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中班教案4篇(实用)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 篇1
一、主题的来源
孩子们在院子里玩的时候,小米发现了一张蜘蛛网,“快来看呀!有蜘蛛网!”他兴奋得叫声马上引来了一大群好奇的同伴,他们专注的怕在网的周围,议论纷纷。“小蜘蛛在哪呢?”“这张网真大呀!”“我在我家的墙脚上也见过一张蜘蛛网,可惜后来我妈妈把它扫掉了。”……回到教室后,孩子们的讨论仍在继续。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话题,“你们还见过什么网?还有谁会织网呢?”我的问题马上引起了一片回应“还有鱼网”,“窗纱也像一张网,能挡住蚊子和苍蝇。”“还有足球的那个门呢!”“我妈妈也会织网,就是毛衣呗!”……孩子们的想象太丰富了,于是,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中,一张有趣的主题网也诞生了……
二、主题教育目标的预设
1.情感目标:在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与思考中,体会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2.态度目标:对探索感兴趣,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各项活动。
3.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概括能力。初步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
4.知识目标:了解有关网的知识经验。
5.技能目标:能大胆的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借助图谱,学习运用分角色、接唱等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2、尝试按原歌词的格式和内容创编和替换歌词。
3、体验合作歌唱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理解什么是农场,对小动物的叫声有了一定的认知经验。
物质准备:图谱、小动物图片、钢琴。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农场。
2、农场里有哪些小动物呢?
二、理解歌词,学习演唱歌曲。
(一)、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1、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都有哪些小动物跟大家打招呼。
2、用音乐把小动物叫出来。
(二)跟着音乐,学唱歌曲。
1、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和小动物们唱歌吧。
2、分角色演唱歌曲。
3、用接唱的方式演绎歌曲。
三、替换歌词,创编歌曲。
1、农场里除了有这三种小动物,还会有什么小动物呢?
2、它们会怎么唱呢?或者会干嘛呢?
3、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四、结束语
这首歌曲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在农场里”。农场主说玩了一天,农场里的小动物们要休息了,那我们下次再来和他们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孩子们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他们的很多想法都非常有创意,也是因为他们的创意擦出了我思想的火花,使活动变的更精彩。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想法,为他们喝彩,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我们应该多多向孩子学习,相信他们的能力,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学会为他们喝彩。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依据孩子的实际能力设计教学内容,让孩子在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切实落实教学活动的时效性。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2、学习系鞋带的正确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能不怕困难,反复尝试学会系鞋带的方法。
活动准备
短绸带若干、幼儿穿有鞋带的鞋。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教师请其他老师在食指上用短绸带结扎一个蝴蝶结,颤动食指模仿蝴蝶飞动,请幼儿观察,激发幼儿的动手意识。
——教师:“小朋友们,这只蝴蝶漂亮吗?你们想不想也拥有一只在手指上飞动的蝴蝶啊?”
——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根短绸带,学习用绸带扎蝴蝶结(先绕两个圆圈,然后交叉拉紧),过程中提醒幼儿不要拉太紧以免拉过头等。
——请幼儿互相帮助,把蝴蝶结结扎在食指上。
二、学习系鞋带。
——教师请会系鞋带的幼儿表演系鞋带,激发其他幼儿学习的愿望。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扎蝴蝶的经验,学习系鞋带。提醒幼儿注意系紧鞋带,以免鞋带散开。
——开展系鞋带比赛,看谁系得又快又好。
三、活动总结。
——教师:小朋友学会了扎蝴蝶结、系鞋带的方法,以后,小朋友自己就可以做这些事情了,从今天起,看看谁最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应变
活动导入部分也可以选择使用蝴蝶图片,然后再现场制作指上蝴蝶。
活动延伸
1、将学习内容延伸至自己扣自己的扣子、收拾衣服,围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展相关活动,评比“自理小能手”。
2、用短绸带教幼儿结扎其他形状,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
区角活动
益智区:投放各种由短绸带等结扎而成的事物,供幼儿观察。
投放扎蝴蝶结的短绸带及穿鞋子的娃娃,鼓励幼儿练习系鞋带。
环境创设
将系鞋带的步骤图贴在活动室内,提示幼儿自己系鞋带。
家园同步
1、家长可以带领幼儿一起给鞋子穿鞋带、系鞋带。
2、家长鼓励幼儿自己穿衣穿鞋。
随机教育
1、日常生活当中,鼓励幼儿按照正确的方法,自己穿衣穿鞋等。
2、鼓励幼儿对一些绳结事物拆解还原,增强幼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感悟真挚深切的母子深情。
2、以生动自然的表情和真挚夸张的动作、语言来表达抽象的情感。
活动准备:图片、画信的工具等
活动过程:
1、 出示信导入(知道信的作用,引起活动的兴趣)教师:瞧,这是什么?人们为什么要写信呢?
