的姑娘
清幽的月光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轻纱似的微云 雪亮的浪花
恬静的脸上 大大的眼睛
波涛涌汹的大海 美妙的琴声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5-30
小学语文教案07-16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8-22
小学语文教案02-25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22
小学语文教案07-21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28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9-22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9-07
小学语文阅读教案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