小结:信是一种通讯工具,它是寄给别人的,当你想念一个人的时候你可以写封信给他,如果我要请谁帮忙我也可以写信给他……
2、 猜猜这是谁的信这是谁的信,他为什么要画这么多爱心?是谁送给谁的呢?我们来听个故事,答案就藏在故事里面。
3、 乌龟给妈妈的信教师讲故事,乌龟给谁写信?信里写了些什么?
乌龟妈妈收到信心里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蜗牛为什么也想给妈妈写信?
4、 小蜗牛给妈妈的信小蜗牛不会鞋子,猜猜它是怎么给妈妈写信的?
讲故事后半部分。
蜗牛妈妈看懂妈妈的信了吗?信上说了些什么?
你看了这封信心里有什么感觉?跟蜗牛和它妈妈的感觉一样吗?
一张纸、一幅画会让妈妈这么高兴,你觉得奇怪吗?
5、 我给妈妈的信你觉得妈妈爱你吗?为什么?
你们爱妈妈吗?妈妈知道吗?怎样让妈妈知道呢?
给妈妈写信,怎么写才能让妈妈看懂你的意思?
提供纸笔,引导幼儿按自己的方式给妈妈写信。
活动延伸:回家和妈妈一起读信
活动反思:
《给妈妈的信》是中班主题活动《我有多爱你》中的一个活动,它是一个充满爱的故事,讲述了小乌龟给妈妈写了一封信,让小蜗牛送去,当小蜗牛把信送到乌龟妈妈手里,乌龟妈妈看了信之后非常开心。所以小蜗牛决定回来后也要给妈妈写封信,可它不会写字,它就想了个办法,画了一副画。写完了后,自己给妈妈送去,当妈妈看了信之后,也非常开心,它们相互搂着,相亲相爱。在这个活动刚开始时,我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一封信,并问到:“这是谁的信?”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这是老师的信。”“这是邮递员叔叔的信。”“这是小朋友的信。”……孩子们的想法还真的很多。后来在讲述故事时,当我问道小蜗牛也想给妈妈写封信,可是它不会写字怎么办时,有的孩子说到:“可以请乌龟帮忙写。”也有的孩子说:“请乌龟教小蜗牛写字。”可能是我的思绪停留在故事里,所以当小朋友们讲到这些时,我有一点点的`惊讶。
不过后来想想,这正是孩子的心理。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们都会引导他们去寻找别人的帮助,同时也教育他们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热情得去帮助他们,朋友之间应互相帮助。所以此时此刻,让小蜗牛去寻找乌龟的'帮助是最可行的办法,也正体现了朋友之间的友情。而此时的教师,可以及时地抓住这一点进行教育,但回想当时的我,在引导方面还有所欠佳,我可以说:“是的,好朋友之间应互相帮助,就想我们一样,可是小乌龟想此时亲自给妈妈送去一封信。它虽然不会写字,但是我们可以帮它想个别的办法。”也许教师这样的回应会好一点。
教育是随机的,教师应抓住机遇,及时给予孩子恰当的回应,提升孩子的知识点。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30
(经典)中班教案10-07
中班教案(经典)09-26
【精选】中班教案10-04
[经典]中班教案09-17
(精选)中班教案09-20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经典]08-05
【经典】中班教案08-20
(精选)中班教案08-11